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宋代寇準《詠華山》
譯文:華山的上麵隻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齊平的山。
2、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唐代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譯文:荊山剛剛越過華山迎麵來,紅日東升潼關也四門大開。
3、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兩漢佚名《孔雀東南飛》
譯文:兩家要求將他們夫妻二人合葬,結果合葬在華山旁。
4、峰頂高眠靈藥熟,自無霜雪上人頭。——唐代李洞《華山》
譯文:高眠於峰頂之上,靈藥自然成熟,從此頭頂再也沒有白頭發。
5、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唐代賈島 《送田卓入華山》
譯文:瀑布高聳,在這瀑布旁邊有一座草堂。
擴展資料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立“中華民國”。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曆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華山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華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1999年,華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設部、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4年,華山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6月29日,華山榮膺“2017中國最受歡迎旅遊景區”殊榮。
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台為最佳地點。“中國黃河50景”之一。
參考資料:華山-百度百科
有哪些關於華山的詩句
描寫“華山”的詩句有:
1.詩名【華山歌】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五古】
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嶽。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2.詩名【送田卓入華山】年代:【唐】 作者:【賈島】 體裁:【五律】
幽深足暮蟬,驚覺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
壇鬆涓滴露,嶽月泬寥天。鶴過君須看,上頭應有仙。
3.詩名【宿華山】年代:【唐】 作者:【許棠】 體裁:【五律】
異境良難測,非仙豈合遊。星辰方滿嶽,風雨忽移舟。
噴月泉垂壁,棲鬆鶴在樓。因知修養處,不必在嵩丘。
4.詩名【華山尋隱者】年代:【唐】 作者:【李頻】 體裁:【五律】
自入華山居,關東相見疏。瓢中誰寄酒,葉上我留書。
巢鳥寒棲盡,潭泉暮凍餘。長聞得藥力,此說又何如。
5.詩名【華山南望春】年代:【唐】 作者:【朱景玄】 體裁:【五排】
靈嶽多異狀,巉巉出虛空。閑雲戀岩壑,起滅蒼翠中。
皓氣澄野水,神光秘瓊宮。鶴巢前林雪,瀑落滿澗風。
春盡花未發,川回路難窮。何因著山屐,鹿跡尋羊公。
6.詩名【華山南廟】年代:【唐】 作者:【李益】 體裁:【五古】
陰山臨古道,古廟閉山碧。落日春草中,搴芳薦瑤席。
明靈達精意,仿佛如不隔。岩雨神降時,回飆入鬆柏。
常聞坑儒後,此地返秦璧。自古害忠良,神其輔宗祏。
7.詩名【縱筆】年代:【宋】 作者:【陸遊】
素月徘徊牛鬥間,天風吹鶴度函關。
一年似此佳時少,喚起陳摶醉華山。
8.詩名【夢華山】年代:【宋】 作者:【陸遊】
路入河潼喜著鞭,華山忽到帽裙邊。
洗頭盆上雲生壁,腰帶鞓前月滿川,
丹灶故基誰複識?白驢遺跡但相傳。
夢魂妄想君無笑,尚擬今生得地仙。
9.詩名【華山】年代:【宋】作者:【陳摶】
半夜天香入岩穀,西風吹落嶺頭蓮。
空愛掌痕侵碧漢,無人曾歎巨靈仙。
10.詩名【華山】年代:【宋】 作者:【寇準】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華山的人文曆史
道教文化
華山的道教宮觀很多,曆史也很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建有集靈宮,唐朝更陸續出現了一些由道士們自己所營建的宮觀,相傳大上方的白雲宮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處,至今遺跡猶存。經過宋、元兩代的發展,到明代華山上的道教宮觀已經很多了,香火很盛。由於廟宇最初多建在峰頂,清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山洪暴發,廟舍衝毀極多,故清代以後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內。
華山最主要的宮觀是 西嶽廟。該廟在華山下十裏之處,華陰東五裏。舊址在黃神穀。它始 建於漢武帝時,即前麵講過的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曾立《西嶽華山廟碑》,言東漢統治者祭華、修廟、祈雨等事。北魏興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舊廟已毀壞不堪,便在華陰東五裏處的官道北興建新廟。從北魏開始直至清代,曆代人們都不斷加以維修和擴建。
另外還有 雲台觀和 玉泉院。雲台觀在華山下,去穀口二裏,華陰南八裏,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廣初創,唐天寶年間金仙公主複修。《華陰縣誌》載: “雲台觀以雲台峰名。有二:其一為北周道士焦道廣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陳摶建。”
陳摶初居華山,曾開辟荊榛,在觀內居住。元、明、清曆代不斷修葺,迄今舊址還在,其東北尚有紀念陳摶的希夷祠。玉泉院在華山的張超穀,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3)為紀念陳摶所建,院與玉井潛通,玉泉溪水環繞,故名。院內有奉祀陳摶的希夷祠,祠後曾有希夷睡洞,傳說是陳摶練習睡功之處,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規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華陰知縣陸維垣所建,光緒時曾為大水衝毀,後修複。解故後,人民政府於1958年撥款重修並擴建。另外還有鎮嶽宮、玉女祠、全真觀、聖母殿、毛女祠、煉丹爐、巨靈祠等等。這些廟多依山而建,結構精巧。
關於華山的詩句
詠華山
宋朝 寇準
隻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
意思;站在華山頂山,隻有藍天在我們的頭頂,遠遠近近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沒有哪座山能與華山一樣高一樣齊的。抬頭看去,看到太陽離我們那麼近,回過頭看,一朵朵白雲低低的飄在山腰間。
作者簡介;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據史書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麵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隻應天山有,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邁,回首白雲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詠華山
天下名山眾,/惟此最險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韻。/石蓮怒放姿,/蒼龍騰飛陣。/三峰插南鬥,/一掌攬北辰。/突兀傲蒼穹,/峭拔垂乾坤。/巨靈傳神話,/老君有軼聞。/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宮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樂山者,/慕名頻登臨。/李白歎崢嶸,/韓愈為驚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費猜尋。/徒羨陳希夷,/雲台隱終身。/往昔我首途,/曾作《華山吟》。/今再來拜謁,/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纜車,/如鸞飛天門。/鬆濤壯人懷,/惠風拂衣襟。/不求靈丹藥,/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歸山林。/自知是凡骨,/豈能免浮沉?!/隻望覓淨土,/仰賢沐清芬。/幸又臨絕頂,/頓作方外人。/煩囂俱拋卻,/返璞竟歸真。/東迎旭日升,/西醉火燒雲。/始悟天寥廓,/山雄賴地脈。/大塊即華章,/深壑有詩痕。/但願借飛瀑,/滌我心上塵。/但願借晴嵐,/潤我筆下文。/快哉逍遙遊,/俯仰已忘神!
描寫華山的詩句
《詠華山》宋.寇準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麵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描寫華山詩歌還有:
《捉搦歌》古樂府
《遊西嶽詩》西晉·潘尼
《華山館為國家營功德詩》南北朝·沈約
《行經太華》隋·孔德紹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唐·李白
《登華山》唐·李白
《華山歌》唐·劉禹錫
《華嶽》唐·王維
《望嶽》唐·杜甫
《華嶽廟》唐·張籍
《途經華山》唐·李隆基
《水簾詩》唐·柳宗元
《觀華山瀑布》唐·呂履恒
描寫華山美景的句子
1. 五嶽之一的華山位於陝西華陰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以奇、險、峻、秀著稱於世。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裏。”古人有雲:“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之奇就在於它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的。
2. 登上華山極頂,天已轉晴。放目四望,但見千峰逶迤,匍匐腳下;天地空闊,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銀蛇,原馳臘像。整個世界顯得那麼潔淨,一點汙穢都不存在,此時,即使是最複雜的人恐怕也頃刻失去了雜念。站在絕頂之上,腦袋瞬間一片空濛,大有飄飄欲仙展翅淩雲飛騰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氣由腳底直貫頭頂,頓時生出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
3.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黃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絕都引人入勝,但它們顯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個性,隻有華山的險峻與爽直,才是對武林人最好的詮釋。站在華山之頂,“當今世界誰主沉浮”的豪邁氣概與博大胸懷便了然於心,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懷!
4. 與蒼龍嶺相比,上西峰的路好走得多了,整齊的石階使我們有暇舉目四望,一石一樹,一溪一流都會引起發自肺腑的驚歎,驚的是看到了天工造物人間仙境,歎的是同行的諸多同伴無福享受。峰頂有一塊狀若蓮花瓣的巨石,據說這塊渾然天成的巨石就是曆代武林高手在華山論劍的地方,端麵平坦寬敞,足可容納數百人,地勢險峻冠絕,三麵都是刀削一般的懸崖,若是在此論劍論道,倒不失為一個既無幹擾又顯公平的絕妙之處。
5. 來到華山論劍處,仿佛看見當年武林人在此翻雲覆雨,奮力搏殺;聽著山底鬆濤怒吼,仿佛聽見武林人氣壯山河的呐喊聲;攀爬懸崖峭壁,仿佛看見武林人飛簷走壁的敏捷身姿;遙望碧雲藍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壯誌淩雲與男兒情懷。華山因了武林人而倍顯雄渾與親切,武林人因了華山而彰顯高大與偉岸。
6. 在走向西峰的路上,華山仿佛換了衣服容顏,溫文爾雅,宛如煙雨朦朧的江南。翠綠色的樹木包裹著原本赤裸的華山肌膚,將他的陽剛之氣,掩蓋在一片柔美之中,路邊會傳來陣陣鳥鳴,遠處會呈現薄薄的晨霧,清晨的露水,點綴著樹下的綠草,一席瑟瑟秋風,一陣蒙蒙霧雨,如果再配著一壺清酒和著一首古箏曲,一古色長亭或者烏蓬流水,乃人間之仙境。霧潤古樹新苔綠,風吹葉舞煙雨中。一山一石均入畫,天高雲淡鎖群峰。
7. 華山的美,是千姿百態的,他既有彰顯北方氣魄的豪邁氣勢,又有譜寫出中華之魂的大氣凜然,但是又不乏婉約柔美的少女情懷,和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萬丈山門依天開,浩瀚星辰手摘來。懷揣明月問古今,錚錚鐵骨可有魂?雲霧飄渺仙女衫,颯爽雄姿陝北漢。一峰一景皆是情,一山一韻在其中。腳踩南風俯群山,胸懷頓開納百川。
8. 藍色的天,白色的雲,淡淡的霧,綠色的樹,灰白色的山體,陡峭懸崖峭壁,直插雲霄的連綿山峰……這一切組成美景的元素,被山風吹動著,一刻都不停息的分散再組合,一刻都不間斷的上演著山雲之戀。風輕雲淡嵌山間,似煙似霧在雲端。朦朧飄渺非凡境,試問華山可有仙?
9. 華山素有“自古華山一條路,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稱,我們在險峻的華山上艱難地“爬”著,一邊“爬”一邊觀賞著著名的華山。
10. 華山的神韻並不是險奇所能涵蓋的。竊以為華山之所以魅力無窮,在於它的雄性之美。踏訪了九洲方園內赫赫有名的五嶽,都給人以雄渾的印象,然而最能使人體會到雄性美的,當屬西嶽華山。
11. 眼前一幕!至今難以形容!山如利劍,鋒指九天。氣勢磅礴,誰敢多言!隻能無言。。。階石層層疊立,鐵欄環環相連。或近或遠,或易或難。終是雨如汗,輕腳重於船!天梯石棧相勾連!段段扣人心弦!小心一段,又小心一段。。。絲毫未敢怠慢!石棧窄處,僅半腳未容!雙手抱鐵索,腳緩緩前行。立於峰頂,暮然回首,不覺又是一心驚!久久難以平靜。。。
12. 瞬間被華山的全貌驚呆了,趕忙拿出相機,記錄這每一秒的美麗。萬丈山澗,被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包圍著,群山高低錯落,連綿起伏,有直插入雲霄的霸氣,也有如詩如畫的纏綿。纜車會時而加速,伴著歡呼聲,驚叫聲,和被嚇的澶澶發抖的身體,我們飛過一座有一座的山峰。腳踏群山萬裏川,一躍千裏問神仙。千古華山眾豪傑,可留魂魄在山間?
13. 遊完北峰,我們向其他山峰進發。那就是東峰、南峰和西峰。這三座山峰在一條路上,所以說“自古華山一條路”。好看的也數這三座山峰。路最難走的也屬這條路。從北峰南上,經“擦耳崖”、“蒼龍嶺”,過金鎖關,從這裏可分別前往東、中、南、西四峰。我們跋到金鎖關,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五雲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後則無路可通。道家認為,華嶽為仙鄉神府,隻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
14. 雄性的華山,也造就了充滿陽剛之氣的故事:華山西峰峰頂的翠雲宮前,有巨石中間裂開,曰:斧劈石,旁邊立有一長柄大斧,此乃神話傳說中沉香劈山救母之處。力大無比的神勇男兒,在你的想象中項天立地!
15. 早晨五點忙起身趕往東峰看日出。還沒有走到東峰頂,就看見東方朝霞絢麗,我知道太陽馬上就要出來了。於是趕緊停下,找了一處開闊的地方等待日出。果不其然,不一會,就見太陽從不知名的山背後露出頭,起初如月牙一般,然後一點一點上升,紅紅的,但沒有任何耀眼。隻有幾分鍾時間,就完全升上峰頂,光芒萬丈,明晃晃地刺得人眼睛睜不開。我站在華山頂上,見證了日出的奇觀!盡管人困馬乏,心裏也溢滿了快樂!
16. 蒼龍嶺兩旁皆為千仞絕壁,探頭下望,無不觸目驚心。我們上山時,鵝毛大雪,漫天遍野。遠處,天地一色,雪霧朦朦;近處,山披白甲,樹裹銀枝。手扯鐵鏈向上攀登,隔三兩步石階,後人的腦袋就抵在前人的屁股上,其驚險可想而知矣。明代詩人王履有詩曰:“嶺下望嶺上,矢矯蜿蜒飛,背無一仞闊,旁有萬丈垂。循背匍匐行,視敢縱橫施。驚魂及墜魂,往往隨風吹”。此時沿途都是折身回返的遊人,他們有的體力不支,有的望險生畏,他們轉身時的那份遺憾是無法形容的,但麵對這奇險無比的大自然,他們實在難以與之抗衡下去。
17. 一抹鮮紅的太陽在遠處的山凹處時隱時現,天色已近傍晚,我們不得不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沿著盤山小路緩緩下山。雖然隻是走馬觀花般的粗略行走,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觀。對麵石壁上,一株不知名的樹木在秋風中依然簌簌抖動著,那黃中帶綠的樹葉向人們昭示著生命力的頑強,她也像這華山的石、華山的水一樣,生生不息,亙古流長。來到山下,我再一次將目光灑向群山,遠處的山峰仿佛在微微輕頷,目送著遠方來客;山頂的寺觀雲霧繚繞,似朵朵蓮花盛開在天際。此時,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詩在我心間油然而生: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18. 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峰”之稱。提到險,“自古華山一條路”。其淩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岩鐫刻的“全真岩”,三麵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岩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裏,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9. 南峰與西峰相通,順著連接的山脊可以直至西峰。西峰在華山五峰中最為險峻。遠遠望去,西峰有一巨石壓在峰頂,非常顯眼。走近一看,原來就是沉香劈山救母處。巨石兩麵臨空,如刀削斧劈一般,名叫斧劈石。《寶蓮燈》的神話故事在我眼前又浮現出來,故事人物也活靈活現了,我好像看見被二郎楊戩壓在巨石下的聖母娘娘無助的眼神,又看見長大成人的沉香劈山救母的英雄壯舉。小時候想一探究竟的神奇地方,今天終於如願以償,和我如此親近!我覺得西峰的險峻風光和動人神話,應該是華山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華山裏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
20. 海拔2183米的華山,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脈,西起渭南,東至潼關,其高兮廣兮,居五嶽之首。不過,稱之雄性的華山,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高它的廣,而是從華山的峰巒之中,你的確能體味到那雄性的氣息!
21. 西安的華山真奇啊,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又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真是奇峰羅列,姿態萬千;西安的華山真陡啊,雖然每一條路的兩旁都修築了鐵鏈和欄杆,但是一個不小心還是有可能會栽倒下去。
描寫華山的詩句
1、《詠華山》
宋代:寇準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譯文:
華山的上麵隻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齊平的山。
在山頂抬頭就能看到紅色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甚至覺得白雲都很低。
2、《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唐代:韓愈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新破蔡州回。
譯文:
荊山剛剛越過華山迎麵來,紅日東升潼關也四門大開。
刺史大人莫說迎接路途遠,宰相裴度剛破蔡州凱旋回。
3、《華山》
唐代:李洞
峰頂高眠靈藥熟,自無霜雪上人頭。
譯文:
高眠於峰頂之上,靈藥自然成熟,從此頭頂再也沒有白頭發。
4、《孔雀東南飛》
兩漢:佚名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鬆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譯文: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旁邊。
(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鬆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
(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
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
5、《送田卓入華山》
唐代:賈島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
譯文:
瀑布高聳,在這瀑布旁邊有一座草堂。
描寫“華山”的詩句有哪些?
1、宋·寇準《詠華山》
原文選段: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釋義:
隻有天空在上麵,再沒有比此華山更高的山了。一抬頭仿佛能夠觸摸到紅色的太陽,低頭看見白雲都在下麵。
2、唐·張喬《華山》
原文選段:
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
釋義:
是誰拿著倚天之劍,把這華山削的高聳入雲。
3、唐·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原文選段: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釋義:
翻過了荊山前麵就是華山了,太陽從潼關升起四麵八方一片遼闊的樣子。
4、唐·王昌齡《過華陰》
原文選段:
雲起太華山,雲山互明滅。
釋義:
白雲從華山生氣,雲霧繚繞的華山忽明忽現。
5、唐·鄭穀《華山》
原文選段:
孤高不可狀,圖寫盡應非。
釋義:
華山高聳入雲,它的險峻無法描述,書畫也寫不完。
關於華山的句子
古風其三十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古】
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裏。
璧遺鎬池君,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華山題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七絕】
蓮華峰下鎖雕梁,此去瑤池地共長。
好為麻姑到東海,勸栽黃竹莫栽桑。
新構亭台,示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數尺,台上結茅茨。
東西疏二牖,南北開兩扉。
蘆簾前後卷,竹簟當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涼黃葛衣。
開衿向風坐,夏日如秋時。
嘯傲頗有趣,窺臨不知疲。
東窗對華山,三峰碧參差。
南簷當渭水,臥見雲帆飛。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饑渴,何必慕甘肥。
況有好群從,旦夕相追隨。
旅次華州,贈袁右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渭水綠溶溶,華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麗,君子在其中。
才與世會合,物隨誠感通。
德星降人福,時雨助歲功。
化行人無訟,囹圄千日空。
政順氣亦和,黍稷三年豐。
客自帝城來,驅馬出關東。
愛此一郡人,如見太古風。
方今天子心,憂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盡得如袁公。
華山歌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五古】
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嶽。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關門望華山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古】
客路瞻太華,三峰高際天。夏雲亙百裏,合遝遙相連。
雷雨飛半腹,太陽在其巔。翠微關上近,瀑布林梢懸。
愛此眾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陰煙。
曾是朝百靈,亦聞會群仙。瓊漿豈易挹,毛女非空傳。
仿佛仍佇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廟,鬆柏隱蒼然。
過華陰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五古】
雲起太華山,雲山互明滅。東峰始含景,了了見鬆雪。
羈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絕。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輟。
信宿百餘裏,出關玩新月。何意昨來心,遇物遂遷別。
人生屢如此,何以肆愉悅。
賦得歸雲送李山人歸華山
年代:【唐】 作者:【錢起】 體裁:【五律】
秀色橫千裏,歸雲積幾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蓋影隨征馬,衣香拂臥龍。隻應函穀上,真氣日溶溶。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韓愈】 體裁:【七絕】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寄華山僧
年代:【唐】 作者:【賈島】 體裁:【五律】
遙知白石室,鬆柏隱朦朧。月落看心次,雲生閉目中。
五更鍾隔嶽,萬尺水懸空。苔蘚嵌岩所,依稀有徑通。
奉和聖製途經華山
年代:【唐】 作者:【張九齡】 體裁:【五排】
萬乘華山下,千岩雲漢中。靈居雖窅密,睿覽忽玄同。
日月臨高掌,神仙仰大風。攢峰勢岌岌,翊輦氣雄雄。
揆物知幽讚,銘勳表聖衷。會應陪玉檢,來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華山
年代:【唐】 作者:【賈島】 體裁:【五律】
幽深足暮蟬,驚覺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
壇鬆涓滴露,嶽月泬寥天。鶴過君須看,上頭應有仙。
雨後過華嶽廟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體裁:【七律】
華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門未開。
雨淋鬼火滅不滅,風送神香來不來。
牆外素錢飄似雪,殿前陰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間事,休把蒼生夢裏裁。
華山
年代:【唐】 作者:【李洞】 體裁:【七律】
碧山長凍地長秋,日夕泉源聒華州。
萬戶煙侵關令宅,四時雲在使君樓。
風驅雷電臨河震,鶴引神仙出月遊。
峰頂高眠靈藥熟,自無霜雪上人頭。
宿華山
年代:【唐】 作者:【許棠】 體裁:【五律】
異境良難測,非仙豈合遊。星辰方滿嶽,風雨忽移舟。
噴月泉垂壁,棲鬆鶴在樓。因知修養處,不必在嵩丘。
華山
年代:【唐】 作者:【鄭穀】 體裁:【五排】
峭仞聳巍巍,晴嵐染近畿。孤高不可狀,圖寫盡應非。
絕頂神仙會,半空鸞鶴歸。雲台分遠靄,樹穀隱斜暉。
墜石連村響,狂雷發廟威。氣中寒渭闊,影外白樓微。
雲對蓮花落,泉橫露掌飛。乳懸危磴滑,樵徹上方稀。
淡泊生真趣,逍遙息世機。野花明澗路,春蘚澀鬆圍。
遠洞時聞磬,群僧晝掩扉。他年洗塵骨,香火願相依。
鬆樹
年代:【唐】 作者:【元稹】 體裁:【五古】
華山高幢幢,上有高高鬆。株株遙各各,葉葉相重重。
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蒙。既無貞直幹,複有罥掛蟲。
何不種鬆樹,使之搖清風。秦時已曾種,憔悴種不供。
可憐孤鬆意,不與槐樹同。閑在高山頂,樛盤虯與龍。
屈為大廈棟,庇蔭侯與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塵土中。
華山西岡遊贈隱玄叟
年代:【唐】 作者:【顧況】 體裁:【五古】
群峰鬱初霽,潑黛若鬟沐。失風鼓唅呀,搖撼千灌木。
木葉微墮黃,石泉淨停綠。危磴蘿薜牽,迥步入幽穀。
我心寄青霞,世事慚蒼鹿。遂令巢許輩,於焉謝塵俗。
想是悠悠雲,可契去留躅。
華山尋隱者
年代:【唐】 作者:【李頻】 體裁:【五律】
自入華山居,關東相見疏。瓢中誰寄酒,葉上我留書。
巢鳥寒棲盡,潭泉暮凍餘。長聞得藥力,此說又何如。
華山南望春
年代:【唐】 作者:【朱景玄】 體裁:【五排】
靈嶽多異狀,巉巉出虛空。閑雲戀岩壑,起滅蒼翠中。
皓氣澄野水,神光秘瓊宮。鶴巢前林雪,瀑落滿澗風。
春盡花未發,川回路難窮。何因著山屐,鹿跡尋羊公。
華山南廟
年代:【唐】 作者:【李益】 體裁:【五古】
陰山臨古道,古廟閉山碧。落日春草中,搴芳薦瑤席。
明靈達精意,仿佛如不隔。岩雨神降時,回飆入鬆柏。
常聞坑儒後,此地返秦璧。自古害忠良,神其輔宗祏。
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
年代:【唐】 作者:【李益】
三考西嶽下,官曹少休沐。
久負青山諾,今還獲所欲。
嚐聞玉清洞,金簡受玄籙。
夙駕升天行,雲遊恣霞宿。
平明矯輕策,捫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壇,苔繞青瑤局。
陽桂淩煙紫,陰蘿冒水綠。
隔世聞丹經,懸泉注明玉。
前驚羽人會,白日天居肅。
問我將致辭,笑之自相目。
竦身雲遂起,仰見雙白鵠。
墮其一紙書,文字類鳥足。
視之了不識,三返又三複。
歸來問方士,舉世莫解讀。
何必若蜉蝣,然後為局促。
鄙哉宦遊子,身誌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勞歌叩山木。
罷秩後入華山采茯苓逢道者
年代:【唐】 作者:【李益】
委綬來名山,觀奇恣所停。山中若有聞,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謂西嶽靈。或聞樵人語,飛去入昴星。
授我出雲路,蒼然淩石屏。視之有文字,乃古黃庭經。
左右長鬆列,動搖風露零。上蟠千年枝,陰虯負青冥。
下結九秋霰,流膏為茯苓。取之砂石間,異若龜鶴形。
況聞秦宮女,華發變已青。有如上帝心,與我千萬齡。
始疑有仙骨,煉魂可永寧。何事逐豪遊,飲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風雷護此扃。欲傳山中寶,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終不醒。
華陽作貽祖三詠
年代:【唐】 作者:【儲光羲】 體裁:【五古】
朝行敷水上,暮出華山東。高館宿初靜,長亭秋轉空。
日餘久淪汩,重此聞霜風。淅瀝入溪樹,颼飀驚夕鴻。
淒然望伊洛,如見息陽宮。舊識無高位,新知盡固窮。
夫君獨輕舉,遠近善文雄。豈念千裏駕,崎嶇秦塞中。
華山
年代:【唐】 作者:【張喬】
青蒼河一隅,氣狀杳難圖。卓傑三峰出,高奇四嶽無。
力疑擎上界,勢獨壓中區。眾水東西走,群山遠近趨。
天回諸宿照,地聳百靈扶。石壁煙霞麗,龍潭雨雹粗。
澄凝臨甸服,險固束神都。淺覺川原異,深應日月殊。
鶴歸青靄合,仙去白雲孤。瀑漏斜飛凍,鬆長倒掛枯。
每來尋洞穴,不擬返江湖。儻有芝田種,岩間老一夫。
夏日華山別韓博士愈
年代:【唐】 作者:【鮑溶】 體裁:【五古】
別地泰華陰,孤亭潼關口。夏日可畏時,望山易遲久。
暫因車馬倦,一逐雲先後。碧霞氣爭寒,黃鳥語相誘。
三峰多異態,迥舉仙人手。天晴捧日輪,月夕弄星鬥。
幽疑白帝近,明見黃河走。遠心不期來,真境非吾有。
鳥鳴草木下,日息天地右。躑躅因風鬆,青冥謝仙叟。
不知無聲淚,中感一顏厚。青霄上何階,別劍空朗扣。
故鄉此關外,身與名相守。跡比斷根蓬,憂如長飲酒。
生離抱多恨,方寸安可受。咫尺岐路分,蒼煙蔽回首。
縱筆
年代:【宋】 作者:【陸遊】
素月徘徊牛鬥間,天風吹鶴度函關。
一年似此佳時少,喚起陳摶醉華山。
夢華山
年代:【宋】 作者:【陸遊】
路入河潼喜著鞭,華山忽到帽裙邊。
洗頭盆上雲生壁,腰帶鞓前月滿川,
丹灶故基誰複識?白驢遺跡但相傳。
夢魂妄想君無笑,尚擬今生得地仙。
華山
年代:【宋】 作者:【陳摶】
半夜天香入岩穀,西風吹落嶺頭蓮。
空愛掌痕侵碧漢,無人曾歎巨靈仙。
華山
年代:【宋】 作者:【寇準】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華山館為國家營功德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沐芳禱靈嶽,稽首恭上玄。
帝昔祈萬壽,臣今請億年。
丹方緘洞府,河清時一傳。
錦書飛雲字,玉簡黃金編。
送華山隱之宗陽宮
年代:【元】 作者:【馬祖常】 體裁:【五排】
江閣魚龍近,山房霧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無波。
筍籜迎書帶,櫻桃送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換經鵝。
養素行編屨,乘閑坐織蓑。
幾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沉銀葉,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絳景出鬆蘿。
醉憶泉浮乳,幽憐石爛柯。
神君攀綠桂,天女踏青莎。
邀客登山頂,尋真入澗阿。
洞簫吹道曲,雲紙寫魚歌。
予發今如此,君心可奈何?
高談見明月,為我問娑羅。
華山高
年代:【元】 作者:【楊維楨】
思美人兮西華山,我欲往兮如天難。
上通帝座二氣之呼吸,下衝龍門百折之昆侖源。
秦關桃林之寒贔屭於其左兮,右抱萬頃白玉所產之藍田。
金天太白實主宰,井鬼上應精靈躔。
巨靈一擘萬古不可合,首陽下有根株連。
雲台仙掌現真跡,朱衣赤須垂橐晞。
明星玉女不許以玉眼見兮,玉盆綠水灑不竭,一匹石馬誰來牽?
嗟爾華山人,不歸來兮徒留連。
人間塵土那可以久住?白雲蹋爾夷眠。
天池注腦晞綠發,玉漿渴饑飡蓮。
伐毛洗髓不足較,白日一嗔三千年。
覺來招酒姆,騎茅龍,訪子先。
更呼山東李謫仙,搔首問青天。
巨靈接見媧皇前,驚呼一笑軒轅之子彌明癲。
望潼關
年代:【清】 作者:【峻德】
立馬風陵望漢關,
雲峰高出白雲間。
西來一曲昆侖水,
劃斷中條太華山。
宋 寇準 《華山》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
唐 韓愈 《古意》
太華峰頭玉並蓮,開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屙痊。
北宋 曾鞏《登華感賦》
高標特起青雲近,壯士三周戰氣酣。醜父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華山的句子 描寫華山的詩句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