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60個(簡短些,100字左右)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為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並讓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麵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2.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裏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可沒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隻好爬著回到了燕國。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3.買櫝還珠
戰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後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致,然後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裏麵。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於是,他買下了它。可是,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隻拿著盒子走了。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當。
4.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個富商家庭。 年輕時,唐伯虎無所事事,和人縱酒遊樂,經過好朋友的規勸,於是唐伯虎祝閉門苦讀,經年累月。16歲時唐伯虎參加秀才考試,中了第一名案首。29歲到南京參加鄉試,高中解元(第一名)。正當唐伯虎積極準備來年的京城會試(?M士考試)時,卻飛來橫禍:在這次鄉試中,有人事先經過賄賂,得了試題,事情泄漏後,考官被罷免,無辜的唐伯虎受到牽連,不僅被剝奪了解元稱號,還?M了監獄,釋放後唐伯虎感歎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後來寧王朱宸濠聽說了他的才能,用豐厚的待遇來聘請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發現寧王有謀反作亂之心,於是佯狂使酒,寧王沒辦法,隻好讓他回了家。
回家後,唐伯虎安心過起了以文會友、掛畫為賣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5.疑鄰盜斧
疇前有個鄉間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覺得是鄰人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感覺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本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忽略失蹤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人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依據,對人、對事胡亂猜忌。
6.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厚本身的學問,決然拋卻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請教。後來程顥死,他本身也有40多歲,但依然立誌肄業,吃苦研究,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伴侶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參見程頤,可是正趕上程老師長教師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分,外麵開端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必恭必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斯等了泰半天,程頤才漸漸展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麵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分,門外的雪曾經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倦怠和不耐心的神色。
7.百發百中
【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神箭手和神槍手的射擊技術,或用來比喻計劃事情很有把握。例: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人都難以做到百發百中。】
春秋時代,楚共王手下有個名叫養山基的人,善於射箭。有一次,他站在離柳樹百步以外的地方,張弓搭箭,連發數箭,都射中了柳樹的葉子。大家看了讚歎不絕。從此,輾轉相傳,就把他的箭術稱為”百發百中”。
8.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9.慢條斯理
從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聰明,善於畫荷花,畫出的荷花就像剛從水裏摘下貼在紙上一樣。他不求官也不結交朋友,終日在家讀書作畫。官府請他畫幾幅荷花送給上司,他推辭不掉畫了幾張。知縣驚歎他的才華就親自去拜訪他,他慢條斯理地出門迎接.
10.惱羞成怒
十三妹何玉鳳的父親何杞在紀獻唐手下作中軍副將,紀獻唐想把何玉鳳給二兒子紀多文作填房。何杞不願這門親事,就對媒人說:“虎女不能配犬子。”紀獻唐聽後老羞成怒,立即把何杞革職拿問投入牢獄,不久就把他處死.
11.映雪讀書
晉代孫康因為家貧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他覺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費光陰。一天外麵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夢醒,見一絲亮光從窗縫裏鑽進來,原來是大雪映出來的,他起身對著亮光看起書來。經過他刻苦努力終於成為飽學之士。
12.盲人摸象
古代佛經裏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1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1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15.東施效顰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後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裏,胡亂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顰”是“皺眉”的意思。
16.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17.鵬程萬裏
傳說我國古代有一種鵬鳥,是一種名叫“鯤”的大魚變成的。它的背長達幾千裏。每年六月,它都要飛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擊起三千裏的浪花。它乘著旋風,一下子能飛越九萬裏的高空。一些小鳥很不理解地問它:“你為什麼要飛到九萬裏以外的天邊呢?”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編了一句成語“鵬程萬裏”,用來比喻前程非常光明
18. 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19.專心致誌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20.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成語故事大全100字
1.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為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並讓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麵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2.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裏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可沒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隻好爬著回到了燕國。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3.買櫝還珠
戰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後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致,然後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裏麵。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於是,他買下了它。可是,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隻拿著盒子走了。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當。
4.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個富商家庭。 年輕時,唐伯虎無所事事,和人縱酒遊樂,經過好朋友的規勸,於是唐伯虎祝閉門苦讀,經年累月。16歲時唐伯虎參加秀才考試,中了第一名案首。29歲到南京參加鄉試,高中解元(第一名)。正當唐伯虎積極準備來年的京城會試時,卻飛來橫禍:在這次鄉試中,有人事先經過賄賂,得了試題,事情泄漏後,考官被罷免,無辜的唐伯虎受到牽連,不僅被剝奪了解元稱號,還?M了監獄,釋放後唐伯虎感歎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後來寧王朱宸濠聽說了他的才能,用豐厚的待遇來聘請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發現寧王有謀反作亂之心,於是佯狂使酒,寧王沒辦法,隻好讓他回了家。
回家後,唐伯虎安心過起了以文會友、掛畫為賣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5.疑鄰盜斧
疇前有個鄉間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覺得是鄰人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感覺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本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忽略失蹤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人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依據,對人、對事胡亂猜忌。
6.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厚本身的學問,決然拋卻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請教。後來程顥死,他本身也有40多歲,但依然立誌肄業,吃苦研究,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伴侶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參見程頤,可是正趕上程老師長教師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分,外麵開端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必恭必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斯等了泰半天,程頤才漸漸展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麵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分,門外的雪曾經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倦怠和不耐心的神色。
7.百發百中
【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神箭手和神槍手的射擊技術,或用來比喻計劃事情很有把握。例: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人都難以做到百發百中。】
春秋時代,楚共王手下有個名叫養山基的人,善於射箭。有一次,他站在離柳樹百步以外的地方,張弓搭箭,連發數箭,都射中了柳樹的葉子。大家看了讚歎不絕。從此,輾轉相傳,就把他的箭術稱為”百發百中”。
8.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9.慢條斯理
從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聰明,善於畫荷花,畫出的荷花就像剛從水裏摘下貼在紙上一樣。他不求官也不結交朋友,終日在家讀書作畫。官府請他畫幾幅荷花送給上司,他推辭不掉畫了幾張。知縣驚歎他的才華就親自去拜訪他,他慢條斯理地出門迎接.
10.惱羞成怒
十三妹何玉鳳的父親何杞在紀獻唐手下作中軍副將,紀獻唐想把何玉鳳給二兒子紀多文作填房。何杞不願這門親事,就對媒人說:“虎女不能配犬子。”紀獻唐聽後老羞成怒,立即把何杞革職拿問投入牢獄,不久就把他處死.
成語故事大全短的50~100字
1、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現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裏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2、不拘一格
拘:限製;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麵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裏給人家看一樣。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廟,在廟裏按始祖的等級依次排列設置靈位,每逢有大的行動、節日,帝王們就進廟祭祖,稱為“囉”禮。很多人對囉禮不理解,向孔子請教。孔子認為魯國的宗廟違背了周禮,他避而不談,指著手掌說:“知道囉禮的人治國就了如指掌
4、長風破浪
比喻誌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從小就有雄心壯誌,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誌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衛將軍
5、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裏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裏,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裏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葉障目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個書呆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後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7、千呼萬喚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詩歌為民請命,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風吹著蘆葦傳來陣陣淒涼。他們上船喝起了酒來,江麵上傳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麵的佳人
8、杯水車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從前有一個樵夫在山上打柴,聽到救火聲就跑去救火。後來他的柴車也著了火,正好看到路邊有一個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邊去裝水來救火,但火勢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無濟於事,一整車柴全部被燒毀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顧茅廬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臥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11、以一當十
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12、道聽途說
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古時學者艾子的鄰居毛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經常把外邊聽到的事情加以誇大說給艾子聽。一次他說:“一隻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艾子不信,他又說天上掉下一塊二十丈長十丈寬的大肉,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他親耳聽來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詩人王昌齡官場屢屢失意,觸犯了權貴豪門,一再被貶,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純潔而自慰,決心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汙,他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流露出這樣的情感:“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4、按圖索驥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標準選出的“千裏馬”——一隻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
15、氣壯山河
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北宋時期,趙鼎21歲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的賞識,調到都城開封任職。金兵南下,宋欽宗驚慌失措,趙鼎主張抗金到底,可是宋欽宗不予理睬。北宋滅亡後,趙鼎仍然堅持抗金,秦檜迫害他,他隻好寫下: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17、雞犬不寧
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麵,寫了一篇《捕蛇者說》。該散文描述一個捕蛇者寧願冒著生命危險捕蛇,也不願種地,因為貪官汙吏們搞得當地雞犬不寧
18、力不從心
心裏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東漢時期,班超為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說班超老了,再有戰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斷地點頭,於是下詔讓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後整天隻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係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曆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幹農活。孔子心裏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隻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成語故事100字左右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為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並讓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麵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成語故事100字
拔苗助長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裏去看,禾苗都已死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成語故事大全100字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10個100字左右的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 洛陽紙貴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後來居上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歎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請君入甕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栗
不學無術 雞鳴狗盜 勢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脫穎而出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精衛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過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出爾反爾 樂極生悲 樂不思蜀 禮賢下士 對牛彈琴 曲高和寡
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囫圇吞棗 投筆從戎 敝帚自珍 餘音繞梁
杯弓蛇影 畫龍點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氣 誇父逐日
拋磚引玉 圍魏救趙 過門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斷流 為虎作倀 一衣帶水
推敲 車載鬥量 分道揚鑣 開卷有益 天經地義 井底之蛙 馬革裹屍
不自量力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代。那時,鄭國和息國睦鄰相處。一年,息國為了一件小事,和鄭國鬧翻。息國國王要討伐鄭國,就召集大臣來商議。有的說:“陛下和鄭國國王同姓,不要輕易動武。”有的說:“我們的威望是不是比鄭國高?”還有的說:“我們的力量是不是比鄭國強?”息國國王對這些勸說一點也聽不進。他下令要全體兵向鄭國發起襲擊。鄭國立刻出兵迎戰。最後,息國兵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不自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實力而輕舉妄動。息國正是犯了這個錯誤而遭失敗。 引狼入室
有個牧羊人在山穀裏放羊。他看見遠遠地有隻狼跟著,就時刻提防著。幾個月過去了,狼隻是遠遠地跟著,並沒有靠近羊群,更沒有傷害一隻羊。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鬆了戒心。後來,牧羊人覺得狼跟在羊群後麵有好處,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了。再後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見狼把羊管得很好,心裏想,人們都說狼最壞,我看不見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應了。狼估計牧羊人已經進城了,就衝著山林中大聲嚎叫了幾聲。它的嚎叫聲引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偽善欺騙了。成語“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引進內部。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力不從心
東漢的時候,班超因為明帝的派遣,就率領數十人到西域出使,立下很多的功勞。但是,在西域住了二十七年的班超,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很想回家,於是就寫了封信,叫他的兒子寄回漢朝,請和帝把他調回來,可是班超一直沒有接到答複。所以,他的妹妹班昭又上書給皇帝,說明哥哥的意思。信中有幾句這樣的話:「班超在和他一起去西域的人當中,年齡最大,現在已經過了花甲之年,體弱多病,頭發斑白,兩手不太靈活,耳朵也聽不清楚,眼睛不再像以前明亮,要撐著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突然的暴亂發生,恐怕班超也不能順著心裏的意願替國家賣力。這樣一來,對上會損害國家治理邊疆的成果,對下會破壞忠臣好不容易立下的功勞,讓人感到難過啊。」被感動的漢和帝,馬上下令讓班超調回漢朝。等到班超回到洛陽,過不了一個月,就因為胸肋病加重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指鹿為馬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麵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裏那麼貪婪多欲,表麵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裏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禦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歎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隻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感想:
詩仙李白在小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啊!玩是一個小孩的天性不能隻學習,要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空間.不過,不能隻讓孩子們玩,還要讓他們學習,要有一定的學習時間.
古代的仲永小時侯是一個天才麼?隻是不好好學習,太驕傲了.如果禮拜小時侯一直像仲永一樣,那他最後就不會成為我們的詩仙了,就不會成為千古偉人了.
我的一個朋友在上一.二年級時在班裏總是第一,他開始驕傲了,學習不專心了,結果被我們班的一個同學超過了,他的成績慢慢下降,最後成倒數的同學了.
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同學,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回答者: 張握網 - 試用期 一級 2-12 11:58
成語書上狠多有 自己找吧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哦
回答者: 我那藍藍的天空 - 魔法學徒 一級 2-14 15:49
■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複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
回答者: 糖衣炮彈75 - 試用期 一級 2-15 11:49
b
回答者: wttt0000000002 - 助理 二級 2-16 20:06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麵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 假龍。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隻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回答者: LL小仙女 - 助理 二級 2-16 22:34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手不釋卷
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誌·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裏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裏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隻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麼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這時先後發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谘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舉曆史事實說明天象隻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於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於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漢遠帝很讚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後和太子。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據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讚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勳、禦史大夫,後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排擠陷害賢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漢元帝去世之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禦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後來
100字左右的 成語故事 ,什麼的都可以, 謝謝!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希望能幫到你
成語故事100字
捉襟見肘
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飯,十年也沒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帶就會斷,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會露出來,可他高唱《商頌》的聲音充塞天地之間,象敲響的鍾磬。
魯國國君派人去給他贈送采邑,對他說:“請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還不接受。使者說:“這不是先生您向國君要求的,而是國君要奉送您的,為什麼不接受呢?”曾子說:“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贈送的人,贈送的人往往對接受的人表現出驕縱,能不能使國君贈給我采邑而對我不驕縱,我很擔心這一點啊 !”
“捉襟見肘”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處境困難。
(《莊子?讓王》和《說苑?立節》 )
捉襟見肘的意思是: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一天,在地裏幹活時,看見一隻兔子飛奔過來,撞在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從此他每天到地裏也不幹活,隻是守著那棵樹樁,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什麼也沒等到,反而被人們恥笑。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過僥幸獲得成功。
(出自《韓非子?五蠢》)
經典成語故事100字
自相矛盾
【典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隻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麵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成語故事60個(簡短些,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