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嗜書如命的四字詞語
愛錢如命 安堵如故 安然如故 安適如常 按堵如故 白首如新 白頭如新 百喙如一 暴跳如雷 暴躁如雷 爆跳如雷 奔走如市 鼻息如雷 筆大如椽 筆翰如流 碧空如洗 變化如神 表裏如一 賓客如雲 賓來如歸 賓入如歸 賓至如歸 不斷如帶 不絕如帶 不絕如發 不絕如縷 不絕如線 才大如海 蒼髯如戟 臣門如市 臣心如水 稱心如意 趁心如意 澄江如練 逞心如意 齒劍如歸 赤貧如洗 愁緒如麻 出門如賓 觸目如故 吹氣如蘭 春山如笑 春雨如油 從惡如崩 從諫如流 從令如流 從善如登 從善如流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大筆如椽 大雨如注 大智如愚 丹心如故 膽大如鬥 膽小如豆 膽小如鼠 膽小如鼷 倒背如流 得婿如龍 德輶如毛 德輶如羽 簟紋如水 鼎鑊如飴 ...
與嗜書如命結構相同的四字詞語
與嗜書如命結構相同的四字詞語:視死如歸
嗜書如命結構相同的成語
廢寢忘食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自】:《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示例】: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人刻苦努力
手不釋卷
【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自】:《三國誌·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示例】: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急求關於讀書的四字詞語 盡量不要成語 文雅一點 少見一點的
暗室求物 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出處:《朱子語類輯略·總論為學之方》:“要緊隻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處自尋得。如暗室求物,把為來便照見;若隻管去摸索,……”
傲賢慢士 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幹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白麵儒冠 猶白麵書生。指隻知讀書,閱曆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麵儒冠已問津,生涯隻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白麵儒生 猶白麵書生。指隻知讀書,閱曆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麵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白麵書郎 猶白麵書生。指隻知讀書,閱曆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唐·白居易《重過秘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麵書郎去,今作蒼顏讚善來。”
白麵書生 指缺乏閱曆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麵孔白淨的讀書人。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麵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閉戶讀書 關著門在家裏埋頭讀書。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
閉門讀書 關起門來在家裏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後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博覽群書 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處:《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博覽五車 指讀書多,學識淵博。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真個是: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廣羅千古。”
布衣韋帶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才貫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出處:據《太平禦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朝經暮史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曆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穿壁引光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牆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春誦夏弦 誦、弦:古代學校裏讀詩,隻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唇腐齒落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刺股讀書 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誌向。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製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簞食瓢飲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道學先生 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
讀不舍手 舍:舍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讀書得間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颺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讀書君子 舊時稱有誌操有學問的人。
讀書三到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出處:宋·朱熹《訓學齋規》:“餘嚐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讀書三餘 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閑餘時間。
出處:《三國誌·魏誌·董遇傳》雲:“人有從學者,……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讀書種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穀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廢書而歎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嚐不廢書而歎也。”
焚膏繼晷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腹載五車 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滾瓜爛熟 象從瓜蔓上掉下來的瓜那樣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含菁咀華 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同“含英咀華”。
出處:明·張居正《贈吳霽翁督學山東序》:“今世學者,含菁咀華,選詞吐豔,蓋人人能矣。”
含英咀華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裏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鬱,含英咀華。”
畫荻教子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出處:《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積雪囊螢 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裏,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集螢映雪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出處: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九儒十丐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出處: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據鞍讀書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出處:《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開卷有益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匡衡鑿壁 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淩波女史》:“自幼即喜識字,授以唐詩,琅琅上口。”
立地書廚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出處:《宋史·吳時傳》:“時敏於為文,未嚐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立地書櫥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出處:《宋史·吳時傳》:“每於為文,未嚐屬稿,落筆已成,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
兩腳書櫥 指讀書很多但不善於應用的人。
出處:《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磨穿鐵硯 把鐵鑄的硯台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
出處:宋·陸遊《寒夜讀書》詩:“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
目不識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目不知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同“目不識書”。
納士招賢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囊螢照讀 用口袋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囊螢照書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牛角書生 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七行俱下 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出處:《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窮愁潦倒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讀書人境遇困苦,意誌消沉。
出處: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然荻讀書 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梁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
三餘讀書 充分利用一切空餘時間讀書。
出處:《三國誌·魏誌·王肅傳》裴鬆之注引《魏略》:“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舌戰群儒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詩禮人家 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詩禮之家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出處:明·郎英《七修類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為惜財之小而忘大義,奈何詩禮之家亦如此是耶!”
十年窗下 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裏。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出處:元·劉祁《歸潛誌》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十年讀書 指長期努力於學業。
十年寒窗 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出處:元·劉祁《歸潛誌》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出處:《南史·梁本紀下》:“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豔發,博綜群言,善談玄理。”《梁書·簡文曾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士農工商 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出處:《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世代書香 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書讀五車 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書生之見 指讀書人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的見解。
出處: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為大費,欲複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書聲琅琅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
書聲朗朗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隻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書通二酉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出處:語出《太平禦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
書香門第 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如今眼看著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
書香門戶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戶子弟。”
書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書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盡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著書香世家的風度。”
碩學通儒 儒:指讀書人。學問淵博,通達事理的學者。
出處:《後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
宿學舊儒 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出處: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孫康映雪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出處:《藝文類聚》卷二:“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徒讀父書 徒:隻。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隻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徒能讀其父書,不知合變也。”
韋編三絕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文弱書生 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士龍為人,文弱可愛。”
五車腹笥 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五行並下 五行文字一並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出處:《後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五行俱下 指讀書敏捷神速。
學富五車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雪天螢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尋章摘句 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出處:《三國誌·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谘使魏。”裴鬆之注引《吳書》:“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曆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燕頷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誌在建立軍功的士人。
燕頷書生 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誌在建立軍功的士人。同“燕頷儒生”。
洋洋盈耳 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出處:《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搖頭擺腦 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
一簞一瓢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一介書生 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引錐刺股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映雪讀書 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出處: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映月讀書 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
出處:《南史·江泌傳》:“泌少貧,晝日斫屧為業,夜讀書隨月光,光斜則握卷升屋,睡極墮地則更登。”
源頭活水 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現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出處: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哪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
臧穀亡羊 《莊子·駢拇》載,臧、穀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穀博塞以遊,皆亡其羊。後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出處:宋·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穀雖殊竟兩亡。”
鑿壁偷光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摘句尋章 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贈人》套曲:“論文時芸窗下摘句尋章,論武時柳營內調絲弄竹。”
招賢納士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照螢映雪 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折節讀書 折節:改變過去的誌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出處:《後漢書·段熲傳》:“熲少便習弓馬,尚遊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枕典席文 指以典籍為伴,勤於讀書學習。
出處:漢·李尤《床兒銘》:“虛左致賢,設坐來賓。筵床對兒,盛養已陳。肴仁飯義,枕典席文。”
枕籍經史 枕著經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出處: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李彭家貧績學,枕籍經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
枕經籍書 枕著經,墊著書。形容酷嗜讀書,以書為伴。
出處:《文選·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呂向注:“枕經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
晝耕夜誦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傭書以養父母。”
讀書破萬卷 破:突破;卷:書籍冊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出處: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盡信書不如無書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出處: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誌·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適合客廳,書房辦公室掛的經典四字成語
“厚德載物”,見《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的地勢就是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厚德載物,雅量容人也。
含有‘如’的成語
自愧不如
成語接龍
中國曆史上最長的成語接龍
胸有成竹 + 竹報平安 + 安富尊榮 + 榮華富貴 + 貴而賤目 + 目無餘子 + 子虛烏有 + 有目共睹 + 睹物思人 + 人中騏驥 + 驥子龍文 + 文質彬彬 + 彬彬有禮 + 禮賢下士 + 士飽馬騰+ 騰雲駕霧 + 霧裏看花 + 花言巧語 + 語重心長 + 長此以往 + 往返徒勞 + 勞而無功 + 功成不居 + 居官守法 + 法外施仁 + 仁漿義粟 + 粟紅貫朽 + 朽木死灰 + 灰飛煙滅 + 滅絕人性 + 性命交關 + 關門大吉 + 吉祥止止 + 止於至善 + 善賈而沽 + 沽名釣譽 + 譽不絕口+ 口蜜腹劍 + 劍戟森森 + 森羅萬象 + 象箸玉杯 + 杯弓蛇影 + 影影綽綽 + 綽約多姿 + 姿意妄為 + 為人作嫁 + 嫁禍於人 + 人情冷暖 + 暖衣飽食 + 食不果腹 + 腹背之毛 + 毛手毛腳 + 腳踏實地 + 地老天荒 + 荒誕不經 + 經緯萬端 + 端倪可察 + 察言觀色 + 色若死灰+ 灰頭土麵 + 麵有菜色 +色授魂與 + 與民更始 + 始亂終棄 + 棄瑕錄用 + 用舍行藏 + 藏垢納汙 + 汙泥濁水 + 水乳交融 + 融會貫通 + 通宵達旦 + 旦種暮成 + 成人之美 + 美人遲暮 + 暮雲春樹 + 樹大招風 + 風中之燭 + 燭照數計 + 計日程功 + 功德無量 + 量才錄用+ 用行舍藏 + 藏頭露尾 + 尾大不掉 + 掉以輕心 + 心急如焚 + 焚琴煮鶴 + 鶴發童顏 + 顏麵掃地 + 地上天官 + 官逼民反 + 反裘負芻 + 芻蕘之見 + 見微知著 + 著作等身 + 身強力壯 + 壯誌淩雲 + 雲消雨散 + 散兵遊勇 + 勇猛精進 + 進退失據 + 據理力爭 + 爭長論短+ 短小精悍 + 悍然不顧 + 顧影自憐 + 憐香惜玉 + 玉液瓊漿 + 漿酒霍肉 + 肉薄骨並 + 並行不悖 + 悖入悖出 + 出奇製勝 + 勝任愉快 + 快馬加鞭 + 鞭辟入裏 + 裏出外進 + 進寸退尺 + 尺寸可取 + 取巧圖便 + 便宜行事 + 事與願違 + 違心之論 + 論功行賞 + 賞心悅目+ 目光如豆 + 豆蔻年華 + 華而不實 + 實事求是 + 是古非今 + 今愁古恨 + 恨之入骨 + 骨騰肉飛 + 飛沿走壁 + 壁壘森嚴 + 嚴陣以待 + 待理不理 + 理屈詞窮 + 窮原竟委 + 委曲求全 + 全力以赴 + 赴湯蹈火 + 火燒火燎 + 燎原烈火 + 火燒眉毛 + 毛羽零落 + 落井下石+ 石破天驚 + 驚惶失措 + 措置裕如 + 如運諸掌 + 掌上明珠 + 珠沉玉碎 + 碎瓊亂玉 + 玉碎珠沉 + 沉滓泛起 + 起早貪黑 + 黑更半夜 + 夜雨對床 + 床頭金盡 + 盡態極妍 + 妍姿豔質 + 質疑問難 + 難以為繼 + 繼往開來 + 來龍去脈 + 脈脈含情 + 情見勢屈 + 屈打成招+ 招搖過市 + 市井之徒 + 徒勞往返 + 返老還童 + 童牛角馬 + 馬首是瞻 + 瞻前顧後 + 後顧之憂 + 憂國奉公 + 公子王孫 + 孫康映雪 + 雪上加霜 + 霜露之病 + 病病歪歪 + 歪打正著 + 著手成春 + 春蚓秋蛇 + 蛇口蜂針 + 針鋒相對 + 對薄公堂 + 堂堂正正 + 正中下懷+ 懷璧其罪 + 罪大惡極 + 極天際地 + 地醜德齊 + 齊心協力 + 力不勝任 + 任重道遠 + 遠見卓識 + 識文斷字 + 字斟句酌 + 酌盈劑虛 + 虛舟飄瓦 + 瓦釜雷鳴 + 鳴鑼開道 + 道不拾遺 + 遺大投艱 + 艱苦樸素 + 素絲羔羊 + 羊腸小道 + 道聽途說 + 說長道短 + 短兵相接+ 接踵而至 + 至死不變 + 變本加厲 + 厲行節約 + 約定俗成 + 成仁取義 + 義形於色 + 色色俱全 + 全軍覆滅 + 滅此朝食 + 食日萬錢 + 錢可通神 + 神施鬼設 + 設身處地 + 地平天成 + 成年累月 + 月白風清 + 清淨無為 + 為期不遠 + 遠交近攻 + 攻其無備 + 備多力分+ 分寸之末 + 末學膚受 + 受寵若驚 + 驚濤駭浪 + 浪子回頭 + 頭疼腦熱 + 熱火朝天 + 天高地厚 + 厚貌深情 + 情同骨肉 + 肉眼惠眉 + 眉來眼去 + 去偽存真 + 真髒實犯 + 犯上作亂 + 亂頭粗服 + 服低做小 + 小試鋒芒 + 芒刺在背 + 背井離鄉 + 鄉壁虛造 + 造化小兒+ 兒女情長 + 長歌當哭 + 哭天抹淚 + 淚幹腸斷 + 斷鶴續鳧 + 鳧趨雀躍 + 躍然紙上 + 上樹拔梯 + 梯山航海 + 海枯石爛 + 爛若披錦 + 錦繡前程 + 程門立雪 + 雪虐風饕 + 饕餮之徒 + 徒勞無功 + 功敗垂成 + 成千上萬 + 萬象森羅 + 羅雀掘鼠 + 鼠竊狗盜 + 盜憎主人+ 人莫予毒 + 毒手尊前 + 前因後果 + 果於自信 + 信賞必罰 + 罰不當罪 + 罪惡昭彰 + 彰善癉惡 + 惡貫滿盈 + 盈科後進 + 進退兩難 + 難分難解 + 解甲歸田 + 田月桑時 + 時和年豐 + 豐取刻與 + 與世偃仰 + 仰人鼻息 + 息息相通 + 通權達變 + 變化無窮 + 窮途末路+ 路不拾遺 + 遺臭萬年 + 年深日久 + 久懸不決 + 決一死戰 + 戰天鬥地 + 地利人和 + 和而不唱 + 唱籌量沙 + 沙裏淘金 + 金屋藏嬌 + 嬌生慣養 + 養精畜銳 + 銳不可當 + 當頭棒喝 + 喝西北風 + 風雨同舟 + 舟中敵國 + 國色天香 + 香火因緣 + 緣木求魚 + 魚龍混雜+ 雜七雜八 + 八拜之交 + 交頭接耳 + 耳鬢斯磨 + 磨磚成鏡 + 鏡花水月 + 月旦春秋 + 秋高氣爽 + 爽然若失 + 失驚打怪 + 怪誕不經 + 經久不息 + 息事寧人 + 人言嘖嘖 + 嘖有煩言 + 言必有中 + 中庸之道 + 道路以目 + 目瞪口呆 + 呆頭呆腦 + 腦滿腸肥 + 肥馬輕裘+ 裘弊金盡 + 盡力而為 + 為富不仁 + 仁至義盡 + 盡心竭力 + 力透紙背 + 背道而馳 + 馳名中外 + 外合裏差 + 差強人意 + 意在言外 + 外圓內方 + 方底圓蓋 + 蓋世無雙 + 雙管齊下 + 下車伊始 + 始終如一 + 一蹶不振 + 振臂一呼 + 呼風喚雨 + 雨沐風餐 + 餐風露宿+ 宿弊一清 + 清心寡欲 + 欲取姑予 + 予取予求 + 求神問卜 + 卜晝卜夜 + 夜不閉戶 + 戶樞不蠹 + 蠹眾木折 + 折槁振落 + 落落大方 + 方寸已亂 + 亂瓊碎玉 + 玉潔冰清 + 清風明月 + 月盈則食 + 食言而肥 + 肥遁鳴高 + 高朋滿座 + 座無虛席 + 席卷天下 + 下不為例+ 例直禁簡 + 簡明扼要 + 要價還價 + 價值連城 + 城狐社鼠 + 鼠腹雞腸 + 腸肥腦滿 + 滿腔熱枕 + 枕石漱流 + 流離轉徙 + 徙宅忘妻 + 妻兒老小 + 小本經營 + 營私舞弊 + 弊絕風清 + 清塵濁水 + 水磨工夫 + 夫唱婦隨 + 隨才器使 + 使貪使愚 + 愚昧無知 + 知書達禮+ 禮尚往來 + 來者不拒 + 拒諫飾非 + 非異人任 + 任人唯親 + 親密無間 + 間不容發 + 發指眥裂 + 裂土分茅 + 茅塞頓開 + 開路先鋒 + 鋒芒所向 + 向隅而泣 + 泣下如雨 + 雨絲風片 + 片言折獄 + 獄貨非寶 + 寶山空回 + 回光返照 + 照本宣科 + 科班出身 + 身價百倍+ 倍日並行 + 行動坐臥 + 臥薪嚐膽 + 膽破心寒 + 寒木春華 + 華不再揚 + 揚長而去 + 去粗取精 + 精誠團結 + 結黨營私 + 私心雜念 + 念茲在茲 + 茲事體大 + 大勢所趨 + 趨炎附勢 + 勢不兩立 + 立此存照 + 照貓畫虎 + 虎背熊腰 + 腰纏萬貫 + 貫朽粟陳 + 陳詞濫調+ 調嘴學舌 + 舌劍唇槍 + 槍林彈雨 + 雨過天青 + 青出於藍 + 藍田生玉 + 玉卮無當 + 當場出彩 + 彩鳳隨鴉 + 鴉雀無聞 + 聞風而起 + 起死回生 + 生拉硬扯 + 扯篷拉纖 + 纖芥之疾 + 疾風迅雷 + 雷打不動 + 動輒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轄投井 + 井井有條 + 條三窩四+ 四衢八街 + 街頭巷尾 + 尾生之信 + 信口開河 + 河山帶礪 + 礪山帶河 + 河清難俟 + 俟河之清 + 清湯寡水 + 水滴石穿 + 穿雲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雲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潔 + 潔身自好 + 好肉剜瘡 + 瘡痍滿目 + 目不識丁 + 丁公鑿井 + 井中視星+ 星旗電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氣使 + 使羊將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風清 + 清夜捫心 + 心織筆耕 + 耕當問奴 + 奴顏婢膝 + 膝癢搔背 + 背信棄義 + 義無反顧 + 顧全大局 + 局促不安 + 安步當車 + 車載鬥量 + 量才而為 + 為淵驅魚 + 魚遊釜中 + 中饋猶虛 + 虛有其表+ 表裏如一 + 一呼百諾 + 諾諾連聲 + 聲罪致討 + 討價還價 + 價增一顧 + 顧盼自雄 + 雄心壯誌 + 誌美行厲 + 厲兵秣馬 + 馬工枚速 + 速戰速決 + 決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見一斑 + 斑駁陸離 + 離弦走板 + 板上釘釘 + 釘嘴鐵舌 + 舌橋不下 + 下馬看花 + 花樣翻新+ 新陳代謝 + 謝天謝地 + 地久天長 + 長枕大被 + 被山帶河 + 河落海幹 + 幹柴烈火 + 火上澆油 + 油腔滑調 + 調兵遣將 + 將伯之助 + 助人為樂 + 樂而不淫 + 淫詞豔曲 + 曲終奏雅 + 雅俗共賞 + 賞罰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綬若 + 若有所失+ 失張失智 + 智圓行方 + 方枘圓鑿 + 鑿鑿有據 + 據為己有 + 有眼無珠 + 珠光寶氣 + 氣味相投 + 投鼠忌器 + 器宇軒昂 + 昂首闊步 + 步履維艱 + 艱苦卓絕 + 絕少分甘 + 甘雨隨車 + 車水馬龍 + 龍飛鳳舞 + 舞衫歌扇 + 扇枕溫被 + 被發纓冠 + 冠冕堂皇 + 皇天後土+ 土階茅屋 + 屋烏之愛 + 愛莫能助 + 助我張目 + 目挑心招 + 招風惹草 + 草率收兵 + 兵不雪刃 + 刃迎縷解 + 解衣推食 + 食古不化 + 化零為整 + 整裝待發 + 發凡起例 + 例行公事 + 事必躬親 + 親如骨肉 + 肉跳心驚 + 驚弓之鳥 + 鳥槍換炮 + 炮鳳烹龍 + 龍蛇飛動+ 動人心弦 + 弦外之音 + 音容笑貌 + 貌合心離 + 離心離德 + 德高望重 + 重蹈覆轍 + 轍亂旗靡 + 靡靡之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難免 + 免開尊口 + 口耳之學 + 學而不厭 + 厭難折衝 + 衝口而出 + 出穀遷喬 + 喬龍畫虎 + 虎踞龍盤 + 盤馬彎弓 + 弓折刀盡 + 盡善盡美+ 美意延年 + 年高望重 + 重溫舊夢 + 夢寐以求 + 求全之毀 + 毀家紓難 + 難言之隱 + 隱惡揚善 + 善始善終 + 終南捷徑 + 徑情直行 + 行成於思 + 思潮起伏 + 伏低做小 + 小恩小惠 + 惠而不費 + 費盡心機 + 機關算盡 + 盡忠報國 + 國士無雙 + 雙宿雙飛 + 飛災橫禍+ 禍從天降 + 降格以求 + 求同存異 + 異名同實 + 實至名歸 + 歸真反璞 + 璞玉渾金 + 金玉錦繡 + 繡花枕頭 + 頭沒杯案 + 案牘勞形 + 形單影隻 + 隻字不提 + 提心吊膽 + 膽大心細 + 細枝末節 + 節用裕民 + 民脂民膏 + 膏唇試舌 + 舌鋒如火 + 火傘高張 + 張冠李戴+ 戴月披星 + 星移鬥轉 + 轉禍為福 + 福至心靈 + 靈丹聖藥 + 藥籠中物 + 物以類聚 + 聚蚊成雷 + 雷厲風行 + 行將就木 + 木本水源 + 源源不斷 + 斷爛朝報 + 報冰公事 + 事預則立 + 立身處世 + 世外桃源 + 源源不絕 + 絕甘分少 + 少不經事 + 事不師古 + 古今中外+ 外強中幹 + 幹城之將 + 將機就機 + 機杼一家 + 家常便飯 + 飯糗茹草 + 草木皆兵 + 兵連禍結 + 結結巴巴 + 巴三覽四 + 四麵楚歌 + 歌功頌德 + 德厚流光 + 光陰似箭 + 箭在弦上 + 上好下甚 + 甚囂塵上 + 上下交困 + 困知勉行 + 行若無事 + 事倍功半 + 半夜三更+ 更仆難數 + 數見不鮮 + 鮮車怒馬 + 馬革裹屍 + 屍居餘氣 + 氣衝牛鬥 + 鬥筲之器 + 器小易盈 + 盈盈一水 + 水陸雜陳 + 陳規陋習 + 習焉不察 + 察察為明 + 明知故問 + 問道於盲 + 盲人摸象 + 象齒焚身 + 身不由主 + 主客顛倒 + 倒鳳顛鸞 + 鸞翔鳳集 + 集苑集枯+ 枯木逢春 + 春山如笑 + 笑裏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外奇談 + 談笑封侯 + 侯門如海 + 海闊天空 + 空室清野 + 野草閑花 + 花顏月貌 + 貌合神離 + 離鄉背井 + 井蛙之見 + 見仁見智 + 智勇雙全 + 全受全歸 + 歸馬放牛 + 牛驥同皂 + 皂白不分 + 分香賣履 + 履舄交錯+ 錯彩鏤金 + 金城湯池 + 池魚之殃 + 殃及池魚 + 魚爛而亡 + 亡羊補牢 + 牢不可破 + 破顏微笑 + 笑逐顏開 + 開宗明義 + 義薄雲天 + 天南地北 + 北轅適楚 + 楚囚對泣 + 泣不成聲 + 聲嘶力竭 + 竭澤而漁 + 漁人之利 + 利令智昏 + 昏天黑地 + 地大物博 + 博聞強識+ 識途老馬 + 馬到成功 + 功德圓滿 + 滿腹狐疑 + 疑神疑鬼 + 鬼使神差 + 差三錯四 + 四時八節 + 節衣縮食 + 食而不化 + 化整為零 + 零打碎敲 + 敲冰求火 + 火樹銀花 + 花好月圓 + 圓顱方趾 + 趾高氣揚 + 揚湯止沸 + 沸沸揚揚 + 揚幡招魂 + 魂不附體 + 體無完膚+ 膚皮潦草 + 草長鶯飛 + 飛鷹走狗 + 狗吠非主 + 主情造意 + 意馬心猿 + 猿猴取月 + 月露風雲 + 雲蒸霞蔚
--------------------------------------------------------------------------
-- 中國曆史上最長的成語接龍(二)
+ 蔚為大觀 + 觀眉說眼 + 眼饞肚飽 + 飽食暖衣 + 衣架飯囊 + 囊空如洗 + 洗耳恭聽 + 聽而不聞 + 聞雞起舞 + 舞文弄墨 + 墨子泣絲 + 絲恩發怨 + 怨氣衝天+ 天羅地網 + 網開三麵 + 麵目全非 + 非同小可 + 可心如意 + 意氣揚揚 + 揚眉吐氣 + 氣湧如山 + 山南海北 + 北叟失馬 + 馬仰人翻 + 翻然改圖 + 圖窮匕見 + 見多識廣 + 廣開言路 + 路柳牆花 + 花遮柳隱 + 隱姓埋名 + 名垂後世 + 世風日下 + 下車泣罪 + 罪孽深重+ 重於泰山 + 山盟海誓 + 誓死不二 + 二心兩意 + 意氣相投 + 投機取巧 + 巧取豪奪 + 奪其談經 + 經年累月 + 月下花前 + 前思後想 + 想入非非 + 非親非故 + 故弄玄虛 + 虛位以待 + 待人接物 + 物盡其用 + 用兵如神 + 神差鬼使 + 使臂使指 + 指不勝屈 + 屈指可數+ 數一數二 + 二姓之好 + 好高騖遠 + 遠走高飛 + 飛蛾投火 + 火上弄冰 + 冰天雪地 + 地獄變相 + 相機而動 + 動如脫兔 + 兔絲燕麥 + 麥穗兩歧 + 歧路亡羊 + 羊質虎皮 + 皮裏陽秋 + 秋荼密網 + 網開一麵 + 麵紅耳赤 + 赤子之心 + 心高氣傲 + 傲然屹立 + 立功贖罪+ 罪魁禍首 + 首善之區 + 區聞陬見 + 見兔顧犬 + 犬馬之勞 + 勞燕分飛 + 飛蛾赴火 + 火海刀山 + 山高水低 + 低聲下氣 + 氣象萬千 + 千瘡百孔 + 孔席墨突 + 突然襲擊 + 擊節歎賞 + 賞一勸百 + 百年不遇 + 遇事生風 + 風雨交加 + 加人一等 + 等因奉此 + 此起彼伏+ 伏地聖人 + 人歡馬叫 + 叫苦連天 + 天高聽卑 + 卑禮厚幣 + 幣重言甘 + 甘棠遺愛 + 愛屋及烏 + 烏焉成馬 + 馬鹿異形 + 形影相吊 + 吊死問疾 + 疾足先得 + 得隴望蜀 +蜀犬吠日 + 日升月恒 + 恒河沙數 + 數黑論黃 + 黃雀伺蟬 + 蟬不知雪 + 雪窯冰天 + 天真爛漫 + 漫不經心 + 心心念念 + 念念不忘 + 忘乎所以 + 以指撓沸 + 沸反盈天 + 天上石麟 + 麟趾呈祥 + 祥麟威鳳 + 鳳凰來儀 + 儀靜體閑 + 閑雲野鶴 + 鶴發雞皮 + 皮裏春秋 + 秋風過耳 + 耳食之談 + 談笑自若 + 若明若暗 + 暗氣暗惱 + 惱羞成怒 + 怒目而視 + 視民如傷 + 傷弓之鳥 + 鳥語花香 + 香花供養 + 養癰成患 + 患難與共 + 共枝別幹 + 幹卿底事 + 事出有因 + 因敵取資 + 資深望重 + 重睹天日 + 日上三竿 + 竿頭直上 + 上援下推 + 推襟送抱 + 抱蔓摘瓜 + 瓜熟蒂落 + 落花流水 + 水米無交 + 交淺言深 + 深更半夜 + 夜長夢多 + 多才多藝 + 藝不壓身 + 身心交病 + 病從口入 + 入門問諱 + 諱莫如深 + 深惡痛絕 + 絕處逢生 + 生關死劫 + 劫富濟貧 + 貧賤驕人 + 人生如寄 + 寄人籬下 + 下氣怡聲 + 聲振林木 + 木人石心 + 心曠神怡 + 怡然自得 + 得寸進尺 + 尺短寸長 + 長目飛耳 + 耳聰目明 + 明辨是非 + 非驢非馬 + 馬瘦毛長 + 長驅直入 + 入木三分 + 分文不取 + 取信於民 + 民怨沸騰 + 騰蛟起鳳 + 鳳毛濟美 + 美女簪花 + 花說柳說 + 說黃道黑 + 黑燈瞎火 + 火光燭天 + 天壤懸隔 + 隔年皇曆 + 曆曆可數 + 數白論黃 + 黃袍加身 + 身外之物 + 物換星移 + 移樽就教 + 教學相長 + 長年累月 + 月暈而風 + 風流倜儻 + 儻來之物 + 物是人非 + 非池中物 + 物及必反 + 反經行權 + 權宜之計 + 計出萬全 + 全無心肝 + 肝腸寸斷 + 斷梗飄蓬 + 蓬戶甕牖 + 牖中窺日 + 日積月累 + 累瓦結繩 + 繩鋸木斷 + 斷發文身 + 身體力行 + 行不勝衣 + 衣不完采 + 采蘭贈藥 + 藥石之言 + 言傳身教 + 教一識百 + 百花齊放 + 放任自流 + 流星趕月 + 月下老人 + 人傑地靈 + 靈機一動 + 動魄驚心 + 心慈麵軟 + 軟紅香土 + 土龍芻狗 + 狗彘不若 + 若即若離 + 離群索居 + 居安思危 + 危如累卵 + 卵與石鬥 + 鬥轉星移 + 移山倒海 + 海水群飛 + 飛短流長 + 長治久安 + 安之若素 + 素昧平生 + 生棟覆屋 + 屋如七星 + 星羅棋布 + 布鼓雷門 + 門到戶說 + 說三道四 + 四平八穩 + 穩紮穩打 + 打牙犯嘴 + 嘴直心快 + 快步流星 + 星火燎原 + 原原本本 + 本末倒置 + 置若罔聞 + 聞風喪膽 + 膽小如鼠 + 鼠竄狼奔 + 奔走相告 + 告朔餼羊 + 羊狠狼貪 + 貪汙腐化 + 化為烏有 + 有備無患 + 患難之交 + 交淡若水 + 水過鴨背 + 背城借一 + 一塌糊塗 + 塗脂抹粉 + 粉白黛黑 + 黑白分明 + 明目張膽 + 膽戰心驚 + 驚心悼膽 + 膽大心小 + 小廉曲謹 + 謹毛失貌 + 貌似強大 + 大璞不完 + 完事大吉 + 吉光片羽 + 羽毛未豐 + 豐衣足食 + 食肉寢皮 + 皮相之見 + 見笑大方 + 方便之門 + 門當戶對 + 對酒當歌 + 歌舞升平 + 平白無故 + 故入人罪 + 罪該萬死 + 死灰複燃 + 燃眉之急 + 急不暇擇 + 擇善而從 + 從心所欲 + 欲擒故縱 + 縱虎歸山 + 山棲穀隱 + 隱忍不言 + 言之鑿鑿 + 鑿壁偷光 + 光複舊物 + 物腐蟲生 + 生不逢時 + 時不再來 + 來者可追 + 追本窮源 + 源源而來 + 來者不善 + 善善惡惡 + 惡語中傷 + 傷心慘目 + 目不暇接 + 接踵而來 + 來日大難 + 難以置信 + 信口雌黃 + 黃道吉日 + 日下無雙 + 雙瞳剪水 + 水火無情 + 情至意盡 + 盡如人意 + 意氣風發 + 發號施令 + 令人作嘔 + 嘔心瀝血 + 血氣方剛 + 剛直不阿 + 阿諛逢迎 + 迎頭趕上 + 上下其手 + 手不釋卷 + 卷土重來 + 來情去意 + 意在筆先 + 先意承誌 + 誌士仁人 + 人壽年豐 + 豐亨豫大 + 大言不慚 + 慚鳧企鶴 + 鶴立雞群 + 群雌粥粥 + 粥少僧多 + 多藏厚亡 + 亡命之徒 + 徒托空言 + 言重九鼎 + 鼎新革故 + 故作高深 + 深藏若虛 + 虛張聲勢 + 勢傾天下 + 下裏巴人 + 人才濟濟 + 濟困扶危 + 危言危行 + 行雲流水 + 水泄不通 + 通力合作 + 作威作福 + 福無雙至 + 至高無上 + 上雨旁風 + 風情月債 + 債多不愁 + 愁眉鎖眼 + 眼高手低 + 低三下四 + 四大皆空 + 空前絕後 + 後生可畏 + 畏葸不前 + 前車之鑒 + 鑒往知來 + 來去分明 + 明白了當 + 當門抵戶 + 戶限為穿 + 穿壁引光 + 光前裕後 + 後起之秀 + 秀而不實 + 實與有力 + 力爭上遊 + 遊刃有餘 + 餘波未平 + 平淡無奇 + 奇珍異寶 + 寶刀不老 + 老態龍鍾 + 鍾靈毓秀 + 秀才人情 + 情竇初開 + 開山祖師 + 師老兵破 + 破瓜之年 + 年富力強 + 強人所難 + 難解難分 + 分秒必爭 + 爭貓丟牛 + 牛鬼蛇神 + 神出鬼沒 + 沒精打采 + 采薪之憂 + 憂患餘生 + 生死存亡 + 亡羊得牛 + 牛鼎烹雞 + 雞犬不寧 + 寧缺毋濫 + 濫用職權 + 權衡輕重 + 重見天日 + 日以繼夜 + 夜以繼日 + 日新月異 + 異端邪說 + 說黑道白 + 白璧無瑕 + 瑕瑜互見 + 見兔放鷹 + 鷹瞵鶚視 + 視而不見 + 見獵心喜 + 喜新厭舊 + 舊調重彈 + 彈盡援絕 + 絕路逢生 + 生死相依 + 依然故我 + 我心如秤 + 秤平鬥滿 + 滿麵春風 + 風刀霜劍 + 劍拔弩張 + 張三李四 + 四不拗六 + 六馬仰秣 + 秣馬厲兵 + 兵不由將 + 將計就計 + 計無所出 + 出生入死 + 死氣沉沉 + 沉魚落雁 + 雁杳魚沉 + 沉李浮瓜 + 瓜剖豆分 + 分甘共苦 + 苦中作樂 + 樂極生悲 + 悲天憫人 + 人言可畏 + 畏縮不前 + 前俯後仰 + 仰首伸眉 + 眉高眼低 + 低首下心 + 心亂如麻 + 麻木不仁 + 仁言利博 + 博士買驢 + 驢鳴犬吠 + 吠影吠聲 + 聲威大震 + 震古爍今 + 今非昔比 + 比肩繼踵 + 踵決肘見 + 見錢眼開 + 開誠布公 + 公諸同好 + 好逸惡勞 + 勞師動眾 + 眾口難調 + 調虎離山 + 山崩鍾應 + 應運而生 + 生龍活虎 + 虎狼之勢 + 勢成騎虎 + 虎尾春冰 + 冰炭不投 + 投畀豺虎 + 虎口餘生 + 生老病死 + 死不悔改 + 改邪歸正 + 正理平治 + 治國安民 + 民保於信 + 信及豚魚 + 魚貫而入 + 入不敷出 + 出入人罪 + 罪有應得 + 得過且過 + 過目不忘 + 忘其所以 + 以莛叩鍾 + 鍾鳴漏盡 + 盡人皆知 + 知難而退 + 退如山移 + 移天易日 + 日就月將 + 將信將疑 + 疑信參半 + 半吞半吐 + 吐剛茹柔 + 柔茹剛吐 + 吐哺握發 + 發憤圖強 + 強聒不舍 + 舍生忘死 + 死不瞑目 + 目送手揮 + 揮戈反日 + 日暮途窮 + 窮奢極欲 + 欲罷不能 + 能工巧匠 + 匠心獨運 + 運用自如 + 如應斯響 + 響徹雲霄 + 霄壤之別 + 別具一格 + 格格不入 + 入井望天 + 天翻地覆 + 覆車之鑒 + 鑒影度形 + 形枉影曲 + 曲高和寡 + 寡見少聞 + 聞過則喜 + 喜從天降 + 降心相從 + 從井救人 + 人心所向 + 向天而唾 + 唾手可得 + 得意忘形 + 形影相隨 + 隨俗浮沉 + 沉冤莫白 + 白雲蒼狗 + 狗頭軍師 + 師出有名 + 名正言順 + 順水人情 + 情急智生 + 生離死別 + 別有用心 + 心如死灰 + 灰心喪氣 + 氣焰熏天 + 天長日久 + 久安長治 + 治病救人 + 人心歸向 + 向壁虛造 + 造謠惑眾 + 眾擎易舉 + 舉案齊眉 + 眉目如畫 + 畫中有詩 + 詩中有畫 + 畫虎類狗+ 狗仗人勢 + 勢焰熏天 + 天懸地隔 + 隔世之感 + 感激涕零 + 零敲碎打 + 打成一片 + 片甲不回 + 回天之力 + 力不從心 + 心堅石穿 + 穿井得人 + 人亡物在 + 在所不惜 + 惜墨如金 + 金枝玉葉 + 葉落知秋 + 秋色平分 + 分斤掰兩 + 兩瞽相扶 + 扶危濟困 + 困獸猶鬥 + 鬥雞走狗 + 狗血噴頭 + 頭童齒豁 + 豁然貫通 + 通今博古 + 古調單彈 + 彈盡糧絕 + 絕無僅有 + 有枝添葉 + 葉公好龍 + 龍馬精神 + 神魂顛倒 + 倒持泰阿 + 阿其所好 + 好為人師 + 師出無名 + 名存實亡 + 亡魂喪膽 + 膽大包天 + 天怒人怨 + 怨天尤人 + 人己一視 + 視同路人 + 人盡其才 + 才疏意廣 + 廣土眾民 + 民胞物與 + 與世無爭 + 爭權奪利 + 利欲熏心 + 心靈手巧 + 巧不可接 + 接三連四 + 四亭八當 + 當務之急 + 急流勇退 + 退避三舍 + 舍己救人 + 人心不古 + 古貌古心 + 心手相應 + 應付裕如 + 如釋重負 + 負荊請罪 + 罪惡滔天 + 天昏地暗 + 暗箭傷人 + 人存政舉 + 舉世矚目 + 目無全牛 + 牛刀割雞 + 雞鳴狗吠 + 吠形吠聲 + 聲應氣求 + 求田問舍 + 舍己從人 + 人微權輕 + 輕重倒置 + 置之腦後 + 後來居上 + 上下一心 + 心灰意冷 + 冷暖自知 + 知人之明 + 明爭暗鬥 + 鬥轉參橫 + 橫七豎八 + 八方呼應 + 應付自如 + 如花似錦 + 錦心繡口 + 口沸目赤 + 赤膽忠心 + 心平氣和 + 和盤托出 + 出將入相 + 相驚伯有 + 有求必應 + 應有盡有 + 有名無實 + 實逼處此 + 此唱彼和 + 和而不同 + 同工異曲 + 曲盡其妙 + 妙手空空 + 空穀傳聲 + 聲勢浩大 + 大度包容 + 容光煥發 + 發揚光大 + 大有人在 + 在家出家 + 家貧親老 + 老羞成怒 + 怒發衝冠 + 冠蓋相望 + 望子成龍 + 龍爭虎鬥 + 鬥酒隻雞 + 雞口牛後 + 後患無窮 + 窮凶極惡 + 惡醉強酒 + 酒入舌出 + 出以公心 + 心術不正 + 正襟危坐 + 坐觀成敗 + 敗軍之將 + 將伯之呼 + 呼幺喝六 + 六尺之孤 + 孤獨矜寡 + 寡不敵眾 + 眾所周知 + 知無不言 + 言過其實 + 實獲我心 + 心到神知 + 知小謀大 + 大名鼎鼎 + 鼎鼎大名 + 名目繁多 + 多愁善感 + 感慨萬千 + 千載難逢 + 逢人說項 + 項背相望 + 望穿秋水 + 水盡鵝飛 + 飛蓬隨風 + 風行革偃 + 偃武修文 + 文不加點 + 點石成金 + 金舌蔽口 + 口講指畫 + 畫脂鏤冰 + 冰雪聰明 + 明鏡高懸 + 懸鶉百結 + 結駟連騎 + 騎驢覓驢 + 驢前馬後 + 後繼無人 + 人微言輕 + 輕而易舉 + 舉一反三 + 三生有幸 + 幸災樂禍 + 禍國殃民 + 民富國強 + 強作解人 + 人多勢眾 + 眾口鑠金 + 金剛怒目 + 目光如鼠 + 鼠竊狗偷 + 偷工減料 + 料事如神 + 神通廣大 + 大敵當前 + 前所未聞 + 聞一知十 + 十圍五攻 + 攻苦食淡 + 淡汝濃抹 + 抹月秕風 + 風花雪夜 + 夜郎自大 + 大打出手 + 手到病除 + 除暴安良 + 良工心苦 + 苦大仇深 + 深入人心 + 心安理得 + 得勝回朝 + 朝梁暮陳 + 陳陳相因 + 因循守舊 + 舊地重遊 + 遊山玩水 + 水漲船高 + 高義薄雲 + 雲興霞蔚 + 蔚然成風 + 風流罪過 + 過街老鼠 + 鼠目寸光 + 光前絕後 + 後發製人 + 人雲亦雲 + 雲過天空 + 空穴來風 + 風卷殘雲 + 雲泥之別 + 別具匠心 + 心口如一 + 一絲不掛 + 掛一漏萬 + 萬古長青 + 青黃不接 + 接二連三 + 三牲五鼎 + 鼎足而三 + 三命而俯 + 俯仰由人 + 人一己百 + 百折不回 + 回味無窮 + 窮極無聊 + 聊以自慰 + 慰情勝無 + 無拳無勇 + 勇往直前 + 前挽後推 + 推己及人 + 人眾勝天 + 天災人禍 + 禍福相依 + 依依不舍 + 舍己為人 + 人命關天 + 天下太平 + 平起平坐 + 坐不重席 + 席地而坐 + 坐井觀天 + 天淵之別 + 別有洞天 + 天荒地老 + 老氣橫秋 + 秋水伊人 + 人定勝天 + 天保九如 + 如左右手 + 手不停揮 + 揮灑自如 + 如日中天 + 天下第一 + 一星半點 + 點鐵成金 + 金玉良言 + 言行不一 + 一筆抹殺 + 殺一儆百 + 百不失一 + 一舉兩得 + 得未曾有 + 有一得一 + 一五一十 + 十之八九 + 九九歸一 + 一往無前 + 前所未有 + 有何麵目 + 目空一切 + 切膚之痛 + 痛心疾首 + 首屈一指 + 指雞罵狗 + 狗眼看人 + 人麵獸心 + 心回意轉 + 轉嗔為喜 + 喜怒哀樂 + 樂不可支 + 支吾其詞 + 詞鈍意虛 + 虛情假意 + 意氣用事 + 事以密成 + 成竹在胸 + ********* 無一重複
關於曆史的成語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麵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嚐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懸梁刺股(蘇秦、孫敬)一飯千金(韓信)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麵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鞠躬盡瘁(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鬥(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周瑜、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嶽飛)胸有成竹(文與可)
異軍突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弄軍蒼頭特起。釋義“異”,不同。比喻指與眾不同的新派別一下子崛起,獨樹一 幟。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草木皆兵——解釋: 把野草樹木都當成敵兵。形容在受到某種打擊時驚恐萬狀、疑神疑鬼的心態。 皆:都。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背水一戰——解釋: 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形容不留後路,決一死戰。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草船借箭——出處:《三國演義》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誌·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占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麵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裏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拚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隻好紮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占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裏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朝秦暮楚】
拚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複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歎~,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製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兵荒馬亂】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典故: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例句: 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閑情逸誌弄這筆墨。”(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
【兵戎相見】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語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烽火連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語典故: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成語出處: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窮兵黷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語典故: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成語出處: 《三國誌·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見我已大病矣。”
【枕戈寢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語典故: 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成語出處: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朕無拔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
【禍結兵連】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語典故: 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成語出處: 《漢書·匈奴傳》:“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例句: 一去故鄉音耗絕,禍結兵連,嬌鳳雛鸞沒信傳。(元·無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幹戈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語典故: 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成語出處: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龍血玄黃】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語典故: 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成語出處: 《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製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隻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勢如破竹】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誌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衝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製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裏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一夫當關】 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鹹陽,“守函穀關,項羽至,不得入。”函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穀關有聯係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製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四麵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麵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麵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麵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馬革裹屍】
東漢馬援自南方還軍,故人多迎勞他,號稱有計謀的孟冀也向他祝賀。馬援說:"你怎麼也同一般人一樣呢?方向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我想自請擊之,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婦女婢中呢?"見《後漢書·馬援傳》。後以"馬革裹屍"等指為國而戰死沙場。清張貸《西湖夢尋·嶽王墳》:"但恨和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屍報君父,是為歎耳!”
戰無不克: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出處:清·昭梿《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為之辟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來數郡。”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不殆: 經曆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屢戰屢敗: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複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速戰速決: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戰爭已拖了一年多,而一點看不出速戰速決的希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拚死地戰鬥。指激烈戰鬥到最後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出處:《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背城一戰: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背水一戰: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麵對麵地進行激烈的鬥爭。
出處:《三國誌·魏誌·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鬥。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鬥。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鬥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決一死戰: 決:決定;死:拚死。對敵人拚死決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南征北戰: 形容轉戰南北,經曆了許多戰鬥。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曆於宣王,挾中興複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能征慣戰: 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
休兵罷戰: 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出處:元·孔文卿《東窗事犯》楔子:“隻不過休兵罷戰還朝嗬,是我暗暗地自思尋。”
浴血奮戰: 形容頑強地拚死戰鬥。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一:“戰士們在這十五晝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春秋無義戰: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出處:《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驍勇善戰: 勇猛,善於戰鬥。
出處:《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四麵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四麵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麵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紙上談兵,合縱連橫,老馬識途,霸王別姬,
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餘勇可賈。馬革裹屍,烏合之眾,揭竿而起,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胡服騎射,紙上談兵,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麵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餘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形容人的品質的成語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鬆貞 沅茝灃蘭 雲中白鶴 誌士仁人
傑出
補天浴日 風流人物 風華正茂 伏龍鳳雛 蓋世英雄 蓋世無雙 桂林一枝 鶴立雞群 鶴鳴之士 加人一等 矯矯不群 金榜題名 舉世無雙 絕世超倫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龍 首屈一指 鐵中錚錚 頭角崢嶸 無出其右 裒然舉首 一代風流 一世龍門 庸中佼佼
尊貴
不虞之譽 不言而信 不惡而嚴 榮華富貴 山中宰相 師道尊嚴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雲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汙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麵 網開三麵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裏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雲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⑵誌氣
有誌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誌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遊 陵雲之誌 猛誌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誌大 胸懷大誌 雄飛雌伏 雄心壯誌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誌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誌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誌淩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裏 前程萬裏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
其他
八仙過海 不務空名 負重致遠 掞藻飛聲
⑶忠貞
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舍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誌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誌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
節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潤 冰清玉潔 冰壺秋月 高風亮節 古井無波 黃花晚節 堅貞不屈 儉可養廉 見利思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辱命 三貞九烈 喪身失節 歲寒鬆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齒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誠
真誠
抱誠守真 誠心誠意 講信修睦 金石為開 開心見誠 悃愊無華 披心相付 披肝瀝膽 璞玉渾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誠相信 推誠相見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魚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執其中 真心實意
誠實
表裏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麵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⑸謙虛
虛心
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穀 遜誌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鍾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後
其他
見賢思齊 名列前茅 平步青雲 棄暗投明 棄舊圖新 青雲直上 繩愆糾謬 水漲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飛猛進 脫胎換骨 惡居下流 再接再厲
⑹廉潔
廉潔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貴浮雲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後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後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塗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達權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言
慷慨
高義薄雲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鬥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其他
目不邪視 相忍為國 修橋補路 眼裏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視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義凜然 直道而行 坐懷不亂
⑺勤奮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隻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臥薪嚐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誌
有恒
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遠千裏 不敢告勞 兢兢業業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 排除萬難 前仆後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而無悔 至大至剛
其他
沉潛剛克 膽大如鬥 膽大包天 威風凜凜 餘勇可賈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麵無私 鐵麵禦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⑽節儉
儉樸
布衣蔬食 粗衣糲食 粗衣淡飯 粗茶淡飯 惡衣惡食 飯糗茹草 荊釵布裙 克勤克儉 牽蘿補屋 輕車簡從 食不重味 因陋就簡 飲冰茹檗
節約
節衣縮食 精打細算 開源節流 寬打窄用 厲行節約 勤儉持家 省吃儉用 細水長流 修舊利廢
⑾善良
善良
設身處地 於心何忍
安分
規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麵自幹 委曲求全
其他
人棄我取 山高水長 知書達禮
⑿團結
團結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 磐石之固 銅牆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誌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關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連 意氣相投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誌同道合 周而不比
⒀才能
才學
八鬥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臥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鬥南一人 鬥酒百篇 多才多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後起之秀 錦心繡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麵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裏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藥籠中物 衙官屈宋 遊戲三昧 一技之長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馬可待 有腳書櫥 隱若敵國 玉堂金馬 困任授官 真才實學 直諒多聞 智勇雙全 著手成春 卓爾不群 左宜右有
智謀
將計就計 舉無遺策 老謀深算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千方百計 窮寇勿追 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 文韜武略 萬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計 以一持萬 運籌帷幄 遵時養晦 足智多謀
聰明
別具隻眼 冰雪聰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獨具隻眼 耳聰目明 告往知來 過目成誦 過目不忘 見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見萬裏 訥言敏行 人中騏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覺
機智
便宜行事 耳聽八方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見機行事 機變如神 臨機處置 靈機一動 明察秋毫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巧發奇中 情急智生 隨機應變 手急眼快 通權達變
博學
博洽多聞 博古通今 博學多聞 博學多才 博聞強記 搏大精深 殫見洽聞 多文為富 見多識廣 滿腹經綸 通今博古 無所不通 學富五車
能幹
不覺技癢 妙手回春 棋逢對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強幹 勝任愉快 手到病除 獨當一麵 無所不能
遠見
高瞻遠矚 目光如炬 深思遠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先見之明 遠見卓識 真知灼見
創新
別出心裁 別開生麵 別樹一幟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與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自立門戶
熟練
得心應手 滾瓜爛熟 揮灑自如 駕輕就熟 爐火純青 目無全牛 輕車熟路 如臂使指 手揮目送 心手相應 運用自如 運斤成風 斫輪老手
老練
曾經滄海 膽大心小 老成見到 千錘百煉 少年老成 身經百戰 深謀遠慮
⒁卑劣
無恥
卑鄙無恥 不以為恥 臭名遠揚 倒行逆施 寡廉鮮恥 鬼蜮伎倆 厚顏無恥 奴顏媚骨 奴額婢膝 拍馬屁 奇恥大辱 全無心肝 曲意逢迎 認賊為子 認賊作父 聲名狼藉 恬不知恥 無恥之尤 威信掃地 向火乞兒 行同狗彘 搖尾乞伶 搖尾求食 蠅營狗苟 以怨報德 做小伏低
下流
不堪入耳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惹草拈花 俗不可耐 淫辭穢語
淫蕩
荒淫無恥 荒淫無度 搔頭弄姿 聲色狗馬 聲色犬馬 水性楊花
墮落
貂裘換酒 斯文掃地 蛻化變質 誤入歧途
陷害
暗箭傷人 嫁禍於人 落井下石 青蠅點素 求全之毀 深文周納 投石下井
造事
無中生有 無事生非 招是惹非
鑽營
長袖善舞 抗塵走俗 投機取巧 鑽頭覓縫
搶劫
明火執仗 巧取豪奪 鵲巢鳩居 殺人越貸 無惡不作
敲詐
敲詐勒索 敲門磚 敲骨吸髓
勾結
臭味相投 朋比為奸 裙帶關係 同流合汙 同惡相求 同惡相濟 一唱一和 一丘之貉 一鼻孔出氣 引繩批根 招降納叛
挑撥
調嘴弄舌 挑撥離間
幫凶
為虎傅翼 為虎作倀 助桀為虐
忘義
得魚忘筌 恩將仇報 反麵無情 辜恩背義 孤恩負德 過河拆橋 鳥盡弓藏 棄舊憐新 六親不認 卸磨殺驢
其他
小恩小惠 五鬥折腰 不三不四 落魄不羈 趁火打劫 乘人之危 順手牽羊 投章摘句 買空賣空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日削月朘
⒂庸碌
庸俗
鄙吝複萌 酒色財氣 幸災樂禍
庸碌
瓦釜雷鳴 行屍走肉 衣架飯囊 以貌取人 庸言庸行 碌碌無能 碌碌無為 碌碌無奇 遊戲人間 塚中枯骨 紙醉金迷 蹉跎日月 醉生夢死 裙屐少年
諂媚
攀龍附鳳 趨炎附勢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吮癰舐痔 偷合苟容 投其所好
依附
如蟻附膻 身不由己 倚門傍戶
其他
不知進退 著三不著兩
⒃奸詐
奸滑
藏頭露尾 刁鑽古怪 腹有鱗甲 腳踏兩隻船 狡兔三窟 老奸巨猾 三頭二麵 殺妻求將 舞文弄法 笑裏藏刀 心懷叵測 興妖作怪 胸中鱗甲 陰陽怪氣 鷹視狼步 髒心爛肺 鑽天打洞 嘴甜心苦
圓滑
八麵玲瓏 八麵見光 不夷不惠 好好先生 和光同塵 鑒貌辨色 見風使舵 看風使舵 巧言如簧 巧言偏辭 隨風轉舵 隨俗沉浮 外方內圓
詭計
明爭暗鬥 撒嬌撤癡 上樓去梯 心術不正 移天易日 陰謀詭計 用盡心機 造謠生事 造謠惑眾 賊喊捉賊 遮人耳目 裝神弄鬼 做神做鬼
害人
害人不淺 謀財害命 血口噴人 無所不為 以鄰為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造謠中傷
營私
徇私舞弊 營私舞弊
⒄凶殘
凶殘
暴戾恣睢 慘無人道 豺狼成性 趕盡殺絕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滅絕人性 忍心害理 如狼牧羊 如狼似虎 殺人不眨眼 殺人如麻 喪盡天良 喪心病狂 嗜殺成性 率獸食人 天理難容 荼毒生靈 無所不用其極 削木為吏 鷹擊毛摯 魚肉百姓 置之死地而後快
凶惡
狗仗人勢 橫眉豎眼 虎視眈眈 怙惡不悛 禍國殃民 青麵獠牙 窮凶極惡 殺氣騰騰 鼠牙雀角 人心惟危 一蛇兩頭 凶神惡煞
陰險
包藏禍心 詭計多端 借刀殺人 居心叵測 人麵獸心 殺人不見血 蛇蠍為心 為鬼為蜮
罪惡
十惡不赦 死有餘辜 圖財害命 為富不仁 五毒懼全 血債累累 尋花問柳 作奸犯科 作惡多端 作威作福 罪該萬死 罪惡滔天 罪大惡極 罪孽深重 罪不容誅 罪惡昭彰 擢發難數
叛逆
大逆不道 離經叛道
⒅虛偽
虛偽
出爾反爾 附庸風雅 幹名采譽 苟合取容 故作高深 好戴高帽 好大喜功 假仁假義 明知故問 沐猴而冠 巧言令色 仁義道德 閃爍其辭 酸文假醋 退有後言 虛情假意 雨後送傘
欺騙
別有用心 爾虞我詐 粉飾太平 佛口蛇心 鉤心鬥角 沽名釣譽 故弄玄虛 掛羊頭,賣狗肉 諱莫如深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兩麵三刀 瞞天過海 瞞心昧己 欺世盜名 欺天誑地 欺人之談 上下其手 偷天換日 偷梁換柱 虛詞詭說 炫玉賈石 陽奉陰違 招搖撞騙 招搖過市 譸張為幻 自賣自誇 自欺欺人 自吹自擂
隱瞞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韜晦之計 塗脂抹粉 文過飾非
假相
華而不實 弄虛作假 人模人樣 食而不知其味 無病呻吟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行濁言清 繡花枕頭 掩人耳目 言行相詭 言行不一 佯為不知 咬人狗兒不露齒 葉公好龍 詐敗佯輸 正人君子 裝腔作勢 裝瘋賣傻 裝怯作勇 裝模作樣 裝點門麵 醉翁之意不在酒
詭秘
鬼鬼祟祟 鬼頭鬼腦
冒充
假公濟私 冒名項替
失德
背信棄義 背恩忘義 言而無信
其他
欺軟怕硬 恃強淩弱 威迫利誘 窮極無聊 弱肉強食 虛驕恃氣
⒆傲慢
驕傲
大模大樣 鋒芒畢露 高高在上 孤行已見 顧盼自雄 好為人師 呼幺喝六 驕兵必敗 驕傲自滿 矜功自伐 居功自傲 老虎屁股摸不得 目中無人 目空一切 馬耳東風 旁若無人 器小易盈 煞有介事 舍我其誰 盛氣淩人 恃才傲物 忘其所以 忘乎所以 唯我獨尊 揚長而去 自命不凡
傲慢
不因人熱 大搖大擺 咄咄逼人 倔強倨傲 桀驁不馴 富貴驕人 高視闊步 目指氣使 氣焰熏天 輕世傲物 神氣活現 心高氣傲 頤指氣使 趾高氣揚 出言不遜
蠻橫
稱王稱霸 橫行霸道 橫行不法 橫加指責 橫行無忌 橫行天下 蠻不講理 蠻橫無理 強詞奪理 專橫跋扈
欺人
狐假虎威 欺人太甚 倚勢淩人 倚強淩弱 倚官仗勢 倚財仗勢 依草附木 仗勢欺人 有恃無恐
炫耀
白日衣繡 耀武揚威 衣繡晝行 衣錦還鄉
賣弄
班門弄斧 布鼓雷門
放肆
明目張膽 恣意妄為 恣行無忌 肆無忌憚 無法無天 為所欲為
放縱
放蕩不羈 放浪形骸 落拓不羈 勸百諷一 任達不拘 隨心所欲 陶陶兀兀
自大
不可一世 伐功矜能 目無餘子 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倚老賣老 自高自大 自以為是 自以為得計
勢利
前倨後恭 茹柔吐剛 世態炎涼 吐剛茹柔
其他
豈有此理 齊東野語 熏天赫地 炙手可熱
⒇貪婪
貪婪
饞涎欲滴 垂涎欲滴 刀頭舔蜜 得寸進尺 得步進步 得隴望蜀 非分之想 規求無度 見財起意 見錢眼開 狼貪鼠竊 利欲熏心 窮奢極欲 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欲吞象 聲色貨利 貪得無厭 貪天之功 貪心不足 貪多務得 貪夫徇財 貪賄無藝 唯利是圖 細大不捐 雁過拔毛 眼饞肚飽 羊狠狼貪 欲壑難填
自私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公報私仇 患得患失 饑附飽揚 見利忘義 久假不歸 賣李鑽核 明哲保身 奇貨可居 損人利已 為富不仁 小己得失 一毛不拔 一錢如命 一己之私 有利可圖 錙銖較量 自私自利 爭多論少
豪奪
誅求無已 坐地分髒
受賄
貪墨成風 一漿十餅 招權納賄
吝嗇
愛財如命 分金掰兩 斤斤計較 數米而炊 數米量柴 眼皮子薄
(21)懶惰
懶惰
飽食終日 俾晝作夜 不稼不穡 不勞而獲 飯來張口 好逸惡勞 好吃懶做 拈輕怕重 如丘而止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遊手好閑 遊閑公子 坐享其成 坐吃山空
懶散
死氣沉沉 委靡不振 無所用心 無所作為 無所事事 無精打采
無恒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為德不卒 一曝十寒
其他
玩世不恭
(22)怯弱
怯弱
不敢越雷池一步 膽小如鼠 苟且偷安 前怕狼,後怕虎 貪生怕死 唯唯連聲 引頸受戮 知難而退 坐以待斃
屈服
逆來順受 聽人穿鼻 仰人鼻息 飲恨吞聲 知榮守辱
不堅定
見異思遷 隨波逐流 這山望著那山高
逃跑
三十六策,走為上計 豕突狼奔 逃之夭夭 望風而逃 聞風而逃 無影無蹤
其他
謹小慎微 三人成虎 心為形役 新亭對泣
(23)偏狹
偏心
厚此薄彼 偏信則暗 以人廢言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心窄
鼠腥蝸腸 鼠肚雞腸
刻薄
尖嘴薄舌 尖酸刻薄 綿裏藏針
(24)奢侈
奢侈
燈紅酒綠 花天酒地 揮金如土 揮霍無度 侯服玉食 驕奢淫逸 結駟連騎 金迷紙醉 錦衣玉食 酒池肉林 淺斟低唱 裘馬輕肥 日食萬錢 食前方丈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浪費
暴殄天物 大手大腳 鋪張浪費 一擲千金 一擲百萬
(25)勾結
勾結
同氣相求
分裂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各奔前程 各自為政 各不相謀 各為其主 各持己見 各執一詞 各行其是 各從其誌 離心離德 貌合神離 四分五裂 同床異夢 土崩瓦解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一盤散沙
(26)愚蠢
愚蠢
不知薡蕫 呆頭呆腦 焚林而獵 竭澤而漁 黎丘丈人 買櫝還珠 冥頑不靈 明珠暗投 弄巧成拙 陪了夫人又折兵 親痛仇快 網漏吞舟 枉己正人 無的放矢 愚不可及
魯莽
暴虎馮河 匹夫之勇 有勇無謀
糊塗
不分皂白 蒙昧無知 蒙在鼓裏 認奴作郎 如墮煙海 如坐雲霧 如墮五裏霧中
幼推
乳臭末幹 少不更事 書生氣十足 天真爛熳
無誌
胸無大誌 英雄氣短
無知
蔽聰塞明 不學無術 不辨菽麥 不識一丁 不識之無 不省人事 麵牆而立 目不見睫 人雲亦雲 隨聲附和 五穀不分 胸無點墨 一無所知 一無所聞 一竅不通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有眼如盲 有眼不識泰山 愚昧無知 牗中窺日
無能
百無一能 不勝其任 不舞之鶴 耳軟心活 飯囊衣架 飯坑酒囊 江郎才盡 金漆馬桶 酒囊飯袋 濫竿充數 綿力薄材 駑馬戀棧 駑馬鉛刀 黔驢技窮 黔驢之技 人窮智短 上不得台盤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梧鼠五技 眼高手低 庸醫殺人 庸懦無能 誌大才疏 一無所長 有眼無珠
淺學
才疏學淺 錯認顏標 寡聞少見 孤陋寡聞 略識之無 挈瓶之知 少見多怪 蜀犬吠日 吳下阿蒙 一物不知
淺見
不識時務 不識大體 鬥筲之人 管見所及 急功近利 井底之蛙 井中視星 坎井之蛙 目光短淺 皮相之談 淺見寡聞 求田問舍 肉食者鄙 鼠目寸光 甕天之見 坐井觀天 以管窺天 隻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
不成才
不稂不莠 不郎不秀 不成器 東扶西例 了不長進 馬齒徒增
其他
雞鶩爭食 如風過耳 守株待免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食古不化 師心自用 頑固不化 不可救藥 不可教訓 俗不可醫 苗而不秀 至死不悟
關於動物的成語和歇後語
鴨子走路---搖搖擺擺
鸚鵡 學舌---人雲亦雲
兔子 尾巴---長不了
老鼠過街 ---人人喊打
貓哭老鼠---假慈悲
狗攆鴨子---呱呱叫
牛蹄子---兩半
老鼠出洞----東張西望
老牛吃草——吞吞吐吐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像嗜書如命的四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