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緬懷先烈的詩歌朗誦稿 3分鍾左右!!
恨不抗日死 留做今日休 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
海怒濤狂卷①,盧溝碧血橫流。神州積弱恥蒙羞。
國恨家仇知否? 碎骨粉身殉節②,揮刀斬賊擒酋。百
年奮戰 捍金甌。勝利凱歌高奏。
注:① 指甲午海戰。
② 北洋水師“誌遠號”軍艦官兵以艦撞敵,獻身殉國。
七絕·再悼東江縱隊抗日英烈
作者:羅賢生
大漠飛沙逐日吞,
孤煙旋起似招魂。
在生未噬倭奴肉, 煙雨落紅
持家賢妻良母,
為國巾幗英雄。
中華女性偉大,
綠葉無遜花紅。
煙籠寒水歌舊期
雨打笆蕉怨新池
落花非是無情物
紅顏最顯報恩時
(二十五)
無題
抗戰期間,援華抗日的美國誌願航空隊幫助中國空運給養,掩護交通動脈,並在中國的大部份地區上空與侵華日軍英勇作戰,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其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名揚天下,“飛虎隊”的綽號更是家喻戶曉。近日,部分幸存下來的飛虎隊老兵及家屬來到南京航空烈士陵園悼念他們在華犧牲的戰友,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馬隆。鮑特
約翰。派泰奇
羅伯特。利特爾
。。。。。。
念著已故戰友的名子
白發蒼蒼的你
老淚縱橫
而此刻你站在的中國
也和你一樣啊
萬分心疼
我們都沒忘記
那曾經的抗戰歲月
你我不同的膚色
攜手並肩象是家人
你是藍天的雄鷹
把敵寇驅出我土
我是地上的猛虎
將敵寇趕出國門
和平是人類的心語
戰爭是惡魔的絞繩
正義必戰勝邪惡
歡呼已掩沒槍聲
隻是那遠方的媽媽
一直還守著盞孤燈
輕輕的風西去吧
告訴她不要再等
他的兒留在了中國
他把生命給了我們
長江水日夜在為他祈禱
鍾山嶺肅立在為他守魂
飛虎隊
一個響亮的美國稱號
永遠永遠的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長存
中秋節就要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看著天上那一輪將滿的明月,心中和朋友一樣懷念起那些為國捐軀,為民獻身的無數先烈們。借此抗戰主題詩會行將結束之際,再為善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唱一首讚歌吧:
(二十六)
中秋憶念忠魂
鉤兒般的月兒慢慢地,
慢慢地馬上就要圓了,
你怎麼圓的這樣遲鈍?
遲鈍難道是你的不忍?
悲歡離合見得不少,
何苦今年還要愁悶?
吳剛不端那桂花酒,
嫦娥罷袖玉兔悄蹲。
興安嶺的鬆樹;
黃河邊的船燈;
太行山的彎路;
長江岸的柴門;
都靜靜地,
靜靜地等。
在等月圓的刹那?
還是心中的親人?
“再見吧,媽媽:多保重!”
兒走時的話象在今晨;
“帶好孩子,我會回來的。”
丈夫的話是那樣誠懇。
話音纏繞在耳邊多少年了,
隻見多少次雁去燕來,
隻見多少回月落陽升。
這不又是一年中秋接了嗎?
一桌豐盛團圓飯熱氣騰騰。
白發的媽媽給兒倒上了酒,
長大的孩子給爸留下了門。
鬆濤嗚嗚要響了;
船燈閃閃更亮了;
彎路吱吱變直了;
隻有那柴門沒有開的一聲!
月兒你就圓了吧,
告訴我兒為娘的走路還穩;
嫦娥你就笑了吧,
別讓他爹為咱家操心費神。
月兒托給了長江,
浪花洶湧清了又渾;
嫦娥托給了泰山,
峰巒傳遞坐了又奔。
去告訴,
沒回來的我兒他爹:
“俺們過的挺好,
就是想你作夢。”
去告訴,
千萬個的祖國忠魂:
“咱這變化很大,
還要努力強盛。”
月兒還是圓了,
雲遮霧蒙。
嫦娥還是沒舞,
思切情深。
怕上高樓憑欄望,
隻愁鳥飛空無痕!
喧鬧那城市,
靜悄這山村。
2005。9。16。寫於南京
(二十七)
今晚月亮看不見
豐盛酒席占據了近水的樓台,
文人筆墨恭候著將臨的嬋娟.
富貴酸腐的獻媚沒迎來笑臉,
今年中秋的月亮就是看不見.
她走失了嗎?
這怎麼可能!
天上黑雲打出的字幕:
"九.一八"無好天.
看不懂的裝不懂的照樣開席,
強離愁的假別恨的依然寫篇.
劃拳鬥酒吟詩作畫比翼齊飛,
思親懷烈想國憂民相看無言.
我能忘本嗎?
這怎麼可能!
地下冤魂發出了呐喊:
"九.一八"黑暗天.
"九.一八"月亮閉容!
"九.一八"誰人開顏?
今晚月亮不見,
有人說:
她心傷成淚盆,
盛滿親人的懷念;
今晚月亮不見,
有人說:
她心亮為明鏡,
映照古今的嘴臉;
今晚月亮不見,
有人說:
她心碎成散銀,
撒進草屋的桌麵;
今晚月亮不見,
有人說:
她心急如火炬,
點燃黑路的前邊.
月亮在天上不見,
月亮在心裏還圓.
不見的是她不忍回顧的笑容,
還圓的是她寬厚於今的愛憐.
不見似見,
還圓就圓.
今晚月亮看不見,
今夜國人難入眠.
但願明早是個晴晴朗朗好日,
但願下晚是個明明亮亮好天.
(二十八)
感天動地
中秋九一八
天無日月星
國恨深似海
蒼穹亦相臨
(二十九)
瀟瀟雨中客朋友《問月》問的情深。
兩岸三地共月圓,
國恥在心身豈閑。
但從港澳回歸後,
喜見寶島趨向前。
曾經抗戰壯烈事,
何不統一騰飛篇。
今日中秋異地拜,
來年相聚同安眠。
(三十)
再和:
雲淡風輕月初圓
樹影欲動蟲卻閑
庭花焉知秋之後
院草已備冬將前
人豈無心拋舊事
史即為鑒引新篇
良辰再把英烈拜
天地相和忘入眠
煙籠寒水月籠紗
船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也知亡國恨
富豪偏點後庭花
(三十一)
和春秋一首:
中華
神韻千年似披紗
性本善良和即家
祈望全球棄仇恨
天人遍開自由花
(三十二)
無題
虛弱本就有綿羊,
貪婪才顯狼猖狂。
人非獸類自有手,
何由容己入敵腸?
興安嶺在我北疆,
富士山在你東洋。
難道嶺比山財旺,
想拿就動武力搶?
休怪愚笨蛇吞象,
任其宰割豈不狂?
人若三分正氣在,
自將舉槍驅豺狼。
而今重念曾受罪,
千萬亡靈寄燭光。
切別戰馬南山放,
遠慮近憂家無亡。
獻身未必在沙場,
振興何苦虛名揚?
欲取先烈精神賦,
定得祖國越富強!
(三十三)
文人及抗戰歌曲
弱不經風愧對雞
手挽國難驚人筆
憤怒便從歌曲送
喪魂落魄逃遁敵
而今炮聲無覓處
尚有餘音在牧笛
何人遠眺夕陽下
遙想當年淚自滴
(三十四)
紅嫂
但見蒙山磐似鋼
何聞沂水柔如腸
若無人民乳汁育
安有為國好兒郎
當年在日本鬼子的追擊下,八位女戰士彈盡後毅然投江,以身殉國!
(三十五)
八女英烈讚
正值青春好年華,
從軍為國把敵殺。
浪濤一江何此靜?
哭悼八女無喧嘩。
與八女投江同樣悲壯的還有狼牙山五壯士,他們掩護大部隊撤離,也是在向日本鬼子射完最後一顆子彈後,跳下了山嶺。
(三十六)
狼牙山五壯士
一山更比一山高
壯士何懼從天飄
東洋小鬼可聽見
狼牙山下呐鬆濤
(三十七)
“抗戰”紅旗高高飄揚
(歌詞)
抗戰紅旗高高飄揚
我們歌聲永遠響亮
歌唱抗戰偉大的精神
化作我們前進力量
歌唱偉大的中國人民
奮勇向前不可阻擋
團結一致
克服困難
為把祖國建設富強
牢記先輩的遺誌
百姓的幸福是我們理想
為民服務
遵紀守綱
先烈的無私是我們的榜樣
(三十八)
緬懷先烈(1)
少戴紅領巾,先烈血染成。
老大始才信,代代傳精神。
緬懷先烈(2)
雞鴨魚肉,金剛孫猴。
孩子何少?先烈心留!
緬懷先烈(3)
大廈平地起,小車川不息。
試問享受者:和平誰與給?(給念ji音)
緬懷先烈(4)
都說人為錢,無利誰趨先?
獻身豈神話,英烈寫雄篇!
緬懷先烈(5)
隻眼也辯官和民,寬道窄路車與行。
有說先窮再後富,百姓遙想八路軍。
緬懷先烈(6)
還記軍民抗敵兵,前方勝利後方欣。
人民中國人民愛,興邦還靠魚水情。
緬懷先烈(7)
果樹掩戰場,廢墟建新房。
舊痕未必在,但別忘忠良。
緬懷先烈(8)
曆史雖舊章,還讀仍發想。
但見欺我客,豈能放刀槍?
緬懷先烈(9)
富貴欲何求?貪婪無盡頭!
遍數王者滅,惟見仁義留。
緬懷先烈(10)
原本紅色遊,卻藏錢裏頭。
先烈眼怎閉?旅客竟不愁!
緬懷先烈(11)
步出鬧市上山崗,雲淡天高是秋光。
樹黃還作最後色,菊芯微吐才初香。乥
緬懷先烈(12)
新樓恨不高千丈,標誌但為誰名揚?
烈士無求雖地下,光芒卻在日月上!
緬懷先烈(13)
東奔西走老大娘,為孫籌錢全家忙。
臨別告知上學路,曾此送爺上戰場。
緬懷先烈(14)
神社常鬧鬼,奪油正東洋。
抗日後代在,豈容寇猖狂!
緬懷先烈(15)
李白鬥酒百篇,百姓頌唱千年。
詩歌隻為英烈,精神永在人間。
緬懷先烈(16)
佳節倍思親,墓碑牽吾心。
食美亦無味,杯酒灑長亭。
緬懷先烈(17)
高壽喜重陽,登臨何心傷?
念及老戰友,為國先我亡!
緬懷先烈(18)
青絲化白發,心同當年娃。
兩萬日與夜,還想郎回家。
緬懷先烈(19)
老娘雖壽欲閉眼,兒孫難舍哭動天。
母語卻說願早去,老伴捐軀六十年。
緬懷先烈(20)
一路鬆柏一陣風,碑高如在雲天中。
相對無言卻萬語,代代承誌振華龍。
(三十九)
國慶前夕悼念先烈
郊外靜靜立秋楓,城裏鬧鬧滿旗紅。
野草欲掩夕陽墓,去雁還顧老年鬆。
隻知清水潤姿色,該留一滴在心中。
如顧滿園花色好,恐凋明夜又寒風。
(四十)
國慶節遊西湖拜嶽王廟有感
祖國顛簸苦難中,兒女傾力獻精忠。
無管富貧隻心在,是為報效皆英雄。
(四十一)
抗戰英雄
原本你在刻苦地念書,
原本你在辛勤地作工,
原本你在操持著生意,
原本你在困難地務農。
但當戰火燃燒在家門,
你們一下全成了勇士,
為了挽救危難的祖國,
舉起大刀向日寇衝鋒!
難道你們從不怕死嗎?
為何還哆嗦看著血紅?
難道你們不要家了嗎?
為何還念叨給娘送終?
可就是哆嗦著念叨著,
還打得鬼子逃西奔東。
鋼鐵再硬也不比意誌,
你們死了也氣貫長虹!
誰問過青山多少忠骨?
看滿坡蒼勁的竹和鬆。
誰問過綠水多少思念?
看滿江奔騰的浪和湧。
一樣念書一樣地作工。
一樣經商一樣地務農,
不一樣的是活著我們,
不朽的是那抗戰英雄!
2005。10。9。
(四十二)
無題
詩會已近尾聲,詩情蕩漾新華。
抗戰精神永記,論壇常開奇葩。
(四十三)
怒聞日本小泉首相又去參拜供奉“二戰”罪犯的靖國神社
抗戰硝煙幾未完,便有陰魂欲回還。
試問我等何響應?鐵拳定叫鬼膽寒
慟斥閻王把帳存。
詩歌朗誦(清明敬先烈)背景音樂
使用酷狗,搜索“哀悼” 上麵會出來非常多的背景純音樂,非常有用。因為我不清楚鼎朗誦的具體內容,所以教你這個方法,今後還是有用的!
清明節詩詞朗誦二百字
清明節詩歌朗誦稿
四月是一個沉思的季節
四月是一個緬懷的季節
四月的陽光是溫暖迷人的
它似乎告訴我們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它更勉勵我們:
勿忘曆史,珍惜今朝
在烈士陵園前,我站著留了影,
此時此刻,我心潮湧起,
我們能否踏著先烈足跡?!
我們能否把紅旗扛起?
一種激昂,一個振奮,
一種思索,一個問題。
上幼兒園的時候,
我從父母、老師嘴裏知道羅世文、車耀先事跡,
共產黨人麵對敵人的屠刀、威武不屈,
深深根紮在我幼小的心靈裏。
上小學的時候我認識了“小蘿卜頭”,
他與我們一樣大的年齡,
做的事跡是那樣壯烈。
我還從書本上讀到革命先輩,
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國的明天,
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蘿卜頭”雕塑前,
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
他在沉著的思索什麼?
難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複讀了“獄中八條意見”,
仿佛看了先烈們鮮紅的血跡。
在犧牲個國土資源人利益及生命的時候,
我們能不能象先烈一樣無悔無怨?
現在,進行現代化建設,
我們怎麼樣實現先烈的遺誌?
麵對先烈,我感到,
作為一個普通黨員,
我們應該舉起民族振興的大旗!
告慰先烈,
我們正在經曆新的壯舉!
櫛風沐雨不辭苦,
改革路上譜新曲!
我們用生命,
象烈士那樣撰寫精彩的人生,
祖國的強大還得靠我們自己!
清明節緬懷先烈的朗誦詩歌 兩個人男女一起朗誦 3分鍾左右的
《清明追思英烈》
日朗晴空,春風踴躍
屋簷下楊柳青青,正迎風飛舞
幾個頑皮,頭戴著青青的柳帽
揮舞著楊柳枝,正玩著衝鋒打仗
你們,秦漢勇士,也頭頂著青青的柳條
你們,正埋伏在樹叢野草之中
你們雙手緊握,正義的刀槍
你們,正等待出擊殺敵的號令
你們誓要消滅,膽敢來犯的虎狼
你們何其英勇,戰鬥何其悲壯
敵屍遍野,血流成河,殘敵鼠竄逃亡
凶奴膽寒,多少年不敢中原南望
青山長埋忠骨,清明祭灑英烈
烈士陵園,是誰在舉手敬禮
英雄碑前,是誰在朗讀頌詞
鐵血關隘,是誰在莊嚴宣示
也有後人嚴肅神情,點燃緬懷的紙錢
你們,唐宋壯士,也點燃預警的烽火
狼煙滾滾,瞬間直撲雲天
號角四起,立時驚天動地
胡騎蜂擁而至,刀槍漫山遍野
箭雨傾盆而覆,一時遮雲蔽天
弓箭射光了,長矛折斷了,刀劍砍卷了
記不清,多少個不眠的夜晚
記不清,多少次慘烈的激戰
數不清,多少次擊退凶殘的豺狼
數不清,多少人屍骨長埋在異鄉
或清明亂雲蒙蒙,冷雨紛紛
野外楊柳獨舞,道中少有遊人
灰蒙天際,不時震響雷聲隆隆
救亡的前線,戰場也震響炮聲隆隆
戰士們濕衣空腹,在堅守著陣地
戰士們寒意陣陣,胸中卻燃燒著怒火
多少次,大炮停歇了敵人衝鋒
多少次,敵人退卻了大炮轟隆
多少人,在炮火中丟腿斷臂
多少人,在爆炸中屍骨無存
多少人,在堅守時身負重傷
多少人,在出擊時壯烈犧牲
子彈打光了,你們就拚刺刀
刺刀折斷了,你們就用槍砸
槍托砸爛了,你們就用肉搏
隻要血沒流幹,你們就讓敵人流血
隻要氣沒斷絕,你們就讓敵人命絕
或是清明風和日麗,踏青遊玩
有誰健步攀登,在青翠的高山
有誰躍馬馳騁,在遼闊的草原
有誰流連忘返,在花紅之間
有誰信步田園,在青草之畔
但請英雄,放心安息
和平的歲月,永遠銘記你們
幸福的人們,永遠謳歌你們
壯美的山河,永遠展現你們
你們的脊梁,正是民族的脊梁
如高山一般——挺拔巍峨
你們的胸懷,正是民族的胸懷
如草原一般——壯美遼闊
你們的精神,正是民族的精神
如紅花這般燦爛,如芳草那般蓬勃
2012-4
求清明節朗誦的詩歌。急!!
革命烈士的詩歌
一陣雷聲從墓碑上碾過,像掌聲
沒有人願意,在十八歲就永遠睡去
唯獨綠色的他們,為了保護身後那群白鴿子的夢
自動匍匐在地下,築起一座長城
忘記是罪過,但也不要用“永遠年輕”來安慰這些長眠的人
也許有一天,墓碑也會長出皺紋,代替他們模仿那個早已向往的,將軍的年齡
還是別出聲,崇敬烈士的人,必須像烈士一樣沉默
隻有雷有權力轟隆隆碾過,像戰場的回聲
為什麼我們的腳步輕輕?
為什麼我們的心情沉重?
為什麼蒼天落淚?
為什麼鬆柏也動情?
這是一所偉大的學校,播撒著革命的火種。
這是一片聖潔的淨土,安放著先烈的英靈。
從戊戍六君子的甘灑熱血,到狼牙山五壯士的驚世壯動
從“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義的隆隆炮聲;
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戰爭的滾滾硝煙;
從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到天安門城樓上第一麵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
先烈們鬥誌昂揚、勢不可擋。先烈們視死如歸、氣貫長虹!
把滾燙的熱血傾灑,把鮮花般的年華奉獻。
槍林彈雨中您挺起堅毅的身軀;
硝煙彌漫中,您發出震天的吼聲
前麵的戰士倒下了,又有無數的戰士衝向前;
一麵紅旗倒下了,又有無數麵激旗高高舉起。
熱血奏響壯烈的凱歌,青春譜寫光輝的曆程。
烈士長存!
豐碑永恒!
這個題目不太好,你可以自己換一個,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
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爆發。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死。旋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於白雲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後,時值臘月,會天大雪,餘滯於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於其門,百感並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複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裏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鹹。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大沽台上炮聲隆,將士陳屍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窪難日見炊煙。宣戰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後西秋獮。 辛醜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裏外吊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複年。可憐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複青天。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白雲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製。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奮應向前。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裏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吾儕不曾曆戰火,無複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雲悲。隻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換新天。 英雄何隻黃花崗,無數忠魂紅......餘下全文>>
小學生清明朗誦詩歌5分鍾左右……
清明(組詩)
1、清明時節雨紛紛
夜晚 寒風撫摸星辰
烏雲悄悄集結
一屢冷豔月光從縫隙裏
開啟動人的淚水
湧出一種敬仰的懷念
輕輕揮去夢裏
無盡的溫柔與塵土
指縫間遺落的是
青山秀水的魅力
在那裏 青石小徑
蜿蜒成俊秀的詩行
2、路上行人欲斷魂
遠山 窗外 燈火
不夜之城的陰盠
會奏響黎明的心跳
隔世的靈魂飛散開來
滿山的風鈴歡笑
搖蕩清脆的小雨點
長長的衣衫 飄舞的樹梢
是行人休憩的居所
三三兩兩 雜亂無章
仿佛失去了什麼
烏鴉在頭頂唱歌
3、借問酒家何處有
迷惘的心情 輾轉的小路
欲飲一杯清茶
把心事沉入茶裏
環顧群山 遠處的彩旗
獵獵作響 鮮豔
卻是一件女人的衣衫
幽幽哭泣 弄的詩人
風情萬種 雨淅淅瀝瀝
4、牧童遙指杏花村
短笛的悅耳 垂落的花瓣
沾濕的衣裳 點點灑灑的夢
不要明天天晴
隻要找到一桶酒
橫臥嫩綠的草野
聽風把煩惱的心情
吹到夢外
有關清明節朗誦的詩文
清明節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塚》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隻愁餘。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隻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緬懷先烈集體朗誦詩歌
三月,萬物複蘇,盎然春意。
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
人們總是不會忘記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
看烈士事跡,學烈士精神,踏上紅色之旅。
看到了嗎,聆聽了嗎,感受到了嗎?
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烈士陵園前,我站著留了影,
此時此刻,我心潮湧起,
我們能否踏著先烈足跡?!
我們能否把紅旗扛起?
一種激昂,一個振奮,
一種思索,一個問題。
上幼兒園的時候,
我從父母、老師嘴裏知道羅世文、車耀先事跡,
共產黨人麵對敵人的屠刀、威武不屈,
深深根紮在我幼小的心靈裏。
上小學的時候我認識了“小蘿卜頭”,
他與我們一樣大的年齡,
做的事跡是那樣壯烈。
我還從書本上讀到革命先輩,
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國的明天,
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蘿卜頭”雕塑前,
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
他在沉著的思索什麼?
難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複讀了“獄中八條意見”,
仿佛看了先烈們鮮紅的血跡。
在犧牲個人利益及生命的時候,
我們能不能象先烈一樣無悔無怨?
現在,進行現代化建設,
我們怎麼樣實現先烈的遺誌?
麵對先烈,我感到,
作為一個普通黨員,
我們應該舉起民族振興的大旗!
告慰先烈,
我們正在經曆新的壯舉!
櫛風沐雨不辭苦,
改革路上譜新曲!
我們用生命,
象烈士那樣撰寫精彩的人生,
祖國的強大還得靠我們自己!
急求小學生清明節詩歌朗誦稿要長篇現代詩
【清明節詩詞】
[編輯本段]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
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塚》(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隻愁餘。
《郊行即事》(宋)程顥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隻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清明》 (南宋)高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天有霓裳》(當代)劉小烽(劉周)
載清明詩五首:
其一:憔悴墳頭土,見之如親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傷情(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評析:凡讀過此詩而到親人墳前者,必能憶起此詩)。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麵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評析:此詩落筆寫景,以景寓情。先寫嬌嫩豔麗的桃花杏花。次寫風雨撲打著花枝.花兒靜靜的盛開。再寫雨珠或者還夾著淚珠,從行人的臉上悄悄滑落,此時忽又從不遠的幾處墳頭傳出淒惋的哭聲。這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清明上墳場景,淡淡的哀怨中透著微微的溫馨,使人於此覬見生活的平淡與人類繁衍不息的偉大。)其三:辛已清明: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為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謙稱。評析:讀此詩,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淚化成,雨與淚交融,淚使雨淒冷。淅淅瀝瀝,紛紛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淚嗎?)其四:風吹外婆在時雨,雨打外婆在時風;年年此日都留淚,歲歲墳前奠斯人。其五: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其六:道邊衰草萌生意,一點新綠妝枯黃,縱然無雨猶下淚,外婆墳在堆雲旁。
【清明節釋義】
[編輯本段]
清明 :qing ming ①清澈明淨:月夜清明。 ②清醒明白:神誌清明。 ③政治開明,有法度有條理:天下清明|生於清明之世。 ④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日掃墓: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其他】
[編輯本段]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淵源】
[編輯本段]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隻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製。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係,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塚,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裏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隻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蕩秋千等俗也隻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幹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緣何吃青團】
[編輯本段]
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製就,供寒日節充饑,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采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製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麵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嚐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鹹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紀念的方式】
[編輯本段]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裏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裏拜祭祖先。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曆史。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采用樹祭、花祭、網祭等全新的形式去祭奠逝者,表達哀思,越來越注重心底真實的情感。
【各地過清明】
[編輯本段]
山西:
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習慣稱為“鬼節”。
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春天,民間多修補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聯想到死人,田間墳頭經過風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鏟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現了兒孫對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區,人家不論貴賤貧富,上墳時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後代都在懷念祖先。北部地區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一般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傍晚,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裏。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肴,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裏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麵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麵餅放在院裏,吹曬幹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鬆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清明節,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 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麵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清明節,全省盛行“打秋千”。時間講究前三天、後四天。太陽出山後開始,姑娘、媳婦們都要一展風姿。太陽落山後,必須停止活動。傳說清明前後,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間出來玩秋千,人是不敢與鬼爭的。雖然荒唐,卻也反映了對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親人能夠與生者同樂的傳統心理。
清明節,全省還盛行放風箏。田間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歡樂的孩童,手牽長線奔跑競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哀與樂並存、敬與畏同在,是清明節民俗活動的最大特點。
清明節前後,還要過“三月三”。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亦稱為“三巳”。三國魏以後,把節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襲至今。
《 後漢書·禮儀誌上 》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後來則變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邊遊玩飲宴的習俗。山西舊有“三月三日天氣新,汾河兩岸皆麗人”的說法。
三月三日,民間多進行踏青活動。晉南地區婦女用柳條鞭打臥室牆壁,稱為“摔蠍子”。打完後,再貼一張“觀音楊柳符”,用以禁蠍。晉北地區禁蠍,習慣在穀雨節。家家牆上都要貼“穀雨禁蠍貼”,灶神位貼公雞吃蠍子的畫,名為“穀雨雞”。貼與畫上還配以禁蠍諺語(亦稱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萬民,每逢穀雨日,定拿蠍子精。南鬥六郎,北鬥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間也演變成祀神活動。北部地區有祀“真武神”與“西王母”兩種,祀王母稱作“蟠桃會”。南部地區大多為祭祀“華佗”。襄汾習俗到華佗廟焚香,每人要敬獻一隻雄雞,並用針刺雞冠淌血以祭祀,俗稱“千雞會”。
三月三日,晉東南地區婦女習慣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稱為斬百病。晉西北地區則在穀雨節前後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餌,蒸麵成塊,稱為“榆錢傀儡”。吃起來軟美可口。
三月三日,晉北地區民間習慣做醋。
台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隻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遝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麵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舟山:
掃墓 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於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糍錢”(麻糍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肴係涼菜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節的習俗雖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曆久不衰。?
此外,舊定海民間還有一個習俗,清明節這一天,城郊及漁農村居民婦女頭插菜花、青蒿,門插柳,俗話雲:“清明戴花,來世有媽;清明戴枝青,來世有親人;清明插楊柳,來世有娘舅。”?
踏青 又稱春遊、探春、尋春。清明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利用春光明媚之際,去郊野作一番暢遊。掃墓者祭禮已畢,也往往擇圃、列坐而不歸,由單純的祭祀活動演化為同時遊春訪勝的踏青。清末至民國時期,舊定海也流行遊春的習俗。每當清明時節,萬物複蘇,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燦爛芬芳。城區私塾、學校都要放春假數天,以便讓學生跟隨家長到郊外去上墳和春遊。此外,舊定海還有春遊放風箏的風俗。放風箏,舟山人俗稱放紙鷂。每當春風和煦的時刻,在綠色的田野上,在城裏開闊的地帶,總有不少人歡樂地領略著放紙鷂的情趣。那些紙鷂在輕風中飄飄搖搖,最多的是瓦爿鷂,其次是蝴蝶鷂、老鷹鷂,最顯眼的是蜈蚣鷂,長長在天空中遊來蕩去,五彩繽紛,錯落有致,非常有趣好看。據說,放紙鷂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它可以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又能享受美麗的春光。
清明節的淵源
[編輯本段]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隻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裏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即是節氣又是節日。
從節氣上來說,它是24節氣之一。從節日上來說,它是祭祖日。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氣爽,一年的勞作從此開始,春耕春種,開始忙碌。祭拜祖先,追憶先人,也在同時進行。踏青節、掃墓節、聰明節都是清明節的別稱。中華民族的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掃墓和郊遊結合起來即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紅樓夢》中的清明活動賈府十分重視,把采百草、放風箏、蕩秋千作為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清明活動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時至今日,在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已經為清明節增添了許多內含,在祭炎黃二祖的同時,悼念自己的先祖,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在今天的清明活動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清明"為主題的可以誦讀哪些篇目古詩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清明節緬懷先烈的詩歌朗誦稿3分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