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看一座城市的時候,感興趣的是異國情調或美景。而對當地人來說,其聯係始終摻雜著回憶。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我父親不看好你,因為你想當畫家,你將成為一個窮困潦倒,喝得爛醉的畫家,我將成為你的裸體模特......他怕的是這個。”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If I see my city as beautiful and bewitching, then my life must be so too. 如果我覺得所在的城市美麗迷人,那麼我的生活一定也是如此。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古勒有幅攝影作品,捕捉了我童年時代的僻靜街巷,街巷中的水泥公寓和木造屋並排而立,街燈空茫,明暗對照的黃昏――對我來說它代表這個城市――已然降臨。(如今水泥公寓雖已擠走老舊的木造房屋,氣氛卻不變。)這幅攝影吸引我之處不隻在於使我憶起童年時代的卵石子路,也不在於卵石路麵、窗子的鐵護欄或搖搖欲墜的空木屋,而是因為它暗示著,隨著夜的降臨,這兩個走在回家路上、身後拖著細長影子的人,其實是在將夜幕披蓋在城市上。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聽憑自己的直覺與熱情十分重要。他說,人生其實很短暫,如果知道自己這一生想做什麼,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事實上,一輩子寫作、畫畫的人,能夠享受更深刻、更豐富的人生。我一麵凝神傾聽他講的話,這些話也跟我看見的東西融為一體。不久,音樂、窗外閃過的景色、父親的聲音和狹窄的鵝卵石都合而為一,在我看來,這些根本問題雖永遠找不到解答,但提出這些問題總是好事。真正的快樂與意義存在於我們永遠找不到,或許也不想找到的地方,但是――無論是追求答案,或僅僅是追求享受與深情――追求本身的重要性卻不亞於目標,提問本身就像是車子、屋子、渡輪窗外的景色同等重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就像音樂、藝術和故事般有起有落,終而走到盡頭。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多年後,我自問為什麼走這些路,搭這些船的時候我們不曾牽手,於是得出多種原因:一,我們這兩個膽怯的孩子之所以走上伊斯坦布爾的街頭,不是為了感覺我們的愛,而是為了掩藏我們的愛。二,快樂的情侶當眾牽手,想讓每個人看見他們的快樂,然而,盡管我願意承認我們是快樂的情侶,卻怕讓自己顯得膚淺。三,這種快樂的舉止將使我們成為到這些貧困,潦倒,保守的居住區享受“輕狂樂趣”的觀光客。四,貧民區,伊斯坦布爾廢墟的憂傷早已吞噬了我們。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在心中某個陰暗角落,稚氣的我想過這點,我知道如果娶了她,我必須成為工廠老板,而不是畫家。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福樓拜在我出生前一百零二年造訪伊斯坦布爾,對熙熙攘攘的街頭上演的人生百態感觸良多。他在一封信中預言她在一個世紀內將成為世界之都,事實卻相反:奧斯曼帝國瓦解後,世界幾乎遺忘了伊斯坦布爾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兩千年的曆史中從不曾如此貧窮、破敗、孤立。她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廢墟之城,充滿帝國斜陽的憂傷。我一生不是對抗這種憂傷,就是(跟每個伊斯坦布爾人一樣)讓她成為自己的憂傷。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伊斯坦布爾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隻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所謂不快樂,就是討厭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城市。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有一天,她最疼愛的大弟從人群裏走出來,跟我說他在瑞士的姐姐深情地問候我,遞給我一封信。我在一家布丁店抽著煙讀她的信,信中說她對新學校很滿意,但她想念我,也想念伊斯坦布爾。
我寫給她九封長信,七封裝進了信封,五封寄了出去。我不曾得到回音。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許多早期作家在書寫伊斯坦布爾時往往養成這種習慣――在他們歌頌城市之美,用他們的故事迷惑我的同時,我卻想起他們已不住在他們所描述的地方,反而偏愛伊斯坦布爾西化後舒適的現代化設施。我從這些前輩那裏得知,隻有不住在這裏的人有權對伊斯坦布爾的美大加頌揚,而且不無內疚:因為一個以城市的廢墟與憂傷為題的作家,永遠意識到幽靈般的光投射在他的生命之上。沉浸於城市與博斯普魯斯之美,就等於想起自己悲慘的生活和往昔的風光兩者差距甚遠。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寒冷漆黑的夜裏站在小墓園前方,感覺博斯普魯斯洶湧的海流,我的愛人低聲說她非常愛我。我說為了她,我什麼都願意做,而後竭盡全力擁抱她。我們親吻,每回停下來睜開眼睛,就看到對岸的橘色火光投射在她柔軟的肌膚上。
——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