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尋尋覓覓長相守是我的腳步!請求這句話的下句
是否在那個城市落腳。能夠長相守,這個問題自己清楚。
細雨春燈夜欲分,白頭閑坐話艱辛。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裏人。的大意
春天的一個夜晚,窗外下著細雨,要到半夜了。我與白頭的母親在屋裏閑坐,訴說著生活的艱辛。
明天一旦出門,我就要去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思念我的親人(指老母)便隻能在夢裏相見了。
唯美的古風句子,感謝爺爺奶奶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路過的風景有沒有人為你好好收藏。----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終於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人天自兩空,何相忘,何笑何驚人。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山河拱手,為君一笑。----古風句子
來生我再來典當來世我再來與你歃血為盟。
相見得恨晚,相愛的太慢,進退讓我兩難。緣過了遠分,緣過了聚散,是否回頭就能夠上岸。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終於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如花美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
經流年夢回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古風句子
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那些上演著繁華不肯謝幕的年華裏開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是宿命的悲還是輪回的痛。----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
渺渺時空,茫茫人海,與君相遇,莫失莫忘。----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如果換我先開口,日子是否還一樣細水長流。
天涼了,涼盡了天荒地老了,人間的滄桑;愛哭了,這麼難舍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淚光淚幹了,枕邊地彷徨。
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一種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誰把誰的明媚盡收眼底誰把誰的難過感同身受。
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你是不是一直這樣,安靜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無家可歸的憂傷。
月光的森然,樂律的精魂,一切隻是幻影,稍縱即逝。----古風句子
那首情歌有關風月卻無關你我。----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黑色的飛鳥掠過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時間燃成灰燼。嘩嘩作響。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我總是躲在夢與季節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
你不曾給我一次回眸,我卻始終在對你微笑。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夜微涼燈微暗曖昧散盡笙歌婉轉。----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風華筆墨,後庭塵埃。便天光雲影,不與徘徊。縱三千裏河山,亦四十年蓬萊。青絲染霜,鏡鸞沉彩。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也許是前世的姻也許是來生的緣錯在今生相見徒增一段無果的恩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古風句子
輾轉在誰的年華誰的天涯。----唯美傷感的古風句子
有緣相遇,無緣相聚,天涯海角,但願相憶。有幸相知,無幸相守,蒼海明月,天長地久。
對你唯有驚鴻一瞥,卻窺見了一種平淡致遠的處世態度,淡罷,淡罷,絕不為萬物所主宰,我獨逍遙於濯濁之外,蟬蛻去拖累,隻願抱明月而長終。江邊一蓑煙草,......餘下全文>>
有一張圖片,圖上有兩句話"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離別苦",圖底下
是不是這個?
無情日,終年詞。天涯路,人兩知。 年少不懂人間事,路斷天涯不為知。 古來多情無情傷,今詞斷語話別生。
早知今日事,何必當初情深重。情深神混苦自身,不若蓮花還潔去。
不沾塵世緣,心中不苦。
若不然,
來亦苦,去亦苦,相聚猶怨,離散更傷。總之一片心思,無限纏魂,不若旦棄千情萬緒繞。
猶記年少時,懵懂天真,心無所係,來去無牽掛。
然如今年長,看過世間繁華,徒生貪戀無數。五光十色戀年華,恩義深深貪情愛。多少眾生,皆結下解不開的緣。直至舉步維艱,處處顧忌。生怕失了心中所愛。
驀然回首,歎已是百年身,貪戀繁華,以致身心千瘡百孔。
不若歸去,不若忘情棄愛,還我一潔淨自由心。
古來多情無情傷,多情,則無情人傷之。無情,則心門不開,孤寂傷之。多情無情,隻要有情,便是傷。
放下情字何其難。古有王子喬,離神仙之差一步之遙,對世人皆可放下情,但唯獨對其子難放下。於是,一聲尖叫,由仙轉入凡人。
情路多荊棘,但身為凡人,此路必經。隻能說,但願人人與善仁,相攜共扶持~
關於天涯的詩句
1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 天涯何處無芳草
3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6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7 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 8 天涯 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9 天涯海角今猶在,人世滄桑萬輪回
10 崎嶇萬裏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
表示想念個離別的句子
1. 無盡的思念,無盡的等待!你可覺得,這清澈的歲月之流,似變成透明的凝凍。
2.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
3.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恨郎郎不知。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
4.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 心愛的人兒不在身邊,使戀人們時時思念悲歎,使他們感到莫大的痛苦,可是沒有什麼短暫的離別更有益於加深相互的情意了。
6. 燕子聲聲裏,相思又一年。
7.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
8. 一往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語。
9. 憶歸期,數歸期,夢見雖多相遇稀,何日重逢,不再分離?
10. 遠行的人,你看見嗎?家屋的上空飄起嫋嫋的炊煙。迎你的飯,候你的菜,一回回地煮,一次次地把你等待。
11. 月照紗窗,縹緲見梨花淡妝。依稀聞蘭麝餘香,喚起相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12. 怎能忘記你的微笑和美麗的眼睛,還有那火熱的令人心醉的交談?嗬,這愛情的河裏,流的全是對你的思念!
13.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
14. 縱然距離和雲層,遮住了遠望的視線;而我心的目光喲,卻不受任何阻攔。啊,此刻,你可曾發現,我正倚窗凝望著你。
15.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6.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也許藏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隻是兩顆淚珠。
17. 不為傷春,卻似傷春瘦。朝朝夜夜期,思悠悠,化做春波不斷流。
18. 春夜的星星是那樣明亮動人,在我的夢裏,永遠有一對星星熠熠閃爍,那就是你火焰般美麗的眼睛。
19. 此刻,我多羨慕那隻飛在雲端的雄鷹;如果我是那隻展翅高飛的雄鷹,不就可以看清你的容顏,不就可以飛到你的身邊。
20. 當夕陽譜寫這沒有聲音的美麗樂曲 晚霞時,你可聽見我的心兒又唱起思戀之曲了?
21. 蕩蕩在湖麵上,沒有繩索的羈絆;凝思在安謐裏,沒有槳的驅使 這就是我的思念之舟啊!當空氣裏流動著無言的歌時,愛的水波,正把它推向暮色深處。
22. 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兩鬢可冷青,隻為相思老。
23.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4.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裏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25. 記憶的篩子,篩落了無數的往事,留下的是情和愛的晶體你,幾乎占據了我的全部記憶。
26. 假如濃密的烏雲消散,月亮重新放射出清光,那隻是為了讓我心中對你的思念,永遠不會消亡。
27.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28. 漫步在記憶的沙灘上,拾起往事的一隻隻彩貝,這是你走了後我唯一的樂趣。
29. 每當我憶起那難忘的一刻,臉上就泛起幸福的紅暈。啊,濃烈香醇的愛情美酒,竟能如此持久地醉著人心!
30. 不為傷春,卻似傷春瘦。朝朝夜夜期,思悠悠,化做春波不斷流。
31. 緣分讓我遇見你,感覺讓我喜歡你,時間讓我愛上你,思念讓我記住你,心痛讓我想起你。
32. 離別是美麗的憂傷,正如花謝花開,潮起潮落,因為有了離別,所以才有了無盡的思念和追憶!唉!我並不是不相信你,隻是我不知道怎麼辦!『希望你可以看到』
33. 你會因為一首歌喜歡上一個人,因為一個人喜歡一個城市,因為一個城市喜歡上一種生活,然後成為一首歌,想念某個人
34. 以前總以為可以一個人生活,現在真的不能習慣。習慣久了,累了。現在好想有你陪我!望天望月望著你,想天想地想著你。賞花賞月直到懂得欣賞你,懂事懂情之到讀懂你。時間漫長流逝,心房的靠近。走近你,走進心房,懂你愛你;思念你
35. 不見麵不等於不思念,不聯絡隻是為了掩飾眷戀。早上還給......餘下全文>>
大家覺得“醉臥梅花間,笑看紅塵事”“倚欄天涯路,望斷世間人”這兩句話怎麼樣?該如何理解?
最好的詮釋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恍然大悟的句子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確在燈火闌珊處。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春。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還有:
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句本來都是言情話相思的佳句,卻被王國維用以表現“懸思——苦索——頓悟”的治學三錠境界,它巧妙地運用了三句中蘊含的哲理意趣,把詩句由愛情領域推繹到治學領域,賦予了它以深刻的內涵。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本句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詞人柳永的《蝶戀花》。原詞是:“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在這裏,顯然也已超出了原詩相思懷人的情緒了。他想說明,對事業,對理想,要執著追求,忘我奮鬥,為了達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則采用了宋代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詞句。辛棄疾的原詞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用在此處,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這就達致了最後的成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
參考自:blog.163.com/...10110/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誰寫的???
宋 晏殊《蝶戀花》
一、
《蝶戀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詞,這首詞,經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境界”的第一境界之後,更是人盡皆知宋詞中的佼佼者!詞的意旨也明確得很,似乎並不需要再作解釋。但我讀了不少現代大多數的詞學名家的解釋後,總覺心有未安,非要把心中要說的話寫出來不可。現在,先讓我們來欣賞這首詞。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二、
在解釋這首詞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撫州市)。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深獲真宗的賞識而賜同進士出身。後複試,擢秘書省正字,盡閱秘閣藏書,學問益博。遷翰林學士,深為真宗所倚重,《宋史》本傳載曰:“帝每訪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紙細書,已答奏,輒並槁(應高上木下)封上,帝重其慎密。”仁宗繼位後,更加信任他,曆居要職。慶曆中,更晉官至集賢殿大學士,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文武二職的宰相)。一年後罷相,貶為工部尚書,接著出任穎州、陳州、許州等地的地方官,後升任兵部尚書。六十四歲病逝,仁宗雖親臨喪事,但以不視疾為恨,特罷朝二日,死後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仁宗親篆其碑曰:“舊學之碑。”
晏殊高才碩學,識見過人,知人善任。1027年,他留守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時,鑒於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於是“大興學校,以教諸生。”延範仲淹以教生徒,吸引賢才,當是時,四方求學者鹹集,其後顯身於場屋與朝廷的,大多出於此。除範仲淹外,韓琦、富弼、歐陽修、宋祁等曆史名臣,都出自他的門下。一時間把五代以來荒廢已久的教育事業很快地振興起來,一方麵為國興學,並且另一方麵也為國養才和儲才。
除了在教育上有所改革外,《宋史》也提到兩件事顯示出他的高超識見。本傳說:“仁宗即位,章獻太後奉遺詔權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後,垂簾聽之。皆毋得見。議遂定。”另一事是:“陜西方用兵(指西夏寇邊),殊請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悉為施行。”足見他真是識見超群,文武全才。
他在文學方麵的貢獻也是多方麵的。能詩善詞,文章瞻麗,四六文、書法無不工。《宋史》本傳說他“晚歲篤學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後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現尚存世為《珠玉詞》及清人所輯的《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僅存殘本。
他的詞風繼承五代,深受馮延己的影響,工於造語,寫景言情均屬上乘。一般評論認為他的詞作內容貧乏,這是很不公允的。因為詞在當時仍以寫景抒情為主調,一直到了範仲淹才開始將邊愁融入詞作中,但也未能蔚以成風。馮煦《蒿庵論詞》說得比較平實。“晏同叔去五代未遠,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宮右徵,和婉而明麗,為北宋倚聲家初祖。”要而言之,他在宋詞的地位是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位置上,並對歐陽修、晏幾道有一定的影響。他一方麵吸收了《陽春集》的清麗蘊藉,另一方麵又避免了《花間集》的濃豔纖巧,足見他在取舍之間從而形成自己特定的詞風,論者譽其“導宋詞之先路”,誠為恰當的評論!
三、
對作者晏殊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後,我們便可以進一步去探究他這首詞的確切意旨了。這首詞的主題是寫離別以及離別後的傷痛。明顯地,跟他離別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無回,也未曾留下地址。整首詞所寫事件發生的時間就在昨天黃昏到今天的清晨,並且事件的直接結果是讓晏殊澈夜無眠與悲痛無已。“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給人帶來的苦楚,它的光輝斜斜地照射入詩人紅紅的門內,直照到破曉時分。詩人晏殊失戀了,對方離他而去,他連月亮也怪罪起來了。是不是正因為他深深愛著對方,但對方卻離他而去,才引發出這深深的傷痛?“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這是稍後一點兒另一位詞人歐陽永叔的名句。誠然,假如你在情感上沒有深陷進去的話,離愁也隻不過是淡淡的一種無可奈何而已!當前真實的悲痛,不正因為是無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引致的嗎?那又幹風月底事?也正因為是澈夜無眠,他見證了清晨門外欄杆旁籠罩在一片慘霧愁煙中的菊花,見證了哭泣的蘭花葉尖上的淚珠(露珠),見證了橫梁帷幕上雙雙的燕子竟因為才剛剛有點兒初涼卻不辭而別。這一係列清晨的秋景居然是這般的令人神傷!但是,還不止如此而已,下麵才是詩人晏殊要真切表白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門前原先是綠意盎然的一棵樹,現在經秋日的西風在昨夜一吹之後,竟然開始凋謝了。樹經受不起西風的輕寒,開始凋殘萎謝,而人呢?他在詞裏真的隻是說那棵樹嗎?不是的,他客觀地說的是樹而主觀地說的卻是人-他自己。原先跟她在一起時是快樂的、幸福的,充滿著人生希望的,現在她卻離他遠去,對他來說,正好像秋日的西風對一棵碧綠的樹所造成的摧殘一樣,一下子便生意盡失!失去了她,人生還有什麼樂趣?這便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失戀的人共同的實感。借樹喻人,在晏殊稍早一點的五代詞中李後主便用過,他在亡國之後被禁閉起來,在他的詞中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注)那棵寂寞的梧桐樹不就是李後主本人嗎?孤孤單單地在深院裏而與外界清朗的秋天隔成兩個世界。在這兒,晏殊顯然繼承了李後主相同的手法,並且同樣是登樓,同樣是秋日就更明顯不過了。然而他仍不完全死心,獨自登上高樓眺望遠處,天涯望斷,盼望她會回頭,盼望她會回心轉意!這裏用了個“獨”字真是高妙,首先是響應前麵雙燕而形成對比,顯示出當前的他是如何的形隻影單,進一步更刻劃出他那了無生意的形軀攀上高樓的企盼與企盼的失落而產生的內心孤寂淒苦。答案是清楚不過的,對方昨天離他而去後並沒有再回頭。詩人晏殊很想把內心對她的思念和苦楚寫在信上告訴她,這兒彩箋和尺素指的都是信,重複地說出,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我想寫信給她啊!我想寫信給她啊!但是,她已下定決心不再理晏殊了,並沒有留下地址,離開了這傷心地而遠適他方。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向她剖白呢?她又會去什麼地方呢?“山長水闊知何處?”-這是晏殊內心中興起的另一個疑問。獨自站在高樓上,天涯望斷,然而隻眺望到山河遠隔,而人呢?“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她已遠去,不曾留下地址,這就是他們的悲哀!事件發生在約九百多年前北宋初期,我仍可讀出晏殊當時的悲痛!
那個女孩子是誰?她叫什麼名字?他們為什麼會分手?這發生在晏殊當宰相之前還是當了宰相之後?他在哪兒認識她的?她幹什麼的?我細讀了《宋史晏殊傳》和查核了許多書籍,但完全找不出任何線索!然而這很重要嗎?重要的恐怕是晏殊曾為這一件事深深地痛苦過,並且在他的其它詞作裏也表達出同樣的失落與後悔,我覺得,這已足夠。所謂的足夠,我的意思是我們距離他所處的時代已九百餘年,仍能感受到他那份苦楚、無奈與後悔!讀晏殊的這首詞,我真切地驗證了他當時澈夜無眠和傷心流淚的情景。他既然那麼愛她,為什麼不娶她為妻?我也曾興起過這樣的疑問。然而,人生似乎總有一些非個人所能掌控的東西,又似乎不是,而是雙方的特殊性格鑄塑了這特殊的悲哀,誰又能說得清楚?我相信他們再也沒有重逢,這憾恨便變成了他們心靈深處的永恒!
四、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見出晏殊當時內心的悲痛。西風之凋碧樹正充盡地道出那離別對他生命的衝擊。有趣的是葉嘉瑩女士卻有完全不同的了解。葉女士在她的《嘉陵談詞》書裏《談詩歌的欣賞與人間詞話的三境界》一文中說:“在台灣,四季無鮮明之變化,此三句詞所表現之境界頗不易體會得到,而在大陸的北方,每當玉露凋傷金風乍起之時,草木的黃落變衰是一種極其急促而明顯的現象。長林落葉,四野風飄,轉眼間便顯示出天地的高迥。新寒似水,不僅侵入肌骨,更且沁人心脾。偶爾登高望遠,一種蒼茫寥廓之感,會使人覺得爽然若所失。”顯然葉女士未讀懂此處以樹喻人之詞旨!我出生於廣州,成長於南中國的香港,在台灣讀大學。大學時期對她的說法信以為真,後來長期居住在緯度極高的北歐始知其不然!每年的觀察,都沒有發現西風一夜之間凋碧樹的現象,而是漸進式的。顯然晏殊隻是透過文學的手筆借樹以喻人,說出自己內心的衝擊而已!葉女士花了這麼多華麗的辭藻去解說,正顯示出她未正視晏殊內心之真實感受!
在她同一書中,有《大晏詞的欣賞》一文,見解則更是新奇,她把晏殊歸類為“大晏乃是一個理性的詩人”。在該文裏,她說:“一般說來,詩人的性格可大別為兩種:一種是屬於成功的類型,而另一種則是屬於失敗的類型。屬於成功的一型,就性格而言,可以目之為理性的詩人,而屬於失敗的一型,則可目之為純情的詩人。”這種說法顯然犯了兩重錯誤。第一是哲學術語的濫用。第二是用成功型與失敗型去區分詩人的“性格”為兩種類別顯然不合常理。假如以這觀點再跟詩人的事業成功或失敗產生一個必然的關連則更牽強。因為事業成功的詩人並不能保證其它方麵就無挫折,尤其像感情一類的波折!這就會引致悲傷。而事業失敗的詩人,也可能會在其它方麵有所獲,這就會引致快樂。並且,我們隻能說某種某種的性格較易導致成功,或某種某種的性格較易導致失敗等。而相反地用成功型或失敗型去說一個人或詩人的“性格”則未之或聞!再由此進一步去推演出“理性的詩人”與“純情的詩人”就更缺乏說服力了。至於理性一辭,依康德,可劃分純粹理性與實踐理性,前者是理性的思辨使用,後者是理性的實踐使用。不知葉嘉瑩女士采取那一種?還是另有其它?顯然,葉女士作這種區分受到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把詩人區分為“主觀之詩人”與“客觀之詩人”的誤導。她在該文中也承認這一點。現在就讓我們檢查一下王國維先生的說法。《人間詞話》裏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越深則材料越豐富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越淺則性情越真,李後主是也。”
首先我願意指出王國維先生這一段話有兩點錯誤。第一、《水滸傳》、《紅樓夢》的作者根本就不是詩人,更不是什麼所謂的客觀之詩人,他們是小說家。小說家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創作小說當然是有利的條件之一,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看是寫那一類型的小說。我看不出吳承恩、曹雪芹與詩人或客觀之詩人有什麼關係。第二、是哲學術語的濫用。“主觀”、“客觀”可以這樣隨意使用?是知識論的還是形上學的抑美學的使用?王國維先生沒有界定。在《人間詞話》裏也就使用了一次而已。我們同情地了解他的上下文,可知他無非主要想說明“抒情”與“寫實”各有不同的偏重罷了,何事於主觀、客觀?難道真的加上一些高來高去的哲學術語就更引人入勝或增加說服力?顯然,葉嘉瑩女士未經批判地將王國維先生的“主觀之詩人”發展成“純情的詩人”,而將“客觀之詩人”發展成“理性的詩人”。她更把晏殊歸類於“理性的詩人”之列!並據此把晏殊的一些作品作出了符合她的設定下之奇特解釋。像晏殊的《浣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惜眼前人。”同樣的一句“不如憐惜眼前人”,在晏殊的《玉樓春》又出現了。“不如憐惜眼前人,免使勞魂兼役夢”,依我的了解,晏殊深切地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珍惜對方(可能跟《蝶戀花》裏說的是同一個女孩子!)現在徒然地哀歎山河遠隔,落花風雨,以及弄得現在魂勞夢役的,這又何補於事?為什麼非要等到眼前的人真正地離他而去了他才會真正的覺悟?他才覺察出這是何等的愚昧?我想他心頭裏一直發出的話就是:“何必當初!為什麼會這樣?”但是,葉嘉瑩女士卻有完全不同的意解。由於她認定了晏殊是“理性的詩人”,所以她在同一文中如此解釋說:“如滿目一句,除念遠之情外,它更使讀者想到人生對一切不可獲得的事物的響往之無益。落花一句,除傷春之情外,則更使人想到人生對一切不可挽回的事物的傷感之徒勞。至於不如憐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僅是眼前的一個人而已,而所該珍惜把握的現在的一切。而大晏在另一首玉樓春詞中也曾有句雲:不如憐取眼前人,免使勞魂兼役夢。由此一句之重複使用,我們更可以體認出來大晏之所屢次提到的眼前人,實在隻是表現了大晏的一種明決的麵對現實的理性。”確然無疑地,葉女士是先預設了一種看法,再由這種看法去解釋晏殊詞的內容,才會產生出如此異於正常的理解!很像晏殊變成了理性的詩人後,他的悲痛也變成了是理性的了。有理性的悲傷嗎?葉女士在同一文中如此說:“我以為在正中的傷感中,有著執著的熱情。在六一的傷感中,有著豪宕的意興。而在大晏的傷感中,所有的則是一種曠達的懷抱。”固哉!這真是深文羅織啊!讀晏殊的《蝶戀花》,相隔整整九百多年,他真實的傷痛,我仍能體切地感同身受,而葉女士在其所謂的“理性的詩人”的導引下,竟漠視別人的悲痛也如此!這正顯示出她從未理解以樹喻人之詞旨實彰彰明甚。肯定地,理性的詩人是子虛烏有的。那麼,你認為世界上會有客觀之詩人嗎?他又是誰?
(注):晏殊另一首詞《采桑子》如此寫:“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矓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手法與此相似,顯然脫胎自李後主。
附: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首詞中的三句話(這三句話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把本來不相幹的這三句名言連綴成“三重境界”之說,將曆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秘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有一點迷茫,有一點淒涼。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物象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在“一葉”的飄零中覺察到秋的到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後的冬以及緊接著的爛漫的春。
第二境重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這裏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誌之錘煉,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犧牲其一生之福祉”。
第三重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元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鮮花如潮,就在這樣的情景千百度地尋覓,可怎麼也找不到,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卻發現佳人就在燈火闌珊處。換言之,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辛萬苦,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彙入真理之長河中,這是何等的欣慰!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尋尋覓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