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這東西我是覺得我小學的時候是完全沒接觸,現在給小侄女上上課(五年級),也沒看她懂什麼句子成分,應該也沒學的.我初一的時候才從語文老師那聽了一遍“主謂賓,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這句口訣,然後舉了個例子分析,後來也再沒哪個語文老師講什麼主謂賓了(高中在重點高中也是如此).所以應該是初中有所涉獵的吧,小學都背書什麼的大部分還是死記硬背的吧
至於英語,根據我的補課經驗,現在的話應該會在5,6年級的時候會對主謂賓大概聲明下,估計不會細講,要求也不高,真正開始學語法應該也是初中,特別是初二以後,我現在給初三的補課感覺語法都深入到我以前高中學習的部分了,可憐的娃.
英語初中相關語法知識 句子成分主要是怎麼判斷的 都有哪些固定短語 特殊疑問句一般疑問句如何區分
句子成分:定語的話,就是修飾名詞的,譬如a nice girl,nice就是定語了,就像語文中的一個聰明的人,聰明就是定語;補語的話搞清楚賓補就可以了,賓補就是對賓補繼續修飾的,有很多形式,譬如(1)不定式to do(i ask him to go. to go就是賓補,him是賓語);(2)名詞(make him our leader. our leader就是賓補,him是賓語);(3)形容詞(make me happy。happy是賓補,me是賓語);(4)副詞(ask him back to school. back to school是賓補,him是賓補。狀語的話,就是你把這個成分去掉之後整句話還是成立的,如I met him in the room,你把in the room去掉句子還是完整的,所以in the room 就是狀語了,表示地點、時間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句子類型:①有how,where,when,who等這些疑問詞的就是特殊疑問句,有具體的問的是什麼,回答的就是根據疑問詞來回答,而一般疑問句是把助動詞,be動詞等放到句首作為疑問,例如he went home at six.對這句話改為一般疑問句就是did he go home at six?因為went是過去式,所以用did,一般可以用yes,no,實在分不清用這種辦法也是基本可以行得通的。。
②祈使句,你把它翻譯成中文,一般語氣幹脆利落的就是祈使句了,Do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
就是祈使句,譯為把書放在桌子上,祈使句開頭的動詞都是原形啊,句式沒有倒裝什麼的,但不好說是陳述句,因為陳述句要有主語,謂語,賓語,這些構成句子元素的東西,而例子中就沒有主語。否定句麼就是有“不”的意思的咯,還有就是never、little、few這些否定詞,這些要記記的,反義疑問句的時候要用
③倒裝句開頭要是介詞(in front of the desk lay a book)、副詞(here comes a bus,但如果是人稱代詞,如here you come的話就隻能是陳述句了)、否定詞(nowhere can you find him)、only(only when he comes can you leave),,初中階段要求不高,高中會係統教你的
句式:主謂賓—i am a student, i 主語,am謂語,a student賓語,加個with much homework,就是賓補了,修飾a student,是有很多作業的學生。關於間賓和直賓,i choose you my partner, you 是間賓,my partner是直賓,簡單說,你說這句話的內容是在“我的合作者”,而非“你”,my partner是作用的對象
大概理理清楚好了,我初中的時候也挺模糊的,做的看的多了,慢慢就會清楚的,而且如今的考試對語法已經弱化,不是特別重要,而且初高中教育階段會給你講很多語法,加上多培養語感和大量練習,語法自然都能理通,建議你在空餘時間投入精力於單詞、閱讀等,在高中時會很有用
初中語文句子成分詳解及習題
教你幾句簡單的口訣吧——
主謂賓,定狀補,
六種成份分清楚。
定語必居主賓前,
謂語前狀後是補。
記住這幾句口訣,再仔細琢磨,就一定記住啦!
最好有題可以練習一下
初中語文語法歸納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歸納
字 形聲字 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另一部分表示自的讀音
表示字義的部分叫形旁(義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聲旁(音符)
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音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意義相關、表示屬於同一類事物的字
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聲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
(象形字)① 用概括的線條描畫實物形狀
(會意字)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配合成為一個新字以表示一個新意
(指示字) 用象征性並具有指示作用的筆畫來表示意義
同音字 形體不同而讀音相同的字:1、讀音相同字形相似;2、讀音相同字形不同
形似字 在形體上較為相近的字:1、筆畫不同,字形差異細微;2、部首偏旁不同,字形差別明顯
多音多義字 一個字不止一個讀音、不止一個意義
詞
實詞
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
表示1、人名;2、處所;3、時間;4、方位;5、事物;6、抽象概念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
表示1、動作行為;2、存在變化;3、心理活動;4、可能、意願;5、趨向;6、判斷
形容詞 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狀態的詞
表示1、形狀;2、性質;3、狀態〔形容詞常用來修飾名詞〕
數詞 表示數目:1、確數;2、概數;3、序數 常連用構成數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前邊;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動詞後邊
量詞 表示單位
表示:1、事物的單位(1)個體(2)集體(3)不定量(4)度量衡;2、動作、行為的單位
代詞 起指示(或替代)作用的詞
包括: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2、疑問代詞:提出問題;3、指示代詞:區別人或事物
虛詞 副詞 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主要用來修飾、限製動詞或形容詞
連詞 起連接作用;表示:1、並列關係;2、選擇關係;3、條件與副詞配合使用
介詞 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麵,和這些詞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助詞 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
分為:1、結構助詞;2、動態助詞;3、語氣助詞
歎詞 表示感歎、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一般都是單用,位置可在句子的前、中、末,語句的意思不變
擬聲詞 摹擬聲音
詞彙
單義詞 隻表示一個意義
多義詞 表示幾個互相聯係的意義
一個多義詞的幾個意義中,有一個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義;通過基本義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來的新義,是比喻義
同義詞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反義詞 表示的意義或者相反,或者相對的詞
短語:
詞和詞組合起來,構成短語(也稱詞組)。組合不限於兩個詞,有時是三個或多個詞,如“中學語文”是兩個詞,“中學語文教材”是三個詞,“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就是四個詞。詞和詞可以按照不同的順序組合成不同的短語,如“學校管理”和“管理學校”;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虛詞組合成不同的短語,如“父親的母親”和“父親和母親”。
一、短語的種類
詞和詞組合成短語,主要有六種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主謂短語和介賓短語。
1、並列短語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並列組成的短語,詞與詞之間是平等的聯合關係,沒有輕重主次之分,這種短語稱為並列短語。
例如: 報紙雜誌 老師和同學 調查研究 唱歌跳舞
2、偏正短語
偏正短語是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在它們前頭起修飾作用的詞組成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定語、狀語與中心語的關係,是偏和正的關係。(用( )表示定語,〔 〕表示狀語。)
例如: (我的)老師 (清晰的)字跡 (一個)顧客 〔激動地〕說
3、動賓短語
有的動詞單獨使用就可以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不及物動詞);有的動詞還要在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才能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及物動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其中受動詞支配的詞是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表示賓語)
例如: 吃晚飯 賣豆漿 誇獎我
4、動補短語
動補短語是由動詞和在它後邊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組成的。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是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處所等。有些補語前頭要用結構助詞“得”,有些補語不能用“得”。(用〈 〉表示補語)
例如: 盛〈滿〉 嚇〈跑〉 洗得〈幹淨〉 睡〈在床上〉
和動補短語相類似的,還有由形容詞和補語組成的短語,補語對形容詞表示的性質、狀態起補充說明作用。
例如: 暗得〈很〉 大得〈多〉 凍得〈麻木〉
5、主謂短語
兩個詞之間是陳述和被陳述的關係,這種短語叫主謂短語。(用 表示主語, 表示謂語)
例如: 養分多 舉止穩重 天氣好
6、介賓短語
介詞與其後麵的名詞、代詞或者名詞性短語組合成介賓短語。起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的作用,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等。
例如: 從明天開始 在新的崗位上工作 睡在床上
複雜短語的層次劃分:
例如:
瀉 在 這 一 片 葉 子 和 花 上
並列
偏正
偏正
偏正
介賓
動補
鞏固練習: 這 就 是 中 國 的 脊 梁
二、句子及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詞或短語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複句。單句的類型有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大類。複句分為單重複句和多重複句兩類。
構成句子的詞或短語間有一定的語法關係,根據不同的語法關係可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幾種成分。此外還有獨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主幹)。
主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情”。
表示為:
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表示為:
賓語:賓語在謂語動詞後麵,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的問題。
表示為:
例:我喜歡打球。
定語:定語是名詞前麵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製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狀、數量、所屬等。
表示為:( )
例:(漂亮的)女孩愛吃冰激淩。
狀語: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麵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製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表示為:〔 〕
例:他〔用掃帚〕掃地。 她〔十分〕漂亮。 〔那天晚上〕,他〔沒〕來上晚自修。
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麵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表示為:〈 〉
例:(他)肚子疼得〈厲害〉。 他坐〈在桌子旁〉
獨立成分: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係,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的推測、估計、注釋、補充、驚訝、感歎、模擬語氣等。
表示為:△
例: 砰, 砰,一陣槍聲傳來……
△ △
1、單句
主謂句:由主謂短語帶上一定的語氣、語調構成的句子。(主謂句的具體類型有很多種,我們這裏隻研究比較常見的主謂賓式和主謂式)
例:我們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謂賓式)
他〔非常〕健康。(主謂式)
(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謂式)
注:主謂賓式的句子中的謂語動詞是及物動詞。這樣,後麵才有可能帶賓語;主謂式的句子中的謂語可以是形容詞或動詞,但動詞是不及物動詞。
非主謂句:由主謂短語以外的其他短語或單個的詞構成。
例;飛機! 站住! 哦! 嗚!(我們這裏不做研究)
結構複雜的單句的分析:
一個單句的各個成分都由詞來充當,這個句子就簡單;如果由複雜短語充當句子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成分,單句就複雜了,它和複雜短語的道理是一樣的。
例:1、(我們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
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
3、〔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鞏固練習:用符號標出各種句子成分
1、 嚴肅地對待文章內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麵提出嚴格的要求。
2、 我相信,雷鋒的榜樣不僅給我們指出了正確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強了我們同一切舊思想、舊習慣堅決鬥爭的勇氣。
2、複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係、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複句。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邏輯事理關係,可以把複句分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等類型。
(1)並列複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的,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相關的幾種情況,分句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常用的關聯詞語:“既A,又B”、“不是A,而是B”、“也A,也B”、“一方麵A,一方麵B”。
例: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不是意識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意識。
(2)承接複句
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變動。常用的關聯詞語:“A,於是B”、“A,然後B”、“A,接著B”、“A,便B”。
例:他們倆手牽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
(3)遞進複句
由兩個有遞進關係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了一層。常用的關聯詞語:“不但(不光、不隻、不僅)A,而且(並且、還、又)B”、“尚且A,何況B”。
例:他不僅學習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選擇複句
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幾種情況,要求從中選出一種,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與其這樣不如那樣等意思。常用的關聯詞語:“或者A,或者B”、“不是A,就是B”、“是A,還是B”、“與其A,不如B”。
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5)轉折複句
由兩個有轉折關係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來一個轉折,轉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關聯詞語:“雖然A,但是B”、“A,不過B”、“可是”、“然而”、“卻”等。
例: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6)因果複句
由兩個有因果關係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常用的關聯詞語:“因為A,所以B”、“既然A,就(那麼)B”、“因此”等。
例: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難從不氣餒。
(7)假設複句
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如果(倘若)A,就(那麼)B”、“即使(縱然)A,也B”、“假如”、“假使”、“要是”等。
例:假如產品質量不好,數量再多,也沒有使用價值。
(8)條件複句
由兩個有條件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隻要A,就B”、“隻有(除非)A,才B”、“無論(不管)A,都(也)B”等。
例:隻有黨風在正,才能事業興。
多重複句的分析
多重複句是指分句之間的關係在兩個層次以上的複句。分析多重複句的層次和關係,可采用“劃線法”。用“”劃出第一層,並注明關係;用“”劃出第二層,並注明關係;依次類推。
例:有一些人懷念他們的過去,但是過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再來了,因此他們感到將來的渺茫,從不把希望寄托在將來。
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
例如: (1)中國人民 誌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 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例如: (1)滿天烏雲 頓時消散了。
(2)樹葉 黃了。
(3)小王 今年十六歲。
(4)魯迅 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麼書 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麵,表示動作、 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例如:
(1)什麼叫信息?
(2)門口圍關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鬥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麵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曆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麵的連帶成分, 用來修飾、限製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 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經]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製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 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 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 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遊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麵的連帶成分, 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 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例如:
(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於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係,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歎、摹擬語氣等。
例如:
(1)事情明擺著,你看,我們能不管嗎?
(2)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3)啊,多麼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
(4)砰,砰,一陣槍聲傳來...... 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複指成分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書。
(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經 成為。擋不住的曆史潮流。
(3)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麗的戰鬥--鬆骨峰戰鬥。
在句子成份的定義上,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是相同的,隻不過古漢語有特殊句式,它改變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語法變化不大,隻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麵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隻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隻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隻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無標誌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
一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有標誌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裏“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製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裏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誌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裏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
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歎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麵。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隻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麵向南坐。” 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隻限於表示修飾關係的句子,表領屬關係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麵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麵”,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麵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複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裏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疑問句式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初中語文語法
簡單點說
縮句主要去的是其修飾作用的定語和狀語,大體意思不影響
提取句子主幹往往隻考慮主謂賓,往往是不能再省略了,否則句子成分不完整,影響句子意思
初中語文語法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麵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現衝突,揭示主題。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歎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複句類型:①並列複句 ②轉折複句 ③條件複句 ④遞進複句 ⑤選擇複句 ⑥因果複句 ⑦假設複句 ⑧承接複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麵、反麵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麵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麵的特征。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
參考資料: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80093.aspx
關於 句子成分的英語語法 初中水平
句式結構我想起那個就寫那個了 我想你知道定語 狀語什麼的加在哪裏所以我就不多說了
1.主語+謂語
2.主語+謂語+賓語
3.主語+係動詞+表語
4.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
這些是剛才那個人說的下麵的我補充
6主語+主語補語+謂語+賓語
7同位語+,+主語+謂語+賓語
這些裏有初二初三的東西 莫見笑
先說說從句 大致分為 賓從 狀從 定從 主從 表從 同為從
所謂從句就是用一個句子代替主句中的成分
初二語法點 句式結構裏有賓語從句 狀語從句 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說實話和賓從差不多)
賓語從句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句子代替主句中的賓語(陳述句語序)除what is wrong with you做賓語從句時就這麼說
狀語從句有n多種 比如時間狀 條件狀 地點狀 讓步狀 原因狀 結果狀 比較狀 目的狀
我就不多說了
初三語法點 句式結構裏好像就是定語從句 還有一個 被動語態(那算語態裏的我就說了吧)
定語從句中考考點就是關係代詞和關係副詞還有that which的區別
被動語態小學生都知道 但有些東西他們不明白啊 比如happen ,break out ,take place不被動
恩 好像沒啥好說的您可以自己去查查
同為初中學生應該手裏有一本語法書才對 我就有啊 順便說一下我今年初一沒見過世麵
您那個位於包括表語 賓語 補足語 是誰告訴您的 大多數謂語就是動詞啊 有些可被看做謂語動詞不定式之類的 您說的我就不懂了
祝您 平安 並請加分 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初中語文語法:句子成分 初中語文句子成分幾年級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