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危”在文言文當中的例句並解釋
①<形容詞>高。《蜀道難》:“~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②<形容詞>危險;危急。《諫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戒奢以儉。”
③<動詞>危害;使處於危險的境地。《齊桓晉文之事》:“抑王興甲兵,~士臣,構怨於諸侯。”
④<形容詞>危弱。《陳情表》:“人命~淺,朝不慮夕。”
⑤<形容詞>端正;正直。《陶侃》:“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而膝~坐。”
【辨】危,險。“危”作“危險”講時,含有危急或不穩定的意思,多作形容詞。“險”隻表示地勢險要或道路險阻等,多作名詞。上古表示“危險”的意思時,一般“危”不用“險”。
文言文>
出自【《集異記》,古代漢族傳奇小說集,唐薛用弱著。又題《古異記》。原書共三卷。】
【原文】
狄梁公性閑醫藥,尤妙針術。顯慶中應製入關,路由華州闤闠之北,稠人廣眾,聚觀如堵。狄梁公引轡遙望,有巨牌大字雲:能療此兒,酬絹千匹。即就觀之,有富室兒年可十四五,臥牌下,鼻端生贅,大如拳石,根蒂綴鼻,才如食箸,或觸之,酸痛刻骨,於是兩眼為贅所繩,目睛飜白,痛楚危極,頃刻將絕。惻然久之,乃曰:吾能為也。其父母洎親屬叩顙祈請,即輦千絹寘於坐側。公因令扶起,即於腦後下針寸許,仍詢病者曰:針氣已達病處乎?病人頷之。公遽抽針,而疣贅應手而落,雙目登亦如初,曾無病痛。其父母親眷且泣且拜,則以縑物奉焉。公笑曰:吾哀爾命之危逼,吾蓋急病行誌耳,吾非鬻伎者也。不顧而去焉。
【譯文】
狄仁傑愛好醫術,特別擅長針灸。顯慶年間(他)應皇帝征召入關,路上經過華州街市北麵時,看到很多人在圍觀。
狄仁傑拉住馬遠遠望去,看到一塊高大的牌子,上麵寫著八個大字:能療此兒,酬絹千匹。狄仁傑(下了車,)走上前去觀看。原來是個富家的孩子,年紀約十四五歲,躺在招牌下麵。孩子的鼻子下麵生了個腫瘤,拳頭那麼大,根部連著鼻子,像筷子那麼細。要是摸摸它,就感到刺骨的疼痛。(因為腫瘤大,)兩隻眼睛也被往下拉,兩眼翻自白。孩子的病情十分危急,氣息奄奄。狄仁傑看了很心痛,於是說:“我能給他治療。”孩子的父母及親屬(立即)叩頭請求他醫治,並叫人拉來車子,把一千匹絹放在狄仁傑旁邊。狄仁傑叫人把孩子扶起來,用針在他的腦後紮進去一寸左右,便問孩子:“你的瘤子上有感覺嗎?”病孩點點頭。狄仁傑馬上把針拔出來,刹那間腫瘤競從鼻上掉落下來,兩眼也頓時恢複了正常,病痛全部消失。
孩子的父母及親戚邊哭邊磕頭,一定要把一千匹絹送給狄仁傑。狄仁傑笑著說:“我是可憐你兒子性命危在旦夕。這是急病人之急,為病人解除痛苦罷了,我不是靠行醫吃飯的。”狄仁傑徑自離開了。
文言文中失事的意思
失事 shī shì
1. 處事失誤。
例:《素書?安禮》:「饑在賤農,寒在惰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
2. 指戰事失敗。
例:清魏源《聖武記》卷七:「諸將多失事,副將張興,遊擊孟臣,皆因土兵降番通賊戰死。」
3. 發生不幸的事故。
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州牧幾日前曾見這張失事的報單過,曉得是真情。」
救人之危文言文翻譯
天啊,是哪個文言文叫這個名字?不會是王朗華歆乘船那一篇吧?
題主可以看看這個網頁:[wyw.5156edu.com]
裏麵有這一篇的翻譯
如果不是這一篇,請將原文,起碼是原文裏的一兩句話放上來,我給你翻
文言文中‘危’‘乎’‘ 去 ’ 的用法
一、危:
1、高。危樓高百尺。
2、正,直。危言危行。正襟危坐。
3、不穩;不安。
4、危險。危如累卵。
另有幾個義項不常用,略。
二、乎
1、句末語氣詞,表示一般疑問,反問,感歎,推測等語氣。
2、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3、介詞,相當於“於”。
三、去
1、離開;離去。
2、距離。
3、過去。
4、丟失;失去;損失。
5、除去;去掉。
6、到……去;赴。
7、通“弆”,藏;收藏。
危言高論的意思在文言文中
危言高論,出自:《漢書·息夫躬傳》:“初,躬待詔,數危言高論,自恐遭害,著絕命辭。”
危言高論:正直而不同凡響的言論。
危:高。 如李白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關於《宋史,危稹傳》文言文翻譯
危稹,字逢吉,撫州臨川人。原名危科,淳熙十四年(1187)中舉為進士,孝宗為他更名危稹。當時洪邁得到危稹的文章,為之讚賞激動不已。調至南康軍擔任教授。轉運使楊萬裏到南康軍巡視,與他相見聚會,對他誇獎、歎服不已,同他一起遊覽廬山,互相酬唱應對。調至廣南東路擔任賬司,沒有到任,因為父親去世免去職務,調至臨安府擔任教授。倪思推薦他,又[www.slkj.org]對別人說:“我得到這樣的一個儒學之士,可以報效國家了。”危稹因服母喪而免職,不久,幹辦京西安撫司公事。入朝為武學諭,改任太學錄。
第二年,遷升為武學博士,又遷升為諸王宮教授。危稹雖是以教職為官名,實際上並沒有教授,請求改設創立宗子學,設置課試法如太學和武學兩學一樣,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嘉定九年(1216),新學建成,危稹改職充任博士,這個學校的教育、修養等有關規定,都是危稹通過奏議論對要求建立起來的。遷升秘書郎、著作佐郎,兼任吳益王府教授。升任著作郎兼任屯田郎官。
危稹初始進對朝廷,請求恢複按軍功大小予以賞賜,表明朝廷說話算數,弄清楚功臣的罪責以表彰忠節,設置武局以提倡習練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邊防,給予厚賞使間諜精幹。其次,討論講和、攻戰、堅守的利益與害處,為此請求專心一意堅守。這年春天到夏季沒有下雨,危稹應詔上奏說:“消除邊防征斂的禍害,與沒有罪而籍沒家財的禍害;改革紙幣,以一當二;鹽鈔更製,以新鈔廢除舊鈔;至於阻止軍賞,放散死士,都足以招致天怒人怨而導致旱災。”
第二年又上書議論說“:謀求治國的人想以安逸平靜為安定,為國擔憂的人想以振肅、厲行為安定,二種議論不統一,因此造成了國家沒有統一的治理計劃,人們也缺乏固定的誌向。希望皇上詔令大臣統一這兩種不同的議論而共同謀求治國之策,又召集兩淮的將帥臣僚,講清楚堅守、抵禦邊患的準備事宜。”最後還說“:事情沒有一定成規的,都不能做。做事的意向不明確,就不能統一大家的意見而行動一致;信用誓言不遵守,就不能團結一心;回報應對信息不及時,就不能把握事情發展的機會;賞罰不兌現,就不能鼓舞、振作士氣。”
番籣柴中行離開宋朝,危稹賦詩送他,違背了宰相的意願,被貶出朝廷,擔任潮州知州。不久,因與金華徐僑通信的文字而被議論,罷黜職務,提舉千秋鴻禧觀。很久以後,擔任漳州知州。漳州的習俗以不葬親屬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廟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幹燥之地開挖、填封三個義塚,規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沒有屬主的無名死者,或有屬主而親屬沒有財力安葬者,官府代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並刻石為碑,以便識別。漳州境內有臨漳台,位處溪山最優美的名勝之地,在這上麵修建龍江書院。建成之後,據經典自己講習,人們為之心動、羨慕。城邑縣令賄賂聽講的人,為此被彈劾離開,沒收其財產用來還給民眾。漳州每年有經製錢、總製錢及其他無名錢五千緡,為此勒索民眾特別厲害,前任漳州知州趙汝讜奏請減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罷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見,危稹不想同他爭辯,於是自己請求離職回家。很久以後,提舉崇禧觀,與鄉裏七十歲的幾個老人為真率會。死時,七十四歲。
危稹生性特別孝順,父親生病,希望減損自己的壽命來增益父親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榮登從班,推舉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後,又為他撰寫墓誌銘。他寫的著作有《巽齋集》,對於各種經書有講義、集解,編輯了各種有關魏、晉、唐各朝時期的詩詞、文章,輯錄了先前各朝聖賢的奏議稱“玉府”、“藥山”。
病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名〉 1. (形聲。疒形丙聲。本義:上古時指重病) 2. 同本義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說文》 疾病外內皆埽。——《儀禮·既夕禮》。注:“疾甚曰病。” 坎為心病。——《易·說卦》 疾病而立之。——《左傳·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王充《論衡·訂鬼》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韓非子·孤憤》 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莊子·達生》 3. 又如: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膚。——《韓非子·喻老》 性傷謂之病。——《荀子·正名》 張良多病,未嚐特將也。——《史記·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篤(病勢沉重);病疽(毒瘡類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擾);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 6. 缺點,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韓愈《原毀》 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宗臣《報劉一丈書》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砭切政病。——《新唐書·杜希全傳》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贅的字句);語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點);毛病(缺點);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長其孤,問其病。——《國語·吳語》 〈形〉 1. 困難,不利 [difficult] 利則東收齊,病則西侵 秦。——《史記·商君列傳》 2. 枯萎 [withered]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 又如:病樹(即將枯死的樹木);病葉(枯葉;黃葉);病草(枯萎變黃的草) 〈動〉 1. 生病 [fall ill] 未果,尋病終。——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王充《論衡·訂鬼》 彌子瑕母病。——《韓非子·說難》 見一人病咽塞。——《三國誌·方伎傳》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狀(請病假的文狀);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懨懨(久病慵懶的樣子) 3. 擔心,憂慮 [worry;be anxious] 君子病無能焉。——《論語·衛靈公》 4. 又如:病滯(猶鬱滯);病俗(猶言憂民憂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惱,困惱 [vex]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6. 又如:病涉(苦於涉水渡川) 7. 損害 [harm]。如:病民(為害人民);病蠱(害人的毒蠱。猶言害人蟲) 8. 疲累,倦困 [tire] 今日病矣,餘助苗長矣。——《孟子·公孫醜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憊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難) [baike.baidu.com] 出自百度百科,病的解釋。 其中有3個詞性的解釋
文言文中,“人情危懼”怎麼翻譯
你好朋友!“危懼”這兩個字出自《尚書-湯誥》“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表示“憂慮恐懼”的意思;“人情”表示“人心(包括心裏的想法、情緒等)”的意思。這四個連在一起可以翻譯為“人們心裏都很擔憂害怕”,一般這個詞中所說的“人”都是指一定規模的廣泛人群而言,單獨針對一個人的情境中是不會用到這個詞的,這點你讀的古文多了,自然就能夠積累起語感、一望而深明其意的。如滿意,望采納。祝你生活愉快!
殆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釋
1. 危:危~。危乎~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滿足不貪心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 2. 大概,幾乎:傷亡~盡。 3. 古同“怠”,懈怠。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歹( è),台聲。本義:危險) 2. 同本義[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詩·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書·秦誓》。傳:“危殆。”
晉有三不殆。——《左傳·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於垂沙。——《荀子·議兵》。注:“謂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三守》
備危恐殆,急置太子,禍乃無從起。——《韓非子·揚權》
此二者,殆物也。——《韓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險) 4. 困乏;疲憊 [tired]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向注:“疲困之謂也。”
日將暮,步履頗殆,休於路側。——《聊齋誌異》 5. 假借為“怠”。懶惰 [lazy;idle]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詩·商頌·玄鳥》
滋敝邑休殆。——《左傳·昭公五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下》
〈副〉
1. 表推測,相當於“大概”、“幾乎” [nearly]
殆於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史記·留侯世家》
殆有神護者。——明· 歸有光《項脊軒誌》
遊曆殆遍。——宋· 沈括《夢溪筆談》
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又如:敵人傷亡殆盡;殆其(大概);殆庶(庶幾,近似) 3. 表示範圍,相當於“僅僅”、“隻”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計也。——《漢書·趙充國傳》。顏師古注:“殆,僅也。” 4. 表示肯定,相當於“當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長,是殆益敵資而遺敵勝耳,不可不察。——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 5. 表示時間,相當於“將”、“將要” [should;would]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詩·豳風·七月》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有關“危”在文言文當中的例句並解釋
形容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形容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