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這個夏天隻有炎熱勵誌或愛情的說說
愛情不要隻停步於體溫
初一語文的問題???急!急!急!急!~ ~
萊特兄弟
名人姓名:萊特兄弟(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
出生年代:1867-1948
名人職稱:人類曆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的設計師、飛機之父
名人國家:美國
相關介紹:
美國的萊特兄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的設計師,他們為開創現代航空事業做出了不巧的貢獻。他們的故事在全世界廣為傳頌。
宋璞:著名女哲學家、教育家、愛國人士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是當代文壇的一棵“常青樹”。50年代中期,她就以短篇小說《紅豆》引起文壇矚目;**結束後,她迎來了自己的創作高潮期,在短時間內發表了《弦上的夢》、《魯魯》、《我是誰》、《三生石》等重要作品;80年代中期以來,她開始創作四卷本的長篇《野葫蘆引》,迄今已完成兩卷《南渡記》和《東藏記》,目前正在寫作第三卷《西征記》。如同那一代人,當代中國的滄桑變換深刻地鐫刻於宗璞的人生經曆之中,她曾這樣寫道:“我們在抗日戰爭中度過童年,在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時滿懷熱忱地燃燒了青春,在以後大規模的思想改造和無盡無休的各式運動中,過早地花白了頭發”。當代曆史的影響也呈現於宗璞不同時期的創作當中。但是,作為一個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家,宗璞的特色並不表現為曆史潮汐留下的烙印,毋寧說,她始終是作為一個“本色”作家攫取著當代文壇關注的目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細膩敏銳的內心世界的呈現、優雅嚴謹的文字,以及對於知識分子人格的持續關注,使得宗璞的作品有著當代作家少有的一貫品格,也成為她遵循的“誠”與“雅”風格的最好注腳。
[www.haokanba.com]
莫頓·亨特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莫頓·亨特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隻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麵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鍾,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
就這樣,莫頓·亨特不斷告誡自己,下麵,隻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曆的啟示。一步又一步,終會達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頓·亨特是一位擅長寫勵誌類文章的作家,他的《懸崖上的一課》被美國作家芭芭拉·琳達編撰的《假如我們原諒上帝》收錄。此外《心靈雞湯 充滿陽光的成長曆程》這本收錄激勵心誌的成長故事的書中也收錄了他的相關作品。
沈複
作者沈複,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詳。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曆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曆》《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係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流沙河
流沙河簡介
作家簡介:流沙河(1931— ),原名餘勳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時期開始發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編輯開始寫詩。195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1月參與創辦詩刊《星星》,並發表散文詩《草木篇》,由此為詩界、文學界矚目。但後者不久即遭到公開批判,被認為是“站在已被消滅的階級立場”上,“向人民發出的一紙挑戰書”,由此被打為右派,遣送回原籍勞動。七十年代末回歸文壇,仍然以詩作為主,記敘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體驗,後結集為《流沙河詩集》(1982)、《故園別》(1983)、《遊蹤》(1983)等。
張曉風
張曉風簡介: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餘光中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張曉風散文:
·初 雪 ·步下紅毯之後 ·孤意與深情 ·愛情篇 ·隻因為年輕啊 ·春之懷古 ·衣履篇
周素珊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她的《第一次真好》。
算不上名人,資料很少。
周果平
周果平說:“現代生活的特點之一是靈魂的缺失。”
隻找到他的這一句話,他也不是名人,所以資料隻有這麼多了。
居裏,M.
居裏,M.(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M。居裏是法籍波蘭人,原名瑪麗·斯克羅多夫斯卡,世稱居裏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華沙。其父是中學的數學和物理教師。她從小酷愛學習,深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以金質獎章在中學畢業,由於家境困難,隻得輟學。為了從經濟上支持二姐去法國學醫,瑪麗到華沙及偏僻地區當家庭教師。待到二姐畢業後,才於1891年考進巴黎大學理學院開始深造。求學的不易使得瑪麗能夠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難,於1893年和1894年先後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物理學和數學證書考試,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碩士學位。她在1893年接受過一筆波蘭獎學金600盧布,但幾年後她就用工資付還。顯示了她剛毅的性格。1894年,為了解決關於鋼的特性研究中的困難,她結識了P.居裏。科學研究的共同理想,把他們連在一起,1895年7月26日,他們結為一對後來非常著名的科學伴侶。
1897年,她為了獲得博士學位,選定了不久前貝克勒耳發現的射線這個尚不完全清楚的問題做為研究課題。她利用居裏兄弟發明的靈敏石英靜電計測量放射性引起的離強度,係統地研究了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於1898年和德國的施密特(G.C.N.Schmidt,1856~1949)同時發現了“釘”也具有放射性。
在對鈾和鐵的混合物以及各種自然礦石進行測量時,她觀察到有些鈾鐵混合物的輻射強度比其中鈾和鐵的含量所應發射的強度要大得多,她推測這些礦石中一定存在著某種未知的、放射性很強的元素,並設計了放射化學的基本分析方法來找尋它,她的丈夫P。居裏立即意識到這一研究的重要性,直接參與了此項工作。在實驗室裏,居裏夫婦用化學方法和測定放射性的手段,在成噸的瀝青鈾礦中艱辛地尋找這種微量的未知元素。他們的工作進展很快,於1898年7月發現了新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純鈾強幾百倍。居裏夫婦命名它為“ti’”(Polonium),以紀念瑪麗的祖國波蘭。
他們認為補的放射性還不夠強,又繼續在鋇族化合物中尋找。通過部分結晶方法,同年12月,居裏夫婦又發現了放射性比純鈾強900倍以上的另一種常常與鋇伴生的新元素鐳。但有人提出法問:“沒有原子量,就沒有鐳!”居裏夫婦接受了這一挑戰,決定設法把鐳分離出來。工作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開始了,他們無錢購買大量的含鐳的瀝青鈾礦,隻得改用僅需支付運費的瀝青鈾礦礦渣,沒有實驗室,他們就在學校借給他們的一個木棚裏工作,這個木棚下麵是泥地,上麵是透風的玻璃頂蓋,室內充滿煙氣,夏天炎熱難忍,冬天寒風刺骨;沒有任何防護設備(當時還不知道放射性的危險),沒有助手,兩位研究者既是物理學家、化學家,又兼任技師、實驗員和“水泥工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P。居裏身體較差,攪拌溶劑和原始加熱方法帶來的重體力勞動,都要靠M。居裏。研究在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進行了4年。他們使礦渣熔解、沉澱和結晶,在幾萬次提煉之後,終於在1902年從數噸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了0.12克的氯化鐳,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為225,其放射性比鈾強200多萬倍,從而確鑿無疑地證明了鐳元素的存在!1903年M。居裏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她所開創的用放射性進行化學分離與分析的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學的基礎。同年,居裏夫婦和貝克勒耳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M。居裏逝世後,她接替其職位成為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放射性》一書出版。同年,她又成功地提煉出了純鐳元素。正是由於這些傑出的貢獻,1911年,她再次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1914年,巴黎建立了鐳研究所,物理部由她領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和她的女兒I.居裏一起,利用X射線為傷兵進行野戰醫療服務。戰爭結束後,她立即恢複了鐳研究所的工作,使該所逐漸成為當時世界上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的一個主要研究中心。1921年美國總統W.O.哈定代表美國婦女界贈送M。居裏1克鐳,她被選為國際聯盟文化合作國際委員會委員。1922年由於她在放射性物質的化學及其醫學上應用的貢獻,被選為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M.居裏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工作,因患惡性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在薩拉西沃附近逝世,享年67歲。
正是由於居裏夫人的忘我獻身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以及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她受到了國際科學技術界的廣泛崇敬。她一生中接受了7個國家24次獎金和獎章,獲得了一25個國家的科學團體的榮譽稱號。一個人一生中兩次榮獲諾貝爾獎,這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少有的。在巨大的榮譽麵前,她仍每天工作15小時,直到去世。她雖獲7萬法郎的諾貝爾獎,生活仍十分儉樸,常年穿著一套黑衣服,被放射性灼傷的手纏著繃帶,把獎金分送給了科學團體、實驗室和窮苦學生,她更沒有申請過專利,她說:“這些成果不屬於我而屬於全人類。”她的事跡鼓舞和教育著千千萬萬後來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別讓這個夏天隻有炎熱勵誌或愛情的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