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解析:
在三峽七百裏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
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隻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
空蕩的山穀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擴展資料:
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隻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作者用“自三峽七百裏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麵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麵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
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彙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
“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作為描寫山水之作並非單純寫景色。
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淒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淒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紹:
酈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長,範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範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酈道元年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少時博覽奇書,後又遊曆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
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曆史故事、神話傳說。酈道元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其曾任禦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
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誌》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峽
三峽 酈道元 古文 中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作用是:側麵反映漁民悲慘的生活,表達作者對漁民生活的同情。
以猿鳴為引子,突出三峽秋天淒涼,淒婉的特點,點名主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學習進步生活愉快,謝謝~
用酈道元《三峽》中的句子回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1、《三峽》選自《水經注疏》。
本文作者是酈道元,字善長.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係的專著是《水經》,他以此為綱,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麵、最係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2、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在長江上遊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3、原文如下: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注釋:(闕 通:缺;重岩 一作:重巒)(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巘 一作:山獻)5、譯義:在三峽七百裏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
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隻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蕩的山穀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賞析: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隻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裏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麵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酈道元的《三峽》中被李白化用的句子是?
翻譯 從三峽全長七百裏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傳達,那麼,從白帝到江淩,雖有一千二百裏之多,早上出發,晚上便到,即使乘飛奔的馬,駕者烈風也沒這樣快. 每當春冬的時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譚,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兩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怪的柏樹,懸崖上流下的瀑布,飛花四濺,在山峰和樹林之間飛濺,水清、樹榮、高山、草盛,確有許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蕭瑟冷靜,山澗寂靜,猿猴啼啼的長叫,持續有很久,淒慘的聲音異常,在山穀久久回蕩,所以打漁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最長,聽見猿聲後,眼淚沾濕了衣服.通假字 闕通缺作者 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麵、最係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或 古義:有時 ) (或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 ) (至於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文中側麵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麵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湧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三峽》文言文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
1、 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
《三峽》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2、實詞:自:在。
自非:如果不是。
曦月:太陽,月亮。
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空穀傳響:空曠的山穀傳來猿啼的回聲。
襄:上。
漱,這裏是衝刷的意思。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禦:駕。
巚:山峰。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良:實在、真。
肅:寂靜。
屬 :(zhǔ)連續。
引:延長。
絕:消失。
素:白色 ; 旦:早晨。
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飛奔的馬。
湍:急流。
三聲:幾聲。
三,這裏不是確數4、注意區別: 屬:屬引淒異(連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絕:久絕(消失)。
絕(山峰):極。
阻絕:斷。
自三峽……(在)。
自非……(如果)5、通假字:闕;同“缺”,中斷。
6、重點句翻譯: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③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江水上漲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絕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⑤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泉瀑布在山峰間飛流衝蕩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⑧常高猿長嘯,屬引淒異 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
⑨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空曠的山穀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
【古今異義詞】1、或王命急宣(或 古義:有時 ) (或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 ) (至於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雖乘奔禦風 (雖 古義:即使 ) (雖 今義:雖然)【一詞多義】①自:自三峽七百裏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絕:沿溯阻絕(斷絕)絕巘多生怪柏(極,最)哀轉久絕(消失)【通假字】①略無闕處(“闕”通“缺”,斷缺)② 哀轉久絕(“轉”通“囀”,鳥叫聲)【詞類活用】①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④空穀傳響(空穀: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穀裏)【特殊句式】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
2.重岩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
【重點語句翻譯】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到了夏天江水暴漲,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隻都被阻隔斷了。
4、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譯:空蕩的山穀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酈道元的三峽中或的解釋
中文言文全解(語文版)——七年級上第七單元《三峽》全解 【課題】 27. 三 峽 【題解】選自《水經注》。
三峽,指長江上遊的瞿(qú)塘峽、巫(wū)峽和西陵峽。
【作者】酈(lì)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範陽涿(zhuō)縣(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一點沒有,完全沒有]闕[quē,斷缺。
現在寫作“缺”]處。
重岩(yán)疊嶂[zhàng,像屏障一樣的山峰],隱[遮蔽]天蔽(bì)日。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不見曦(xī)月[日月。
曦,早晨的陽光,這裏指太陽]。
至於夏水襄(xiāng)陵[漲上山陵。
襄,上。
陵,大的土山],沿[yán,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絕。
或王命急宣[如有君王的命令急於傳達。
宣,宣布,傳達],有時朝(zhāo)發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東],暮到江陵[地名,在今湖北荊州],其間千二百裏,雖[即使]乘奔禦風[騎著快馬,駕著風。
奔,這裏指奔馳的快馬],不以[如此,這麼]疾[快]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水。
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巘,山峰]多生怪柏,懸泉[從山崖流下的像是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shù,衝蕩]其間,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峻、草茂。
意思是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良[確實,實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天剛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寒澗(jiàn)肅[山澗顯得寂靜。
肅,寂靜],常有高猿[高處的猿]長嘯(xiào),屬(zhǔ)引[連續不斷。
屬,連綴(zhuì),連續。
引,延長]淒異,空穀傳響[空曠的山穀傳來回聲。
響,回聲],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絕,斷絕,消失]。
故漁者歌曰:“巴東[地名,在今重慶東部]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三峽七百裏的(沿途)中,峽穀的兩岸都是山連著山,沒有一點缺口。
重疊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上漲,淹沒丘陵,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絕。
有時遇到皇帝命令急需傳達,早上從四川的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荊州。
這中間相隔一千二百多裏,即使是乘禦快馬疾風,也沒有這樣迅疾。
在春冬季節,則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綠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鬆柏;懸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巒間飛速衝蕩,更顯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
(這情景)給人帶來無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氣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淒清的林木、靜寂的澗穀中,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淒厲異常,綿延不息。
(那叫聲)在空穀中鳴蕩,哀婉淒切,久久不絕。
所以,打魚的人往往唱道:“巴東三峽哦,巫峽最長;聽那綿綿不息的猿猴叫聲哦,不禁淚濕衣裳。
” 【內容】這篇課文是酈道元為《水經·江水》所作注釋中關於三峽的一段,但不失為一篇很好的古代寫景散文。
文章先寫山勢。
在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描寫其連綿不斷,概無斷闕。
雖然有些誇張的意味,但確實寫出了三峽山勢的特點。
再寫其高聳,“重岩疊嶂,隱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不僅極盡映襯,而且極盡誇張之妙。
山勢雄渾高聳,給人以壯麗絢美之感。
繼寫水勢。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寫水之盛;“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寫水之速。
不僅如此,作者還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來烘托,更加寫出水之盛與水之速。
這樣的描寫,生動而神妙,以至觸動了大詩人李白的靈感,寫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不朽詩篇。
春冬之景,則既寫“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寫“懸泉瀑布”“良多趣味”。
相對於夏季而言,春冬較為平靜。
作者筆到之處,不僅寫出獨特的景色,還寫出獨特的趣味;雖在紙上,而躍然心問。
足見作者的匠心獨運,筆力可透紙背了。
課文最後一段寫“晴初霜旦”的氣氛,那是三峽所獨有的。
若非三峽,豈有“林寒澗肅”之景?若非三峽,豈有“高猿長嘯”的“哀轉久絕”?作者縈繞襟懷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與作者的情愫和諧一致,從而寫出情景交融的一筆。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確乎如此。
【主題】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寫法】抓住景物特征來寫是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的寫作特點。
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三峽是離不開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
但山水中有四季的變化穿插其間,這就不能寫一時一處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詭譎的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寫出三峽的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沒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寫不出三峽的美景的。
【作業】一、課文寫出了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試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此題意在使學生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能領悟作者描述的三峽景物的特點。
先寫山高峽深,連綿不斷。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酈道元的三峽原文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