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本人根據碩士畢業論文的結果寫出的一篇研究報告,已投稿。僅作交流參考用,請勿用於發表!!!
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對L2動詞偏好信息利用的影響
摘 要 本研究通過考察高、低工作記憶容量的漢英雙語者利用英語動詞偏好信息加工英語暫時性歧義句的模式,來探討工作記憶容量與L2句法加工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高工作記憶容量的L2學習者表現出了類似於英語母語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學習者則無法像英語母語者一樣利用動詞偏好信息。結果表明,母語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能否利用英語動詞的偏好信息加工暫時性句法歧義句,受到個體的工作記憶容量的影響。
關鍵詞 工作記憶容量;L2句法加工;動詞偏好;暫時性歧義句
分類號
1 引言
第二語言學習者是如何實時加工句子的?對這一問題的探討有助於理解第二語言的學習。母語相關研究發現,動詞的偏好信息可以影響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 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動詞偏好(verb bias)是詞彙偏好的一種,指的是某些動詞雖然可以出現在多種句法結構中,但是出現在某種句法結構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動詞“read”的後麵雖然可以接賓語從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況下接直接賓語(如例句2),這種動詞就被稱為直接賓語偏好(Direct-object bias,DO偏好)的動詞;而後麵更多情況下接賓語從句的動詞被稱為賓語從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 bias,SC偏好)的動詞,如“admit”(Harley,2001)。動詞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亞範疇偏好(subcategorization bias)。
1)The ghost read the book had been burned.
2)The ghost read the book during the plane journey.
Garnsey等人(1997)研究發現,在加工省略“that”的暫時性歧義句時,人們的先前經驗會影響歧義句的加工過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於“read”是一個DO偏好動詞,人們在看到該動詞後,傾向於將其後的名詞短語“the book”解釋為直接賓語,然而名詞短語後的成分“had been burned”(解歧區,disambiguating region)出現後,證明直接賓語的解釋是不合理的,因此引發再次分析,從而表現為解歧區的加工時間的延長。另外,利用動詞偏好信息加工歧義句時,動詞後名詞短語作為直接賓語的合理性也會影響其解歧模式。例如,將例1中的“the book”換為“the house”,解歧區的加工困難將會大大減小,因為“the house”作為“read”的直接賓語顯然是不合理的。這種動詞偏好效應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現過(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Wilson & 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 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卻並未發現動詞偏好在歧義句加工中的作用。
雖然大量母語研究考察動詞偏好信息在歧義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關的第二語言研究很少。淺層結構假說(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認為,習得年齡較晚的L2學習者的句法加工與母語句法加工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晚期習得的L2學習者,即使其第二語言熟練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語與第二語言相似性較高,在加工複雜句法結構時也無法達到母語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學習者的語法知識不夠完善,因此隻能依賴詞彙、語義等線索來加工L2句法(Clahsen & Felser,2006a,2006b,2006c)。
根據淺層結構假說,L2學習者在加工句法時應該無法利用動詞亞範疇信息,因為動詞亞範疇信息本質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發現第二語言學習者也可以利用動詞亞範疇偏好信息來加工暫時性句法歧義。該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動窗口的實驗範式,比較了母語為西班牙語的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母語者利用動詞偏好信息加工英語歧義句的模式。結果發現,如果第二語言學習者已經習得動詞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這種信息來加工L2句法。
由於動詞的亞範疇屬於句法範疇,本研究將繼續考察第二語言學習者動詞亞範疇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操縱工作記憶變量來考察個體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動詞亞範疇信息利用的影響。
母語方麵的研究說明,工作記憶容量是影響語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工作記憶容量會影響成人母語者以及兒童母語者第一語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 Hambrick,2007;Kim & Christianson,2007;Just & 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 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關於工作記憶容量對L2句法加工的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研究結果之間並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發現工作記憶容量與L2句法加工之間並無關係(Juffs,2004,2005;Felser & 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閱讀的任務,考察了不同語言背景的英語學習者個體工作記憶對加工第二語言花園路徑句的影響。被試分別為漢語、日語和西班牙母語者。結果發現,工作記憶容量不同的個體不僅在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上沒有差別,而且在閱讀花園路徑句歧義詞的時間上也不存在差別,即工作記憶容量對第二語言歧義句的加工未產生影響。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發現了工作記憶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陳寶國和徐慧卉,2010;Dussias & Piñar,in 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 press)考察了漢英L2學習者加工填充語–空位依存句時個體認知能力的作用,結果發現,L2學習者利用語義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閱讀廣度的影響,高閱讀廣度組的解歧模式與英語母語者類似。Mcdonald(2006)認為,晚期L2學習者的句法加工困難是由其認知能力的差異導致的,這些認知能力包括工作記憶容量、解碼能力和加工速度。
由此可見,個體的認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記憶容量)是否導致L2句法加工困難的原因之一,尚無定論,而且工作記憶容量差異是否會影響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並未研究過。本研究旨在通過考察高、低工作記憶容量的漢英雙語者利用英語動詞偏好信息加工英語暫時性歧義句的模式,來進一步探討L2學習者能否利用句法結構線索(動詞亞範疇信息)來加工句子,同時探討工作記憶容量與L2句法加工的關係。
2 方法
2.1 被試
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參加了工作記憶容量測驗的篩選,所有被試母語均為漢語,第二語言為英語。實驗後被試得到一定報酬。共篩選出38名被試參與自定步速閱讀實驗,其中高容量被試20名,低容量被試18名。
使用Daneman 等人(1980)閱讀廣度測驗測量工作記憶的容量。測試材料最低2句為一組,最高7 句為一組。每組有5 套英語句子,句子長度為6~12 個單詞,每套句子後均有一個判斷句,以考察被試對句子的理解情況。使用E-prime編製測試程序。測量從2 句組開始, 計算機先呈現第一套的兩個句子。句子先後呈現,要求被試認真閱讀,理解每個句子意思並記住每個句子的尾詞。每套句子呈現完畢後,要求被試按順序回憶尾詞。之後計算機屏幕上呈現一個判斷句,要求被試判斷句子的意思與剛才呈現的某個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當被試回憶出全部尾詞,並正確完成了判斷句,接著呈現該句組的另一套句子。被試需要正確回憶每個句組5 套句子中的3 套,方可進入下一句組的測試。每個句組的測試中,如果能正確回憶並判斷正確的不足3 套,測試則停止。被試工作記憶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後一個句組的句子個數決定。
根據Daneman 等人(1980)的記分方法,為2 句組為例,如果該水平5 組句子中,有3 組句子的尾詞回憶成功,並正確回答了問題,則工作記憶容量為2。若5 組中有2 組成功則工作記憶容量為1.5。若隻有1 組成功,則工作記憶容量為1。在其它水平上的計分方法與此相似。把測量成績≤2.5 的被試當作低容量的被試,成績≥4 被試當作高容量的被試。
為了進一步匹配被試英語的熟練程度,我們對被試學習英語的年齡進行了調查,並要求被試在7 點量表上對英語的聽、說、讀、寫的熟練程度進行評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練,7代表非常熟練。所有被試工作記憶容量、英語習得年齡和熟練度主觀評定的結果見表1。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非常顯著, F(1, 36)=191.58,MSE=0.37,p<0.01; 英語習得年齡以及聽、說、讀、寫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試間的差異不顯著。被試大多數都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
表1 被試的工作記憶容量、英語習得年齡及熟練度主觀評定結果
高工作記憶容量 低工作記憶容量
M SD M SD
工作記憶容量 4.90 0.75 2.17 0.38
習得年齡 11.50 1.32 11.94 0.87
聽 4.65 0.88 4.17 1.10
說 4.00 0.46 4.22 0.73
讀 4.35 0.99 4.50 0.92
寫 4.20 0.77 4.22 0.81
2.2 材料
根據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選取了38個動詞進行偏好評定任務,這38個動詞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評定結果為DO、SC偏好動詞各19個。在本研究的動詞偏好評定任務中,給被試提供38個句子片段,包括一個名詞短語和一個關鍵動詞,要求被試補全動詞後的句子(如“Anny found 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參與評定任務,其中36名被試是在正式句子閱讀理解實驗完成後評定的。所有參與評定任務的被試大多數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
50個被試的評定結果中,若某個動詞以DO偏好出現的概率大於(或等於)以SC偏好出現概率的兩倍,則該動詞被評定為DO偏好;反之,則該動詞被評定為SC偏好;其他動詞兩種偏好出現的概率相當,因此被稱為相等(EQ)偏好。評定結果為,19個被英語母語者評定為DO偏好的動詞中,漢語母語者評定為DO偏好的有10個,評定為SC偏好的有2個,評定為EQ偏好的有7個;19個被英語母語者評定為SC偏好的動詞中,漢語母語者評定為SC偏好的有16個,評定為EQ偏好的有3個(英語母語者評定結果見Wilson & Garnsey,2009)。
根據動詞偏好評定結果,我們選取了24個動詞組成實驗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動詞各12個(由於漢語母語者評定為DO偏好的動詞隻有10個,因此加入兩個EQ偏好的動詞,這兩個動詞均為DO偏好出現的概率大於SC偏好出現的概率,但前者未達到後者的兩倍)。每個動詞構成兩個句子,共48個實驗句,每個句子包括非歧義和歧義兩種形式。非歧義形式中,關鍵動詞後為“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而在歧義形式中,省略了引導賓語從句的“that”。也就是說,歧義句和非歧義句的動詞後均接賓語從句,區別在於是否省略that。實驗材料分為兩個版本, 若某個句子在版本一中為非歧義形式,則在版本二中為歧義形式。兩個版本中實驗材料均為48個,兩種動詞偏好的材料各半。實驗材料的句子長度為9~12個單詞,所有實驗句均采用一般過去時。
為了防止被試形成反應的策略,每個版本中加入了104個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種類型的句子組成:1)並列句,其中包含一個主語和兩個動詞引導的簡單句;2)複雜主語句,在一個簡單句的主語後麵加入修飾性定語;3)其他類型填充句,如狀語從句、定語從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長度與實驗材料的長度相近,為10~15個單詞。實驗材料和填充材料舉例見表2。為了保證被試閱讀句子,實驗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個句子後均有一個理解性問題。
為方便數據分析,每個實驗句劃分出三個關鍵區域:1)關鍵動詞,如表2材料舉例中的“heard/ believed”;2)關鍵名詞短語,位於關鍵動詞或“that”之後,如 “the birds/ the woman”;3)解歧區,包括關鍵名詞短語之後的兩個單詞,如“were killed/ took his”。由於詞長是影響自定步速閱讀範式中單詞閱讀時間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對兩種偏好條件下實驗句的關鍵區域詞長進行了統計檢驗。其中,名詞短語與解歧區的詞長為兩個單詞的詞長之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種偏好條件的實驗句三個關鍵區域的詞長之間差異均不顯著(Ps>0.05)。
表2 材料舉例
實驗條件 材料舉例
DO-非歧義 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evening.
DO-歧義 The hunter heard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evening.
SC-非歧義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at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
SC-歧義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
填充:並列句 We put the toy in a big box and mail it to Mike.
填充:複雜主語句 The visitor who came from Taiwan loved this food very much.
填充:其他 Even though Jim tried very hard, he got neither of the prizes.
2.3 程序
句子閱讀實驗在封閉隔音的實驗室中進行,使用E-prime軟件在17純屏顯示器上呈現刺激,被試距顯示器的距離約一米。將電腦鍵盤上的“F”和“J”鍵分別標記為“YES”和“NO”。實驗采用自定步速閱讀實驗範式,開始時,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現注視點“+”,之後逐詞呈現句子,每個單詞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試閱讀完一個單詞後按“YES”鍵,呈現下一個單詞。最後一個詞呈現完後,會出現“**”,之後呈現理解性問題,被試需要在鍵盤上按“YES”或“NO”鍵回答該問題。理解性問題按鍵回答完後,呈現下一個trial。
3 結果
1名高容量被試閱讀實驗中正確率低於80%,2名高容量被試閱讀實驗中閱讀時間低於200ms的單詞過多,該3名被試的數據被剔除。參與數據分析的被試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試17人,低容量被試18人。由於實驗者在編製程序時的輸入錯誤,一個項目的某個單詞該項目在數據分析時被剔除。35名被試回答理解性問題的正確率平均為88.81%,其中高容量被試的平均正確率為89.99%,低容量被試的平均正確率為87.71%,兩組被試的平均正確率之間沒有差異,T(33)=1.36,p>0.05。
理解性問題回答不正確的trial被剔除,錯誤數據占總數據的11%。然後剔除極端值,極端值數據占總數據的9%。極端值剔除方法為:首先,剔除小於100ms或大於2000ms的數據;然後,剔除平均數±2個標準差以外的數據。工作記憶容量不同的被試在各種條件下三個關鍵區域上的平均閱讀時間見表3。
表3 關鍵區域平均閱讀時間(ms),括號內為標準差
高工作記憶容量 低工作記憶容量
非歧義 歧義 非歧義 歧義
DO偏好條件
關鍵動詞 408(125) 342(124) 451(235) 442(196)
關鍵名詞短語 371(147) 368(155) 422(200) 397(163)
解歧區 309(86) 382(162) 387(141) 384(139)
SC偏好條件
關鍵動詞 405(201) 424(186) 479(208) 451(230)
關鍵名詞短語 365(128) 382(136) 419(177) 422(141)
解歧區 332(108) 342(137) 373(137) 373(110)
對數據進行重複測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試分析,工作記憶容量為被試間變量,動詞偏好和句子歧義性為被試內變量;項目分析,工作記憶容量和動詞偏好為項目內變量,句子是否歧義為項目間變量。分析的指標是回答理解性問題的正確率和三個關鍵區域的閱讀時間。
3.1 正確率
動詞動詞偏好主效應被試分析顯著,F1(1,33)=10.45,MSE=0.01,p<0.01,SC偏好條件下的正確率(86.90%)顯著低於DO偏好條件(91.00%);項目分析不顯著,F2(1,90)=2.00,MSE=0.04,p>0.1。其他主效應及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3.2 關鍵動詞閱讀時間
動詞動詞偏好主效應被試分析顯著,F1(1,33)=4.60,MSE=6311.36,p<0.05,SC偏好條件下的閱讀時間(449.84ms)顯著長於DO偏好條件(415.59ms);項目分析中不顯著,F2(1,90)=1.08,MSE=37303.30,p>0.05。另外,歧義主效應在項目分析中顯著,F2(1,90)=4.25,MSE=37303.30,p<0.05;而被試分析中不顯著,F1(1,33)=1.66,MSE=9260.17,p>0.05。工作記憶容量主效應及各種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關鍵動詞上表現出動詞動詞偏好主效應,我們認為這可能與L2學習者對兩種偏好動詞的熟悉度不同有關。為了驗證這一假設,我們讓32名學生對實驗句中的動詞進行熟悉度主觀評定,所有評定者均通過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評定采用5點量表,1為非常不熟悉,5為非常熟悉。對評定結果進行t檢驗發現,DO偏好動詞的熟悉度(4.67)顯著高於SC偏好動詞(4.30),t(62)=3.63,p<0.01。
3.3 關鍵名詞短語閱讀時間
所有主效應及交互作用均不顯著(見表4)。
表4 關鍵名詞短語閱讀時間的方差分析結果
變異來源 被試分析(df=1,33) 項目分析(df=1,90)
F1 P F2 P
偏好 0.42 0.52 0.15 0.70
歧義 0.05 0.83 0.52 0.47
WMC 0.98 0.33 0.36 0.55
偏好*歧義 0.64 0.43 0.02 0.88
偏好*WMC 0.09 0.77 0.33 0.57
歧義*WMC 0.91 0.35 0.01 0.92
偏好*歧義*WMC 0.02 0.90 0.22 0.64
3.4 解歧區閱讀時間
解歧區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其中動詞動詞偏好主效應、歧義主效應、工作記憶容量主效應均不顯著;工作記憶容量與其他兩個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顯著。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被試分析接近顯著,F1(1,33)=3.72,MSE=2527.22,p=0.06;項目分析不顯著,F2(1,90)=0.57,MSE=15417.88,p>0.1。偏好、歧義與工作記憶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試分析顯著,F1(1,33)=4.56,MSE=2436.96,p<0.05;項目分析不顯著,F2(1,90)=0.72,MSE=15417.88,p>0.1。對三因素交互作用進行簡單主效應檢驗,結果發現高工作記憶容量被試加工DO偏好句子時,歧義句條件和非歧義句條件的解歧區閱讀時間存在顯著差異,歧義句條件下閱讀時間長於非歧義句條件,F(1,33)=8.94,p<0.01;而加工SC卻並未表現出這種歧義效應。低容量被試在兩種偏好條件下均未表現出歧義效應。
表5 解歧區閱讀時間的方差分析結果
變異來源 被試分析(df=1,33) 項目分析(df=1,90)
F1 P F2 P
偏好 2.42 0.13 0.34 0.56
歧義 2.40 0.13 1.70 0.20
WMC 0.98 0.33 0.60 0.44
偏好*歧義 3.72 0.06 0.57 0.45
偏好*WMC 0.01 0.94 0.02 0.89
歧義*WMC 2.76 0.11 1.73 0.19
偏好*歧義*WMC 4.56 0.04* 0.72 0.40
由於解歧區方差分析結果中,動詞偏好、歧義、工作記憶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顯著,說明高、低容量組被試的解歧模式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對兩組被試在解歧區的閱讀時間分別進行分析。
高容量組被試的解歧區閱讀時間方差分析顯示:動詞偏好主效應不顯著,F1(1,16)=0.99,p>0.1;F2(1,45)=0.09,p>0.1。歧義主效應不顯著,F1(1,16)=3.10,p>0.05;F2(1,45)=2.45,p>0.1)。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被試分析顯著,F1(1,16)=9.92,MSE=2044.17,p<0.01;但項目分析不顯著,F2(1,45)=0.92,MSE=21555.87,p>0.1。簡單效應分析表明,這一交互作用來自DO偏好條件,歧義句解歧區的閱讀時間顯著長於非歧義句,F(1,16)=7.08,p<0.05;而在SC偏好條件下,歧義句與非歧義句的解歧區閱讀時間相當,F(1,16)=0.04,p>0.1(如圖1左)。低容量組被試的解歧區閱讀時間方差分析顯示:動詞偏好主效應、歧義主效應以及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如圖1右)。
圖1 兩組被試的解歧模式
4 討論
根據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結果,英語母語者在閱讀包含DO、SC兩種偏好的動詞的暫時性歧義句時,表現出了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具體來說,英語母語者閱讀DO偏好動詞的歧義句“The elderly woman forgot the address changed a short time ago.”時,由於“that”的省略,導致初始分析時將關鍵動詞後的名詞短語“the address”分析為動詞的直接賓語,而解歧詞“changed”的出現說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於是加工係統進行再次分析,將“the address”重新解釋為賓語從句的主語,於是在解歧區“changed a”表現出閱讀時間的延長。而加工SC偏好動詞的歧義句“The ticket agent admitted the mistake might not have been caught.”時,由於關鍵動詞“admit”後常常接賓語從句,因此英語母語者初始分析時就將動詞後的名詞短語“the mistake”解釋為賓語從句的主語,解歧詞的出現證明這種解釋是合理的,因此並未在解歧區“might not”表現出加工困難。
本研究結果表明,高工作記憶容量的L2學習者加工第二語言暫時性歧義句時,可以像英語母語者一樣,在解歧區閱讀時間上表現出動詞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學習者可以利用動詞偏好信息來加工DO/SC歧義句。DO偏好條件下歧義句的解歧區(如“took his”)閱讀時間顯著長於非歧義句,而SC偏好條件下則無此效應。低工作記憶容量的L2學習者在解歧區閱讀時間上沒有表現出動詞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說明低容量L2學習者未利用動詞偏好信息加工歧義句。另外,低容量被試並未表現出歧義主效應,這說明暫時性歧義句中“that”的省略對於低容量L2學習者來說並無影響。低容量L2學習者未利用動詞偏好信息解歧,並不是因為其未習得動詞的亞範疇偏好信息,因為所有低容量被試均參與了偏好評定任務,實驗材料中的24個關鍵動詞習得情況較好。
低工作記憶容量的L2學習者在解歧區則並未表現出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說明其無法利用動詞偏好信息來加工歧義句。然而,根據句子閱讀理解的正確率來看,低容量的學習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義,那麼低容量的學習者是如何加工歧義句呢?這一現象可以用淺層結構假說來解釋。淺層結構假說(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認為,習得年齡較晚的L2學習者的句法加工與母語句法加工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晚期習得的L2學習者,即使其第二語言熟練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語與第二語言相似性較高,在加工複雜句法結構時也無法達到母語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學習者的語法知識不夠完善,因此隻能依賴詞彙、語義等線索來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學習者雖然無法利用動詞偏好信息加工歧義句,但其句子閱讀理解的正確率並沒有隨之降低。這可能是因為,在句子理解的過程中,由於低容量學習者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無法在提取詞彙語義的同時,對句子動詞的亞範疇信息進行加工,因此僅靠將句子各成分的語義信息來達成對句子意義的理解。
這一假設在研究結果中得到了驗證。低容量的L2學習者不僅沒有表現出動詞與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並未表現出歧義效應。由此可見,歧義動詞之後是否有“that”,對其加工句子並無影響。眾所周知,句子中的單詞可以劃分為內容詞和功能詞。內容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語義信息,而功能詞包括介詞、連詞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為連詞,屬於功能詞的範疇,包含著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據淺層結構假說,我們可以推論,低容量的L2學習者之所以未表現出歧義效應,是由於其句子理解過程中,主要提取各內容詞的語義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詞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實驗材料中,大多數句子僅提取內容詞的語義信息,即可理解整個句子的意義。例如,句子“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後的理解性問題為“Were the birds dead?”,L2學習者若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內容詞中包含的語義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夠正確回答理解性問題。
本研究結果與Dussias等(2008)研究的結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練程度的L2學習者對於已經習得了亞範疇偏好信息的動詞,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暫時性歧義句。雖然本研究中的漢英雙語者的英語熟練程度並沒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語-英語雙語者高,然而當其工作記憶容量較高時,卻可以表現出與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語母語者類似的動詞偏好與歧義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見,工作記憶容量的高低決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動詞偏好信息進行句法加工。
第二語言句子加工領域,前人發現的影響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語言的習得年齡、熟練度以及母語經驗。而個體的認知能力(如工作記憶容量)對第二語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響,不同研究者的觀點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學習者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對L2歧義句法加工過程中動詞偏好利用的影響,從結果來看,工作記憶容量對L2句法加工是有影響的,這與Dussias等人(in press)、陳寶國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結果一致。
總之,本研究的結果發現,高容量的L2學習者在加工工作記憶負荷較低的英語歧義句時,可以利用動詞的亞範疇信息來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學習者在句子理解時,可能無法利用多種信息,而更多依賴提取詞彙的語義信息來達到對句子意義的最後理解。因此,L2學習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記憶容量影響的。
5 結論
工作記憶容量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者能否利用動詞偏好信息加工暫時性歧義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記憶容量較低的L2學習者雖然習得了英語動詞的亞範疇偏好信息,卻無法利用這種信息來加工英語歧義句。而工作記憶容量較高的L2學習者能夠利用動詞亞範疇偏好信息加工歧義句。
參 考 文 獻
陳寶國,徐慧卉. 2010. 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對第二語言句法歧義句加工的影響. 心理學報. 42(2), 185–192.
Clahsen, H., & Felser, C., 2006a. Grammatical processing in language learners. Applied Psycholinguist, 27, 3–42.
怎麼寫 化學 實驗報告?
一、 化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七方麵展開來寫的: 1.實驗目的: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麼。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師課前檢查實驗預習是很必要的。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在實驗名稱下麵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於將來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儀器和藥品: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藥品的作用及其所能發生的具體的化學反應,從而有助於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因為,所用試劑的濃度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對於儀器的規格,學生也應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大試管”“小燒杯”的階段。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記錄:正確如實的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在記錄中,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和解釋:對於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化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聯係理論的關鍵所在,有助於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論知識。 7.評價和討論:以上各項是學生接收,認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而此項則是回顧、反思、總結和拓展知識的過程,是實驗的升華,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此項目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的發揮,比如“你對本次實驗的結果是否滿意?為什麼?如果不滿意,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改進?”或者“為達到實驗目的,實驗的設計可以如何改進?這樣改進的優點是什麼?”或者“你認為本實驗的關鍵是什麼?”等問題。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們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敢於思考,敢於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因此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來說,此項內容的書寫應是實驗報告的重點和難點。 實驗報告的前四項應在實驗前作為預習報告寫出,教師應給予檢查。因為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上都已經給出,教師應要求學生重新整理或設計一遍,並用自己的語言羅列出來,避免部分學生不理解的照抄。實驗中要求學生注意各項操作,規範的完成第4項和如實的記錄第5項內容。最後兩項督促學生在實驗後認真完成。實驗報告不能當場交,否則學生沒有自己整理、總結和消化的時間,但也不應過長,一般1-2天為宜,教師應認真批改,打出具體的等級,對於特別優秀的報告應給予表揚;對於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體講解;對於個別有創新性的設計和問題,也可以集體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引起學生對實驗報告的重視。 二、 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教師應結合化學實驗報告的特點指導學生書寫。化學實驗報告有如下特點: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複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圖解有時也可以省略繁瑣的實驗步驟的表達;對於非標準儀器的使用,則必須進行圖解說明,使他人對本實驗所用儀器能有一個感性認識。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化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囉嗦含糊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書寫表達方麵的要求訓練學生的化學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提高化學學科素養。 三、 化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驗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報告。 1. 對於常見的驗證性實驗,由於實驗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無過多聯係,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解釋和結論。如下所示 [實驗名稱] [實驗日期] [實驗員] [實驗目的] [實驗儀器和藥品] [實驗內容]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及結論 [實驗評價與討論] 這是中學實驗報告通常采用的形式,在各種實驗報告冊中出現的很多。當然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隻需按照實驗項目的順序,羅列成條,完整表述即可。如下所示 [實驗名稱] [實驗日期] [實驗員] [實驗目的] [實驗儀器和藥品]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解釋及結論](以上三步重複書寫) [實驗評價與討論] 2.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實驗、應用性實驗和定量實驗。這些類型的實驗重在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因此重點在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上。實驗內容較為單一,隻圍繞一個主題,但實驗各環節聯係緊密。這類化學實驗的書寫格式較為開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羅列式或論文式等。 表格式不需並列對照書寫,具體如下: 實驗名稱 實驗日期和實驗員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儀器和藥品 實驗步驟 實驗記錄 實驗分析與討論 實驗結論 實驗評價與改進 羅列式與表格式內容和順序基本相同。 3.論文式實驗報告要求以將論文形式書寫實驗,除適用於以上實驗類型外,更加適用於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以及一些家庭和課外實驗。這是對學生更高層次的要求,也可以為將來書寫科研性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對論文式實驗報告應作細致的說明和指導。論文式實驗報告應包括: ① 選擇該項實驗課題的原因, ② 實驗采用的方法, ③ 實驗設計依據的原理, ④ 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⑤ 實驗結果及分析, ⑥ 實驗結論, ⑦ 實驗評價和討論, ⑧ 實驗體會, ⑨ 實驗參考文獻。 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課本,還應查找資料才能完成實驗報告,任務較為繁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有選擇性的去采用這種實驗報告形式。
求一份完整的心理學實驗報告
一下是一篇完整的實驗報告
摘要 采用隨機化的方法平衡呈現刺激的順序。用對兩種圖形有8種匹配方式的描述16張卡片對被試的反應進行測試。本實驗采用的實驗設計是三因素被試內設計。實驗結果表明:人們在對肯定的、匹配的對象進行認知加工時耗時比較短,肯定句對人們的理解速度更有利。
關鍵詞 句子 圖形 匹配 三因素 反應時
1 引言
隨著認知心理學理論的發展,反應時的測量收到特別重視。處理信息的多少,信息的特質,都會直接
反映在心理處理的反應時間特征上。
反應時間的差異反映了不同的加工過程,句子類型、句子圖形匹配與否會影響判斷反應時間。在80
年代,心理學家克拉克和蔡斯做了句子—圖形匹配實驗。在這種實驗裏,同時給被試呈現一個句子和一幅
圖畫,要求被試盡快判定此句子是否真實地描述了圖畫,作出“合”與“不合”的反應,記錄反應時。實
驗用的介詞有“之上”和“之下”,主語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陳述有肯定的(在)與否定的(不
在),共有八個不同的句子。克拉克和蔡斯設想。當句子出現在圖畫之前,這種句子和圖畫匹配任務的完
成要經過幾個加工階段,並提出了度量某些加工持續時間的參數。照他們的看法,第一個階段是將句子轉
化為其深層結構,而且對“之下”的加工要長於“之上”的加工(參數a),對否定句的加工要長於肯定句
的加工(參數b);第二個階段是將圖畫轉化為命題,並常有前麵句子中所應用的介詞(“之上”或者“之
下”);第三個階段是將句子和圖畫的命題的表征進行比較,如果兩個表征的第一個名詞相同,則比較所需
的時間比不同時少(參數c),如果兩個命題都不含有否定,則比較所需的時間比任一命題含有否定時為少
(參數d);最後的階段為作出反應時,其所需的時間被認為是恒定的(參數t)。這樣,對句子和圖畫的匹
配的任務來說,減法反應時實驗就在於將依賴所呈現的句子和圖畫的諸多反應時加以比較。
本實驗假設句子與圖形在不同匹配條件下辨別反應時有差異,目的是檢測句子與圖形不同匹配條件下
的辨別反應時。
2 方法
2.1 被試
教育科學學院09(4)班第五組四名同學,平均年齡20~22。被試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無類似實驗
經驗。
2.2 實驗設計
1、變量設定和控製
(1)自變量:句子類型(肯定、否定)
匹配與否
星與十字的位置(星在十字上、星在十字上)
(2)因變量:反應時
(3)額外變量:呈現刺激的順序,采用隨機化的方法平衡
2、實驗設計:三因素被試內設計
2.3 實驗儀器與材料
1.JGW—B型心理實驗台速示器單元,計時計數器單元,手鍵一個。
2.白色卡片上有上下兩個相距2cm的黑色圖形:十字和星形,並有描述兩圖相對位置的一個句子。星形
十字的上下、左右長度均為2cm。描述分8腫:星在十字下麵;星在十字上麵;星不在十字下麵;不
在十字上麵;十字在星下麵;十字在星上麵;十字不在星下麵;十字不在星上麵。兩種圖形的描述
各有八種匹配方式,所以共有16張卡片。注視點卡片一張。
2.4 實驗程序
1.將16張卡片按隨機原則排成順序並列表,表中列出每次應做的正確反應。
2.接上電源:將導線的一端連接速示器的“反應時檢出”,另一端接計時計數器的“反應
時輸出”;反應時手鍵按在計時計數器被試側的“手鍵”插口上。
3.速示器電源選擇“ON”,燈亮表示接通。用明度測試卡調節A、B視場的明度達到基本一致;在“工作方式選擇”欄,將A選“定時”,B選“背景”,選“A—B”順序方式;在“時間測試”欄,將A定為“2000”。
4.打開計時計數器電源,電源燈亮,計時屏幕顯示“0.000”,“正確次數”和“錯誤次數”均顯示“0”,表示電源接通。“工作方式選擇”為“反應時”。
5.將注視點卡片輸入B視場。被試坐在桌前,麵部貼近速示器觀察窗,兩眼注視屏幕中心的注視點,左、右兩手食指分別放在手鍵的紅、黃按鈕上。
6.實驗時看到一個星和一個十字組合的圖形,並有一個描述其相對位置的句子。若這個句子的描述符合圖形,則用左手按紅鍵並報告“合”;若描述不符合,則用右手按黃鍵並報告“不合”。
7.按計時計數器的“打印”鍵,打印實驗結果。
3 實驗結果
被試一:
實驗順序 6 8 5 4 7 13 15 16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2 2 2 1 2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1 2 1 2 2 1 2
反應時 3102 1628 2237 2538 2593 2769 1919 3653
實驗順序 3 2 11 1 10 9 14 12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1 1 1 1 1 2 1 2
被試的反應 1 2 1 1 1 2 1 2
反應時 3293 5237 4474 2250 3590 3630 2347 2443
注:被試反應合的記為“1”,不合的記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麵 3 十字不在星上麵 5 星在十字下麵 6 星不在十字上麵
15 十字在星上麵 2 星不在十字下麵 7 十字在星下麵 8 十字不在星下麵
1 星在十字上麵 11 十字不在星下麵 16 十字在星下麵 13 星不在十字下麵
14 星在十字下麵 10 星不在十字下麵 9 星在十字上麵 12 十字不在星上麵
1.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的平均反應時: 2.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正確的百分數:
肯定匹配= (2538+1919+2250+2347)/4=2263.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匹配=(3292+4474+3590)/3=3785.7ms 其正確百分數為:75%
肯定不匹配=(2237+2593+3653+3630)/4=3028.2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不匹配=(3102+2769)/2=2935.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50%
被試二:
實驗順序 6 8 5 4 7 13 15 16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2 2 2 1 2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2 1 2 1 2 1 2
反應時 2557 2210 2709 2139 2149 2424 2009 2223
實驗順序 3 2 11 1 10 9 14 12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1 1 1 1 1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1 2 2 1 2 1 2
反應時 2310 3367 5269 2310 3076 3208 2018 2848
注:被試反應合的記為“1”,不合的記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麵 3 十字不在星上麵 5 星在十字下麵 6 星不在十字上麵
15 十字在星上麵 2 星不在十字下麵 7 十字在星下麵 8 十字不在星下麵
1 星在十字上麵 11 十字不在星下麵 16 十字在星下麵 13 星不在十字下麵
14 星在十字下麵 10 星不在十字下麵 9 星在十字上麵 12 十字不在星上麵
1.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的平均反應時: 2.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正確的百分數:
肯定匹配=(2139+2009) /2=2074ms 其正確百分數為:50%
否定匹配=(3367+5269+3076)/3=3904ms 其正確百分數為:75%
肯定不匹配=(2709+2149+2223+3208)/4=2572.2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不匹配=(2557+2210+2424+2848)/4=2509.7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被試三:
實驗順序 6 8 5 4 7 13 15 16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2 2 2 1 2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1 2 1 2 2 1 2
反應時 1169 4109 2709 2550 2516 3175 1989 2801
實驗順序 3 2 11 1 10 9 14 12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1 1 1 1 1 2 1 2
被試的反應 1 1 1 1 1 2 1 2
反應時 3010 2782 3703 2244 2950 1809 1455 2325
注:被試反應合的記為“1”,不合的記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麵 3 十字不在星上麵 5 星在十字下麵 6 星不在十字上麵
15 十字在星上麵 2 星不在十字下麵 7 十字在星下麵 8 十字不在星下麵
1 星在十字上麵 11 十字不在星下麵 16 十字在星下麵 13 星不在十字下麵
14 星在十字下麵 10 星不在十字下麵 9 星在十字上麵 12 十字不在星上麵
1.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的平均反應時: 2.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正確的百分數:
肯定匹配= (2550+1989+2244+1455)/4=2059.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匹配=(3010+2782+3703+2950)/4=3111.2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肯定不匹配=(2709+2516+2801+1809)/4=2458.7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不匹配=(1169+3175+2325)/3=2223ms 其正確百分數為:75%
被試四:
實驗順序 6 8 5 4 7 13 15 16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2 2 2 1 2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2 2 1 2 2 1 2
反應時 3212 1790 1774 1727 2645 1870 1858 1955
實驗順序 3 2 11 1 10 9 14 12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1 1 1 1 1 2 1 2
被試的反應 1 1 1 1 1 2 1 2
反應時 3744 3116 6957 3202 2473 1780 1445 1999
注:被試反應合的記為“1”,不合的記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麵 3 十字不在星上麵 5 星在十字下麵 6 星不在十字上麵
15 十字在星上麵 2 星不在十字下麵 7 十字在星下麵 8 十字不在星下麵
1 星在十字上麵 11 十字不在星下麵 16 十字在星下麵 13 星不在十字下麵
14 星在十字下麵 10 星不在十字下麵 9 星在十字上麵 12 十字不在星上麵
1.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的平均反應時: 2.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正確的百分數:
肯定匹配= (1727+1858+3202+1445)/4=2058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匹配=(1774+2645+1955+1780)/4=2038.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肯定不匹配=(3744+3116+6957+2473)/4=4072.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不匹配=(3212+1790+1870+1999)/4=2217.7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被試五:
實驗順序 6 8 5 4 7 13 15 16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2 2 2 1 2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2 2 1 1 2 1 2
反應時 935 2990 2186 1985 1968 1718 1787 1197
實驗順序 3 2 11 1 10 9 14 12
應作出的正確反應 1 1 1 1 1 2 1 2
被試的反應 2 1 1 1 2 2 1 2
反應時 1555 3007 2831 1612 1673 1731 1951 2585
注:被試反應合的記為“1”,不合的記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麵 3 十字不在星上麵 5 星在十字下麵 6 星不在十字上麵
15 十字在星上麵 2 星不在十字下麵 7 十字在星下麵 8 十字不在星下麵
1 星在十字上麵 11 十字不在星下麵 16 十字在星下麵 13 星不在十字下麵
14 星在十字下麵 10 星不在十字下麵 9 星在十字上麵 12 十字不在星上麵
1.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的平均反應時: 2.計算圖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況下正確的百分數:
肯定匹配= (1985+1787+1612+1951)/4=1833.75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否定匹配=(2186+1197+1731)/3=1704.67ms 其正確百分數為:75%
肯定不匹配=(3007+2831)/2=2919ms 其正確百分數為:50%
否定不匹配=(935+2990+1718+2585)/4=2057ms 其正確百分數為:100%
4 討論
從實驗結果看,人們在對肯定的、匹配的對象進行認知加工時耗時較短,肯定句對人們的理解速度更
有利。在對句子類型不同、匹配與否,反應時的結果進行分析時發現,句子類型不同時反應時平均數的差
大於不同匹配時反應時平均數的差,說明了句子類型不同比不同匹配對被試的影響更大,反映了匹配與否
對個體的認知加工的耗時影響不大。配對後,反應時之間的差異檢驗結果顯示,否定匹配與否定不匹配反
應時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其它各項均顯著,從而可以初步看出,在作業時,匹配與否的對象對個體的認知
加工的耗時沒有很大影響。
5 討論
在本實驗中,句子類型不同,反應時有差異;匹配與否,反應時也有差異;匹配肯定、不匹配肯定、
匹配否定、不匹配否定配對分析表明,隻有否定匹配、否定不匹配之間差異不顯著,其它之間差異均顯著。
6 參考文獻
《基礎實驗心理學》郭秀豔 楊治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解釋心理學句子類型對理解速度影響實驗中的反應時等式RT(TN)=RT(FA) + RT(FN) - RT(TA)
研究表明,句子的形式會影響對它所表達內容的理解。McMahon 曾用匹配圖形的方法來研究句子類型與理解速度的關係,結果表明:正確肯定的句子(TA)與圖畫匹配最快(約1s),正確否定的句子(TN)匹配最慢,錯誤肯定句子(FA)和錯誤否定句子(FN)居中,並有如下公式:
RT(TN)=RT(FA)+RT(FN)-RT(TA)
方法與程序:
本實驗也采用匹配圖畫的辦法來測定不同類型的句子的理解速度。
為了消除反應錯誤引起的誤差,每種句型有2個備選問題。實驗時,某類句子反應錯了,將在隨後的實驗中隨機補做1個同類型的句子。同類型的錯誤最多允許有2個。錯誤次數也可以做為參考指標。
本實驗可以多人同時進行。
C語言實驗報告
我寫了個,不知道行不,有什麼不妥的請指出哈,如要格式請加我,將之發給你
四 川 大 學 計 算 機 學 院、軟 件 學 院
實 驗 報 告
學號: 姓名: 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班級:5 第 13 周
課程名稱 c/C++ 實驗課時 2
實驗項目 字符串的複製與追加 實驗時間 08.5. 16
實驗目的 1.掌握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和理解數據結構
實驗環境 VC 6.0
實驗內容(算法、程序、步驟和方法) 先計算出S1和S2的字符個數,為S3分配好空間,利用已有庫函數先將S1複製到S3中,再將S2追加到S3中,當顯示完後要記住收回空間,做好善後處理。
源代碼如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har *s1="abcdef";
char *s2="123456f";
int n=strlen(s1)+strlen(s2);//計算s1,和s2的總長度n
char *s3=new char[n+1]; //定義S3並分配空間大小為n
strcpy(s3,s1); //將s1複製到s3中
strcat(s3,s2); //將s2追加到s3後麵
cout<<"s3="<<s3<<endl;
delete []s3; //收回空間
s3=NULL; //將指針指向空
return 0;
}
(接上)
實驗內容(算法、程序、步驟和方法)
結構是順序存儲結構,算法順序鏈接法
數據記錄
和計算 數據有:字符串S1 ,S2;和一未知字符串S3
隻需計算前兩個字符串長度之和
結 論
(結 果) 利用字符數組可以順序存儲字符數據,並且能夠順序處理數據;
算法複雜度O(n+m);處於中性
小 結 字符數組能夠帶來很好的存儲結構,便於操作,但是算法不是很好,隻能順序遍曆數組,故複雜度不是很小
指導老師評 議
成績評定: 指導教師簽名:
物理實驗的預習報告怎麼寫
應該有試驗報告紙和試驗預習報告紙,有的話照著填,沒有的話這樣:
預習報告:
1,試驗目的,(這個大學物理試驗書上抄,哪個試驗就抄哪個),
2,實驗儀器,照著書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書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況下是抄結論性的公式,再對這個公式上的物理量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物理量都是什麼東東,這是沒有充分預習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試驗,你就把整個試驗裏涉及的物理量寫上,再分析,
4,試驗內容和步驟,抄書上,差不多抄半麵多就可以了,
5,試驗數據,做完試驗後的記錄,這些數據最好用三線圖畫,注意標上表號和表名,EG:表1,紫銅環內外徑和高的試驗數據,
6,試驗現象,隨便寫點,
試驗報告:
1,試驗目的,方法同上,
2,試驗原理,把書上的歸納一下,抄!差不多半麵紙,在原理的後麵把試驗儀器寫上,
3,試驗數據及其處理,書上有模板,照著做,一般情況是求平均值,標準偏差那些,書上有,注意:小數點的位數一定要正確,
4,試驗結果:把上麵處理好的數據處理的結果寫出來,
5,討論,如果那個試驗的後麵有思考題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沒有就自己想,寫點總結性的話,或者書上抄一兩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實驗報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議你找你們學長學姐借他們當年的實驗報告,還有,如果試驗數據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壞值,什麼都別想,直接當沒有那個數據過,仿著其他的數據寫一個,
不知道,建議還是借學長學姐的比較好,網絡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個老師對報告的要求不一樣,要照老師的習慣寫報告,
一,課前預習的作用
1,能夠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通過預習,學生對下一次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沒看懂,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在聽課時會輕鬆的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變盲目聽課為帶著問題聽課,無疑是大大增強了聽課效果,在預習中已經看懂了的知識再經過老師講解,印象會更深,沒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聽課的重點,在老師的幫助下,這個“攔路虎”會輕而易舉的搬掉,聽課質量的提高又會讓學生節省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騰出時間再進行下一次課的預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2,能夠培養自學能力,到了中學階段,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是因為自學能力差,如果學生學習知識全靠老師講解,離開老師這根拐棍兒就寸步難行,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課前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好機會,課前預習使學生減少了對老師的依賴,增強了獨立性,能夠鍛煉培養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
自學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如果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培養出這種能力,不但會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成績,而且會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脫離開老師指導時,能夠獨立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3,能夠提高學習興趣,一個班級的學生除去一部分上頭生以外,大量的是中差生,他們在聽課時經常感到很吃力,這樣長期下去,差距會越來越大,有的學生會發展到聽課像聽“天書”,哪裏還有興趣可言,但經過課前預習情況就大不一樣,通過預習,有的地方學生自己已經弄懂了,從而產生一種自豪感,有的地方盡管一時還沒弄懂,但是帶著問題聽課能夠聽到點子上去,能聽出“門道”,聽課就會津津有味,學習的興趣隨之產生,
4,能夠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課前預習中,經過學生親自探索,能體會到學習中的苦與樂,成功與失敗,從而磨煉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培養嚴謹細致的學習作風,
拓展資料
有助於增強鑒別力與思維的敏捷性。做課堂筆記也要經過一番篩選。教材中哪一處是重要點,哪一處是次要點,老師哪些講得詳細,哪些講得簡略,要能在聽課過程中作出自己的判斷,要能對老師的分析,點撥作出敏捷的思維反應,經過及時的鑒別,篩選,準確地將老師的重要表述與總結的要點記下來。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
應該有試驗報告紙和試驗預習報告紙。有的話照著填。沒有的話這樣:
預習報告:
1.試驗目的。(這個大學物理試驗書上抄,哪個試驗就抄哪個)。
2。實驗儀器。照著書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書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況下是抄結論性的公式。再對這個公式上的物理量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物理量都是什麼東東。這是沒有充分預習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試驗,你就把整個試驗裏涉及的物理量寫上,再分析。
4.試驗內容和步驟。抄書上。差不多抄半麵多就可以了。
5.試驗數據。做完試驗後的記錄。這些數據最好用三線圖畫。注意標上表號和表名。EG:表1.紫銅環內外徑和高的試驗數據。
6.試驗現象.隨便寫點。
試驗報告:
1.試驗目的。方法同上。
2.試驗原理。把書上的歸納一下,抄!差不多半麵紙。在原理的後麵把試驗儀器寫上。
3。試驗數據及其處理。書上有模板。照著做。一般情況是求平均值,標準偏差那些。書上有。注意:小數點的位數一定要正確。
4.試驗結果:把上麵處理好的數據處理的結果寫出來。
5.討論。如果那個試驗的後麵有思考題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沒有就自己想,寫點總結性的話。或者書上抄一兩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實驗報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議你找你們學長學姐借他們當年的實驗報告。還有,如果試驗數據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壞值,什麼都別想,直接當沒有那個數據過,仿著其他的數據寫一個。
不知道。建議還是借學長學姐的比較好,網絡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個老師對報告的要求不一樣,要照老師的習慣寫報告。
關於句子圖形匹配實驗的問題
,,, 你說得這是在對人腦對 語言和圖形的反應速度 實驗嗎??? 我沒學過這個,也沒什麼這方麵的知識,,,不過,就你寫的這些東西來看,,,純個人理解,,覺得,,
第三階段,圖畫的表征,就是畫麵的主題特征,簡單的說就是 看圖說話 這種形式,當人看到一圖畫時,就會跟據這圖畫上麵的內容得到一個結論。而你這圖畫正好是上麵有兩個 事物可以拿來互相做比較,,,比如,兩個蘋果,一大一小,,,
因為你的實驗是以一句話 和一幅圖做比較,,所以你要先將圖轉化為 另一句話,,,,就是上頭寫的第二階段做的事,,,
那麼,相同的情況,,,就指的是, ,你最初拿來作實驗的這句話裏麵 ,用來做比較的 事物,,和圖畫裏麵 畫的 事物是 同一種事物,,,
兩者命題都含否定,,,就是說, 你的那句話,,,,是以否定型式表達的,而圖也是以否定形式表達的,,,,,
哇,我發現 道理 真的很簡單,,可是,,怎麼一弄成教科書上的就變得這麼複雜啊?
你這個應該舉例說明最好,,你的匹配實驗 其實是一個 ,,對比一句話和一個圖,看看這句話所說的和圖上所畫的相不相符,並得到結論 的這麼一個過程, 這位克拉克和蔡斯(不知道是誰的誰````) 把這個過程分了4個階段,,,,,,
比如,,你是拿 “兩個蘋果中,左邊的比右邊的大” 和 一幅畫了兩個蘋果的圖 相比,你想得出的結論是 看補實驗對像對這句話的反應快,還是對這幅圖的反應快。。。。
那麼,, 這裏頭,,,蘋果 就是兩個表征的第一個名詞,,(句子裏是蘋果,圖畫的也是) 那麼,因為都是拿蘋果大小做比較,所以 人的反應速度相對要快一些,,如果 那句話 變成 兩個桔子左邊的比右邊的大,,圖上頭還是蘋果的話,,,人就需要多一點兒時間去反應,道理就是出現了第二個物體,人腦多少會有些反應不過來,,)
如果兩個命題都不含否定,,意思是說,,這句話不是否定句,這個圖也沒表達什麼否定意思的話,,那麼人反應的速度要比 其中一個帶了否定表達 所用的時間少,,,比如,,那個圖還是原來那個圖,隻是那句話 變成 “兩個蘋果 左邊的不比右邊的小” 那麼,人分析這句話裏的含意裏所用的時間一定會比 直接肯定句 時間長。 所以,,,再用現在這個否定句和 那個圖比較,時間一定是相應 更長一些。
最後階段,人把 這句話 和圖像進行了綜合分析之後,得出了結論,,,這個結論反應出來,所用的時間都是恒定的,,就是說,,,不管你得到的是 結論是 這句話與這幅圖 所說的道理 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人把這個結論反應到大腦所用的時間都是恒定的,(當然啦,,結論都出來了,,相同 不同, 反應隻是跟據腦部所給的信號 如實表達出來而已,就跟 電燈開關一樣,不是開就是關,那麼開燈關燈這個動作所有的時間當然是相同的)
那麼,,以上的這些比較,這些匹配,,都可是算作是 人給腦部下達的一個任務,讓腦去完成的,,,那麼你的 減法反應時實驗(估計是 看人腦計算減法的用時,真不知道你怎麼這麼多實驗```````) 就將依賴於 對句子和圖畫之間作以上所說的這些相關的比較,然後得出的相應的反應時間,,然後再比較這些反應時間的長短了。。。。。(減法,,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個比另一個大多少,,還是比較的問題,所以比較方法也是相通的。。。)
PS:我用的那個蘋果的 例子裏麵沒用你上頭的那個介詞“之上”“之下”其實都是一樣的,,你可以理解為 兩個蘋果,左邊的蘋果的體積在右邊的蘋果的體積之上。。。。。 否定例句,,兩個蘋果,左邊的平果的體積不在右邊的蘋果之下。。。。。。
終於說完了,,,,,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反正你那段話也沒幾個人看得懂,,大家又都不是學這個的,,隨便理解一下而已,,,對不對那還要看你自己的理解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句子理解實驗報告單 實驗心理學實驗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