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諧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詞語,構成語義的變異,具有音同義異的修辭效果。采用此修辭手段的廣告,便稱為諧音體廣告。此類廣告,可增加幽默感,趣味性,使廣告具有誘惑力。如
1.“醬”出名門,傳統好滋味。
——醬菜廣告
2.“麵”目一新的大成麵。
——台灣方便麵廣告
3.胃病患者“治”在“四方”。
——四方胃片廣告
4.病口不治,笑口何來?——華素片快治人口。
——華素片廣告
例①將成語“將出名門”作了同音異形改動;例②使用“麵”字的歧義,巧妙地扣住商品;例③將成語“誌在四方”中的“誌”作了同音改動,簡潔明了地突出了該廣告的產品功能;例④借“膾炙人口”這一成語的諧音,巧妙地描述該藥的特點,巧妙,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上麵都是同音的變異,還有近音的變異。如下例:
一餅驚人,甜薄脆——都得利餅幹。
——都得利餅幹廣告
美加淨——精益求“金”。
——護發定型摩絲廣告
例①“餅”與“鳴”近音,使“一餅驚人”成為“一鳴驚人”的諧音;例②“金”與“精”近音,使“精益求金”成為“精益求精”的諧音,兩例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諧音廣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首先運用諧音突出商品品牌名稱。如:
1.繒廣產品,為閣下增光。
——繒廣牌絲織品廣告
2.擁有成工,定能成功。
——成工牌裝載廣告
3.美力西服,增加男人的魅力。
——美力牌西服廣告
4.擁有豐都,定有風度。
——豐都牌眼鏡廣告
例①的品牌名稱“繒廣”與“增光”諧音,例②的品牌名稱“成工”與“成功” 諧音,例③的品牌名稱“美力”與“魅力”諧音,例④的品牌名稱“豐都”與“風度”諧音。由於諧音,使品牌名稱得到突出,加深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
其次,利用諧音可以突出商品質量、性能。如:
1.“閑”妻良母。
——××牌洗衣機廣告
2.中國電信,千裏“音”緣一線牽。
——國際長途電話廣告
3.天佳為您的事業添加必勝的信心。
——天津佳能複印設備廣告
例①的“閑”與賢妻良母中的“賢”諧音,例②的“音”與千裏姻緣中的“姻”諧音,例③的“天佳”與“添加”諧音。讀起來饒有風趣。
最重要的是利用諧音增加廣告的幽默感,使消費者過目難忘。如: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
——××化妝品廣告
2.把我們踩在腳下,是我們才載的幸福。
——才載地板磚廣告
3.空氣也要“特棒”的。
——特邦公司換氣機廣告
例①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諧,“痘留”同“逗留”相諧,例②中的“踩在”與“才載 ”相諧”,例③的公司名稱“特邦”與“特棒”相諧。可謂諧音妙用,無不表現著幽默。
進入新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告業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麵,各種媒體上麵廣告鋪天蓋地,商家也竭盡全力使自己的廣告語與眾不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利用漢字的諧音改編成語俚語俗語等常用語製作成廣告語,成為了眾多商家津津樂道的新創意,成語被改頭換麵之後屢屢見諸各媒體,如“飲以為榮、隨心所浴、默默無蚊”等等。而這種作法是否恰當,也曾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反響,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樣一改既有獨創性又符合產品的形象特征,能夠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對祖國語言也是一種豐富;也有人認為這樣濫用成語不利於語言健康文明的發展,而且會產生一種負麵效應。當然廣告語作為一種語言,一種藝術,是允許創新的。另外漢字作為方塊文字,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象形、會意,一個字往那兒一放,就會引起許多形、意聯想,這是字母文字所不具備的,而且舊詞新用、舊語翻新,語意延伸或改變原意,或者在原有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意思,這在漢語中既是允許的,又是常用的一種手法,正是漢字的這些特點,才使得中國的語言文化能夠得以豐富和發展。
那麼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現象,諧音在語言表達中早就被廣泛的使用,如果用好可以收到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如“春蠶到死絲方盡”、《紅樓夢》中的“賈雨村”、“萬豔同杯”,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當然廣告中也可以適當地對熟語作些改動,同樣也會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服裝類廣告中的“‘衣衣’不舍”、飲料類的“有口皆‘杯’”、華素片廣告“‘快’‘治’人口”、黃河冰箱廣告“領‘鮮’一步”、燃灶器具廣告“‘燒’勝一籌”等等這樣形神兼備、繪聲繪色的廣告既溫馨又雅致,富有個性特色,體現了商品的親和力,拉近了顧客與商家的距離,豐富了廣告用語,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但如果一味地去迎合部分人低俗與獵奇的心態而對成語亂加改動,甚至使之麵目全非,造成語言使用的混亂,那樣有可能會對語言產生很大的傷害。其一,一些多少年以來已經固定的詞組會因此而發生改變。比如,汾酒的廣告語“喝酒必汾、汾酒必喝”,幾乎讓我們看不到原來成語的樣子。其二,攙進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給社會文明帶來衝擊。如某種塗料的廣告語“好色之塗”;還有一則男性用品廣告詞“男兒‘襠’自強”;某品牌的痔瘡藥廣告語為“有‘痔’無恐”。其三,對中小學的漢語教學產生很大影響,甚至有的學生喊出了“成語打假”的口號,因為學生的作業中多次出現這樣的成語:“無所胃懼、痔在必得、咳不容緩、天嚐地酒、樂在騎中”,而且在回答老師時還振振有詞:“廣告上都是這樣。”讓老師們哭笑不得。如果真的這樣下去的話,就會導致語言向一個很不好的方向發展,造成漢語言的不規範化,同時也讓消費者從心理上產生厭煩,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所以對諧音廣告詞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分清利弊,積極引導,合理使用,使漢語言特有的這一語言現象積極健康的發展下去。
在前門小學做的一項測試結果給出了肯定的答案。30名五年級學生在給37條諧音廣告糾錯時,不但無一人全對,還有許多同學糾錯的依據是來自於諧音廣告。這個測試是本報社會新聞采編中心與前門小學聯手進行的。這個學校是崇文區的優質校,教學質量是不錯的。測試者列出了37條諧音廣告,內含40個錯別字,請30名學生糾正。結果,發現錯別字30個以上的有17人,發現錯別字30個以下的13人,最少的隻發現了21個。
這30名同學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李燕說,到了五年級,大多數諧音廣告涉及的成語學生們都已接觸過。由於孩子們回家後大多數時間在看電視,廣告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好多同學能流利地背廣告詞,像“量多的日子……”對諧音廣告中的錯別字不能正確分辨,應該說是受了廣告的誤導。
根據測試,諧音廣告誤導小學生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一些小學生糾錯的依據來自諧音廣告,越糾越錯。三分之一的學生把“無鞋可及”改成“無泄可及”;20個學生把“蓋不能缺”改成了“鈣不能缺”。顯然,前者是受了瀉藥廣告的誤導,後者依據的是有關鈣片的諧音廣告。二是受諧音廣告影響,對諧音錯誤成語熟視無睹。一半同學見“咳不容緩”、“別具一革”、“閑妻良母”、“騎樂無窮”、“隨心所浴”等,都沒有給予糾正。三是對諧音廣告本義做錯誤理解。“你有二房嗎”?本是房地產廣告,原意是有無第二住所。可好幾個女生問這是什麼意思,幾個男生竊笑說,回去問你們的爸爸吧。
前門小學校長錢紅石說,諧音廣告多了,小學生先入為主,即使以後教正確的成語和組詞,糾正起來也要費勁。有關部門應從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高度,管管諧音廣告。
轉自《北京日報》2003-3-26 1.在外麵望眼欲穿,到裏麵望眼欲“穿”——92南京穿著商品評銷會廣告
該例兩次利用了“望眼欲穿”這個成語,其中前麵用的是它的本義,指的是盼望真切,把眼睛都望穿了;而後麵把“穿”字加了引號,表示的是把衣服等穿在身上。像這樣運用轉換成語某個語素義來做廣告的方式,其效果還是不錯的。同樣,下麵這幾例運用轉換成語語義的方式也相當不錯:
2.白手起家——某石灰廠廣告
“白手起家”的“白手”原義是指“空手”,而這裏借用“白”來為石灰廠做廣告,很是巧妙。
3.無所不包——某餃子館廣告
“無所不包”本來指沒有什麼東西不被包括在內,也就是包容了事物的全部的意思,其中的“包”義為“容納在裏頭”。這則廣告用來指包餃子的“包”,使得這個多義詞的語義連接也很合理。
4.自討苦吃——某中藥鋪廣告
這個成語本義是指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而對於作為世界藥學中獨具特色的中藥,曆來就有“良藥苦口利於病”的說法,所以有病就應該用好中藥醫治,好的中藥是苦的,病人當然願意“自討苦吃”。
5.當之無愧——某當鋪廣告
“當之無愧”的“當”讀音為dānɡ,意思是承受,整個成語表示擔當得起某種榮譽或者稱號;而此處的“當”變化為 dànɡ,意思是指用東西作抵押來向當鋪借錢,是“當鋪”的“當”。雖然讀音不同,但詞形完全一樣,這樣利用成語中某些字詞讀音上的差異來製作廣告的方法也值得肯定。
運用諧音雙關手法寫詩人心境處境的句子,表明作者和出處?
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與“思”)
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與“情”)
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識郞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絲”諧“思” ;“悟”諧“誤”)
《樂府詩集》之《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子”諧“憐子”,“蓮心”諧“憐心”)
古典詩詞裏麵使用雙關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蓮”和“憐”,“藕”和“偶”諧音雙關
這種雙關在南朝民歌吳歌中頻繁出現。例如:
“高山種芙蓉,複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子夜歌》)“思歡久,不愛獨枝蓮,隻惜同心藕。”(《讀曲歌》)芙蓉即蓮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種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莖,這兩個例子利用“芙蓉”諧音“夫容”,“蓮”諧音“憐”,“藕”諧音“偶”而構成雙關,含蓄地表達出對戀人的思念之情。
二、“絲”和“思”諧音雙關
李商隱在《無題》一詩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與“思”雙關,意即隻要有一息尚存,癡情不改,實指堅貞的愛情。“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南朝民歌《作蠶絲》)此詩也巧妙地運用雙關隱語,表達了勞動婦女對愛情的渴求和執著。
三、“柳”和“留”諧音雙關
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楊柳相送,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李白聽著遠處的笛聲,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鄉思。又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寫景,又暗寓“留”之意,顯示作者對朋友的留戀之情。
四、“期”和“棋”諧音雙關
《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諧音,寓意“歡別”之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真如一盤下不完的棋。其淒美、哀怨之情躍然紙上,入木三分。唐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裏有:“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長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種,“圍棋”諧音“違期”,“莫圍棋”即“莫違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語義雙關“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詩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時雙關著“匹偶”。這位女子本指望兩情相悅,將會有個美滿的結局,沒料到男子負心,留給她的是一縷織不成匹的亂絲,表達了對男子背約負心的痛心譴責。南朝民歌《作蠶絲》:“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匹”同樣蘊涵著兩情相悅的寓意,寄托了女子希望與戀人結為連理的美好願望。
運用諧音寫某兩個人物的兩三句對話
A: Hello, Tom. How are you?
B: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A: I'm OK. 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backpack.
A: Is it your backpack?
B: Yes, it is.
A: And what is that in English? Is it a pen?
B: No, it isn't. It's a pencil.
A: How du you spell it?
B: P-E-N-C-I-L.
A:你好,湯姆。你好嗎?
B:我很好,謝謝。你呢?
A:我很好。抱歉,這個在英語裏麵怎麼說?
B:它是背包。
A:它是你的背包?
B:是的,它是。
A:這個在英語裏麵又怎麼說?它是鋼筆嗎?
B:不,它不是。它是鉛筆。
A:怎麼拚寫它?
B:P-E-N-C-I-L。
A:黑漏,痛。號阿右?
B:愛姆範,三可有。俺球?
A:愛謀給。一科斯庫死秘,沃此第死音應裏許?
B:意此呃倍可配可。
A:以死意特喲倍可培可?
B:夜死,一替死。
A:安剁體死爹踢濘裏許?以死意特頻?
B:漏,一替森特。一測聘叟。
A:號堵右斯憋裏特?
B:屁-意-印-細-意-誒偶。
運用諧音的語段
武林外傳裏有一台詞
郭芙蓉幫小貝寫入學文章,在文章裏把孔子一頓臭罵,後來小貝被錄取了。
問其原因,湘玉說那個學堂的先生是高老莊的。
開始我想到的是豬八戒,怎麼想也沒明白。看了N遍後才想通
高老莊 諧音:搞老莊 莊子和孔子不是一家人嘛
運用諧音的俗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火燒旗杆——長歎(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台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裏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裏跑馬 -- 題(蹄)難出 扯胡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裏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裏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幹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裏撐船 -- 內行(航) 龜蓋量米 -- 什麼聲(升) 飯鍋裏冒煙 -- 迷(米)糊了 床底下點蚊香 -- 沒下文(蚊) 凍豆腐 -- 難辦(拌) 冷鍋炒熱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貼門神 -- 話(畫)中有話(畫) 沙石打青石 -- 實(石)打實(石) 沙灘上行船 -- 擱(起)淺了 沒角的牛 -- 假罵(馬) 沒有趕廟會 -- 莫急(擠) 沒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沒錢買海螺 -- 省些(吸) 懷兒婆過獨木橋 -- 鋌(挺)而(兒)走險 懷裏揣馬勺 -- 誠(盛)心 懷裏揣棉花 -- 軟(暖)心 懷裏揣蓖子 -- 舒(梳)心 窮人買米 -- 一聲(升)頭 窮木匠開張 -- 隻有一句(鋸) 補鍋匠栽筋鬥 -- 倒貼(鐵) 張天師下海 -- 莫(摸)怪 張天師跪在泥水裏 -- 求情(晴) 張果老的驢 -- 不見奇(騎) 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 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 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 紙做的欄杆 -- 不能依(倚)靠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驢皮貼牆上 -- 不象話(畫) 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黴(煤) 拉胡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 畫上的馬 -- 不奇(騎) 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 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 營火蟲的屁股 -- 沒大量(亮) 和尚打傘 -- 無法(發)無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沒事(寺) 和尚拖木頭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廟) 和尚的腦殼 -- 沒法(發) 斧子破毛竹 -- 著急(斫節) 魚池裏下網 -- 多餘(魚)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狗長犄角 -- 洋(羊)氣 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著 狗吃青草 -- 裝樣(羊) 狗吃黃瓜 -- 錯了時(食) 盲人做油條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鏡 -- 聰(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帶鹽) 炒鹹菜放鹽 -- 太閑(鹹)了 炕上安鍋 -- 改造(灶) 河邊洗黃蓮 -- 何(河)苦 河裏長菜 -- 不焦(澆) 油澆蠟燭 -- 一條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無灰 -- 專(磚)等著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圖(塗)表麵 泥菩薩身上長草 -- 慌(荒)了神 泥鰍打鼓 -- 亂談(彈)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鋸) 空中掛燈籠 -- 玄(懸)了 空梭子補網 -- 沒法治(織)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空蒸籠上鍋台 -- 爭(蒸)氣 肩膀上放烘籠 -- 惱(腦)火 線板上的針 -- 憋(別)著 春天的果園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差(岔)兒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禦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廟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爺的馬 -- 不見奇(騎) 城隍老爺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爺戴孝 -- 白跑(袍) 藥店裏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藥鋪裏開抽屜 -- 找玩(丸) 茶食店裏失火 -- 果然(燃) 茶館裏招手 -- 胡(壺)來 草把作燈 -- 粗心(芯) 草泥塘裏翻泡 -- 發笑(酵) 草帽子當鑼 -- 想(響)不起來 草灘失火 -- 留情(青) 蕎麥皮打漿糊 -- 兩不沾(粘) 荊條棵上掛鞋底 -- 扯(刺)皮 帶馬桶坐大堂 -- 贓(髒)官 樹小蔭涼少 -- 照應(罩影)不到 樹倒了 -- 沒影(蔭) 鹹肉湯下麵 -- 不用言(鹽) 鹹鹽吃多了 -- 盡管閑(鹹)事 鹹菜燒豆腐 -- 有言(鹽)在先 鹹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鹽) 鹹菜蘸大醬 -- 太嚴(鹽)重了 歪頭和尚拜懺 -- 不對勁(頸)
怎樣運用諧音手法
樓主你好。
在現代漢語語法中,有一種辭格叫做雙關(利用語音或語義條件,有意使語句同時關顧表麵和內裏兩種意思,言在於此而意在彼)。而雙關的基本類型就分為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
現在講樓主希望知道的諧音。諧音:利用音同或音近使詞語或句子語義雙關。
例如:
姓陶不見桃結果,姓李不見李花開,姓羅不見鑼鼓響,三個蠢材哪裏來?
(就“陶,李,羅”三姓與“桃,李,鑼”三物同音相諧,巧妙地就姓聯物,使達到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
又例如:歇後語(個人認為是最經典的諧音運用了,而且很有趣呢)
癩蛤蟆跳井——撲通(不懂)
山頂滾石頭——石打石(實打實)
注意:
運用諧音雙關,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體會得到,尋味得出,不能造成誤會或歧義。運用諧音手法,要培養自己的想象力,特別是聯想能力,以及一些生活常識。
希望樓主不會覺得我囉嗦了。祝你成功。
運用雙關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1、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與“情”雙關。
《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釋義: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2、春蠶到死絲方盡,“絲”與“思”雙關。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釋義:
見麵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隻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3、此夜曲中聞折柳,“柳”與“留”雙關。
《春夜洛城聞笛》唐代: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釋義: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悠然未有期,“期”與“棋”雙關。
《子夜歌·今夕已歡別》魏晉南北朝時期:佚名
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
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釋義:
今夜和愛人離別,何時才能相會?
等待的日子宛如明燈照著空空的棋盤,結束的時間還很遠。
5、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與“留”雙關。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釋義: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麵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運用諧音特點的古詩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運用諧音的句子 運用諧音的現象寫幾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