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描寫表現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詩句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表現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詩句 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看,早鶯新燕在暖樹春泥中忙錄著;開始一年新的生活。詩人的最愛是湖東綠楊陰裏白沙堤,興馬悠悠,在長堤春栁中緩行,使詩人留連忘返。
急求!!關於摒棄舊思,開始新生活的古代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求關於 新生活 新希望 新的開始 的詩歌 中外的都行
我告訴你,昨夜已是停止的風,
是落下西天的太陽。
我告訴你,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
隻有一個充滿明天的海洋。
一個供滿明天的天空。
我們在日落時說
明日有是一天。
-桑德堡
還有食指的《相信未來》
描寫鴨的詞句
《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複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複餘。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曆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
【詩歌賞鑒】
[編輯本段]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於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麵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有的論者很樂於稱道淵明胸中的"無一點黏著",其實,"黏著"還是有的.即以淵明辭官之際寫下的《歸去來兮辭》而論,不也還有"奚惆悵而獨悲"之句嗎 就是說,他心中總還難免有一絲惆悵之感的.真正純淨的靈魂不會是與生俱來的(盡管詩人一再宣稱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而是在不斷地濾除思想雜質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澈的.
正如一個人不願觸及心中的隱痛那樣,詩人在《歸園田居》中也很不願意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汙穢官場."誤落塵網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的遺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從29歲"投耒去學仕",到41歲"我豈能為五十鬥米向鄉裏小幾折腰"而辭去彭澤縣令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畢竟如願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愛吾廬"的一往深情."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簷後榆柳樹影婆娑,濃陰匝地,習習清風平息了詩人心中的焦慮.眼前桃李花榮實繁,弄姿堂前,喚起詩人心中多少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情.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眼前堆案盈幾的文牘案卷不見了,代之以心愛的"清琴""異書".嵇康把"人間多事,堆案盈幾","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與山巨源絕交書》)視為不堪為官的理由.詩人在這裏,也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地用了"塵雜"這個字眼.他告訴我們,從前苦於應對"塵網"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有點兒"虛室"之感;但虛中有實,他重新開始了完全由自己來安排,支配的生活......餘下全文>>
開始新的生活經典句子有哪些
描寫美好生活的句子
1
、
如果我每天都找出所犯錯誤和壞習慣,
那麼我身上最糟糕的缺點就會慢慢減少。
這種自省
後的睡眠將是多麼愜意啊。
2
、
鄉村的生活,
是住在城市裏的我所向往的。
在我的印象中,
鄉村有清新的空氣碧綠的稻田
小橋流水和房前屋後的野花。雖然我沒有體驗過鄉村生活,但因為節假日經常會跟爸爸媽媽
到鄉村遊玩,所以,一提起鄉村,在我眼前展現的便是一幅自由快樂和諧美好的畫麵。
3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4
、美好的人,並不是那麼難遇到。難遇到的,是美好而且深愛我們的人。
5
、
什麼是浪漫?不確定,
卻堅定地去接近一份模糊的美好,
你渴望,
卻從未想過能得到那美
好,在山窮水盡時,在燈火闌珊處,忽然遇見,不論得失。
6
、
生活,
其實是很美好的。
不要再為鄰裏間的小事而斤斤計較,
不要再為過往的煩惱而悶悶
不樂,不要再為曾經的得失而耿耿於懷拉。把心胸放寬些,把心態擺平和點,以一顆平常心
對待生活,你會發現生活真的是挺美好的。
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表達對老師的熱愛和讚美的名言 5分
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 無名
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守歲詩 蘇軾
兒童強不食,相守應歡嘩。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
初夏睡起 楊萬裏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清平樂 辛棄疾
連雲鬆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
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
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
老夫靜處閑看。
閑居初夏午睡起 楊萬裏
梅子留酸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閑看兒童捉柳花。
元宵燈謎 曹雪芹
階下兒童仰麵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慶慶祝60壽辰時,**為他手書了一副對聯:
桃李增華坐帳無鶴;琴書作伴支床有龜。
此聯十分工整精當,表達了**對馬寅初教育成果的讚譽,對其健康長壽的良好祝福。
中國當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忠誠於教育事業,郭沫若曾為他題寫對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此聯把事業、品德、理想、追求,都重筆濃縮於純樸的聯語中。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長期在清華大學任教,深受師生愛戴。他在51歲時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當時許德珩為他撰寫了一副挽聯:
教書三十年,一麵教,一麵學,向時代學,向青年學,生能如斯,君誠健者;
生存五一載,愈艱苦,愈奮鬥,與醜惡鬥,與暴力鬥,死而後已,我哭斯人。
此聯簡括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和性格,誠摯感人。
教育界老前輩、**夫人**烈士的父親楊昌濟先生曾撰一聯抒懷:
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
楊老先生思想進步、品德高尚、學識淵博,他投身教育工作,默默無聞地實現“欲栽大木柱長天”之誌,他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深受後人的敬重!
教師是學生步入知識殿堂的引路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深得學生愛戴。教師節來臨之時,有位中學生給教師送了這樣一副對聯:
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數含辛茹苦;平行直線,交叉直線,異麵直線,線線意切情深。聯中巧嵌數學名詞,貼切自然,耐人尋味,表達了莘莘學子對教師的敬仰之情。人之一生,孰能無師?因此,教師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社會上讚譽教師的對聯比比皆是。有一副長聯寫道: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髒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滿天下;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人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此聯堪稱絕妙。上聯從一到十,下聯逆序從十到一,各用十個數目字按序排列,實屬不易。它生動地寫出了人民教師甘作蠟炬願為春蠶的崇高精神境界。
恩比青天,廣施甘露千株翠;節猶**,報得春風一寸丹。
這一聯格調凝重,比喻恰當,寓意殊深,對粉筆生涯的人民教師作出了高度評價。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係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這是一副由教師撰寫的對聯。作者把“粉筆”、“講台”與“國運”連在一起;把“一顆丹心”與“鑄民魂”連在一起,令人更加感到教育工作的崇高,對辛勤戰鬥在教育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更加欽敬!
此外,還有一些尊師重教的對聯,如“尊師重教,中華史冊添異彩;興邦育才,神州大地起宏圖”。“似園丁,汗水澆開桃李蕊;如慈母,心血育出棟梁材”。“如春蠶無怨無悔,畢生獻給教育事業;像紅燭發光發熱,精心培育國家良材”。“教書千秋偉業;育人萬世豐功。”等等,讀後對教師無疑是油然而生敬意。...餘下全文>>
讚美鐵西新區的詩歌
陶然 綠色新區
張鈞淞 張鈞涵
迎著初生的太陽,
一抹新綠舒展枝葉
我看見了,
看見了回歸自然的希望。
輕輕地推開玻璃窗,
小鳥在歡快地歌唱,
我聽到了,
聽到了森林的暢想。
走在綠樹成蔭的小路上,
綠樹的芳香沁人心脾,
我聞到了,
聞到了生命的氣息。
啊!
鐵西
曾經的灰塵,
被一片片綠蔭洗禮。
當年的喧囂,
被歡聲笑語所屏蔽。
奮鬥不息 新鐵西
一處處破舊、矮小的平房,
隨著時代的足音,銷聲匿跡,
一棟棟高樓大廈,
合著時代的節拍,拔地而起。
鐵西新區啊!
我不願把你比作太陽,
因為你比太陽放射出更多的光芒。
我不願把你比作月亮,
因為你比月亮還要明亮。
我很想在天空翱翔,
因為我要把新區看在眼裏
印在腦中
永生不忘。
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夢想,
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希望,
祝福你 新鐵西
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光芒萬丈。
閱讀《草葉集》了解詩人的創作風格
一、《草葉集》的基本主題
惠特曼臨終前出版的《草葉集》是他自己希望傳世的理想版本。他將全書380多首詩歌當作一篇長詩,然後根據內容分組編排在《銘言集》《亞當的子孫》《蘆葦集》《海流集》《俘鼓集》《林肯總統紀念集》《神聖死亡的低語》《從正午到星光之夜》和《離別之歌》等詩歌中。《草葉集》的編排順序是跟詩歌主人公的出生、成長和老死這三個階段基本一致的,是跟詩歌三大主題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它自始至終歌唱了一個“中心人物”,一個“神聖的自我”,一個新世界的英雄形象及其一生的故事。這部洋洋萬言的長詩的主題是:1.認真探究、論述和歌頌“自我”“個人”和“個人生活”;2.熱烈讚揚民主和熱愛獨立與自由的美國人;3.勇敢表達了詩人自己對生、死、再生和永生的思想和態度。
1.認真探究、論述和歌頌自我和個人:
認真探究、論述和歌頌“自我”、“個人”和“個人生活”的詩篇數量最大,在《草葉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這一主題思想的詩歌有《自我之歌》《亞當的子孫》《蘆葦集》和《大路之歌》等 11首頌歌,還有《海流集》和《路邊之歌》等。總的說來,這組詩歌描繪了一個新世界的英雄形象,一個“現代人”的楷模。惠特曼筆下的自我不再是舊世界那種淩駕他人之上的顯貴,而是現代民主社會裏那種與普通民眾息息相關的仁人誌士。這個“自我”實際上並非具體指某一個人,而是整個美國人民,或整個人類世界。所以這個自我就更富有意義,更值得稱頌,其英雄形象也就格外高大。對詩人來說,一個完整的自我包括“肉體”和“精神”兩個方麵。一個“自我”還可以與其他“自我”結合在一起,但又不同於其他“自我”,因為每個良我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惠特曼這個自我屬於“神聖靈魂”,是一個代表全人類的“大我”。他跟“新世界人物’’或“神聖自我”一樣,是貫穿《草葉集》全書的同一個現代人物。
《自我之歌》表達了詩人對自我及其周圍人們和事物的深刻認識,闡明了人類生活的意義,並對生、死、再生這一神秘問題進行了大膽的推論。它描述了全詩主人公的誕生及其身分特征,
我現在三十七歲,身體非常健康,
我開始歌唱,希望永不停頓直到死亡。詩人誕生於37年以前。今天,當他獨自散步“看到了一棵夏草的幼芽”的時候,第一次意識到了一個“神聖自我”的存在;而且表示,隻要一息尚存,便永遠將這個“自我”歌頌下去。這裏詩人將他個人的誕生和這個神聖自我的發現“相提並論”,說明他在對人生和人類世界認識過程中的一次質的飛躍,說明37歲以前的“故我”與今日的“新我”在本質上的不同,說明這個“神聖自我”實際上就是覺醒了的詩人自己。詩人隻有假托這個神聖的自我,才能使個人的想象深入到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中去而領略人生豐富多彩的全部經驗。
《亞當的子孫》和《蘆葦集》是惠特曼《草葉集》一書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兩組詩歌,它們為在《自我之歌》中誕生的神聖自我介紹了“情侶與夥伴”。這兩組詩歌為惠特曼招致了許多指控,說他的詩歌粗鄙和猥褻。1865年,他便因此失掉了他在美國內政部的公務員職務。愛默生曾勸他再版時刪除這部分詩歌,他的好友索羅說他這些詩歌聽起來跟“野獸’’發出的聲音一樣。惠特曼自己卻無動於衷。他一再申明這些詩歌“比黃金還寶貴”。在他關於性和愛情的詩歌中確實有一些肉體部位的袒露,但詩人絕不是那種故意迎合某些讀者低級趣味的庸俗之輩,而是對當時傳統善惡觀念的蔑視和挑戰,是要人們相信人的軀體與靈魂是同樣重要的;是要公眾承認男女之愛是神聖的,是人類傳宗接代的根本;是要社會公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基本上是純潔的,完美的。
《我歌唱帶電的肉體》是《亞當子孫》這組詩歌中最長的一首。它出版以來......餘下全文>>
聞捷 《遠眺》詩歌 20分
造成一種宏闊與澎湃的氣勢,使得這種詩體產生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賀敬之:
賀敬之的詩中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平實與樸素的字句。
聞捷:
善於抓住富於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畫麵、詞藻、音韻節奏等方麵的考究、排比、對偶等表現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結構,卻有一種排山倒海般的力量,這正是人們喜愛他的詩歌的秘密所在,與鋪飾、對應的格式、含蓄幽默的藝術風格、誇張、重疊郭小川:
他從我國古代辭賦中借鑒聯辭結采的特點。短句長排、詩行大體整齊。
奮鬥的雙腳在踏碎自己的溫床時,卻開拓了一條創造之路,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的敘述、熱烈的抒情、鮮明的形象和細膩的心理描寫,構成了他清新高雅,有效地增強了詩的情感濃度與語言力度,結合現代漢語規律,創造了這種新詩體
關於中國古詩文的讀後感的演講稿,就是讚美中國古詩文化,要700字左右,重點格式是演講稿!
古詩詞,中國的國粹 演講稿【By Kaiser3344】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詩歌如是。無論新詩與古詩,其實質都是源於人們社會實踐生活中的思維和感受,都是生活與勞動(勞動也是生活或者說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產物,是思想靈感的火花。因此,詩歌應該是作者出自內心,反應自己及其社會實踐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並且通俗易懂,接近大眾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種文字記錄或憧憬,如樂如歌,給人一種輕鬆自然的樂趣和享受。無論是作者和讀者,如果寫詩和讀詩成了如果有沉重的負擔和累贅感,那就很難說有人喜歡和愛好詩了。即使對於作者來說盡管寫作過程要精心構思、遣詞造句相對要花一定的精力或說有一定的難度,那也是與之興趣、文化素養和學習習慣相匹配的結果。
詩歌尤其是古詩,給人留下難以訴說的想象空間,是人們喜歡它的一個主要原因。古詩的內容主要就是田園的、邊塞的、詠史的、懷古的、詠物的、行旅的、閨怨的、送別的等等。無論哪樣的體裁,其中飽含的深情、隱含的詩意卻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神韻是淩駕於畫幅本身之外的。詩歌也一樣,甚至這方麵要大於國畫。詩歌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都不是用來吃的東西。它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和精神有關。古代的士大夫、讀書人借物言己、詠詩明誌,這真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一種最能抒發心情的藝術表達形式。而對現代人來講,古詩裏那種流水潺潺的不絕詩意就好似一個遙遠的夢一樣,點綴在我們曾經的記憶裏。這也許是古詩今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因為人們不再可能過以前那種枕戈待旦時、蜀道難於上青天、悠然見南山、可憐無定河邊骨、國破山河在、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生活,而內心裏還依依不舍,古詩的雄奇壯美、幽咽悲聲就成了人們最好的心理寄托。所以,古詩的內容和韻味在現實生活中一去不返,但它留給後人的精神影響還是隨處可見。
從語言上看,古詩盡管是古人所創,古人的文字古人的“清規”,尚能讓今人讀來朗朗上口,清新流暢(如唐詩),這很關鍵。據傳,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寫詩常常送給老翁、老嫗讀,並認為如果他們能讀懂才是好詩。這裏尚不考究此說的史實真偽,單從唐人流傳至今的作品就足以證明之,無論是李白、杜甫等名家名人之作,凡是好詩,曆史生命較長的詩,無一不是膾炙人口之作。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就更更應該注重這一點了。
從格律上看,古詩並不是要用那些生僻與晦澀的文字才是古詩。古詩之所以成其為古詩,是因為它有其特有的詩律,包括平仄對仗和押韻等。而這種詩律不但不是多餘的,從古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潮流而言是必要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它不但不針對讀者,而是針對作者和那個時期的文化需求的;不但不是用了詩律就增加了古詩的晦澀和讀者的難度,而是增加了古詩的抑揚爽口和清新流暢之美,更加便於朗誦和流唱(古人唱詩啊)。
從起源上看,古詩更是勞動的產物。如最古老的詩經作品,相當部分都是勞作的人們所發出的勞動號子及其當時吟唱所記錄的內心呼號和哼頌。這就使詩歌形成了從勞動中來,到勞動中去,反過來供人們以鑒賞和娛樂,給人們以激勵和鼓舞。
從古詩作品本身來看也的確是如此。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日照香爐生紫煙……”、“朝辭白帝彩雲間……”等等隨舉幾例,人皆盡知。盡管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及其語言尚在文言時代,而他們的詩句尚能如此通俗易懂而含義深遠,何況我們現在說當今語言的人寫詩呢?
確實看古詩有很多時候像是在看一幅山水或風俗畫,古詩的神韻很多都表現得像用色彩和技法勾勒出來的。邊塞田園山水的不用說,就是《長恨歌》這樣的作品,甚至都可以畫出來。這好似《清明上河圖》可以用詩歌寫出來一樣。古詩確實已經不再是詩歌乃至文學的重要部分,它餘音嫋嫋的韻味卻依舊纏繞在有數千年曆史和文化底蘊的中國人的心靈深處。畢竟,古詩曾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樓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來的,適合您當前水平演講,若您覺得滿意,望多多支持哈!!!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描寫表現詩人熱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