1、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隻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誌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也是孔子認為的君子應該具有的氣度與修養。
2、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這句話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3、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4、在能力範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複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
5、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我們隻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這則講了學和思的辯證關係。學習而不思考,如學習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確的知識也接受了,這就受到欺騙,所以稱罔。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隻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於迷誤。
6、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達道的,就是顏回,所以叫“複聖”。顏回這個人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都做到。因為他“三月不違仁”,就是爭呢,也“不違仁”;貪,也“不違仁”;求,也“不違仁”;自私,也“不違仁”;自利,也“不違仁”。他是絲毫的自私心也沒有,隨遇而安,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真是安貧樂道!
7、這一則講的是關於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三層境界:知 、好、 樂。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8、說明了有理想、有誌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貧困艱苦的情況下照樣可以很快樂,不道義而得到的富貴是不好的。
9、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10、對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傳統的解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優,朱熹從理學家的立場出發將這句話的意思概括為四個字“進學不已”,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學習,這個解釋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11、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是要有堅定的誌向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一個人的堅定意誌,是非常困難的。
12、這則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幾個要求。豐富的知識,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於自己的誌向不能有過多的功利幹擾,要淡薄名利,隻有平靜的看待這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
1、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2、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3、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誌於做學問,三十歲便小有所成,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
5、孔子說:“隻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使精神受到損害。”
6、孔子說:“多麼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裏,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麼賢德啊,顏回!”
7、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8、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裏,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10、孔子在河岸上說:“逝去的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誌氣卻不可改變。”
12、子夏說:“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誌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擴展資料: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語錄之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禮”、“義”。《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曆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
《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了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論語》與《易經》、《黃帝四經》、《老子》、《莊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典籍,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的智慧結晶。
《論語》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語文》(新版)初中一年級課本上的十二章論語 ,其中多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論語》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選自《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弟子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麵的經典論述,都是蘊含著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學而》篇,第三、四、五則見於《為政》篇,第六,七則見於《雍也》篇,第八,九則見於《述而》篇,第十,十一則見於《子罕》,第十二則見於《子張》,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十二章
論語十二章中有關學習方法的句子是什麼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1【方法】溫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3【修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二章裏強調獨立思考的句子
論語十二章裏強調獨立思考的句子: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十二章裏強調向一切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裏強調要謙虛的態度的句子:1、謙虛求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學習借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滿意請采納!
根據選文及課文《十二章》中的句子含義,把下列各句概括為成...
《論語十二章》選取的內容中,衍伸出成語的段落有以下這些。
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一日三省2.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三十而立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溫故知新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逝者如斯夫
論語當中最常考的是哪些句子呀
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
7.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十二章每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