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關於家庭教育的詩詞、諺語、俗語。。。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盯父母的影子。不求贏在起跑,但求贏得全程。家是第一所學校,也是永遠的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
家庭教育的古詩文誦讀
流傳千古十五大教子詩
詩詞可以抒情,詩詞可以言誌。其實,詩詞還可以教育子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詩詞來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曆來重視家庭教育,出現了許多善於教育子女的家長,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教子詩詞。因為教子詩詞訴之於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機,所以能夠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東方朔《誡子詩》
西漢時的東方朔,是朝廷中的一個大臣,向以滑稽著名。他是一個大隱士,但不隱於山林,卻隱於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做到這一點,請看他的《誡子詩》:
明者處世,莫尚於中。
優哉遊哉,於道相從。
首陽為拙,柳下為工。
飽食安步,以仕代農。
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才盡身危,好名得華。
有群累生,孤貴失和。
遺餘不匱,自盡無多。
聖人之道,一龍一蛇。
形見神藏,與物變化。
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二,陶淵明《命子》
卜雲嘉日,占亦良時。
名汝曰儼,字汝求思。
溫恭朝夕,念茲在茲。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淵明《責子》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複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四、李商隱《嬌兒詩》
爺昔好讀書,懇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無肉喂蚤虱。
兒慎勿學爺,讀書求甲乙。
穰苴司馬法,張良黃石街。
便為帝王師,不假更纖悉。
望采納
求助基督教有關家庭教育方麵的詩歌 突出父母愛孩子 關心孩子信仰這方麵的
好像不太有,大多都是在讚美神、耶穌,以及我們得到救恩的這些,不太有家庭教育方麵的。家庭教育方麵,您可以真實地去表達對他的愛,這樣不是蠻好的嘛
家庭教育裏詩歌比說教更有力 名家薦讀哪些詩
一般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時期的兩大教育,
雖然社會教育也對孩子起著一定的作用,但它在孩子進入社會以後才會有較顯著的影響。
對學生而言,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還是起著主導作用,
而且這兩種教育必須互相配合、互相補充
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家庭教育,有許多古詩流傳至今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做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這裏與家長們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人的教育是一項係統的教育工程,這裏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製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係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占據 相當的地位。為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麵得到全麵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幼兒園、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誌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麵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 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餘下全文>>
經典詩文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學習好的傳統書籍文章是可利用的方式和良好的教材,有助於陶冶孩子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理想。比如諫太宗十思疏,資治通鑒,三字經,但不是所有經典詩文都適合小孩教育。有些含有嗔恨暴力,誨淫誨道,負麵情緒的經典詩詞就不適合。比如,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人頭做酒杯 飲盡仇讎血
家庭教育方法推薦參考大安法師開示,古人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最早的時候開始。 教婦初來,就是新娶進門的媳婦,你要教育她,她剛一來,你就得教她,以後她就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兒嬰孩,在嬰兒的時期,就要開始教育,你進行善的教育,他就養成一種善的習性、習慣,從一開始就踏上了正路,如果開始就邪了,那步步都邪。你以後等他形成了邪惡的習慣,這時候再去矯正它,那都不容易。 所以從開始的時候就得謹慎地教育。這樣的家庭兒童教育,不僅是家庭的問題,它也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治亂,你教育好了小孩,國家、天下就大治;你小孩沒有教育好,都是匪類,都是那種惡心殘暴之人,那麼,天下也就大亂了。所以國家的興衰,天下的治亂,首先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現在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學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識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經在現在的大中小學占的比例愈來愈微薄。所以這一點每個做家長的要清醒地看到,學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側重在知識技能的教育上,有關道德人格的教育,你還不能太放棄,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擔起這樣的一種教育。現在的家長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績:你考得怎麼樣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麼又低了幾分呐。他天天就關心這個。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他的老師關心的。你要關心你的小孩的這種德性、人格。這是學校教育可能不大關注的問題,而這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你作為父母,你對老人一點都不孝,天天對老人呼來喚去,然後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卻住在很差的房子裏。那好了,你的兒女也看在眼裏,等你老了的時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間去。所以這個孝還不是口頭上講,你自己要做出來。現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沒有以身作則,於是他就不知道怎麼教育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然後又有望子成龍之心,於是給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負擔。給小孩學很多班,又是鋼琴班,又是英語班,又是電腦班,又是這個班那個班。現在家教都是知識技能的家教,可沒有哪個家長請一個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我們每個佛教徒,在自己的家庭教育當中,盡量按照印祖的開示去做,讓小孩從小接觸聖人的教育:《三字經》、《弟子規》,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等,讓他接觸,讓他背誦,這樣就在他的內心播下了一個聖人做人的標準、做人的種子,他就會一生受用無窮。
開家長會,老師要每個小組表演一個節目,關於家庭教育的,有什麼節目?有家庭教育的詩歌嗎? 5分
《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
下班回家到,
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啊,
媽媽媽媽快坐下,
媽媽媽媽快坐下,
請喝一杯茶,
讓我親親你吧,
讓我親親你吧,
我的好媽媽
如何把古詩詞融入家庭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行為規範
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言傳身教)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ㄧㄢˊ ㄔㄨㄢˊ ㄕㄣ ㄐㄧㄠˋ
同義詞——以身作則 現身說法
反義詞—— 言而無信 言行不一
言傳身教 yánchuán-shēnjiào
[teach by personal example as well as verbal instruction] 在口頭上傳授講解,在行動上以身作則。指從言行兩方麵進行教育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做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這裏與家長們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人的教育是一項係統的教育工程,這裏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製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係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占據 相當的地位。為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麵得到全麵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幼兒園、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誌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麵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 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幾乎與狼一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後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後才能站立,六年後可以象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將自已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人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十幾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癡,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於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麵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三)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麵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每對子女有較大的製約作用。父母的教育易於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於幼兒來說,尤其是這樣。幼兒在與其他小朋友們玩耍遊戲中,當出現爭執情況時,往往引用父母的話來證實自已的言語行為是對的,如他們喜歡說:“我爸爸是這樣說的。”或“我媽媽是那樣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決定著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兒園學校及社會的教育。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最先麵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幾乎體現了社會人倫道德的各個方麵,如果這種關係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爾後走向社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就會反映出來。因此強調父母權威的重要,還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代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向導。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權威樹立的程度,父母權威的樹立必須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製上,明智的家長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製,強求、主觀臆斷,而是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首先協調一致,並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麵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麼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做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而幼兒園、學校之中,教師麵對著幾十個孩子,隻能針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進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體教育,因時間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特點,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對教師的照顧不周而產生不信任感,而家長可以及時引導孩子端正認識。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又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並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頂目標明確了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人,這關係到國家是否後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明確教育方向與國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則,不能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國的21世紀是什麼情況,拿**同誌的話來講,要使我國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收入達4000美元,年國民生產總值達6萬億美元。21世紀的人應該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質、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較強的應變能力、吃苦耐勞的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紀沒有這樣一批高素質的建設者是很難完成此大任的,具備這樣的素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養高素質人的必備條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醜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采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麵的,也有反麵的。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麵,也體會到醜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製醜陋陰暗麵對孩子心靈的侵蝕。例如,當今電視錄像幾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個家庭,孩子們幾乎天天與它們打交道,可以說是不出自家門,便知天下事。從中可以接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信息。這裏有政壇風雲、科技進步、凡人俗事的各種內容,從中可以學習很多知識,了解國內外大事,家內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瞼。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同時還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麵形象,優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誤,甚至於違法違紀。家庭做好這方麵的工作,有助於安定小家庭大環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古人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總之,做為家長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 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高分求關於家庭教育的詩詞、諺語、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