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
2、我深信隻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3、雖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數美德的雙親。——柯林斯
4、生命短促,隻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莎士比亞
5、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達·芬奇
6、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愈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
7、快樂應該是美德的伴侶。——巴爾德斯
8、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爾
9、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10、德行是人人都讚美的,因為好人和惡人都可以從中打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狄德羅
論語中有關道義的句子
【原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 【評析】 這一段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
孔子所說的道究竟指什麼,這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
我們的認識是,孔子這裏所講的“道”,係指社會、政治的最高原則和做人的最高準則,這主要是從倫理學意義上說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1),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 【注釋】 (1)約:窮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於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
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 【評析】 在這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為非作亂或者驕奢淫逸。
隻有仁者安於仁,智者也會行仁。
這種思想是希望人們注意個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矢誌不移,保持氣節。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譯文】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 【評析】 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隻要仁、義,不要利、欲。
事實上並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
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
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
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
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原文】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譯文】 孔子說:“士有誌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 【評析】 本章所講“道”的含義與前章大致相同。
這裏,孔子認為,一個人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他是不會有遠大誌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麼道的問題。
【原文】 子曰:“君子懷(1)德,小人懷土(2);君子懷刑(3),小人懷惠。
” 【注釋】 (1)懷:思念。
(2)土:鄉土。
(3)刑:法製懲罰。
【譯文】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製,小人想的是恩惠。
” 【評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與小人這兩個不同類型的人格形態,認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則隻知道思戀鄉土、小恩小惠,考慮的隻有個人和家庭的生計。
這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別點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
前者較為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製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隻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製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
孔子認為,刑罰隻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
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於法製的特點。
但也應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該的,但卻忽視了刑政、法製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
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
1、《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論語·子張》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也。
5、《論語·子罕》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論語·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與他弟子的言行,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此作主要為語錄體,集中表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等。
論語中關於君子的句子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
”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
”從者見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 裏仁第四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公冶長第五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雍也第六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
子曰:“與之釜。
”請益。
曰:“與之庾。
”冉子與之栗五秉。
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泰伯第八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子罕第九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鄉黨第十 君子不以紺□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必表而出之。
先進第十一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子張問善人之道。
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赤各言其誌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後。
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誌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訓;言不訓,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
《論語》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論語?學而》。
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論語?學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論語?為政》。
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
” 出自《論語?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論語?為政》。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①也。
” 出自《論語?裏仁》。
①[自省(xǐng)]檢查自己。
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出自《論語?公冶長》。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
12.子曰:“質勝文則野①,文勝質則史②。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出自《論語?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虛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出自《論語?雍也》。
14.子曰:“知①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 出自《論語?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自《論語?述而》。
①[識(zhì)]記住。
16.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出自《論語?述而》。
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論語?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
出自《論語?泰伯》。
這是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話。
①[弘毅)剛強而有毅力。
19.子絕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論語?子罕》。
①[絕四]沒有四種毛病。
②[毋意]不憑空揣測。
③[毋必]不全盤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執。
⑤[毋我]不自以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 出自《論語?子罕》。
2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 出自《論語?子罕》。
22.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①也。
” 出自《論語?子罕》。
①[凋]凋謝。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出自《論語?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顏淵》。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出自《論語?顏淵》。
2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出自《論語?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出自《論語?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論語?憲問》。
①[不能]沒有能力。
30.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論語?衛靈公》。
3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3.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4.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5.子曰:“有教無類①。
” 出自《論語?衛靈公》。
①[有教無類]任何人我都可以給他教育,沒有區別。
36.既來之,則安之。
出自《論語?季氏》。
形容美德的句子,有哪些?
1. 文明美德如一縷溫情陽光,照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鑰匙,為你打開成功的大門;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和你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2. 中華文明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共有的財產,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
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輝,發揚光大。
3. 以誠待人是一種美德,它既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又能使人與人和睦相處,增進友誼。
這是以誠待人的字麵意思。
下麵我就來說說發生在我身邊一件以誠待人的事。
4. 文明是一種是一種美德。
“我們要做個文明人!”這句話幾乎每個孩子都說過吧。
很簡單的一句話。
它看起來簡單,說起來也容易,可仔細想一想,你真的做到了嗎?5. 忍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促進朋友間的友誼,促進同學間的團結,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滿友愛。
一補充句子:1. 一般地說,精確的審美趣味在於能在許多毛病中發現出一點美,和在許多美點中發現出一點毛病的那種敏捷的感覺。
2. 文明,是這個世界的問候語;美德,是這個世界最美的心靈。
文明美德雖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卻比金銀珠寶更寶貴、更美。
如果你擁有這兩樣,你將成為最美的人。
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那你不算失敗,因為明日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那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如果你失去了美德,那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4. 沒有美德的人生是孤獨的,沒得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同時也會讓別人幸福。
讓我們倍加珍惜美德這張通行證,朝幸福樂園的大門駛去!5.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二名言警句:1.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2. 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3.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4.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5.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6. 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7.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三相關成語:1. 持之以恒:麵對任何事情要以恒心對待。
2. .勤儉節約: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
3. 赤膽忠心: 赤,忠誠,比喻真純。
形容十分忠誠。
4. 見賢思齊: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看齊。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5. 鍥而不舍: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
不停地雕刻。
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6. 披荊斬棘:披:撥開;斬:砍斷;荊、棘:帶刺的小灌木。
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困難。
關於美德的句子或段落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 羅素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 **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 徐特立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我所謂共和國裏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
這並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鳩 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
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麵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 蘇霍姆林斯基 我是你的,我的祖國!都是你的,我的這心、這靈魂;假如我不愛你,我的祖國,我能愛哪一個人? —— 裴多菲 隻有熱愛祖國,痛心祖國所受的嚴重苦難,憎恨敵人,這才給了我們參加鬥爭和取得勝利的力量。
—— 阿·托爾斯泰 祖國更重於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
—— 聶魯達 我們波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祖國的。
—— 居裏夫人 愛國心再和對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隻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
—— 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讚美目前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讚美它的將來。
—— 馬雅可夫斯基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 海涅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歸去來兮。
—— 華羅庚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麽他也就不屬於人類。
—— 別林斯基 愛國主義的力量多麽偉大呀!在它麵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麵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 —— 車爾尼雪夫斯基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 巴甫洛夫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話,我就有義務把它獻給祖國。
—— 林耐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遊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
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 冼星海 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 彭德懷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作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墾植。
—— 傅雷 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
—— 吳仲華 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
—— 歌德 祖國,我永遠忠於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鬥。
—— 肖邦 我無論作什麽,始終在想著,隻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
—— 巴甫洛夫 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隻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 果戈理 愛是生命的火焰, 沒有它, 一切變成黑夜。
-- 羅蘭 愛是純潔的, 愛的內容裏, 不能有一點渣滓; 愛是至善至誠的,愛的範圍裏, 不能有絲毫私欲。
--莎公爵夫人 真誠的愛情的結合是一切結合中最純潔的。
--法·盧梭 為著品德而去眷戀一個情人, 總是一件很美的事。
--希臘· 柏拉圖 金錢攪在愛情一塊兒, 不是太醜惡了嗎?--法· 巴爾紮克 隻有驅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愛的那種愛神才是美, 才值得頌揚。
-- 柏拉圖 愛是絕對沒有模式和規律的, 愛也是不可能說清楚的。
說得清楚的即不是愛, 而隻是一種利益的結合。
我從來不相信門當戶對的婚姻會幸福, 更不相信年齡匹配, 學識相似, 男才女貌的姻緣會幸福。
愛應該象一泓清馨的甘水。
--美 ·盧森 愛如果為利己而愛, 這個愛就不是真愛, 而是一種欲。
--愛德門 父子兄弟間相愛, 本出於天性, 而要講究利害, 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
夫婦結合, 本出於情愛, 而要以經濟為條件, 就失去了相愛的本意。
--希臘 ·蘇格拉底 愛別人, 也被別人愛, 這就是一切, 這就是宇宙的法則. 為了愛, 我們才存在. 有愛慰籍的人, 無懼於任何事物, 任何人。
--法·彭沙爾 了解愛情的人往往會因為愛情的升華而堅強了他們向上的意誌和進取的精神。
--英· 培根 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 教我們重新做人。
-法 ·莫裏哀 愛情是歎息吹起的一陣煙; 戀人的眼中有它淨化了的火星;戀人的眼淚是它激起的波濤. 它又是最智慧的瘋狂, 哽喉的苦味, 沁舌的蜜糖。
--英·. 莎士比亞 人隻有在戀愛裏才能顯示個性的閃耀, 才能發揮獨創性。
--俄·屠格涅夫 愛, 可以創造奇跡. 喬邁 被摧毀的愛, 一旦重新修建好, 就比原來更宏偉, 更美, 更頑強。
--英·莎士比亞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 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印度 ·泰戈爾 愛情是兩個親密的靈魂在生活及忠實,善良, 美麗事物方麵的和諧與默契。
--俄 ·別林斯基 愛情就等於……生活, 而生活……是一種責任, 義務, 因此愛情是一種責任。
--俄· 岡察洛夫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修身》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漁父》 【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
論語中關於友善的句子
《論語》中記載了不少人的友善表現。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
這些都是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一言之美,貴於千金--葛洪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意誌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隻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論語十則中,論述修身做人的句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曾參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因為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
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詞語解釋:弘毅:胸懷寬廣,意誌堅強 :剛強,勇毅仁:指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 (《子罕》)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鬆柏(bǎi)是最後凋落的。
"補充詞解釋:凋:凋謝歲寒:在此指艱苦的環境 歲,指時間。
這裏用鬆柏比喻了那些堅貞不屈,潔身自好的人。
告訴我們危難之際,才能見真英雄。
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
或(借“鬆柏之後凋”來比喻一種社會現象即麵對著利害關係。
特別是事變關頭,才能真正識別君子的操守,同時也指出為人須如鬆柏之堅韌剛強,要經得起時間環境的考驗。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衛靈公》)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情,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一言:一句話。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評析本段:後為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麵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