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在山中過了一天,世上竟已過去了千年之久。全句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形容時間變化之快,有日新月異之感。這句話講的是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來用這句話指世事變幻,出自《述異記》“爛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滄桑巨變。
擴展資料:
《述異記》講述了王質伐木的故事,大意是,王質在石室山中砍樹,看到童子在下棋,看得入迷了,等到他離開的時候才發現斧頭都爛掉了,原來他在山上是誤入了仙境,在山上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千年。有詩雲:
山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閉眼觀春秋,一切皆是夢。
意思是,山中一天,世上已經經過了千年,閉上眼看春去秋來,一切都是夢,一切都成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爛柯
《千年一歎》有哪些好詞好句?
1. 幹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閑,悠閑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閑的襯墊。
2. 誰都有千言萬語,誰都又欲哭無淚。
3. 人折騰人,人擺布人,人報複人,這種本事,幾千年來也真被人類磨礪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4. 膽大包天的現代人,在曆史和自然麵前要懂得謹慎。
再高亢的歌詠,怎麼敵得過撒哈拉的夜風在金字塔頂端的呼嘯聲。
5. 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是。
6. 最恣肆的汪洋直逼著百世幹涸,最繁密的熱鬧緊鄰著千裏單調,最放縱的遊弋熨帖著萬古沙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當,不需要人類指點,甚至根本沒有留出人的地位。
7. 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種奇異的震撼力,背光處黑如靜海,麵光處一派灰銀,卻有一種蝕骨的冷。
這種冷與溫度無關,而是指光色和狀態,因此更讓人不寒而栗。
這就像,一方堅冰之冷尚能感知,而一副冷眼冷臉,叫人怎麼麵對?8. 其實,人折騰人的本事,要算中國最發達。
五六千年間不知有多少精彩絕倫的智慧耗盡在這裏。
9. 原來我們的曆史隻是遊絲一縷,在赤地荒日的夾縫中飄蕩。
10. 美,竟是這般寂寞與無奈11. 我們要回去的地方已經很近,就在前麵。
我現在想的是,我在離別之後才讀懂了它。
離別之後才懂了它——這句話中包含著一份檢討。
我們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卻又埋怨它、輕視它、責斥它。
它花了幾千年的目光、腳力走出了一條路,我們卻常常嘲笑它為何不走另外一條。
它好不容易在滄海橫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業、一份名譽、一份尊嚴,我們常常輕率地說保住這些幹什麼。
我們嬌寵張狂,一會兒嫌它皺紋太多,一會兒嫌它臉色不好。
這次離開它遠遠近近看了一圈,終於吃驚,終於慚愧,終於懊惱。
12. 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霧,恒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光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隻是安靜上升。
我看著旭日暗想,對人類,它還有多少耐心?13. 一種文明,能安頓個體精神已經不錯,而如果能安頓群體性的政治智慧和社會理性,則就更好了。
14. 大地所負載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負載的其他一切都更難判斷和預見。
但我們已經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力量,那麼,就讓我們先來閱讀大地。
15. 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懷疑的。
16.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為什麼要如此永久,卻透露了永久是什麼。
千年一歎寫的是哪
《千年一歎》是餘秋雨先生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
在千年之交的時候,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裏,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行程中的經曆。
在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另有作品名、和作家筆名千年一歎。
出發 選擇荒涼 《千年一歎》希臘 哀希臘 荷馬的邁錫尼 閑散第一 永恒的坐標 全場一片哭聲 雅典地震 神殿銘言 畏怯巴特農 我一定複活 伏羲睡了 人類還非常無知 掛過黑帆的大海埃及 巨大的問號 石築的《易經》元氣損耗 牛和鬥牛士 中國回送什麼 一路槍口 碧血黃沙 他們老淚縱橫 封存的法老人 枯萎屬於正常 荒原滄海 金字塔下的歌劇 文化以溝通為業 西眺的終點 失落的背影 蝕骨的冷 海已枯而石未爛以色列、巴勒斯坦 所羅門石柱 向誰爭奪 年老的你 鮮豔了一萬年 每一步都麵對孩子 寫三篇和平 交纏的聖地 多一點遺忘 尋找底線 碗是什麼 我們不哭約旦 幽默的笑意 山洞盛宴 把傷痕當酒窩 文字外的文明 告別妻子 人生的最後智慧伊拉克 我的大河 如何下腳 一屋悲愴 奇怪的巴比倫 你們的祖先 中國有茶嗎 河畔烤魚 忽閃的眼睛 過 關 且聽下回分解伊朗 白胡子、黑胡子 翻開伊朗史 闊氣的近鄰 黑袍飄飄 再鑿西域 荊天棘地 絲路旅棧 中國人為他打燈 一代霸主 西風夕陽 再闖險境 劄黑丹話別巴基斯坦 黑影幢幢 赤腳密如森林 美的無奈 麵對犍陀羅 玄奘和法顯 遠行的人們 閱讀大地 國門奇觀 “佛主笑了” 恃弱和逞強印度 人口爆炸 傑出的建築狂 憂心忡忡 鐵鑄的覺悟者 甘地遺言 東方專製的童話 潔淨的起點 我拒絕說它美麗 菩提樹和洞窟 告別阿育王尼泊爾 車輪前的泥人 本來就是一夥 萬仞銀亮 總結思考 沒有例外的衰落 遠征和失序 迷昧與保守 中國牛的眼神 麵向自然 到達 今天我及時趕到 尾聲 補記
請問餘秋雨的《千年一歎》如何?
夠簡略了把,這是原創哦利用假期時間,我閱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這本《千年一歎》,說是一本書,倒不如說是餘秋雨先生的遊記。
這篇篇遊記,讓我們與先生一起神遊古希臘,古巴比倫,古埃及曾經輝煌的文明。
秋雨先生仿佛這些沉睡了千年的文明的知音,帶我們一層一層掀開它們神秘麵紗,展示了先生淵博的學識。
也為我開拓了新的視野。
很想沿著他行走的路線,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全書的閱讀,不斷勾起了我的種種疑惑,一個個問題浮生於腦海之中。
究竟是人類創造了文明,還是文明孕育了人類?昔日的文明發源地現在卻在向世人展示著它的脆弱與無能為力。
漫天飛揚的泥沙,赤腳如密林的失學兒童,眼神空洞的乞討者,這還是文明的產物麼?幾千年前文明從這裏開始,幾千年後文明從這裏已經走上了衰敗的道路。
我們又用什麼去衡量所謂的文明程度呢?是看這個地方有多少林立的高樓麼?我不得而知。
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也無法理清。
的確,曆史已經成了曆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
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曆程。
如果沒有了曆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說;如果沒有了曆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沒有末,沒有了目的沒有了方向。
曆史是家,是廣闊天地裏的一座樸素堅硬的石頭房。
沒有修飾,沒有點綴,是我們遠航時掛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在看了這本書後,我真的由衷的感謝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驕傲。
早在秦始皇時便統一了文字,使得中國曆史活了下來,不象埃及的曆史,變成了“木乃伊”,現在的人們麵對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卻完全不懂何意;而一部印度的普通曆史,卻也要中國人的著作來填補和修訂。
我國五千年的文化曆經千辛,卻也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不像兩河流域許多國家,隻剩下了一些頹垣殘壁和一段辛酸的回憶。
品味整本書的字裏行間,就仿佛親身遊曆了那些曆史悠久的國度,了解著這些國度的種種文化,讓我歎為觀止。
以前總固執的以為,伊朗女人是很悲哀的。
她們被黑袍裹著,失去了追逐美麗的自由。
女人應當是屬於繽紛的色彩的,而伊朗的女人隻擁有黑色,她們周身都被黑色束縛,不禁讓一些大談個性解放的人對伊朗政府的規定憤然。
但是,一位伊朗女士卻這樣告訴餘秋雨先生:黑袍可以給人安靜,讓心靈也隨著黑稠的飄動而沉澱,我們覺得它很美。
品讀完全書,仿佛我的心也隨著餘秋雨到處走了一遭,感覺好像我也來了一個千年一歎。
讓我的心靈也沉澱了千年來曆史文明的古韻,讓我感受到了這樣一種美麗與聖潔。
千年一歎讀李白 作文
唐朝,這個曆史上極其重要的朝代,輝煌的唐文化。
貞觀年間,社會安定,名相,名將輩出。
女皇武則天,一位奇女子,曆史上有著神秘色彩的人物。
唐玄宗,他和楊貴妃在曆史上總是一段佳話。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湧現了許多才子佳人,其中著名的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性情豪放,詩境奇妙,不愧為“詩仙”。
品讀你,品讀你的愛國情懷。
你熱愛祖國山河,遍覽各地各山大川,為的是踩著祖國的泥土,享受自己的生活。
你感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你的用意在於反對分裂,維護統一,一腔忠愛之情。
《蜀道難》自然就成為名垂千古的愛國主義的詩篇。
品讀你,品讀你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
你的才華橫溢,唐玄宗聞其盛名,召你入宮陪伴飲酒作賦。
“李白鬥酒詩百篇”看杜甫對你的描繪如此貼切,難怪成為至交。
當你喝醉時,也來了一句豪言壯語:“楊國忠來給我磨硯,高力士幫我脫鞋。
”楊國忠乃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玄宗身邊的紅人。
也就是因為一句話,你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你性情豪放,不圍觀場所束縛,所以才流傳下近千首詩歌。
品讀你,品讀你的勤奮。
你的小時候或許和我們現在一樣吧!一心隻想著玩。
你幼時不愛學習,一次你逃學了。
之後你碰了一位老奶奶,她的話語給了你教育和啟發。
從此你發奮讀書,一直把“隻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記在心裏。
當然你的故事也激勵著我們,隻要堅持,鐵杵終有一天會磨成針的。
品讀你,品讀你的詩篇。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峽猿聲使我們回到了遠古。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股思鄉之情湧上心頭,月明星稀,一片悲涼。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你與孟浩然的情誼,讓我們珍惜友誼。
總之,你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富有想象,已經奇妙,語言輕快。
品讀你,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品讀你,你的故事給我深深地思考;品讀你,用心感受你的詩境。
長江之巔,留下你的身影,品你千年詩意。
誰能給我寫一篇『千年一歎』的讀後感。
作者:餘秋雨
悶熱的夏日,午後連一絲風也沒有,庸懶的眼神很吃力地掠過桌上的那盆花,胳膊肘碰到了白的牆,又折回放在那本攤開的書上。
書是從朋友借的,餘秋雨的《千年一歎》,雖是日記紀實體裁的文字,讀來卻另有一翻味道。
我一直喜歡這樣雕啄文字,無聲無息的就走進一個人的世界,能聽到對方的呼吸,輕輕地,緩緩地,像雲,像水,有時也想這炎熱的鬼天氣;思緒行走在文字中,一次次被文字中的話語折服,那種隨意,那種釋然的心態,猶如午後的一杯清茶,潤了咽,也靜了心。
這樣的文字我從不急切地去讀完,泡上杯茶,或是放點音樂,才打開書,用心去走進文字,從中去悟出一些事理。
《千年一歎》無聲無息的讓我走進餘秋雨的世界,走進他所描寫的世界,古希臘的文明,古羅馬的風情讓我向往。
才讀罷這本書已經是滿腹的滄桑,隨餘秋雨遊曆了一邊世界上那些正在被時間、戰爭所吞噬的文明遺跡。
那是怎樣的一種旅程?不怎麼不了解希臘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臘文化有過怎樣的宏偉曆史;初識希臘是從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欺騙宙斯開始的,還有就是希臘國家男子足球隊曾拿過2004年的歐洲杯的冠軍。
希臘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度。
這是我對希臘僅有的了解。
隨著餘秋雨先生的筆跡慢慢的遊走,讓我知道希臘竟然有如此濃厚的文化氣息!遺憾的是這裏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
談到希臘衰落的原因,餘秋雨有兩點認為: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耗;二是內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國家。
千年走一回,卻有陣歎息傳來。
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麵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那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恒河畔邊傳來。
是誰?是誰的悲歎?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已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已經開始了遺忘,那陣歎息也隻成了無奈。
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也無法理清。
的確,曆史已經成了曆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
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曆程。
如果沒有了曆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說;如果沒有了曆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無末,沒有目的沒有方向。
曆史是家,是廣闊天地裏的一座樸素堅硬的石頭房。
沒有修飾,沒有點綴,是我們遠航時掛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經衰落了,曆史也開始褪色,輕聲一歎,人類又投身於新的曆史。
我們在總結,在回憶,在悲祭我們的祖先。
隨後毅然走上腳下的路,順著他們的腳印一步步走下去。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大地。
任憑凜冽的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個古國蒼老的靈魂。
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
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濕我的衣腳,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曆史長河。
曆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曆史,每每想起,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滄桑感。
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回,反反複複,滾滾而來。
麵對曆史的潮流,我一時間竟手足無措。
一本書,一本日記,一次旅行,一種思索。
思索古埃及文明,你會為擁有生活在中華文明之重而感到欣慰。
因為我們的老祖宗雖然焚書坑儒,卻統一了中國文字,這就相當於建立了一種覆蓋神州大地的“通碼”,雖曆經幾千年,但古文字、古曆史、古文明沒有因為無人破讀而湮滅。
最大的湮滅不是書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對古文字的解讀能力。
《千年一歎》讀後感 不多於900字
千年一歎,一歎千年曆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回,反反複複,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歎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麵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恒河畔邊傳來.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歎息也隻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曆史也開始褪色了.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隻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於是冒險開始,抵達希臘時他所見的隻有狹小、陳舊和人民的閑散。
幹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閑,悠閑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閑的襯墊,今天的希臘也就是在冷落中與世無爭,閑散自如,而埃及卻不同,它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隻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
而古巴比倫遺址的複原,更讓人語塞,他們鏟平重建古城遺址,卻連帶著將那份強烈的曆史滄桑感湮滅了。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
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係了起來,學校裏教授的隻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
戰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著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震驚。
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恒河裏,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愈,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
在恒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製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
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隻是安靜上升。
《千年一歎》讓我的思緒跟隨著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
聽著李白的歌,尋著屈原的夢,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曆史的喜怒哀樂。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
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鍾在何方?”它引導著我們踏進那個往昔的時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著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
思索著我們中華文明曆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緣由,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
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這個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的泱泱大國,正以磅礴的氣勢矗立著,展示著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曆史。
它深邃古老卻又充滿活力,在新的時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華雄獅的英姿,震驚著全世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山中一日 世上千年” 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