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邏輯”類病句十大症狀
自相矛盾
在同一句話中,前麵已經說出了某個意思,後麵又說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意思,前後句缺乏一定的照應,從而造成前後不一、互相矛盾的錯誤。例如:
1.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2.我斷定他大概會考上大學。
3.這增強了中國人民與侵略者鬥爭的無比力量。
第1句中,他既然是“幸免”的一個,自然沒有死,又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第2句裏,“斷定”與“大概”互相矛盾,不能並列。第3句,既然力量是“無比”的,又何須再“增強”?顯然是顧此失彼,前後不一致。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王強同學通過努力,基本上把不好的習慣克服幹淨了。
2.在宣傳工作中,我親眼看到勞動人民過去所受的痛苦。
3.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複排的大型曆史話劇《蔡文姬》定於5月1日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前正在緊張的排練之中。
4.昨天是轉會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天。
不合事理
整個句子意思的表達與客觀現實或事理明顯地相違背,給人以不真實、不可信的感覺,讓人無法想象、無法感知、無法推斷。例如:
1.桂林確實山清水秀,壯族的民俗風情,使我像置身於畫卷之中,心曠神怡。
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指南針,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在航海事業中也很有實用的價值。
3.《水滸》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勝,非常生動。
4.(2007年遼寧卷)早上出門的時候,他看到建築工地的挖掘機、裝卸機和十幾輛翻鬥車正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挖土。
5.(2007年寧夏卷)為了豐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麵規劃,修建了三個文化廣場,其中一個是將二十多米的深坑夷為平地而建成的。
第1句的“風情”是不能“使我像置身於畫卷之中”的,明顯地有悖事理。第2句按一般事理,首先是“在航海事業中很有實用的價值”,然後也“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這樣才符合常理。第3句,“引人入勝”的前提應該是“非常生動”,所以,按常理應該先是“非常生動”,然後才能“引人入勝”。第4句中,翻鬥車也能挖土?不合事理。第5句也不合事理,“夷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來的、凸出來的建築物鏟平、消除,使成為平地,不能用於“深坑”。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對這種坑害消費者騙取錢財的不法行為,應給以嚴厲的打擊。
2.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成才的。
3.萬裏無雲,繁星滿天,我們在一輪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園。
4.一輛軍用摩托車,像離弦的箭一樣,在蜿蜒曲折的環山公路上飛駛著。
範圍不清
在一個句子裏,常常是包含與被包含關係的幾個不同的概念,並列在一起,使得部分與全體、特殊與一般、小範圍與大範圍之間界線不明,從而導致句意的模糊。例如:
1.事業的發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與各項人才。
2.我們的報刊、雜誌、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作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範的現象,增強使用語言文字的規範意識。
3.我們要堅決反對貪汙、受賄、以權謀私和各種腐敗行為。
4.(2007年湖北卷)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農貿市場的貨物琳琅滿目,除各種應時的新鮮蔬菜外,還有肉 類、水產品、魚、蝦、甲魚、牛蛙及各種調味品。
第1句中的“各項人才”包括了科學專家,所以兩者不能並列,應該說:“各學科的專家與其他人才”。第2句,“一切出版物”已經包括了“報刊、雜誌”,故不能並提。第3句,“貪汙、受賄、以權謀私”本身就屬於“腐敗行為”,它們不能構成並列關係。第4句中並列不當,“水產品”包括“魚、蝦、甲魚”等。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同誌們指出他存在著嚴重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
2.車站入口處有一條醒目的標語:嚴禁攜帶危險、易燃、易爆品上車!
3.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
4.遊泳券分普通票、參觀票、月票、季票等幾種。
主客倒置
在一句話中,同時說到一個人或一件事、幾個人或幾件事時,將主要的和次要的混淆倒置,從而造成對象不明,主客關係不清。例如:
1.我們對“比較文學”是個陌生的概念,讀錢鍾書的《談中國詩》或許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2.他去年的學習精神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3.一個平時不為人注意的醫生治好了我多年沒治好的胃病,這件事對我的感受很深。
第1句應該是“‘比較文學’對我們是個陌生的概念”。第2句,我們在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時,一般以後者為主體。本句“去年”屬前者,“今年”屬後者,因此應將句中“去年”和“今年”調換位置。第3句,後半句應該是“我對這件事感受很深”。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費盧傑對美軍是深惡痛絕的,因為那兒已成為反美武裝的主要根據地。
2.焦裕祿這個名字對青年人可能還些陌生,可對四十歲以上的人卻是很熟悉的。
3.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對於大多數中學生是比較熟悉的,重大的曆史事件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4.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的接觸很少。
分類不明
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由於沒有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事物進行界定,將幾種不同標準混雜在一起,對事物或概念進行並列述說,因而造成費解。例如:
1.去年冬天,村裏辦起了農業技術培訓班,許多青年、婦女和老人報名參加學習。
2.我觀賞過的戲劇的種類很多,有悲劇、話劇、歌劇、喜劇、正劇、歌舞劇等。
3.在學習句子的時候,我們對陳述句、疑問句、主謂句的特點一定要搞清楚。
第1句中,青年、老人是按年齡來分類,婦女是按性別來分類,三者不能並列;第2句中,悲劇、喜劇、正劇,是按戲劇衝突的性質來分類,話劇、歌劇、歌舞劇是按表演方式來分類,不能交相並列。第3句中,陳述句、疑問句是按語氣和用途來分類,主謂句是按句子結構特點來分類,三者同樣不能並列。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因為各方麵都有需要,特在這裏把《標點符號用法》全文發表,希望讀者們和作者們共同遵守。
2.蔡元培在《管子》《墨子》上麵,還親自用朱筆、墨筆或蠅頭小楷批注得密密麻麻。
3.全體共青團員特別是中學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否定失當
在一個句子中,由於本來已經出現了含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在此基礎之上又加上另外的否定詞語,造成了多重否定,從而導致句子的意思恰好與原來意思完全相反。例如:
1.雷鋒精神當然要賦予它新的內涵,但誰又能否認現在就不需要學習雷鋒了呢?
2.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臥處不可當風。
3.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第1句中,由於用了“就不”,意思剛好同原來的相反。第2句中“忌”與“不可”意思一樣,兩者並用造成雙重否定不當而引起表意混亂。可將冒號後的三個“忌”與三個“不可”刪掉。第3句多用了否定詞“不”,使句子與原意相反,應刪去“不”。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近幾年來,王芳幾乎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的資料。
2.科學沒有終點,技術永在發展,因此,標誌競技體育水平的世界記錄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不能否認這不是真理。
3.我想是不必敘述,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的。
4.我們並不完全否認這首詩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對應不一
一個句子前麵所說的內容與後麵所說的內容,不能很好地相照應,造成一麵與另一麵不統一的情況,使得句子令人費解。例如;
1.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關鍵在於要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技術人才。
2.有沒有遠大的抱負和頑強的意誌,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
3.在考試的時候,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認真細致的作風,是考試成功的關鍵所在。
4.(2007年山東卷)說實話,當時對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那時經常在該報發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第1句中的“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技術人才”是“電子工業能迅速發展”的“關鍵”,如果“不迅速發展”,也就無所謂這個“關鍵”了。這是屬於“兩麵對一麵”的邏輯性錯誤。應刪去“否”字。第2句裏,“有沒有”是兩麵的,“取得成功”是一麵的,兩麵對一麵,不能照應。應刪去“沒有”。第3句中,前麵的“能否”是從兩方麵來談,後麵的“關鍵”隻從一個方麵來說,因而兩麵與一麵不能照應。應刪去“能否”。第4句中“能否被刊用”與“沒報太大的希望”照應失當。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院係調整的基本原則是教學能否因此而更順利地進行。
2.機器質量的好壞,是保證生產安全的一個重要條件。
3.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4.繼續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已成為無產階級政黨生死攸關的大問題。
偷換概念
在一個句子裏,前麵部分陳述的對象是一種事物,到後麵部分陳述的對象卻變成了另外一種事物,這種邏輯錯誤就是偷換概念。例如:
1.“在會上,大家談了自己對學校的看法,看來,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2.這一歌唱組合獨立創作的高品質詞曲以及演唱中表現出的音樂天分和文化素養,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平均年齡僅20歲的作品。
3.可惜,這部在他心中醞釀了很久,即將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第1句中前邊用了“看法”,後邊換成了“希望”,更換了概念。第2句前麵部分的主語是“歌唱組合”,到後麵卻變成了“作品”,也是偷換了概念,應改為“這一歌唱組合獨立創作的高品質詞曲以及演唱中表現出的音樂天分和文化素養,很難讓人相信他們的平均年齡僅20歲。”第3句先陳述的是“巨著未及完篇”,後陳述的是書的作者“他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概念前後不一致。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
2.學校發出了關於評選論文的通知,校長說篇幅不限,重在創新。
3.隻有經風雨見世麵,才能更好地成長。所以,我們要經常到風雨中鍛煉自己。
4.太陽紅彤彤的,陽光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強加因果
在語言的表述過程中,把沒有因果關係(或隻有部分因果關係)的情況說成有因果關係,或者根據前麵的部分原因想當然地推斷出某一個結果來,這就是犯了強加因果的邏輯錯誤。例如:
1.宋朝以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石鍾山記》、劉基的《賣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積極的思想傾向,因而文筆清新,耐人尋味。
2.因為他來自北方,所以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
3.周穀城先生早年就投身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所以最終成為蜚聲海內外的著名學者、曆史學家。
第1句中所提的這些作品文筆清新,耐人尋味,主要原因並不是它們具有積極的思想傾向。第2句中他來自北方,並不一定思想守舊。第3句中周先生投身於“五四”運動,與他成為學者、曆史學家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由於我對學科有偏重,因而對數學不感興趣。
2.特大貪汙犯胡某對記者說:“我由於把自己混同於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貪汙犯罪的道路。”
3.他來自南方,因而思想很解放。
4.如果一個人經常看外國小說,那麼他的思想肯定好不了。
誤用倍數
倍數隻能用於提高、增加、擴大等方麵的情況,而不能用於降低、減少、縮小等詞語的後麵。但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倍數常常被誤用。例如:
1.夏天即將來臨,空調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有的品牌價格甚至下降了1~2倍。
2.我們的語文教材本子幾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幾個主要國家的同類教材要少好幾倍。
3.這種賽車按國際一級方程賽車式樣仿真縮小32倍而成,從外觀看,並不比玩具汽車大多少。
4.(2007年江西卷)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車動車組票價分別為228元、179元,而對應的普通列車硬座票價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車硬座票價要低一倍多。
這四句的共同特點,就是在下降、減少、縮小等的情況下使用倍數,造成意思的費解,語義的模糊。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該企業狠抓技術革新,今年比去年產量翻了一番,成本卻下降了一倍。
2.十年間,圖書年出版品種增加了一倍多,而總數基本持平,說明圖書的平均數下降了一倍多。
3.材料廠經過技術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產值卻增長10%。
(參考答案見下期)
病句診斷的十個切入點
判斷一個句子有沒有語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抓住有關特征,給以正確的診斷。具體說來,病句診斷的切入點有——
一、句子中有關聯詞語“不但……而且”或“雖然……但是”等,就應該注意看一看關聯詞語與分句主語的位置是否正確。
一般說來,如果前後分句主語相同,那麼,前一分句主語就應該放在關聯詞語之前;如果前後分句不同,那麼各分句主語都應該放在關聯詞語之後。例如:
1.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
【分析】第一分句主語“我”應該放在關聯詞語“不但”之後。因為前後分句主語不同。
二、句子中有關聯詞語“隻要……就”或“如果……就”或“隻有……才”,就應該注意看一看是否將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混淆了。
必要條件的公式是:無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意思是說,沒有這個條件,一定沒有這個結果;有了這個條件,不一定有這個結果。所用關聯詞語為:隻有……才……
充分條件的公式是:有之,必然;無之,未必不然。意思是說,有這個條件,一定有這個結果;沒有這個條件,不一定沒有這個結果。所用關聯詞語為:隻要……就……;如果……就……
2.不論什麼人,隻要肯下功夫,就能成才。
【分析】“隻要……就……”表示充分條件,這樣,這裏的意思是說,有了肯下功夫這個條件,不管是一般人還是白癡,都能成才。顯然,這麼說不正確。看來,這裏前後不是充分條件,而應該是必要條件。如此,應該將“隻要……就……”改為“隻有……才……”。
三、句子中有“是否”或“能否”等字眼,就該注意看一看句子是不是始終如一從正反兩個方麵來說的。如果不是,那麼肯定在照應方麵存在問題。例如:
3.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關鍵在於要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技術人才。
【分析】前麵的“能否”是從兩方麵來說的,後麵也該從兩方麵來說,可事實上後麵隻從一方麵來說,顯然前後不能照應。
四、句子中有多個否定詞,就該注意看一看多重否定是否造成了表意的混亂。例如:
4.雷鋒精神當然要賦予它新的內涵,但誰又能否認現在就不需要學習雷鋒了呢?
【分析】“現在就不需要學習雷鋒了”,“誰又能否認呢”,也就是誰也不能否認,也就是誰也要承認,顯然句子由於多重否定造成了意思的混亂。在這裏,反問相當於一重否定。
五、句子中如果出現了並列短語,且出現了兩次,那麼就該看一看兩個並列短語內部的詞語前後是否照應。例如:
5.文件對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問題,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
【分析】這個句子有兩個並列短語,這就是“從理論上和政策上”與“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仔細一看,知道前後照應還真存在問題。因為正確的說法該是:從理論上作了深刻的說明,從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這樣原句後半部分可改為: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說明和詳細的規定。
六、句子中並列短語如果僅出現了一次,也不可掉以輕心,應該看一看句子的有關成分和並列短語中的成分是否全部搭配,還該看一看並列短語內部的詞語能否並列,看一看排序是否正確。例如:
6.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
【分析】這個句子中有一個並列短語,這就是“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這個句子的謂語動詞是“安排”,仔細一看,知道“安排”和並列短語中的“問題”不配搭。
7.我們的報刊、雜誌、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範的現象,增強使用語言文字的規範意識。
【分析】報刊是報紙、雜誌的簡稱,這樣,報刊、雜誌不能並列。一切出版物也包括報紙、雜誌,這樣,“報刊”也不能和“一切出版物”並列。
8.我們要正確貫徹和深刻理解中央領導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精神。
【分析】應該是先深刻理解然後才是正確貫徹,可這裏卻說是正確貫徹深刻理解,顯然不合適。
七、句子中的並列短語中如果出現了“和”字,那麼就該看一看句子是否有歧義。
9.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將這筆錢分別存入了兩家銀行。
【分析】這個句子由於“和”字的使用,產生了歧義。可以理解為:他背著兩位經理自己偷偷地把錢存入了銀行。也可以理解為:他和副總經理合夥背著總經理將錢偷偷地存入了銀行。
八、句子中如果出現了“倍”字,那就該注意看一看是否用“倍”表示了減少、降低,因為“倍”隻表示增加。例如:
10.這種模型賽車按國際一級方程賽車式樣仿真縮小32倍而成,從外觀看,並不比玩具汽車大多少。
【分析】這裏用“倍”來表示下降,顯然不合適。
九、句子中出現概數時,就應該看一看概數前後是否加了一些不該加的詞語,造成了語意重複或矛盾。例如:
11.李家坡這個小山村,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萬多立方米的水庫。
【分析】概數“十萬多”前麵又加了“近”,顯然“近”與“多”矛盾。
12.我們山池鄉新來的鄉長大約三十左右吧!
【分析】概數“三十左右”前麵再加“大約”,顯然,與後麵的“左右”重複。
十、句子中如果出現了“增加到(為)”或“增加(了)”,就該考慮二者是否存在著誤用問題;如果出現了“減少到(為)”或“減少(了)”,也該考慮這二者之間是否存在誤用問題。
表示數量增加,不包括底數,隻指淨增數時,用“增加(了)”“增長(了)”“上升(了)”“提高(了)”等表示。
表示數量增加,包括底數,指增加後的總數,用“增加到(為)”“增長到(為)”“上升到(為)”等表示。
表示數量減少,如果指差額,用“減少(了)”“降低(了)”“下降(了)”等;如果是指減少後的餘數,那麼應該用“減少到(為)”“降低到(為)”“下降到(為)”等。例如:
13.今年以來,全廠工人幹勁十足,生產熱情高漲,產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分析】這裏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是淨增數,不包括底數,應將“提高到”改為“提高了”或“提高”;如不改“提高到”,也可以將“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改為“百分之一百二十至三十”。
14.由於技術革新搞得好,原來每天需要十萬元的原料,現在生產同樣多的產品,每天七萬元就足夠了。算起來,成本減少了十分之七。
【分析】看來,成本不是減少了十分之七,而是十分之三。如果將“減少了”改為“減少到”也可以。
求病句類型之“不合邏輯”的列句與分類
“不合邏輯”類病句十大症狀 自相矛盾 在同一句話中,前麵已經說出了某個意思,後麵又說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意思,前後句缺乏一定的照應,從而造成前後不一、互相矛盾的錯誤。
例如: 1.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2.我斷定他大概會考上大學。
3.這增強了中國人民與侵略者鬥爭的無比力量。
第1句中,他既然是“幸免”的一個,自然沒有死,又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第2句裏,“斷定”與“大概”互相矛盾,不能並列。
第3句,既然力量是“無比”的,又何須再“增強”?顯然是顧此失彼,前後不一致。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王強同學通過努力,基本上把不好的習慣克服幹淨了。
2.在宣傳工作中,我親眼看到勞動人民過去所受的痛苦。
3.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複排的大型曆史話劇《蔡文姬》定於5月1日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前正在緊張的排練之中。
4.昨天是轉會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天。
不合事理 整個句子意思的表達與客觀現實或事理明顯地相違背,給人以不真實、不可信的感覺,讓人無法想象、無法感知、無法推斷。
例如: 1.桂林確實山清水秀,壯族的民俗風情,使我像置身於畫卷之中,心曠神怡。
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指南針,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在航海事業中也很有實用的價值。
3.《水滸》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勝,非常生動。
4.(2007年遼寧卷)早上出門的時候,他看到建築工地的挖掘機、裝卸機和十幾輛翻鬥車正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挖土。
5.(2007年寧夏卷)為了豐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麵規劃,修建了三個文化廣場,其中一個是將二十多米的深坑夷為平地而建成的。
第1句的“風情”是不能“使我像置身於畫卷之中”的,明顯地有悖事理。
第2句按一般事理,首先是“在航海事業中很有實用的價值”,然後也“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這樣才符合常理。
第3句,“引人入勝”的前提應該是“非常生動”,所以,按常理應該先是“非常生動”,然後才能“引人入勝”。
第4句中,翻鬥車也能挖土?不合事理。
第5句也不合事理,“夷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來的、凸出來的建築物鏟平、消除,使成為平地,不能用於“深坑”。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對這種坑害消費者騙取錢財的不法行為,應給以嚴厲的打擊。
2.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成才的。
3.萬裏無雲,繁星滿天,我們在一輪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園。
4.一輛軍用摩托車,像離弦的箭一樣,在蜿蜒曲折的環山公路上飛駛著。
範圍不清 在一個句子裏,常常是包含與被包含關係的幾個不同的概念,並列在一起,使得部分與全體、特殊與一般、小範圍與大範圍之間界線不明,從而導致句意的模糊。
例如: 1.事業的發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與各項人才。
2.我們的報刊、雜誌、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作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範的現象,增強使用語言文字的規範意識。
3.我們要堅決反對貪汙、受賄、以權謀私和各種腐敗行為。
4.(2007年湖北卷)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農貿市場的貨物琳琅滿目,除各種應時的新鮮蔬菜外,還有肉 類、水產品、魚、蝦、甲魚、牛蛙及各種調味品。
第1句中的“各項人才”包括了科學專家,所以兩者不能並列,應該說:“各學科的專家與其他人才”。
第2句,“一切出版物”已經包括了“報刊、雜誌”,故不能並提。
第3句,“貪汙、受賄、以權謀私”本身就屬於“腐敗行為”,它們不能構成並列關係。
第4句中並列不當,“水產品”包括“魚、蝦、甲魚”等。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同誌們指出他存在著嚴重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
2.車站入口處有一條醒目的標語:嚴禁攜帶危險、易燃、易爆品上車! 3.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
4.遊泳券分普通票、參觀票、月票、季票等幾種。
主客倒置 在一句話中,同時說到一個人或一件事、幾個人或幾件事時,將主要的和次要的混淆倒置,從而造成對象不明,主客關係不清。
例如: 1.我們對“比較文學”是個陌生的概念,讀錢鍾書的《談中國詩》或許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2.他去年的學習精神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3.一個平時不為人注意的醫生治好了我多年沒治好的胃病,這件事對我的感受很深。
第1句應該是“‘比較文學’對我們是個陌生的概念”。
第2句,我們在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時,一般以後者為主體。
本句“去年”屬前者,“今年”屬後者,因此應將句中“去年”和“今年”調換位置。
第3句,後半句應該是“我對這件事感受很深”。
【類題訓練】修改下列病句: 1.費盧傑對美軍是深惡痛絕的,因為那兒已成為反美武裝的主要根據地。
2.焦裕祿這個名字對青年人可能還些陌生,可對四十歲以上的人卻是很熟悉的。
3.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對於大多數中學生是比較熟悉的,重大的曆史事件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4.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的接觸很少。
分類不明 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由於沒有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事物進行界定,將幾種不同標準混雜在一起,對事物或概念進行並列述...
下列句子中,沒有不合邏輯的語病的一句是 A.高考所用的鉛筆、鋼筆、...
遞進關係(progressive relationship)是指能夠表示在意義上進一層關係的,且有一定邏輯的詞語。
分句之間的這種關係,必須用恰當的關聯詞語來表示。
表示遞進關係的常用關聯詞有:1.單用的;例如,不但、不僅、不光、而且、並且、並、甚至、更、以至、何況、況且、尤其、還、甚至於等。
2.配對使用的;例如,不但(不僅、不光)……,而且(並且、還、也、甚至)……;尚且(況且)……,何況…… 用再遞進關係句子中的前一分句.表示肯定一種狀況,然後再後一分句,再肯定另一種有關的情況.後句常用「而且」,「還」,「也」,「更」還呼應「固然」。
例子:驕傲自大固然不好,妄自菲薄也不應該。
2、"遞進關係"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所謂遞進關係,是指複句中後一分句須以前一分句為基點、並在程度或範圍上比前一分句有更進一層的語義關係。
簡短卻唯美的語句,不超過十個字
一些人,隻能做過客。
一些事,隻能當記憶你笑,全世界跟著笑。
你哭,全世界隻有你一個人在哭不思不行一場空,隻思不行一場夢即使我隻是塊泥土,那麼,我也隻準備留給勇敢者踐踏躺著中槍,也要姿勢漂亮日久不一定生情, 但必定見人心別人再好,關我什麼事。
我再不好,關別人什麼事旁觀者輕,輕鬆的輕往事已往,去日方長.最初不相識,最終不相認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先生慢走,我且不送。
相忘江湖,各自珍重你以為我刀槍不入, 我以為你百毒不侵佛曰 求不得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各有因緣莫羨人。
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我思故我在,我觀故自在魚生活在水中,所以我們見不著他的淚
句子邏輯題
1、我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可卻不習慣孤獨。
2、內向的人是個完美主義者,希望一切盡善盡美。
3、既然學不來活潑,就請繼續保持沉默。
4、一個人內不內向,取決於聊天的對象。
5、內向的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容易被埋沒。
6、世界上有一半人是內向,一半人是外向。
所以內向並不是你自卑的借口。
7、我喜歡安靜可他們總認為我孤獨。
8、我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很少人了解一個內向人的心裏世界,默默無聞。
有的人誇讚那是沉默是金,有的人嘲笑是個呆子。
有一鳴驚人,千古流芳;也有一敗塗地,遺臭萬年。
我隻希望能不愁吃穿,養家糊口,有機會實現那一個小小的夢想。
9、內向的人受傷時喜歡躲在一個角落偷偷哭泣,所有的委屈痛苦都讓自己的淚水去衝洗。
10、你要知道一個也許很奇怪的邏輯:“不是內向的人不和你說話,而是你不和他說話、”11、內向的人朋友很少,但都是知心的,交往中總是恨不得把心掏給對方,絲毫沒有虛情假意。
12、我其實刻薄 不擅溫言寬慰 惰於交流 性格執拗 說著說著就沉默 時常疏離 從不刻意維係 本就淡漠 擁有的也不比旁人多 自然不會祈求 你能把我記住多久。
13、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14、內向的人很羞澀,在感情表達中處於劣勢,喜歡在戀愛中處於被動的地位,享受被愛的感覺與甜蜜。
15、他們倒喜歡和別人聊一聊生疏的話題,比如對方不了解的事情,或者願意聽聽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描寫精彩的語句
1、有些事情一旦化為言語,就喪失了原本重要的含意。
也許那個世界荒誕不合邏輯,但卻充滿真理。
我為這場好不容易的相遇掉淚,因為我也這麽深深相信。
的確,需要時間。
在哪個世界都一樣。
2、對於那些不善於表達內心情感的孩子,又有幾人願意主動走近她們的內心,去擁抱她們那顆柔軟脆弱的心靈。
3、我就像蒼耳一樣,想隨著你到天涯,可你卻將我丟失在十六歲的那年夏季,我再也找不到家。
4、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
過去的事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
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
你永遠沒你想象的那麼重要。
慢慢說,但要迅速地想。
5、微笑溫暖了別人,也要溫暖自己。
給自己一份禮物吧,不要吝嗇一個微笑,雖然隻是一個表情,但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態。
我贈自己一個微笑,微笑著走向生活,走向明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病句類型之“不合邏輯”的列句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