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黃溪聞猿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入黃溪聞猿》的前兩句是“溪路千裏曲,哀猿何處鳴。”運用了觸景生情的手法,作者看到眼前的黃溪小路彎彎曲曲綿延千裏,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聲聲哀鳴不知來自何處,更勾起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在淒涼,哀婉的氛圍中,生發了身處逆境的苦悶與悲涼之情。
【原詩】:入黃溪聞猿
作者:柳宗元
溪路千裏曲,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賞析】:《入黃溪聞猿》是一首五言絕句,是作者柳宗元在貶謫永州時借遊玩山水,排解內心鬱悶,遊賞黃溪時而作。詩作前兩句直接入題,黃溪小路綿延彎曲,猿猴悲鳴。一曲一哀,感物傷情。詩人“俟罪”永州,“長為孤囚,不能自明”(《與顧十郎書》),這處境非“曲”、“哀”二字了得。在這種心情下,詩人筆下的黃溪是那麼的空曠、荒蕪、淒涼。後兩句詩擬猿為“孤臣”喑喻作者身處逆境,苦悶悲涼的心情和報國無門、虛度人生、鬱鬱不得意的憤懣。詩作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借境托情、把作者悲憤淒哀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作者簡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子厚集》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蘇軾與柳宗元的寫作風格有何不同?
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蘇軾則是北宋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在詩、詞、書法、繪畫等文學藝術方麵均有建樹。柳宗元和蘇軾均以擅長散文而著名,同被後世列入“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蘇軾的寓言是他們散文作品中最有生命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寓言是一種帶有勸喻和諷刺的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已經盛行。特別是《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戰國後期著作中,包含有許多寓意深刻,趣味盎然的寓言。柳宗元《三戒》等寓言文散文的的創作,創造性地繼承前人成就,使寓言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蘇軾的《艾子雜說》是一本有獨特風格的寓言笑話集,中國最早的寓言專集。兩人雖然生活在不同時代,但在我國寓言文學的發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通過對柳宗元、蘇軾的寓言作品的比較,發現兩者既存在著各自的藝術特性,又有相似之處。柳宗元的寓言散文對蘇軾寓言散文產生影響,而蘇軾的寓言散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柳宗元、蘇軾對寓言的發展都到了重要作用。
一、柳宗元、蘇軾在寓言創作上有許多相同、相似的地方:
1、柳宗元、蘇軾的寓言現實針對性很強,往往是對當時重大政治問題的諷諭。如柳宗元的《羆說》:
鹿畏 區, 區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發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昔雲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為鹿鳴以感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區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甚恐,因為虎而駭之。區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其類,至則人也,卒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①P388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能模仿各種野獸叫聲的獵人,他沒有實際的武力,隻好用蒙混嚇唬的辦法對付猛獸,用虎的叫聲嚇 區,又用羆的叫聲嚇虎,結果招來了羆,毫無辦法。獵人以打獵為主,卻無半點降龍伏虎的實際本領,隻能象一個口技演員一樣“吹竹為百音”企圖僥幸捕獲猛獸,結果自食惡果。這則寓言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所寫。當時雖距給社會造成極大危害的“安吏之亂”已達十多年之久,但由此反映的許多社會問題卻並未解決:藩鎮力量的擴張,中央集權的削弱,依靠閹臣、排斥革新派。作者把批判的筆峰直指那些外強中幹,腐敗無能的封建官吏,並以此譏刺唐朝廷“不善內而恃外”,采取“以藩治藩”辦法的失策。
如蘇軾的《蝦蟆夜哭》:
艾子浮於海,夜泊島嶼,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複若人言,遂聽之。
其言曰:“昨日龍王有令: 應水族有尾斬。 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蝦蟆無尾,何哭?”
複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科鬥時事也。”
——蘇軾:《艾子雜說》①P388
這則寓言中講到蝦蟆在聽到龍王“應水族有尾斬”的命令後哭泣。那麼蝦蟆並無尾,為什麼會哭?是蝦蟆杞人憂天嗎?文中借蝦蟆之口說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科鬥時事也”。是的,蝦蟆的幼蟲是科鬥,曾長過尾巴,無意中觸犯了龍王爺的清規戒律。龍王隨時可以提訊你、隨時可冶你的罪。作者借此影射當時社會這“理會科鬥時事”的情況。
寓言中所說“龍王有令”所說的“應水族有尾斬”這句話,其詞句是取材於當時政治事實的。據畢沅《資治通鑒續編》記載:紹聖四年二月。宋哲宗厭惡元佑間宰持(宰相),下製追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其臣僚趁機進言曰:“對其首尾附會之人……亦當量罪示懲。”哲宗果然首肯,於是與元佑宰持“首
柳宗元的江雪有何藝術特色
此詩可能是詩人謫居永州期間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獨釣的漁翁身上,使之成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詩寫的是江野雪景,一個“絕”字和一個“滅”字,把一切活動著的事物全從視野中排除了,餘下的便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在這遼闊、幽冷的畫麵中心,唯獨一隻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漁翁在雪峰的寒江邊獨釣。全詩都是寫景,渾成一氣,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點出尤覺奇峭。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有什麼寫作特色?
【明確】文章運用了對比與映襯的表現手法,先談養樹,後論養人,以“種樹”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達了作者的政治觀點。敘事語言簡潔生動,是本文的一個突出特點。如僅用“隆然伏行”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僅用“甚善。名我固當”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個性,這種“史筆”與“文辭”的兼美,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表現力。
總結擴展
【總結】這是一篇傳記,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說理文。文章通過記述郭橐駝的兩段話,反映了當時官吏政亂令繁、騷擾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現實。並且提出了解決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駝種樹那樣,不妨害它們自然生長;統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使他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
本文兼有傳記文和寓言的特點,將兩種文體熔為一爐。就其曆敘人物姓名、籍裏、職業及對人物作正寫反襯等筆法來看,是傳記文格局;就其借種樹之道以喻為官治民之道來看,則又是寓言性質。這種融合,有助於敘議契合、事理相生。請細加體會。
如何評價柳宗元的作品?
1、整體評價 :本世紀上半葉並未產生多少對柳宗元散文作通論研究、整體評價的文章和專著,僅有的幾篇論及柳宗元散文的文章也是或著眼其山水遊記、或專論其小說文學的。
2、柳宗元散文總的藝術風格是沉鬱凝斂,冷峻峭拔,具有一種幽美,而且指出柳文的這種風格,不僅和他長期被謫受貶的遭遇經曆、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富有批判鋒芒的作品內容有關,而且與具有淒幽、憤激、冷峻的色彩,濃鬱的詩意,明顯的諷喻性、象征性,屈曲峻峭的筆法諸藝術特色也是分不開的。
3、柳宗元散文主張、雜文、傳記散文、寓言散文、山水遊記、辭賦的藝術特點、柳文藝術風格、結構藝術、寓言藝術、柳韓散文比較等十個方麵較為全麵、細致地分析了柳宗元散文的藝術成就。
4、柳宗元山水文學並不是"表示他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反而是一種更痛苦的真實的反映"。"從本質上看,這不過是柳宗元選擇了一種為他的政敵們偵察視線所不及的對象山水,作為他集中的創作勞動的對象,來強製轉移他的憤怒悲哀抑鬱的情緒而已。
而且這種情緒,也不可能完全隱蔽,除他的愚溪對外,也常常可以碰到把山水的遭遇當作自己的遭遇這一類的話。"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唐代柳宗元的詩歌主張什麼一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豔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曆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詩才。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現存柳宗元詩,絕大部分是貶官永州以後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他的敘事詩文筆質樸,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於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曲地抒寫自己的心情。不論何種體裁,都寫得精工密致,韻味深長,在簡淡的格調中表現極其沉厚的感情,呈現一種獨特的麵貌。因他是一位關心現實、同情人民的詩人,所以無論寫什麼題材,都能寫出具有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的詩篇。
下麵是柳宗元的~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善負小蟲也
蝜蝂傳
柳宗元
選自《柳河東集》。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這則寓言藝術手法上最大的特點是用了對比寫法,用蝜蝂的生活習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為作對比。
寓意:深刻地諷刺了那些貪得無厭的貪官汙吏,指出他們實際上跟小蟲一樣愚蠢,結果必然自取滅亡。
柳宗元寓言小品藝術特色與成就體現在哪些方麵
柳宗元寓言小品藝術特色與成就體現的方麵有:
柳宗元開創了寓言——獨立的文學作品形式
先秦寓言除了語錄體的《論語》《老子》外,諸子作品中都保留了大量的寓言,像《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一些史書像《戰國策》中寓言運用也頗多。
孟子的散文,氣勢磅礴,說服力強,書中寓言形象豐滿,意義都較深刻,能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孟子·公孫醜》中“揠苗助長”雲: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文字簡約,刻畫宋人形象鮮明,含意深蘊,耐人尋味,是成語“拔苗助長”的出處。
《莊子》一書自稱“寓言十九,借外論之”。作者給寓言起了一個恰當的名字,並且很相信寓言的力量,認為通過故事宣傳哲理可以取得“十言而九見信”的效果。全書共有寓言200則左右,其藝術特色:題材廣泛通俗,描寫細膩生動,風格幽默,想像豐富,具有濃鬱的浪漫色彩。尤以《莊子·逍遙遊》中“鯤鵬與斥鴳”為典例。
詩名,作者,推薦理由5個
五首詩歌: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鳥鳴澗》以及南宋詩人陸遊的《示兒》。
推薦理由: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淒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詩人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麵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裏,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嫋娜;後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三四句是一個整體,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鳥鳴澗》這首詩描繪了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生動地勾勒出一蝠“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臨終前對兒子的遺囑。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表達的是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的是詩人滿腔的悲慨。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
以《小石潭記》為例,說說柳宗元山水遊記和寓言文學的藝術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麵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麵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淒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3.情感濃重複雜
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特點
一、本文寫景,按遊覽觀察的順序,非常自然:循聲而入發現小石潭,環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境,觀察了小石潭裏的遊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後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細生動地描繪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麵奇秀。
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展開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入黃溪聞猿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