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神探狄仁傑》第二部出現的角色。龍虎軍頭張環、龍威軍頭李朗、龍彪軍頭楊芳、龍武軍頭仁闊、龍勝軍頭齊虎、龍興軍頭潘越、龍健軍頭肖豹、龍揚軍頭沈韜八人組成。
相關劇情:唐武則天年間,契丹犯邊,烽火重燃。武則天命營州都督趙文翽、崇州右威衛大將軍王孝傑出關迎戰。李元芳奉命去找老朋友突厥的吉利可汗,為的是借到,好抵擋契丹的攻擊。
不久軍中塘報傳來,大將軍王孝傑已率兵將契丹主力壓迫在東峽石穀,就等趙文翽借道突厥包抄敵後,便東西夾擊大破契丹。武則天讀了塘報誌在必勝,將慶功大宴定在了元夕當天。到那時既賀佳節又奏凱旋,豈不是雙喜盛事。
但狄仁傑卻對塘報起了憂心,他覺得塘報內容有些蹊蹺,既有違用兵常理,也泄露了軍情機密。聯想到自己身邊的一些現象,對戰事更加關切起來。
皇帝將八大軍頭調到李元芳麾下,也是為了給狄公幫忙。李元芳在狄府與八大軍頭練功,八人不敵他一人,但大家彼此也惺惺相惜起來,氣氛很是融洽。
狄公下朝回府後,與元芳交談,之後又從狄春的稟報中得知侄女如燕就要來到,可他從未見過這個侄女,她會是個什麼樣的侄女呢?而且,他覺得一直任勞任怨跟著自己的狄春,這一年來也有些微妙的變化,但總是說不出變化在哪裏。
想起幾年前幽州大案中那股沒被徹底消滅的神秘力量,幾年來他們銷聲匿跡神秘蒸發,會不會在此時乘戰亂之機又掀波瀾呢?他隱隱感到,要出事了。
擴展資料
劇情簡介:
《神探狄仁傑2》由《關河疑影》、《蛇靈》和《血色江州》三個撲朔迷離、驚險離奇的故事組成。《關河疑影》發生在武周年間。契丹犯境,烽煙迭起。武則天(呂中飾)任命狄仁傑(梁冠華飾)為河北道行軍大總管,調查邊情戰事失敗原因。
《蛇靈》講述蛇靈逆黨興風作浪再起波瀾,一場刺殺與保衛的 激烈較量由此拉開戰幕。《血色江州》講述江州血案不斷發生,狄仁傑與護衛李元芳(張子健飾)如何樹藤摸瓜,挖出真正為害人民的惡魔的故事。
《神探狄仁傑》係列電視劇不僅融合撲朔迷離的懸疑劇情與恐怖的視覺元素為一身,更加入了李元芳與狄如燕的愛情、狄仁傑與曾泰的師生之情、以及武則天與狄仁傑的君臣際遇等情感戲碼,使得本係列電視劇在驚險刺激的段段案件中增添了不少溫情色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神探狄仁傑第二部
什麼威組成成語
狐假虎威、作福作威、耀武揚威、奮武揚威、克愛克威
一、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
釋義:狐假虎威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後以“狐假虎威”來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隻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二、作福作威[ zuò fú zuò wēi ]
釋義:原指國君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濫用權勢。
出處:李建《尚書·洪範》:這四大長老平日裏就喜歡在逆幫作福作威,在幫內人緣極差。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獨斷專橫
三、耀武揚威[ yào wǔ yáng wēi ]
釋義: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薑維在南鄭城上見魏延、馬岱耀武揚威蜂擁而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四、奮武揚威[ fèn wǔ yáng wēi ]
釋義:振奮勇氣,施展威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薑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衝右突,魏兵大亂。”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五、克愛克威[ kè ài kè wēi ]
釋義:指恩威得當而使人心悅誠服。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小弟若在兩位才女跟前稱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並且克愛克威。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虎膽龍威4裏麵的F35戰鬥機也太靈活了吧
嗬嗬 那完全沒這個可能 F35沒能力在高速飛行狀態下改變飛行模式 這點完全是電影化虛構 但是垂直起降還是可以的 最高升力在300米左右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曆200字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複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曆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恒星組成。
恒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複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我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雲:“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民俗專家細解“二月二”為何“龍抬頭”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為什麼二月初二便“龍抬頭”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據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曆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教授還表示,傳說中的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因而民間又將蛇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專家解析“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複蘇。那麼,“龍”在哪裏?它是怎樣“抬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角宿” 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麵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麵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髒和尾巴。
二月二的民間習俗
我國一些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麵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布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麵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簽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當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食“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吃春餅、吃燜子、吃蠍豆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民俗活動
1、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裏“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裏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裏,“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鬆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這天的另一項活動是皇帝耕田。因為每年的二月二這天差不多是在驚蟄前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從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時候。為了動員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別誤農時,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農壇內耕地鬆土,從清朝雍正皇帝開始,每年的二月二這天改為出圓明園,到“一畝園”(今海澱圓明園西側)扶犁耕田。過去曾有一幅年畫,叫《皇帝耕田圖》,畫中是一個頭戴王冠、身穿龍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後跟著一位大臣,一手提著竹籃,一手在撒種,牽牛的是一位身穿長袍的七品縣官,遠處是挑籃送飯的皇後和宮女。畫上還題了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老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這幅畫也說明人們希望有一個開明的皇帝,能夠親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豐衣足食。
跪求16宮格填成語!帶虎字的四字成語!橫豎都要按圖組成
關門養虎,虎大傷人 比喻縱容助長壞人壞事,到頭來自己受害。
虎躍龍驤(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壯。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讚·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京劇《將相和》第七場:“ 蒙敖 (唱)好似虎躍與龍驤。”
豕虎傳訛(豕虎傳譌) 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同“豕亥魚魯”。
虎擲龍挐(虎擲龍挐) 比喻群雄相爭。 金 李獻能 《滎陽古城登覽寄裕之》詩:“虎擲龍挐王伯事,天荒地老古今情。” 金 元好問 《楚漢戰處同欽叔賦》:“虎擲龍挐不兩存,當年曾此睹乾坤。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龍爭虎鬪(龍爭虎鬪) 見“ 龍爭虎鬭 ”。
眈眈虎視(眈眈虎視) 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舊唐書·張仲武傳》:“ 漁陽 突騎, 燕 歌壯氣。赳赳元戎,眈眈虎視。”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 分宜氏 當國,自謂得旁采風雅權,讒者間之,眈眈虎視,俱不免矣。” 郭沫若 《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 歐 戰正當劇烈的時候,我們 中國 的棉紗事業呈現過一次很興旺的狀態,一時工廠林立,銷數日增,使眈眈虎視的鄰邦的 日本 人曾瞠目地驚讚不置。”
虎體元斑(虎體元斑) 見“ 虎體原斑 ”。
龍蟠虎遶(龍蟠虎遶)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三言訛虎(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虎體鵷班(虎體鵷班) 見“ 虎體原斑 ”。
虎視鷹揚(虎視鷹揚) 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清 施閏章 《重刻<何大複詩集>序》:“ 明 正德 間, 李空同 虎視鷹揚,望之森森武庫,學者風靡,固其雄也。 大複 起而分路抗旌,如 唐 之 李 杜 ,各成一家。”
虎體原斑(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花根本豔公卿子,虎體原斑將相孫。”亦作“ 虎體鵷班 ”、“ 虎體元斑 ”。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花根本豔公卿子,虎體鵷班將相孫。” 元 無名氏 《雁門關》第二折:“花根本豔,虎體元斑。”
蟠龍臥虎(蟠龍臥虎) 見“ 蟠龍踞虎 ”。
蟠龍踞虎(蟠龍踞虎) 猶言龍蟠虎踞。像盤繞著的蛟龍,像蹲臥著的猛虎。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宋 秦觀 《遊湯泉記》:“是日風曀,望 建業 江山蟠龍踞虎之狀,皆依約而得之。”亦作“ 蟠龍臥虎 ”。 賈芝 等《頌歌·萬丈高樓從地起》:“蟠龍臥虎高山頂,萬丈高樓從地起。”參見“ 龍蟠虎踞 ”。
虎咽狼飡(虎嚥狼飡)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全元散曲·耍孩兒·拘刷行院》:“虎嚥狼飡勝似趁熟,嚾得十分透。鵝脯兒砌末包裹,羊腿子花簍裏忙收。”亦作“ 虎咽狼餐 ”。《負曝閑談》第十九回:“入座之後, 黃子文 也不管他們,隻顧自己虎咽狼餐。”
初生牛犢不怕虎 牛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輕人勇敢膽大;無所畏懼;敢作敢為。也作“初生牛犢不懼虎”、“初生牛犢不畏虎”。 膽小怕事
虎落平陽 老虎離開深山;落在平地裏。比喻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 放虎歸山 蛟龍得水
虎入羊群 老虎進入羊群。形容強者在肆意欺淩弱者。
畫虎不成反類狗 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神肖酷似
畫虎不成 畫老虎畫不好(畫得像隻狗)。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成;反貽笑柄。
求帶虎的四字成語?(越多越好)
帶虎的四字成語:
1--如虎生翼,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同“如虎傅翼”。
2--龍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凶險的地方。
3--投畀豺虎,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4--狼貪虎視,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5--照貓畫虎,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6--龍盤虎踞,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7--狼蟲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8--龍躍虎踞,比喻超逸雄奇。
9--養虎為患,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手其害。
10--鴟目虎吻,鴟:鷂鷹,一種猛禽;吻:嘴唇邊。形容人相貌陰險凶惡。
11--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12--龍拏虎攫,猶言龍爭虎鬥。比喻筆勢遒勁、奔放。
13--初生之犢不畏虎,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14--龍拏虎擲,猶言龍爭虎鬥。
15--藏龍臥虎,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16--捉虎擒蛟,蛟:蛟龍。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龍。比喻本領大。
17--春冰虎尾,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18--眾虎同心,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19--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20--楊虎圍匡,楊,通“陽”。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21--虎珀拾芥,琥珀摩擦後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
22--引虎入室,猶言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23--鴟視虎顧,如鴟鳥舉首而視,如虎反顧。
24--龍睜虎眼,形容蠻橫霸道。
25--虎變龍蒸,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26--虎落平川,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老虎離開自己稱王稱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權有勢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
27--熊據虎跱,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28--縱虎歸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29--打虎牢龍,猶言打鳳牢龍。比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
30--龍騰虎擲,比喻勇猛衝擊,勢不可當。同“龍騰虎蹴”。
拓展資料: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大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麵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基本解釋:
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曆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成語的意思精辟,往往隱含於字麵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參考百度百科資料鏈接:成語
四川金堂縣的曆史
天府蜀都,錦繡金堂,山川秀麗,物產富饒,文化曆史悠久,人民勇敢勤勞,經過世世代代艱苦創業,營造了這塊金玉滿堂的寶地,創建著昌盛的文明史。
金堂古居蜀國近畿,今為成都市郊縣。縣城趙鎮距成都市區36公裏。縣域位於東104??20′137"~104??52′26"、北緯30??29′10"~30??56′之間。縣境東鄰中江縣,西傍成都市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南連簡陽縣,北接廣漢市和中江縣。地處四川盆地西部,跨盆中和盆西形成大褶皺帶,成都平原東沿,川中丘陵西緣,龍泉山脈中段由東北轉向西南橫臥縣境中部,形成西北高逐漸向東南降低的地勢。南北長68公裏,平均東西寬36.9公裏,幅員總麵積為1154平方公裏,有耕地總麵積651045畝。地域由平壩、丘陵、低山組成,西北部屬川西平原,衝積平壩與淺丘占幅員總麵積的14.7%;東南部屬川中丘陵區,丘陵占 74%;中部低山占11.3%。從金堂地圖畫麵展現出:縣境首部長圓廣平,腰部凹入,體稍狹長,下肢迤邐如垂紳,隱約如一隻正在昂首麵西站起的雄獅,坐落在千裏沱江王冠上的縣城趙鎮三江地區,恰似獅頭,縣境最高峰就在頭部的鹽井鄉老牛坡,海拔1046米,頸部以下斜向東南延伸至竹篙區的狹長地帶為腰身,立起前肢在五鳳鎮,獅尾在土橋地區,後肢就在縣境最低處雲合鄉的金簡橋,海拔385米。
金堂曆史悠久。古為梁州境域;商、周及春秋戰國為蜀國地;秦滅蜀國,入秦國蜀郡版圖;漢、晉時,為廣漢郡新都縣東地、雒縣東南地及犍為郡牛鞞縣西地。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朱齡石於東山立金淵戍,戍所在今縣治東南同興鄉州城村,以江水產金沙名。西魏廢帝二年(553),於金淵戍所置金淵郡,割牛鞞縣西部分地區建置金淵縣,割新都縣東部分地區置白牟縣,以金淵、白牟二縣隸屬金淵郡。郡治與金淵縣治同駐今同興鄉州城村,白牟縣治駐今青白區城廂鎮。北周(557~581)廢金淵郡,並白牟縣入金淵縣。唐武德元年(618),為避高祖李淵諱改金淵為金水縣;鹹亨二年(671),割雒縣、新都、金水三縣部分地建置金堂縣,以界有金堂山得名。初隸益州,後屬漢州,縣治駐今龍威鄉新生村舊城址。以後,代有興廢分合,屢變其製,至明洪武十三年(1379)後,金堂縣建置再無變動。
1950年,初隸綿陽專區,1953年7月起隸溫江專區,1976年1月劃歸成都市。1981年1月劃城廂、太平兩區歸青白江區。縣治自1950年10月28日遷今趙鎮。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用龍威組成的句子 關於神探狄仁傑八大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