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麵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麵,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淩於蒼茫的萬頃江麵之上。乘著輕風(在江麵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嗬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深穀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東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鬱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裏,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樣渺小。(唉,)哀歎我們的一生隻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隻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嚐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麵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麵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隻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杯盞重新飲酒。菜肴果品都被吃個精光,隻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淩亂。(蘇子與同伴)在船裏互相枕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
用上赤壁賦名句的作文,開頭200字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曆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歎。在那一次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鬥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曆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麵。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隻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台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後來的詩論家對於杜牧在這首詩中所發表的議論,也有一番議論。宋人許?《彥周詩話》雲:“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台上也。孫氏霸業,係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隻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這一既淺薄而又粗暴的批評,曾經引起許多人的反對。如《四庫提要》雲:“(許?)譏杜牧《赤壁》詩為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乃孫策婦,小喬為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故變其詞耳。”這話說得很對。正因為這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淩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
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如果按照許?那種意見,我們也可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改寫成“國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韻腳雖然無一不合,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裏,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另外,有的詩論家也注意到了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麵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麵假想其失敗,如何文煥《曆代詩話考索》雲:“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王堯衢《古唐詩合解》也說:“杜牧精於兵法,此詩似有不足周郎處。”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慮的。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並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歎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赤壁》賞析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熠熠生輝的明珠,今天讓我們一起擷取精品,含英咀華,走進《赤壁》體味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感受古詩詞精品的魅力。
赤壁是作者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歎,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鬥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是用火攻以寡敵眾,而此妙計的應用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
後來的詩論家對此也有一番議論:“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隻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其實不然,因為這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小喬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淩辱,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
附: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歌賞析: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曆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麵,也頗見工夫。如首句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生動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語言的精練、準確、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話,樸素自然;下句卻運用了淺顯的典故,以表達他深沉的感情,頗為雅麗清新。這一切,都使得這首詩顯得詞來清麗,畫麵鮮明,風調悠揚,富有藝術勉力。
《赤壁》精辟賞析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詩鑒賞
杜牧於會昌二年(842)出任黃州刺史期間 ,曾遊覽黃州赤壁磯。站在滔滔東去的大江之濱,觀“赤壁”而思史,回憶三國時代在鄂州赤壁磯所發生的吳蜀聯軍大敗曹兵,從而尊定三國鼎立局麵的“赤壁之戰 ”。撫今追昔,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這著名的詠史詩。
一、二句寫作者在江邊淤沙之中,詩人以一柄殘戟置於詩端,引發後兩句的曆史議論,具有曆史的縱深感。三、四句是說周瑜的獲勝是偶然的機遇所致,僅安憑一時僥幸並不是邦定國之策。假若不是東風驟起,蜀軍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計大顯神威,那麼,東吳政權就必然為曹操所滅。這兩句詩頗具史論意味,見解獨到 。詩人對周瑜的諧謔揶揄 ,暗示了對曹操的肯定。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誌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參考譯文】折斷的畫戟沉沒在泥沙中尚未銷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隱約看見曆史的刀光劍影。倘若東風不來,周瑜怎麼能借東風火燒曹操八十萬水軍而大獲全勝呢?三國大局不定,想必曹操兩年後在鄴都(今河北臨漳縣)建造銅雀台廣羅天下名姬的時候,東吳美人大喬(孫策夫人)和小喬(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鎖銅雀,春恨無限了。
赤壁 作者杜牧 的名句賞析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曆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歎。在那一次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鬥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曆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麵。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隻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台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後來的詩論家對於杜牧在這首詩中所發表的議論,也有一番議論。宋人許?《彥周詩話》雲:“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台上也。孫氏霸業,係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隻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這一既淺薄而又粗暴的批評,曾經引起許多人的反對。如《四庫提要》雲:“(許?)譏杜牧《赤壁》詩為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乃孫策婦,小喬為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故變其詞耳。”這話說得很對。正因為這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淩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
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如果按照許?那種意見,我們也可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改寫成“國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韻腳雖然無一不合,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裏,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另外,有的詩論家也注意到了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麵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麵假想其失敗,如何文煥《曆代詩話考索》雲:“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王堯衢《古唐詩合解》也說:“杜牧精於兵法,此詩似有不足周郎處。”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慮的。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並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歎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赤壁》賞析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熠熠生輝的明珠,今天讓我們一起擷取精品,含英咀華,走進《赤壁》體味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感受古詩詞精品的魅力。
赤壁是作者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歎,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鬥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是用火攻以寡敵眾,而此妙計的應用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
後來的詩論家對此也有一番議論:“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隻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其實不然,因為這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小喬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淩辱,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
附: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歌賞析: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曆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麵,也頗見工夫。如首句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生動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語言的精練、準確、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話,樸素自然;下句卻運用了淺顯的典故,以表達他深沉的感情,頗為雅麗清新。這一切,都使得這首詩顯得詞來清麗,畫麵鮮明,風調悠揚,富有藝術勉力。
《赤壁》精辟賞析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詩鑒賞
杜牧於會昌二年(842)出任黃州刺史期間 ,曾遊覽黃州赤壁磯。站在滔滔東去的大江之濱,觀“赤壁”而思史,回憶三國時代在鄂州赤壁磯所發生的吳蜀聯軍大敗曹兵,從而尊定三國鼎立局麵的“赤壁之戰 ”。撫今追昔,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這著名的詠史詩。
一、二句寫作者在江邊淤沙之中,詩人以一柄殘戟置於詩端,引發後兩句的曆史議論,具有曆史的縱深感。三、四句是說周瑜的獲勝是偶然的機遇所致,僅安憑一時僥幸並不是邦定國之策。假若不是東風驟起,蜀軍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計大顯神威,那麼,東吳政權就必然為曹操所滅。這兩句詩頗具史論意味,見解獨到 。詩人對周瑜的諧謔揶揄 ,暗示了對曹操的肯定。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誌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參考譯文】折斷的畫戟沉沒在泥沙中尚未銷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隱約看見曆史的刀光劍影。倘若東風不來,周瑜怎麼能借東風火燒曹操八十萬水軍而大獲全勝呢?三國大局不定,想必曹操兩年後在鄴都(今河北臨漳縣)建造銅雀台廣羅天下名姬的時候,東吳美人大喬(孫策夫人)和小喬(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鎖銅雀,春恨無限了。
赤壁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誌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原詩: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曆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文學賞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裏,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裏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曆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幹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裏涉及到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曆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麵。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隻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這裏的銅雀台,就表現了曹操風流的一麵,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很是蘊藉。
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淩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裏,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另外,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麵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麵假想其失敗。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並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歎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晚唐時期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歲暮卒於長安,終年五十歲。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求最近五年高考全國二卷語文默寫名句題
(2015高考全國新課標卷1)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維《使至塞上》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聯,寫了到達邊塞後看到的奇特壯麗風光,畫麵開闊,意境雄渾。
(3)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後麵對曆史的緬懷。
答案:(1)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2015高考全國新課標卷2)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遊》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窪地的一杯水,無法浮起一個杯子一樣。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的是演奏正式開始之前的準備過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設想了赤壁之戰雙方勝敗易位後將導致的結局。
【答案】(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2)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15高考廣東卷)
11.補習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隻按前3題計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何時可掇?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斷絕。(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陣驚雁,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3)昨夜閑潭夢落花,__________________。江水流春去欲盡,______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4)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險以遠,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答案:(1)明明如月,憂從中來。(2)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3)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潭落月複西斜。(4)則遊者眾,則至者少。
(2015高考重慶卷)
1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描寫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杜牧的《阿房宮賦》描寫渭水、樊川水流平緩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
驚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2)二川溶溶,流入宮牆。(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2015高考北京卷)
(1) 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2)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還曾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歸去來兮辭》)
(3)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詞中“唯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參考答案】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15高考山東卷)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記載的孔子言論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的表述“為政以德”社會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描寫歸鄉途中輕舟快水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器官歸鄉的暢快心情。
(3)杜甫五律《旅夜書懷》的頷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的景象雄渾闊大,反襯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愴心情。
答案:(1)譬如星辰,居其中而眾星拱之。(2)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3)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2015高考安徽卷)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句中的
甲: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使人聽此調朱顏。
乙:1、懸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__________________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______________ 。
4、蓬山此去無多路,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 ,歌窈窕之章。
6、相當年,金戈鐵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乙:1.飛漱其間2.惑而不從師3.誰家新燕啄春泥4.青鳥殷勤為探看5.誦明月之詩6.氣吞萬裏如虎
(2015高考天津卷)
15.按序號在對應橫線上補寫空缺部分,任選5句。(5分)
詩人筆下的“秋”氣象萬千。它是王勃眼裏“①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筆下“玉露凋傷楓樹林,②_________________”的沉雄富麗,是蘇軾文中“縱一葦之所如,③_________________”的浩渺煙波。它有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裏煙波,④_________________”的綿綿愁緒,有辛棄疾“⑤________________,盡西風,季鷹歸未”的慷慨悲情,更有**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⑥_________________”的勃勃生機。
【答案】 ①落霞與孤鶩齊飛 ②巫山巫峽氣蕭森 ③淩萬頃之茫然 ④暮靄沉沉楚天闊 ⑤休說鱸魚堪膾 ⑥萬類霜天競自由
(2015高考 四川卷)
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歡部分。(限選6個小題)(6分)
(1)吾視其轍亂,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劌論戰》)
(2)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閭閻撲地,_________________,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4)萬裏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 ,鐵騎突出刀槍鳴。(自居易《琵琶行》)
(6)予謂菊,_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7)持節雲中,_________________?(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8) _________________,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答案】⑴望其旗靡 ⑵何時可掇 ⑶鍾鳴鼎食之家 ⑷百年多病獨登台 ⑸銀瓶乍破水漿迸 ⑹花之隱逸者也 ⑺何日遣馮唐 ⑻薄霧濃雲愁永晝
(2015高考江蘇卷)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總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詩經·衛風·氓》)
(2)風急天高猿嘯哀,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4)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周敦頤《愛蓮說》)
(5)塞下秋來風景異,_________________。(範仲淹《漁家傲》)
(6)_________________,徘徊於鬥牛之間。(蘇軾《赤壁賦》)
(7)興於《詩》,立於禮,_________________。(《論語·泰伯》)
(8)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____。 (龔自珍《己亥雜詩》)
答案:(1)信誓旦旦(2)渚清沙白鳥飛回(3)惑而不從師(4)不蔓不枝(5)衡陽雁去無留意(6)月出於東山之上(7)成於樂(8)化作春泥更護花
(2015高考浙江卷)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隻選3小題)
(1)天之蒼蒼,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莊子逍遙遊》
(2)長橋臥波,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3) _________________,百步九折縈岩巒。_________________ ,以手撫膺坐長歎。(李白《蜀道難》)
(4)守著窗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答案:(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2)未雲何龍?複道行空(3)青泥何盤盤,捫參曆井仰脅息(4)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
(2015高考 福建卷)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入則無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國恒亡。(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師者,__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
(3)寧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離騷》)
(4)_________________,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_,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6)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____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答案:(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3)雖九死其猶未悔(4)大漠孤煙直(5)烽火連三月(6)斷腸人在天涯
((2015高考 上海卷)
13.默寫。(6分,任選5題)
(1)問君何能爾? ________________ 。(陶淵明《飲酒》)
(2)_________________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3)_________________ ,何似在人間! (蘇軾《水調歌頭》
(4)不義而富且貴,_________________。(《〈論語〉七則》)
(5)_________________ ,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嶽》)
(6)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成方圓。 (《孟子·離婁上》)
(7)一夫當關, 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難》)
答案:(1)心遠地自偏(2)吾嚐終日而思矣(3)起舞弄清影(4)於我如浮雲(5)造化鍾神秀(6)不以規矩(7)萬夫莫開
(2015高考湖南卷)
11.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
(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
琶行(並序)》)
(2)或取諸懷抱,_________________ ;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蘭亭集序》)
答案: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2)放浪形骸之外,悟言一室之內
(2015高考湖北卷)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5個小題,如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
(1)(1)人不知而不慍, _________________?(《論語》)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古詩十九首》)
(4)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
(5)三徑就荒,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6)岩扉鬆徑長寂寥,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7)群山萬壑赴荊門,_________________。(杜甫《詠懷古跡》)
(8)遙岑遠目,獻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答案:(1)不亦君子乎(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蘭澤多芳草(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5)鬆菊猶存(6)惟有幽人自來去(7)生長明妃尚有村(8)玉簪螺髻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
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歎。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裏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曆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擴展資料: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赤壁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生鎖二橋的典故出處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生鎖二喬”引用的典故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中,周瑜和諸葛亮合作,采用火攻,借用東風,戰勝了曹操。
出自《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誌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原文如下: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如下: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淝水之戰的過程和結果: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係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
擴展資料: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
這裏涉及到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
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曆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麵。
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隻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這裏的銅雀台,就表現了曹操風流的一麵,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很是蘊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赤壁
* 赤壁賦 總結 *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前 赤 壁 賦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麵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白蒙蒙的霧氣籠罩江麵,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麵上。江在曠遠啊,船兒象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的神仙。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拍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麵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麼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隻隻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裏,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傑,如今在哪裏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裏的一粒小米。哀歎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突然實現的,隻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托於曲調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象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麵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容不那不變的方麵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麼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隻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通假字
舉酒屬客 (通“囑”,勸酒)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通“憑”)
舉匏樽以相屬 (通“囑”,勸酒)
山川相繆 (通“繚”)
一詞多義
(1)如
A 縱一葦之所如 (往)
B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 (好象)
C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2)屬
A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通“囑”,勸酒)
B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囑咐)
C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隸屬)
D 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親屬)
E 舉匏樽以相屬 (通“囑”,勸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1)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來)
B 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險固)
C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使動,使……穩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頑固)
(1)適
A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有)
B 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
C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女子出嫁)
D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 (適合)
E 適得君府書,明日來臨汝 (剛剛,才)
F 適大病,不能行 (適逢)
(2)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嚐為也 (流逝)
B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通“誓”,發誓)
C 淑爾遠逝,往來翕忽 (去,消失)
D 時不利兮騅不逝 (跑)
(3)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
B 曾不知老之將近 (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
(4)苟
A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B 欲苟順私情 (假如)
(5)雖
A 雖一毫而莫取 (即使)
B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雖然)
《前赤壁賦》賞析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其間,他縱情山水,兩賦赤壁。世人稱夏曆七月十六所作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所作為《後赤壁賦》,是為一時名篇,千古力作。
1、主客問答的辭賦結構
賦是介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自荀子《賦篇》創其名後,曆史上先後有鴻篇巨製的漢賦、駢偶講究的駢賦、格律嚴謹的律賦。至唐,科舉考試中仍要按聲律平仄寫賦。杜牧的《阿房宮賦》可稱濫觴,宋歐陽修《秋聲賦》已趨成熟。蘇軾才華橫溢,他擺脫了堆砌典故、拘守聲律的束縛,在句法自由、結構自由、韻律自由中,既保持賦的形體,又含詩味的濃鬱,且與散文亦迥乎有別。因此,《前赤壁賦》行走自由、似詩如畫,可以說是散賦中傑出的代表作。
曆來遊記以遊賞山水為題材,大多用記遊寫景抒情為常法。蘇軾遊記赤壁,推陳出新。首先,他記敘之體是虛擬的主客對答的結構形式。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其次,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但《前赤壁賦》每段首句或開頭幾句又多為散句。如首段“舉酒屬客”“少焉”為散句,第二段開頭“於是飲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則以散句為主。可見,全文散句成份多處。但是,既然是賦,則應該用駢句或近乎駢句為主。《前赤壁賦》以四字六字為多,幾同於“四六文”。讀之於整飭中見參差,整齊中顯自由。這樣既顯示了傳統賦體那種特質和情韻,卻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講究又不為束縛。最後,辭賦講究聲韻美。《前赤壁賦》多處押韻,卻換韻較快。每段一韻或幾韻不等,而且換韻處往往是文義的一個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的“慕”“訴”“縷”“婦”,第四段的“鹿”“屬”、“粟”“窮”“終”“風”,以及末段的“主”“取”與“色”“竭”“適”等。總之,《前赤壁賦》以文為賦,藏韻於不覺;借客設問,歎人生之如寄。用辭賦之語言形式,卻又棄尋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爾乃”“是以”等等也拋而不用。這是大家的蘇軾兼取散文和辭賦的優點、手法作賦,是蘇軾此賦出新處,亦是絕妙處。
2、詩化的景情融合
讀《前赤壁賦》,我們感到蘇軾寫的景美。你看,一葉扁舟浮在茫茫江麵,月色水光與天宇合一。以至於江動還是船移,禦風還是乘雲,是實景還是虛象,說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寫得卻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學家方苞所說,“所見無絕殊者(沒有什麼特別與眾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寫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風月。但是,為什麼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詩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文章通篇以景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輔之。首段“風”和“月”開卷。“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和“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幾句,極凝練簡潔點出風月,寫出江景。接著,文章反複再現“風”和“月”形象。如歌中的“擊空明兮沂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於悲風”,蘇軾答對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都緊緊扣住了“風”和“月”。這種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渾然一體,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你看,秋江的清風,澄淨的星空,月移船行。無邊的風月渺渺入懷,人好像在仙界飄。正當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個“樂”字時,扣舷而歌卻又引出了纏綿悲涼的洞簫聲,刹那間情緒轉向了莫名的惆悵。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觀;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內涵。文章接著下來,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句,再從客的口中,用曹操這個曆史人物來抒發感情。當然,這中間,蘇軾是借景物、地點的關合。最後,仍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議論,即人們常見的山川、風月的變與不變、有窮無窮來感歎人生。可見,“風”“月”這慣常的景色,起始寫來又極似閑筆,在《前赤壁賦》中卻因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樂甚”“愀然”之情,而讀者則是在不知不覺中為這常景打動,為這感情的抑揚起伏所吸引。因為,這景這情,有曆史人物的業績,有古戰場的空寂,有作者的曠達和惆悵。文章正是這樣由於景物的反複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斷消長,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納,使景情融合達到完美統一,使常景產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3、達觀的人生境界
曆來稱《前赤壁賦》有《莊》《騷》文法,所謂瀟灑神奇,出塵絕俗,此論固然不錯。但是,文章留名千古,歲月遺芳,不僅僅是蘇軾的文筆,還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前赤壁賦》體現了作者什麼思想和哲理呢?
有人認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感歎人生短暫,是文章的主要思想。甚至有人還會說,蘇軾不過是在此文中主張“及時行樂”而已。我們認為此論有誤。蘇軾詩文浩繁,但是,象《前赤壁賦》這樣充滿思想、深含理趣的作品,應該說亦不算多。《前赤壁賦》以“風”“月”為主景,則文章思想和哲理亦包含在“風”“月”之中。我們知道,宋神宗元豐五年,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初秋,他與朋友駕舟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賞月遊玩。蘇軾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上受挫、生活上落魄,使他陷入苦悶與迷惘,這對一個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來說,是很自然的。但是,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給他帶來了舒暢心情,酒酣耳熟後淒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使他從水的流逝、月的盈虛中領悟到物的變與不變。“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虛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虛,是變;但是前浪雖去,後浪再來,流水仍在,月也始終沒有盈虧,這又是不變,也沒有變。而隨著水與月的長存無窮,每個曾經伴著長江與明月的生命也一樣都會長存,都屬無窮。這就是所謂的“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讀文至此,我們難道不覺得文章的意蘊是積極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達觀的麼?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赤壁賦中雙方勝敗易位句子 赤壁賦原文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