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理的詩句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聲音是聲源振動產生的(鍾敲產生鍾聲),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到客船)
2、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朝?李白?《早發白帝城》)
分析:前兩句詩字麵上意思是詩人想“一日”之內往返“千裏”江陵,也就是12小時的時間要行使2000裏(1000公裏=1000千米)的路程.據此粗略的計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時≈83.33千米/時.現代的內河輪船,船速也不過10~21.6千米/時,李白乘坐的這艘船未免太快了.實際上,這正表達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詩人暮投客棧,仍然興致勃勃觀賞起夜景來.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靜,詩人以水為鏡,皓月仿佛近在身邊,今夜可以高枕無憂了.明明是“平麵鏡”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揚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這裏作者以磁針石隱喻自己抗金的決心.
分析:磁體的性質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針石指南北”的性質比喻抗金決心的堅決.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與古人情感共鳴,激發了心中深厚的愛國之情.
5、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這是南宋詩人陸遊《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對前一句,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 .
分析:詩人以優美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對美麗大自然的欽歎,準確地描述了季節交替過程中的細節.“花氣襲人”說明詩人未與花兒接觸已經感到了花兒的芬芳,是由於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無規則的運動(擴散)引起的;周圍的氣溫突然上升,才會感到“驟暖”.
6、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兩句歌詞隨著著名電影《閃閃紅星》早已經深入人心.請你利用物理知識分析其中的現象.
分析:“走”和“遊”表示了兩種不同的動作,在物理學上,叫做機械運動.竹排江中“遊”,是以地麵或者地麵上的青山為參照物的;“青山”兩岸“走”,實際上是一種擬人說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為參照物,那麼青山就是運動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物理知識:
“掬水月在手”是:鏡麵反射現象.
“弄花香滿衣”是:分子擴散現象.
8、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物理知識:“飛流直下”的水的動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勢能在減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物理知識:光的反射與折射
10、人麵桃花相映紅
物理知識:桃花反射紅光就是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
11、聞其聲而知其人
物理知識:樂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詩人李益有一首詩叫《喜見外弟弟又言別》,其中描寫道:“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
從“問姓”中想起初見的“舊容”,可見聲音中有一種特征讓詩人喚起了十年前的記憶,這種特征是樂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3 於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
第一句是物理變化 後麵都是化學變化。
來源網絡。...餘下全文>>
描述場景的句子,最好用上: 興高采烈 手舞足蹈 一鼓作氣 通力合作 揮汗如雨
讚美別人的詞句 越多越好
每個此前加你真是…………
天下第一, 舉世無雙, 最棒的, 無可取代
鞠躬盡瘁 浩然正氣 堂堂正正 難能可貴 用心良苦 廉潔奉公 一寸丹心 不恥下問 才思敏捷, 過目不忘, 博學多才, 見多識廣, 才高八鬥, 文武雙全, 雄韜偉略.......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嫋娜 回眸一笑百媚生
端莊優雅 大家閨秀 嫵媚 麗人
優雅大方 婀娜多姿 矜持 佳麗
秀外慧中 慧質蘭心 柔美 婉麗
清新單純 麵若桃花 娉婷 婉順
天生麗質 如琬似花 嬌柔 可愛
宛如天仙 仙女下凡 溫柔 體貼
氣質非凡 秀而不媚 賢惠 賢慧
褒義詞: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嫋娜 回眸一笑百媚生
端莊優雅 大家閨秀 嫵媚 麗人
優雅大方 婀娜多姿 矜持 佳麗
秀外慧中 慧質蘭心 柔美 婉麗
清新單純 麵若桃花 娉婷 婉順
天生麗質 如琬似花 嬌柔 可愛
宛如天仙 仙女下凡 溫柔 體貼
氣質非凡 秀而不媚 賢惠 賢慧
長相駿雅, 身付異秉, 才思敏捷, 過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學多才, 見多識廣, 才高八鬥, 學富五車, 文武雙全, 雄韜偉略, 談吐不凡, 談笑風聲, 高談闊論, 眉飛色舞, 運籌帷幄, 言簡意賅, 完美無缺, 一針見血, 遠見卓識, 義正詞嚴, 一氣嗬成, 大顯神通, 出口成章, 出類拔萃, 出神入化, 萬古流芳, 一本正經, 一箭雙雕, 長篇大論, 功德無量, 力排眾議, 力挽狂瀾, 氣貫長虹, 氣勢磅礴, 氣吞山河, 堅韌不拔, 身體力行, 空前絕後, 視死如歸, 英姿煥發, 奉公守法, 艱苦奮鬥, 忠貞不渝, 舍己為人, 大公無私, 一塵不染, 一鳴驚人, 叱詫風雲, 排山倒海, 驚濤駭浪, 雷霆萬鈞, 驚心動魄, 橫掃千軍, 驚天動地, 見縫插針, 無孔不入, 千篇一律, 口誅筆伐, 文從字順, 十全十美, 無懈可擊, 無與倫比, 勵精圖治, 壯誌淩雲, 高瞻遠矚, 忍辱負重, 蓋世無雙, 龍飛鳳舞, 一絲不苟, 身兼數職, 日理萬機, 明察秋毫, 英明果斷, 分身有術, 孜孜不倦
知恩圖報、銜環結草、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四字褒義詞
剛直不阿,忠心耿耿,尊師重道,知書達理,助人為樂,知人善任,
氣宇軒昂,光明正大,英姿颯爽,雷厲風行,大智若愚,滿腹經綸,
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救死扶傷,禮賢下士,畢恭畢敬,和藹可親,
成仁取義,見義勇為,德高望重,德才兼備,愛憎分明,光明磊落,
明察秋毫,公正廉明,躊躇滿誌,胸懷大誌,金玉良言,良師益友,
賢妻良母,多才多藝,大義凜然,潔身自好,奮發圖強,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雲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汙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麵 網開三麵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裏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有誌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誌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遊 陵雲之誌 猛誌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誌大 胸懷大誌 雄飛雌伏 雄心壯誌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誌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誌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誌淩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裏 前程萬裏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舍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誌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誌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誠實 表裏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麵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虛心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穀 遜誌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鍾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後廉潔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貴浮雲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後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後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塗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達權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言
慷慨 高義薄雲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鬥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隻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臥薪嚐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誌
有恒 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 排除萬難 前仆後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麵無私 鐵麵禦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儉樸 布衣蔬食 粗衣糲食 粗衣淡飯 粗茶淡飯 惡衣惡食 飯糗茹草 荊釵布裙 克勤克儉 牽蘿補屋 輕車簡從 食不重味 因陋就簡 飲冰茹檗
節約 節衣縮食 精打細算 開源節流 寬打窄用 厲行節約 勤儉持家 省吃儉用 細水長流 修舊利廢
善良 設身處地 於心何忍
安分 規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麵自幹 委曲求全
團結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 磐石之固 銅牆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誌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才學 八鬥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臥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鬥南一人 鬥酒百篇 多才多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後起之秀 錦心繡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麵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裏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藥籠中物 衙官屈宋 遊戲三昧 一技之長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馬可待 有腳書櫥 隱若敵國 玉堂金馬 困任授官 真才實學 直諒多聞 智勇雙全 著手成春 卓爾不群 左宜右有
智謀 將計就計 舉無遺策 老謀深算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千方百計 窮寇勿追 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 文韜武略 萬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計 以一持萬 運籌帷幄 遵時養晦 足智多謀
聰明 別具隻眼 冰雪聰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獨具隻眼 耳聰目明 告往知來 過目成誦 過目不忘 見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見萬裏 訥言敏行 人中騏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覺
機智 便宜行事 耳聽八方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見機行事 機變如神 臨機處置 靈機一動 明察秋毫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巧發奇中 情急智生 隨機應變 手急眼快 通權達變
博學 博洽多聞 博古通今 博學多聞 博學多才 博聞強記 搏大精深 殫見洽聞 多文為富 見多識廣 滿腹經綸 通今博古 無所不通 學富五車
能幹 不覺技癢 妙手回春 棋逢對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強幹 勝任愉快 手到病除 獨當一麵 無所不能
遠見 高瞻遠矚 目光如炬 深思遠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先見之明 遠見卓識 真知灼見
創新 別出心裁 別開生麵 別樹一幟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與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自立門戶
熟練 得心應手 滾瓜爛熟 揮灑自如 駕輕就熟 爐火純青 目無全牛 輕車熟路 如臂使指 手揮目送 心手相應 運用自如 運斤成風 斫輪老手
回答者: rosehnu - 魔法師
急尋翻譯
高拱(1513—1578)字肅卿,號中玄,或中元。河南新鄭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入閣、參機務,隆慶元年(1567)辭官。三年再起,以內閣大學士掌吏部,五年任首輔。六年六月去職。高拱是明中葉有才幹的政治家之一。
入閣及首次下野
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為避元末亂遷徙新鄭。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高魁,成化年間舉人,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父親高尚賢,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曆任山東按察司提學僉事、陝西按察司僉事等,至光祿寺少卿。高拱受到嚴格的家教,“五歲善對偶,八歲誦千言”。稍長,即攻讀經義,苦鑽學問。十七歲以“禮經”魁於鄉,以後卻在科舉道路上蹉跎了十三個年頭,才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授任翰林編修,九年考滿,升翰林侍讀。三十一年(1552)裕王(後來的穆宗)開邸受經,高拱首被當選,進府入講。此時皇太子已歿二年而新儲未建,裕王與其異母兄弟景王都居京城,論序當立裕王,而世宗似矚目景王。裕王前途未卜,朝廷上下,猜測種種、議論紛紛。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調護,給裕王很大寬慰。
當時,內閣首輔嚴嵩、次輔徐階,正互相傾軋,抵牾日著,高拱泰然往返於二人之間,未見有所厚薄。兩人因高拱為裕王講官,以後騰達有日,故也頗器重於他,有時甚至避讓幾分。時嚴嵩權勢熏灼,絲毫得罪不得,高拱卻不十分顧忌。一次他以韓愈“大雞昂然來,小雞悚而待”詩句,調侃嚴嵩在見其鄉袞、下僚時的傲態,嚴嵩聽了不僅不怪罪,反而為之破顏。在嚴嵩、徐階相與推薦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高拱遷為翰林侍講學士。
高拱在裕王府邸度過九個春秋,於嘉靖三十九年升太常寺卿,管國子監祭酒事。九年裏,高拱講授經筵,敷陳剴切,謹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師生關係。高拱離王府後,“府中事無大小,(裕王)必令中使往問”,裕王還先後手書“啟發弘多”、“懷賢”、“忠貞”等字贈賜。翌年景王入藩之國,裕王為嗣的地位開始明朗,因而高拱與裕王的這層關係,不僅使高拱的上司、同僚對他刮目相看、趨之若鶩,而且也奠定了以後他在政治上大大發揮作用的基礎。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高拱升禮部左侍郎兼學士。次年改吏部左侍郎仍兼學士,掌詹事府事。他數次主或副主會試,所撰科舉示範文章頗見稱道。但一次在進題中“以字嫌忤上意”,幾乎有所行遣。徐階出麵辯解,才使事懈。四十四年,景王在藩薨,裕王地位確立。高拱升禮部尚書,召入直廬,並以青詞見寵,得賜飛魚服。四十五年(1566)三月,由徐階薦舉,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高拱相貌瑰奇,為人豪爽有才略,又頗自許。甫入閣,即欲展抱負示才。當時世宗久居西苑,大臣率以召入直廬為榮,閣事有所不周。世宗因諭曰:“閣中政本可輪一人往”。首輔徐階及“青詞宰相”袁煒以不能離開世宗須臾為由,不去閣中辦公。高拱對徐階說:“公元老,常直可矣。不才與李(春芳)、郭(樸)兩公願日輪一人,詣閣中習故事。”李春芳雖早入閣,但對徐階向來十分恭謹,“側行傴僂若屬吏”。郭樸與高拱同時新入閣,且都由徐階薦舉,似應對階更為謙卑。拱卻言直如此,徐階“拂然不樂”。高拱與郭樸又同為河南鄉曲,“兩人相與歡甚”,徐階知後也不悅,因此芥蒂漸結。未幾,吏科給事中胡應嘉奏劾高拱。先是高拱因年過半百膝下無子焦慮萬分,遂將家移至西華門附近,直廬時常偷偷回家與妻妾團圓。一次聽說世宗病情危急,高拱急忙把自己直廬內的書籍、器物等盡行取出。胡應嘉因此奏劾:“拱輔政初,即以直廬為隘,移家西安門外,夤夜潛歸”,“皇上違和,正臣子籲天請代之時,而拱乃為歸計,此何心也”。高拱大懼,幸世宗病篤,未加深責。但高拱以胡應嘉為徐階鄉人,其奏劾又是徐階擬旨報世宗的,故疑胡應嘉受徐階指使,增添了對徐階的不滿和怨恨。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死,徐階與自己的門生、剛充當裕王府講官的張居正密草遺詔,卻不與同列謀議。詔下,高拱、郭樸惘然若失。高拱以自己是新帝肺腑之臣,卻對遺詔渾然不知,因而與徐階構怨更深。穆宗即位後,徐階以碩德元老仍居首輔位,旋又引張居正入閣,高拱心不能平,在論登極、賞軍事、去留大臣是否請上裁決等問題上,數與徐階抗爭,矛盾日趨表麵化。隆慶元年正月,胡應嘉謫外,言路認為出於高拱指,於是群起交章攻之。給事中歐陽一敬奏劾尤力,將高拱比作蔡京。高拱怒甚,請徐階擬旨責杖奏劾者,徐階不應。高拱被迫求退,穆宗不允。徐階屈於皇帝的意思,也擬旨慰留,但絕無譴責言官,高拱越發生氣,一次公開在閣中與徐階舌戰。高拱攻擊說:“公在先帝時導之為齋詞以求媚。宮車甫晏駕而一旦即扳之。今又結言路而逐其藩國腹心之臣,何也?”詰問之勢洶洶。徐階徐徐辯答曰:“夫言路口故多,我安能一一而結之,又安能使之攻公。且我能結之,公獨不能結之耶?”他又說,我並非是背叛先帝,以遺詔讓先帝自責是為先帝收人心……。至於齋詞一事,徐階坦認“因我罪”。但他反問高拱:“獨不記在禮部時,先帝以密劄問我:‘拱有疏,願得效力於齋事,可許否?’此劄今尚在!”高拱頓時“頰赤語塞”,打了個敗仗。但高拱並不甘心,他以徐階子弟和家人在鄉裏橫行不法事攻訐徐階,並授意門生齊康劾徐階。徐階疏辯乞休。當時徐階正因遺詔複起世宗時被謫諸官而受到部院大臣、科道言官的感恩擁戴,權勢灼熱,故言路交章請留徐階,還集體去徐階第敦勸視事,另外極論齊康、高拱罪狀,甚至群集闕下,吐唾辱罵齊康、高拱。三月之內論劾高拱的奏疏竟多達三十餘份,高拱不自安,連疏十二,稱病乞休。穆宗挽留不能,遂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銜回鄉養疾,遣行人護送。齊康則坐黜外調,郭樸不久也乞歸回裏。
重為台輔,政績斐然
隆慶二年(1568)七月,徐階致仕。第二年張居正與太監李芳等合謀,奏請複起高拱。是年十二月,冷落了一年多的高拱接旨後,不顧臘月嚴寒,日夜兼程,直奔京城,以大學士兼掌吏部重新登台。言路原多與高拱有隙,故人多不自安。胡應嘉聞高拱複出,驚嚇破膽而亡,歐陽一敬也在解官歸田途中鬱鬱而死,一時人心惶惶。高拱通過門生腹心散布言論,安撫言路諸官說:“華亭有舊恩,後小相失,不足為怨。”“拱當洗心滌慮,以與諸君共此治朝”。言之鑿鑿,頗為大度,於是人心稍安。
高拱再度上台後,盡心國事。他“為人有才氣,英銳勃發”,辦事操切,又不跡常規,在吏治、籌邊、行政等方麵多所建樹。當時高拱以內閣兼領吏部事,責任重大。他“晨理閣事,午視部事”,十分勤勉。他認為吏部職在知人,但真要了解一個人、用其長處並非易事。當時官場士風頹敗,為官隻是獵取高崇,“權勢烜赫者則羨之,正色直言,謫貶蹭蹬者則輕之”,全不以行為品德為準。因此造成官場“理不明,氣亦不振”,官吏以奔趨、巧媚為能事的局麵。對此,高拱到任不久即在吏部建立了嚴格的官員考察製度:“授諸司以籍,使署賢否,誌爵裏姓氏”,每月彙集一次,交吏部由高拱親自過目。到年終將冊籍全部彙總吏部,作為官吏黜陟的依據。天下大治,必須廣選人才,高拱看到天下科貢占七成,製科僅為三,但朝廷重製科而輕科貢,他以為“崇其三而棄其七”是失措之舉,應該進士、舉人並用,惟賢是視,量才錄用。但舉人就選,他又主張“其年貌五十以上者授以雜官,不得為州縣之長”,因為州縣之長是地方父母之官,責任艱重,必須精力旺盛者才能承擔。他又認為,國家必須廣蓄人才,到了要用時才去尋覓稱職的人,那是來不及的,於是提出備才之說:“今於緊要之官,各預擇其才宜於此者,每三二人置相近之地,待次為備。一旦有缺,即有其人,庶乎不乏。”他還公開招賢,明令選司,“凡有所缺,悉揭諸門外,使眾見之”,各有司可以薦舉人選。過去吏部推升官吏,隻少數人事,十分隱秘,高拱盡反其道,說:“堂有侍郎,司有員外,疏皆列名而事不與聞,何居此,不過欲行其私耳。吾改其是。”他叫人抱牘至後堂,命人當眾揭牘,“即塚宰欲有所上下不能也”。對於被黜官員,高拱必親“告以故”,黜者“無不懾服”。當時馬政、鹽政被視為閑局,朝廷輕之,因而失人廢事,使“善政無聞”。高拱體察下情,知馬鹽二政官處遠方貧薄苦寒之地,自是艱辛,遂提議改本省廉謹有才者任之,並寬其交納之額。如遇優異,則超等擢用。其官重,馬、鹽二政當自修舉,利於國家。高拱還製定和采取了旨在加強考察人才、選拔人才的許多製度和措施,“開王親內轉之例,複一甲讀書之規,正撫按舉劾之差,核京官考滿之實,分進士講律之會,定進官升授之條,議有司捕盜之格”。這些都得到穆宗的準旨,得以實施。於是使朝廷上下、各類官員中出現了人人激奮的新氣象。依照明朝舊例,內閣輔臣,“若兼領銓選,則為真宰相,犯高皇帝厲禁矣”,但高拱先以閣臣、後以首揆掌吏部事三年之久,雖犯忌有非議,但成績斐然,利在社稷。
隆慶年間北方蒙古韃靼俺答部依然不斷入擾,邊患成為朝廷沉重負擔。作為內閣輔臣,高拱也將籌邊視為己任。嘉靖後期,徐階曾對嚴嵩秉權時造成的邊防潰敗有所匡補,選用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將才赴邊禦敵,又飭厲地方有司加強守備,與將校通力合作,但積重難返,一時邊防猶人力財力不足。高拱治宿弊,便首先把眼光放在邊防用將用人方麵。兵部曆來隻設侍郎二員,協理部事,由於公務繁忙,他們平時很少巡閱邊務。但一遇邊方總督缺員,他們倒要前去頂補。若抽身不出,還得請移他官。去者都不諳邊務,常使事倍而功半。於是高拱提議在兵部添設侍郎二員,主要巡閱邊務,了解下情,做到對邊方險隘、虜情緩急、將領賢否、士馬強弱都非常熟悉。這樣邊務有人專管,總督員缺,也可即刻往補。高拱認為“兵乃專門之學”,但現在兵部係統用員往往“不擇其人”,優秀官員將才又常常遷為他官,為此特請準兵部自己選將備才。他提出:儲備本兵,當自兵部司屬始,邊將由兵部司屬往任。選得有智謀才力者,不得隨意他遷。侍郎、總督應經常對換,使他們熟悉彼此情況,一旦尚書員缺,即可頂任。這確是一項加強兵備的良策,頗得穆宗讚許,後來“邊方兵備督撫之選,皆於是取之”。高拱還訪得邊方之官,長年鎮守邊衛,“涉曆沙漠”,“出入鋒鏑”,可他們的俸資待遇和升擢提拔,都與內地處和平環境者同,“甚者且或後焉”。他以為這極不合理,建議對邊臣應特示優厚,“有功則加以不測之恩,有缺則進以不次之擢”,使功名常在人先,其他官員不得與之相爭。對邊臣中久卓成績者更應體恤、厚加優撫,定期給假令回署休息,“使其精神不疲,而知慧不竭”,如此“以勤王事濟必多得”。在加強邊防將帥力量的同時,高拱與徐階一樣,也看到邊沿地方有司在防衛上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充任這類邊沿地方官的,不是雜流,便是遷謫者。朝廷對他們不關心不體察,待遇極差,所以他們沒有上進心。而“邊方有司,有疆埸之責,才者憂懼不堪,即優禮而鼓舞之,猶恐不振”,高拱於是“請擇年力精強、才氣超邁兼通武事者,調用有能保惠困窮俾皆樂業者”,充任邊方有司,以三年為期,比內地超等升遷。若有軍功,不次擢用,總之,“惟以治效,不循資格”。這些都有力地鼓勵了戍邊將帥和邊方有司的進取心。
高拱辦事有膽有識。當時接徐階任首輔者為李春芳。李春芳為人寬厚,居政持論平,不事操切,雖無失措之舉,卻總顯得氣魄、才力不足。高拱仗己是穆宗腹心之臣,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發揮了李春芳起不到的作用。隆慶四年(1570)八月,北邊有警,高拱以尚書陳希學、曹邦輔,侍郎王遴各率師背城列陣以待;以京尹栗永祿、南都禦史護守山陵;又起禦史劉燾在天津守通糧,而以總督王崇古、譚綸專征剿無內顧;以侍郎戴才理軍餉。由於布置周密,防範嚴謹,蒙古兵未敢入犯。
十月,俺答孫子把漢那吉因與祖父發生衝突,率所屬阿力哥等十人前來求降。巡撫方逢時、總督王崇古主張受降。奏上,朝議紛然,多以為敵情叵測,不能貿然收留把漢那吉。高拱與張居正卻一致支持王、方意見,請奏穆宗加封那吉指揮使,並“厚其服食供用”,以誠相待,結得其心,穆宗準旨。接著高拱又命邊臣讓把漢那吉穿錦衣、坐華車、騎好馬,前呼後擁在街市行走。俺答得曉明廷厚待其孫,深受感動,遂決意與明朝和好,請封貢之事。此議一起,朝廷上下有如鼎沸,反對派援引宋朝講和之例,力言不可。高拱先利用考察科道之機,將極力反對與俺答結好的葉夢熊“降二級,調外任”,以息異議。他又發內閣舊藏成祖封瓦剌、韃靼諸王故事,揀發兵部。並說以己求人機在人,以人求己機在己,現在虜求於我,主動權在我,應該允許。他還說,這次俺答請貢,“較之往歲呼關要索者萬倍不同”,“故直受而封錫之,則可以示輿圖之無外”。這種將蒙古與中原看成一個整體的觀念,比僅圖邊安的想法又高一籌。高拱批評反對派:“彼嘵嘵者豈為國籌利害哉?徒念重大,恐有不效,留為後言耳!”遂無敢複言者。隆慶五年(1571)三月,明廷封俺答為順義王,其他各部首領也分別封為都督指揮、千戶、百戶等有差。八月,明廷又準與俺答互市。
時陝西三邊總督以該邊不同宣、大,不欲通貢互市。高拱擬旨切責。不久陝西三邊也開貢市。“數月之間,三陲晏然,曾無一塵之擾,邊氓釋戈而荷鋤,關城熄烽而安枕”,從此基本結束了明朝與蒙古韃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麵。
在滿朝爭議的情況下,穆宗能如此迅速、圓滿地解決這一先朝遺患,與高拱等的著力讚襄是分不開的。在議貢過程中,主通貢互市的總督王崇古曾以人言求去,高拱知後,一麵在朝廷力稱崇古議,一麵抱病修書崇古:“惟公安心暢意,始終此事,不必更懷憂慮”,使崇古受到極大鼓勵和寬慰。方逢時因封貢事曾麵會俺答下人,遭人彈劾,說他“輒通寇使,屏人語,導之東行,嫁禍鄰鎮”。高拱力斥其謬,“撫臣臨機設策,何可泄也”,保護了方逢時,使他免受貶謫。穆宗以拱“殫忠遠謀,勞績可嘉”,進高拱少師兼太子太師、尚書,改兼建極殿大學士。
封貢事既成,高拱猶居安思危,擔心邊方兵將因無事而疏怠偷安,再壞邊備。他一向主張“不恃人之不吾犯,恃我不可犯;不恃人之不吾欺,恃我不可欺”,強調自強。於是再上疏,“請每歲特遣才望大臣四出閱視,以今視昔,錢穀贏幾何,兵馬增幾何,器械整幾何,其他屯田鹽法以及諸事拓廣幾何”,明白開報,若比往昔有所增益,則與過去戰時擒斬同功論賞;如果隻保持以往水平,則罪如失機論處。上嘉納之。兵部遂一一製定具體措施行之。
以後的幾十年中,西北邊境始終安定,無大擾,此亦高拱一大政。
高拱在南方兩廣、雲貴邊事上亦頗多建樹。隆慶初,廣西古田壯族人韋銀豹等據寨反明,有司多次往撫剿,均不效。高拱再起,薦殷正茂為總督往剿。正茂任法嚴、善戰,但性貪。高拱說:“吾捐百萬金予正茂,縱乾沒者半,然事可立辦”。其實,他在用正茂的同時,已著眼於提擢、培養本省人才,在兩廣郡縣中“多除製科,寬其薦額,勿拘成數”,引導民風向上。不久,果然“亂民樂業而向化矣”。時人都以高拱為善用人。隆慶四年,貴州撫臣告土官安國亨叛,請進剿。高拱不輕信是言,經深入察查,知“國亨非叛,而巡撫者輕聽讒言以幸功也”,便專派員前去安撫釋嫌,避免了一場兵戎相加。
專橫招物議,逐歸田裏
高拱勵精圖治,不數年內,政績卓然,自是一麵。但他以才略自許,負氣淩人,“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觸之立碎。每張目怒視,惡聲繼之,即左右皆為之辟易”,很是專橫跋扈,這是他的另一麵。正是這一麵,造成了他與同僚的仇隙不合,以致招來物議,釀成了以後被逐的悲劇。
先是四年七月,曾也是裕府舊僚的大學士陳以勤,因與高拱有小嫌,又見高拱在內閣不可一世,恐終不為所容,便激流勇退,引疾罷去。不久,掌都察院大學士趙貞吉因高拱挾私憾考科道,上疏請止。高拱不悅,與之相傾,嗾門生、給事中韓楫劾趙貞吉庸橫。趙貞吉也抗章劾拱。穆宗眷高拱竟令趙貞吉致仕。趙貞吉曾因高拱以內閣掌吏部,權如真宰相,請李春芳謀與掌都察院,以遏高拱權,李春芳許之。趙貞吉去,李春芳自不安,李春芳又曾因徐階事與高有隙,遂於五年五月乞休歸田。高拱接任首揆,越發趾高氣揚。時殷士儋甫入閣輔政。士儋亦高拱裕府同僚,因不曲事高拱而久不得擢。後取中旨入閣,高拱不悅。後有人劾高拱心腹張四維,高拱疑殷士儋指使,又嗾韓楫相脅。殷士儋不能忍,在內閣當麵詬拱:“若先逐陳公,再逐趙公,又再逐李公,次逐我。若能長此座耶?”說罷竟揮拳擊高拱。五年十一月殷士儋也被驅出。這樣,舊輔除張居正外,悉被高拱排斥一淨。高拱位居極品,頤指氣使,專擅國柄。
然而高拱心中總有一段未了的宿怨,即對當年轟他出京的徐階及其諸言官耿耿於懷。隆慶四年四月,他因海瑞當年劾他的舊怨,將海瑞從應天巡撫調南京清銜。不久,又並其職,逼海瑞“謝病歸”。他還“盡反階所為,凡先朝得罪諸臣以遺詔錄用贈恤者,一切報罷”。四年冬,刑部、大理寺例讞獄,本與高拱無關,他卻“自以意請朝審主筆”,且說“上命我視吏部,部事皆吾事,第須得情耳”。其實是專為王金一案改讞。王金是世宗時方士,被徐階逮下獄,法司論以子殺父律當剮,高拱為之辯解不懈,後以減戍免死。原內閣有專辦中書事的誥敕房,序班十人。高拱起複後,十人久次考滿當遷,但因他們是徐階下屬,高拱不予理睬。十人求上門去。高拱詭笑說,“吾即有應,必不令若曹有侏儒之羨”,及令下,十人皆對品外調,為邊遠倉大使。隻此一斑,可見高拱栽人之巧。雖如此,高拱猶不解恨,“專與階修部,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徐階致仕後,在鄉裏大治產業,還聽任子弟橫行鄉裏,引起當地百姓的憎恨。高拱親自進疏論徐階:“原任大學士徐階(放歸後),當闔門自懼、怡靜自養可也。夫何自廢退以來大治產業,黜貨無厭,越數千裏開鋪店於京師,縱其子攪侵起解錢糧,財貨將等於內帑,勢焰薰灼於天下”,甚至還“故違明旨,(令人)潛往京師,強阻奏詞,探聽消息,各處打點,廣延聲譽,跡其行事,亦何其無大體也”。接著高拱“嗾言路追論不已”。隆慶五年,高拱起複原蘇州知府蔡國熙為蘇鬆兵備副使,以蔡國熙與徐階故有小隙,授意他,窮治徐階及子弟,“階三子皆就係,擬以城旦,革其蔭敘,入田四萬畝於官”。徐階狼狽不堪,無奈之中,隻得向高拱俯首,“從困中上書拱,其辭哀”。此時,張居正也以階事“從容為拱言”,暗示他衡量利弊。高拱見徐階大勢已去,不無欣慰。一箭之仇既報,便豁然大度,修書徐階,稱“今以後原與公分棄前惡,複修舊好,毋使借口者再得以鼓弄其間”。同時又接連給蘇鬆官員去信,至囑對徐階三子及家人作寬處,稍存體麵,並在蔡國熙的奏疏上批字:“太重,令改讞。”高拱之所以願對徐階網開一麵,本意在於:見徐階慘狀,不免“兔死狐悲,不無傷類之痛”,與其修好,可安撫蘇鬆鄉紳,改善與徐階舊僚的關係。高拱的出爾反爾,使“蔡國熙聞而變色,曰公賣我,使我任怨而自為恩”。
隆慶六年(1572)正月,高拱為柱國,進中極殿大學士。然而他專橫更甚。加之其門生韓楫、程文等日夜奔走其門,狐假虎威,專以博戲為務,人都惡之。高拱初尚持清操,後漸狎奢,常對人曰“日用不給,奈何?”門生、下僚聞之,爭相進獻,“賕納且■集矣”,因此遭致物議。禦史汪文輝上疏譏刺時事,語連高拱,高拱召而罵之,亟補寧夏僉事以出。尚寶卿劉奮庸也上疏糾拱,給事中曹大野則抗章劾拱不忠十事,中有高拱擅權報複、排斥善類、超擢親戚鄉裏門生故舊,以及親開賄賂之門等等,穆宗不聽。二人皆謫外任。
張居正與高拱為故裕邸舊僚,張居正謀高拱出,高拱也亟稱居正才,兩人尚稱友善。高拱居揆席,張居正又肩隨之。高拱多與同列發生衝突,張居正獨退然下之,不與介入。對於智謀出眾的張居正來說,長期屈居人下,是不甘心的。他退而不與爭隻是一種策略,高拱並不察知。隆慶五年張居正為徐階三子事諷言高拱。高拱下人傳言張居正受徐階三萬金賄賂,高拱不辨真假,以此誚張居正,張居正怒,而高拱也疑曹大野之奏章受張居正指使。兩人便存隙離交,張居正逐高拱之念漸強,於是暗結太監馮保,以借中貴力量圖事。
隆慶六年五月,穆宗大漸,召高拱、張居正等入內。穆宗執拱手曰:“以天下累先生”,宣內閣受顧命。時司禮監授遺詔,有二劄,一給皇太子;一授高拱,中有遇事內閣與司禮監馮保商榷而行之說。高拱識其矯。未幾,穆宗崩,神宗即位。神宗幼衝,馮保倚仗太後勢,挾持幼帝。高拱欲懲中官專政,上言五事,請詘司禮監權,還之內閣,又唆門下言路疏劾馮保。高拱想與張居正共成此事,使人語居正曰:“當與公共立此不世功。”居正得訊即密報馮知。馮保遊說太後及幼帝前,誣高拱欺太子年幼,欲廢之而迎立河南周王,自己得國公爵等等。馮保又買通兩宮近侍,複言之,“皇後與貴妃皆愕然”,便決議逐拱。第二天,即召群臣入,宣兩宮及帝詔,切責高拱擅權無君,數其罪而逐之,即日歸田裏。高拱原滿以為宣詔必是逐馮保無疑,及詔宣逐己,拱不啻為晴天霹靂,“麵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張居正從旁掖他起。第二天一早,柴車即路,頗為淒涼地踏上了歸程。
回到老家,高拱意忽忽不自得,“角巾野服,恂恂一布衣”,不言國事,而“閉戶卻帚下帷著書八十餘卷”。不料馮保害高拱之心不死,又造王大臣事件,欲置高拱於死地。吏部尚書楊博、禦史葛守禮等知有誣,力救之,高拱才得於幸免。不過從此他驚憂成疾,一蹶不振。萬曆六年(1578)十二月卒於家,終年六十六周歲。高拱家屬以恤典請,隻因馮保當權,止許以半葬。二十多年後,高拱嗣子具疏,神宗以“高某擔當受降,北虜稱臣,功不可泯”,贈太師,諡文襄。
高拱的學問
高拱素好讀書,為文不好詞藻,而深重有力。他著述甚富,有《問辨錄》十卷、《春秋正旨》一卷、《本語》六卷、《邊略》五卷、《綸扉外稿》四卷、《掌銓題稿》三十四卷、《南宮奏牘》四卷、《政府書答》四卷、《綸扉集》一卷、《程士集》四卷、《外製卷》二卷、《日進直講》十卷、《獻忱集》四卷等等,後人輯為《高文襄公文集》。
高拱不僅是一個有幹略的政治家,在學術思想的研究上也有所成就。他不囿於先儒成說,以為“其不能得者亦不可強從”。直斥程朱理學“遠人情以為天理”;他很讚同同時代思想家王廷相的觀點,認為理在事物,無其事即無其理。他對“權”字更有一套獨到的見解,把“權”與“經”比作秤上的“錘”和“衡”,兩者關係是“蓋經乃有定之權,權乃無定之經,無定也,而以求其定,其定乃為正也”。即:權和經是對立的統一體,凡事皆有經,其事實行時應認真權一下,使權與經得以統一。在“義”和“利”的問題上,認為“苟出乎義,則利皆義也;苟出乎利,則義皆利”,隻要擺正義和利的關係,言利也不是不好,痛斥了“君子不言利”的迂腐觀點。他還認為正因前人沒有把握住這種關係,才造成“經製之略置之不講”,善理財者不聞,禍國殃民。他自己十分重視理財,重視有關國計民生的政務,主張務實。他的學術思想正是他行使政務、取得政績的思想根源。
歌頌祖國的詞句
日新月異,繁榮昌盛,繁花似錦,四海升平,,,,,
千裏冰峰,萬裏雪飄,看川內川外,餘震不斷;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礦倒,欲於地震試比高.........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雲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汙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麵 網開三麵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裏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有誌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誌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遊 陵雲之誌 猛誌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 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誌大 胸懷大誌 雄飛雌伏 雄心壯誌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誌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誌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誌淩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裏 前程萬裏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 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舍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誌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 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誌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誠實 表裏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麵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 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虛心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穀 遜誌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鍾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 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後廉潔 不忮不求 澹 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貴浮雲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後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後己 先天下 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塗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達權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言
慷慨 高義薄雲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鬥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隻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 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臥薪嚐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誌
有恒 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 排除萬 難 前仆後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 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麵無私 鐵麵禦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儉樸 布衣蔬食 粗衣糲食 粗衣淡飯 粗茶淡飯 惡衣惡食 飯糗茹草 荊釵布裙 克勤克儉 牽蘿補屋 輕車簡從 食不重味 因陋就簡 飲冰茹檗
節約 節衣縮食 精打細算 開源節流 寬打窄用 厲行節約 勤儉持家 省吃儉用 細水長流 修舊利廢
善良 設身處地 於心何忍
安分 規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麵自幹 委曲求全
團結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 磐石之固 銅牆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誌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才學 八鬥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臥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鬥南一人 鬥酒百篇 多才多 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後起之秀 錦心繡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麵壁 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裏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 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藥籠中物 衙 官屈宋 遊戲三昧 一技之長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馬可待 有腳書櫥 隱若敵國 玉堂金馬 困任授官 真才實學 直諒多聞 智勇雙全 著手成春 卓爾不群 左宜右有
智謀 將計就計 舉無遺策 老謀深算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千方百計 窮寇勿追 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 文韜武略 萬 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計 以一持萬 運籌帷幄 遵時養晦 足智多謀
聰明 別具隻眼 冰雪聰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獨具隻眼 耳聰目明 告往知來 過目成誦 過目不忘 見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見萬裏 訥言敏行 人中騏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覺
機智 便宜行事 耳聽八方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見機行事 機變如神 臨機處置 靈機一動 明察秋毫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巧發奇中 情急智生 隨機應變 手急眼快 通權達變
博學 博洽多聞 博古通今 博學多聞 博學多才 博聞強記 搏大精深 殫見洽聞 多文為富 見多識廣 滿腹經綸 通今博古 無所不通 學富五車
能幹 不覺技癢 妙手回春 棋逢對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強幹 勝任愉快 手到病除 獨當一麵 無所不能
遠見 高瞻遠矚 目光如炬 深思遠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先見之明 遠見卓識 真知灼見
創新 別出心裁 別開生麵 別樹一幟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與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自立門戶
熟練 得心應手 滾瓜爛熟 揮灑自如 駕輕就熟 爐火純青 目無全牛 輕車熟路 如臂使指 手揮目送 心手相應 運用自如 運斤成風 斫輪老手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傾國傾城 溫婉嫻淑 千嬌百媚 儀態萬千 國色天香 花容月貌 明目皓齒 淡掃峨眉 清豔脫俗 香肌玉膚 儀態萬端 婉風流轉 美撼凡塵 聘婷秀雅 娥娜翩躚 俏麗多姿 風姿卓越 顧盼流轉 清絲糾纏 舉步輕搖 明豔不可方物 豔冠群芳 剪水雙瞳 美豔絕倫 神仙玉骨 楚楚動人 如花似玉
讚美女孩要從外貌,氣質,修養處那個讚哦
外貌讚美: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傾國傾城 千嬌百媚 明目皓齒 淡掃峨眉 清豔脫俗 香肌玉膚 婉風流轉 美撼凡塵 聘婷秀雅 娥娜翩躚 俏麗多姿 風姿卓越 顧盼流轉 清絲糾纏 舉步輕搖 剪水雙瞳 美豔絕倫 神仙玉骨 如花似玉 一代佳人,一代容華,紅粉佳人,紅粉青娥,天生尤物,天仙化人,姑射神人,絕色美人,月裏嫦娥,人麵桃花,天生麗質,天香國色,仙資玉質,妍資豔質,夭桃穠李,色豔桃李,華如桃李,桃羞杏讓,如花似月,羞花閉月,花容月貌,芙蓉如麵,粉白黛黑,嬌豔驚人,冠覺群芳,風華絕代,秀色可餐,,沉魚落雁,傾國傾城,明眸皓齒,粉妝玉琢,桃腮杏臉,櫻桃小口,婀娜多姿,豐姿綽約,娉婷嫋娜 國色天姿 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 婀娜多姿 亭亭玉立 粉麵桃花 膚如凝脂 聲若鶯啼 明眸皓齒 花容月貌 風華絕代 楚楚動人 冰清玉潔 楊柳細腰
求邊城劍俠的句子
白雲飛笑道:“讓他們走吧,何必要他們的性命呢?”
白雲飛笑道:“所以我讓你們把他們的家夥收起來,下次再去秦州府,我們把這些兵器便宜點賣給鐵匠鋪,就可以換來一筆錢,然後再買批糧食回去,這不就扯平了麼?”
“哦,原來如此,嗬嗬,蠻有道理的!”千衝搔了搔腦袋,他越來越發現,白雲飛還不是一般的精明。
苗人風道:“可是白兄弟,這樣放了他們的話,他們以後還出來擋道作亂怎麼辦?”
白雲飛點點頭,麵色凝重道:“剛才那個何楚舞,我隻是僥幸嚇跑了他,其實他的功力都比我強多了,隻是我看他臉色發青,好象是餓了好幾天的樣子,顯得中氣不足,所以才會分神敗給我!他若率先出手,我必然不能招架!”說到這裏,他長長的歎了口氣,道:“山賊也是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都不容易,咱們能不傷人性命就不傷吧,反正現在大家也扯平了,何必為了一點糧食弄出人命來呢?”
苗人風隻好點頭同意,納蘭真也深以為然,她醫治過太多的人,自然明白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白雲飛的決定讓她讚賞的點點頭。
一直沒有說話的心眉這時才合十開口道:“阿彌陀佛,檀越不但劍術高明,而且宅心仁厚,貧僧甚是敬佩!檀越之風采,依稀有劍俠大家之風範!”
白雲飛笑了笑:“大師言重了,我不過懂一點點用劍的小竅門而已!”
心眉也笑道:“檀越隻是懂一點點小竅門,這小竅門就已是劍術中的高深境界了,檀越若是懂得劍術之真諦,他日恐怕能縱橫天下!”
白雲飛笑道:“縱橫天下?那不過是虛名而已,嗬嗬,鄉下人隻求吃個飽飯就滿足了!”
心眉道:“方才見到檀越和那賊人頭目對決,檀越一直不動,這一對峙就足足用了半個時辰,而賊人見到檀越同樣不敢亂動,這正是以無為勝有為的高等劍法,阿彌陀佛,劍本是凶器,劍若是到了極至,無劍也可取人性命,檀越定力之高、劍法之深,這東勝大陸實無幾人可與之匹敵啊!”
納蘭真等人一聽,這時才明白剛才那場爭鬥之中的種種古怪之處。
不過一聽心眉這樣說,白雲飛心裏暗暗吃驚,這少林和尚果然見多識廣,知道他這劍法中的奧妙。
心眉繼續道:“檀越劍法雖高,但之前與那賊人二當家相鬥,檀越功力似乎並不見長,那二當家的開山劈刀法驍勇剛烈,檀越利用借力消力的手法似乎都沒有化解,那個時候,貧僧若是料想不錯,檀越體內必然身受重傷!”
白雲飛這時才真正吃了一驚,這少林和尚眼光果然厲害,他誠懇的回答道:“大師是高人啊,不瞞大師,那二當家的刀法力量確實相當大,而且還附帶著一些內功底子,我確實沒想到他竟然可以發出這樣一刀來!”
心眉露出了不解的表情:“不過這就奇怪了,我明明發現檀越擋住那一刀後有體力不支的跡象,但檀越一瞬間就站了起來,站起來後檀越就大不一樣了,功力好象一刹間提高了好幾倍,這個中緣由實是讓人費解。”
白雲飛暗暗好笑,他這是升級後的體現,這和尚怎麼可能明白“升級”這玩意呢?
心眉道:“檀越所用武功,莫非就是傳說中的‘兵解**’?”
白雲飛一聽立即來了興趣:“什麼是兵解**,還請大師指點!”
見白雲飛滿臉迷茫的神情,心眉仿佛鬆了口氣,道:“原來檀越並不會兵解**,這兵解**是一門極為厲害的邪派武功,它能夠自殘髒腑,激發自身潛能,把人的功力瞬間提高好幾倍,隻是這武功太過自損身體,所以這武功絕非光明磊落之人會用,檀越宅心仁厚,顯然不是**妖人!”
他沉吟著,道:“以貧僧推測,檀越應是不世的武學奇才!”
白雲飛失笑道:“大師過講了!”
心眉道:“檀越定是在生死存亡之時激發了一腔求生信念,所以在生死的邊緣上突破了自己,瞬間提高了功力,阿彌陀佛,檀越即不是邪魔歪道,那麼如此信念與變化,檀越不是武學奇才那又該作何解呢?”
白雲飛忽然恍然大悟,不是這心眉的解釋不夠科學,而是連升3級的原因在於過去的經驗。
這個東勝大陸和以前《劍光》的遊戲世界幾乎一樣,他的武功、心法、經驗全部都是現成的,根本就不存在練級的這種說法,一旦在危機關頭突破自己,就能夠迅速升級。
第一次是納蘭真釋放內功救了他一命,第二次是被陳大鵬一刀震傷,兩次升級唯一相同的地方就確實如心眉所說:生死邊緣。
白雲飛不禁回憶起《劍光》和自己曾經修煉的武功,像真武七截劍和神劍三千裏這樣的頂級絕學他當然知道怎麼運用,隻不過自己的功力還不夠支持發出這樣的絕招,可是絕招再厲害那又有什麼用呢?
白雲飛不禁笑道:“大師一席話讓在下茅塞頓開,不過在下始終覺得,武功隻是用來保護自己和保護朋友們用的,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鄉下獵戶,隻願多多掙錢,多多找銀子,不求武功縱橫天下,隻求快快樂樂生活,讓我和我的朋友們都過上好日子就足夠了!”說完,他回頭看了看苗人風等人,苗人風幾人也微笑著看著他。
他們的眼中都閃著友好淳樸的光彩,就像夕陽落山時那美麗的晚霞,也像納蘭真臉上的那紅得可愛的表情。
無論誰看見他們,都會感覺到人類的善良、誠摯、勤勞和快樂。
就連心眉也不禁讚歎道:“檀越不但武功高強,而且胸襟開闊,境界之高,實是讓貧僧仰慕!”
白雲飛客氣的笑道:“大師過講了!”
一路上有說有笑,天黑的時候,糧車已到了星輝穀。
心眉停下腳步微微頷首:“阿彌陀佛,一路多蒙各位照顧,貧僧無以為報,日後隻能誦經念佛為各位祈福,願各位安康長久!”
白雲飛看著官道上的岔路口,道:“大師可是要去落葉國了麼?”
心眉道:“正是前往他國,咱們就此別過吧!”
白雲飛忍不住道:“大師見識廣博,在下獲益不淺,如果以後想見大師的話,請問該怎麼聯係你呢?”
心眉微微一笑道:“阿彌陀佛,他日有緣,自會相見!”說完轉身離去,欣長清冷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路的盡頭。
白雲飛暗忖:這和尚果然厲害,什麼都知道,看來以後再遇見上少林和尚,一定要好好的請教武功上的問題,隻不過現在這麼窮,還是先想辦法掙錢才是王道啊!
半夜,當白雲飛一行人和二十輛馬車出現在月河村門口的時候,整個村子都轟動了。
全村上下五十多個人,無論男女老幼紛紛跑了出來,大人們圍著二十多車糧食興奮得發抖,小孩們圍著馬車又跳又唱。
趙四和勇子把這一路上的種種遭遇有聲有色的為眾人說了一番,一時間,村民們簡直把白雲飛當作英雄一般看待,尤其是白雲飛三言兩語就讓千尋調來二十車糧食還賺了五十兩銀子的過程,所有人欽佩不已。
不過小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還是白雲飛獨自一人打退山賊的精彩場麵。
村長激動道:“白兄弟當真是咱們的福星!”
白雲飛謙虛道:“哈哈,哪裏話,都是大家通力合作,團結勤勞獲得的勞動成果,白某前些日子遇難,承蒙各位父老鄉親搭救並照顧,這二十車糧食,就分發給各位鄉親們吧,另外這五十兩銀子路上已花去了六兩,剩下這四十多兩,下次去秦州府再為各位鄉親購買日常用品罷!”
他生性爽快灑脫,本是幾天幾夜的心血換來的糧食和銀子,他隨手之間就送給別人。
隻要他高興,哪怕是珠寶黃金,他也不在乎送人,隻因他懂得無論多麼重要的物品,也不如內心的快樂和自由重要。
人群“轟”的一下歡呼開來,巨大的歡呼聲把白雲飛包圍了。
看著村民們高興歡快的神情,白雲飛心裏第一次體會到了真正快樂的滋味。
苗人風微笑著拍了拍白雲飛的肩膀,豎起了大拇指:“兄弟,好樣的!”
白雲飛笑道:“再好也是因為苗大哥仗義救我而得來的!”
苗人風點點頭,沒有再說話,因為無論什麼樣的話語也無法表達他內心此刻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