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頭發古詩詞
如下,望采納:
《秋浦歌》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男性頭發詩句:
《贈溪翁》唐·王建-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
《傷春》宋·陳與義-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女性頭發詩句:
《南歌子》唐·溫庭筠-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菩薩蠻》唐·馮延巳-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
《菩薩蠻》唐·馮延巳-欹鬟墮髻搖雙槳,采蓮晚出清江上。
《菩薩蠻》唐·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無題》唐·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長恨歌》唐·白居易-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恃寵》唐·曹鄴-三十六宮女,髻鬟各如鴉。
《月夜》唐·杜甫-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山坡羊》元·王實甫-雲鬆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一覺傷春睡。
《次韻答舒教授觀餘所藏墨 》宋·蘇軾-倒暈連眉秀嶺浮,雙鴉畫鬢香雲委。
《薄幸》宋·仇遠-眼波橫秀。乍睡起、茸窗倦繡。甚脈脈、闌幹憑曉,一握亂絲如柳。
常用古典詩句:
1.鬢似烏雲發委地,手如尖筍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發蕊。
2.羅裾有長短,翠鬢無低斜。 長眉橫玉臉,皓腕卷輕紗。
3.鬢挽烏雲,眉彎新月;肌凝瑞雪,臉襯朝霞。
4.雲鬢輕梳蟬翼,蛾眉淡拂春山。
5.《西遊記》紅孩兒之相貌描述——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6.《水滸傳》金翠蓮之相貌描述——臉堆三月嬌花,眉掃初春嫩柳;香肌撲簌瑤台月,翠鬢籠鬆楚岫雲。
形容頭發 詩詞
描寫頭發的詩句
1、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
2、頭發梳千下,休糧帶瘦容。養雛成大鶴,種子作高鬆。白石通宵煮,寒泉盡日舂。不曾離隱處,那得世人逢。——唐·賈島《山中道士》
3、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
4、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5、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6、鬢挽烏雲,眉彎新月;肌凝瑞雪,臉襯朝霞。
7、鬢似烏雲發委地,手如尖筍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發蕊。
8、眉掃初春嫩柳;香肌撲簌瑤台月,翠鬢籠鬆楚岫雲。
9、翁嫗齊眉婦亦賢。小姑顏貌正笄年。頭發亂,髻鬟偏。愛把花枝立舵前。——宋·王諶《漁父詞/漁父》
10、眼波橫秀。乍睡起、茸窗倦繡。甚脈脈、闌幹憑曉,一握亂絲如柳。
11、夜半風吹雪滿階,頭巾不裹把窗開。南枝暗就江頭發,一點香從月下來。——宋·白玉蟾《次韻曾丈探梅》
12、自小在行伍,得官因用兵。籌邊頭發豎,入陣骨毛輕。戰馬惜如命,寶刀都有名。酒酣常罵坐,嫌客話升平。——宋·高翥《李將》
13、去歲重陽已百憂,今年依舊歎羈遊。籬底菊花唯解笑,鏡中頭發不禁秋。涼風又落宮南木,老雁孤鳴漢北州。如許行年那可記,謾排詩句寫新愁。——宋·陳與義《重陽》
14、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老色頭發白,病形支體虛。衣寬有剩帶,發少不勝梳。自問今年幾,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複何如?——唐·白居易《沐浴》
15、雲鬢輕梳蟬翼,蛾眉淡拂春山。
古詩中有哪些詩句是描寫頭發的
男性頭發詩句:
《贈溪翁》唐·王建-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
《傷春》宋·陳與義-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女性頭發詩句:
《南歌子》唐·溫庭筠-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菩薩蠻》唐·馮延巳-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
《菩薩蠻》唐·馮延巳-欹鬟墮髻搖雙槳,采蓮晚出清江上。
《菩薩蠻》唐·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無題》唐·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長恨歌》唐·白居易-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關於“頭發”的詩詞?
白發三千釘,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宿昔不梳頭,發絲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衛娘發薄不勝梳
李賀《浩歌》
歐陽修的詞: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情落遊絲無定,有情還似無情……
長相思】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搗練子】
雲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幹?
【訴衷情】
冷落繡衾誰與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頭。
欲寫兩眉愁,休休。遠山殘翠收。莫登樓。
菩 薩 蠻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麵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描寫“頭發”古詩詞有哪些?
1、《沐浴》 ?【年代】:?唐 ? ? 【作者】:?白居易
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老色頭鬢白,病形支體虛。?衣寬有剩帶,發少不勝梳。?自問今年幾,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複何知。
2、《吾雛》 ?【年代】: 唐 ? ??【作者】:?白居易
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嗟吾不才子,憐汝無弟兄。撫養雖驕呆,性識頗聰明。學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我頭發盡落,汝頂髻初成。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緬想古人心,慈愛亦不輕。蔡邕念文姬,於公歎緹縈。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3、《花前歎》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前歲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歲課年功頭發知,從霜成雪君看取。幾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吳韋盡成土。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花前置酒誰相勸,容坐唱歌滿起舞。欲散重拈花細看,爭知明日無風雨?
4、《胡騰兒》 ??【年代】:?唐 ? ??【作者】:?李端
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帳前跪作本音語,拾襟攪袖為君舞。安西舊牧收淚看,洛下詞人抄曲與。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絲桐忽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發。胡騰兒,胡騰兒,故鄉路斷知不知。
5、《貽小尼師》 ??【年代】:?唐 ? ?【作者】:?王建
新剃青頭發,生來未掃眉。身輕禮拜穩,心慢記經遲。喚起猶侵曉,催齋已過時。春晴階下立,私地弄花枝。
6、《贈溪翁?》?【年代】:?唐 ? ????【作者】:?王建
溪田借四鄰,不省解憂身。看日和仙藥,書符救病人。
伴僧齋過夏,中酒臥經旬。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
7、《月夜》 ??【年代】:?唐 ? ??【作者】: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8、《無題》 ??【年代】:?唐 ? ??【作者】: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形容人年紀輕輕就白頭發的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描述女人頭發的詩句
1.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溫庭筠)
2.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
3.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前一句句你可能用得著)
4.鬢似烏雲發委地,手如尖筍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發蕊。
5.羅裾有長短,翠鬢無低斜。 長眉橫玉臉,皓腕卷輕紗。
6.鬢挽烏雲,眉彎新月;肌凝瑞雪,臉襯朝霞。
7.眼波橫秀。乍睡起、茸窗倦繡。甚脈脈、闌幹憑曉,一握亂絲如柳。
8.雲鬢輕梳蟬翼,蛾眉淡拂春山。
9.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10.眉掃初春嫩柳;香肌撲簌瑤台月,翠鬢籠鬆楚岫雲。
11.倒暈連眉秀嶺浮,雙鴉畫鬢香雲委。
熬夜整出來哦!沒功勞也有苦勞啊
參考資料:全唐詩等
關於頭發的詩詞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遲(古詩源)
宿昔不梳頭,絲發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從古至今,無論線條粗細的女子,對於與“情思”諧音的滿頭青絲,總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牽掛吧。單是看看那些描寫梳頭的動詞:綰、結、挽,還有那些花樣繁多的發髻:盤螺髻,秋蟬髻,倭墮髻,拂雲髻,飛鳳髻……這麼多美麗的名字,記載了多少紛紛擾擾的心情。難怪古代文人會在“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的情調裏進退回環。即使英武如花木蘭,在代父從軍立下赫赫功勳的十二年之後,回到家的首要任務就是“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何況是那些溫婉可人的女子呢?她們在良人離別時,會小心地剪下一綹頭發,珍重地請他帶在身邊。而且,自君別後,她們是那樣率性地放棄著自己:“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悅己的人不在身邊,連頭發都亂蓬蓬的懶於梳理了。
關於頭發與剪頭發的詩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 供甫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蘇東坡
“了卻君王天下事,可憐白發生!”——辛棄疾
有沒有描寫頭發的詩句呢
李白詩《秋浦歌十七首·白發三千丈(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 何處得秋霜!
這是一首抒憤詩。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鬱宣泄出來,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發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怎麼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古典詩歌裏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讚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於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歎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誌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曆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誌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誌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誌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