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閱評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最辛苦的工作莫過於批改作文,我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嚐試,我伴隨上課鈴響,手持一疊作文本,悄悄進入很少有人踏足的學校儲物室,那裏我已經準備好了桌椅。我這樣做是想試一試,不受任何人、任何事打擾的情況下,一節課可以批改多少本作文。在安靜的環境下,我全心投入了批改工作,一節課很快過去了,下課鈴響,我一看,不禁戛然而笑,才五本半。平均七分鍾多一本的批改作文的速度不算慢,我有六十四名學生,全神貫注的批改最少需要十一二個課時。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為了學生的發展,我們就不怕辛苦。把作文本分發給學生,他們打開作文本,在那裏小聲的讀著“中心明確,主題突出,選材有特色,語言通順,用詞準確,結構不合理,層次安排不夠合理……”看完評語後,除了將作文裏邊的錯別字修改一下,他們就把作文本收起來,再也懶得去管。我們如此辛苦的工作,學生就這樣對待嗎?他們怎麼就不把作文的問題修改一下呢?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的心有些發涼,看來這樣的批改有問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可是我應該怎樣變呢?通過調查,我才知道原來學生看不懂,弄不明白我的批語是什麼意思,他們也不知道這樣去修改。於是,我在一年前開始嚐試學生自主批改作文,因為缺少方法指導,並沒有收到好的效果。
不久前,我有幸參加了2014年國培計劃“送培到縣”小學語文教師培訓。而且在培訓中,我認真學習了由衡水實驗小學的張建誌老師的所作“自主閱評——為讀寫互動開辟蹊徑”的報告,真是獲益匪淺。張建誌老師從事作文自主閱評已經有10年多的時間。她的作文閱評課一般按照:讀—說—畫—議—理—審,六個環節進行。圍繞“內容與中心”、“順序與條理”、“方法”、“
賞詞析句”、“建議”和“感受”展開。學生所完成的閱評文章就是完成以上的六項內容的記錄。
在具體實施上,張建誌老師給學生分成小組,分配好組長,組員任務,在作文評議時,有專人記錄。記錄發言的學生為了提高記錄速度,他們設置了一套簡單的符號。比如優秀的句子使用波浪線畫下來,錯誤的地方使用修改符號改過來,不明白的句子用橫線的畫下來並且在旁邊打一個“?”,組長發言使用三角形做標記,組員使用小圓圈做標記等等一係列學生約定俗成,學生熟知的,學生明白的,便於操作,便於修改的符號。
最後學生根據發言整理成閱評作文,閱評文章就是“內容與中心”、“順序與條理”、“方法與佳句”、“細節”、“建議”和“感受”這六項內容,這六項內容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會按順序一條一條逐一列出來,學生寫出的閱評文章開始就是公式格式的套用。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就會將零零散散的六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他們會根據需要顛倒順序,也可以忽略一些項目,直接突出某一項。我們教師寫出的作文評語大多三五行,而學生寫出的閱評文章,少則一二百字,多則上千字,很多時候學生的閱評文章比作文字數還要多,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評語,寫作文的學生看的明白,知道應該這樣修改,了解今後要注意的方向。更重要的寫出的閱評文章,學生又多了一次寫作的機會,而這次寫閱評文章學生比寫課本上的作文更樂意,甚至我們可以說他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完成的,長期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水平怎麼會不提高呢?
說了這麼多,閱評課究竟應該怎樣上呢/?張建誌老師一般會連續兩節課放到一起來完成一次閱評任務。她把這兩節課八十分鍾分成三部分。前三十分鍾教師指導評價方法,然後拿出學生的一份作文師生共同完成閱評,這份作文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差一些的,好作文提示學生寫作的重點,寫作的方法;差一點的作文,提醒學生應該關注的問題。中間四十分鍾學生在小組內完成一本或兩本作文的閱評,並寫出閱評文章,最後十分鍾全班交流總結這次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推薦特別優秀的作文在全班閱讀展示。
我現在選取張建誌老師所上的《難忘的一件事》這篇作文所進行的閱評課,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回憶作文要求。要求是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讀作文,學生說一說寫了一件什麼事。是不是足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不是符合作文要求。(第二項任務就是完成張建誌老師的六項內容中的“內容和中心”)
第三:說一說作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寫事的作文隻寫過程是不夠的,他離不開起因和結果。然後學生評價一下這個寫作順序是不是思路清晰,從哪裏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寫作順序是不是適合這篇作文。(這樣學生就完成了張建誌老師的六項任務中的“順序”)
第四:說說作文使用了什麼表達方法,從哪裏看出來的,是否合適。一般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學生會采用回憶的方法來寫。然後由學生找出可以體現回憶的句子。(這項任務就完成六項任務中“表達方法”)
我們看出前麵幾項都是對作文整體的把握,那麼後麵的任務則是關注作文細節。
第五:細讀文本,勾畫、批注。畫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在旁邊寫出體會感受。這一項任務堅持一段時間,收益的不僅僅是作文,而且語文試卷的閱讀理解題,學生得分明顯提高。(這就是六項任務中的“賞詞析句”)
第六:找找毛病,找出作文中不好的地方進行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見。(這就是六項任務中的“建議”)
第七:說說自己的感受,這些感受可以是針對內容的可以是針對表達方法的。例如:有一學生寫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閱評的小組寫的感受是“你的故事非常精彩。因為有趣所以令人難忘,令人印象深刻。那麼,我們以後寫《難忘的一件事》、《有趣的一件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都可以拿來用。
這樣學生講剛才的發言整理一下就是一篇閱評文章。各小組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閱評文章,閱評小組也可以和小作者進行交流討論。
學習了張建誌老師的自主閱評方法後,我回到學校迫不及待的想拿自己的學生試一試,恰好我在培訓前給學生留了作業寫一寫你的同桌。我就計劃用這篇作文來實踐一下我所學習的理論。我考慮到描寫一個人物就是需要一件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細節描寫來把一件普通的事寫活,寫生動。如何讓深化學生對細節描寫的認識呢?在第一課時,我根據這次國培從其他老師身上抄襲過來的一招本領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我先把這樣一段文字發給學生。文字的內容是:“小貝當大搖大擺地走進理發店。他嚷道:‘我要剃頭!’老板笑眯眯地說:‘喲,是我們的小貝當啊,請坐。’小貝當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對老板喊道:‘我是大人了,你該叫我貝當先生。’老板遞上報紙,改口道:‘請貝當先生看報。’小貝當一把抓過報紙,學著大人的樣子看了起來。”然後由學生說一說這個小貝當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總結比較到位“傲慢無禮”“驕傲”“沒有禮貌”。我問學生你們喜歡這樣的小貝當嗎?“當然不喜歡。”那麼我們怎樣把這個“傲慢無禮”的小貝當改成“彬彬有禮”的小貝當。教室裏頓時一片安靜,學生陷入深思。片刻過後,沒有等學生回答我就立刻布置新任務,畫出文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的詞語。然後思考把這些詞語換成什麼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把“傲慢無禮的小貝當”變成“彬彬有禮的小貝當”。教室裏有熱鬧起來,各個小組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版小貝當:小貝當慢條斯理的走進理發店,他輕聲說“我要剃頭。”老板笑眯眯地說:‘喲,是我們的小貝當啊,請坐。”小貝當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對老板認真的說道:“我已經是個大人了,請叫我貝當先生!”老板遞上報紙,改口道:“請貝當先生看報。”小貝當雙手接過報紙,學著大人的樣子看了起來。
“誒,同學們改的很好,可是老師想把小貝當變成一個害羞靦腆的孩子,應該怎麼辦?”不用小組合作,一雙雙小手早已高高舉起。他們的回答當然是把文章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改一改。然後我又問,同樣的一件事都是去理發店剃頭,為什麼我們可以寫出不同性格特點的小貝當呢?學生的回答依然沒有令我失望。對了,細節描寫的作用,如何把內容寫生動,如何讓人物形象鮮明……這一係列的問題得以解決。下麵的閱評課又結合張建誌老師的六個步驟,我們順利的完成了我們班第一次自主閱評課,雖然我們班學生寫出的閱評文章才一百字左右,可是這一百來個字比起我以前寫給學生的“中心明確,主題突出,選材有特色,語言通順,用詞準確,結構不合理,層次安排不夠合理……”生動多了。這節課學生高漲的情緒,熱烈的討論,甚至一些爭辯,課後他們就不同的意見追著我做裁判,昔日作文課的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徹底變了。這所有的一切都告訴我學生的收獲肯定會比以前多很多。再特別說明一下,接這批學生一年多來,學生一直圍著我、追著我不讓下課還是第一次。
言歸正傳,我想會繼續帶領我的學生在自主閱評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現在四年級的他們雖然還不能寫出很精彩的閱評文章,但一年後呢?兩年後呢?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