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清明詩會有哪些詩詞?
*
你好,希望采納!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元宵節詩詞選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清明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春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隻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重陽
采桑子 重陽
**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清明詩會作文四百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腸。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隨著時光飛逝,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清明節又千裏迢迢的來到了。
清明節它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它是一種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節日。
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蔥、荷蘭豆、土雞、豬肉、。再去市場買水果,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後,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說:“飯後不要亂跑,等會準備出發去掃墓。”
爸爸、奶奶、二伯,從6點忙到7點。差不多才做好準備,然後就開著汽車出發了。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才到了目的地,我滿心歡喜,提著東西上山給爺爺、姥姥、姥爺……掃墓。
我看到外公和外婆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幹淨,接著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又彎又大的土包前麵的石板上,嘴裏還不知在小聲嘀咕著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
爸爸告訴我了清明節的來曆,又告訴了我為什麼要掃墓,我輕輕搖了搖腦袋,似乎我懂了一點。
這次的掃墓迎娶閉幕式了,我回到家,腦海裏還是飄蕩著掃墓的情節。
看《清明詩會》觀後感怎麼寫?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係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麵,人們幹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ZG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曆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隻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麵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求第三屆北京清明詩會中宋春麗朗誦的《我的父親母親》全詩內容
我的父親母親:
你給了我烏黑發亮的頭發
你給了我白皙柔嫩的臉頰
你給了我明亮深邃的眼睛
你給了我溫柔而堅強的一顆心
你給了我思想
你給了我生命
讓我在藍天之下在黃土之上呼吸奔跑
享受自由的每分每秒
你是我的父親母親
無時無刻不把我牽掛在心
你是我的父親母親
你的愛溫暖鼓勵我在人生的風雨中執著前行
你留給自己蒼白稀疏的頭發
你留給自己枯黃幹裂的臉頰
你留給自己渾濁模糊的眼睛
你留給自己衰老但還在掛念的一顆心
你獻出了思想
你獻出了生命
而後在太陽之下在月亮之下靜靜的等候
等候那最後一次的出門遠行
你是我的父親母親
無時無刻不把我牽掛在心
你是我的父親母親
你的愛溫暖鼓勵我在人生的風雨中執著前行
求清明節朗誦的詩歌。急!!
革命烈士的詩歌
一陣雷聲從墓碑上碾過,像掌聲
沒有人願意,在十八歲就永遠睡去
唯獨綠色的他們,為了保護身後那群白鴿子的夢
自動匍匐在地下,築起一座長城
忘記是罪過,但也不要用“永遠年輕”來安慰這些長眠的人
也許有一天,墓碑也會長出皺紋,代替他們模仿那個早已向往的,將軍的年齡
還是別出聲,崇敬烈士的人,必須像烈士一樣沉默
隻有雷有權力轟隆隆碾過,像戰場的回聲
為什麼我們的腳步輕輕?
為什麼我們的心情沉重?
為什麼蒼天落淚?
為什麼鬆柏也動情?
這是一所偉大的學校,播撒著革命的火種。
這是一片聖潔的淨土,安放著先烈的英靈。
從戊戍六君子的甘灑熱血,到狼牙山五壯士的驚世壯動
從“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義的隆隆炮聲;
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戰爭的滾滾硝煙;
從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到天安門城樓上第一麵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
先烈們鬥誌昂揚、勢不可擋。先烈們視死如歸、氣貫長虹!
把滾燙的熱血傾灑,把鮮花般的年華奉獻。
槍林彈雨中您挺起堅毅的身軀;
硝煙彌漫中,您發出震天的吼聲
前麵的戰士倒下了,又有無數的戰士衝向前;
一麵紅旗倒下了,又有無數麵激旗高高舉起。
熱血奏響壯烈的凱歌,青春譜寫光輝的曆程。
烈士長存!
豐碑永恒!
這個題目不太好,你可以自己換一個,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
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爆發。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死。旋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於白雲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後,時值臘月,會天大雪,餘滯於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於其門,百感並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複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裏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鹹。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大沽台上炮聲隆,將士陳屍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窪難日見炊煙。宣戰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後西秋獮。 辛醜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裏外吊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複年。可憐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複青天。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白雲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製。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奮應向前。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裏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吾儕不曾曆戰火,無複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雲悲。隻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換新天。 英雄何隻黃花崗,無數忠魂紅......餘下全文>>
第四屆北京清明詩會中張家聲老師朗誦的《大師愛母》誰有原稿啊?有的發一下,謝謝了!
大師愛母
——紀念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
作者:任衛新 朗誦: 張家聲
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
九十歲高齡回鄉為母親 清明掃墓
在母親墳前長跪不起
直到老先生九十八歲
魂歸山東老家臨清故裏
按照生前立願安葬在母親身邊
不僅學術令人敬仰
血脈親情更讓人 心靈震撼
輕輕的 撒上一把土
覆蓋了大師九十八歲的春秋寒暑
輕輕的 撒上一把土
卻覆蓋不住老人心底的一種情愫
輕輕的 撒上一把土
覆蓋了大師給人一生的慈眉善目
輕輕的 撒上一把土
卻覆蓋不住老人最後的感人肺腑
終於和母親安睡在一起了
也許這感覺 就像孩提時一樣 幸福
終於和母親依偎在一起了
也許這宿願 就是自己最大的滿足
此一生 學海 此一生 學術
都說是著作等身 成就卓群而獨樹
也許三冠加身 看看淡功名祿
這才是他寫在最後的 返璞歸真賦
九十高齡 回鄉給母親掃墓
墳前長跪 淚水映著流淚的香燭
九十高齡 有如孩提時換母
墳前傾訴 感天動地誓願當哭
娘啊——
這恐怕是兒子今生最後一次來給您掃墓
將來我要誰在你的身邊
日夜和娘廝守不離半步
如此天地一跪 有如羊羔跪母
九十高齡在母親麵前 依然這樣輕重如初
如此天地一跪 堪當感動千古
九十高齡在母親麵前 依然這樣情真如故
說什麼葉落歸根 魂歸故土
母親身邊就是九十八歲老人
最後的選擇 歸宿
說什麼道德文章 五車學富
母親身邊就是九十八歲老人
獨有的生命著述
一代國學大師 愛母之如此徹骨
這九十我們中華民族
最高貴的文化元素
一生讀書 一生寫書 一生教書
留下這樣一篇最寶貴的文字
讓我們品讀
我剛弄完的,你拿走吧
中央電視台10套播出過一個朗誦現代詩的節目,叫什麼名字,拍的還不錯,環境很有詩意,有人記得叫什麼名 100分
《新年新詩會》
看《清明詩會》觀後感怎麼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麵仿佛還曆曆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淒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複蘇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古詩朗誦要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穎,要
詩歌朗誦分個人和集體朗誦。
個人朗誦能夠采用的形式相對較少。但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選擇。比如我們說的仗劍狂歌,就屬於是加舞蹈朗誦。比如說撫琴吟誦或者是化妝成某一角色的情景朗誦都是可以的。同時情景朗誦也適用於集體朗誦。
集體朗誦可分為領誦和合誦。一般選擇豪放類型的作品,以表現作品氣概。也可以選擇分段朗誦,即分為幾個方陣等。具體的形式可參考“第六屆北京清明詩會”其中對於集體和個人朗誦都能起到很多的借鑒。[kan.sogou.com]
人們聽詩時能否產生情感反應。產生多大的情感反應大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朗誦者聲音本身的質量(這和朗讀者有關);
二、聲音的節奏感(詩人的責任在於提供節拍標誌,朗誦者要將潛在的節奏表現出來);
三、詩歌意象(這和詩歌質量和聽眾修養相關);
四、朗誦者個人情況(有名一點、漂亮一點都有助於提高讀者心靈開放的程度)。
聽詩和聽歌的差別,隻是在於這幾種因素的排序不同而已、聽歌的重要程度排序是:
(二)、(四)、(一)、(三)
2013清明詩會讀後感 400字
“燕子來時春分,梨花落後清明。”燕子來了,梨花落了,如此的詩情畫意,這樣的詩意清明。
清明又是詩的節氣。詩意的萌發與生長,是因為春雨的滋潤嗎?它是沿著詩的韻腳,一路沐雨而來。
唐宋詩詞,憑窗望海,感覺在古代,清明原本是滿有詩意的。“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入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這是詩人蕭繹冒雨踏青脫口出章的《詠細雨》,寥寥四句,就將清明細雨若有若無、乍隱乍現的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情調。青青麥苗搖動著春雨,讓人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池池水稻,更情不自禁的引發人哼唱起當年的台灣校園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聽得腳步劈啪劈啪響”,至今想起,仍然不絕於耳。回味影視劇裏一枕暗香聽櫓聲、尋夢無痕到江南的周莊那天籟般的水聲、夢幻般的烏蓬,版畫般的民居、桃園般的民俗。浸潤在這種氛圍中,總會讓人神采飛揚、遐思萬裏。
窗外的景色正好,清明充滿詩意……
清明,親近自然、走近先人的日子,既懷哀思,也有詩情。
清明,果然充滿了詩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2012年清明詩會有哪些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