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淡泊的名言名句
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2、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4、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明.海瑞《令箴》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6、不誘於譽,不恐於誹。——《荀子.非十二子》
7、不在乎別人是否賞識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爾
8、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法國
9、淡泊明誌,夙夜在公。——蔡鍔《南寧寓廬聯》
10、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關於讀書和淡泊名利的名言。
1、一杯洗滌無餘,萬事消磨運遠,浮名薄利休羨。——宋·趙師俠
2、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對於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威廉·詹姆斯
3、完美的行為產生於完全的無功利之心。——切薩雷·帕韋澤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 序及按語》
5、淡泊明誌,夙夜在公。——蔡鍔《南寧寓廬聯》
6、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棵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7、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8、誌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宋史 隱逸列傳》
9、也笑長安名利處,紅塵半是馬蹄翻。——唐·僧尚顏
10、一個人絕不會僅僅因為用憎惡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顯出他的優越。——夏多布裏昂
11、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明·洪自誠
12、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詠雲》
1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述而》
14、不在乎別人是否賞識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爾
15、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6、欲寡則心自誠。——宋 程顥 程牙刷《二程全書 元豐已未》
17、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宋 範促淹《嶽陽樓記》
18、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9、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明 海瑞《令箴》
20、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誠
21、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法國
22、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莊子
23、真正的科學研究者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完全舍棄了功利觀點。——皮爾斯
24、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明 薛宣《讀書錄》
25、過於煩惱和過於愉悅都是過高評價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後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26、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鎖。——清·李汝珍
27、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 學行典》
28、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明 薛宣《讀書錄》
29、幽境自能外見,高懷獨出世間癡。——宋·惠洪
30、誰知將相王侯外,別有優遊快活人。——唐·白居易
3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 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關於不爭不搶淡泊名利的名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憂者自冗;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楊絳簡短的名言,關於淡泊的。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隻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是藝術 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一百歲感言》
楊絳
最經典的,不過不是關於淡泊的
楊絳名言是:“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滿意請采納哦~O(∩_∩)O謝謝
淡泊名譽的名人名言
1、一杯洗滌無餘,萬事消磨運遠,浮名薄利休羨。——宋·趙師俠
2、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對於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威廉·詹姆斯
3、完美的行為產生於完全的無功利之心。——切薩雷·帕韋澤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 序及按語》
5、淡泊明誌,夙夜在公。——蔡鍔《南寧寓廬聯》
6、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棵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7、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8、誌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宋史 隱逸列傳》
9、也笑長安名利處,紅塵半是馬蹄翻。——唐·僧尚顏
10、一個人絕不會僅僅因為用憎惡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顯出他的優越。——夏多布裏昂
11、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明·洪自誠
12、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詠雲》
1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述而》
14、不在乎別人是否賞識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爾
15、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6、欲寡則心自誠。——宋 程顥 程牙刷《二程全書 元豐已未》
17、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宋 範促淹《嶽陽樓記》
18、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9、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明 海瑞《令箴》
20、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誠
21、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法國
22、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莊子
23、真正的科學研究者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完全舍棄了功利觀點。——皮爾斯
24、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明 薛宣《讀書錄》
25、過於煩惱和過於愉悅都是過高評價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後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26、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鎖。——清·李汝珍
27、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 學行典》
28、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明 薛宣《讀書錄》
29、幽境自能外見,高懷獨出世間癡。——宋·惠洪
30、誰知將相王侯外,別有優遊快活人。——唐·白居易
3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 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32、貪欲之人,無有厭足。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33、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前蘇聯]艾特到托夫
34、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35、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36、不誘於譽,不恐於誹。——《荀子 非十二子》
37、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 揚雄傳》
關於一個人要學會淡泊名利的名言?
用《至理賢文》回答你,這是一本用名言警句編輯的書,希望你能夠喜歡。
每臨大事有靜氣
戒驕風清日朗,除躁海闊天空。一個人內心安
靜,心氣就不會浮躁,行事就不會失於輕率;反之
,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所以,善理大
事者,必先安己心。想全心寬,想遠路寬;性燥心
粗,難成大器。
在人心浮躁的時代,擁有一點靜氣十分重要。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
事才能成事。
靜氣是一種寧靜坦然、虛懷若穀的心態;是一
種不惑於浮華世態,不憚於貧困處境的平和品性;
是一種泰山崩於前色不變,麇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
從容風采。擁有一點靜氣,會令男人平添一種從容
大度的魅力;擁有一點靜氣,會使女人更增一分優
雅嫻靜的風姿。
淡泊為人生有樂,浮躁度日命難安。太過追名
逐利者則易失去靜氣,而陶醉於花天酒地。但若一
個人有點靜氣,那他就會多點自知之明,少些忘乎
所以。而且人與人之間更會多些溫情,少些齟齬。
擁有一點靜氣,並不意味排斥銳氣、朝氣。但
這能使我們在麵對複雜局麵時,做到鎮定自若,從
容應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心安茅屋穩,性定
菜根香。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身旁無高人。
=============================================================
【戒驕風清日朗,除躁海闊天空。】——戒掉嬌氣
會覺得清風送爽,陽光明媚;除掉燥氣會覺得前路象
大海一樣遼闊,象天空一樣無邊無際。
【想全心寬,想遠路寬;性燥心粗,難成大器。】
——想得全麵些心就寬了,想的遠些路就寬了;性子
太急躁,心太粗,是難以做成大事的。
【泰山崩於前色不變,麇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即使泰山在麵前崩塌也臉不變色,即使麋鹿在旁邊起
舞也不去看它一眼。
【淡泊為人生有樂,浮躁度日命難安。】——一個人
對名利不看得那麼太重,這一生反而會更快樂;心浮氣
躁的過日子,是難以獲得長久穩定的生存空間。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用寧靜來提高自己的
修養,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心若平靜即使住
茅屋都會覺得踏實,要是能定下性子即使吃菜根都會覺
得很可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身旁無高人。】—每次大事
降臨一個人身上時,他都會顯得很平靜,如果不相信,
那我們的身邊就會有高人。
================================================================
有關淡泊的名言警句包括意思和啟示(5個)
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明.薛宣《讀書錄》
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明.薛宣《讀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