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六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還有六篇為笙詩,隻有標題,沒有內容。它們都得名於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在我們說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頌”是用於宗廟祭的樂歌。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600年間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隻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編集 關於《詩經》的編集,漢代有三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誌》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詩經》305 篇的韻部係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詩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劄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 。 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隻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隻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③獻詩說。 在周代的時候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刺,是有史籍考正的。當時因為天子為了“聽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惡”,而命諸侯百官獻詩。
《國語·周語》:“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師箴,瞍賦,曚誦。”這主要是為了反映民情,考察政治得失,最終用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這也正是《漢書·文藝誌》裏說:“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還有朱熹在《詩集傳》也說過:“詩”是“諸侯采之貢於天子”。而且在《漢書·食貨誌》、《禮記·王製》、《晉語六》也有類似的記載。
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 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 ; 《 國風 》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於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思想內容 《詩經》全麵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麵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後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曆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製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王風·君子於役 》、《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製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幹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穀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
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周禮·春官·大師》雲:“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例如《豳風·七月》、《衛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敘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後者倒敘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又如《魏風·碩鼠》、《邶風·新台》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後者把淫亂無恥的衛宣公比作大癩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 》、《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鳩的“關關”叫聲起興,聯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後者以奴隸們的“坎坎”伐木聲起興,聯想到奴隸主階級的不勞而獲。在《詩經》中,賦、比、興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賦而比也”,有“比而興也”,還有“興而比也”。如《衛風·氓》是賦體,但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籲嗟鳩兮,無食桑葚”又顯然是“興而比也”。另如《衛風·碩人》,用鋪陳的手法描寫莊薑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傳神地表現出莊薑的天生麗質 , 這顯然又是“ 賦而比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隻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 ,《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的影響還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很早就傳入漢文版《詩經》。從18世紀開始,又出現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譯本。《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於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後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這種教育一方麵具有美化語言的作用,特別在外交場合,常常需要摘引《詩經》中的詩句,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叫“賦《詩》言誌”,其具體情況在《左傳》中多有記載。《論語》記孔子的話說:“不學《詩》,無以言。”“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可以看出學習《詩經》對於上層人士以及準備進入上層社會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麵,《詩經》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義。《禮記-經解》引用孔子的話說,經過“詩教”,可以導致人“溫柔敦厚”。《論語》記載孔子的話,也說學了《詩》可以“遠之事君,邇之事父”,即學到事奉君主和長輩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見(理應也是當時社會上層一般人的意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意思就是,《詩經》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總體上)是符合於當時社會公認道德原則的。否則不可能用以“教化”。
這裏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論來推測當時人對《詩經》的看法,他們所定的“無邪”的範圍還是相當寬廣的。許多斥責統治黑暗、表現男女愛情的詩歌,隻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認為是“無邪”即正當的感情流露。第二,盡管如此,《詩經》畢竟不是一部單純的詩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項文化積累,又是貴族日常誦習的對象。所以,雖然其中收錄了不少民間歌謠,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麵地、直接地與社會公認的政治與道德原則相衝突的內容。
秦代曾經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於《詩經》是易於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後二者取姓氏)。齊、魯、韓三家屬今文經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文經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後,毛詩反而日漸興盛,並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
[編輯本段]《詩經》“六義”
《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後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風》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稱作“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它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在我們說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
國風·周南 國風·召南 國風·邶風 國風·鄘風 國風·衛風 國風·王風 國風·鄭風
國風·魏風 國風·唐風 國風·齊風 國風·秦風 國風·陳風 國風·檜風 國風·曹風 國風·豳風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受厘陳戒之辭也。......辭氣不同,音節亦異。」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容。
“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於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例衛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大約最原始的“興”,隻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鬱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雲雲,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係。雖然就這實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隻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於“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後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來源於詩文語句的成語
春風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車水馬龍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長風破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山重水複 柳暗花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哀哀父母——《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 暗送秋波——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 暗香疏影——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拔山蓋世——《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白發千丈——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 白骨露野——三國·魏·曹操《蒿裏行》詩:“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 白衣蒼狗——唐·杜甫《可歎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 百尺竿頭——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 百媚千嬌——南朝·陳·徐陵《雜曲》詩:“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態情無歇。
百事無成——唐·劉禹錫《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詩:“更將何麵上春台,百事無成老又催。
” 投桃報李——《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比翼連枝——唐·白居易《長恨歌》詩:“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敝帚自珍——宋·陸遊《秋思》詩:“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 別具隻眼——宋·楊萬裏《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別有天地——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冰雪聰明——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詩:“冰雪淨聰明,雷霆走精銳。
” 秉燭夜遊——《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 並蒂芙蓉——唐·杜甫《進艇》詩:“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 不拘一格——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翻天覆地——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鬥。
” 弱不禁風——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
有哪個名人的名字是出自《詩經》?
有很多名人名字都出自《詩經》如:1、北宋詞人周邦彥,其名源自《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矣。
”“邦彥”意為“國家的人才”。
2、清朝考據家王引之,其名源自《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詩句意為“子孫後代當不廢而引長也。
”3、詩學專家唐圭璋,其名源自《詩經·大雅·卷阿》:“如圭如璋。
”“圭璋”是珍貴的玉器,比喻人品高尚,為世所重。
4、外國文學專家楊周翰,其名源自《詩經·大雅·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周翰”指周朝首都的垣牆,比喻國家棟梁之才。
江采蘋,唐玄宗的梅妃。
采蘋於以采蘋?南澗之濱。
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於以盛之?維筐及筥。
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有哪些出自《詩經》且有寓意的名字
1、屠呦呦:“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出生時,父親屠濂規聽到其哭聲呦呦,隨口吟誦出《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為其取名呦呦。
自此,屠呦呦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意為,鹿見到蒿草,便發出“呦呦”的鳴聲,呼朋引伴來食。
2、王國維:“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麵均有深詣和創新,著有《人間詞話》《曲錄》《觀堂集林》等作品。
王國維曾用名“國楨”,後改名“國維”,字“靜安”,均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該詩歌頌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想到周王朝那麼多傑出的人才,都產生於本朝。
周王朝能夠長命不衰,全靠維護周王朝的棟梁之材。
有那麼多濟濟一堂的賢才,周文王便可和樂康寧了。
3、林徽因:“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林徽因,我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作為民國時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頗有詩意。
祖父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徽音,意為美好的聲譽。
這個美好的名字,正貼合了她恬靜清麗的外貌,幽蘭般淡雅的氣質。
4、梁思成:“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古建築研究與保護專家梁思成與其妻林徽因一樣,名字也來源於《詩經》,“思成”,出自《詩經·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文中,思,為語氣助詞,成,即成就之意。
5、瓊瑤:“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瓊瑤,原名陳喆,瓊瑤是其筆名,作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瓊瑤曾創作出了《煙雨濛濛》《一簾幽夢》《還珠格格》等大量經典的作品,主題皆為“情”與“愛”。
瓊瑤一名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瓊瑤,即美玉的意思,《詩經·衛風·木瓜》為表達愛情的詩歌,通過描述男女之間的相互贈答,表示純粹而美好的愛情。
參考資料:人民網-徽因瓊瑤等好名字來自《詩經》...
來自古詩文中重點詞句
語文總複習古詩文閱讀 第 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
擇其善者而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語·述而》) (2)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____________。
地崩山摧壯士死,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難》)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變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歐陽修《醉翁亭記》) 2.(2011·遼寧)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民生各有所樂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2)懷舊空吟聞笛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且夫天地之間,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
(蘇軾《赤壁賦》) 3.(2010·課標全國)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勸學》) (2)千裏馬常有,________________。
故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裏稱也。
[韓愈《雜說(四)》] (3)莫笑農家臘酒渾,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複疑無路,____________________。
(陸遊《遊山西村》) 4.(2010·遼寧)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餘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與澤其雜糅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離騷》)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樹木叢生,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觀滄海》) (3)噫!菊之愛,____________________。
蓮之愛,__________________?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1.考點要求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考點剖析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實際上包括三個要素,即“常見的”“名句”和“名篇”。
所謂“常見的”,是為考生備考限定一個大致範圍,意思是所要考的內容並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日常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常會遇到的:一是《課程標準》和現行教材規定背誦的篇目,這些篇目考查的可能性最大;二是課外的經常引用的名句名篇。
所謂“名句”,是指那些廣泛流傳的詩文、格言、警句之類。
所謂“名篇”,是指在人們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名家名篇,所指既有詩歌也有散文,一般為高中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
3.命題規律名句名篇是高考每都要涉及的考點,賦分6分。
一、填充型演練體悟 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1)戶庭無塵雜,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複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 (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蘭亭集序》) (3)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閣序》)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禹錫《陋室銘》) (5)雕欄玉砌應猶在,________________。
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羌管悠悠霜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範仲淹《漁家傲》) 整合點撥 做名句名篇默寫題常出現的三種問題是寫錯別字、丟字和倒序。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需要在複習和應試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注意難寫字、生僻字從某種意義上說,背誦容易書寫難,難就難在一些難寫字和生僻字上。
《赤壁賦》中“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中的“釃”“槊”都是生僻字。
對於這些字,平時要多練,考時應留心。
2.注意同音異義字同音異義字,是命題人最得意的“設伏點”,也是考生寫錯字的主要所在。
如“萬裏悲秋常作客”中的“作”,常誤寫為“做”;“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中的“禁”,常誤寫為“盡”;“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常誤寫為“才”。
這就要求考生應特別注意這些同音異義詞,通過有意識地比較,既知其音,又知其義。
3.辨別通假字文言文中存在著大量的通假字,在默寫名句時考生容易誤寫成它的本字。
4.注意散文句中的虛詞,尤其是句末助詞這些詞在默寫時容易丟掉。
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中的“焉”“也”兩個助詞,常被丟掉;“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矣”易丟,且易誤寫為“也”,而句末的“也”丟的次數更多。
這就要求在背誦散文時,特別留心句中或句末的助詞。
5.留意詞句順序顛倒句子順序的,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兩句的順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兩句的順序。
之所以易顛倒,是因為這些句子多為並列句。
顛倒詞序的,如“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易顛倒為“見不賢而自內省也”,“秋月春風等閑度”易顛倒為“春風秋月等閑度”。
對此,最根本的辦法是準確理解文意。
二、理解型演練體悟 默寫。
(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100句美言詩句【來自古代的詩人的就可以~~~~~】
中國最唯美的9首古老情詩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三、《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四、《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五、《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六、《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七、《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八、《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九、《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附: 1 柳永 鳳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擊鼓《詩經.邶風》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3 秦觀 鵲橋仙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5 佚名 鳳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6 鄭愁予 賦別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8 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9 曹植 明月上高樓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10 納蘭性德 虞美人 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11 張籍 節婦吟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2 席慕蓉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13 陳衡恪 題春綺遺像 嗟餘隻影係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啟超 台灣竹枝詞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幹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16 司馬光 西江月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17 龔自珍 己亥雜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8 張先 千秋歲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19 黃景仁 綺懷詩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20 李商隱 無題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1 李商隱 暮秋獨遊曲江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22 納蘭性德 攤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23 李商隱 錦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24 張仲素 燕子樓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25 元好問 摸魚兒二首其一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26 李商隱 無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27 張可久 塞鴻秋 獸爐沈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29 李冠 蝶戀花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30 蘇軾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31 佚名 綢繆《詩經.唐風》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32 白居易 長恨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33 白居易 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34 文廷式 蝶戀花 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隻有情難死。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 36 李商隱 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37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癡,人間無地著相思。
38 歐陽修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39 佚名 關雎《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 歐陽修 玉樓春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41 柳永 雨霖鈴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2 李之儀 卜算子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
詩經 七月 名句
詩經·七月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貝鳥},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 ,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蘀。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豣,獻豣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土堇}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艸奧},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淩阻。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想給即將出生的女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最好是能夠出自詩經。
我姓蒙...
蒙 依娜(有伊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一個人的名字折射出了不同家庭在文化素養、思想觀念、情趣追求、社會層次上的差異。
灌注了人生信念、理想追求的名字,將默默地規範、作用和影響著人的一生。
如朱自清先生之名出自《楚辭卜居》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的詩句,表明自己要做一個清白自尊的人,以廉潔正直自律。
在這樣的人生觀念長期熏陶下,朱自清先生的確人如其名,一生正直清白,特別是晚年貧病交加,但寧肯餓死也拒不食用美國兵從飛機上空投的麵粉,保持了一個中國人的民族氣節和錚錚傲骨。
古人雲:“藝由已立,名由人成。
”給孩子取個意蘊深遠的名字,賦予孩子一份美好的祝願和期待,隻是第一步,日後還要時常向他們講述名字的含義及來源,耐心督促並激勵他們勤學修身,立誌成才,才能做到名符其實,不負初衷。
“這是簡單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經對後世文學有哪些深遠的影響?
一、《詩經》內容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關於《詩經》的來源,“獻詩說”也好,“采詩說”也罷,都體現出這些詩多來自民間,屬民間文字範疇,因此《詩經》的內容極富現實主義精神,這種現實主義精神,奠定了後世文學來源於現實生活、反映現實生活的基調。
《詩經》的內容,它所反映的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它的極為深刻、豐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表現在如下幾個主要方麵,在此我們列舉後世文學中一些相應的內容,比較閱讀中,可以看出《詩經》內容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1)、反映勞動者受剝削和壓迫的。
《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定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後世文字: “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 ——晁錯《論貴粟疏》 “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巍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 ——漢·梁鴻《五噫歌》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 ——白居易《觀刈麥》 “苛政猛於虎也。
” ——柳宗元《捕蛇者說》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王磐《詠喇叭》 又如《詩經·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 發。
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可以卒歲”。
——《豳風·七月》 這是一幅奴隸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畫麵,反映奴隸受貴族的壓迫和剝削,雖終歲勤苦,仍不免饑寒交迫。
後世文字: “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 四時之間,亡日休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的嚐債者矣。
” ——晁錯《論貴粟疏》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吏祿三百石,歲晏有 餘糧” ——白居易《觀刈麥》 宋代王安石《河北民》中反映了人民豐年無衣無食,荒年不免於流亡的慘狀。
當然,現代作家葉聖陶《多收了三五鬥》同樣反映勞動人民終年勞作,豐收卻成災。
統治階級,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廈,自古以來,是文學抨擊的對象。
(2)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邶風·式微》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王鳳·君子於役》 “我征徂西,至於艽野。
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心之憂矣,其毒大若,念彼恭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小雅·小明》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
王事靡監,不能藝稷黍,父母 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 ——《唐風·鴇羽》 後世文學中,反映兵役之難的作品很多。
如“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美羹一時熟,不知怡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漢樂府《十五從軍征》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蒿裏行》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百裏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王粲《七哀詩》 “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
” ——曹植《七哀》 建安七子之一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和唐代杜甫的《兵車行》、《三吏》、《三別》都反映了兵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3)反映戀愛、婚姻。
這一類在《詩經》中占很大比例,分三種類型: 第一類:歌頌誠摯、熱烈、純樸、健康的愛情。
如:《周南·關雎》寫一個男子思慕一位在河邊采摘荇菜的美麗姑娘,並舍法追求,用琴瑟作樂來表達愛她之意,用鍾鼓奏樂來使她快樂。
《邶風·靜女》寫的是一對情人在城隅幽會的情趣。
後世文學中: 漢樂府詩《上邪》,主人公自誓:海枯石爛,愛情仍然堅貞不變。
蘇軾的《江城子》思婦之中,透出婦人生前生活的溫馨。
辛棄疾的《青玉案》“眾裏尋他千百度,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望眼欲穿的等待,心花怒放的邂逅相見,增強了情韻。
第二類:反抗婚姻的不自由。
《衛風·氓》,反映了一個勤勞善良的婦女,哀訴她被遺棄的不幸遭遇,為後世《琵琶行》、《長恨歌》以及《孔雀東南飛》等名篇之所本。
《邶風·終風》、《邶風·日月》、《邶風·穀風》抒寫了女子對狂暴的丈夫的怨恨。
《王風·中穀有 》寫棄婦悲苦無告。
後世文學《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等,同樣體現出這些思想。
第三類:婦思遊子。
《周南·巷耳》寫一個采卷耳的婦女懷念她遠行在外的愛人,想象他在外的各種困頓情況,抒發了離愁。
《鄭風·風雨》寫一個女子在想念她的愛人而愛人就回來了的喜悅之情。
後世文學中,選這種題材的很多。
如: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通。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此物何足賞,但感別經時。
”《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唐代王昌齡有言:“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
溫庭筠《更漏子》“一葉一葉,一聲一聲,空階滴到明。
”《夢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更精彩的是元人張可久寫道“雲鬆螺髻,香暖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