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論語•學而》。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論語•為政》。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
出自《論語•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論語•為政》。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①也。”
出自《論語•裏仁》。①[自省(xǐng)]檢查自己。
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出自《論語•公冶長》。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
12.子曰:“質勝文則野①,文勝質則史②。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出自《論語•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虛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出自《論語•雍也》。
14.子曰:“知①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出自《論語•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自《論語•述而》。①[識(zhì)]記住。
16.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出自《論語•述而》。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論語•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
出自《論語•泰伯》。這是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話。①[弘毅)剛強而有毅力。
19.子絕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論語•子罕》。①[絕四]沒有四種毛病。 ②[毋意]不憑空揣測。 ③[毋必]不全盤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執。 ⑤[毋我]不自以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出自《論語•子罕》。
2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出自《論語•子罕》。
22.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①也。”
出自《論語•子罕》。①[凋]凋謝。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出自《論語•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顏淵》。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出自《論語•顏淵》。
2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出自《論語•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自《論語•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論語•憲問》。①[不能]沒有能力。
30.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出自《論語•衛靈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論語•衛靈公》。
3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出自《論語•衛靈公》。
33.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出自《論語•衛靈公》。
34.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出自《論語•衛靈公》。
35.子曰:“有教無類①。”
出自《論語•衛靈公》。①[有教無類]任何人我都可以給他教育,沒有區別。
36.既來之,則安之。
出自《論語•季氏》。
論語中關於學習古詩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語出《論語.學而》。這是《論語》第一章第一句,學習的本義。
譯文:孔子說:人做學問,就要把所學知識及時用在生活實踐上去,同時經常去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體驗到學習的無窮快樂。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語出《論語.學而》。這句說的是學者的日常言行的一個基本要求和態度。
譯文:孔子說: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飽暖安逸,在工作方麵應當勤奮敏捷,言語謹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錯誤,這就可以稱的上是好學習的君子了。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語出《論語.為政》。這句話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
譯文:孔子說: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就可以獲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識,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語出《論語.為政》。這句是對學習方法的重要總結。
譯文: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無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於教條主義的泥淖;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因不切實際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費了時間卻無所成。
5、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語出《論語.為政》。這是學者做學問最基本的態度問題。
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實的智慧。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
①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用於學習態度)
②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用於學習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用於思想修養)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孔子說:”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與我探討學問),不也很快樂嗎?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沒什麼不滿,不也算得上君子嗎?”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教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譯:孔子說:”隻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隻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
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譯:子貢問孔子說:“ 孔文字(死後)憑什麼被稱作’文’呢?”
7.〔子曰:“敏而 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孔子說:“聰明而且 學習,不認為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可恥,因此被稱作‘文’。”
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孔子說:“暗暗地記住它,學習而不知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對於我有哪一樣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師;
10.〔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選取他們的 的東西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 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論語中所有關於學習的句子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篇》
譯文:孔子說:別人身上總有自己學習地方,對於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學習和利用,而對於不好的地方則想辦法改進。不盲目排斥他人,隨時隨地的學習,不成功也難。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的知識後,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可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隻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隻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陷入邪說)有害危險。
4、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麵,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麵,就不再教他了。
5、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7、子曰: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
譯文:孔子說: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8、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
譯文:孔子說:學習(就像追趕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學到了還唯恐會丟失了。
《論語》中談到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修身做人的句子彙總
學習方法: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的有關學習方麵的名言
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春秋 孔子《論語 子罕》
譯文:孔子說:”聰明的人不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春秋 孔子《論語 為政》
譯文: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春秋 孔子《論語 為政》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有誌於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為我所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良的方麵學習它,對那些不良的方麵則加以改正。”
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春秋 孔子《論語·雍也》
譯文:“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天生喜歡學習的人。“
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有教無類。
《論語 》中的關於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論語 》中的關於學習的句子有: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譯文:學習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高興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譯文:在溫習舊的知識後,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可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隻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隻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陷入邪說)有害危險。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5、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如果能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去學習《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過錯了。”
6、子曰:”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寐,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譯文:我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來思考,但沒好處,不如學習啊。
7、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
譯文:做學問就像追趕什麼東西似的,唯恐趕不上,學到知識還恐怕丟掉了。
8、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譯文:孔子說:”他聰明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麵子,所以稱為‘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關於學習的句子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