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是什麼意思
字音:dì。本義:細察;詳審。
諦:拚音:dì
attentively carefully meaning significance
<動>
形聲。字從言,從帝,帝亦聲。“帝”意為“原初的”、“原本的”。“言”指“問話”。“言”與“帝”聯合起來表示“追根刨底地審問”。本義:追根刨底地審問
同本義 [examine carefully]
諦,審也。從言,帝聲,字亦作諦。——《說文》
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三國誌》
明白;了解 [understand]
或有未諦,循循誘之。——魯迅《且介亭雜文》
諦:dì
<副>
詳細,仔細 [carefully]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有李弁者邀公(袁可立)飲,示二倭刀。公諦視還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聊齋誌異·促織》
又如:諦聽(仔細地聽)
諦:dì
<名>
佛教名詞。謂真實無謬的道理 [梵Satya]
實義是諦義、真義、如義、不顛倒義、無虛誑義。——《大毗婆沙論》
事物的內在含義或意義 [significance]。如:真諦
真諦的諦什麼意思
是道理、義理的意思。真諦,就是真實不謬誤的道理
佛教的諦是什麼意思
就是教義 或真實意義
四諦法:指苦、集、滅、道。
苦:指人生很苦,主要有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即身心之苦)。
集:苦的原因是因為人有煩惱、有對情欲的執著,所以能導致人的生死,不出三界。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執著於欲,色界眾生執著於色(事物的形象),無色界眾生執著於無色(沒有形象的事物),均為執著,所以不能了生死。
滅:要滅掉苦, 應該走向寂滅(指修行圓滿)。
道:要圓滿,就要修道,通過修道去掉對情欲的執著和各種煩惱。
諦聽的諦是什麼意思
諦聽 [dì tīng]
基本釋義
注意地聽,仔細聽。
詳細釋義
注意地聽,仔細聽。
諦叫是什麼意思。。
【名稱】:啼叫
【拚音】:tí jiào
詳細解釋
鳴叫。 唐 唐彥謙 《柳》詩:“遊客寂寥緘遠恨,暮鶯啼叫惜芳時。”
佛家說的 勝義諦 是什麼意思呢
佛法講兩種真理,真理就是“諦”。一是從現象上說世俗真理,如因果業報,一是從本質上說勝義真理,如自性空。“勝義”意指超越世俗義理。世俗諦與勝義諦並稱“二諦”,兩種真理同時存在,不可偏廢。
認識二諦,對於修行有極重要的意義。依世俗諦,修福德,成就色身。依勝義諦,修智慧,成就法身。
不能區分二諦界限,會在學法與修行過程中產生極大過失。輕者執著事相,不能透脫,重者錯解無相,撥無因果,斷滅善根,難以救治。
(嗡阿喇巴紮那諦)什麼意思。
這是文殊智慧咒。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又稱文殊菩薩心咒。常常念誦文殊心咒,可以增長福德、智慧,還可增強記憶力,辯才無礙。更可消除愚癡,明瞭諸法實相。
文殊智慧咒,這是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
梵文:Om A 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 ra Pa Za Na Di
中文:①嗡 阿 若 巴 佳 呐 地、②嗡 阿 喇 巴 乍 納渧
文殊智慧咒注音
嗡ōng 阿a 若ro(彈舌,舌尖顫動,即大舌音)巴ba 紮zha 呐na 的di (喉音,重讀),即類似 地。
藏文版本是嗡 阿 若 巴 雜 呐 地。台灣梵語版本,宣化上人弟子果濱居士和仁朗上師念嗡 阿 若 巴 佳 呐 地。
另。 雜的連讀和佳區別並不大。但以梵文為好。
池州功德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據佛經記載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羅尼者,即入如來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訶般若。才誦一遍,如持一切八萬四千修多羅藏。
3.若能一心獨處閑靜,梵書五字輪壇,依法念誦滿一月已,文殊菩薩即現其身,或於空中演說法要。是時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神足自在,勝願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證如來法身。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決成正覺。
4.或於絹素如前畫像,滿五十萬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塗舍利塔,梵寫五字旋遶念誦五十萬遍,曼殊室利現其人前而為說法,常得諸佛及執金剛菩薩之所護念,一切勝願皆悉具足。
5.若人才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師利普賢隨逐,四眾圍繞加被,是慈無畏護法善神在其人前。
6.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
7.有恐怖處當須攝心,念誦此咒即得除怖。
8.若欲臥時,當誦此咒一百八遍,即得好夢,善知吉凶。
9.若人或患瘧病,持此咒者,視患瘧人麵,持誦此咒一千八遍,其患即除。
10.若欲入陣,當取牛黃書寫此咒帶於身上,一切刀仗,弓箭(等)不能為害。
11.若入陣時,畫文殊師利童子像,安於象馬上。當於三軍前,先頭而行,引諸軍眾,彼凶愚賊自然退散。畫像之法須作童子相貌,乘騎金色孔雀。
12.若有一切眾生見畫像者,所有四重,五逆等罪悉得消滅,常得麵睹文殊聖者童子親為教授,即得究竟解脫乃至佛果,於其中間不被三界煩惱,癡心相應。
13.是故勸念一切有情,行住坐臥當須念咒憶持不忘,時時每誦一百八遍勿令斷絕,常得一切眾生見者皆來歸伏,惡人自當退散。
14.若能每日三時念誦各一百八遍,所作稱意,所求諸願悉得隨心,一切皆得圓滿具足,得大富貴,所遊無障,自在恣情受諸快樂。
15.設臨命終,即得聖者文殊師利童子親現靈儀,為說大乘深妙法藏,聞法心大歡喜,即得普門三昧。得此三昧已,於煩惱生死當永隔別,即與文殊聖者及大菩薩同為眷屬,位階三地,進修不退。住文殊聖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門。
16.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讀誦書寫修行,現世成就一切吉祥,諸事圓滿,壽命長遠,眾人愛敬,生珍重心。
17.命終之後得生天上受樂無量,或生王宮處尊重位,受富快樂身無病苦,得宿命智薄貪恚癡,善知因果寶重佛法。雖紹貴位心無憍慢,宿因力強習讀大乘,湣念一切心,無勝負心,常利有情。
18.若生於諸人中,貴豪英俊,宣言辯利,人所愛樂,壽命長遠,中無災橫,所於求願,事與心規者,無人違信。
無所諦也什麼意思
“獲罪於天,無所禘也”
與《論語》裏“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差一個字
“禘”為祭祀之意,“禱”為祈禱之意,帶入文意,意義應該是相近的。
做了錯事,得罪了上天,上天降下懲罰,即使祈禱、祭祀也沒用,沒有神祗會保佑你!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這句話出在《論語》八佾第三。原文為: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王孫賈,衛大夫。媚,親順。奧,室之西南隅,乃一家尊者所居。灶,乃烹治食物之所,為五祀之一。祀灶則設主於灶陘,祭畢,而更設饌於奧以迎屍。天,天理。
譯成白話:王孫賈問道:“俗話說,與其在奧處求媚,不如在灶處求媚,這是什麼意思呀?”先生說:“不是這樣的。若獲罪了上天,不管奧處灶處,都用不上你的禱告了。”
“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因奧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灶雖卑下,而當時用事。喻自結於君,不如阿附權臣。王孫賈以此諷孔子。孔子的回答遜而不迫,說如逆於天理,再怎麼祀灶也沒有用。這裏強調,天理是實的,而禮是虛的。隻有禮符合天理,禮才有意義。
勝義諦和世俗諦是什麼意思?簡單點。
世俗諦:是佛祖方便說法,佛經中講的修行的種種方法和生活法則,甚至佛祖講的苦集滅道四聖諦也屬於世俗諦。小乘佛法都屬於此類。
勝義諦:是佛祖講的“性空緣起”“人人是佛”的真諦。大乘佛法屬於此類。
望采納,謝謝
“集諦”,“天諦”,“道諦”分別是什麼意思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佛教“四聖諦”中的苦諦是了知現實存在的苦楚;集諦是形成苦惱的原因;滅諦是欲求滅除苦的願望;道諦是滅除苦的具體方法。
望采納,十分感謝。
名>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