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文言文中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 並且" 或" 而且" 。
“而”在文言文中表遞進的句子: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⑤《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表遞進時,後一個成分是在前一個成分的基礎上引申出的。
文言文中含有“而”字的句子
①<名>頰毛;胡須。《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爾”你,你的。《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③<動>通“如”。好像《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④<連>
1.表並列關係。《論積貯疏》:“苟粟多而財有餘。”《捕蛇者說》:“黑質而白章。”
2.表相承關係。《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石鍾山記》:“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3.表示遞進關係。《勸學》:“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4.表轉折關係。《肴之戰》:“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飾關係。《勸學》:“吾嚐終日而思矣。”《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
⒍表假設關係。《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馮婉貞》:“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⒎表因果關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赤壁之戰》:“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⒏表時間、方位、範圍的界限,相當於“以”。《祭妹文》:“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⑤<助>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吧”。《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⑥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麵。《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知 zhī
1. 曉得,了解。
例:《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 認識;辨別。
例:漢劉向《列女傳 阿穀處女》:「五音不知,安能調琴?」
3. 聞,聽到。
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4. 告訴;使知道。
例:《南史 梁南康簡王會理傳》:「湖熟有吾故舊三千餘人,昨來相知,克期響集。」
5. 知覺;省悟。
例: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6. 記憶。
例:《論語 裏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朱熹集注:「知,猶記憶也。」
7. 見解;知識。
例:《商君書 更法》:「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
8. 為,作。
例:《易·係辭上》:「幹知大始,坤作成物。」
高亨注:「王念孫曰:‘知猶為也,為亦作也。’‘幹知大始’,謂天之所為是創始萬物。」
9. 主持;執掌。
例:《國語•越語上》:「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10. 知遇;賞識。
例:唐岑參《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詩:「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
11. 結交;交遊。
例:《史記 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
12. 知己者,知交。
例:《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知。」
13. 匹配。
例:《詩·檜風·隰有萇楚》:「樂子之無知。」
14. 表現。謂有動於中,表現於容色。
例:《管子•心術下》:「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見於形容,可知於顏色。」
15. 欲望,欲求。例:「知誘」。
16. 病愈。
例:《素問•刺瘧》:「二刺則知。」
17. 猶得;得到。
例:《列子•湯問》:「臣恐彼國之不可知之也。」
張湛注:「此國自不可得往耳。」
18. 猶管;過問。
例:唐杜甫《鸚鵡》詩:「翠襟渾短盡,紅嘴漫多知。」
19. 代詞。猶之。
例:《戰國策•楚策四》:「﹝孫子﹞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
20. 助詞。猶夫。
例:《北史•周齊煬王憲傳》:「吾心公寧不悉?但當盡忠竭節耳,知複何言!」
21. 助詞。無義。
例:《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須達已蒙老人斷,即知和顏稱本心。」
蔣禮鴻通釋:「‘即知’就是‘即’,意謂就稱了心願,顏色也和下來了。」
知 zhi 第四聲 「智」的古字。
1. 聰明;智慧。
例:《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
2. 姓。
文言文中含道字的句子
你好!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道:學問
《馬說》策之不以其道 道:(正確的)方法
《陳涉世家》會大雨,道不同 道:路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道理,事理
《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 :說,議論
《陳涉世家》伐無道,誅暴秦 :道義
文言文中含使字的句子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謝謝
有沒有什麼文言文句子用來形容人很聰明?
相關文言文句子如下:
1、宋 王安石《傷仲永》: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釋義: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2、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釋義: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
3、漢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釋義: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裏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4、宋汪洙《神童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釋義:早上還是一介草民,晚上就登上朝堂,成為人上人。
5、唐 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釋義: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6、元 脫脫《宋史》: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釋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裏麵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麵,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文言文中含有備字的句子
備
①<動>具備;完備。《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②<形>齊全;周詳;周到。《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芙蕖》:“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③<副>盡;皆。《左傳》:“備。”
④<動>充數;充備。《毛遂自薦》:“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⑤<動>防備;準;預備。《肴之戰》:“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又】<名>事先的準備。《五蠹》:“事異則備變。”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文言文中含"而"的全部句子 而在文言文中表遞進的有哪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