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讚美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才長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的擊打。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所以這首詩表麵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麵對現實,像在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它還是一首托物言誌的詩,托岩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總體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亮節。
竹子/美文,和詩詞的收集與鑒賞
3. 竹
虛懷千秋功過,
笑傲嚴冬霜雪。
一生寧靜淡泊,
一世高風亮節。
7.秀 竹 村
鄉下老外婆,
家在河邊住。
出門隻聞“布穀”聲,
林間有小路。
房後翠竹園,
房前梧桐樹。
表弟拉拉我的手,
河邊捉魚去。
3. 女 仙 圖
吟詩桃花園,
作賦秀竹村。
流連忘返,
不知不覺已黃昏。
枝頭蟬聲悠揚,
池中蛙鳴悅耳,
聲聲似鄉音。
聲聲叩心弦,
聲聲送溫馨。
風輕輕,
水清清,
又一春。
佳夢重溫,
讓我感慨到如今。
昔日童年好友
疑是畫中仙人,
待我如佳賓。
一番問侯語,
句句重千斤。
四二、虞美人四首
1.桃源仙境圖
一片翠綠一片蔭,
幽幽秀竹村。
河流沙灘和農田,
蘆葦蕩、白果樹、桃花園。
夜深人靜不寂聊,
四麵聽海潮。
夢中誰來縈心懷?
隻有千古名勝琅琊台。
詩姿妖嬈
太離譜了,太破格了。
太逍遙了,太超脫了。
能這樣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詩人生活的時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嚴的時代;詩人生活的空間,必然也是提倡寬鬆和自由的空間。中國的曆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中國的詩詞同樣也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詩詞三百首》也不例外。她對欽定的東西向來就不感興趣,甚至於不屑一顧。據說康熙欽定的詩律詞譜,執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孫子乾隆,作過萬餘首衙製詩詞,然而這麼“寶貴”的東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著五穀雜糧消化得一幹二淨,豈不可惜?《詩詞三百首》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了自己想寫的詩,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詞,本無意標新立異,隻是順其自然而已。釋放也罷,發泄也罷,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鬆)
好詩多磨
天下大眾,和而不同。
童年讀之,童心不平。
壯年讀之,壯誌豪情。
老年讀之,老淚縱橫。
《詩詞三百首》是蹉跎歲月的積累;是豐厚曆史的沉澱;是多彩人生的濃縮;是天地精華的提煉。非智者不能窺其門徑,非仁者不能望其項背。過去,她是一座橋梁,一條紐帶,一種載體;現在,她是一種主流,一種方向,一麵旗幟;將來,她會變成一段回憶,一段曆史,一個標誌。這是不以某個人、或者說某些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王懷軍)
詩心永駐
至柔動剛,至靜德方。
得主有常,萬物化光。
在你的神韻中,我們獲得了永恒;在你的聖律中,我們擁有了完美。你的《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淺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輝映;《風、霜、雨、雪》含情脈脈;《蘭、梅、竹、菊》嘲世譏俗;《詩、詞、歌、賦》神采飛揚……所有這一切都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終生難以抹滅的印象。(徐曉東)
詩野開闊
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水流行險,不失其信。
《詩詞三百首》永遠是人們心目中的藍天、大地、高山、大海。因為你象藍天一樣胸懷寬廣;象大地一樣包容萬物;象高山一樣堅韌不撥;象大海一樣吸納百川。 (翟奉勤)
詩境高遠
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如果把《詩詞三百首》比作大海,那麼其他各流派的詩則是縹緲在海平麵上的一層霧,盡管霧有著迷人的風姿,有著如夢如幻的意境。但大海自有她洶湧澎湃、浩瀚深邃、無邊無際、包羅萬象的壯觀。(馬先華)
詩出有名
天上情懷,人間至愛。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詩詞三百首》既是一部鴻篇巨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經典的精確簡化。幾乎每一首詩詞的背後,都曾經有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她毫無質疑地告訴人們:“惡奴群起吠堯舜,萬民齊聲歎良才”的時代己經一去不返! (巍昆侖)
詩路遙遙
無平不陂,無往不複。
艱貞無咎,勿失其孚。
《滿江紅》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一剪梅》多少年來爭相傳閱;《漁、樵、耕、讀》翻山越嶺,不脛而走;《詩、情、畫、意》漂洋過海,不翼而飛;書屋因《大雁歌》而生輝,閨房因《荷花圖》而升華……所有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證明了《詩詞三百首》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和曆史的公正評價。(沈丹誠)
詩夢沉沉
尊位大中,而上下應。
剛健文明,時以元亨。
我們需要空氣!我們需要陽光!我們更需要《詩詞三百首》!每一次讀到她,我們的靈魂就會得到一次徹底地淨化!過去,我們為之陶醉不醒;現在,我們為之流連忘返;將來,我們也會為之永遠記住一個時代!永遠記住一個時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詩香濃濃
行而未成,君子弗用。
進退存亡,不失其正。
打開《詩詞三百首》,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這股氣息來自高山、來自大海;來自天涯、來自海角;載滿芬芳、載滿激情;上下澎湃,縱橫馳騁;沁人肺腑、發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金來基)
詩海泛舟
知至至之,可與言幾。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
畫家戴熙說過:“讓人驚不如讓人喜,讓人喜不如讓人思。” 《詩詞三百首》記錄的是一段艱苦卓絕的奮鬥曆程,描繪的是一種世所罕見的人生感悟。許多曆史畫麵因為有了這些題詩,從而獲得了新的生命力,進而引發了人們更多的思考,個別畫麵甚至價值連城,這些都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鐵林)
詩氣正旺
飛龍在天,位乎天德。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詩詞三百首》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乎! (王金忠)
惜詩如金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舊的兩千年過去了,《詩詞三百首》為我們留住了舊世紀的最後一道美麗的晚霞;新的兩千年開始了,《詩詞三百首》又為我們帶來了新世紀的最初一縷迷人的晨曦。(史慈)
詩性天成
益地而巽,日進無疆。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個性》,能夠幫助我們加深對《詩詞三百首》理解。作者透過曆史的煙塵,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後,普遍存在的酸性和奴性。這數百年來的詩詞歌賦,大多是這種心性在極端壓抑之下的釋放。唯獨大唐,是允許人的個性自由張揚的時代,也是天性、人性、個性結合得最為完美、最為充分的時代。後人把那個時代稱為真正的浪漫主義時代,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都是合情合理的。到了清代,國人可憐得隻剩下奴性了,尤其是文人,詩詞隻能依照《欽定詞譜》,文章隻能作成《八股文》。為此,作者恨不得要“橫跨宋元明清,”恢複國人數百年來被強烈扭曲的天性、人性和個性,並痛苦地歎息到:“《欽定詞譜》和《八股文》是強加給文人的一條死路,而不是活路。”他極力主張天性要率真,人性要質樸,個性要張揚。這與人類社會和諧、文明向前發展的規律是完全一致的。“和平、自由、春天”是《詩詞三百首》的一個永恒主題!(魏磊)
詩彩繽紛
雲形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詩詞三百首》自誕生以來,一直在高起點、大手筆、全方位地開辟著詩詞領域的新天地,她繼承和發揚了前人詩詞的許多精華,突破了時空的界限,極大的豐富了民族文化的內涵。詩集原稱《新詩詞三百首》,後來接受了多數人的建議,定為《詩詞三百首》。另外,書中所用的詞牌,除“新浪淘沙”外,幾乎都未另加“新”字,以尊重原詞牌本身的獨特美感和曆史底蘊。(汪照敏)
詩情脈脈
詩中乾坤,四季如春。
以順天意,以慰民心。
《詩詞三百首》讓我們在充分享受燦爛陽光的同時,眷顧到夜晚的寧靜與溫馨;在盡情沐浴溫暖春風的同時,感慨到寒冬中蘊育的無限生機。她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太陽公公有四個美麗的女兒,她們雖然從未團聚,彼此間卻一直在傳遞著春天的消息。這四個美麗的女兒就是春、夏、秋、冬,這個春天的消息就是《詩詞三百首》。(李正剛)
詩光明媚
日月久照,四時久成。
觀其所恒,萬物之情。
《詩詞三百首》有四大特點:恰到好處的平仄合一,恰到好處的詩畫合一,恰到好處的古今合一,恰到好處的天人合一。她切合民眾的心態,理解民眾的感情,傾聽民眾的呼聲,尊重民眾的選擇。反對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從來沒有把《欽定詞譜》作為尚方寶劍供奉在民眾之上。
她把世界上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的文字,進行了一次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的組合,進而把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詩詞歌賦的境界推向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高峰)
詩不可擋
庸言之信,庸言之謹。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詩詞三百首》在一個最為合適的時間和空間裏,采取了最為合適的方式和方法,喚醒了千百萬人沉睡了千百年的心靈。盡管她在當今詩壇上以全新的姿態獨樹一幟,但她的骨子裏依舊保持著唐詩宋詞的基因,血液裏依舊流淌著唐詩宋詞的神韻,這也正是她擁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文章合為時而作”,她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正如她在詩中所說:“天時地利人和,用筆如魔,令人拍案叫絕。”也正因為如此,她最終能以“百萬雄詩過大江”的強大陣容,實現了古體詩詞由舊世紀向新世紀的跨越。今天,我們在感慨經典的同時,會以同樣的心情感慨到:“詩詞三百首,心血二十年。書海從此起波瀾:勢不可擋,一洗舊文壇。”(德忠)
詩懷坦蕩
無邊無際,無聲無息。
淡淡白玉,謙謙君子。
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符號,都有一個產生、發展、鼎盛、衰落、滅亡的過程。漢字,作為大自然綜合信息的一個縮影,已經毫無質疑地成為人類曆史上生存能力最為強大的語言符號,它對人類文明曆史記錄的真實性、生動性,已經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符號,但它總有一天也會走向衰落,走向滅亡,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它的最初使命是為了讓人們便於交流、便於溝通,便於更好地生存。今天,人們渴望能夠利用它來記錄和詮釋最尖端、最科學的知識和技術,這也是它本身圖生存、圖發展必須肩負的曆史使命。所以,一味地複古、一味地懷舊,並不意味著學問高深,清代成熟起來的詩律詞譜帶有典型的複古傾向,這種詩律詞譜能夠長壽一千多年,就已經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了。
語言文字需要簡化、需要更新,詩律詞譜也同樣需要簡化、需要更新,《詩詞三百首》就是以這樣的胸襟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一詩激起千層浪
麗澤君子,朋友講習。
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風行水上,渙奔其機。
用拯馬壯,匪夷所思。
《詩詞三百首》一經問世,立即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關心她的人越來越越多,持正反兩方麵意見的人,一直在唇槍舌劍,互不相讓。這種文化現象令人欣慰。盡管在硝煙彌漫中,個別人的言辭過激,大失風度,但在提倡言論自由的今天,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詩詞三百首》極力主張個性的張揚,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會越辯越清,詩人也好,讀者也好,總有一天都會擺正自己的位置,……
革命導詩
潛龍勿用,終日乾乾。
龍戰於野,或躍在淵。
《詩詞三百首》給沉寂多年的詩壇帶來了新的革命,給退守一隅的頑固派和保守派帶來了新的打擊。上個世紀,有人稱詩人是中國的梵高,然而時代不同了,欣賞水也不同了,加上詩人與畫家對客觀事物表達方式的不同,所以中國的梵高要比外國的梵高幸運得多。詩人本身也沒有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大的空間裏,這種返樸歸真的表現手法竟得到了這麼多的人的認可和讚同。
煉詩補天
日終則終,日食則食。
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詩詞三百首》填補了我國詩詞史上的許多空白,她在追求簡單、崇尚自然方麵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償試和探索。這類原生態式的詩詞本來就是對天籟最直接、最真實的記錄和描繪,實際上,最能震撼人的心靈的往往就是這類詩詞。
詩全詩美
受子介福,於其王母。
眾允之誌,失得勿恤。
《詩詞三百首》尋尋覓覓大半生,卻發現自己夢寐以求的詩情畫意並不在權威之門、大雅之堂,而是存在於最普通的民眾之中,憂鬱多年的心情豁然開朗,如釋重負,就象一下子獲得了綿綿不絕、無窮無盡的力量,徹底掙脫了傳統舊勢力的束縛,把專家學者的鐵規戒律統統拋到了九霄雲外,出一百年不敢出之風頭,開一千年未曾開之先河,旁若無人地站到高處,指天畫地,直抒胸臆,把自己天真率直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十全十美。
三人行,則必有我詩
君子攸往,知得知喪。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無咎無譽,可貞含章。
《詩詞三百首》一版再版,在整個社會上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作者所到之處,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趟雷區、涉奇險,用熱血和汗水,為青春、為時代,譜寫了一曲不折不扣的自強者之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據說,凡是詩人經過的地方,三個人當中,必定有一個是知道《詩詞三百首》的。
興詩動眾
體仁長人,嘉會合禮。
利物合義,貞固幹事。
弘揚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幾代人的努力方向。用最吝嗇的筆墨,勾勒出最飽滿的藝術形象,是畫中的上品。同樣道理,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思想感情,必然也是詩中的上品。《詩詞三百首》的興起,驚動了千千萬萬的平民百姓。她用最大眾化的筆墨,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描繪了一幅最大眾化的精彩畫卷。
詩業輝煌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含弘廣大,品物鹹亨。
感謝您!《詩詞三百首》,您使我們充分感悟到人性的一種至善至美;
感謝您!《詩詞三百首》,您使我們徹底領略到人生的一種全新境界!
感謝您!《詩詞三百首》,您為我們驅走了黎明前的漫漫長夜;
感謝您!《詩詞三百首》,您為我們帶來了雷雨後的萬裏晴空!
感謝您!《詩詞三百首》,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象今天這樣酣暢淋漓地呼吸了;
感謝您!《詩詞三百首》,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象今天這樣自由自在地歌唱了!
勝利大會詩
耳目聰明,柔進上行。
得中應剛,是以元亨。
《詩詞三百首》中,有一百首是罵出來,有一百首是逼出來的,還有一百首是殺開一條血路殺出來的。詩人最終選項擇了自信,選擇了堅強,選擇了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所以能夠繼承過去,立足現在,把握未來。
“百鳥朝鳳,同唱一曲歡樂頌。”她帶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把詩情畫意送進了千家萬戶。在這裏,你可以看到無數仁人誌士那匆匆離去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戰爭的硝煙以及民主、共和的曙光;在這裏,你會聽到來自遠古呼喚,也會聽到來自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至今未落的話音。
詩不我待
以立不易,從一而終。
夫子製義,剛當位應。
在過去近一千年的歲月裏,中國女子以小腳為美,明明是畸形的、醜惡的東西,舉國上下卻推崇備至,把它作為衡量一個女子是否完美的重要標誌。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欽定詞譜無異於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可至今仍有許多人把它作為高深的學問招搖過市,甚至憑它養家糊口。
廢除婦女纏足,徹底解放了一半的國人;簡化詩律詞譜,也徹底解放了一半的詩人。
漢語言中,字有字體,句有句型。正楷、行草等為字體,詩律詞譜則為句型,前人的書法能夠把字體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後人的詩詞同樣也可以把句型的美表達得貼切自然。
參考資料:《詩詞三百首》,作者:白玉
讚美竹子的優美句子!!急!!!不要詩句!!
1、竹枝杆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淩霜傲雨,倍受人們喜愛。清麗俊逸,又不失頑強拚搏,敢於麵對挫折的品質。風雨中,花兒草兒被風刮倒了,被雨點濺倒了,然而,竹子卻勇敢地屹立於暴風雨之中,無一絲畏懼的神色,那樣瀟灑,那樣自然。雨過天晴,風中透著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屬於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舊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給人一種堅強的、無所畏懼的美。
2、竹,一見普普通通的植物,竹筒,毛筆寫出了中國的藝術,竹蕭,竹笛唱出中國的風采。竹筏、竹椅、竹床、竹簾……這些都是一些卑微的不起眼的東西,但就是這樣,它的質樸,樸素的精神體驗了出來。
3、我已不大清楚,我是什麼時候認識並喜愛上竹子的了。但是,我知道,在集郵本裏不知有多少張竹子的郵票,也不知有多少張墨竹的畫作。我喜歡墨竹畫,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便能把竹的風采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宣紙上。這,是一種樸素的美。
4、竹子有著挺撥的身材,穿著青色的衣裳,身體裏的空心代表著人的虛心,筆直挺撥的身軀代表著人的正直。當我看著窗外,大風肆虐,兩行的樹被風吹得是點頭哈腰,而竹子卻依然筆挺地立著。它並沒有像樹邊的樹那樣屈服於肆虐的狂風,而是迎著風堅強地站在那裏。我被這棵竹子深深地吸引住,它用它那堅強的信念,始終沒有向狂風點過頭,彎過腰。
竹子的品質詩句
表現竹子品質的古詩有:
1.《竹》
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2.《賦得階前嫩竹》
陳·張正見
翠雲梢雲自結叢,輕花嫩筍欲淩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3.《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5.《洗竹》
唐·王貞白
道院竹繁教略洗,鳴琴酌酒看扶疏。
不圖結實來雙鳳,且要長竿釣巨魚。
一、竹子的精神
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它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誌、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心無雜念,甘於孤寂,它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於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淩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
竹在清風中瑟瑟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文人墨客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淩厲中蒼翠依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無可醫。”顯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經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涼風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即有梅花淩霜傲雪的鐵骨,又有蘭花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體味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氣節;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二、竹子的象征意義
竹子中空 象征: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 不可居無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樣,自己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民間還有句話:竹報平安竹是花中四君子一樣 ,最普遍的象征意義就是君子所應該擁有的品質,比如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不怕威逼利誘,堅持自我等。
三、竹的分類
按照竹子地下莖部分邢台特征可分為喬木狀竹類、灌木狀竹類和藤本竹類。
喬木狀竹類:喬木狀竹類具有往往高大挺拔的竹杆。如毛竹。
灌木狀竹類:灌木狀竹類往往較為矮小,外觀上沒有明顯的主幹,生長密集呈叢生分布形如灌木。如箭竹。
藤本竹類:藤本竹類的竹杆一般西昌而柔弱,不能直立,呈藤本植物的攀援狀態。如爬竹、小蓬竹。
根據竹竿和竹鞭的生長情況可分為三種類型:散生型、叢生型和混生型。散生型竹類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叢生型的有佛肚竹、鳳凰竹、青皮竹等;而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
有關竹子的詩句
1、《新竹》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龍孫:竹筍的別稱。鳳池:鳳凰池,古時指宰相衙門所在地,這裏指周圍生長竹子的池塘。
2、《石竹詠》唐代:王績
萋萋結綠枝,曄曄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歎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
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
譯文:翠綠枝條生長茂盛,垂掛著繁盛美麗的紅花。常常擔心寒冷的露珠降臨,無法保住它那美好的生命。歎息石竹時也思考自身,此生難道是我衷情的嗎?在我尚未降臨人世的時候,究竟是誰是我萌生的呢?拋開這樣的事情不再說它了,順應自然的變化又何必驚恐呢?
3、《東湖新竹》宋代:陸遊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譯文:竹初種時,用棘條編成籬笆,小心謹慎保護好新竹,新竹長成,碧綠濃蔭,倒映在水之漣漪中。夏日的清風吹過地麵,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當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熱。筍殼脫落時,聽到簌簌悉悉的聲音,竹子拔節時,初現疏疏落落的倩影。退歸閑暇的時候,我經常來這裏,來的時候仍然隨身帶著枕頭和竹席,好隨地安眠。
4、《詠院中叢竹》唐代:呂太一
擢擢當軒竹,青青重歲寒。
心貞徒見賞,籜小未成竿。
譯文:窗外的叢竹挺撥直立,青翠中預示來年的春寒。竹子的堅貞為人欣賞,因為竹筍還未長成長竿。
5、《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岩石縫中。經曆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誰告訴我5首關於竹子的詩句
竹
《詩經·斯幹》
如竹苞矣,
如鬆茂矣。
——《詩經選》P200
疊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晉·王羲之《蘭亭序》
竹亦得風,
夭然而笑。
——蘇軾
修竹凝妝,
垂楊係馬。
——宋·陸睿詞句
“水調歌頭·詠竹”
錢樟明
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
幾經狂風驟雨,寧折不易彎。
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豔,
揚首望青天
默默無聞處,蕭瑟多昂然。
勇破身,樂捐軀,毫無怨。
樓台庭柱,牧笛洞蕭入垂簾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古詩竹裏館的賞析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裏,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裏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題解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麵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麵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裏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隻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複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簷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裏,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隻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麵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淨,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借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裏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裏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淨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淨的心境互為表裏。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泄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裏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誌。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日本漢詩學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細地指出:這首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並指出:詩人王維獨坐幽篁裏悠然彈琴,自得其樂,也很像陶潛。隻不過陶潛彈的是無弦琴,而王維彈的則是有弦琴。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幹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詩人一樣。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麵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隻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讀這首詩,就仿佛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4]
畫竹的畫家舉出三位,並寫出他們畫竹的特點!!!!!急急急急~~~~~~
北宋仁宗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姓文,名同,字與可,四川省梓潼縣人。他特別擅長畫竹子,有"墨竹大師"之稱。
文與可學畫非常認真、細致。為了畫好竹子,文與可在房屋周圍和窗前種了許多青竹,每天都仔細觀察竹子的枝葉在晴天或雨後,在茂盛或落葉等不同時期的狀態和生長情況,了解竹子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天氣裏的形態變化。經過長期種植竹子的實踐和細心的觀察,文與可在胸中積累了各種各樣竹子的形象。正因為這樣,在他動筆作畫之前,心中早就有了輪廓,不必費盡心思,反複琢磨,因而就能一揮而就,畫出各式各樣的竹子。
"胸有成竹"這個成語便是由他而來的。
相對於文可,鄭板橋的竹子畫舉世聞名,鄭板橋作品不同於傳統花鳥畫之處,不同於前人之處。傳統的蘭竹大多數表現為欣賞性的、娛樂性的主題,畫麵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與美、繪畫技能的高與低、筆墨運用的嫻熟與雅俗,而到了鄭板橋的筆下,除了達到這些技能技巧外,題畫詩還賦 予這題材新的思想內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鳥畫亦能產生思想性、抒情性,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讓人看了以後,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文與可畫竹子有哪些特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鑒賞竹子的畫的句子 竹子的古詩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