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說明 1
利用假期我編寫了一部分五年級下冊教材的教案和相應的課件,我感覺我們在使用這套教材的時候應該:
一、教師要明白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
為什麼要重溫課程標準?因為它是我們教學的一把尺子、一個準繩,它的精神要落實到我們的每節課堂之中。所以在學習新教材之前,你要弄清課程標準對你所交學段的要求,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一)九年義務教育總目標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0萬字。
(二)《課程標準》對高年段閱讀的要求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的要求提高了,第一學段是“學習”第二學段是“用”,第三學段是“能用”,就是說,高年級學生應該做到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課標把朗讀的要求放在第一位,體現了朗讀的重要性。應該怎樣指導朗讀,後麵要重點講)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係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要聯係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課文中有關詞語、句子的含義,“推想”的意思是推測,沒有準確的標準答案。體會表達效果就是從寫法上學習體會這些詞句好在哪裏,為學生的積累做好準備。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在第二學段的閱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是它的主要任務。它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寫什麼”,而第三學段提出“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寫”。從閱讀理解的層次上講,第三學段的目標更高,也就是在弄懂“寫什麼”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怎麼寫”的問題。並要求“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項目標在教學中又該如何落實呢?應該滲透在每節語文課中,聽過很多高年級的課,大多數的語文課堂中缺少這樣的環節,文章講完了,沒有對文章從整體上、從寫作順序或者寫作方法上給學生進行梳理。我們都知道,學生作文成績的提高,不是單靠一節作文課來提高的,寫作的技巧、方法,也不是今天要寫寫人的作文了,老師馬上教你怎樣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應該滲透在每節語文課中,道理我們都懂,但教學實踐中往往忽略。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學習記事的文章時,學生應該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敘事性文章的課後幾乎都有這個要求。學完後還要有所感悟,體會。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詩歌的教學,詩意不要求千篇一律,是大體把握,應重視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共鳴,從而感情誦讀,達到熟讀成誦,後麵結合課例來講。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因為現在的長文很多,小抄寫員就7頁多)擴大知識麵,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課前的資料搜集,幫助理解,擴大知識麵)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注意古詩詞的朗讀)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嚐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二、單元主題分析與教學建議
一本好的教材,對於學生不應如轉瞬即逝的過眼煙雲,而應該是回味無窮的震撼和感動;觸動學生的不僅僅是那些優美的典範的語言,還應該有心靈的影響和滋潤。
正如同我們已經用過的教材那樣,本冊教材繼續從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出發,以全麵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按照文化主題統攝的事物類別組織單元,全冊共安排了六個主題,共25課。每個單元主題的內涵都比較豐富,為學生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台。這樣的組元方式關注的是語文的文化性,強調的是教材的文化構成,體現的是文化的價值觀,彌補了語文教學人文性的缺失。
補充: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說明 2
三、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教學觀、學生觀。
1、教材觀: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葉聖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跳出教材教教材.首先就要備好課。做好整體備課和集體備課。
整體備課:教材是一個完整的體係,且按文化主題統攝的事物類別組元。所以,要做好單元整體備課,把握整個單元的主題,開發單元教材的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教學活動更大氣,也更厚重。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後,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實際,確立符合他們發展的階段性的語文素養培養目標,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整合教學內容。例如:可以嚐試著將某些內容調整到適當的時機去做;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和增補。
集體備課:要解決新教材使用中的種種問題,應注重發揮集體的力量,建立利於教師成長的“學術圈”,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周邊資源,這將成為課程改革新的生長點。
舉例談現狀:兩種情況:老師悟了學生沒有悟;老師沒悟學生更沒悟;第一種老師研究課文比較透徹了,但沒有研究好學生的學法,課上完了,學生的感悟理解還停留在自己原來的水平上。第二種就是學生老師都沒有多大的質的收獲。兩種現象歸根結底都還是老師教材理解不透,備課不充分的原因。教材拿到手先別急著看參考,參考隻是一種參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第一感覺,多讀幾遍:第一輪次,作為讀者反複讀書,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第二輪次,嚐試著作為作者,詮釋作者的寫作思路和目的。首先,憑借做出的概括,以作者的身份來告訴現實中的自己:我要憑借這個主要人物、事物、事件的基本特征向讀者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其次,分析每一個部分的內容,看看各個部分的內容跟表現主要人物、事物、事件基本的主要特征是什麼關係——我為什麼還要寫這些內容,寫這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意圖和思想情感,對表達主要的人物、事物、事件基本的主要特征有什麼作用,對表達思想和情感有什麼作用。再次,抓住關鍵的語言,來深入思考:作為作者,“我的這些語言是有特別用意的,我的這些言語在表達著這樣的意思,我用這樣的語言在表達著這樣的思想感情,我的思想感情在文字中是這樣的變化的”。
替作者做出這樣的解釋,是需要花費功夫的。我們需要通過資料查找的方式,來了解作者當時寫作的背景,個人的經曆等等,為作者找出合理的注腳。
最後,在明了了意圖的基礎上,通過朗讀的方式,替作者向現實中的我來作出傳遞。
第三個輪次:作為教者讀書,思考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1、作者所表達的這些內容,作為課程資源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時候,該作出怎樣的取舍呢?一個是程度的取舍,一個是內容的取舍。決定取舍的因素有兩個方麵:現代社會價值趨向的基本要求;學生可接受的程度。
2、回顧自己作為讀者是“怎樣”讀書的——自己讀書過程中的可操作的、符合閱讀規律的基本程序、思路、方法,為引導學生按照基本規律讀書明確思路。
閱讀教學,最終還是要培養閱讀能力。閱讀教學,其實是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讀書經驗,進行讀書實踐、習得讀書能力的過程。教師先從自己的經驗悟得“法”,才能清除怎樣引導學生以“法”讀書。這裏的“法”包括讀懂的基本思路方法,還包括朗讀的實際經驗等。
2、教學觀: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學生觀:假設學生能學會,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相信學生,備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要重視朗讀的訓練。
重視朗讀的指導, 重視朗讀指導的層次,要有目的地讀文,多種形式的變換的讀。激發興趣。每次讀文後學生要有發展、變化、進步。強調學生讀文的入情入境,不要刻意從朗讀技巧上去做文章,重視情感投入,體味。應通過減少齊讀、多示範、多聽讀模仿等方式糾正旁邊存在的唱讀的問題。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每節課都要有讀書聲,語文課上不書聲朗朗,就不是好的語文課.(結合現狀談:讀得爛、多,沒有層次、沒有目的,沒有成效。舉課例:a帶著什麼樣的語氣讀的問題。朗讀更應該是讀者與作者情感的交融,心靈的碰撞,
(三)提倡個性化的閱讀:
尊重學生的獨特的見解和感受要建立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切忌脫離文本空發議論;既要重視生閱讀的底氣,又要重視讀書的靈氣。(課件)自己還沒懂呢就小組交流。對學生超越編排初衷的獨特見解或閱讀感受,教師不必拘泥於教學用書中的提示和評價尺度,但要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個性不能任性。要讓學生置心於課文當中去,與作者同呼吸,共交融。隻有達到了這種境界學生才會有感而發。
(四)閱讀和寫話要緊密聯係。
閱讀教學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主陣地。我們總講的讀寫結合。我們讀的目的是什麼呀?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說為了寫,生活中怎麼體現一個人語文水平高,語言,一個能言善辯、出口成章、思維敏捷、言語犀利、一語重地的人能說他的語文水平低嗎古代的科舉我們都知道,十年寒窗苦讀最後就是一篇文章決定人生的命運.文章寫得好你就是狀元了,別小看了一篇文章,一篇好的文章裏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文如其人,一篇文章就能看出你這個人,這裏麵也體現了厚積而薄發.一個人能有很強的說寫能力緣於他有著深厚的閱讀積累的根基.《少年閏土》一課作者僅用寥寥數語就刻畫了一個農村少年閏土的生動形象。讓學生仿照寫法,細心觀察,寫一個自己熟悉人的外貌。本冊書中有許多的小練筆,一定要注意讀寫結合,閱讀課上有滲透。 (選取本校的日記、讀書筆記例子)以單元為主題,進行摘抄、日記,如二單元都是描寫風景的文章,那麼學生的日記和摘抄也是圍繞這個主題來寫的。
(五)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寬閱讀教學的途徑。
大閱讀教學主張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閱讀教學的內容放到大閱讀教學觀下審視:教材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教學內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內容。一學期僅閱讀30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可以在課中穿插閱讀相關資料,還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課後拓展性閱讀。幫助學生選擇文質兼美的優秀讀物,並有閱讀策略的指導,引導學生定期進行課外閱讀感受和成果的交流。(舉例談:每天閱讀量的問題;世界上最重視讀書的人是猶太人。經受戰爭,逃難時唯一帶的家當是書。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是猶太人,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閱讀的國家,總統說過:一個民族不讀書,一個民族沒希望。要求13-14歲兒童平均每天的閱讀時間2.5小時。我國呢?我們學校呢?普九那麼多書,我們都利用了嗎?不和美國比,按課標要求,高年段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00萬字。平均算來二年級每天至少要讀一篇1300字左右的文章。哪位老師能保證舉手。應該持續的開展課外閱讀。閱讀的興趣的問題:是停在口號上多讀書多讀書,學生就是不讀書。為什麼?沒有興趣,為什麼沒有興趣,或是不喜歡你推薦的或是不知讀什麼。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讓學生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注意:讀書要有引領。要有教師的指導。課內課外都要有引領。課外如幫助推薦學生喜歡的能喚起閱讀興趣的,發現小學老師或一些家長推薦各類作文報刊、中華五千年等,生不喜歡。可以組織學生自能讀書,或者舉行一些活動互相推薦書目,通過這些活動感動學生感動家長
四、針對現狀提供幾個今後教學中應重點研究的問題。
大家作為一線的教師,對教學中還有哪些問題應該解決,哪些課題還應該深入研究比較清楚,可以提供一些。這裏僅提供幾個研究的課題:
1、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如何讓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
3、關於閱讀評價問題。
語文教學是一種技能,隻要研究就一定能夠獲得;語文教學是一種藝術,隻要探索,就一定能夠快樂。
從鯨的課文理找出優美句子
或許也曾有過很多鴻鵠之誌和夢想,這這那那都在一些不經意的想法和大量的瑣事中被消磨掉,有棱角的石頭被歲月和想法的塵埃衝擊成沒有多少個性和念想的鵝卵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或許也曾無端地慨歎世之不公,抱怨千裏馬常有而伯樂鮮見,卻根本沒從自身找原因,我做得如何?這樣可以了麼?奉獻付出多少?奉獻和回報、付出和得到的天平該向何處傾斜?其實平淡最真,平凡最充盈。
不要想擁有太多,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功成名就,永垂不朽。
好多事苛求不得。
隻要付出了,隻要努力過,隻要為之奮鬥過,隻要心無旁騖,心闊似海便可。
在鯨這篇課文中舉列子的句子有?
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氣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樣: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
我國發現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鯨這篇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哪一句
大小,進化,生活習性.舉例子: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它們在海洋裏遊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齊吸進嘴裏,然後閉上嘴,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裏,一頓就可以吃兩千多公斤;列數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比較: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打比方: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麵,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上教語文書的有分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