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含擬人或擬物的句子
擬人:
鳥兒在樹上唱歌
風兒來了.花向我招手
海棠果搖動臉微笑
紅花像害羞女孩的臉
蜜蜂在花叢起舞
浪花唱起了沙沙沙的歌
花兒在風中笑彎腰
向日葵向太陽笑
雨滴在雨傘上跳舞
蟋蟀在彈琴
草被風吹彎了腰.
落葉隨著風翩翩起舞.
擬物:
他夾著尾巴逃跑了
天冷了,他搓了他那凍得似蘿卜的手
老師叉著腰批評,活像個圓規
他那通紅的白兔眼,不知道昨晚又去那鬼混了
生病的她瘦得隻有紙張的重量,一陣風就可以將她吹走
急求中文擬人擬物的句子!謝謝!
浪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跑進了洞穴,又跑了出去
擬人句和擬物句怎麼寫?
擬人句子:這時,春風送來沁鼻的花香,滿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歡笑,仿佛對張老師那美好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
擬物句子:雪花象一個個小仙女。它從天空中落到地上時總是轉幾個圈,往右邊飄飄,又往左邊靠靠,才依依不舍地飄落到地上,象仙女下凡。
擬物是把某樣物體當作另一物來寫,有兩種情況,一是把人擬成物,一是把物擬成另一物.
例如"咱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用的是擬物.
而擬人,故名思議就是把物當成人來寫了,比如"池塘裏的魚多得數不清,你擠我,我擠你,十分熱鬧"
擬物和擬人的特點是在句中很少出現"好像""仿佛"這些詞語.
擬物的擬人與擬物的區別
勤奮虎用數碼相機記錄著修辭帝國的美麗風景,不知不覺,天就黑了下來。勤奮虎趕緊收起數碼相機,加快步子去找住宿的地方!勤奮虎在一個叫“去去去”的山莊前,發現有兩個人在激烈地爭吵。“有話好好說!”熱心腸的勤奮虎笑嘻嘻地說,“我來評評理,如何?”“好的!”其中一個長相可愛的小夥子說,“我是這個山莊的‘擬人’。我的愛好就是把物當做人來寫,使物人格化,賦予物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秋天邁著沉穩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另一個不甘示弱地說:“我是‘擬物’。我的愛好就是喜歡把人當做物或者把甲當成乙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狀態或性質。例如,‘他似乎有點像一棵橡樹,堅挺、沉默,而又有生氣’。”“原來是兄弟倆呀!有話不能好好說嗎?”勤奮虎笑著說,“為什麼非要爭吵不可呢?”“你不知道。”“擬物”生氣地說,“他整天說我侵犯了他的名譽權!”“你還侵占了我的地盤呢!”……“不要吵!”勤奮虎連忙止住他們倆,“其實,你們是親兄弟,當然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比如性格、長相……你們都是把某一事物當做另一事物描寫的修辭方法——比擬的一種形式。小學階段,你們被統稱為‘擬人’,這樣一來,大家免不了會分不清你們倆……”“原來如此!”“就是,難怪小夥伴們老是把我們搞錯!”“好了,好了……”勤奮虎連忙說,“親兄弟就要團結互助,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這位朋友說的有理!我們有緣,請到我們家吃頓晚飯,然後,我們接著聊……”“不好意思!我還要借宿一夜,行不?”勤奮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沒問題!”“擬人”“擬物”高興地說。“太好了!謝謝!”勤奮虎一聽他們答應了,喜得一蹦三尺高。然後,他們三個喜滋滋地走進了山莊。 說說下麵句子用了“擬人”還是“擬物”。1. 向日葵不斷地麵向太陽公公做運動。2. 春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不久的嬰兒,嬌小可愛。3. 敵人雖然張牙舞爪,但卻不堪一擊。4.敵人夾著尾巴跑了。 1. 擬人2. 擬人3. 擬物4. 擬物
寫一個擬人和擬物的小練筆
心潮澎湃,波濤洶湧。
向日葵像一張張笑臉迎風招展。
柳樹枝像姑娘的長辮迎風飄揚。
她就像一座望夫石一直站著不動。
求解答 “擬人和擬物”
擬物是指把人或物比作物來寫,一般會擬物會寫明把某某比作某某。
而擬人是指把物擬人化,把沒有情感的物賦予人的情感,一般會把靜物寫出人的感情來,會把物的動作寫成人的動作。
我看你這幾個句子都不像是擬人或擬物的句子,最起碼這修辭手法沒有很好的突出來。
漫畫-將喜悅的情緒用擬人或擬物的形式表現出來
[編輯本段]比擬借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就是比擬。寫作時善用比擬,能啟發讀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動。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比擬離不開聯想和想象.比擬是根據本體事物和擬作事物之間的可擬性,借助聯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辭格,因此聯想是通向比擬的橋梁,想象是比擬的翅膀.比擬具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強烈感情去感染讀者的一種辭格.可以簡單的將比擬看作是比喻和擬人的結合。[編輯本段]擬人把事物當成人來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動。人具有會說話,會思想,會勞動,會創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質特點,人類對自己的這些本質特點最為熟悉,最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產生共鳴.為了表達的需要,將人的本質特點轉移於其他事物,讓它們具有人的某些特點,可以將事物描寫得具體,生動,形象,使人感到親切,容易受到感染.以動物擬人:(1)……一隻探險的蜜蜂正繞著布滿的柳樹枝頭的金色的花朵嗡嗡著.看不見的雲雀在天鵝絨般的綠油油的田野和蓋滿了冰的,收割後的田地上顫巍巍地歌唱著;田鳧在那積滿了塘水的窪地和沼澤上麵哀鳴;鶴和鴻雁高高地飛過天空,發出春的叫喊.脫落了的毛還沒有全長起來的家畜在牧場上吼叫起來了;彎腿的小羊在它們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著的母親身邊跳躍;……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了.②(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簡析]列文處在失戀的苦悶中.可是,春風給他帶來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體地,有層次地描寫了春天給動物帶來的變化.作者將動物人格化,賦予它們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險",雲雀在"歌唱",田鳧在"哀鳴",鶴和鴻雁發出"叫喊",小羊在"母親"身邊跳躍.作者將這些動物寫得栩栩如生,畫麵洋溢著春天到來的蓬勃生機.以植物擬人:(2)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向日葵搖著頭微笑著,望不盡太陽起處的紅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密集的蘆葦,細心地護衛著腳下偷偷開放的野花.(郭小川《團泊窪的秋天》)[簡析]詩人滿懷激情,以擬人的方式描繪了團泊窪色彩繽紛,生機勃勃的動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觀察",向日葵"微笑"著,"望"著,"年高"的垂柳"撫摸"著莊稼,蘆葦"細心地護衛"著"偷偷開放的野花".如此擬人,使畫麵上的這些自然景物靜謐美好,多情和諧,栩栩如生,使詩人在特定環境中的滿腔情懷形象化了.以無生物擬人:(3)槍口對準星星,星星大吃一驚!看它呀,躲躲閃閃,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戰士的眼睛最清!我們揍的是空中強盜,瞄你,隻是練功.星星笑了,笑著跳上了準星.眼睛——星星,一條線,牽來了多少黎明!(石祥《瞄星星》)[簡析]星星,怎麼會"大吃一驚"怎麼能"躲躲閃閃","跳跳蹦蹦"又怎麼會"笑"怎麼會"跳上準星"因為戰士在用槍口瞄準他,然後作者又解釋這是練功.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是因為作者想象之翼,根據星星的形象特征,讓其人格化,賦予它以人的動作和情態.以事理擬人:(4)這裏叫洋八股廢止,有些同誌卻實際上還在提倡.這裏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誌卻硬要多唱.這裏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誌卻叫它起床.(**《反對黨八股》)[簡析]"教條主義"是個抽象的概念,看不見,摸不著.可是時行起來,害人不淺.許多反對教條主義的同誌要它罷休,有的同誌卻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將教條主義人格化,形象地說明:它躺著休息,便安然無事;若是活動起來,害人至深.[編輯本段]擬物各類事物無不具有自己的"個性".如鳥會飛,蟲會鳴,樹會開花,水會奔流,太陽會發出光和熱,真理會被傳播……擬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語環境中進行,可以給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動的富有情趣的表達效果.擬物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把人當作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來描寫,賦予人以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的某些特征.人擬為動物:(5)金色的太陽照耀著金色的麥浪,豐收的歌兒在田野裏蕩漾;維吾爾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裏飛翔.(阿不都熱西提《女拖拉機手》)[簡析]翅膀是屬於鳥類的.作者卻賦予維吾爾族姑娘以翅膀,並熱情地謳歌:維吾爾族女拖拉機手駕駛鐵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飛馳.人擬為植物:(6)那肥大的荷葉下麵,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變成了人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孫犁《荷花澱》)[簡析]幾個婦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澱,看見荷葉下麵的人"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人擬為荷,將隱蔽在荷葉下麵的戰士物化了,顯得那麼清新,美麗,可愛.二是將物擬為物.包括以生物擬為無生物,以無生物擬為生物,以物擬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擬為物.擬無生物為動物:(7)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範仲淹《嶽陽樓記》)[簡析]"銜"與"吞"都是動詞,可以表示人或動物的動作.根據文意,作者是將"洞庭一湖"擬為動物.巍巍群山,能"銜"住,滾滾長江,能吞吐,可見八百進裏洞庭之闊大,氣墊之宏偉.擬抽象事理為物:(8)三百年過去了,台伯河還像當年一樣淙淙地流著,亞平寧半島上的陽光也像當年一樣和煦.羅馬經曆過戰爭,流血,唯物主義者——戰士布魯諾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當中翱翔.(鄭文光《火刑》)[簡析]"翱翔"是鳥特有的本領."思想"不是鳥,是個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傳播.作者抓住這一點,運用比擬手法,賦予布魯諾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寫活了,形象地說明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具有強大的力量.[編輯本段]構成比擬的主要方法比擬是以人的聯想為基礎,通過人和物,物和物之間的不同屬性轉嫁的關係而構成的修辭方式.構成比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感情性格的轉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轉用於物上.比如:(9)井岡山上的毛竹,同井岡山人一樣堅貞不屈.(袁鷹《井岡翠竹》)第二,動作,行為的轉嫁.有兩種情況:A由人到物的轉嫁:(10)"群山肅立,江河揮淚,遼闊的祖國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愛的**永垂不朽》解說詞)(11)她在呢喃低語中朦朧睡去,窗口的兩支紅燭滴落著一滴一滴紅色的淚.(劉紹棠《兩草一心》)B由物到人的轉嫁:(12)"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社會主義好》歌詞)第三,呼喚的轉嫁,把適應於人的呼喚轉用於物上.比如:(13)英雄的紀念碑啊,你可曾看見,此刻,在北京,在全國,在全世界,為失去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寧.(韓瀚《寫在祖國的江河和土地上》)第四,稱謂的轉嫁,把適用於人的稱謂轉用於物上.比如:(14)看,榕樹老人捋著長髯,木瓜弟兄睜著大眼,候著出海的漁民哪,披風戴露滿載魚蝦回家園.(郭小川《廈門風姿》)第五,人稱的轉嫁,用指代人的代詞指物.比如:(15)是的,外麵有和風,麗日,可小白楊,你是否知道什麼叫嚴霜,冬雪,風雨霜雪中,你會結結實實地生長起來.(韓作榮《小白楊》)第六,抽象轉嫁於具體,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比如:(16)他們……揮動竹枝掃把,在默默地掃著,默默地掃著.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們的竹枝掃帚下,一個接一個地被掃走了,又被掃來了.(古華《芙蓉鎮》)(17)他總結失敗的教訓,把失敗接起來,焊上去,作為登山用的尼龍繩子和金屬梯子.(徐遲《哥德巴赫猜想》)構成比擬的手段絕不止以上幾種,人們在運用中總是不斷創新,使比擬方式不斷發展變化.比如:(18)民政幹部回到區政府,從頭到腳都是笑眯眯的.(古華《芙蓉鎮》)擬人一般是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屬性,可是上麵的例子卻反把擬人方式用在人身上,讓人從頭到腳都具有笑眯眯的人的情態,這就使擬人方式出新,別致,語言也顯得格外生氣勃勃了.[編輯本段]比擬的效果第一,比擬的主要效果是使表達形象生動.比擬可以讓靜的變成動的,讓死硬呆板的變成活潑和有生氣的,讓無性格的變成有性格的,讓抽象的變成具體形象,活靈活現的.客觀事物經過人們合理的屬性轉移和合乎規律的創造性想象,而變得富有藝術魅力.比如:(19)沙果笑得紅了臉,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兒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圓.《紅旗歌謠》將植物"沙果""西瓜""花兒""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豐收的景象.第二,通過比擬,還可以表現人們的想象力,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並創造某種意境,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20)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歡笑,莫愁湖發出了撕膽的哭聲.(張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擬人方法描寫了中國人民失去總理的悲哀,連江河湖泊也發出了悲哀的哭聲,表達出了人民對**同誌無比熱愛的真摯感情.(21)速勝論者則不知道戰爭是力量的競賽,在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沒有一定的變化以前,就要舉行戰略的決戰,就想提前達到解放之路,也是沒有根據的.其意見實行起來,一定不免於碰壁.或者隻是空談快意,並不準備真正去做.最後則是事實先生跑將出來,給這些空談家一瓢冷水,證明他們不過是一些貪便宜,想少費力多得收成的空談主義者.(**《論持久戰》)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的說明了一個道理:事實勝於雄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手段.[編輯本段]比擬的運用運用比擬,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本體事物和擬作事物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聯係.具有可擬性,符合事物的特點,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如歌聲可以傳向四麵八方,這與鳥會飛的特點近似.因此可以說"歌聲在飛翔",倘若說"歌聲在飛奔"就不恰當了.再如:如"五洲向我們歌唱,四海向我們招手"."五洲"和"歌唱","四海"和"招手"沒有什麼可以聯係的地方,這樣的比擬不符合事物的特點第二,要注意言語環境.比擬修辭在文藝性作品中用得較多,如寓言,童話,民間故事中便較多地運用,其他文體中則少見;書麵語中用得多,口語中則少見.第三,要注意感情色彩.比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好地抒發思想感情,因此比擬的感情色彩必須鮮明.說"侵略者夾著尾巴逃跑了",感情是基於對侵略者的憎恨;說"人民用乳汁哺育了我",感情是基於對人民的敬愛.比擬確實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但用得不當,還不如不用.比如,我們在葉聖陶的《前途》一文中看到原句運用了擬人格,當再版時,作者將擬人手法舍棄了:原句:(22)嫁時的幾件衣裳……略為體麵一點,藏在一隻不充實的箱子裏頭,逢到天氣好太陽老的時候,便取出來曬著,算是溫溫舊日的情誼,等一會,重又請它們回入箱子裏.《葉聖陶集》改句:(22′)嫁時的幾件衣裳……略為體麵一點,藏在一隻不充實的箱子裏頭,逢到天氣好太陽老的時候,便取出來曬著,算是溫溫舊日的情誼,等一會,重又塞進箱子裏.《葉聖陶文集》改句去掉擬人手法,可以更好地表達出"她"那種沉重的心情;用了擬人格反而使沉重的心情顯得輕鬆和悠閑了.[編輯本段]比擬同比喻的區別鄭業健《修辭學》"蓋必在觀念上有聯絡處,想象上有變通處,始可以互相比擬.故比擬亦可謂為比喻之一種.但比喻為就其相似處著筆,比擬乃就其可變處著筆."王希傑《修辭學通論》"比擬,向來是一個獨立的辭格.但是,如果從本質上看,比擬其實就是比喻,比喻中的一種.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把人當作物,把物當作人.為什麼要把,為什麼可以把兩個不同的事物混淆起來,把甲當作乙呢因為這兩種事物之間有某種相似之處,這種相似之處或者是客觀存在的,或者是說寫者主觀心理上的一種情緒."兩位專家都認為,從本質上講,比擬確實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一種.因此,比擬和比喻的界限有時確實不好劃分.這是因為把甲事物擬作乙事物時,甲乙兩物往往存在某種相似之處.如"青山起舞河歡笑",不能改為"青山歡笑河起舞".因為這裏暗含著比喻.但比喻還是不同於比擬,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麵:第一,比擬是直接把擬體當成本體來寫,本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擬體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說,可以把人當作物也可以把物當作人寫,本體和擬體的關係是重合,相融關係,彼此是混同的.因此,當物被擬作人或此物被擬作彼物時,我們很難確切地說出"人"是什麼樣的人,"彼物"是什麼樣的東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歡笑"中的"山""河",我們隻能籠統地說被擬作了人,至於是天真的小姑娘,還是活潑的小夥子,無法回答."陽光灑在海麵上"中的"陽光",我們也隻能籠統地說被擬作了可以灑的東西,至於是閃光的金子還是發亮的珍珠,也無法回答.比喻是借喻體表現或說明本體,本體同喻體的關係是類似關係,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引喻,喻體都是比較確定的.第二,兩者的性質和表達效果不同.比喻通過事物的相似點使本體也喻體聯係起來,重在"喻",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具體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擬則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擬",用模擬的方法刻畫人或事物的情狀,使一個事物具有它本來不具有的另一種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寫乙物,從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第三,句法結構有明顯的不同.無論哪一種比喻,都可以成為"主-謂-賓"式,這種主賓都全的句子,主賓之間是靠"象,是"等詞連接的,一般說來,不用表示動作形為的動詞作謂語.而在比擬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謂"式.這種主謂句,主語若是由表示動植物的名詞充當,謂語則由表示人的行動,感情的動詞充當;主語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詞充當,謂語則由表示動植物行為(情狀)的動詞(形容詞)充當.第四,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可以同時出現,也可以省去本體,但喻體必須出現.比擬是以擬體的某些特性賦予本體,擬體一般不出現,而本體必然出現.第五,在比喻中,本體和喻體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比擬所描摹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現象.比如本文中的例(6)中所描寫的人的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變成了荷花,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這樣的現象的.
求明喻暗喻借喻擬人擬物五種修辭手法的例句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罰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製與被限製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係。
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複指形式表現比喻關係。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係,常用破折號連接
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3)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4)擬人: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 擬人修辭手法
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5)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麵,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澱》孫犁)
擬人和擬物的共同點及差別是什麼?
共同點:它們都是比擬的修辭。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的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差別: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擬物有時是把人當作物來寫,有時是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
舉例說明下: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擬人和擬物的相同點和區別
擬物: 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叫做擬物。
例如:
①革命黨也一派新氣……說是“鹹與維新”了,我們是不打落水狗的,聽憑他們上來吧。於是它們爬上來了,伏到民國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時候,就跳出來幫著袁世凱咬死了許多革命黨人,中國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裏,一直到現在,遺老不必說,連遺少也還是這麼多。(魯迅《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②我在少年時代,看見了蜂子或蠅子停在一個地方,給什麼來一嚇,即刻飛去了,但是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便以為這實在可笑,也可憐。可不料現在我自己飛回來了,不過繞了一點小圈子。又不料你也飛回來了,你不能飛得遠一些嗎?(魯迅《在酒樓上》)
擬人,為修辭方法,指把事物像人一樣來寫,把本來不具備人的一些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的。
例如:
①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高爾基《海燕》)
②每條嶺都是那麼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淩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王蒙《春之聲》)
④街上非常熱鬧。電車不慌不忙地跑著,客客氣氣地響著鈴鐺棗一點也不性急,好像在說:"借過。呃,借過。"
(張雲翼《給孩子們·去看電影》)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文學中含擬人或擬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