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詞彙方麵,名詞類,如:
餑餑(饅頭)、餶咋(餃子)、起餾(窩窩頭)、GE渣飯(高粱麵稀飯)、幹飯(米飯)、瓜齏(蘿卜鹹菜)、地場/墊兒(地方)、天井(庭院)、欄、茅房(廁所)、頭來(從前)、夜來(昨天)、頭晌(上午)、過晌(下午)、下晚兒(晚上)、黑家(夜裏,掖南話)等。
對一些飼養的動物雌雄的稱謂也有區別。雞,叫草雞、公雞;貓,叫女貓、兒貓;狗,叫母狗、牙狗;驢,叫草驢,叫驢;馬,叫騍馬、兒馬。
動詞、形容詞類,如:
逮飯(吃飯,尤其東南山區一帶)、哈水(喝水)、含(拿)、拐(捎帶)、穩(放、擱) 、踐(觸動,多適用小孩)、圓(誇獎、稱讚)、熊/審(批評、教訓)、噘(罵)、擓(打)、姿(高興)、姿愣(得意忘形)、刺撓(發癢)、撈蛋(撒謊)、愣大驚(突然)、捉索(糟了、糟蹋)、技良(靈巧)、排賴(肮髒)、埋汰(肮髒、無能)、饑困(餓)、尖焦(脾氣尖)、難的(di)(怎麼的)、胳癢人(討厭),等。
介詞類,如:
把--義同“從”,“把哪兒走?”
發--義同“自”,“發去年開始”,“發他走了以後”。
語音方麵,有些字是卷舌音念作平舌音,即把聲母zh,ch,sh,r讀作z,c,s,y,如:
誌(zi)、找(zao)、追(zui)、中(zong)、翅(ci)、初(cu)、產(can)、充(cong)、是(si)、山(san)、水(sui)、沙(sa)、日(yi)、人(yin)、肉(you)、然(yan)。
正是因為“油”和“肉”發音相同,所以在笑話中人們會說“你給了油錢沒給肉(you)錢”。其實,這兩個字的音本地人還是可以從聲調上分辨出來的。
有的字韻母ai變為ei,如:
百(bei)、拍(pei)、麥(mei)。
還有的字念走了音,即俗讀字:
今日 明日 。有些動詞之後的“著”字,變為“子”音:拿著 帶著 擱著 躺著。
遠安方言句子
湖北佬的“遠安方言” 天上的九頭鳥,地下的湖北佬。
祖國中部崛起的湖北省,不僅山美水美人美,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一些方言更美。
地處鄂西的遠安縣方言,勝過美味佳肴,願與大家同品共賞。
遠安方言聽起來語音甜美、節奏明快、抑揚頓挫、親切巴實。
遠安話,係“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很早就在荊楚大地上廣為流傳,與南漳、保康、興山、秭歸、宜昌、長陽、五峰、夷陵、荊門、天門、鍾祥等縣市區是一個方言區。
一方水土養育了曆代遠安人,千百年來純樸善良憨厚的遠安人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俗,也積澱了豐富優美的方言土語。
至今在民間流傳的遠安方言,你無論在哪裏聽到,就會感覺到一股濃濃的鄉情和親情,象春風溫暖宜人,如美酒醇美甘甜,似相聲風趣可笑。
遠安人說話讓人聽起來抑揚頓挫,語音中飽含著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譬如遠安人說: 天氣晴了,是“天道晴噠”; 河裏的石頭是“瑪麗光”; 雨後天空出現彩虹是“天上在曬杠”; 山峽裏有了霧,是“起了罩子”; 天下陣雨,是“跑暴”。
在人際交往方麵,遠安人特別注重禮貌待人,用語雖粗魯而土氣,但表述準確而厚重。
如謝謝你,說成“難為你”;麻煩你,稱之“糟蹋你”;開玩笑,叫做“可得性”。
說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簡明扼要和愛憎分明是遠安方言的重要特點之一。
對於社會上不同的人,遠安人有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
例如說: 高傲自大目中無人,是“揚頭子振角”; 說謊話的人,叫做“日百佬”; 膽大妄為的人是“野貓子食天”; 肮髒的人是“羅聳”; 不講衛生的人是“塌灑”; 討厭的人是“斜非”; 沒能耐的人是“日股子”; 不可靠的人是“丫豁簍子”; 口吃的人是“結巴”: 言行輕浮的人是“張巴”。
老實的人是“子本”。
方言,就是一個地方流行的語言,具有區域性、民族性和時期性。
有些外來人聽不懂遠安話,還真需要一個本地人翻譯,才知道說的是什麼。
請聽一段遠安人的對話: 甲:你結戲巴子噠? 乙:卡兒克弄克,還不是在打光棍。
甲:總兒搞的? 乙:列兒的姑兒尕,都跑到城裏頭打工克噠。
這幾句是遠安山村兩個男子漢的對話,假如你沒有本地人給你解釋,那你就好比是個沒有學過英語、日語卻碰上了英國人和日本人一樣,怎麼也弄不清楚這幾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翻譯過來用普通話表述兩個人的對話: 甲:你結媳婦了嗎? 乙:到哪兒去找啊,還不是個單身漢。
甲:是什麼原因? 乙:這兒的姑娘,都進城打工去了。
明白了這幾句對話的意思,使人恍然大悟、忍俊不禁。
遠安人千百年來把這些專用單詞和地方讀音保存流傳到如今,是因為這些方言有其特殊的含義,表白準確、風趣幽默、耐人尋味、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遠安人在漢字的聲、韻、調的發音特點,反映了普通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四個聲調從古演變而來的軌跡。
譬如遠安人把“家jia”讀成“嘎ga”;把“開kai始”讀為“旮ga始”,其實在古漢語裏它的讀音就是現在遠安方言的讀音。
在當今很多公眾活動中,有的主持人引用遠安方言宣布:“演出(會議)現在‘旮ga始’”。
在觀眾中就會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營造出歡樂喜慶的氛圍。
為了形容某一事物狀態的強勁和劇烈,突出表述自身的一種感受,遠安人喜歡用一些附加式的詞綴來表達。
如用“神”後綴: 路麵光滑“滑得表表神”; 嚇得害怕“嚇得跳跳神”; 噪聲很大“吵得轟轟神”; 打得厲害“打得喊喊神”; 商場官場得意“走路甩甩神”; 脾氣很大“搞得吼吼神”; 睡意很濃“瞌睡噠噠神”;“瞌睡倒倒神”; 河裏漲水“洪水滾滾神”; 屋頂漏雨“流得豁豁神”。
在很多單詞重疊後加上“神”,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口頭語和書麵語的表達方式,在全國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今天,仍然被廣大人民所常用。
因為它用於描寫景物維妙維肖、抒發感情淋漓盡致,能做到聲情並茂、情真意切,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你若有興趣研究一下遠安方言的結構、功能及其曆史發展,就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奇珍異寶值得欣賞,其樂無窮。
在遠安隨處都可以聽到,長輩和同輩們對於子女的乳名和學名,在稱呼時都給予簡化稱之為“子”。
如陳誌柱、張飛龍、李秀英等等,都在姓名第三個字之後加上了“子”,成了“柱娃子、龍娃子、英娃子”,也有的在“某子”前加上姓,便叫成“李英娃子”。
這是千百年來遠安人傳承下來的稱呼習慣。
關於遠安方言這種現象,中國著名作家遠安人映泉先生在他《沮出荊山》一書中、以及遠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遠安縣誌》中,都有較為詳細的表述。
但為什麼千百年來遠安人喜歡用附加“子”來狀物抒情呢?利用閑暇時間,我仔細研究遠安方言中的這種現象發現,實際上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習慣用附加“子”這種稱呼方式。
古代人們用“子”是表達對男子或師長的美稱或尊稱。
我國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他姓孔名丘、字仲尼。
人們尊敬崇拜這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其姓後加上“子”,敬稱為“孔子”。
諸子百家“老子、莊子、孟子、墨子、韓非子、孫子、荀子”等等這些曆史上的偉大人物,都被人們這樣稱呼。
我國偉...
山東方言大全
是這些吧:昨天 叫 夜裏個 前天 叫前了個 晚上 叫 哄上 早晨 叫 清起來 下午 叫 天西 從前 叫 每遭 中午 叫 晌午頭上 今天 叫 今哩個 過年 叫 年下 早晨 叫 清起來 膝蓋 叫 擱拉拜子 頭 叫 腦袋刮子 下巴 叫 嘴把子 腋窩 叫 咯紮窩 蹲著 叫 估幾著 騙 叫 胡弄 罵人 叫 "呟(juan)人 幹什麼去了 叫 咋起類 做飯 叫 揍飯 壁虎 叫 蟹馬虎子 駝背 叫 絡鍋腰 花生 叫 長果 or 落身 好玩 叫 挺得(deī)or 些得!! 打架 叫 各氣 你太好了 叫 "你砸贈好安" 秸稈 叫 柴火 蛇 叫 長蟲 提水 叫 低樓水 水桶 叫 捎 喝水 叫 喝飛 說話 叫 拂話 睡覺 叫 費叫 流鼻涕 叫 流鼻子 眼屎 叫 知馬糊 鼻屎 叫 鼻子各吧 理發 叫 推頭 去年 叫 頭年裏 or 年食個 小便 叫 尿泡 or 解小手 大便 叫 解大手 or 屙屎 不穩重 叫 毛揖 特別好 叫 些好 水泥 叫 洋灰 柏油路 叫 油漆道 褥子 叫 菩提 被子 叫 蓋體 自行車 叫 洋車子 火柴 叫 洋火 打噴嚏 叫 打提粉 做飯 叫 揍飯 蟬 叫 寂寥 蟬脫殼前 叫 寂寥龜 or 屎給兒 鞋內腔 叫 鞋殼嘍兒 壁虎 叫 蠍虎離子 不新鮮的黃瓜 叫 黃瓜都葛焉了 故意的 叫 嘚意兒的 種小麥 叫 漿麥子 脖子 叫 格朗甭 掃地 叫 掃兜地 棺材 叫 壽器 一起去 叫 一般法兒去 飯菜很鹹 叫 吼鹹 蝙蝠 叫 夜馬虎兒 大聲說話 叫 咋呼 即使 叫 嗎發 討人厭 叫 惡嬰人
請講講你家鄉方言中比較有趣的一些詞和句子。
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邊。
瞎子推磨——由驢轉。
不吃蒜——不想蒜(算)。
木匠的板斧——麵砍。
煙霧地裏攆狼——冒吼。
石匠斷磨——實打實鏟。
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賣豆芽的丟了秤——亂抓螞蟻腦上害毒瘡——膿水不大。
羊圈裏的驢糞蛋——大家夥正月十五 貼門神——遲了半個月。
水缸裏拔杆杖——端出端入。
蛤蟆支桌子——全賃一張嘴。
狗舔碾子——沒大的油水。
膽大的吃肉,膽小的跑路。
風吹草帽,水推艾腰。
鳥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
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有英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