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民族精神的名言
2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2 愛國如饑渴。——班固
2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2 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2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孟浩然
2 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李白
2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2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李希仲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2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嶽飛
2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遊
2 位卑不敢忘憂國。——陸遊
2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遊
2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陸遊
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
2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2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詹天佑
2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孫中山
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2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魯迅
2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魯迅
2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何香凝
2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2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
2 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謝覺哉
2 中國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華民族有兩大優點:勇敢,勤勞。這樣的民族多麼可愛,我們愛我們民族(當然其他民族也有他們可愛之處,我們決不忽視這一點),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
2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2 一個人隻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了。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2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聞一多
2 我們的祖國並不是人間樂園,但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她建設成人間樂園。——巴金
2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2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 冼星海
2 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 彭德懷
2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陶行知
2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 陳輝
2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2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2 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愷
2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作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墾植。 —— 傅雷
2 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李四光
2 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麼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蘇步青
2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 華羅庚
2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 —— 吳玉章
2 能夠獻身於自己祖國的事業,為實現理想而鬥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吳玉章
2 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
2 中國的文人,曆來重氣節。一個畫家如果不愛民族,不愛祖國,就是喪失民族氣節。畫的價值,重在人格。人格——愛國第一。——李苦禪
2 真正的愛國者是愛人類的,愛國決不是排外。——馬鐵丁
2 不能設想,一個沒有強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於世界之林。——**
2 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 —— 吳仲華
2 愛祖國,首先要了解祖國;不了解,就說不上愛。——任繼愈
描寫民族精神的名言
2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2 愛國如饑渴。——班固
2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2 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2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孟浩然
2 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李白
2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2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李希仲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2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嶽飛
2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遊
2 位卑不敢忘憂國。——陸遊
2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遊
2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陸遊
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
2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2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詹天佑
2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孫中山
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2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魯迅
2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魯迅
2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何香凝
2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2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
2 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謝覺哉
2 中國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華民族有兩大優點:勇敢,勤勞。這樣的民族多麼可愛,我們愛我們民族(當然其他民族也有他們可愛之處,我們決不忽視這一點),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
2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2 一個人隻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了。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2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聞一多
2 我們的祖國並不是人間樂園,但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她建設成人間樂園。——巴金
2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2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 冼星海
2 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 彭德懷
2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陶行知
2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 陳輝
2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2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2 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愷
2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作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墾植。 —— 傅雷
2 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李四光
2 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麼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蘇步青
2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 華羅庚
2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 —— 吳玉章
2 能夠獻身於自己祖國的事業,為實現理想而鬥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吳玉章
2 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
2 中國的文人,曆來重氣節。一個畫家如果不愛民族,不愛祖國,就是喪失民族氣節。畫的價值,重在人格。人格——愛國第一。——李苦禪
2 真正的愛國者是愛人類的,愛國決不是排外。——馬鐵丁
2 不能設想,一個沒有強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於世界之林。——**
2 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 —— 吳仲華
2 愛祖國,首先要了解祖國;不了解,就說不上愛。——任繼愈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嬰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李希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嶽飛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遊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興亡,雞夫有責。——顧炎武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何香凝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關於弘揚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愛國如饑渴。——班固
2. 位卑不敢忘憂國。——陸遊
3.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嶽飛
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6.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7.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8.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孟浩然
9.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李希仲
10.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11.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嬰
12.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1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14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5.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16.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19.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
17.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詹天佑
18.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何香凝
19.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過
20.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2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22.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23.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24.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
25.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關於民族精神對國家重要性的名人名言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汙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裏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裏、飯桌旁,在親 戚之間,在相互的關係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隻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 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 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 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隻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 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 慰藉。 —— 托馬斯·莫爾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鬥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 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遊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隻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 恩 格斯
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並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 來的一代。 —......餘下全文>>
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四句格言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裏仁》隻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係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誌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誌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麵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誌,懇切的提問並且聯係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裏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謬以千裏。——《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隻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誌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係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係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範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製。——傅玄《傅子·通誌》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劄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衝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補充:
252.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格言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裏仁》隻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係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誌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誌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麵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誌,懇切的提問並且聯係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裏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謬以千裏。——《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隻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誌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係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係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範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製。——傅玄《傅子·通誌》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劄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衝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補充:
252.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誰能告訴我弘揚民族精神的名言
2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2 愛國如饑渴。——班固
2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2 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2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孟浩然
2 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李白
2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2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李希仲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2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嶽飛
2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遊
2 位卑不敢忘憂國。——陸遊
2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遊
2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陸遊
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
2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2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詹天佑
2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孫中山
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2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魯迅
2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魯迅
2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何香凝
2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
2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
2 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謝覺哉
2 中國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華民族有兩大優點:勇敢,勤勞。這樣的民族多麼可愛,我們愛我們民族(當然其他民族也有他們可愛之處,我們決不忽視這一點),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
2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2 一個人隻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了。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2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聞一多
2 我們的祖國並不是人間樂園,但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她建設成人間樂園。——巴金
2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2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 冼星海
2 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 彭......餘下全文>>
反應我國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語出唐代李賀《致酒行》詩。
【業無高卑誌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語出宋代張耒《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秸櫃》詩。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誌不確則無以立功】
語出宋代林逋《省心錄》。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
語出宋代蘇軾《晃錯論》。
【立誌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語出宋代張孝祥《論治體劄子》。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語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自安於弱,而終於弱矣;自安於遇,而終於愚矣】
語出宋代呂祖謙《東萊博議·葵邱之會》。
【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侯】
語出清代陳璧《客丘瑞之聚星樓樓壁有萬允康父母顧瑞木社友詩有感吊之用顧原韻愁字》詩之二。
【丈夫所誌在經國,期使四海皆衽席】
語出明代海瑞《樵溪行送鄭一鵬給內》詩。
【萬鍾一品不足論,時來出手蘇元元】
語出宋代陸遊《五更讀書示子》詩。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語出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挽將天上銀河水,散作甘霖潤九州】
語出明代於謙《望雨》詩。
【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語出清代梁佩蘭《金台吟》詩。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
語出《荀子·大略》。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
語出元代乃賢《南城詠石》詩之一。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語出《管子·權修》。
【中華七萬裏,何地無人傑】
語出清代歸莊《古意》詩之五。
【從來天下士,隻在布衣中】
語出清代屈大均《魯連台》詩。
【玉缺見不撓,劍折知真剛】
語出宋代王令《再贈束孝先》詩。
【歲不寒,無以知鬆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語出《荀子·大略》。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禦】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
【擇才不求備,任物不過涯】
語出唐代元稹《遣興》詩之七。
【人生貴知心,定交無暮早】
語出明代袁中道《德山別楊西來》詩。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語出唐代李白《贈友人》詩之二。
【丈夫重知己,萬裏同一鄉】
語出明代陳子龍《仲夏直左掖門送夏彝仲南歸》詩。
【上交不諂,下交不驕,則可以有為矣】
語出漢代揚雄《法言·修身》。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關於民族魂的名言有什麼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冼星海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李大釗
孟子集注>論語集注>孟子集注>論語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