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
2、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輕諾必寡信。——《老子》
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6、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7、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8、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9、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0、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製。 ——傅玄《傅子·通誌》
11、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4、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16、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9、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20、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21、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22、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23、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2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25、修辭立其誠。——《周易·幹·文言》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8、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9、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嶽陽樓記》
30、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
3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3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33、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進學解》:
34、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龔自珍《明良論二》
35、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病起書懷》
3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37、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3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39、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唐甄《潛書·講學》
40、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劄子狀》
4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4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43、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4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45、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錄》
4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47、君子強學而力行。 ——楊雄《法言·修身》
48、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49、差若毫厘,謬以千裏。——《禮記·經解》
50、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51、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熹《朱子語類》
52、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孟子集注>》
53、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5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係辭上》
55、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 ——賈誼《新書·審微》
56、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