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嚐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遊者不過其鄰裏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裏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誌氣。恐遂汩沒,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誌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於鬥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遊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譯文:
太尉執事: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而得到。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現在看他的文章,寬厚宏博,充塞於天地之間,同他氣的大小相稱。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傑交遊,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偉之氣。這兩個人,難道單靠執筆學寫這種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充滿在內心而溢露到外貌,發於言語而表現為文章,自己卻並沒有覺察到。
轍出生已經十九年了。我住在家裏時,所交往的,不過是鄰居同鄉這一類人。所看到的,不過是幾百裏之內的景物,沒有高山曠野可以登臨觀覽以開闊自己的心胸。諸子百家的書,雖然無所不讀,然而都是古人過去的東西,不能激發自己的誌氣。我擔心就此而被埋沒,所以斷然離開家鄉,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我經過秦朝、漢朝的故都,盡情觀覽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黃河奔騰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傑。到了京城,抬頭看到天子宮殿的壯麗,以及糧倉、府庫、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這才知道天下的廣闊富麗。見到翰林學士歐陽公,聆聽了他宏大雄辯的議論,看到了他秀美奇偉的容貌,同他的學生賢士大夫交遊,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彙聚在這裏。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全國人依靠您而無憂無慮,四方各少數民族懼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內像周公、召公一樣輔君有方,領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樣禦敵立功。可是我至今還未見到您呢。
況且一個人的學習,如果不是有誌於大的方麵,即使學了很多又有什麼用呢?轍這次來,對於山,看到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對於水,看到了黃河的深廣;對於人,看到了歐陽公;可是仍以沒有謁見您而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夠一睹賢人的豐采,就是聽到您的一句話也足以激發自己雄心壯誌,這樣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壯觀而不會再有什麼遺憾了。
轍年紀很輕,還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情。先前來京應試,並不是為了謀取微薄的俸祿,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賜還鄉,等待吏部的選用,使我能夠有幾年空閑的時間,將用來更好地研習文章,並且學習從政之道。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樞密韓太尉書【作者】蘇轍 【朝代】宋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此二子者,豈嚐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與遊者,不過其鄰裏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裏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誌氣。
恐遂汩沒,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
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
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誌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
向之來,非有取於鬥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
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遊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
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譯文太尉執事:蘇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
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而得到。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現在看他的文章,寬大厚重宏偉博大,充塞於天地之間,同他氣的大小相襯。
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傑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偉之氣。
這兩個人,難道曾經執筆學寫這種文章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充滿在內心而溢露到外貌,發於言語而表現為文章,自己卻並沒有覺察到。
蘇轍出生已經十九年了。
我住在家裏時,所交往的,不過是鄰居同鄉這一類人。
所看到的,不過是幾百裏之內的景物,沒有高山曠野可以登臨觀覽以開闊自己的心胸。
諸子百家的書,雖然無所不讀,但是都是古人過去的東西,不能激發自己的誌氣。
我擔心就此而被埋沒,所以斷然離開家鄉,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
我經過秦朝、漢朝的故都,盡情觀覽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黃河奔騰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傑。
到了京城,抬頭看到天子宮殿的壯麗,以及糧倉、府庫、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這才知道天下的廣闊富麗。
見到翰林學士歐陽公,聆聽了他宏大雄辯的議論,看到了他秀美奇偉的容貌,同他的學生賢士大夫交遊,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彙聚在這裏。
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全國人依靠您而無憂無慮,四方異族國家懼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內像周公、召公一樣輔君有方,領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樣禦敵立功。
可是我至今還未見到您呢。
況且一個人的學習,如果不是有誌於大的方麵,即使學了很多又有什麼用呢?蘇轍這次來,對於山,看到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對於水,看到了黃河的深廣;對於人,看到了歐陽公;可是仍以沒有謁見您而為一件憾事。
所以希望能夠一睹賢人的風采,就是聽到您的一句話也足以激發自己雄心壯誌,這樣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壯觀而不會再有什麼遺憾了。
蘇轍年紀很輕,還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情。
先前來京應試,並不是為了謀取微薄的俸祿,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
然而有幸得到恩賜還鄉,等待吏部的選用,使我能夠有幾年空閑的時間,將用來更好地研習文章,並且學習從政之道。
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
上樞密韓太尉書中 太史公 是何人?蘇轍稱其文章頗有奇氣,其在什麼...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全文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孟子三蘇祠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此二子者,豈嚐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與遊者不過其鄰裏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裏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誌氣。
恐遂汩沒,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
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
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誌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
向之來,非有取於鬥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
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遊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
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轍生十有九年矣”有是什麼意思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映號潁濱遺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轍博聞強記,勤奮好學,少年時即顯露出出眾的才華。
嘉佑元年,蘇轍與父、兄同至 汴京,頗得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次年與蘇軾同榜考取進士,名動京師。
蘇轍踏上仕 途後,在對待王安石新政等事當中,表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後來因其兄“烏台詩案”的 牽累和忤逆了元豐諸臣等而屢遭貶謫,晚年在貶官處許州(今河南許昌)築室定居,自號潁濱 遺老。
“不複與人相見。
終日默坐,如是者幾十年。
”(《宋史·蘇轍傳》)有《欒城集》傳世。
樞密韓太尉,即韓琦。
當時掌管全國軍事,相當於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職,故稱之。
當年,蘇轍考中進士之後,未得見身居要職、詩文並擅的韓琦,就寫了這封才氣橫溢的自薦信求見。
寫這封請謁書時,蘇轍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節未顯,怎樣才能說動名滿天下的韓琦呢? 聰敏的蘇轍沒有屈心抑誌、奉承阿諛,而是獨從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細語,一落筆 便純是一片奇氣”(金聖歎),一路跌宕蓄勢,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幹謁求進之事納入文學活 動的範圍,顯得高雅拔俗,這不能不讓韓琦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後生刮目相看。
文中,蘇轍提 出的“文氣說”,強調後天實踐對文學創作的重要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關於“文氣” 的文學理論,九百多年來,這篇佳作一直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
...
桑懌傳 閱讀答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5529734.html?seed=0桑懌傳(節選) 歐陽修(懌)又聞襄城有盜十許人,獨提一劍以往,殺數人,縛其餘。
汝旁縣為之無盜,京西轉運使奏其事,授郟城尉……懌雖舉進士,而不甚知書,然其所為皆合道理,多此類。
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廩,將以舟載之。
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民。
見民荒歲,聚其裏人飼之。
粟盡乃止。
懌善劍及鐵簡,力過數人而有謀略。
8.下列句中的“以”與“以舟載民”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不以物喜 B.谘臣以當世之事C.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D.可以一戰9.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 )A.文段主要寫了桑懌的兩件事。
B.在桑懌做郟城尉的時候,他除掉了好多個強盜。
C.桑懌雖沒有文讀過多少書,但所作所為事情都合乎情理。
D.在此文中,桑懌表現出了有勇有謀、體恤民情的品質。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4分) ①縛其餘: ②見民走避溺者:③懌善劍及鐵簡: ④粟盡乃止:11.翻譯下列句子。
(4分)(1) 汝旁縣為之無盜,京西轉運使奏其事。
(2分)譯: (2) 見民荒歲,聚其裏人飼之。
(2分)譯: 參考答案:8.(2分) ( B ) 9.(2分) ( B )10. (4分) .①縛:捆綁 ②走: 跑 ③善:善於、擅長 ④盡:完11. (4分)(1) 汝旁縣為之無盜,京西轉運使奏其事。
(2分)譯: 汝旁縣因此沒有了強盜,京西轉運使上報了這件事。
(隻要符合題意.語句通順即可) (2) 見民荒歲,聚其裏人飼之。
(2分)譯:看到百姓年成不好,會聚鄉裏 人供養他們。
(“荒歲”“飼”各得1分。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上樞密韓太尉書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