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軍事有關的成語
遠交近攻,破釜沉舟,以逸待勞,欲擒故縱,暗渡陳倉,圍魏救趙,圍城打援,聲東擊西,假途伐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以當十,一決雌雄,一鼓作氣,百戰百勝,百發百中,七擒七縱,人仰馬翻,人自為戰,人歡馬叫,人困馬乏,刀光劍影,刀山火海,勢均力敵,憑高視下,勢如破竹,三令五申,三戰三北,大動幹戈,大敵當前,千軍萬馬,萬夫莫當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馬革裹屍,開路先鋒,無堅不摧,無往不利,木牛流馬,五十步笑百步,不攻自破,匹夫之勇,單槍匹馬,中原逐鹿,中流擊楫,置之死地而後生,片甲不存,化幹戈為玉帛,反戈一擊,反敗為勝,文治武功,以攻為守,以戰去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厲兵秣馬,,虎踞龍盤,滅此朝食,四麵楚歌,四麵受敵,四戰之地,用兵如神,重整旗鼓,出其不意,出奇製勝,傳檄而定,鳥盡弓藏,鳥槍換炮,老弱殘兵,老羆當道,犁庭掃閭,裏應外合,調兵遣將,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揭竿而起,機不可失,敗軍之將,誘敵深入,死不足異惜,死裏逃生,散兵遊勇,過關斬將,師出有名,師老兵疲,吊民伐罪,因敵取資,先禮後兵,先發製人,後發製人,先聲奪人,先聲後實,丟盔棄甲,調虎離山,休戚與共,胸中甲兵,流血漂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全軍覆沒,森嚴壁壘,殺出重圍殺敵致果,殺人如麻,眾誌成城,眾寡懸殊,寡不敵眾,危在旦夕,負隅頑抗,各個擊破,衝鋒陷陣,閉關自守,問罪之師,汗馬功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興師動眾,居安思危,安營紮寨,鞍前馬後,異軍突起,如臨大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運籌帷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攻守同盟,攻城略地,聲威大震,聲勢浩大,克敵致勝,折戟沉沙,投筆從,戎馬倥傯,裏應外合,困獸猶鬥,兵無常勢,兵不厭詐,兵不血刃,兵戎相見,兵多將廣,兵連禍結,兵荒馬亂,兵臨城下,兵強馬壯,兵貴神速,窮兵黷武,窮寇勿追,改弦更張,改弦易轍,縱橫捭闔,紙上談兵,奉辭伐罪,直搗黃龍,槍林彈雨,招兵買馬,披堅執銳,明槍暗箭,固若金湯,金城湯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速戰速決,金戈鐵馬,偃旗息鼓,卷土重來,怯防勇戰,視死如歸,劍拔弩張,孤軍奮戰,城下之盟,南征北戰,背水一戰, 臨機輒斷,臨時,臨危受命,臨陣磨槍,將遇良才,哀兵必勝,颯爽英姿,養精蓄銳,渾身是膽,緊鑼密鼓,橫掃千軍,灰飛煙滅,浴血奮戰,捷報頻傳,得隴望蜀,望風披靡, 銳不可當,短兵相接,潰不成軍,屢戰屢敗,屢戰屢勝,屢建奇功,搖旗呐喊,搖鵝毛扇,指揮若定,解甲歸田。
關於軍事的成語
十麵埋伏,刀光劍影,增兵減灶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臨陣磨槍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唇槍舌劍 前車之鑒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順風扯旗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裏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衝鋒陷陣 勇冠三軍 。。。等等。我的空間分享日誌有成語詞典你轉載。
描寫軍事的成語有哪些?
【軍】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臨陣磨槍
【彈】 彈盡糧絕 彈丸之地 槍林彈雨 明珠彈雀 荷槍實彈
【刀】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唇槍舌劍
【車】 前車之鑒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順風扯旗
【鼓】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弓】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鳥盡弓藏 左右開弓
【陣】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衝鋒陷陣
【戰】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裏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漢語成語與軍事曆史文化
成語是人們長期習用、簡潔精辟、具有書麵色彩的固定短語。各種語言都有成語。漢語成語的結構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個字組成,結構凝固,不能隨意變動詞序和成分;漢語成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通常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的基礎上概括出整體意義。成語一般都有出處,各個時代的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言語作品,其中一些最富於表現力的短語經過反複引用或加工,逐漸趨於定型,凝固為成語流傳下來。在漢語中,有許多出自遠古時代的成語,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發號施令”一詞最早見於《尚書》。中國源於古代的成語有不少是在軍事活動中產生的。1996年1月,長征出版社出版了佟玉斌編寫的《軍事成語》,收詞7500條,這是迄今為至收錄軍事成語詞數最多的一部辭典。源於軍事活動的成語不但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庫,而且因其富於穩定性的結構,使軍事曆史文化得以濃縮其中,成為軍事曆史文化的“語言化石”。漢語中源於軍事活動的成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反映古代軍事思想
中國的軍事思想源遠流長。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開始,中國古代軍隊和戰爭已經出現,古代軍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關於“知難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奪人之心”等方麵論述,已出現在《左傳·軍誌》中。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社會,軍事思想開始蓬勃發展,大量軍事著作應運而生。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清代,中國經曆了十多個封建王朝,其間,軍事思想不斷發展,軍事理論著作層出不窮。據統計,從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國先後有2300多部兵書問世,這些軍事理論的文字成品不但記載了豐富的古代軍事思想資料,也為軍事成語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語言基礎。從沿用至今的漢語成語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軍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戰指導原則之一,語見《老子》,原意為用兵作戰不要拘泥於常規,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來克敵製勝;“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是春秋時齊相管仲提出的作戰指導思想,語見《管子·製分》,原意為進攻敵人的強處會遇到困難,而進攻敵人的弱處則容易獲得成功;“上兵伐謀”,是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提出的軍事原則,語見《孫子·謀攻篇》,原意為運用計謀使敵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厭詐”,也是孫武提出的軍事思想,他認為用兵打仗必須運用詭計達到目的;“可見而進”、“知難而退”,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提出的戰略思想,語見《吳子·料敵第二》,原意為在於我不利的戰略情況下,不能與敵人交戰;“富國強兵”,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提出的戰略思想,語見《孫臏兵法·強兵》,原意為國家富強才能使軍隊強大;“剛柔相濟”,是先秦軍事著作《軍攕》中提出的謀略思想,原意為在軍事行動中果敢和智謀應當因事製宜地巧妙配合;“因勢破之”,是漢代軍事著作《黃石公三略》中提出的軍事思想,原意為應當順應形勢去破擊敵軍;“勝敗無常”,是明代軍事著作《投筆膚談》中提出的軍事思想,原意為戰爭中的勝敗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轉化。這些成語都是古代軍事思想的精煉表述。
(二)概括古代戰計兵法
漢語成語有不少出自古代作戰計策和兵法。比如,出自春秋軍事著作《孫子》的成語有:首尾相應、以逸待勞、避實擊虛、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避其銳氣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吳子》的成語有:先聲奪人、以眾擊寡、因形用權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司馬法》的成語有:示眾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從奔勿息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孫臏兵法》的成語有:營而離之、規而離之、以異為奇、客倍主半、居生擊死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尉繚子》的成語有:示無示有、陣密鋒疏、背水一戰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六韜》的成語有:外亂內整、高壘伏銳、撓而攻之、反敗為勝、分進合擊等等。明代軍事著作《三十六計》更為典型,幾乎每一計策的名稱都進入了漢語成語的寶庫,例如:瞞天過海、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裏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偷梁換柱、指桑罵槐、上層抽梯、反客為主等。這些成語早已為人們所耳熟能詳。
(三)濃縮古代著名戰例
中國古代軍事著作中收錄了許多著名的戰例,這些戰例的名稱或采用的主要戰法被凝固為四字格式記載下來,久而久之,演變為成語而沿用至今。比如,“圍魏救趙”這一成語源自戰國時期的桂陵之戰。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領兵8萬救趙國。孫臏采用了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來解救趙國的策略,使魏軍不得不撤離邯鄲,回救本國,趙國因此而解圍。此後,人們就把圍攻來犯之敵的後方據點,迫使其撤回兵力的軍事策略稱作“圍魏救趙”。又如,“假途滅虢”這一成語源自春秋時期晉國攻虢、虞兩國的戰爭。據《左傳·僖五年》記載,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國向虞國要求借路,讓晉國軍隊過境攻打虢國,虞國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晉國戰勝了虢國之後,在回師途中又把虞國滅了。後來人們就用“假途滅虢”這個成語泛指托借路之名,行滅亡該國之實的計策。再如,源自春秋前期齊魯長勺之戰的“轍亂旗靡”、源自春秋初期楚伐絞之戰的“城下之盟”、源自春秋中期晉楚城濮之戰的“退避三舍”、源自戰國時期齊魏馬陵之戰的“減灶誘敵”、源自漢初劉邦殲楚垓下之戰的“四麵楚歌”、源自漢初漢趙井陘之戰的“拔旗易幟”、源自東漢末年劉、孫合擊曹操赤壁之戰的“赤壁鏖兵”、源自東晉時期秦晉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等等,都是濃縮古代著名戰例的成語。
(四)描述古代軍事活動
在漢語軍事成語中,有許多源自對古代軍事活動的生動描述。比如:描述軍隊陣勢的成語有:白旄黃鉞、壁壘森嚴、風檣陣馬、金城湯地、千軍萬馬、投鞭斷流、嚴陣以待等等;描述作戰態勢的成語有:腹背受敵、首當其衝、四麵受敵、背水一戰、短兵相接、背城借一、步步為營、長驅直入、摧枯拉朽、按兵不動、彈盡援絕、反戈一擊、橫掃千軍、鳴金收兵等等;描述戰亂景觀的成語有:狼煙四起、烽火連天、槍林彈雨、兵慌馬亂、兵連禍結、窮兵黷武等等;描述軍人行動的成語有:披堅執銳、衝鋒陷陣、單槍匹馬、堅甲利兵、厲兵秣馬等等;描述軍事技術的成語有: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彈無虛發、箭不虛發、運斤成風等等;描述戰勝之師的成語有:百戰百勝、兵不血刃、得勝回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克敵製勝、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向無前、追亡逐北、橫掃千軍、天下無敵、旗開得勝、百戰不殆、席卷天下等等;描述戰敗之師的成語有:不堪一擊、敗軍之將、殘兵敗將、潰不成軍、棄甲曳兵、全軍覆沒、散兵遊勇、損兵折將、一敗如水、一敗塗地、一觸即潰、土崩瓦解、如鳥獸散、望風披靡、落荒而逃等等;描述軍人武德的成語有:師出有名、師直為壯、先禮後兵、匕鬯不驚、簞食壺漿、秋毫無犯、馬革裹屍、身先士卒、視死如歸、誓死不二、威武不屈等等。
[blog.chinamil.com.cn]
描寫軍事的成語
【按甲寢兵】: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按甲休兵】: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北門鎖鑰】:原指北城門上的鎖和鑰匙。後借指北方的軍事要地。
【北門之管】:用以喻軍事要地或守禦重任。
【北門之寄】:指負軍事重任。
【壁壘森嚴】:壁壘:古代軍營四周的圍牆;森嚴:整齊,嚴肅。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避強打弱】: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避強擊惰】: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避強擊弱】: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別徑奇道】:別徑:小道。舊指軍事上不被敵人發現的奇徑小道。
【秉旄仗鉞】:秉、仗:拿著;旄:古代軍旗的一種;鉞:古兵器,象斧。手執指揮全軍的旗幟和受命出征的黃鉞。比喻掌握著軍事大權。
【乘敵不虞】:虞:料想。軍事上指乘敵人懈怠,采取某種敵人預料不到的行動。
【乘虛迭出】:虛:空虛、弱點。迭:屢次。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
【出奇用詐】:奇:出人意外;詐:欺騙。指軍事上使用奇兵和設置陷井以奇製敵的辦法。
【帶甲百萬】:帶甲:披著鎧甲的士兵。形容士卒眾多,裝備充足,軍事力量強盛。
【抵掌談兵】:抵掌:擊掌;兵:軍事。拍著手談軍事。形容毫無拘束地暢談軍事。
【多魚之漏】:指泄漏軍事機密。
【各個擊破】:各個:逐個;擊:攻。軍事術語。指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消滅。有時也比喻將問題逐個解決。
【功狗功人】:功狗:比喻立功的戰將;功人:比喻立功的軍事指揮官。用來比喻立功的將士。
【行兵如神】:指揮兵馬克敵製勝,如同神人。形容具有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
【和平共處】:彼此不發生軍事衝突而共存。
【畫沙聚米】: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為山穀,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詰戎治兵】:指整治軍事。
【聚米為山】: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決策千裏】:決定千裏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軍令如山】:軍事命令象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勞師襲遠】:發動軍隊襲擊遠方的敵人,多指冒險的軍事活動。
【密勿之地】:密勿:機密。舊指接近皇帝,處理軍事機密的處所。也指十分重要、機密的地方。
【難得者時,易失者機】:難:困難;時:時間;機:機會。難得的是時間,容易失去的是機會。軍事上指要抓住戰機。
【內修政治,外治武備】:修:修治;政治:政策;治:管理;武備:軍備。對內修明政治,對外做好軍事準備。
【泥封函穀】:泥:泥丸;封:守住。用一個小泥丸就可以守住函穀關。比喻能利用險要地勢,堅守住軍事要地。
【情見力屈】:情:真實情況;見:通“現”,暴露。指在軍事上情況暴露而又處在劣勢的地位。
【情巧萬端】:情巧:真偽。形容軍事上真真假假的計謀奇策,變化多端。
【戎馬之地】:戎馬:戰馬,指軍事。指軍事要地。
【森嚴壁壘】:森嚴:整齊,嚴肅;壁壘:古代軍營四周的圍牆。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善甲厲兵】:繕甲:修治鎧甲。指做軍事準備。
【繕甲厲兵】:比喻作軍事準備。同“繕甲治兵”。
【繕甲治兵】:繕甲:修治鎧甲。比喻作軍事準備。亦作“繕甲厲兵”。
【勝負兵家之常】:兵家:軍事家。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訴諸武力】:訴:訴訟。武力:軍事力量。指用戰爭來解決衝突。
【鐵腕人物】:用意誌或性格的力量或軍事手段進行領導或控製的人。
【突然襲擊】: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
【亡矢遺鏃】:損失箭和箭頭。比喻軍事上的細微損失。
【圍城打援】:軍事術語,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派兵援救,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文才武略】:武略:軍事方麵的才能。既有文學才能,又有軍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備。
【文經武略】: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軍事;附眾:使大家親近;威:威服。舊指在政治上能團結部下,在軍事上能威震敵人。
【文治武功】:比喻政治與軍事。
【武藝超群】:武藝:武術上的本領。也指軍事、戰鬥的本領。形容武藝高強,超出一般人。
【悉帥敝賦】:指傾全國的軍事力量。古代按田賦出兵車、甲士,故稱兵為“賦”。敝,謙詞,指不精良。
【悉索薄賦】:指傾全國的軍事力量。古代按田賦出兵車、甲士,故稱兵為“賦”。薄,謙詞,指不精良。
【興文偃武】:偃:停息。振興文化經濟,停息軍事武備。
【胸中百萬兵】:胸中裝有百萬軍隊。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胸中甲兵】: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雄兵百萬】:數以百萬的英勇的軍隊。形容軍事強大,兵多將廣,英勇善戰。
【虛虛實實】: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咽喉要地】:一種軍事地理形勢。指軍事上像咽喉一樣十分要害的地方。
【羊碑猶泣】:晉朝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長達十年,死後,州人為之罷市巷泣,其部屬為其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比喻對死者的懷念。
【要害之地】:要害:人體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軍事上處於至關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軍事戰略要地。亦作“要害之處”。
【以實為虛】:虛:空;實:滿。軍事上迷惑對方,使其難辨虛實、真偽的一種戰術。
【以虛為實】:虛:空;實:滿。軍事上迷惑對方,使其難辨虛實、真偽的一種戰術。
【以虛為實,以實為虛】:虛:空;實:滿。軍事上迷惑對方,使其難辨虛實、真偽的一種戰術。
【以夷伐夷】: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衝突,削弱力量。
【寓兵於農】: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一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坐運籌策】:指坐在連連帳內策劃軍事方略。
形容軍事的成語
聲勢浩大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hēng shì hào dà,意思是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關於軍事成語的有哪些
*
兵不厭詐
*
兵貴神速
*
軍令如山
*
召之即來
*
來之能戰
*
戰之能勝
*
身先士卒
*
窮寇勿追
*
一鼓作氣
*
背水一戰
*
披堅持銳
*
嚴陣以待
*
枕戈待旦
*
投筆從戎
*
馬革裹屍
*
為國捐軀
*
增兵減灶
*
圍魏救趙
*
圍點打援
*
兵不血刃
*
短兵相接
*
以逸待勞
*
運籌帷幄
*
決勝千裏
*
速戰速決
*
集中優勢兵力
*
各個殲滅敵人
*
不打無準備之仗
*
一將成名萬骨枯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避其鋒芒擊其惰歸
*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
*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射人射馬擒賊擒王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損敵一千自傷八百
*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與軍事有關的成語
兵不厭詐
bīng bù yàn zhà
[釋義] 詐:蒙騙。用兵作戰可以經常使用偽裝;以迷惑對方。在兵法中被稱作詐。比喻在作戰時戰勝敵人;要靠謀略。
[語出] 《韓非子·難一》:“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 詐;不能寫作“炸”。
[近義] 兵不厭權
[反義] 先禮後兵
[用法] 用於打仗中為了克敵製勝而采用迷惑敵人的方法時。一般作主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打仗就是要戰勝敵人;~;敵人越罵我們狡猾;越說明我們做得對極了。
[英譯] There can never be too much deception in war。
描寫軍事戰爭的成語
魏魏救趙,草船借箭,兵荒馬亂,戰火紛飛,四麵楚歌
形容軍事訓練的成語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練兵秣馬】【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羊鶴不舞】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一朝”。【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養兵:指供養訓練士兵;千日:指長時間。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用兵打仗。【養軍千日,用軍一時】: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一朝”。【養軍千日,用在一朝】: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養軍千日,用在一時】: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描寫“軍事”的詞語有哪些?
有:軍令如山、孤軍奮戰、孤軍深入、千軍萬馬、全軍覆沒
*
軍令如山[ jūn lìng rú shān ]
軍事命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寫了軍令狀。”
*
孤軍奮戰[ gū jūn fèn zhàn ]
奮戰:盡全力地戰鬥。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鬥爭。
出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獨戰;死者十八九。”
*
孤軍深入[ gū jūn shēn rù ]
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到敵作戰區。
出處:《周書·賀若敦傳》:“瑱等以敦孤軍深入,規欲取之。”
*
千軍萬馬[ qiān jūn wàn mǎ ]
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
出處:《梁書·陳慶之傳》:“先是洛陽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
全軍覆沒[ quán jūn fù mò ]
整個軍隊全部被消滅。 比喻事情徹底失敗。
出處:《舊唐書·李希烈傳》:“官軍皆為其所敗;荊南節使張伯儀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