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的分段落層次,並概括各層的大意!
1——2介紹了阿長的由來;
3--18 講了我討厭阿長的事例
19--29 阿長為我買《山海經》的原因及過程
30--31 對長媽媽的懷念 祝福。
《阿長與山海經》抄寫好段,哪個段落比較好?
*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隻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
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對我講“長毛⑧”。她之所謂“長毛” 者,不但洪秀全⑨軍,似乎連後來一切土匪強盜都在內,但除卻革命黨,因為那時還沒有。她說得長毛非常可怕,他們的話就聽不懂。她說先前長毛進城的時候,我家全都逃到海邊去了,隻留一個門房和年老的煮飯老媽子看家。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饑餓。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麵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
我那時似乎倒並不怕,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幹的,我不是一個門房。但她大概也即覺到了,說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善抓細節.寫人物最怕把人物的鮮明性格淹沒在一般性的敘述之中,俗話說,於細微處見精神,寫小說需要如此,寫記人散文又何嚐不需如此呢?魯迅就是善抓細節的高手,為了表現長媽媽愛羅嗦,愛說閑話,作者寫她“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為了表現長媽媽的粗魯和不拘小節,作者寫她“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有關“元旦”早晨的一段描寫也十分生動,“我”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隻見她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當“我”忽而記得了隔夜長媽媽的提醒喊“阿媽,恭喜”時,她“於是十分喜歡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這些細節都傳神地寫出長媽媽對“我”的關心和祝福。
二、詳略有致.寫人的散文既忌瑣碎,又忌粗疏.魯迅在寫長媽媽時就既有簡筆,又有繁筆.第二部分寫“厭”長媽媽時略寫了她的羅嗦和對“我”的管製,而詳寫了她的睡相;這一部分寫“煩”長媽媽時略寫了長媽媽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詳寫了過年的“規矩”;第三部分寫“敬”長媽媽時,雖兩件事都用了繁筆,但第二件“《山海經》事件”寫得更為詳盡.由於詳略得當,文章就顯得錯落有致,人物也顯得血肉豐滿。
三、欲揚先抑.這是本文構思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文章從一開始就表達出作者對長媽媽的厭煩和不滿,厭她羅嗦,厭她限製“我”的自由,厭她睡相不好;煩她規矩太多,煩她道理太多.就在讀者似乎感到長媽媽一無是處時,作者筆鋒一轉,詳細敘寫了兩件令他敬重的事.由於前麵“抑”得太多了,後麵的“揚”就給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覺,人物形象霎時間就高大起來.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探究一下本文的題目,看看作者有沒有什麼玄機在其中.“阿長”是作者在憎惡長媽媽時才這樣叫的。
阿長與山海經第十九段到底二十九段,各段各有什麼作用?急求!!!謝
苦,可是別人比他更苦.
在短短一個月裏,便湊齊了手術費,當這些錢送到他們手中,眼淚頓時流下來了,小男孩的父母哽咽
著說:“謝謝,謝謝你們……”話沒說完,便泣不成聲了.這一幕,出現在屏幕上,人們也盯著他們,看
邊哭邊看.
兩個月後,小男孩終於走出了醫院,腳卻沒有以前那麼靈活了,仍需要大人的扶持.小男孩在醫院的
這幾個月裏,忍受著極大的痛苦,他的家屬異常心痛.
讓大家互相之間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讓我們一起努力,一
《阿長與山海經》文段賞析
①“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這句話說明我覺得阿長隻不過是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跟她說不說都是無所謂,寫出了我對阿長的輕視與看不起,根本沒有想到阿長會給我買來“山海經”這與下文當阿長給我買來“山海經”的時的反應,以及對阿長看法(“發生新的敬意”與“確有偉大的神力”)的改變都做了鋪墊與對比。
②“霹靂”與“震悚”兩個詞是神態和心裏的描寫,誇張地寫出了“我”初得“山海經”時的意外、激動與興奮之情。
③“三哼經”這是飛白的修辭手法,一寫出了阿長沒文化與樸實,二也隱含了阿長買來“山海經”的不容易(連書的名字都不知道)。
阿長與山海經精彩片段(要有賞析)
精彩片段:在我們聚族而居的宅子裏,隻有他書多,而且特別。製藝和試帖詩阿長與山海經”是否隱含著“從‘厭煩’到‘敬重’”的意思呢? 全文賞析:,
阿長與山海經分段?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紹阿長長湖的由來。
第二部分:(3-18)自然段寫我討厭阿長的事。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寫阿長為我買《山海經》。
第四部分:(30-31)抒發對阿長的懷念之情。
《阿長和山海經》 摘抄和賞析
《阿長與山海經》選自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該書以寫人為主的三篇散文中的一篇(另兩篇為《藤野先生》和《範愛農》)。《藤野先生》記的是老師,《範愛農》記的是朋友,而《阿長與山海經》記的則是兒時的保姆長媽媽——一個無名無姓、年輕守寡、淳樸善良、始終給兒時的魯迅以深切關懷的農婦形象。
本文的題目就很值得深究,同是寫人,《藤野先生》和《範愛農》都是以人名為題,本篇為何不以《阿長》為題?阿長在魯迅家是個沒名沒姓的女傭,不同身份的人對她有不同的稱呼,魯迅的祖母叫她“阿長”,魯迅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實際上就是與母親平輩的人)叫她“長媽媽”,而“我”平時叫她“阿媽”,隻有在憎惡她的時候才叫她“阿長”。其實到寫作時,作者對長媽媽已經是滿懷敬重和感激了,為什麼作者還要選擇一個他憎惡時才叫的稱呼放在題目中呢?作者在文中寫了長媽媽很多事,為什麼獨獨選擇一個《山海經》放在文題中呢?這些問題將隨著我們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得到合理的解答。
本文是以“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展開的,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小節)簡介長媽媽。
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不同人對長媽媽的稱呼以及長媽媽名稱的由來。“我”的家庭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家庭,即使對一個保姆的稱呼也是長幼有別的,祖母最長,所以叫她“阿長”,母親與阿長平輩,依著孩子稱她為“長媽媽”,“我”是晚輩,則親昵地叫她“阿媽”。文章第一句所謂的“已經說過”指的是作者已在《朝花夕拾》的首篇《狗·貓·鼠》中提到過長媽媽,那是一個害死隱鼠而又以謊言欺騙小主人的女工,給人的印象似乎並不太好。所以文章開篇,作者就在不經意間暗示了曾經有過的對長媽媽的不滿情緒。
接著作者在文章第二小節介紹了“長媽媽”稱呼的由來,“長媽媽”的稱號原來是頂替了“我家”先前一個女工的綽號而來。這真讓我們感到她比孔乙己還要可悲,人們畢竟知道孔乙己還有個屬於自己的姓,而長媽媽連自己姓什麼也不為人知,直至三十年後魯迅寫作本文的時候仍不知長媽媽姓什名誰,可見長媽媽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魯迅曾說過,舊中國的婦女,數千年來沒有爭得做人的地位,她們“連羊還不如”。連姓名都被人忘卻的長媽媽不正是千千萬萬舊中國農村婦女的典型代表!
第二部分(3——12小節)厭煩長媽媽。
這一部分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3——5小節)寫厭長媽媽。
這裏作者主要選擇了幾個典型事例寫對長媽媽的討厭,一是厭長媽媽羅嗦(“常喜歡切切察察”),甚至懷疑長媽媽在家中挑撥是非(“我的家裏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係”);二是厭長媽媽限製“我”的行動(“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三是厭長媽媽睡覺占地(“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這些事情完全是從小孩的角度寫的,換一個角度也許就不能說她討厭。“常喜歡切切察察”不是可以說明長媽媽並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人嗎?“不許我走動”不是正表現了長媽媽對“我”的關心和負責嗎?“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是不是因為白天勞作太累了?這不正說明了長媽媽的勤勞嗎?
第二層次(6——12小節)寫煩長媽媽。
這一層次主要寫煩長媽媽的許多“規矩”和“道理”,重點寫的是過年的規矩。從壓歲錢說到祝福語再到吃福橘,寫得非常詳盡。這些在小時的“我”看來是太煩了,但在讀者特別是外國讀者看來,就要當民俗來欣賞了。魯迅曾對日本友人增田涉說,在他的《朝花夕拾》裏,“有關中國風俗及瑣事太多,不加注釋恐怕不易了解”。魯迅......餘下全文>>
阿長與山海經抄寫好段抄哪段比較好?
*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隻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
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對我講“長毛⑧”。她之所謂“長毛” 者,不但洪秀全⑨軍,似乎連後來一切土匪強盜都在內,但除卻革命黨,因為那時還沒有。她說得長毛非常可怕,他們的話就聽不懂。她說先前長毛進城的時候,我家全都逃到海邊去了,隻留一個門房和年老的煮飯老媽子看家。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饑餓。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麵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
我那時似乎倒並不怕,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幹的,我不是一個門房。但她大概也即覺到了,說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善抓細節.寫人物最怕把人物的鮮明性格淹沒在一般性的敘述之中,俗話說,於細微處見精神,寫小說需要如此,寫記人散文又何嚐不需如此呢?魯迅就是善抓細節的高手,為了表現長媽媽愛羅嗦,愛說閑話,作者寫她“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為了表現長媽媽的粗魯和不拘小節,作者寫她“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有關“元旦”早晨的一段描寫也十分生動,“我”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隻見她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當“我”忽而記得了隔夜長媽媽的提醒喊“阿媽,恭喜”時,她“於是十分喜歡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這些細節都傳神地寫出長媽媽對“我”的關心和祝福。
二、詳略有致.寫人的散文既忌瑣碎,又忌粗疏.魯迅在寫長媽媽時就既有簡筆,又有繁筆.第二部分寫“厭”長媽媽時略寫了她的羅嗦和對“我”的管製,而詳寫了她的睡相;這一部分寫“煩”長媽媽時略寫了長媽媽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詳寫了過年的“規矩”;第三部分寫“敬”長媽媽時,雖兩件事都用了繁筆,但第二件“《山海經》事件”寫得更為詳盡.由於詳略得當,文章就顯得錯落有致,人物也顯得血肉豐滿。
三、欲揚先抑.這是本文構思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文章從一開始就表達出作者對長媽媽的厭煩和不滿,厭她羅嗦,厭她限製“我”的自由,厭她睡相不好;煩她規矩太多,煩她道理太多.就在讀者似乎感到長媽媽一無是處時,作者筆鋒一轉,詳細敘寫了兩件令他敬重的事.由於前麵“抑”得太多了,後麵的“揚”就給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覺,人物形象霎時間就高大起來.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探究一下本文的題目,看看作者有沒有什麼玄機在其中.“阿長”是作者在憎惡長媽媽時才這樣叫的。
《阿長與山海經》寫最後一段有何目的?
第六課 《阿長與〈山海經〉》
課文研討
一、讀一讀,寫一寫
1、駭[駭](hài)<動>
1)(形聲。從馬,亥聲。本義:馬受驚)
2)同本義 [horse was astonished]
3)又如:駭駟(狂奔的駟馬)
4)驚駭;驚詫;驚動 [be frightened;be shocked]
5)又如:駭汗(因驚恐而流汗);駭浪(駭人的大浪);駭突(受驚而亂竄);駭殫(驚懼)
6)震動 [shock]
7)又如:駭世(震驚當世);駭俗(震驚世俗);駭驚(震驚)
8)突發;興起 [start]
9)又如:駭跳(暴跳);駭機(突然觸發的弩機。比喻突發的禍難)
10)驚擾;騷動 [disturb]
11)擂,擊 [strike]
12)播散 [sow]
2、擄[擄](lǔ)<動>
1)俘獲;抓獲 [capture]
2)又如:擄劫(俘獲劫持);擄獲(俘獲)
3)搶取;舞弊斂財 [sack]
4)又如:擄搶(擄掠搶奪);擄奪(搶奪);擄嘴(白吃人家的東西)
3、悚(sǒng)<動>
1)(形聲。從心,束聲。本義:恐懼)
2)同本義 [terrified;horrified]
3)又如:悚怯(惶恐膽怯);悚愧(惶恐慚愧);悚栗(恐懼戰栗);悚駭(驚恐);悚異(驚異)
4)歡悅 [please]。如:悚抃(歡愉);悚戴(歡欣奉戴);悚躍(歡悅跳躍)
5)聳立;高聳 [tower]。如:悚立(聳立,豎立);悚峙(高聳峙立)
6)恭敬 [respect]。如:悚敬(恭敬)
4、惶急(huáng jí)[panic] 恐懼慌張
5、瘡疤(chuāng bā)[scar] 瘡好了以後留下的疤
6、詰問(jié wèn)[closely question] 追問;責問
7、渴慕
8、疏懶
9、霹靂(pī lì)[thunderbolt;thunderclap] 又急又響的雷,是雲與地麵之間發生的強烈雷電現象
10、孤孀(gū shuāng)[orphan and widow] 孤兒寡婦
二、文句解說
1.“謀死我那隱鼠”是怎麼回事?
在《狗?貓?鼠》一文中,說到隱鼠:“這類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動,隻有拇指那麼大,也不很畏懼人,我們那裏叫它‘隱鼠’,與專住在屋上的偉大者是兩種。”這種隱鼠“時時跑到人麵前來,而且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給放在飯桌上,便撿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書桌上,則從容地遊行,看見硯台便舐吃了研著的墨汁。這使我非常驚喜了”。有一回,隱鼠“緣著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腳踢死了”。幼時的魯迅以為阿長是故意“謀死”隱鼠的。
2.橘子為什麼稱“福橘”?
福建產的橘子,故稱福橘,因為帶有“福”字,為取吉利,江浙民間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習俗。
3.“偉大的神力”是什麼意思?
神力,神奇之力。課文兩處說“偉大的神力”,都是兒時的感覺,魯迅現在這樣寫,前一處有調侃的意味,後一處則有稱頌的意味。
4.“製藝和試帖詩”具體一點講是什麼樣子的?
製藝是摘取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命題、立論的八股文。試帖詩,大抵取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冠以“賦得”二字,並限韻腳,一般為五言八韻。
5.“石印”是怎麼印刷的?
先將原稿用特製的墨寫在藥紙上,再軋印在石版上,塗上桃膠,幹後用水擦淨,然後塗油墨印刷。
6.“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麼?
地母就是地神。中國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說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長埋在地下,魯迅祈禱地神賜福於她,讓她的魂靈得以永安。
三、問題研究
1.為什麼題目上不寫“長媽媽”而寫“阿長”?
不同的稱呼,標誌著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長與〈山海經〉》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狀,多用抑筆,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討厭”,又是“不耐煩”,又是“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稱呼,名副其實。所以,這個題目其實標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筆。再則,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係,一個文盲婦女與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係起來了呢,有什麼聯係呢,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6歲寫作時的口氣,宜用“阿長”稱呼,而“阿”字又有親昵的意味。
2.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並不多,為什麼不寫她是怎麼買到的?為什麼此前此後反倒寫了不少?
不寫阿長是怎麼買到《山海經》的,就給讀者留下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想像她怎樣到處打聽,想像她怎樣跑書店書攤,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覺得那真是一種“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問起《山海經》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寫遠房叔祖,為的是寫最初是怎麼會接近書籍的,怎麼會渴慕《山海經》的,接著寫為什麼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樣的念念不忘,寫了這些,才能說明阿長為什麼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在阿長買來《山海經》之後,寫“我”的震悚的心情,寫如獲至寶的心情,寫此後搜集的圖書,寫了這些,才能說明阿長怎樣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長的熱心對“我”的成長有怎樣的意義。
3.魯迅怎樣描寫阿長?這些描寫有什麼特色?
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作者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寫阿長的睡相,寫“元旦的古怪儀式”,寫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寫阿長買來《山海經》,都有具體的刻畫和描繪,都是人物描寫,具體地說,是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形容寫得逼真,我們常說“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寫得生動,我們常說“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魯迅描寫阿長,確是這樣。我們揀幾個片段來看看。
魯迅描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一寫說話的聲音,一寫說話時一種習慣性的動作,是繪形繪聲。可見描寫不在筆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兩點來寫,就能入木三分,活靈活現。魯迅是以小時候的眼光去看的,好像隔著窗子單見人物的身影,鮮明異常。
文中反複描寫阿長的睡相,那是靜態描寫,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大”字,好就好在這個“大”字的比喻,單說“伸開兩腳兩手”,還不清楚,打個比方,怎麼個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見描寫一種狀態,有時打個比方,就很傳神。
寫“元旦的古怪儀式”,寫除夕阿長的叮囑,也寫出特點:“鄭重”。開口便是“你牢牢記住”,交待過後,又說“記得麼?你要記著。”且有告誡:“不許說別的話!”而且反複說明事關一年運氣。寫得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繼而喜歡的情景。哥兒不說恭喜,阿長也不好開口,這時寫她的動作和神情,動作,先是“一把將我按住”,再是“搖著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著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有豐富的潛台詞:哥兒,你怎麼竟忘了,昨夜對你怎麼說來著?哥兒一說,阿長心花怒放,魯迅兼用語言描寫與神態描寫。語言描寫是一迭連聲地說“恭喜”,且用四個歎號,再用神態描寫,阿長心滿意足、歡天喜地之狀躍然紙上。
再看寫阿長買來《山海經》,在阿長身上寫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寫她是怎麼買到的,把想像空間留給讀者。僅僅一句話,一個場麵,卻有那麼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麵鋪墊蓄勢,後麵稱頌烘托。可見,有時候,在重點上麵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寫不可,靠鋪墊烘托可以使一兩筆描寫顯得光芒四射。
總而言之,魯迅的描寫之所以特別出色,功夫在於選擇、提煉,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動作,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語言。
練習說明
一、熟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
本題通過概述內容和分析人物達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對她的稱呼的由來,寫了她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寫了她的睡相,寫了元旦的古怪儀式,寫了她一肚子煩瑣的道理,寫了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寫了她謀害“我”的隱鼠,重點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二、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麵,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不妨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本題引導學生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雙重眼光,一是兒時的眼光,二是寫作時的眼光。後一種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導學生深入領會。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與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飽含同情。
三、仔細閱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應?
3.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本題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我”想“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並不善於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3.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麼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麼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四、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請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本題啟發學生由本文產生聯想,並進行仿寫練筆。
有關資料
一、阿長簡介
阿長(?—1899),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長媽媽的夫家姓餘,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是做裁縫的,他有一個女兒,後來招進了一個女婿。
“長媽媽隻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鄉下叫做‘做媽媽’),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長媽媽患有羊角風,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樹港看戲,鴻壽堂徽班,長媽媽發病,辰刻身故”。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其實,這個來自東浦的長媽媽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個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鶴照的說法:章福慶的妻子阮氏——“慶太娘”才是真正的長媽媽,隻是叫慣了,也把東浦的那位叫做長媽媽。不過,筆者曾特地為此函詢周建人夫婦,回答是否定的意見,周作人日記裏的“章媽”也是東浦的那位長媽媽死後再雇請的。
二、魯迅簡介
魯迅(Lǔ Xùn)[Lu Xun] (1881.9.25—1936.10.19) 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進南京水師學堂,第二年改入鐵路礦務學堂。1902年赴日本留學,曾在仙台學醫。不久棄醫從文,加入革命團體“光複會”。1909年歸國後在杭州、紹興等地教書。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工作,後隨政府遷北京。新文化運動興起,魯迅於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委會,同年5月首次用魯迅筆名,發表抨擊家族製度和禮教弊害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又陸續寫了《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1920年起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講課。參加領導“語絲社”,主編《莽原》等刊物。繼續發表作品,編成小說集《彷徨》和雜文集《華蓋集及其續編》。1927年1月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27年10月以後定居上海。參加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論爭,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時主編《語絲》。這幾年發表的雜文,編成《而已集》和《三閑集》。1930年參加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遭到國民黨通輯。在這前後領導左翼文藝界。對國民黨的政策提出強烈抗爭。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和宋慶齡等營救被捕的革命者。1936年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從參加左聯到病逝上海,寫的雜文更多,共有《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八個集子。1936年10月19日病逝。作品編為《魯迅全集》二十卷
阿長與山海經 5句好句並分析 一個好段並分析 結構圖解
好詞:順順溜溜 大吃一驚 煩瑣之至 麵如土色 情有可原
好句:1.我驚異地看她時,隻見她惶急地看著我。(這一神態描寫,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2.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出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麵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啊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駭死我了······”。(語言生動,傳神,如“擲”就寫出了“長毛”的動作,並給童年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難以忘懷。)
3.“那裏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麼?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麵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放,就炸了!”(這句話帶有誇張的色彩。一方麵阿長為表現自己的神力編製的故事,另一方麵也表現處阿長的粗俗,又使人看到了啊長的無知,淳樸。)
感受: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曆。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
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曆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後呼應,如三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的分段落層次,
動>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