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師說>> 全文及翻譯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複,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詩文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後麵(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裏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麵(倒要)學習,大的方麵(卻反而)放棄(不學),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複,(從這些話裏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同行,(裏麵)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別隻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隻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受(當時士大夫那種恥於從師的)時俗的限製,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5、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古文中關於才能和道德關係的句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謂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絕命詩)
比喻人不道德或整天不務正業的文言文句子
好酒及色,不事生產!
山東萊蕪魏公子無忌書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題畫·竹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裏仁》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無恥。——《孟子??盡心上》
有德不可敵。——《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從善如流。——《左傳??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左傳??哀公五年》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周語》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季冬紀》
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禮記??坊記》
不食嗟來之食。——《禮記??檀弓下》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至誠則金石為開。——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五
疾風知勁草。——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王霸傳》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晉??陳壽《三國誌??魏書??王昶傳》
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晉??陳壽《三國誌??魏書??楊阜傳》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北齊??劉晝《劉子??大質》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藥《北齊書??元景安傳》
為善則預,為惡則去。——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事》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唐??王勃《上劉右相書》
士窮乃見節義。——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不畏義死,不榮幸生。——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名聲之善惡存乎人。——唐??韓愈《與衛中行書》
嫉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唐??韓愈《舉張正甫自代狀》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
立身一敗,萬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
火不侵玉。——唐??劉禹錫《司空奚公神道碑》
烈士之所以異於恒人,以其仗節以配誼也。——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修身絜行,言必由繩墨。——宋??王安石《命解》
君子出處不違道而無愧。——宋??歐陽修《與顏直講》
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宋??歐陽修《縱囚論》
廉恥,士君子之大節。——宋??歐陽修《廉恥說》
不知恥者,無所不為。——宋??歐陽修《魏公卿上尊號表》
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宋??歐陽修《上高司諫書》
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宋??歐陽修《祭丁學士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宋??蘇洵《心術》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楊萬裏《庸言》
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宋??蘇軾《擬進士對禦試策》
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宋??蘇軾《留侯論》
涅於混濁而不緇。——宋??蘇轍《馮京加恩製》
不以私愛害公義。——宋??蘇轍《論侯稱少欠酒課以抵當子利充填劄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愛蓮說》
內無妄思,外無妄動。——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遊《病起書懷》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姣鸞百年長恨》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明??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吳研人《痛史》第十回
為善則流芳百世,為惡則遺臭萬年。——清??程允升《幼學瓊林??人事》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老子 道德經
形容人道德敗壞的文言文語句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選自唐代柳宗元《蝜蝂傳》)
譯文: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不避開,用來增加他們的家產,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隻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他們)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即使他們的外形看起來龐大,他們被名為"人",可是見識卻和小蟲一樣,也太可悲了!
望采納!
關於論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淮南子:"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道與人競長,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故世有盛名,則衰之日至矣.欲屍名者,必為善;欲為善者,必生事.事生,則釋公而就私,背數而任已.欲見譽於為善,而立名於為質,則治不修故,而事不須時.治不修故,則多責;事不須時,則無功.責多功鮮,無以塞之,則妄發而邀當,妄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故重為善若重為非,而幾於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複,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5、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還有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437955.html?si=3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美德的句子文言文 誰知道關於道德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