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特點 5分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詩歌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要在極短的篇章裏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稜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隻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詩歌的特點 5分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詩歌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要在極短的篇章裏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稜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隻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什麼是詩歌?詩歌有什麼特點?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隻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采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q亥ot;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隻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隻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製,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製。古絕一般隻限於五絕
艾青詩歌的特點 15分
從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建國後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參考資料:www.white-collar.net/...g.html
什麼是詩歌?詩歌具有哪些審美特點
詩歌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文學體裁,是以意象為詩情表達的基本結構單位,借助豐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強烈節奏感和音樂性的語言,高度概括地表現詩作者對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由衷詠歎的文學體裁。它是深緬的思想和飽滿的感情,在創造性想象的過程中交融在一起而顯現出來的一咱精練而富於感染力的藝術。
一、抒情性是詩歌的根本藝術特征
小說、寓言和童話主要通過人物或動物和故事情節來再現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場景來再現生活;戲劇主要是通過人物的矛盾衝突、語言和旁白來再現生活的。而詩歌則是主要通過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說,抒情性是詩歌的語言藝術。有人把抒情性稱為詩歌的靈魂。
詩歌的抒情性,是指詩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過抒情的方式來打動和教育讀者。郭沫若說過一句話:“詩的本職專在抒情。”抒情性構成了詩歌的藝術生命,離開抒情性談詩歌是沒意義的,因為拋開抒情談詩歌,詩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價值。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詩經》,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
有人說,詩歌是用來抒情的。我們不能超越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但能超越心理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而這種超越就是要通過詩歌裏麵的抒情來完成。現在我們不能經曆杜甫詩人所處的戰亂社會人們的疾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杜甫的《登嶽陽樓》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維寫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巧妙地傳達了作者與朋友依依不舍、歎息流淚,說著相聚時的歡樂,分別的無奈,別後會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許現在分別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不但交通方便,聯係也方便,隻要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聯係上對方,甚至可以通過視頻看見對方那熟悉的麵孔,但是當時交通不便,今次分別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離也就是死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歌是李白的一首思鄉詩,他把自己身在他鄉的那份寂寞、思鄉之情用二十個字淋漓盡致一表露出來。當我們離開家鄉的時候也會對著月光念起這首詩,特別是中秋節的時候這首詩尤其流行。這就是詩歌表現出來的藝術靈魂。一首優美動人的之所以千古流傳下來,之所以為千百萬讀者所吸引,盡管有些詩歌所反映的內容與我們相距十分遙遠,
詩歌的特點有哪些?
這個問題涉及到詩歌的基本特征,有關詳解如下:
詩除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會文化,富於想象,語言具有節奏韻律,傳統的詩歌亦常常對結構格式有一定要求。詩的特點在於除了可以閱讀,亦宜於吟誦,又或者和其它藝術形式結合表演。詩常透過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讓字詞除了表麵意義之外,蘊含另一層意義,或喚起情感共鳴。
1、詩的節奏
傳統的詩被稱作韻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處在於有獨特的結構、節奏和韻律。歐洲語言的字詞本身有重輕音節的區別,因此西方的詩也特別著重字詞的節奏(rhythm)。從希臘時代開始,不少的詩由輕重格(抑揚格,iamb)或重輕格(揚抑格,trochee)等的節拍(meter)組成。而在中國,由於中文的詞語本身可以由兩字或三字等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詩詞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詞組。由於這種特性,每個詞組之間念起來自然形成短的停頓,形成中國詩詞獨特的節奏感。
2、詩的韻律
無論西方或中國的詩都著重字詞的聲韻,常常利用押韻將句子的結尾關聯起來。漢語本身有平仄聲調的分別,因此不少詩詞對字句的聲調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
3、詩的結構
傳統詩對每一句的字節的數目,以及句子的數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齊的句子或不規則的長短句來達致節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詩,和中國的近體詩有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等格式。
4、詩的技巧
詩常常會利用字詞、句子和段落的組合來賦予涵義的層次性和關聯,亦會透過對仗、排比、疊字、疊句等技巧來表現美感。押韻和節奏除了營造音樂般的效果,亦可以達到聯想和共鳴的功用。
在內容上詩歌常常運用隱喻、譬喻與借喻等等手法來暗示一些文字以外的意義,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加強想像,甚至可以創造兩個回然相異的意象互相輝映,如運用歧義、象征、反諷等“詩的語言”的文體手法,使詩作遺留多樣、自由的解釋空間。
古代詩的特點有哪些
代詩的特點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人物和事跡的詩歌。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鍾情山水 ②描繪山川美景: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誌向,或久戍邊關、贈。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於是寄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讚)+物象”的標題標誌,其次要體會意圖,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晉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人世,發展到唐代,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感慨個人遭遇,或妙喻傳情,感慨個人遭遇,表達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景物特征;
4.山水田園詩的主題: ①歸隱田園、古人名,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爭特征的事件、心理,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
閨怨詩,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格:①寫的什麼物,有什麼特征;②寄托什麼誌,抒發年過半百、功業無成的苦惱。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滿; 2.寫法特點: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常有以物象為題或“詠(題,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隻是對曆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抨擊社會現實、“征”;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 1.內容範圍,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 3.分析重點,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之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之先河,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有了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詠物言誌,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誌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曆史滄桑之感,多借古諷今。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麼。 ④悲歎年華消逝,壯誌難酬 (二)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山河淪喪的痛苦、王昌齡、“詠懷”等字樣。 2.內容特點。 2.內容特點。 3.分析角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隻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戰爭為題材的詩,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借景抒情,融情人景,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餘下全文>>
王維的詩有什麼特點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後人所推崇。王維送別、紀行一類詩中,常有寫景佳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曆代傳誦不衰。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致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合,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光色和音響變化,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心情恬適。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維其他方麵也有佳作。有的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有的表現俠義,有的揭露時弊。一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不用雕飾,有淳樸深厚之美,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絕句最高成就。他的應製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維五律和五、七絕造詣最高,亦擅其他各體,在唐代詩壇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淨秀雅,為明七子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生前身後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對後人影響巨大。
正是由於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刹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淨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磵》)“颯颯秋雨中,淺淺礌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複下。”(《欒家瀨》)以及名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蕩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遐思。
詩歌語言有什麼特點
一般說來,詩歌語言常見的有以下一些特點:
(1)、清新。表現為語言新穎,不落俗套。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稱質樸。表現為使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如畫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筆下如此寧靜,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動地展現出來。
(3)、絢麗。主要指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隱的《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本來是一次生活中常見的離別,經過詩人那特有的奇幻絢麗的語言,便將現實與幻想融為體,創造出色彩繽紛的童話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如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詩人托事於物,以登樂遊原起興,說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說一字,但他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
(5)、簡潔。指幹淨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十個字便將幽居的特點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僅十個字即寫出了環境的清冷,鉤勒出空曠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十個字突出垂釣老人孤獨傲岸,抗風鬥雪的傲然之氣和不屈精神,把詩人雖在逆境之中,雖覺孤獨寂寞,但決不同流合汙的氣節展露無遺。這些作品均是簡潔的典型。
其四、把握詩歌的藝術風格和流派。
詩歌的藝術風格指這首詩屬於現實主義的作品,還是屬於浪漫主義的作品。
現實主義詩歌提倡客觀地觀察生活,並按照生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的描寫生活,表現生活。真實地反映現實,針砭時弊。如杜甫、白居易、陸遊等人的作品。
浪漫主義的詩歌則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感情熱烈奔放,語言絢麗多彩,想象瑰麗神奇,多使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如李白、李商隱、李賀等人的作品。
另外,由於作家的生活經曆、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就表現 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於是作品也就有不同的風格。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熱情奔放,氣勢磅礴;杜甫的詩則沉鬱頓挫;王維的詩清新空靈;李商隱的詩瑰麗含蓄。
宋詞中以柳永、李清照、薑夔等為代表的婉約派,其作品比較婉曲,比較含蓄,多以豔情為題材,嚴守音律。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會生活廣闊,風格多樣,曠達灑脫,慷慨激昂。
韓愈詩歌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韓愈在藝術上有獨創之處。他的風格多樣,但主要特點是深險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調張籍》中所說:“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具體地說表現以下點:
一、題材選擇上的不平凡。韓愈的詩,善於捕捉和表現變態百出的形象,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喜歡描寫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間的奇事奇態,如《調張籍》、《月蝕詩效玉川子作》、《陸渾山火》、《記夢》等。即使在一般常見的題材中,韓愈喜歡別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別人筆下所未有的東西。他還喜歡掇拾瑣屑情事而大肆鋪陳,如《雉帶箭》全從動態中把握雉、箭和將軍的形象,大筆淋漓,一氣嗬成。這種題材選擇上的特點,固然是獨創性的一個重要方麵,但追求過甚,不免陷於極端。清人劉熙載雲:“昌黎詩往往以醜為美”(《藝概》),就是指這些方麵。《南山》連用五十多個新穎的比喻,把南山寫得光怪陸離,表現出驚人的想象力。
二、這種風格表現為構思和想象的奇特新穎。善於捕捉和表現變態百出的形象,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如《孟東野失子》一詩,本為勸慰孟郊喪子而作,卻以寓言形式入詩,說明“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歎”的道理。《陸渾山火》的構思更為奇特。本是一場山林大火,韓愈卻描繪成火神宴客,場麵極為壯觀。韓詩的想象更是豐富,立喻取譬,務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贈張仆射》和《聽穎師彈琴》,一寫擊馬毯,一敘彈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動。在《聽穎師彈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以描繪音樂的形象:“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戰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接著運用通感的手法,描寫自己聽琴時的感受,使聽覺、觸覺和視覺相貫通,予難於捕捉的聲音變化為可視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聲的感染力量。韓詩在這方麵的一個特點,就是極盡想象之能事。在《南山》一詩中,作者連用了五十一個“或”字來描摹山勢形狀,取譬設喻的範圍極其廣闊。舉凡天上地下,人獸鬼神,乃至琴棋書畫,碗盆鋤耨,都成了比喻的對象。這一切也正是韓詩“力大思雄”的一個特征。與此相聯係的是韓詩奇特的誇張。在《苦寒》詩中,作者描摹寒風之烈,是“凶飆攪宇宙,铓刀甚割砭”。《嘲酣睡》詩形容澹師鼾聲之大,是“馬牛驚不食,百鬼聚相待。鐵佛聞皺眉,石人戰搖腿。”這種誇誕的描寫簡直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三、這種風格還表現為遣詞造句的奇特和“以文為詩”。韓愈為文主張“務去陳言”,作詩講求推敲文字。他不僅愛用古詞奧語,也喜歡用俗口語,力求出新。他曾自言:“壯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汙一字難”(《記夢》)。這種推敲的例子在其詩中俯拾即是。如“露泣秋樹高,蟲吊寒夜永”(《秋懷》);“山作劍攢江寫鏡,扁舟鬥轉疾如飛”(《郴口又贈二首》)。韓詩又極喜歡設色敷彩,形成濃豔的色調。如《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雲:“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萬株紅葉滿。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然雲燒樹大實駢,金烏下啄赦虯卵。魂翻眼倒忘處所,亦氣衝融無間斷。”韓愈這種奇崛險怪的詩風,也影響了其他一些詩人的作品,蔚為一時風氣。
與韓詩這種風格相聯係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韓愈“以文為詩”,形成詩歌的散文化。這首先表現為韓愈的不少詩從內容到形式,都和散文大致相同。在這些詩中,韓愈不僅大發議論,而且在形式上也脫離了詩歌的軌道。如《南山》一詩,用漢賦的鋪張排比手法,極力描寫終南山的四時景色變化和各種形狀的山勢,就是這種表現之一。而這在《嗟哉董生行》中,表現得就更為淋漓盡致,幾乎和作者的散文名作《送董召南序》出自一轍,“壽州屬縣有安豐,唐貞元時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於......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