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異鄉心在家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身在異鄉心在家詩句有哪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注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穀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⑶佳節:美好的節日。
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麵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裏麵。“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麵,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隻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1~6年級的古詩詞
【小學一年級】
上冊:
1、識字一 《一去二三裏》 宋 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課《畫》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第6課《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下冊:
1、第4課《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第4課《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第13課《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4、第13課《小池》 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學二年級 】
上冊:
1、第4課:《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第4課:《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3、第25課《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4、第25課《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下冊:
1、第2課《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第2課《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裏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第17課《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第17課《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小學三年級 】
上冊:
1、第9課《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①蕭蕭:風聲。②挑:捉。③促織:俗稱蟋蟀。④籬落:籬笆。)
譯文: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第9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人有重陽登高、佩帶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②山東:指華山以東。③茱萸: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
譯文:獨自個漂泊在外作他鄉之客,每逢到佳節時倍加思念親人。今天在這遠遠的地方,我料想兄弟們在那些登高之處,一定都插戴著茱萸呢,可是,其中卻少了我一個人!
3、第21課《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開,長江暢通奔流,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裏回旋。東西兩岸的東梁山和西梁山夾江對峙聳出來,有一隻掛著帆的小船從太陽那邊駛來。
4、第21課《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①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②空蒙:雲霧迷茫的樣子。③奇:奇妙。④西子:西施。)
譯文: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裏,山巒在細雨中迷蒙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下冊:《詠柳》賀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傑,《嫦娥》李商隱
1、第2課《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①妝:打......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