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
一、中國文化的古老性與美國文化的現代化
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曆史,中美企業文化差異,這古老的歲月本身就具有無盡的財富,文化也同名勝古跡一樣,時間愈久遠,便愈具有無以倫比的價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樹,一方麵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一方麵又含有一些枯枝敗葉。中國的先哲們給後人留下了豐美的曆史寶藏,也留下了沉重的曆史包袱。你望著這棵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中美飲食文化差異,你會為她的蒼勁美麗而折服,你也會想象有多少歲月神奇的秘密蘊藏其中。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國的一切現代文明都隻能在這棵大樹上進行嫁接而成;考慮中國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曆史這個無形的手對現實的影響。中國的社會關係也就好比這棵大樹的根係,樹越古老,中美文化差異英文版,根係越繁雜。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形成的理論基礎,對中國的社會關係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
而美國隻有兩百年的曆史,美國的文化,是一群現代人,按照現代人的意誌和思維模式構建起來的一座現代文明的宮殿。美國人沒有豐富的曆史寶藏可挖掘,但也沒有沉重的曆史包袱去承受,美國人完全在按現代人的需要去創造科學,創造財富,創造民主的社會製度。美國的人際關係也是按現代人的標準建立起來的。美國發達的商業文化、科學技術是其現代文化的突出標誌。
二、中國文化的民族性與美國文化的多元化
中國漢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個少數民族在膚色、人種上也與漢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單一人種和單一文化的國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占有統治地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構成極為複雜,世界各國的人才在這裏群英聚會,各種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各種民族、各種文化的大熔爐。因此美國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並且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三、中國文化的政治性與美國文化的經濟性
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兩千多年來,要統治這樣一個地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眾多的大國,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統治失調,就意味著國家分裂、諸侯紛爭、戰亂不休。因此,自古以來,穩定和統一,一直是中國曆史上的兩件大事,政治是統帥,集中統一是靈魂。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中的一係統,中美文化差異來源,與上層建築中的政權統治形成相輔相成之勢,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關於教育統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倫理教化等方麵的人文科學,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重農輕商,中美交際文化的差異,重文輕商,科舉製度使文化與政治密切相連,文化中帶有很強的政治性。貫穿在社會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強的政治色彩。
而美國是一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國家,文化具有濃厚的經濟性,與經濟建設相適應的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萊塢電影、迪斯尼樂園、麥當勞快餐等等發達的商業文化更是受世人矚目。美國的人與人之間關係,也帶有濃厚的經濟色彩,親兄弟明算賬。
四、中、美兩國主文化與亞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
很多探討中美文化差異的文章都指出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使我們產生困惑。生活在中國社會中,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個人主義思想也很嚴重,中美文化差異的原因,缺乏團結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當我們來到美國,卻發現很多的美國人很關心社會和集體。有人做過這種觀察,一群美國人開大會,會前不同觀點會展開很激烈的爭論,但一旦會議主題決定了,大家就會安安靜靜地一起開大會;但一群中......餘下全文>>
中美文化差異的具體事例,急!
從闖紅燈看中美文化差異
美國人良好的公德似乎總被中國人羨慕,譬如說,美國人很注意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不闖紅燈。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美國,闖不闖紅燈還要看是車是人,無論何時汽車都不能闖紅燈,但行人卻有闖紅燈的“絕對自由”,比如,在紐約這樣擁擠的大城市裏,行人也常常亂穿馬路。不過,總體來說,美國確實沒有什麼行人闖紅燈,其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數人都開車,除了在鬧市,行人本就不多;二是大多數非鬧市區車道都是為車設計的,車速快,如果行人要闖紅燈,小命堪虞,行人實在不敢冒這個險。
但中國人卻常冒險。有個冷笑話,一個中國人在美國過馬路時闖紅燈,被美國女友蹬了,說你連紅燈都敢闖,還有什麼不敢幹的?接受教訓後,回到中國,又因為過馬路時不敢闖紅燈,被中國女友蹬了,說你連紅燈都不敢闖,還能幹什麼?
中西方幽默文化對比
中西方文化差異
一 語言差異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總與酷暑炎熱聯係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詩中卻有這樣的詩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來得可愛和照。)
詩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愛而溫煦。"夏天" 帶給中國人和英國人的聯想竟是如此的迥異。原因就在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國位於亞洲大陸,屬於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顯的特征便是驕陽似火,炎熱難熬。而英國位於北溫帶,屬海洋性氣候,夏天明媚溫和,令人愜意。當然還有很多這方麵的例子,例如,在漢語中的 "東風" 使人想到溫暖和煦,西風則叫人有種寒風刺骨的味道。而在西方則相反。原因也是一樣,兩地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帶來感覺就不同 。
二、 生產勞動
英語中與水產、航船有關的詞語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緣木求魚 )、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錯過機會) 等。漢語中這類詞語就少得多。原因在於英國四周環水、水產捕撈業和航海業在其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類詞語。而在中國隻有沿海地區才有漁民結網捕魚,所以該類詞語相對較少。
要表達“用體力負運東西" 的動詞在漢語中有許多,如 "扛、 荷、挑、擔、抬、背、馱、負、提、挎" 等,每個詞都有一定的負運的東西與之相應(如,挑土、擔水、提箱子),真是細密之極。在英語中卻隻有一個 carry來泛指這個動作。漢語之所以將這個動詞細加區分,大概因為中國長期處於農業社會,體力勞動特別多的緣故。
漢語中我們會遇到"像老黃牛一樣幹活" 、"氣壯如牛 " 等詞 ,英語中要表達同樣的意思,會說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 。為什麼漢語用 "牛 " 而英語用horse 呢? 答案是中國人向來用牛來耕田種地,早期的英國人卻用馬來耕作。牛和馬在生產過程中分別分成了兩國人的好幫手,博得了人們的好感,詞語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三、風俗習慣
1、稱謂及稱呼: 學習英語時,我們發現英語中的稱謂名稱比漢語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語中cousin一詞,對應於漢語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們看到,漢語把表親關係區分得非常嚴格,既要說出性別,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語籠統一個詞了事。這種語言現象的產生歸因於中國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統治。這種封建社會高度重視血緣關係,特別強調等級間的差異,提倡長幼、尊卑有序。親屬關係親疏,長幼和性別等萬麵不同,權力和義務也隨著出現區別, 故稱謂區分得嚴格而細密。英語中的稱謂為數不多 , 除 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幾個稱謂經常使用外,其它的幾乎都不用。在英美國家,人們的相互稱呼在中國人看來有違情理,且不禮貌,沒教養。比如: 小孩子不把爺爺奶奶稱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這種做法卻是得體,親切、合乎常埋的,年輕人稱老年人,隻在其姓氏前加 Mr, Mrs 或Miss。他們這些做法體現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們眼中,稱謂本身就意味著不平等。
2、敬語謙詞: 像稱謂一樣,英語中的敬語謙詞也遠遠少於漢語。在英語中,不管對方年齡多大,地位多高,you 就是 you,I 就是 I,用不著像漢語那樣用許多諸如 "您、局長、工程師 " 等敬語。漢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還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宗法製度。它要求人們跟長輩或上級、甚至同輩說話時,要用敬語,否則就認為用詞不當而失禮,甚至顯得高傲;談及自己時則要用謙詞,如不使用,也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另一原因,便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不願突出自己,總認為"謙虛" 是一種美德。而在英語中這類詞較少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西方人喜愛追求平等,二是他們長期以來尊重個人價值,樂於表現自己,強調培養個人自信心。受以上觀念的支配,中西方人接受讚揚、祝賀時的反應也明顯有很大區別。中國人聽此類話語後會說一類謙虛的話語,而西方人則會毫不猶豫地說: “ Thank you”我曾從報上看到過這樣一則笑話,在一次舞會上,一位美國人讚揚一位中國女士說:“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 。” 這位中國女士趕忙謙虛地說:Where(哪裏 ), where(哪裏 )." 而這位美國人感到非常奇怪,然後隻好說了句: everywhere(到處)。"
根據西方人的習慣,當他們讚揚別人時,總希望別人以道謝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否則他們會誤解為對方對自己的判斷力表示懷疑。而東方則比較謙虛、謹慎,即使心裏非常高興,也不會坦然認同或接受對方的讚揚。
又如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文獻或論文的標題。漢語文章的標題除說明文章的內容外,往往有表示謙虛的字眼。如"淺談…… " 、"試論……" 、 "、“……初探" 等,而英語文章的標題常常是直截了當,不加任何修飾,如 Science and Linguistics (《科學與語言》) 。
3、個人隱私:對大多數西方人來說,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 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make? Are you married? 等談及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情況等問題的話題屬個人隱私範疇,忌諱別人問及。西方人寒暄最頻繁的話題是天氣的狀況或預測。如“It’s fine, isn’t it?“、 “It’s raining hard, isn’t it?”、 “Your dress is do nice!”等等。他們在初次見麵或不太熟悉的人麵前,從不問及有關別人隱私方麵問題,以示對對方的尊敬。漢語裏的寒暄有時還表示對對方的關心。
如 "你今天氣色不好,生病了嗎? " "好久不見,你又長胖了 。" "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 如西方人聽到你說:“You are fat”或 “You are so thin”等話語。即使彼此間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難以回答,因這是不禮貌的。而中國人見麵三分熟,在半小時內,對方的家庭情況、個人狀況便了解得清清楚楚。這又是雙方所處的不同文化背景在起作用。西方人特別注重個人隱私。他們認為個人的事不必讓別人知道,更不願讓別人幹預。而中國人千百年來住在一個村莊裏,離得近,接觸得多,個人生活或私事很難不被人知道或幹預。再加上中國人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相互幫助,認為個人的事即家庭乃至集體的事。故而他們很願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苫辣,別人也願坦誠相告。當然,現在在一些發達或沿海城市,人們也開始接受西方人的觀點,說話不隨便涉及對方隱私。
四 宗教信仰
漢英語言中涉及宗教的詞語數目龐大,蔚為壯觀。比如,"天公" 、"陰陽 " 、"菩薩" 等。語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詞彙是兩個民族宗教觀念迥異的真實寫照。隋唐之前,儒道兩教在中國居統治地位,漢語中涉及宗教的詞語多與此相關,如 "太極" 、"道" 等,其精神,如尊天命,行孝道、聽天由命等也可見於 日常語言當中。隋唐時期,大量佛教傳入,大量佛教詞語隨之而來,其輪回報應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並被消化。這樣儒、 佛、道三教在中國占有絕對主導地位。在英國,則以基督教為主要宗教。該教於597 年傳入英國。在隨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大量與此相關的詞語陸續彙入英語行列 。這裏既有古英語時期由拉丁語滲入英語的詞 、如angel (天使)、monk (僧侶 ) 等,又有中古時期從法語借用的詞 ,如 religion (宗教) 、dean(教長)等,還有現代英語時期從其他外來語中借來的大量的詞, 結果英語中涉及宗教的詞語遠比其他語種來得多。
五、 曆史典故
用典是每個民族日常交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常在不自覺間運用出於各自民族文化遺產的典故,比如中國人會說,"真是馬後炮"、 "原來是個空城計啊 ! " 西方人則會講 That all Greek to me.(我對此一竅不通。) 、He’s a Shylock (他是個守財奴)。一談用典,對對方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國人大多感到相當費解,顯然這是因為各民族以化遺產不同的緣故。中國人的典故多源於《紅樓夢》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間傳說神話以及中國傳統的體育娛樂項目,如象棋、戲劇等。前兩個例子一個來自中國象棋,一個來自《三國演義》。而西方人的典故則多出於莎士比亞戲劇和以後英美文學中的許多其他人物或名稱、希臘、羅馬神話、《聖經》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傳統的體育項目,如美國的棒球、橄攬球等。後兩個英文例子便來自莎士比亞戲劇。
六、思維方式
英語注重運用各種具體的連接手段以達到語法形式的完整。這些句子組織嚴密,層次井然有序,其句法功能一望便知。比如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來了,春還會遠嗎?)一見到if,兩句間的邏輯關係便一目了然。而漢語則很少使用連接手段,句子看上去鬆散混亂,概念、判斷、推理不嚴密,句子間的邏輯關係從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打得就打,打不贏就走,還怕沒辦法?"幾個句子間無連接成分,好像大量動詞雜遝堆上,句間關係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但句子的意思卻把他們聯係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這些差異反映了英漢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視邏輯思維。而漢民族重悟性,注重辯證思維。
七、個人主義價值觀
在西方文化中,與 " 自 我" (self) 相關的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無所不在。在英語中就有許多以自我為中心的詞彙,如“self-absorption (自我專注 )、self-admiration(自我讚賞)、self-cultivation (自我修養 ) 、 self-image (自我形象 ) 等等。故此西方社會盛行的是個體主義 (individualism)”,強調個人自由、不受外來約束。而中方文化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先國家,後集體,再個人,先利民,再利已" 的話語隨處可見。通過簡單的言語就可從中了解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通過語言對比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人們會對雙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這反過來有助於我們掌握這兩種語言。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應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社會風俗習慣,隨時將它與我們的母語進行對比,使自己自覺意識到不規範語言產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進而增強使用規範語言的意識。
中美文化差異有哪些
這個問題很大,足夠寫篇論文的,隻說六個方麵。
1、美國有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不需要像中國人那樣存很多錢來應付意外,所以比中國人敢消費。
2、美國和中國比有相當發達的金融體係,因此美國人貸款消費比較多。
3、中國的收入相對較低,因此中國人消費的必需品所占比重較大,而美國人的隨意消費比較大。有個術語叫做恩格爾係數。
4、美國的市場和法律較完善,不像中國有很多壟斷和暴利的行業(如電信和房地產),像中國這樣普通人100年工資買一套房子的畸形現象是沒有的。
5、美國的第三產業很發達,有錢人有很多種消費娛樂方式,也有相對成熟的消費心態。而中國的消費方式相對很少,暴發戶的心態也很多,而且俗話說不開眼。比如說美國有錢人可以去組織考古,探險等活動,比較有品味;而中國的有錢人大多選擇吃喝嫖賭包二奶,還把這些東西作為“時尚”。
6、最後補充一點,美國的慈善捐款很多,而且捐款的人可以得到免稅等優惠,比如比爾蓋茨就要捐出大部分的遺產,這個在美國也算消費的一種。而中國則沒有這個習慣。
中美兩國主要有哪些文化差異?
中國跟美國在有些文化及社會差異上是根深蒂固的,下文提出我觀察到的一些例子。筆者在這裏要強調這些觀點是一般性的,當然仍有個別之特例。
一、個人主義
美國人相當崇尚個人主義,東方社會 (當然包括中國人) 則強調家族及階級層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及有影響力的分別。美國人崇尚個人特質的例子很多,父母較少伸手幹預子女的發展。
二、隱私權
美國人通常很尊重別人的隱私。就是知己之間也很少問到別人太"切身"的問題,例如年齡、薪水及婚姻狀況等。也應當少談論第三者的事情。不請自來的訪客(包括父母親)是絕對不受歡迎的。
三、不拘禮
美國人在衣著娛樂方麵,都比較隨便。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比較不拘禮,即使雙方在年紀上或地位上有很大分別也不例外。這方麵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很多學生對教授,及晚輩對老人家都直接稱呼first name可見一斑。這種"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禮表現,在很多東方人眼中則認為是失禮的行為。
四、開放與直接
美國人是相當開放和直接的,尤其在專業的討論,往往秉持著不同意見而爭論(注意:是爭論,不是拍桌子,摔麥克風的吵架)。相反地,東方人往往不會直接衝突,而是婉轉地通過地位比較高的第三者來疏通。
五、獨立性
美國人通常較不喜歡依靠別人,甚至父母的幫忙也不一定樂於接受,而父母亦鼓勵子女早早離家,獨立地生活與發展。我國青少年在這方麵就發展得較慢。對留學生來說,要注意到指導教授非常重視研究生能夠獨立做研究的能力。而對英文不靈光的留學生來說,當你向美國人借筆記時如被拒絕,不一定表示他們討厭你,極有可能是他們將心比心,認為你應該獨立而已。
六、競爭性
美國社會的發展依靠競爭來作為推動力。"Work hard, play hard"是大部分人的作風。他們在言語爭辯時都喜歡壓倒對手,這種"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風當然是競爭性的一種表現。他們的競爭挑戰精神也顯露在體育比賽方麵,即使是他們所謂的"playing for fun"時也是蠻認真的。一般美國人對於一個球隊都十分狂熱,往往藉此發泄情緒。例如校隊比賽時校警常常要檢查進場的觀眾,不讓他們帶酒進場。球賽比賽時,觀眾都喧嘩衝天,往往亂拋東西。有些助興表演也有點莫名其妙,例如有一招是將一個女啦啦隊員,從觀眾席的底層拋起,一級級的人將她接著又再拋上去,直到最高層又再拋下來;偶然也有失手受傷的事情發生。筆者也算是球迷,但都是在家看電視,免得在現場活受罪。而且要算準時間,當球賽完時避免走在路上,因為球迷在贏球時歡天喜地(如果你看到開車的人在亂按喇叭,你不用聽報告就知道贏球),輸球時則沮喪憤怒,兩種結果都是瘋狂畢露。有些血氣方剛的小夥子更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如果不是在發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很守規矩、不騷擾別人的。
七、公眾場合應有的禮數
美國人通常都能尊重別人的安寧。在歌劇院不用說,就是在戲院也都能噤聲欣賞。在餐廳吃飯時的交談聲音也相當低,跟中國有劃拳鬥酒的吵鬧大不相同。排隊時都很守秩序,插隊是不被接受的,蜂擁上車的事情絕對很少發生。開車的人通常很守交通規則,例如在夜深無人時也不闖紅燈,尊重行人,讓路人先過馬路等。來自較不遵守交通規則國家的留美學生尤其要特別小心。...餘下全文>>
舉出一個中西方國家文化差異的例子!
中國人重“內”,西方人崇“外”。
中國人通過節慶活動企盼豐收、享受喜悅,而西方人則更偏向借此發泄個人情緒、張揚個體人格。
思維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辯細節分析;中方重經驗、直覺整體綜合。
隱私方麵,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於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願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願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願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願意讓別人幹預。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麵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裏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裏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時間觀,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係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
客套語,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讚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讚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讚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餐飲習俗,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裏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裏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行為規範,比如中國人輕拍小孩子的頭部表示一種友好,而在西方國家,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會對此非常憤怒。
風俗習慣,中國人對龍有著至高無上的尊重,認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西方有一個“打龍節”,龍被視為惡。中國人將紅色視為“喜慶”“吉祥”的象征,而白、黑兩種顏色為“不吉利”的顏色。因此在重大節日或者婚禮上會穿紅裝、掛紅燈籠、貼紅“喜”字。而在喪禮中,人們都會穿黑或白顏色的衣服,代表對已經過世人的哀悼。但西方人則非常喜歡白和黑這兩種顏色。外國新娘則穿白色,表聖潔,參加晚會時中國女性一般穿黃色或紫色的衣服,表高貴,而外國女性則穿黑色的衣服,表典雅。(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不斷深入,中國人的一些觀念也在悄悄發生轉變會穿白色婚紗)
飲食文化,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中國則是一種美性的飲食觀念,中國人對飲食追求的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即使用人們通常所說的“色、香、味、形、器”來把這種“境界”具體化,也難以涵蓋全部。
宗教信仰,中國以儒學為核心,以佛教為宗教的文化體係和西方以基督教為核心的文化體係帶來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國傳統文化則認為雙數是吉利的數字“666”在中國是吉祥數卻是魔鬼複活的日子。
等等等等!!!!...餘下全文>>
中美文化差異有哪些?
中美文化差異有哪些?
在海外留學,會遇到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各類人等。即使同是中國留學生,也有來自不同地域的。因此文化差異不可避免。
那麼,對於在美國留學或者打算去美國留學的小夥伴也會不可避免的麵對跨文化交往。那麼中美文化的差異有哪些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道德上的文化差異
美國人管理道德的工具,除了宗教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工具是社會保障號係統。這是一個記錄一個人在經濟行為中信用記錄的一個係統。它記錄了每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的誠信問題。
在美國,信用比金錢更加重要。信用記錄會涉及每個人的租房、買車,等等。如果沒有了信用,你可能連房子都租不到。這一點,對於那些信奉“知錯就改”的學生來說,比較難適應。很多時候,一些並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錯誤會導致信用記錄上的汙點,從而影響以後在美國的求學之路。身在異國,我們要熟悉並遵守當地的法律規範等。
思想觀念上的文化差異
中國傳統觀念中人情味十足,比較重視他人感受,而在美國人的思維中,更多的是對個人主義的理解。他們崇尚獨立,崇尚自由;中國傳統思想相對穩重內斂,顧及他人及自己的麵子,美國人則相對奔放外露,喜歡求新與冒險等等。
這些情況都可能對剛踏上美國國土的未成年人帶來困擾。在出國前更多地了解外國的文化和曆史,在出國後可以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廣交朋友,敢於嚐試新事物。
生活交際上的文化差異
對於留美學子來說,踏上美國的第一步是去麵對生活交際上的跨文化差異。在交際習慣上,令中國學生感觸很深的一點是,美國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崇尚開放交流和對獨立人格及隱私的尊重。開放交流要求更直接,更坦誠的交往。
傳統中國的謙虛內斂在這裏並不十分受歡迎和接受。獨立性在美國學生的思想裏是個非常重要而廣泛的詞語,這個理念灌輸了他們的一生。所以要想在異國得心應手的生活,必須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要學會慢慢打開自己的交際圈,一旦遇到問題,主動找同學或親友溝通。一個人的力量會顯得微不足道,為了求學過程的順利,就必須學會依靠周圍環境和朋友,充分保障求學及生活安全。
積極融入不強求
留美學子,特別是希望長留美國發展的同學,希望能夠融入美國社會。但是由於文化差異等種種原因,做到這一點很困難。
各國留學生在生活學習多數更傾向於與本國的同學交往,例如情緒低落時,能夠傾訴的對象依然是其他的本國留學生等等。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有客觀認識,積極融入美國社會。但是應該順其自然,不宜強求。
留美學子需要做到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在尊重和互相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交往。無法進一步發展或增進友誼也屬正常,需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跨文化交往。
整理:Saphire
來源:“海外之家俱樂部”微信公眾號
如何看待中美文化的溝通差異
一、中美文化的差異
1.中國文化
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曆史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 孕育了悠久燦爛的東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樸的東方文化。它是一個獨特的文化體係,深深植根於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國文化涉及到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物質與精神的方方麵麵,是一種由善到美,帶有濃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而不同的哲學觀,剛健有為的進取觀,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崇禮重德的倫理觀。其特點是相對內斂、溫和、沉穩。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認為,個人的價值是通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出來的。個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別人和社會負責。中國人強調集體主義,認為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當兩者產生衝突時,個人利益應該作出必要的犧牲以保全集體利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曆來主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尤其是在人與人交往時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製約,否則就是失禮。例如,晚輩見到長輩或下級見到上級時要主動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談時,職位高或年長者常是談話的主導一方,另一方則要表現出洗耳恭聽的謙卑舉止。
2.美國文化
而相對曆時較短的美國文化,是一個受到眾多文化影響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殖民文化的影響,也受到其他眾多移民文化的影響。早期的清教主義思想居統治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本土宗教萌發並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文化要素。美國社會是比較開放的社會,其國民熱切希望實現個人奮鬥目標,亦即“美國夢”的文化特性也非常顯著。
此外,美國文化特性中還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民主製度下的“物質主義”和“個人主義”。美國人認為,一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力。在美國,父子、師生、不同職位的人並無尊卑之別。平等觀念滲透到美國人的生活和思想領域,他們的行為、工作、娛樂、語言、政治等無不體現平等觀念,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關係無不受這種觀念的製約。在美國文化中,人與人交往時較少拘禮。熟人相見,不論輩分與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問候。
二、中美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
任何—個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時期都深受自然環境如氣候、地理位置的影響,是自然環境給文化發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人們選擇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 滋生於人類生活的整個過程,同時也受到政治、經濟、地域及曆史等因素的影響, 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時代性和繼承性。
中國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陸農耕文化,其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文化注重群體主義,而不主張突出個人。其曆史文化傳統強調群體意識,重視集體的作用,注重互相幫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際間的和諧。中國又是一個傳統導向的社會,幾千年來,儒家思想一直占統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以來,曆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其自身利益,需要用倫理之說來教導人們忠於國君(家長),恪守本分,謹守禮數,平安相處,以利於鞏固其政治統治,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傳統的思想規則、方法延續至今,為大家所認同,變成了集體的意識,規範著人們的行為。儒家文化的影響一直占主導地位,受其影響的文化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基礎。儒家倫理曆來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這是造成中國文化中等級觀念較強的根本原因。
美國文化則為地道的濱海商業文化,希臘、羅馬是這種文化的發源地,地處海濱及近海各島嶼。眾多的島嶼使人際往來不如平原方便,故強調充分發揮個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包括個人的作用,個人的獨立性,自主選擇,注重自立和獨立;重視突出個人,追求個體差異。美國深受基督......餘下全文>>
中美文化差異英文版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We might think that Chinese and Americans are totally different people. Not only the way they look different, but also the different cultures. So,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Most Chinese families like to cook the meals at home. The family members sit around the table and share the dishes on the table together. Even when they are having their meals in restaurants, they eat in the same way too. But in America, just part of the Americans have their meal at home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 For example, partings for the Chinese involve a certain amount of ritual and a great deal of one-upmanship. The Chinese feel they must see a guest off to the farthest feasible point-----down flight of stairs to the street below or perhaps all the way to the nearest bus stop. Any protests are to no avail, through you had said “Don’t bother to see me off” ritual at every landing. If you try to go fast to discourage the hosts from following, they are simply put to the discomfort of having to flee after you. Better to accept the inevitable. On the contrary, for American people, they just said “goodbye” and go back to do other work. Another difference is what do you say when you part from someone? “Go slowly.” Not farewell or Godspeed, but “go slowly”. To the Chinese it means “Take care.” or “Watch your step.” Or some such caution, but translated literally it means “Go slow.”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the respo......餘下全文>>
中美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不是很全麵,但我很努力的去回答
1、曆史原因.中國經過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才最後走進了社會主義的門檻,而美國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沒有經曆完整的社會發展曆程,直接跳過封建社會就走到了資本主義.有此美國沒有封建社會產生的許多條條框框,或者來說是很自由.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裏程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也留下了許多根深蒂固的烙印.
2、經濟原因.美國從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就走上向外擴張的道路,從菲律賓到中國的百年之恥,處處都彌漫有美國人的身影.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將美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國家一下抬到了讓世界都為之震驚的大國.美國人民也逐漸產生了朦朧的民族主義.兩百年的風調雨順的發展使得美國人民有些安逸,一百年的強大讓美國人民認為他們是世界的主宰.
3、社會原因.目前還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