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sunshine朋友,你好。以下是歐.亨利的名作《最後一片藤葉》全文以及賞析:
全文:
在華盛頓廣場西麵的一個小區裏,街道仿佛發了狂似地,分成了許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這些“巷子”形成許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線。一條街本身往往交叉一兩回。有一次,一個藝術家發現這條街有它可貴之處。如果一個商人去收顏料、紙張和畫布的賬款,在這條街上轉彎抹角、大兜圈子的時候,突然碰上一文錢也沒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因此,搞藝術的人不久都到這個古色天香的格林威治村來了。他們逛來逛去,尋找朝北的窗戶,18世紀的三角牆,荷蘭式的閣樓,以及低廉的房租。接著,他們又從六馬路買來了一些錫蠟杯子和一兩隻烘鍋,組成了一個“藝術區”。
蘇艾和瓊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層磚屋的頂樓設立了她們的畫室。“瓊珊”是瓊娜的昵稱。兩人一個是從緬因州來的;另一個的家鄉是加利福尼亞州。她們是在八馬路上一家“德爾蒙尼戈飯館”裏吃客飯時碰到的,彼此一談,發現她們對於藝術、飲食、衣著的口味十分相投,結果便聯合租下那間畫室。
那是五月間的事。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裏潛躡著,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在廣場的東麵,這個壞家夥明目張膽地走動著,每闖一次禍,受害的人總有幾十個。但是,在這錯綜複雜,狹窄而苔蘚遍地的“巷子”裏,他的腳步卻放慢了。
“肺炎先生”並不是你們所謂的扶弱濟困的老紳士。一個弱小的女人,已經被加利福尼亞的西風吹得沒有什麼血色了,當然經不起那個有著紅拳關,氣籲籲的老家夥的常識。但他竟然打擊了瓊珊;她躺在那張漆過的鐵床上,一動也不動,望著荷蘭式小窗外對麵磚屋的牆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醫生揚揚他那蓬鬆的灰眉毛,招呼蘇艾到過道上去。
“依我看,她的病隻有一成希望。”他說,一麵把體溫表裏的水銀甩下去。“那一成希望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們不想活,情願照顧殯儀館的生意,這種精神狀態使醫藥一籌莫展。你的這位小姐滿肚子以為自己不會好了。她有什麼心事嗎?”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畫那不勒斯海灣。”蘇艾說。
“繪畫?——別扯淡了!她心裏有沒有值得想兩次的事情——比如說,男人?”
“男人?”蘇艾像吹小口琴似地哼了一聲說,“難道男人值得——別說啦,不,大夫;根本沒有那種事。”
“那麼,一定是身體虛弱的關係。”醫生說,“我一定盡我所知,用科學所能達到的一切方法來治療她。可是每逢我的病人開始盤算有多麼輛馬車送他出殯的時候,我就得把醫藥的治療力量減去百分之五十。要是你能使她對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樣發生興趣,提出一個總是,我就可以保證,她恢複的機會準能從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醫生離去之後,蘇艾到工作室裏哭了一聲,把一張日本紙餐巾擦得一團糟。然後,她拿起畫板,吹著拉格泰姆音樂調子,昂首闊步地走進瓊珊的房間。
瓊珊躺在被窩裏,臉朝著窗口,一點兒動靜也沒有。蘇艾以為她睡著了,趕緊停止吹口哨。
她架起畫板,開始替雜誌畫一幅短篇小說的鋼筆畫插圖。青年畫家不得不以雜誌小說的插圖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而這些小說則是青年作家為了鋪平文學道路而創作的。
蘇艾正為小說裏的主角,一個愛達荷州的牧人,畫上一條在馬匹展覽會裏穿的漂亮的馬褲和一片單眼鏡,忽然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重複了幾遍。她趕緊走到床邊。
瓊珊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她望著窗外,在計數——倒數上來。
“十二,”她說,過了一會兒,又說“十一”;接著是“十”、“九”;再接著是幾乎連在一起的“八”和“七”。
蘇艾關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麼可數的呢?外麵見到的隻是一個空蕩蕩、陰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幛磚屋的牆壁。一標極老極老的常春藤,糾結的根已經枯萎,樊在半牆上。秋季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吹落了,隻剩下幾根幾乎是光禿禿的藤枝依附在那堵鬆動殘缺的磚牆上。
“怎麼回事,親愛的?”蘇艾問道。
“六。”瓊珊說,聲音低得像是耳語,“它們現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片。數得我頭昏眼花。現在可容易了。喏,又掉了一片。隻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麼,親愛的?告訴你的蘇艾。”
“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
“喲,我從沒聽到這樣荒唐的話。”蘇艾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數落地說,“老藤葉同你的病有什麼相幹?你一向很喜歡那株常春藤,得啦,你這淘氣的姑娘。別發傻啦。我倒忘了,大夫今天早晨告訴你,你很快康複的機會是——讓我想想,他是怎麼說的——他說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喲,那幾乎跟我們在紐約搭街車或者走過一幛新房子的工地一樣,碰到意外的時候很少。現在喝一點兒湯吧。讓蘇艾繼續畫圖,好賣給編輯先生,換了錢給她的病孩子買點兒紅葡萄酒,也買些豬排填填她自己的饞嘴。”
“你不用再買什麼酒啦。”瓊珊說,仍然凝視著窗外,“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湯。隻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
“瓊珊,親愛的,”蘇艾彎著身子對她說,“你能不能答應我,在我畫完之前,別睜開眼睛,別瞧窗外?那些圖畫我明天得交。我需要光線,不然我早就把窗簾拉下來了。”
“你不能到另一間屋子裏去畫嗎?”瓊珊冷冷地問道。
“我要呆在這兒,跟你在一起。”蘇艾說,“而且我不喜歡你老盯著那些莫名其妙的藤葉。”
“你一畫完就告訴我。”瓊珊閉上眼睛說,她臉色慘白,靜靜地躺著,活像一尊倒塌下來的塑像,“因為我要看那最後的藤葉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像一片可憐的、厭倦的藤葉,悠悠地往下飄,往下飄。”
“你爭取睡一會兒。”蘇艾說,“我要去叫貝爾曼上來,替我做那個隱居的老礦工的模特兒。我去不了一分種。在我回來之前,千萬別動。”
老貝爾曼是住在樓下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紀六十開外,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從薩蒂爾似的腦袋上順著小鬼般的身體卷垂下來。貝爾曼在藝術界是個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畫筆,還是同藝術女神隔有相當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他老是說就要畫一幅傑作,可是始終沒有動手。除了偶爾塗抹了一些商業畫或廣告畫之外,幾年沒有畫過什麼。他替“藝術區”裏那些雇不起職業模特兒的青年藝術家充當模特兒,掙幾個小錢,他喝杜鬆子酒總是過量,老是嘮嘮叨叨地談著他未來的傑作。此外,他還是個暴躁的小老頭兒,極端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卻認為自己是保護樓上兩個青年藝術家的看家區狗。
蘇艾在樓下那間燈光黯淡的小屋子裏找到了酒氣撲人的貝爾曼。角落裏的畫架上繃著一幅空白的畫布,它在那兒靜候傑作的落筆,已經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瓊珊的想法告訴了他,又說她多麼擔心,惟恐那個虛弱得像枯葉一般的瓊 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牽連,真會撒手去世。
老貝爾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風流淚,他對這種白癡般的想法大不以為然,連諷帶刺地咆哮了一陣子。
“什麼話!”他嚷道,“難道世界上竟有這種傻子,因為可惡的藤葉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輩子也沒有聽到過這種怪事。不,我沒有心思替你當那無聊的隱士模特兒。你怎麼能讓她腦袋裏有這種傻念頭呢?唉,可憐的小瓊珊小姐。”
“她病得很厲害,很虛弱,”蘇艾說,“高燒燒得她疑神疑鬼,滿腦袋都是希奇古怪的念頭。好嗎,貝爾曼先生,既然你不願意替我當模特兒,我也不勉強了。我認得你這個可惡的老——老貧嘴。”
“你真女人氣!”貝爾曼嚷道,“誰說我不願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經說了半天,願意替你替你效勞。天哪!像瓊珊小姐那樣好的人實在不應該在這種地方害病。總有一天,我要畫一幅傑作,那麼我們都可以離開這裏啦。天哪!是啊。”
他們上樓時,瓊珊已經睡著了。蘇艾把窗簾拉到窗檻上,做手勢讓貝爾曼到另一間屋子裏去。他們在那兒擔心地瞥著窗外的常春藤。接著,他們默默無言地對瞅了一會兒。寒雨夾著雪花下個不停。貝爾曼穿著一件藍色的舊襯衫,坐在一翻轉過身的權棄岩石的鐵鍋上,扮作隱居的礦工。
第二天早晨,蘇艾睡了一個小時醒來的時候,看到瓊珊睜著無神的眼睛,凝視著放下末的綠窗簾。
“把窗簾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聲音命令著。
蘇艾困倦地照著做了。
可是,看哪1經過了漫漫長夜的風吹雨打,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牆上。它是藤上最後的一片了。靠近葉柄的顏色還是深綠的,但那鋸齒形的邊緣已染上了枯敗的黃色,它傲然掛在離地麵二十來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麵。
“那是最後的一片葉子。”瓊珊說,“我以為昨夜它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刮風的聲音。它今天會脫落的,同時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蘇艾把她困倦的臉湊到枕邊說,“如果你不為自己著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麼辦呢?”
但是瓊珊沒有回答。一個準備走上神秘遙遠的死亡道路的心靈,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當她與塵世和友情之間的聯係一片片地脫離時,那個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總算熬了過去。黃昏時,她們看到牆上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舊依附在莖上。隨夜晚同來的北風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從荷蘭式的低屋簷上傾瀉下來。
天色剛明的時候,狠心的瓊珊又吩咐把窗簾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葉仍在牆上。
瓊珊躺著對它看了很久。然後她喊喊蘇艾,蘇艾正在煤卸爐上攪動給瓊珊喝的雞湯。
“我真是一個壞姑娘,蘇艾,”瓊珊說,“冥冥中有什麼使那最後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啟示了我過去是多麼邪惡。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現在請你拿些湯來,再弄一點摻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麵小鏡子給我,用枕頭替我墊墊高,我想坐起來看你煮東西。”
一小時後,她說:
“蘇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灣寫生。”
下午,醫生來,他離去時,蘇艾找了個借口,跑到過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隻要好好護理,你會勝利。現在我得去樓下看看另一個病人。他姓貝爾曼——據我所知,也是搞藝術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不過今天還是要把他送進醫院,讓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蘇艾跑到床邊,瓊珊靠在那兒,心滿意足地在織一條毫無用處的深藍色戶巾,蘇艾連枕頭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話要告訴你,小東西。”她說,“貝爾曼在醫院裏去世了。他害肺炎,隻病了兩天。頭天早上,看門人在樓下的房間裏發現他痙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他們想不出,在那種淒風苦雨的的夜裏,他窨是到什麼地方去了。後來,他們找到了一盞還燃著的燈籠,一把從原來地方挪動過的樣子,還有幾去散落的的畫筆,一塊調色板,上麵和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末了——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牆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不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 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牆上的。”(全文完)
《最後一片藤葉》賞析:
冬天一定會到,樹上的葉也一定會落盡——藤葉也不例外。不要以為這是樹木鬥不過天,它是無能的,也是無奈的。因為這恰恰體現了樹木的一種智慧,為了明年春天的萌發,它實在沒有必要死守著最後一片葉子,苦苦地掙紮,為此耗盡了最後一絲力量。
因為,葉子落盡並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徹底地成為泡影;反之,這是一種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盡最後一片葉子時,新的希望,也就在葉子落下的葉柄處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後是靜靜地、靜靜地等待。此時的靜靜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來,它就以不可阻擋之勢爆發出來了。
而假如,到了冬天所有的葉子都不落下來,那麼第二年也就會少了許多新生的芽,至少我們將失去欣賞一樹新芽花朵般盛開的機會。
也因此,守住你的最後一片藤葉的辦法就是讓秋天的葉子隨風飄盡,而守住那葉子落下處的飽滿的葉芽,因為那葉芽裏麵,就是一片新的藤葉,一個新的春天。
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要學的決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學會在摔倒之後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為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後成為大海。而堅守住最後一片上一個秋天的藤葉,讓自己在冬天中耗盡養份的笨辦法,隻會招之更大的失敗。我們現在已經是初三了,對於部分同學來說,高中的理想已經成了風中的最後一片藤葉,對此,我的觀點是順應自然,讓落葉落盡,等待春天,另辟蹊徑,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
冬天的落葉,你隨風去吧!但你千萬別忘了在明年春來之時,重新長出嫩芽!
人生如夢亦如歌!
接下來則是歐.亨利小說賞析:
歐·亨利的小說通俗易懂,其中無論發生了什麼,發生在何處,也無論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並且易有濃鬱的美國風味。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欲望和動機是相當複雜的,但是歐·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衝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一方麵大概因為美國是個平民社會,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階級,既然金錢麵前人人平等,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麵,此時正值美國內戰後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汙舞泛濫成災,似乎隻人能賺到錢便是成功,並不問問錢的來曆是否清白合法,難怪金錢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說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隻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歐·亨利筆下的芸芸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金錢主宰的世界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的喜怒哀樂,大都與金錢的占有有關,所以歐·亨利描繪的世態人情,無論是善是惡,都有某種美國式的單純。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是貫穿始終的,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的。綁架孩子的歹徒被頑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寧可倒貼錢把孩子護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複一日地製造幽默,竟變成了一個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終在殯儀館的後房中才得以告別塵世的愚蠢,重新恢複了一個正常人的知覺。歐·亨利顯然是把自己視為一個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寫道:“我的笑話的性質是和善親切的,絕不流於諷刺,使別人生氣。”這句話也適用於歐·亨利本人,他諷刺,但不流於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鍾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誇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最後一片葉子》文學類閱讀及答案
一、聯係上下文揣摩下列引言,回答問題:
1.“如果病人盤算起會有多少輛馬車來送葬,藥物的療效就要打個對折。要是她能問起今年冬天大衣的衣袖時興什麼式樣,那麼我對你說吧,她的希望就不是一成,而是兩成。” 醫生說這番話之前,有一句話點出了其中的道理,請找出來,寫在下麵。
答:
2.“到了11月,一位冷酷、看不見的不速之客闖進了這一帶,伸出隻冰涼的手今天碰碰這個,明天碰碰那個。醫生稱這位客人為‘肺炎’。這瘟神簡直橫行無忌,害起人來一動手就幾十個,但走到長著青苔、迷宮似的‘胡同區’,他放慢了腳步。”這段話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效果?聯係你的生活實際,模仿它寫一個句子。
答:
3.下麵兩句話的表達有何異同?聯係生活實際,模仿它們的寫法寫兩句話。
①“華盛頓廣場往西有一小片地區的街道橫七豎八,像亂攤著的小布條,名曰:胡同區。”
②“他已年過六旬,頭像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獸的森林神,身子像小鬼,胡須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鬈曲著從頭順身子往下垂。”
答:
二、生死信念對病人康複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文中表明喬安西生死信念變化的句子有哪些,休易和貝爾曼為鼓勵喬安西樹立生的信念做了些什麼?請在文中劃出你認為關鍵的句子,並在書旁或筆記本裏寫批注文字。
參考答案
一、1.“這成希望取決於她抱不抱活下去的決心。”
2.特點是把“肺炎”比擬為人,“肺炎”的傳播形在人的行為動作中得以表現。具有形象有趣表達的效果。“肺炎”是人類疾病之一,是人類情感貶斥的,寫得如此“人性化”,情感反差造成了幽默效果。仿句略。
3.相同之處:都用彼物比此物,寫得形象可視。不同之處:①中彼物和此物屬於不同類別,是比喻;②中彼物和此物屬於同類別,是比較。仿句略。
二、表現喬安西信念變化的語句:①“5片藤葉。那根藤上的。等最後一片掉下來,我也就完了。早三天我已以明白。難道醫生沒對你說?”(對活下去沒信心,安然等死。)②“又掉了一片。湯我也不要。隻剩下4片葉子了。要是天黑前我看到最後一片掉下來就好,見到了我也好閉眼。”(急於就死,但又極重死前心願,極關注自己“死”的過程,並把它物化為5片藤葉掉落的過程,這多省流露出一些潛意識中對生的留戀。)③“我不願再等。也不願想什麼。一切我都不要了,隻願像一片沒有了生命力的敗葉一樣,往下飄,飄。”(“不願再等,不願想什麼”說明病更苦,堅持得更累;把死與飄落等同顯出浪漫,是畫家的特性還是對生的向往使然?)④“我還以為晚上它準會掉。我聽見了風聲。今天它會掉的,我的死期也就來了。”(對活無信心,對“它”很在意。)⑤“休易,我太不應該。不智能怎麼鬼使神差的,那片葉老掉不下來,可見我原來心緒不好。想死是罪過。你這就給我盛點雞湯來,還有牛奶,牛奶裏擱點葡萄酒——等等!先拿麵小鏡子來,再把幾個枕頭墊到我身邊,讓我坐起來看你燒菜。”(生的信念終於戰勝了對死的等待,喬安西複活了!)
表現休易的有關語句:①“醫生走了以後,休易到畫室裏哭了一場,把一條日本餐巾全哭濕了。哭過以後她拿著畫板昂首闊步走進喬安西的房間,還一邊吹口哨。”(哭得厲害,朋友將逝之傷悲非同尋常。“昂首闊步”“吹口哨”大概是想給朋友生的鼓舞和勇氣吧?)②“今天上午醫生還對我說,你很快好起來的希望是——讓我想想他的原話來著——對啦,他說你的希望有九成!來,喝點兒湯,喝了我就再畫畫,賣給編輯,得了錢給你這病娃娃買名牌紫葡萄酒,再買點豬排,絕對值我自己解讒。”(善意的謊言,湯酒豬排的誘導,希望朋友向往生的美妙,重拾生的信念。)
表現貝爾曼的有關語句:“頭一天早上看門人的樓下房間隔現他難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濕了,摸起來冰涼。誰也猜不著他在又是風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兒去了。後來他們發現了一盞燈籠,還亮著,又發現樓梯搬動了地方,幾枝畫筆東一枝西一枝扔著,一塊調色板上調了綠顏料和黃顏料。現在你看窗外,乖乖。牆上還趴著最後一片藤葉。你不是奇怪為什麼風吹著它也不飄不動嗎?唉,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在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來的晚上,他在牆上又畫了一片。”(側麵描寫。貝爾曼為鼓勵喬安西重拾生的信念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喚醒生命的作品當然是傑作。)
求小說《最後一片葉子》的資料和主要內容、啟示
飄雪sunshine朋友,你好。以下是歐.亨利的名作《最後一片藤葉》全文以及賞析:
全文:
在華盛頓廣場西麵的一個小區裏,街道仿佛發了狂似地,分成了許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這些“巷子”形成許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線。一條街本身往往交叉一兩回。有一次,一個藝術家發現這條街有它可貴之處。如果一個商人去收顏料、紙張和畫布的賬款,在這條街上轉彎抹角、大兜圈子的時候,突然碰上一文錢也沒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因此,搞藝術的人不久都到這個古色天香的格林威治村來了。他們逛來逛去,尋找朝北的窗戶,18世紀的三角牆,荷蘭式的閣樓,以及低廉的房租。接著,他們又從六馬路買來了一些錫蠟杯子和一兩隻烘鍋,組成了一個“藝術區”。
蘇艾和瓊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層磚屋的頂樓設立了她們的畫室。“瓊珊”是瓊娜的昵稱。兩人一個是從緬因州來的;另一個的家鄉是加利福尼亞州。她們是在八馬路上一家“德爾蒙尼戈飯館”裏吃客飯時碰到的,彼此一談,發現她們對於藝術、飲食、衣著的口味十分相投,結果便聯合租下那間畫室。
那是五月間的事。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裏潛躡著,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在廣場的東麵,這個壞家夥明目張膽地走動著,每闖一次禍,受害的人總有幾十個。但是,在這錯綜複雜,狹窄而苔蘚遍地的“巷子”裏,他的腳步卻放慢了。
“肺炎先生”並不是你們所謂的扶弱濟困的老紳士。一個弱小的女人,已經被加利福尼亞的西風吹得沒有什麼血色了,當然經不起那個有著紅拳關,氣籲籲的老家夥的常識。但他竟然打擊了瓊珊;她躺在那張漆過的鐵床上,一動也不動,望著荷蘭式小窗外對麵磚屋的牆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醫生揚揚他那蓬鬆的灰眉毛,招呼蘇艾到過道上去。
“依我看,她的病隻有一成希望。”他說,一麵把體溫表裏的水銀甩下去。“那一成希望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們不想活,情願照顧殯儀館的生意,這種精神狀態使醫藥一籌莫展。你的這位小姐滿肚子以為自己不會好了。她有什麼心事嗎?”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畫那不勒斯海灣。”蘇艾說。
“繪畫?——別扯淡了!她心裏有沒有值得想兩次的事情——比如說,男人?”
“男人?”蘇艾像吹小口琴似地哼了一聲說,“難道男人值得——別說啦,不,大夫;根本沒有那種事。”
“那麼,一定是身體虛弱的關係。”醫生說,“我一定盡我所知,用科學所能達到的一切方法來治療她。可是每逢我的病人開始盤算有多麼輛馬車送他出殯的時候,我就得把醫藥的治療力量減去百分之五十。要是你能使她對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樣發生興趣,提出一個總是,我就可以保證,她恢複的機會準能從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醫生離去之後,蘇艾到工作室裏哭了一聲,把一張日本紙餐巾擦得一團糟。然後,她拿起畫板,吹著拉格泰姆音樂調子,昂首闊步地走進瓊珊的房間。
瓊珊躺在被窩裏,臉朝著窗口,一點兒動靜也沒有。蘇艾以為她睡著了,趕緊停止吹口哨。
她架起畫板,開始替雜誌畫一幅短篇小說的鋼筆畫插圖。青年畫家不得不以雜誌小說的插圖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而這些小說則是青年作家為了鋪平文學道路而創作的。
蘇艾正為小說裏的主角,一個愛達荷州的牧人,畫上一條在馬匹展覽會裏穿的漂亮的馬褲和一片單眼鏡,忽然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重複了幾遍。她趕緊走到床邊。
瓊珊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她望著窗外,在計數——倒數上來。
“十二,”她說,過了一會兒,又說“十一”;接著是“十”、“九”;再接著是幾乎連在一起的“八”和“七”。
蘇艾關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麼可數的呢?外麵見到的隻是一個空蕩蕩、陰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幛磚屋的牆壁。一標極老極老的常春藤,糾結的根已經枯萎,樊在半牆上。秋季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吹落了,隻剩下幾根幾乎是光禿禿的藤枝依附在那堵鬆動殘缺的磚牆上。
“怎麼回事,親愛的?”蘇艾問道。
“六。”瓊珊說,聲音低得像是耳語,“它們現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片。數得我頭昏眼花。現在可容易了。喏,又掉了一片。隻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麼,親愛的?告訴你的蘇艾。”
“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
“喲,我從沒聽到這樣荒唐的話。”蘇艾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數落地說,“老藤葉同你的病有什麼相幹?你一向很喜歡那株常春藤,得啦,你這淘氣的姑娘。別發傻啦。我倒忘了,大夫今天早晨告訴你,你很快康複的機會是——讓我想想,他是怎麼說的——他說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喲,那幾乎跟我們在紐約搭街車或者走過一幛新房子的工地一樣,碰到意外的時候很少。現在喝一點兒湯吧。讓蘇艾繼續畫圖,好賣給編輯先生,換了錢給她的病孩子買點兒紅葡萄酒,也買些豬排填填她自己的饞嘴。”
“你不用再買什麼酒啦。”瓊珊說,仍然凝視著窗外,“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湯。隻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
“瓊珊,親愛的,”蘇艾彎著身子對她說,“你能不能答應我,在我畫完之前,別睜開眼睛,別瞧窗外?那些圖畫我明天得交。我需要光線,不然我早就把窗簾拉下來了。”
“你不能到另一間屋子裏去畫嗎?”瓊珊冷冷地問道。
“我要呆在這兒,跟你在一起。”蘇艾說,“而且我不喜歡你老盯著那些莫名其妙的藤葉。”
“你一畫完就告訴我。”瓊珊閉上眼睛說,她臉色慘白,靜靜地躺著,活像一尊倒塌下來的塑像,“因為我要看那最後的藤葉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像一片可憐的、厭倦的藤葉,悠悠地往下飄,往下飄。”
“你爭取睡一會兒。”蘇艾說,“我要去叫貝爾曼上來,替我做那個隱居的老礦工的模特兒。我去不了一分種。在我回來之前,千萬別動。”
老貝爾曼是住在樓下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紀六十開外,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從薩蒂爾似的腦袋上順著小鬼般的身體卷垂下來。貝爾曼在藝術界是個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畫筆,還是同藝術女神隔有相當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他老是說就要畫一幅傑作,可是始終沒有動手。除了偶爾塗抹了一些商業畫或廣告畫之外,幾年沒有畫過什麼。他替“藝術區”裏那些雇不起職業模特兒的青年藝術家充當模特兒,掙幾個小錢,他喝杜鬆子酒總是過量,老是嘮嘮叨叨地談著他未來的傑作。此外,他還是個暴躁的小老頭兒,極端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卻認為自己是保護樓上兩個青年藝術家的看家區狗。
蘇艾在樓下那間燈光黯淡的小屋子裏找到了酒氣撲人的貝爾曼。角落裏的畫架上繃著一幅空白的畫布,它在那兒靜候傑作的落筆,已經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瓊珊的想法告訴了他,又說她多麼擔心,惟恐那個虛弱得像枯葉一般的瓊 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牽連,真會撒手去世。
老貝爾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風流淚,他對這種白癡般的想法大不以為然,連諷帶刺地咆哮了一陣子。
“什麼話!”他嚷道,“難道世界上竟有這種傻子,因為可惡的藤葉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輩子也沒有聽到過這種怪事。不,我沒有心思替你當那無聊的隱士模特兒。你怎麼能讓她腦袋裏有這種傻念頭呢?唉,可憐的小瓊珊小姐。”
“她病得很厲害,很虛弱,”蘇艾說,“高燒燒得她疑神疑鬼,滿腦袋都是希奇古怪的念頭。好嗎,貝爾曼先生,既然你不願意替我當模特兒,我也不勉強了。我認得你這個可惡的老——老貧嘴。”
“你真女人氣!”貝爾曼嚷道,“誰說我不願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經說了半天,願意替你替你效勞。天哪!像瓊珊小姐那樣好的人實在不應該在這種地方害病。總有一天,我要畫一幅傑作,那麼我們都可以離開這裏啦。天哪!是啊。”
他們上樓時,瓊珊已經睡著了。蘇艾把窗簾拉到窗檻上,做手勢讓貝爾曼到另一間屋子裏去。他們在那兒擔心地瞥著窗外的常春藤。接著,他們默默無言地對瞅了一會兒。寒雨夾著雪花下個不停。貝爾曼穿著一件藍色的舊襯衫,坐在一翻轉過身的權棄岩石的鐵鍋上,扮作隱居的礦工。
第二天早晨,蘇艾睡了一個小時醒來的時候,看到瓊珊睜著無神的眼睛,凝視著放下末的綠窗簾。
“把窗簾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聲音命令著。
蘇艾困倦地照著做了。
可是,看哪1經過了漫漫長夜的風吹雨打,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牆上。它是藤上最後的一片了。靠近葉柄的顏色還是深綠的,但那鋸齒形的邊緣已染上了枯敗的黃色,它傲然掛在離地麵二十來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麵。
“那是最後的一片葉子。”瓊珊說,“我以為昨夜它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刮風的聲音。它今天會脫落的,同時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蘇艾把她困倦的臉湊到枕邊說,“如果你不為自己著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麼辦呢?”
但是瓊珊沒有回答。一個準備走上神秘遙遠的死亡道路的心靈,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當她與塵世和友情之間的聯係一片片地脫離時,那個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總算熬了過去。黃昏時,她們看到牆上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舊依附在莖上。隨夜晚同來的北風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從荷蘭式的低屋簷上傾瀉下來。
天色剛明的時候,狠心的瓊珊又吩咐把窗簾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葉仍在牆上。
瓊珊躺著對它看了很久。然後她喊喊蘇艾,蘇艾正在煤卸爐上攪動給瓊珊喝的雞湯。
“我真是一個壞姑娘,蘇艾,”瓊珊說,“冥冥中有什麼使那最後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啟示了我過去是多麼邪惡。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現在請你拿些湯來,再弄一點摻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麵小鏡子給我,用枕頭替我墊墊高,我想坐起來看你煮東西。”
一小時後,她說:
“蘇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灣寫生。”
下午,醫生來,他離去時,蘇艾找了個借口,跑到過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隻要好好護理,你會勝利。現在我得去樓下看看另一個病人。他姓貝爾曼——據我所知,也是搞藝術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不過今天還是要把他送進醫院,讓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蘇艾跑到床邊,瓊珊靠在那兒,心滿意足地在織一條毫無用處的深藍色戶巾,蘇艾連枕頭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話要告訴你,小東西。”她說,“貝爾曼在醫院裏去世了。他害肺炎,隻病了兩天。頭天早上,看門人在樓下的房間裏發現他痙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他們想不出,在那種淒風苦雨的的夜裏,他窨是到什麼地方去了。後來,他們找到了一盞還燃著的燈籠,一把從原來地方挪動過的樣子,還有幾去散落的的畫筆,一塊調色板,上麵和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末了——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牆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不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 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牆上的。”(全文完)
《最後一片藤葉》賞析:
冬天一定會到,樹上的葉也一定會落盡——藤葉也不例外。不要以為這是樹木鬥不過天,它是無能的,也是無奈的。因為這恰恰體現了樹木的一種智慧,為了明年春天的萌發,它實在沒有必要死守著最後一片葉子,苦苦地掙紮,為此耗盡了最後一絲力量。
因為,葉子落盡並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徹底地成為泡影;反之,這是一種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盡最後一片葉子時,新的希望,也就在葉子落下的葉柄處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後是靜靜地、靜靜地等待。此時的靜靜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來,它就以不可阻擋之勢爆發出來了。
而假如,到了冬天所有的葉子都不落下來,那麼第二年也就會少了許多新生的芽,至少我們將失去欣賞一樹新芽花朵般盛開的機會。
也因此,守住你的最後一片藤葉的辦法就是讓秋天的葉子隨風飄盡,而守住那葉子落下處的飽滿的葉芽,因為那葉芽裏麵,就是一片新的藤葉,一個新的春天。
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要學的決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學會在摔倒之後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為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後成為大海。而堅守住最後一片上一個秋天的藤葉,讓自己在冬天中耗盡養份的笨辦法,隻會招之更大的失敗。我們現在已經是初三了,對於部分同學來說,高中的理想已經成了風中的最後一片藤葉,對此,我的觀點是順應自然,讓落葉落盡,等待春天,另辟蹊徑,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
冬天的落葉,你隨風去吧!但你千萬別忘了在明年春來之時,重新長出嫩芽!
人生如夢亦如歌!
接下來則是歐.亨利小說賞析:
歐·亨利的小說通俗易懂,其中無論發生了什麼,發生在何處,也無論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並且易有濃鬱的美國風味。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欲望和動機是相當複雜的,但是歐·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衝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一方麵大概因為美國是個平民社會,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階級,既然金錢麵前人人平等,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麵,此時正值美國內戰後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汙舞泛濫成災,似乎隻人能賺到錢便是成功,並不問問錢的來曆是否清白合法,難怪金錢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說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隻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歐·亨利筆下的芸芸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金錢主宰的世界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的喜怒哀樂,大都與金錢的占有有關,所以歐·亨利描繪的世態人情,無論是善是惡,都有某種美國式的單純。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是貫穿始終的,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的。綁架孩子的歹徒被頑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寧可倒貼錢把孩子護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複一日地製造幽默,竟變成了一個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終在殯儀館的後房中才得以告別塵世的愚蠢,重新恢複了一個正常人的知覺。歐·亨利顯然是把自己視為一個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寫道:“我的笑話的性質是和善親切的,絕不流於諷刺,使別人生氣。”這句話也適用於歐·亨利本人,他諷刺,但不流於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鍾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誇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貝爾漫畫上最後一片葉子的描寫
在華盛頓廣場西邊的一個小區裏,街道都橫七豎八地伸展開去,又分裂成一小條一小條的“胡同”。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著彎子。一條街有時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有一回一個畫家發現這條街有一種優越性:要是有個收帳的跑到這條街上,來催要顏料、紙張和畫布的錢,他就會突然發現自己兩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錢的帳也沒有要到!
所以,不久之後不少畫家就摸索到這個古色古香的老格林尼治村來,尋求朝北的窗戶、18世紀的尖頂山牆、荷蘭式的閣樓,以及低廉的房租。然後,他們又從第六街買來一些蠟酒杯和一兩隻火鍋,這裏便成了“藝術區”。
蘇和瓊西的畫室設在一所又寬又矮的三層樓磚房的頂樓上。“瓊西”是瓊娜的愛稱。她倆一個來自緬因州,一個是加利福尼亞州人。她們是在第八街的“台爾蒙尼歌之家”吃份飯時碰到的,她們發現彼此對藝術、生菜色拉和時裝的愛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間畫室。
那是5月裏的事。到了11月,一個冷酷的、肉眼看不見的、醫生們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裏悄悄地遊蕩,用他冰冷的手指頭這裏碰一下那裏碰一下。在廣場東頭,這個破壞者明目張膽地踏著大步,一下子就擊倒幾十個受害者,可是在迷宮一樣、狹窄而鋪滿青苔的“胡同”裏,他的步伐就慢了下來。
肺炎先生不是一個你們心目中行俠仗義的老的紳士。一個身子單薄,被加利福尼亞州的西風刮得沒有血色的弱女子,本來不應該是這個有著紅拳頭的、呼吸急促的老家夥打擊的對象。然而,瓊西卻遭到了打擊;她躺在一張油漆過的鐵床上,一動也不動,凝望著小小的荷蘭式玻璃窗外對麵磚房的空牆。
一天早晨,那個忙碌的醫生揚了揚他那毛茸茸的灰白色眉毛,把蘇叫到外邊的走廊上。
“我看,她的病隻有十分之一的恢複希望,”他一麵把體溫表裏的水銀柱甩下去,一麵說,“這一分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頭。有些人好像不願意活下去,喜歡照顧殯儀館的生意,簡直讓整個醫藥界都無能為力。你的朋友斷定自己是不會痊愈的了。她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呢?”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夠去畫那不勒斯的海灣。”蘇說。
“畫畫???真是瞎扯!她腦子裏有沒有什麼值得她想了又想的事??比如說,一個男人?”
“男人?”蘇像吹口琴似的扯著嗓子說,“男人難道值得??不,醫生,沒有這樣的事。”
“能達到的全部力量去治療她。可要是我的病人開始算計會有多少輛馬車送她出喪,我就得把治療的效果減掉百分之五十。隻要你能想法讓她對冬季大衣袖子的時新式樣感到興趣而提出一兩個問題,那我可以向你保證把醫好她的機會從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醫生走後,蘇走進工作室裏,把一條日本餐巾哭成一團濕。後來她手裏拿著畫板,裝做精神抖擻的樣子走進瓊西的屋子,嘴裏吹著爵士音樂調子。
瓊西躺著,臉朝著窗口,被子底下的身體紋絲不動。蘇以為她睡著了,趕忙停止吹口哨。
她架好畫板,開始給雜誌裏的故事畫一張鋼筆插圖。年輕的畫家為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不得不給雜誌裏的故事畫插圖,而這些故事又是年輕的作家為了鋪平通向文學的道路而不得不寫的。
蘇正在給故事主人公,一個愛達荷州牧人的身上,畫上一條馬匹展覽會穿的時髦馬褲和一片單眼鏡時,忽然聽到一個重複了幾次的低微的聲音。她快步走到床邊。
瓊西的眼睛睜得很大。她望著窗外,數著……倒過來數。
“12,”她數道,歇了一會又說,“11,”然後是“10,”和“9”,接著幾乎同時數著“8”和“7”。
蘇關切地看了看窗外。那兒有什麼可數的呢?隻見一個空蕩陰暗的院子,20英尺以外還有一所磚房的空牆。一棵老極了的長春藤,枯萎的根糾結在一塊,枝幹攀在磚牆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幾乎隻有光禿的枝條還纏附在剝落的磚塊上。
“什麼呀,親愛的?”蘇問道。
“6,”瓊西幾乎用耳語低聲說道,“它們現在越落越快了。三天前還有差不多一百片。我數得頭都疼了。但是現在好數了。又掉了一片。隻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麼呀,親愛的。告訴你的蘇娣吧。”
“葉子。長春藤上的。等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也就該去了。這件事我三天前就知道了。難道醫生沒有告訴你?”
“哼,我從來沒聽過這種傻話,”蘇十分不以為然地說,“那些破長春藤葉子和你的病好不好有什麼關係?你以前不是很喜歡這棵樹嗎?你這個淘氣孩子。不要說傻話了。瞧,醫生今天早晨還告訴我,說你迅速痊愈的機會是,??讓我一字不改地照他的話說吧??他說有九成把握。噢,那簡直和我們在紐約坐電車或者走過一座新樓房的把握一樣大。喝點湯吧,讓蘇娣去畫她的畫,好把它賣給編輯先生,換了錢來給她的病孩子買點紅葡萄酒,再給她自己買點豬排解解饞。”
“你不用買酒了,”瓊西的眼睛直盯著窗外說道,“又落了一片。不,我不想喝湯。隻剩下四片了。我想在天黑以前等著看那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然後我也要去了。”
“瓊西,親愛的,”蘇俯著身子對她說,“你答應我閉上眼睛,不要瞧窗外,等我畫完,行嗎?明天我非得交出這些插圖。我需要光線,否則我就拉下窗簾了。”“你不能到那間屋子裏去畫嗎?”瓊西冷冷地問道。
“我願意呆在你跟前,”蘇說,“再說,我也不想讓你老看著那些討厭的長春藤葉子。”
“你一畫完就叫我,”瓊西說著,便閉上了眼睛。她臉色蒼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橫倒在地上的雕像。“因為我想看那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了的葉子那樣。”
“你睡一會吧,”蘇說道,“我得下樓把貝爾門叫上來,給我當那個隱居的老礦工的模特兒。我一會兒就回來的。不要動,等我回來。”
老貝爾門是住在她們這座樓房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過60,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那樣的大胡子,這胡子長在一個像半人半獸的森林之神的頭顱上,又鬈曲地飄拂在小鬼似的身軀上。貝爾門是個失敗的畫家。他操了四十年的畫筆,還遠沒有摸著藝術女神的衣裙。他老是說就要畫他的那幅傑作了,可是直到現在他還沒有動筆。幾年來,他除了偶爾畫點商業廣告之類的玩意兒以外,什麼也沒有畫過。他給藝術區裏窮得雇不起職業模特兒的年輕畫家們當模特兒,掙一點錢。他喝酒毫無節製,還時常提起他要畫的那幅傑作。除此以外,他是一個火氣十足的小老頭子,十分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卻認為自己是專門保護樓上畫室裏那兩個年輕女畫家的一隻看家狗。
蘇在樓下他那間光線黯淡的鬥室裏找到了嘴裏酒氣撲鼻的貝爾門。一幅空白的畫布繃在個畫架上,擺在屋角裏,等待那幅傑作已經25年了,可是連一根線條還沒等著。蘇把瓊西的胡思亂想告訴了他,還說她害怕瓊西自個兒瘦小柔弱得像一片葉子一樣,對這個世界的留戀越來越微弱,恐怕真會離世飄走了。
老貝爾門兩隻發紅的眼睛顯然在迎風流淚,他十分輕蔑地嗤笑這種傻呆的胡思亂想。
“什麼,”他喊道,“世界上真會有人蠢到因為那些該死的長春藤葉子落掉就想死?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怪事。不,我才不給你那隱居的礦工糊塗蟲當模特兒呢。你幹嗎讓她胡思亂想?唉,可憐的瓊西小姐。”
“她病得很厲害很虛弱,”蘇說,“發高燒發得她神經昏亂,滿腦子都是古怪想法。好,貝爾門先生,你不願意給我當模特兒,就拉倒,我看你是個討厭的老??老羅唆鬼。”
“你簡直太婆婆媽媽了!”貝爾門喊道,“誰說我不願意當模特兒?走,我和你一塊去。我不是講了半天願意給你當模特兒嗎?老天爺,瓊西小姐這麼好的姑娘真不應該躺在這種地方生病。總有一天我要畫一幅傑作,我們就可以都搬出去了。
一定的!”
他們上樓以後,瓊西正睡著覺。蘇把窗簾拉下,一直遮住窗台,做手勢叫貝爾門到隔壁屋子裏去。他們在那裏提心吊膽地瞅著窗外那棵長春藤。後來他們默默無言,彼此對望了一會。寒冷的雨夾雜著雪花不停地下著。貝爾門穿著他的舊的藍襯衣,坐在一把翻過來充當岩石的鐵壺上,扮作隱居的礦工。
第二天早晨,蘇隻睡了一個小時的覺,醒來了,她看見瓊西無神的眼睛睜得大大地注視拉下的綠窗簾。
“把窗簾拉起來,我要看看。”她低聲地命令道。
蘇疲倦地照辦了。
然而,看呀!經過了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牆上還掛著一片藤葉。它是長春藤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了。靠近莖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這是最後一片葉子。”瓊西說道,“我以為它昨晚一定會落掉的。我聽見風聲的。今天它一定會落掉,我也會死的。”
“哎呀,哎呀,”蘇把疲乏的臉龐挨近枕頭邊上對她說,“你不肯為自己著想,也得為我想想啊。我可怎麼辦呢?”
可是瓊西不回答。當一個靈魂正在準備走上那神秘的、遙遠的死亡之途時,她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了。那些把她和友誼及大地聯結起來的關係逐漸消失以後,她那個狂想越來越強烈了。
白天總算過去了,甚至在暮色中她們還能看見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緊緊地依附在靠牆的枝上。後來,夜的到臨帶來了呼嘯的北風,雨點不停地拍打著窗子,雨水從低垂的荷蘭式屋簷上流瀉下來。
天剛蒙蒙亮,瓊西就毫不留情地吩咐拉起窗簾來。
那片藤葉仍然在那裏。
瓊西躺著對它看了許久。然後她招呼正在煤氣爐上給她煮雞湯的蘇。
“我是一個壞女孩子,蘇娣,”瓊西說,“天意讓那片最後的藤葉留在那裏,證明我是多麼壞。想死是有罪過的。你現在就給我拿點雞湯來,再拿點摻葡萄酒的牛奶來,再??不,先給我一麵小鏡子,再把枕頭墊墊高,我要坐起來看你做飯。”
過了一個鍾頭,她說道:“蘇娣,我希望有一天能去畫那不勒斯的海灣。”
下午醫生來了,他走的時候,蘇找了個借口跑到走廊上。
“有五成希望。”醫生一麵說,一麵把蘇細瘦的顫抖的手握在自己的手裏,“好好護理你會成功的。現在我得去看樓下另一個病人。他的名字叫貝爾門??聽說也是個畫家。也是肺炎。他年紀太大,身體又弱,病勢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今天要把他送到醫院裏,讓他更舒服一點。”
第二天,醫生對蘇說:“她已經脫離危險,你成功了。現在隻剩下營養和護理了。”
下午蘇跑到瓊西的床前,瓊西正躺著,安詳地編織著一條毫無用處的深藍色毛線披肩。蘇用一隻胳臂連枕頭帶人一把抱住了她。
“我有件事要告訴你,小家夥,”她說,“貝爾門先生今天在醫院裏患肺炎去世了。他隻病了兩天。頭一天早晨,門房發現他在樓下自己那間房裏痛得動彈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濕透了,凍涼冰涼的。他們搞不清楚在那個淒風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裏去了。後來他們發現了一盞沒有熄滅的燈籠,一把挪動過地方的梯子,幾支扔得滿地的畫筆,還有一塊調色板,上麵塗抹著綠色和黃色的顏料,還有??親愛的,瞧瞧窗子外麵,瞧瞧牆上那最後一片藤葉。難道你沒有想過,為什麼風刮得那樣厲害,它卻從來不搖一搖、動一動呢?唉,親愛的,這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傑作??就是在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的晚上,他把它畫在那裏的。”
歐?亨利(O.Henry 1862~1910) 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柯夫之後,而又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讚歎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他還以準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歐?亨利一生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大部分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微笑”的風格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突出的藝術特點一一出人意料的結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尋味,情節動人而筆觸細膩,語言豐富又樸實含蓄,這些特點使他的許多作品,尤其像《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後的一片葉子》、《沒有完的故事》、《黃雀在後》等代表作,列入了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林,近百年來一直擁有廣大的讀者。他本人也為此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美國於1918年開始設立“歐?亨利紀念獎”,專門獎勵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說,並以此永遠紀念這位對短篇小說的創作作出突出貢獻的文學巨匠。
續寫歐哼利最後一片葉子300字左右
當蘇艾畫好她的畫時,已是深夜了,老貝爾曼點著根煙,仍有些醉似地踱下樓,來到他的畫室.
貝爾曼有些恍惚,這個陰冷的雨夜,因為瓊珊的病,和蘇艾擔憂地神情,還有窗外呼呼的風聲.老貝爾曼在漆黑的房間裏若有所思的低著頭,像他這麼似乎一切都無所謂的老頭竟也對生命有了些感慨.
“這些女人腦袋裏究竟裝著些什麼,竟把自己的生命和那莫名其妙的藤葉聯係起來!瓊珊小姐的夢想不是去那不勒斯灣嗎?雖然,那地方並不見得有多好,可好歹也是個催人上進的夢想啊!唉,那藤葉——”
想到這裏,貝爾曼不由自主的望下窗外,起初,他都有些害臊,好像自己如瓊珊那樣拿生命開玩笑了,但他的視線不由自主的投向那無盡的黑夜,找尋攀在半牆上的那株常春藤,而腦海中出現了一些數字,“5”,“4”,“3”……這些數字帶給它的是一種莫名的悲傷與哀思……
“嘿,老朋友,你可是個成熟的老頭了,別想這些無聊的事!貝爾曼幽默的提醒自己,“這樣,還是想想傑作吧!”
貝爾曼表情嚴肅又帶點神聖地把視線停留在他那黑暗中依然醒目的白色畫布.在這件陋室裏,一切都是冰冷的,隻有這張畫布承載著老貝爾曼火熱的過去和金色的夢想!那時,年輕的他執著於手中的畫筆,滿懷信心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通向藝術的聖殿,可是,事實往往出乎意料,有多少事是人們無法控製的啊!在信心被一點一點地削弱時,貝爾曼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很快的墜入愛河,這女子給了他無數的靈感與想象,成了他生命的全部!隻是,好景不長,很快的,像所有美麗愛情的破滅一樣,女子離開了年輕的貝爾曼,隻留下了一張畫布!
“嗬,多少年前,我曾那麼執著於這張畫布,想用愛完成一幅傑作啊!可現在,我還愛她嗎?還記得她的美麗臉龐嗎?都怪那時為愛衝昏了頭,多少靈感沒有付諸於這張畫布上,猶猶豫豫之間,這張畫布竟空白了三十年之久……”貝爾曼無限感慨地用手輕輕撫摸著畫布,微眯著眼睛,這情景真是令人動情啊!
“現在,我已經老了,這張畫布難道要一輩子空白,直到我踏進棺材嗎?”他慢慢停下手,走到窗前,點煙前擦著火柴,循著亮光,他猛一驚,原來,常春藤上的最後一片葉子也已經被風不知吹向何處了!
貝爾曼再一次望向窗外,此時此刻,整個城市都睡著了吧!巷子裏,安靜極了,就顯得有些不真實.常春藤赤裸的攀在牆上,竟有些刺眼,想到瓊珊,貝爾曼不禁歎了口氣.
轉過身,忽地一陣冷風吹來,牆角的白色畫布被吹動了,黑暗中有種一閃一閃的感覺.貝爾曼突然想到些什麼,精神抖擻起來.點亮燈,在工具箱裏找了幾枝畫筆,一塊調色板和綠色、黃色的顏料,興奮地出了門,迎著風,冒著雨走到對牆,常春藤下,又挪了把梯子,“好吧,老頭兒,咱們加油幹吧!”
是的,貝爾曼在黑夜裏,在寒風中,在淅瀝的雨中,為瓊珊,為自己,為那張空白畫布,也為那曾經深愛的女子畫常春藤上最後一片,永不凋落的葉子!請不要取笑他,更不要覺得不可思議!世上的很多東西都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就像現在,貝爾曼自己也不很明白,為何執意要畫這片葉子,難道瓊珊真會因為它而活下去?難道這片葉子真的那樣重要?
隻是貝爾曼有著強烈的渴望要畫這片葉子!他坐在梯子上,左手拿著無比熟悉的畫盤,熟練地用黃、綠兩色調出常春藤葉的逼真色彩,開始了他的特殊作畫!他的眼神那樣專注,有種異樣的熾烈,有如此時此刻的內心,無比的興奮和喜悅!黑夜中,他忘記了寒風,忘記了雨夜,即使拿著畫盤的左手因為寒冷不自覺的發抖,即使雨水打濕了他的衣服與鞋子,但內心,正在燃燒!此時的他,有一種藝術家的味道啊!
當天微亮時,貝爾曼完成了他的畫,他全身冰冷,臉色蒼白,下肢已有些僵硬,但是,他對著那片葉子,心滿意足地笑了——
“這正是我一生的傑作……”
他困難地爬下樓梯,在著地的那一瞬,六十歲的他終於倒下了……
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寫作背景
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裏一位不得誌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
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藥劑師、?事、辦事員、製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誌,發表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曆、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麵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鬱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家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準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係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麵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曆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淒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讚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麵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郭俊峰)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裏一位不得誌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
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藥劑師、?事、辦事員、製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誌,發表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曆、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麵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鬱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家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準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係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麵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曆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淒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讚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麵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
歐•亨利小說的主人公常常是社會的下層人物,諸如受人支使的店員、窮困潦倒的畫匠、經濟拮據的辦事員、一籌莫展的醫生、走投無路的小偷等等。膾炙人口的《最後一片葉子》則是描寫了幾個窮畫家之間患難與共的感情故事,塑造了貝爾曼這個舍己為人的老畫家的動人形象。
如果說貝爾曼是那堵鬆動殘缺的磚牆,那麼喬安西就像那依附在上麵的藤枝;如果說貝爾曼是那株極老極老的常春藤,那麼喬安西就是那藤上的一片葉子。
喬安西年輕的生命在風吹雨打的漫漫長夜中一點點被剝蝕,生命的火光在一點點微弱下去。哀莫大於心死,對這淒風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希望的喬安西,把這最後一片藤葉作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為最後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她甚至等得心焦,想“像一片沒有了生命力的敗葉一樣,往下飄”,飄向那未知的虛無,永久的黑暗。
貝爾曼是整篇小說的靈魂,但他在本來就篇幅頗短的小說中出場的次數極少。關於他的語言與行動有寥寥數筆,從幾句對白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脾氣暴躁、性格直率的老人,“一雙紅眼睛正不停地流眼淚”。然而,就是他,成了喬安西與休易的保護神,他用生命換來的傑作,實現了他一生的夙願。那“鋸齒形邊緣已經枯黃”的最後一片藤葉卻“頑強地掛在離地麵二十英尺高的一根枝上”。這不隻是一片藤葉,它是老貝爾曼不死的生命的結晶,是喬安西與塵世和友情之間的聯係,是這苦難的世界上窮人之間的一絲溫情。慰藉了全世界最寂寞、最悲涼的一個“即將踏上黃泉路的人的心靈”,它經受了怒號的北風,傾瀉的雨水。“喬安西躺在床上久久看著”,她沒有理由再逃避,沒有理由讓自己本應年輕而旺盛的生命衰頹下去,“不知是怎麼鬼使神差的,那片葉老掉不下來,可見我原來心緒不好。想死是罪過。”
那麼,貝爾曼並沒有死,他的靈魂,他的希望,他整個的生命之光全集結在這片葉子上了。這最後的一片葉子,這淒風苦雨中的葉子,也是貝爾曼顛沛流離坎坷一生的最後一個亮點。
小說的結尾突如其來卻又在情理之中,作者並未正麵描述貝爾曼用生命畫出那片藤葉的場景,隻是在結尾以休易之口轉述。謎底一揭開,小說達到了高潮,但高潮即結尾,小說至此戛然而止。作者總是平平淡淡地娓娓而談,如訴家常,既無跌宕起伏也無一波三折,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緩緩進行,不動聲色地向讀者敘述一個故事。結尾時卻重筆一戳,露出機關,使人恍然大悟,歎為觀止。因為在前文中我們絲毫看不出老畫家畫葉救人的任何端倪,結尾卻揭示出一個人生奇跡,作品潛在的藝術光彩奇跡般地閃耀出來,於平靜中掀起波瀾,兜筆轉勢。歐?亨利式的結尾的魅力恰在於此。回味全篇,老貝爾曼才是小說的主角,全篇的精神。
《最後一片葉子》另一顯著的特色在於對“情節空白”的運用,老貝爾曼“畫葉”的行動本應是作品關鍵所在,作者卻沒有實寫。隻有結尾處休易向讀者簡單透露了貝爾曼畫藤葉而死的事實,但對他的具體行為卻不著一筆,這樣,在整篇小說的情節結構中留下了一大塊空白,似乎缺少了對整篇小說因果鏈條的一個完整印象――作者沒有講述故事的“中間部分”――恰恰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這樣,從接受美學角度講,情節的創造、補充則需要文本的閱讀者的繼續完成。對於風雨之夜的情形,讀者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想象,去再造。這樣,小說的表麵情節逐漸淡化而退為內化,使表麵的事件的前後銜接轉而為心理感情的合理發展,對整部作品的合理解釋不在於外部的單純情節,而在於內部的情感情節,讀者心靈的意象化,情感的形象化,使小說的情節更加豐富而理想化了。
出人意外而又懾人心魄的結局處理與對“情節空白”手法的運用,正是《最後一片葉子》的藝術匠心所在。
我想看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幫幫忙!
以下是歐.亨利的代表作《最後一片藤葉》全文以及賞析:
全文:
在華盛頓廣場西麵的一個小區裏,街道仿佛發了狂似地,分成了許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這些“巷子”形成許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線。一條街本身往往交叉一兩回。有一次,一個藝術家發現這條街有它可貴之處。如果一個商人去收顏料、紙張和畫布的賬款,在這條街上轉彎抹角、大兜圈子的時候,突然碰上一文錢也沒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因此,搞藝術的人不久都到這個古色天香的格林威治村來了。他們逛來逛去,尋找朝北的窗戶,18世紀的三角牆,荷蘭式的閣樓,以及低廉的房租。接著,他們又從六馬路買來了一些錫蠟杯子和一兩隻烘鍋,組成了一個“藝術區”。
蘇艾和瓊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層磚屋的頂樓設立了她們的畫室。“瓊珊”是瓊娜的昵稱。兩人一個是從緬因州來的;另一個的家鄉是加利福尼亞州。她們是在八馬路上一家“德爾蒙尼戈飯館”裏吃客飯時碰到的,彼此一談,發現她們對於藝術、飲食、衣著的口味十分相投,結果便聯合租下那間畫室。
那是五月間的事。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裏潛躡著,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在廣場的東麵,這個壞家夥明目張膽地走動著,每闖一次禍,受害的人總有幾十個。但是,在這錯綜複雜,狹窄而苔蘚遍地的“巷子”裏,他的腳步卻放慢了。
“肺炎先生”並不是你們所謂的扶弱濟困的老紳士。一個弱小的女人,已經被加利福尼亞的西風吹得沒有什麼血色了,當然經不起那個有著紅拳關,氣籲籲的老家夥的常識。但他竟然打擊了瓊珊;她躺在那張漆過的鐵床上,一動也不動,望著荷蘭式小窗外對麵磚屋的牆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醫生揚揚他那蓬鬆的灰眉毛,招呼蘇艾到過道上去。
“依我看,她的病隻有一成希望。”他說,一麵把體溫表裏的水銀甩下去。“那一成希望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們不想活,情願照顧殯儀館的生意,這種精神狀態使醫藥一籌莫展。你的這位小姐滿肚子以為自己不會好了。她有什麼心事嗎?”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畫那不勒斯海灣。”蘇艾說。
“繪畫?——別扯淡了!她心裏有沒有值得想兩次的事情——比如說,男人?”
“男人?”蘇艾像吹小口琴似地哼了一聲說,“難道男人值得——別說啦,不,大夫;根本沒有那種事。”
“那麼,一定是身體虛弱的關係。”醫生說,“我一定盡我所知,用科學所能達到的一切方法來治療她。可是每逢我的病人開始盤算有多麼輛馬車送他出殯的時候,我就得把醫藥的治療力量減去百分之五十。要是你能使她對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樣發生興趣,提出一個總是,我就可以保證,她恢複的機會準能從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醫生離去之後,蘇艾到工作室裏哭了一聲,把一張日本紙餐巾擦得一團糟。然後,她拿起畫板,吹著拉格泰姆音樂調子,昂首闊步地走進瓊珊的房間。
瓊珊躺在被窩裏,臉朝著窗口,一點兒動靜也沒有。蘇艾以為她睡著了,趕緊停止吹口哨。
她架起畫板,開始替雜誌畫一幅短篇小說的鋼筆畫插圖。青年畫家不得不以雜誌小說的插圖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而這些小說則是青年作家為了鋪平文學道路而創作的。
蘇艾正為小說裏的主角,一個愛達荷州的牧人,畫上一條在馬匹展覽會裏穿的漂亮的馬褲和一片單眼鏡,忽然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重複了幾遍。她趕緊走到床邊。
瓊珊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她望著窗外,在計數——倒數上來。
“十二,”她說,過了一會兒,又說“十一”;接著是“十”、“九”;再接著是幾乎連在一起的“八”和“七”。
蘇艾關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麼可數的呢?外麵見到的隻是一個空蕩蕩、陰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幛磚屋的牆壁。一標極老極老的常春藤,糾結的根已經枯萎,樊在半牆上。秋季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吹落了,隻剩下幾根幾乎是光禿禿的藤枝依附在那堵鬆動殘缺的磚牆上。
“怎麼回事,親愛的?”蘇艾問道。
“六。”瓊珊說,聲音低得像是耳語,“它們現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片。數得我頭昏眼花。現在可容易了。喏,又掉了一片。隻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麼,親愛的?告訴你的蘇艾。”
“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
“喲,我從沒聽到這樣荒唐的話。”蘇艾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數落地說,“老藤葉同你的病有什麼相幹?你一向很喜歡那株常春藤,得啦,你這淘氣的姑娘。別發傻啦。我倒忘了,大夫今天早晨告訴你,你很快康複的機會是——讓我想想,他是怎麼說的——他說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喲,那幾乎跟我們在紐約搭街車或者走過一幛新房子的工地一樣,碰到意外的時候很少。現在喝一點兒湯吧。讓蘇艾繼續畫圖,好賣給編輯先生,換了錢給她的病孩子買點兒紅葡萄酒,也買些豬排填填她自己的饞嘴。”
“你不用再買什麼酒啦。”瓊珊說,仍然凝視著窗外,“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湯。隻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
“瓊珊,親愛的,”蘇艾彎著身子對她說,“你能不能答應我,在我畫完之前,別睜開眼睛,別瞧窗外?那些圖畫我明天得交。我需要光線,不然我早就把窗簾拉下來了。”
“你不能到另一間屋子裏去畫嗎?”瓊珊冷冷地問道。
“我要呆在這兒,跟你在一起。”蘇艾說,“而且我不喜歡你老盯著那些莫名其妙的藤葉。”
“你一畫完就告訴我。”瓊珊閉上眼睛說,她臉色慘白,靜靜地躺著,活像一尊倒塌下來的塑像,“因為我要看那最後的藤葉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像一片可憐的、厭倦的藤葉,悠悠地往下飄,往下飄。”
“你爭取睡一會兒。”蘇艾說,“我要去叫貝爾曼上來,替我做那個隱居的老礦工的模特兒。我去不了一分種。在我回來之前,千萬別動。”
老貝爾曼是住在樓下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紀六十開外,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從薩蒂爾似的腦袋上順著小鬼般的身體卷垂下來。貝爾曼在藝術界是個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畫筆,還是同藝術女神隔有相當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他老是說就要畫一幅傑作,可是始終沒有動手。除了偶爾塗抹了一些商業畫或廣告畫之外,幾年沒有畫過什麼。他替“藝術區”裏那些雇不起職業模特兒的青年藝術家充當模特兒,掙幾個小錢,他喝杜鬆子酒總是過量,老是嘮嘮叨叨地談著他未來的傑作。此外,他還是個暴躁的小老頭兒,極端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卻認為自己是保護樓上兩個青年藝術家的看家區狗。
蘇艾在樓下那間燈光黯淡的小屋子裏找到了酒氣撲人的貝爾曼。角落裏的畫架上繃著一幅空白的畫布,它在那兒靜候傑作的落筆,已經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瓊珊的想法告訴了他,又說她多麼擔心,惟恐那個虛弱得像枯葉一般的瓊 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牽連,真會撒手去世。
老貝爾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風流淚,他對這種白癡般的想法大不以為然,連諷帶刺地咆哮了一陣子。
“什麼話!”他嚷道,“難道世界上竟有這種傻子,因為可惡的藤葉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輩子也沒有聽到過這種怪事。不,我沒有心思替你當那無聊的隱士模特兒。你怎麼能讓她腦袋裏有這種傻念頭呢?唉,可憐的小瓊珊小姐。”
“她病得很厲害,很虛弱,”蘇艾說,“高燒燒得她疑神疑鬼,滿腦袋都是希奇古怪的念頭。好嗎,貝爾曼先生,既然你不願意替我當模特兒,我也不勉強了。我認得你這個可惡的老——老貧嘴。”
“你真女人氣!”貝爾曼嚷道,“誰說我不願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經說了半天,願意替你替你效勞。天哪!像瓊珊小姐那樣好的人實在不應該在這種地方害病。總有一天,我要畫一幅傑作,那麼我們都可以離開這裏啦。天哪!是啊。”
他們上樓時,瓊珊已經睡著了。蘇艾把窗簾拉到窗檻上,做手勢讓貝爾曼到另一間屋子裏去。他們在那兒擔心地瞥著窗外的常春藤。接著,他們默默無言地對瞅了一會兒。寒雨夾著雪花下個不停。貝爾曼穿著一件藍色的舊襯衫,坐在一翻轉過身的權棄岩石的鐵鍋上,扮作隱居的礦工。
第二天早晨,蘇艾睡了一個小時醒來的時候,看到瓊珊睜著無神的眼睛,凝視著放下末的綠窗簾。
“把窗簾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聲音命令著。
蘇艾困倦地照著做了。
可是,看哪1經過了漫漫長夜的風吹雨打,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牆上。它是藤上最後的一片了。靠近葉柄的顏色還是深綠的,但那鋸齒形的邊緣已染上了枯敗的黃色,它傲然掛在離地麵二十來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麵。
“那是最後的一片葉子。”瓊珊說,“我以為昨夜它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刮風的聲音。它今天會脫落的,同時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蘇艾把她困倦的臉湊到枕邊說,“如果你不為自己著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麼辦呢?”
但是瓊珊沒有回答。一個準備走上神秘遙遠的死亡道路的心靈,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當她與塵世和友情之間的聯係一片片地脫離時,那個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總算熬了過去。黃昏時,她們看到牆上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舊依附在莖上。隨夜晚同來的北風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從荷蘭式的低屋簷上傾瀉下來。
天色剛明的時候,狠心的瓊珊又吩咐把窗簾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葉仍在牆上。
瓊珊躺著對它看了很久。然後她喊喊蘇艾,蘇艾正在煤卸爐上攪動給瓊珊喝的雞湯。
“我真是一個壞姑娘,蘇艾,”瓊珊說,“冥冥中有什麼使那最後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啟示了我過去是多麼邪惡。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現在請你拿些湯來,再弄一點摻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麵小鏡子給我,用枕頭替我墊墊高,我想坐起來看你煮東西。”
一小時後,她說:
“蘇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灣寫生。”
下午,醫生來,他離去時,蘇艾找了個借口,跑到過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隻要好好護理,你會勝利。現在我得去樓下看看另一個病人。他姓貝爾曼——據我所知,也是搞藝術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不過今天還是要把他送進醫院,讓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蘇艾跑到床邊,瓊珊靠在那兒,心滿意足地在織一條毫無用處的深藍色戶巾,蘇艾連枕頭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話要告訴你,小東西。”她說,“貝爾曼在醫院裏去世了。他害肺炎,隻病了兩天。頭天早上,看門人在樓下的房間裏發現他痙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他們想不出,在那種淒風苦雨的的夜裏,他窨是到什麼地方去了。後來,他們找到了一盞還燃著的燈籠,一把從原來地方挪動過的樣子,還有幾去散落的的畫筆,一塊調色板,上麵和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末了——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牆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不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 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牆上的。”(全文完)
《最後一片藤葉》賞析:
冬天一定會到,樹上的葉也一定會落盡——藤葉也不例外。不要以為這是樹木鬥不過天,它是無能的,也是無奈的。因為這恰恰體現了樹木的一種智慧,為了明年春天的萌發,它實在沒有必要死守著最後一片葉子,苦苦地掙紮,為此耗盡了最後一絲力量。
因為,葉子落盡並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徹底地成為泡影;反之,這是一種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盡最後一片葉子時,新的希望,也就在葉子落下的葉柄處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後是靜靜地、靜靜地等待。此時的靜靜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來,它就以不可阻擋之勢爆發出來了。
而假如,到了冬天所有的葉子都不落下來,那麼第二年也就會少了許多新生的芽,至少我們將失去欣賞一樹新芽花朵般盛開的機會。
也因此,守住你的最後一片藤葉的辦法就是讓秋天的葉子隨風飄盡,而守住那葉子落下處的飽滿的葉芽,因為那葉芽裏麵,就是一片新的藤葉,一個新的春天。
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要學的決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學會在摔倒之後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為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後成為大海。而堅守住最後一片上一個秋天的藤葉,讓自己在冬天中耗盡養份的笨辦法,隻會招之更大的失敗。我們現在已經是初三了,對於部分同學來說,高中的理想已經成了風中的最後一片藤葉,對此,我的觀點是順應自然,讓落葉落盡,等待春天,另辟蹊徑,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
冬天的落葉,你隨風去吧!但你千萬別忘了在明年春來之時,重新長出嫩芽!
人生如夢亦如歌!
接下來則是歐.亨利小說賞析:
歐·亨利的小說通俗易懂,其中無論發生了什麼,發生在何處,也無論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並且易有濃鬱的美國風味。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欲望和動機是相當複雜的,但是歐·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衝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一方麵大概因為美國是個平民社會,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階級,既然金錢麵前人人平等,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麵,此時正值美國內戰後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汙舞泛濫成災,似乎隻人能賺到錢便是成功,並不問問錢的來曆是否清白合法,難怪金錢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說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隻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歐·亨利筆下的芸芸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金錢主宰的世界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的喜怒哀樂,大都與金錢的占有有關,所以歐·亨利描繪的世態人情,無論是善是惡,都有某種美國式的單純。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是貫穿始終的,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的。綁架孩子的歹徒被頑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寧可倒貼錢把孩子護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複一日地製造幽默,竟變成了一個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終在殯儀館的後房中才得以告別塵世的愚蠢,重新恢複了一個正常人的知覺。歐·亨利顯然是把自己視為一個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寫道:“我的笑話的性質是和善親切的,絕不流於諷刺,使別人生氣。”這句話也適用於歐·亨利本人,他諷刺,但不流於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鍾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誇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回答者:城市守夜人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2-22 13:49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太感謝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好
50% (0) 不好
5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對阿本來要看的話要很長不過現在隻有一點點而且因此還得到很多道理呢謝拉~~~~~~~~
評論者: 淩夕顏 - 試用期 一級
幫了我大忙,謝了!這是不是說我也沾了一點光呢?嘻嘻~~~
評論者: 焱靈 - 初入江湖 二級
這個故事裏在他的集子裏麵就能找到.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本書.認真查查吧
評論者: ice590cream - 試用期 一級
更多>>
其他回答共 1 條
最後一片葉子——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排行 新書 特價 少兒 小說 管理 禮品書 商品搜索: ... 除了代表作如《最後一片葉子》,《警察和聖歌》等,還選收了一些在其他選本中難得一見的作品,從而 ... 小說","探案推理小說","哲理象征小說",這也是這個選本有別於其他選本的一個亮點所在。 ...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13552.html?fr=qrl3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最後一片葉子兩個幽默句子 最後一片葉子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