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知音難覓的成語
形容知音難覓的成語: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曲高和寡,知音難覓
什麼成語表示知音難覓?
絕對是: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有同名電視劇《高山流水》。
目錄[隱藏]名曲溯源曲譜版本琴曲釋義樂曲賞析成語典故另解友誼同名詞曲同名電視 [編輯本段]名曲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伯牙所
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編輯本段]曲譜版本 做為古箏曲,高山流水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個版本,一個是山東箏派,一個是浙江箏派,還有一個就是河南箏派。
古箏之所以是三個版本,是因為曲調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齊魯大板”的山東箏派:演奏時,大指使用頻繁,剛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連“托”演奏的下花指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則剛柔並蓄,鏗鏘,深沉,其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中州古調”(或稱“鄭衛之音”)的河南箏派:河南箏在演奏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右手從靠近琴碼的地方開始,流動的彈奏到靠近“嶽山”的地方,同時,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顫,音樂表現很富有戲劇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箏中,把這一技巧稱為“遊搖”。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彈弦時略退少許,迎音迅速滑上,敏越無跡)、小顫(顫音細密緊促)、滑顫(邊沿邊顫)、大顫(顫幅闊大,動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風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無論曲情的歡快與哀傷,均不著意追求清麗淡雅、纖巧秀美的風格,而以渾厚淳樸見長,以深沉內在慷慨激昂為其特色。在傅玄《箏賦?序》中對河南箏曲的評價是“曲高和寡,妙技難工”。 “武林逸韻”的浙江箏派:演奏特點有“大指搖”、“快四點”、“夾彈”、“提弦”等技法,並借鑒、學習、融彙了琵琶、三弦、揚琴乃至西洋樂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箏中“搖指”的運用是以大指作細密的搖動來演奏,其效果極似弓弦樂器長弓的演奏。嚴格來說,這是在其他流派的傳統箏曲中所沒有的,因為在其他流派所稱的“搖指”或“輪指”實際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較快速的“托”、“劈”,浙江箏的“搖指’則顯示了它自身的特點而有別於其他流派。 但浙江箏派的高山流水曲調優美。在最開始,右手跨三個八度同時表現山的莊嚴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暢,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聳立其間。後半部用花指不斷劃奏出流水衝擊高山的湍急。最後用泛音結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編輯本段]琴曲釋義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係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隻一曲。初誌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誌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有關知音的成語(2個)
關於知音的成語及解釋如下:【伯牙絕弦】:牙:伯牙。鍾子期死後,伯牙從此不彈琴。比喻知音的難遇。
【唱高和寡】:曲調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奧的詩文和其他藝術作品很難被大眾理解接受。
【得一知己,死可無恨】: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遺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形容知音難覓。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古調獨彈】:獨彈:獨自彈。曲調古雅,沒有人能相附和。比喻人的行為不合時宜,難覓知音同道。
【流水高山】: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破琴絕弦】:比喻知音斷絕。
【曲高和寡】: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牙生輟弦】:牙:伯牙;輟:中止。伯牙活著的時候不複操琴。表示對亡故的知音朋友的沉痛悼念之情。
表示知音難覓的成語
高山流水
【拚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用什麼詞來形容知音難覓
曲高和寡,知音難覓:就是比喻高雅的人或事難以被世人理解,找不到可知已來共同分享。
關於知音成語
高山流水
曲解人意
秉燭夜談
促膝長談
八拜之交
白首同歸
道義之交
高情厚誼
恨相見晚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傾蓋如故 深情厚誼 深情厚意 生死不渝 叨在知己 萬古長青 刎頸之交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相視莫逆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1)義結金蘭 (2) 血濃於水 (3)寸草春暉 (4)範張雞黍
(5)北風之戀 (6)比翼雙飛 (7)碧海青天 (8)恨相知晚
(9)莫逆之交 (10)情投意合 (11)琴瑟之好
(12)含情脈脈 (13)如手如足 (14)如膠似漆
(15)深情厚誼 (16)水乳交融 (17)手足之情
(18)溫情脈脈 (19)相親相愛 (20)心心相印
(21)一往情深 (22)一唱一和 (23)誼切苔岑
(24)張敞畫眉 (25)海誓山盟 (26)流水桃花
(27)天長地久 (28)至死靡它 (29)淡水交情
(30)情深潭水 (31)桃花潭水 (32)地久天長
(33)舉案齊眉 (34)患難之交 (35)刎頸之交
(36)戀戀不舍 (37)兩肋插刀 (38)肝腦塗地
(39)依依惜別 (40)難舍難分 (41)生死之交
(42)誌同道合 (43)舐犢情深 (44)患難之交
(45)情同骨肉 (46)情投意合 (47)貧賤之交
(48)深情厚誼 (49)骨肉至親 (50)骨肉相連
比喻知己或知音的成語。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義詞
知音難覓 流水高山
知己難覓的成語,以及解釋來源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結構】聯合式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近義詞】知音難覓
【例句】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覓、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後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係。
知音的成語
高山流水 拚音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編輯本段]解 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 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編輯本段]用 法
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編輯本段]示 例
清·袁於令《西樓記·病晤》:“清音繞畫梁,一聲一字,萬種悠揚,高山流水相傾賞。”
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受私賄老官翻案牘 寄閑情淑女解琴書
[編輯本段]近義詞
知音難覓
[編輯本段]典 故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裏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時擔心俞伯牙會這在裏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後有稱頌其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台,現琴台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跡勝地。
"表示知音難覓"的成語是什麼?
"表示知音難覓"的成語是高山流水 。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音難覓,也比喻樂曲高妙。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 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造句:
1、他的作品雖然動聽,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2、人常說高山流水,知音難覓,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3、這種高山流水之樂,真是人間難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