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4、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6、人人盡道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韋莊《江南好》
7、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8、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家鄉的名人 作文
我們村的名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話說得好,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村的一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皮膚很黑,短頭發,經常戴一頂草帽,穿一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裏治農藥、除草……幹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一開始一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一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裏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鑽研,終於掌握了一些技術和經驗。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隻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麼買這種種子。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獲的要比別人多很多。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還行吧,如果字少你也可以再添,就拿這當範文,反正不能照抄,我和你一樣,也是六年級的,我是六三班的,咱們交個朋友吧
寫故鄉的散文,最好是名家名篇,如果不是,隻要寫得好就行
陳夫的《燈火》,近年最熱門的一篇故鄉類。
全文如下:
餘秋雨在《鄉關何處》中寫道,思鄉往往可以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小樹,半壁蒼苔。之前我並未覺得一個遊子能思鄉思到如此真切,但近日來由於鄉愁過濃,不禁又想起這句話來。隻是我的鄉思沒有落腳在河灣、小樹或蒼苔,而是無數個鄉村日暮的燈火。
燈火,是一個村落一個村落最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無聲對話者。晚曦殆盡,鄉野漸漸被黑幔吞噬,這時一村落的某個人家便會亮起第一盞燈火,於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盞再一盞,全亮了。它們相互欣賞著,相互安撫著,相互守護著,直到一個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個大村落高枕無憂。子夜的鄉村常是萬籟俱寂,很容易就被一聲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臥在天地的村落。一盞燈火赫然醒來,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聲,赫然有了開門聲,一個村落蘇醒了;透過門窗的燈火穿過黑色熱烈地奔向遠方,於是又一盞燈火醒來,又一個村落醒來。透過門窗的萬家燈火穿過黑色依舊熱烈地奔向遠方,一個接連著一個,大大小小左鄰右舍的村落齊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與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的隻要這有意無意的一盞燈火,整個鄉村便在注目;卻又好像真的很遠,遠的讓鄉人們循了燈火總要趟著黑走上個千折百回,完結一個焦慮一個心事,收獲一次喜悅一次鄉情。但在我的鄉思裏,更多的卻是不斷演繹著這樣一幕幕播種和頌傳鄉情的美麗記憶:
黑夜一來,一兩戶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無聊起來,隻有白天那銷魂的“遊擊”還意猶未盡,於是一屁股落在大門檻上饑渴的胡亂向嘴裏扒著飯,眼珠一動不動死瞅著遠方大村落那蠱惑人心的蔚然燈火,仿佛那兒戰事正酣。女人見了,一陣罵。孩子便不情願的站起身靠著門框叉著腿撅著屁股繼續死瞅,女人又是一陣罵。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將一杯老白燒倒進肚裏,微醺著走出門,孩子會意的屁顛顛的緊攆過去。女人捧著碗追出門,正要開罵,發現一彎新月站在東屋角像自己孩子一樣正死瞅著自己,她猶豫了。女人看了看走在阡陌上披著一身月輝的男人與孩子,又看了看遠方大村落那確實令人禁不住要去消遣一番耳舌的蠱惑燈火,忽然也鬼使神差般朝著眼前一高一低兩個人影默默攆去。男人聽出女人的腳步聲,便扭頭擺了擺手,示意女人回去看家。女人誤以為男人在趕跟上來的看門狗,便也掉身向看門狗一邊踱腳一邊轟著。狗站住了,嘴裏不情願的囁嚅著;女人便拾起土塊向狗扔去,狗一跳又站住了;女人於是折了樹枝向狗猛追了幾步,口中不停威脅和命令著:“死狗,回家看門!”狗不見了。女人傻傻的向男人咯咯的笑了笑,男人則哈哈大笑起來。女人被男人笑懵了,心裏想:“這死鬼!今晚喝貓尿喝多了。”
天生羞澀的新月總是來得早走得急,女人隻得催男人趕早兒回家。男人嘴上一邊罵婆娘是火頭娘,一邊瞅了瞅黑下來的月頭,便支吾女人去找孩子。女人圍著大村落找了一圈,沒找到;又圍著大村落喊了一圈,還是沒找到。男人罵她白吃飯的,便站在回家的路口扯著嗓門高吭一聲,孩子像遊擊隊員一樣從草垛堆裏冒了出來。這時的月頭完全黑了,但孩子仍磨蹭著為“遊擊”討價還價。男人怒了,一個巴掌扇了過去,孩子哇哇的哭起來,卻站立著就是不動;男人急了,又是一下,孩子變成了男高音,但依舊大步不邁。男人沒轍了,他已記不清向這一根筋的孩子發起過多少次挑戰,但結果總是輸掉。於是隻得用手推,推一次移一步,再推一次再移一步,像打夯像打老牛,又像是摸索與漫步在狹窄阡陌的三隻蝸牛,蠕動在無際蒼野瞬息便可能被夜色消融的三個黑點。然而此時,男人卻全身展露著少有的智慧與細膩,時不時提醒孩子和女人靠左,靠右,有渠口,有土堆,有糞坑……似乎阡陌的每一處模樣都在他內心做了收錄做了坐標。
大村落也記掛著小村落,今天這一戶明天那一家,趟著夜輾轉在千折百回的阡陌上,做客在小村落熱情洋溢的燈火裏。男人可能依舊微醺,小孩可能依舊貪玩,女人可能依舊可愛。然而,就在大村落謁訪小村落的路上總會冷不丁的生出一段詼諧的小插曲來。由於大村落一向“廣納賓朋,熬夜應酬”,時間上多多少少就沒有了概念,於是便如出一轍的發生著接下來的一幕:抬頭,燈火還在小村落的地平線上亮著,再一抬頭,燈火眼睜睜的消失了。好在是,要去串門的鄉人在稍微的一個思索後,便會迅速意識到時間已經有些晚。這一刻,失去目的地的鄉人也總會心平氣和的轉過身去,好似在說:“沒關係,睡吧,我明晚再來。”次日夜晚,在通往小村落的阡陌上早早的便活躍著幾個黑點,果然,正是他一家。這就是鄉人的品質,有些笨拙,有些可笑,有些愚頓,但他們總會為僅僅一次麵對麵的笑談,一次無關痛癢的寒暄而熱衷而折騰而不罷休,因而在或貧窮或富裕的生活中,鄉人們的手總能自然而然的彼此握緊,心總能平平淡淡的相互靠近。
事實上,魚米豐饒的江南水鄉很少能找見貧地惡土,隻是人們會時時固執的承傳家鄉曆來的衣缽,習慣帶著沾滿水露春色的腳,持著濡滿霜色寒意的臉,用最原始的方式締結友誼;習慣私
隱與重複各自阡陌上那段土味十足卻版本相仿的經久演繹,匆匆在燈火兩端,用背後最虔誠的努力稱兄道弟。以告慰世代的焦慮世代的心事,豐收又一輩子孫的喜悅又一輩子孫的鄉情。
因而在那方古老而朝氣的鄉土上,一盞燈火便是一個兄弟,一盞燈火便是一個姐妹。他們穿過黑色相安在廣袤的蒼野裏,一代一代守望,一代一代對話,從未疲憊。
有關家鄉風俗的名家文章1000字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係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係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裏頭裝了香麵,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幹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 語文教材 課文《端午的鴨蛋》插圖
的紙條,上麵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麼?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隻是裏麵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後不響,隻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麵,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裏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裏我隻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隻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裏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隻是切開之後,裏麵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幹、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裏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裏,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醃不久,隻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裏麵洗淨,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裏,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裏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麼?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2家鄉的土圓樓,以它獨特的構造而聞名中外。
土圓樓是像古堡似的圓寨,按同心圓圖案,圈圈相套,外高內低,最大直徑70餘米,一般四五層,擁有三四百個房間,供七八十戶人家聚居。
我聽爸爸說,七十年代期間,美國人從衛星發回來的照片上發現,中國的閩西山區中,有一群奇特的建築,從高空看下來,很像一個個從天外飛來的“飛碟”,又像一朵朵“蘑菇”。美國人大吃一驚,以為是中國的秘密軍事基地。直到改革開放後,永定土圓樓成為旅遊熱點,美國人才知道是虛驚一場。
永定土圓樓不但外形美觀,而且樓高牆厚,十分堅固。據說,從前有一夥土匪想搶占一座土圓樓,土樓裏的居民緊閉大門,堅守不出。土匪頭子惱羞成怒,叫手下的人用炸藥來炸上樓。結果,炸藥響過以後,土樓隻缺了一小塊牆。後來,這群土匪得知土樓有幾尺厚的內牆和外牆,隻好灰溜溜地溜走了。如今,一些土圓樓已有二三百年的曆史了,這中間不知經受過多少次風雨的吹打,可它卻安然無恙。
土圓樓本身就是“春蘭空調”,冬暖夏涼。去年,有個英國遊客來參觀,晚上,他慕名住進了土圓樓的一間房子,第二天直到太陽升起好高了才起床。一出門,他就對導遊豎起大拇指,直叫:“ok! OK!” 導遊告訴大家,這個英國人說他昨天住了一間世界上最舒適的客房,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家鄉的土圓樓已被遊人稱為“華夏一絕,東方明珠”。我為家鄉的上圓樓而感到驕傲!
1、我要的是家鄉風俗 不想要任何節日的文章 。
2、文章請署名 我要的是名家文章 不是奇奇怪怪的人寫的。
3、2篇。
求名家一定是名家,關於思念家鄉的散文或者是現代詩歌
詩歌與散文名家餘光中的《鄉愁》如下:還有英譯文。請參考一下吧。記得采納唷。
《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When I was young,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I was here,my mother was there.
After growing up,
my homesickness was a narrow ticket,
I was here,my bride was there.
Later,
my homesickness was a little tomb,
I was outside,my mother was inside.
And now,
my homesickness is a shallow strait,
I am here,the mainland is there.。
關於思念家鄉的名人名言
1、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一年。 ——〔唐〕高適
2、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
3、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
4、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
6、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王灣
7、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唐〕李白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唐〕劉皂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1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
11、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唐〕李白
1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1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
14、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唐〕李白
1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
16、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唐〕柳宗元
17、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
18、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19、共看明月慶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20、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唐〕白居易
21、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唐〕白居易
描寫家鄉名人的作文
家鄉的名人
我的家鄉在無錫,這裏是江南魚米之鄉,並且多人輩出《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它的作者華彥鈞就是我們無錫東亭小四房人。
華彥鈞,民間音樂家,又名阿炳,但由於35歲時雙目先後失明,又被人稱作“瞎子阿炳”。阿炳的生活經曆十分坎坷。他自幼沒有母親,21歲時。父親又患病去世。後來,阿炳得了眼病,因為沒錢看病,終於不幸雙目失明。阿炳隻好流落街頭,以賣藝為生,飽受了人間艱辛和苦難。
阿炳雖然生活得很艱難,但這也阻攔不了阿炳對音樂的追求。
阿炳在黑暗,貧困中掙紮了幾十年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她都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間樂作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更是他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表麵上似乎描繪無錫“天下第二泉”的月夜景色,其實抒發了作者對舊社會艱難生活的深沉感受,寄托了對美好的尋覓和向往。
那樂曲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如泣如訴,旋律優美動人,充滿著濃鬱的江南韻味。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到《二泉映月》後,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說:“這首樂曲太感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如今,《二泉映月》已經被列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甚至被美國宇宙飛船帶到太空播放,傳遞給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阿炳還有三不窮:人窮誌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並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抗戰時期,日冠占領無錫,一個叫章士鈞的人當了漢奸。阿炳知道後,也編詞罵他,又遭到一頓毒打。後來,這個漢奸被日本人殺了,阿炳拍手稱快,並編了一首《汗奸的下場》沿街演唱,無錫人無不叫好。
在無錫惠山黃公澗旁,坐落著阿炳的墓。墓前有著一尊阿炳的銅像,隻見阿炳頭戴氈帽,衣衫襤褸,瘦骨嶙峋,背上背著一隻琵琶,手裏還拉著二胡。他微閉雙目,仿佛正沉醉在《二泉映月》哀婉動人的旋律中。
啊,阿炳,你是我們無錫永遠的驕傲!作為一名無錫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你的音樂使我感覺在夢幻之中,使我聽到了你的傾訴,歎息,悲哀,辛酸和怒號從弦上流出的悲傷啊,成為了中華民族百年不朽的千古絕唱!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名家家鄉的句子 關於家鄉的詩句與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