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安故事的詩句
晉唐故事砌牆中。
秦漢風雲遺夢裏,遙望古樓穿碧穹詠西安鍾樓
長安城內大街中,勢入雲天寶閣雄。
風雨流連容貌換,春秋鬥轉回聲融。
憑高一望情懷異,酹酒千嗟緒意同。
夜色無邊渾欲夢,心潮湧動下簾櫳。
有關古代長安的曆史故事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李世民大唐盛世。。。好多哦
李白三入長安的故事
李白一生曾經三次入長安。開元十八年,為尋求政治出路,“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是為“一入”。天寶元年,奉召入朝,待詔翰林,是為“二入”。天寶十二年春,幽州之行歸來,又有一次長安之行,是為“三入”。此三次中,“二入”早已為世所知,“一入”之說亦基本確立,唯“三入”之說,尚在探索之始。
關於李白醉臥長安的故事
書中描寫我國古代偉大詩人李白,從天寶元年秋奉詔入京到天寶三年離開長安的一段生活,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南陵困厄時的世態炎涼、梁園續親的風韻經曆,以及赴京途中的社會風情和京華宮闈的生活。其中包括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金鑾賦詩、草答和蕃書、八仙之遊、高力士脫靴和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宮廷生活等細節。全書共八章,四十八節。每一章都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和精采的描繪。可以獨立成章,而又章章相聯,節節相通。
書中塑造了偉大詩人李白才華超群、風流瀟灑、蔑視權貴、心憂天下的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揭露了唐朝由盛入衰情況下,農村凋敝、社會動蕩、皇帝荒淫、宦官專權的社會現實。
作品語言頗具特色,以現代文體為主,揉雜了古文詞語,讀起來琅琅上口,優美流暢。
李白二進長安的故事
著名的千金買壁故事家喻戶曉。但時間似乎不對。1:“我浮黃河去京闕,”去是離開的意思。說明是出長安。李白兩到長安。是哪一次呢? 2:詩中有“五月不熱疑清秋。”是夏天。李白第一次進長安失意離開是初夏,到梁園是夏天,時間對。而二出長安,去了山東,娶了任城女子,這說明題詩後,“千金買壁”隻是欣賞才華,與愛情無關。而且二進長安失意離開是三月,初夏在洛陽,秋天與杜甫,高適遊宋城(商丘)梁園。冬往河北安陵,奔山東錄入道籍。路過任城與任城女子成婚。後來50歲左右才與宗氏在一起。仰慕變成了愛情。 另外,《行路難》,《蜀道難》應該寫於一進長安時。《行路難》三首,提到與市井之人混在一起。二進長安後,李白沒機會和這些人在一起。皇家有自己的宮廷鬥雞。《蜀道難》是在長安送王炎去劍閣寫的,還寫了意思相近的〈劍閣賦〉,和一首送王炎的詩。二進長安後宮廷裏勾心鬥角太多了,蜀道已經不算難了!第一次的可能性大。而且二進長安當官前呈給賀知章看的也是《蜀道難》。所以,是一進長安寫的。
不見長安說的是什麼故事
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麼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過江來的意圖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於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並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求中國漢代長安發生的淒慘故事
趙飛燕(前45年-前1年),西漢漢成帝的第二任皇後,漢哀帝時的皇太後,其原名未被正史記載,通常認定為宜主。趙飛燕體態輕圌盈,身輕如燕,傳說中能作掌上舞,是一位在中國民間和曆史上傳奇的女子。正史上對她的記載很少,然而關於她的野史逸書卻又很多,趙飛燕與與妹妹趙合德的故事是一個不斷流傳並逐漸豐富發展的過程,尤以《西京雜記》、《飛燕外傳》最為影響深遠。
趙飛燕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圌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曆代文人對她的故事也很感興趣,很多詩詞文賦中都有關於她的描述。
出身
趙飛燕出身平民,父親趙臨是官圌府家奴。趙飛燕生下後就被拋棄,三天後竟然還活著,便把她抱回家中撫養。長大後成了陽阿公主府上的奴婢,開始學習歌舞,因其舞姿輕圌盈如燕飛鳳舞而得名“飛燕”。
《飛燕外傳》中趙氏姐妹的出身則被演繹的更為傳奇,是江都中尉趙曼的家伶馮萬金與江都王孫女姑蘇郡主的私生女,後因父親逝世,馮家衰敗而從姑蘇流落到長安,被人喚作趙主子,後用刺繡討好陽阿公主的總管趙臨,成為他的義女。《趙飛燕別傳》中還曾描述姐妹倆因孤苦無依在集市上賣草鞋為生。
漢成帝時期
漢成帝時常微服外出遊樂,一次來到陽阿公主府見到趙飛燕被其美豔和舞姿所迷,十分高興,便把她招入宮中,大為寵幸。後來聽說她有一個妹妹,也下令招入宮中,姐妹“俱為婕妤,貴傾後宮”。成帝固寵趙氏姐妹,對其它妃嬪不屑一顧,對她們的寵愛逾越了禮製,許皇後、班婕妤等人皆失寵。鴻嘉三年(前18年)趙飛燕趁機告發許皇後等人蠱詛他人,求己親媚,禍及皇帝。太後得知後大怒,下令徹查,許皇後因此被廢。之後漢成帝欲立趙飛燕為後,但太後嫌棄她出身卑微,不同意。太後的外甥侍中淳於長深得太後信任,他多次在太後麵前為成帝立趙飛燕為後一事說情,終於得到了太後的認可。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趙飛燕的父親趙臨為成陽侯,改變她家卑微的身份。六月,封趙飛燕為皇後,大赦天下。
趙飛燕成為皇後,雖然獲得了作為女人的最顯赫地位,但成帝對她的寵愛卻漸漸不如以往,成帝最為寵愛她的妹妹趙合德,封為昭儀。趙飛燕居住的宮殿—昭陽舍極盡奢華,中庭以彤紅之色,殿內油漆一新。門限以黃銅襄飾,並塗上黃金。上殿的階梯以白玉砌成,殿內圌壁上露出的如帶一般的橫木以金環裝飾,同時嵌入藍田玉壁、明珠、翠羽、其富麗奢侈,為諸宮之最。《西京雜記》對趙氏姐妹的居處之奢華富麗也有長篇累牘的描述。趙飛燕姐妹雖然相繼專寵後宮十多年,但都沒有子嗣,《飛燕外傳》中的解釋是姐妹二人為駐顏卻老使用息肌丸以致不圌孕。
綏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劉圌欣來長安,其祖母傅太後私下賄賂趙飛燕姐妹,在她們的幫助下,一直沒有子嗣的漢成帝立劉圌欣為太子。第二年春,成帝突然去世,趙飛燕之妹趙昭儀被眾人追罪,因此自殺。
漢哀帝時期
劉圌欣即位,是為漢哀帝,他感念趙飛燕當初擁立之功,尊趙飛燕為皇太後,封趙飛燕的兄弟趙欽為新成侯、趙飛燕的侄兒趙?為成陽侯,趙氏一門兩侯,地位顯赫。然而幾個月後,司隸解光彈劾趙昭儀慫恿皇帝殺害許美人、中宮史曹宮所生皇子,稱“趙昭儀傾亂聖朝,親滅繼嗣,家屬當伏天誅”要求追究趙氏一族的罪過。哀帝於是下令免去趙飛燕兄弟新城侯趙欽、侄兒成陽侯趙?的爵位,貶為庶人,家屬被驅趕至遼西郡。議郎耿育上疏為趙飛燕求情,對解光揭出的殺害皇子案持懷疑態度,痛斥其落井下石。由於哀帝得繼皇位乃趙飛燕大力促成,加上她與哀帝祖母傅太後關係密切,自然不再予以追究,趙飛燕總算能安下心來,保住了皇太後的位子,但這樣一來被太皇太後王政君和王氏家族所仇恨。
死亡
元壽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崩逝。與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團東山再起,哀帝寵臣和外戚遭到了嚴厲的打擊,趙飛燕也沒能例外。王莽挾太皇太後王政君下詔曰“前皇太後與昭儀俱侍帷幄,姊圌弟專寵錮寢,執賊亂之謀,殘滅繼嗣以危宗廟,悖天犯祖,無為天下母之義。貶皇太後為孝成皇後,徙居北宮。”一個月後王莽又下詔將趙飛燕和哀帝傅皇後一起貶為庶人,趕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園,當天二人一同自殺。
古詩背後的故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誌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麼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裏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王維的生平經曆,及當時所寫的古詩.
王維年譜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生於武後長安元年,卒於肅宗上元二年( 701-761)。(據陳鐵民〈王維年譜〉,文收氏著《王維新論》,北京師範學院 出版社,一九九○年九月北京第一版,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二次印刷)
其他知見年譜:
王右丞年譜一卷 明.顧起經編 文收《王右丞集》內 明萬曆三十四年
(1606)奇字齋刊本 明.嘉靖刊本
王右丞年譜一卷 清.趙殿成編 文收《王右丞集》內 清乾隆間刊本
王維年表 莊申編 文收氏著《王維研究.附錄三》 香港:萬有圖書公司 一九七一年四月
王維年譜 張清華 上海學林出版社 一九八七
王維年譜證補 張清華 北京:文學遺產 一九八八年六月
王維年譜 佚名 日.岩波書店 中國詩人選集六 一九五八
輸入、建檔者:國立交通大學共同科通識教學組副教授潘呂棋昌
建檔日期:一九九八年四月三日
701 辛醜 周 則天帝 大足一(長安一)
■帝在東宮。 郭元振為涼王、都督。拓境千五百裏,軍糧支數十年。
▲王維生。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生於武後長安元年,卒於肅宗上元二年(701-761 61)。
702 壬寅 周 則天帝 長安二
■帝在東宮。 突厥寇鹽夏。薛季昶、張仁願禦之。
▲王維二歲。
703 癸卯 周 則天帝 長安三
■帝在東宮。 唐休璟相。 貶魏元忠。
▲王維三歲。
704 甲辰 周 則天帝 長安四
■帝在東宮。 複作大像。 崔玄暉相。 姚玄之為靈武安撫大使。 張柬之相。
▲王維四歲。
705 乙巳 唐 中宗 神龍一
■正月,張柬之、崔玄暉、敬暉、桓彥範、袁恕己舉兵誅張易之、昌宗,遷太後於上陽宮。帝複位。 複國號曰唐。 立韋氏為後。 以武三思為司空。賜柬之五人王爵,罷其政事。 韋後用事。 太後崩。 柬之出為刺史。
▲王維五歲。
706 丙午 中宗 神龍二
■太平、安樂公主各開府置官屬。 敬暉等出為刺史。 貶五王,尋殺之。立重俊為太子。
▲王維六歲。
707 丁未 中宗 景龍一
■太子重俊起兵誅五三思父子,兵潰而死。
▲王維七歲。
708 戊申 中宗 景龍二
■朔方總管張仁願築三受降城。 仁願相。 用墨敕邪封官。 安樂公主適武延秀。上官氏為昭容。
▲王維八歲。
709 己酉 中宗 景龍三
■無紀事。
▲王維九歲。知屬辭。
710 庚戌 中宗 景龍四(睿宗 景雲一)
■六月,韋後弑帝立溫王重茂。 臨淄王隆基起兵討韋氏,誅其屬。隆基為平王。相王旦複位,廢重茂為溫王。
▲王維十歲。
711 辛亥 睿宗 景雲二
■默啜請和。 郭元振、張說相。 太平公主複邪封官。貶姚、宋。 置十道按察使。 郭元振、張說罷。 召司馬道士至京,尋許還山。
▲王維十一歲。
712 壬子 睿宗 太極一(玄宗 先天一)
■八月,傳位太子,尊帝為太上皇。 沙陀金山朱邪氏入貢。
▲王維十二歲。
713 癸醜 玄宗 開元一
■以高麗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地方二千裏。 郭元振相。 太平公主誅。力士知內侍省。 張說、劉幽求相。 講武驪山。貶元振。姚元之相。張說出為刺史。幽求罷。
▲王維十三歲。
714 甲寅 玄宗 開元二
■置左右教坊。 汰僧道。 突厥圍北庭逋護,郭虔瓘擊斬其子。 毀天樞焚朱玉錦繡於殿前。 薛訥敗於契丹。 作興慶宮、花萼樓、勤政樓 出宮人。 吐蕃寇隴右。 敕諸州修常平倉法。 薛訥大破吐蕃。幽州節度經略大使。
▲王維十四歲。
715 乙卯 玄宗 開元三
■薛訥為涼州大總管、郭虔瓘為朔州大總管以備突厥。 置侍讀官,以馬懷素、褚無量為之,待以師傅禮。 郭虔瓘為安西四鎮經略大使。 張孝嵩西域,八國請降。
▲王維十五歲。離家赴長安。
716 丙辰 玄宗 開元四
■太上皇崩。 拔曳固斬默啜以降。 突厥降戶叛,薛訥、王晙討之。 姚崇罷。宋璟、蘇頲相。
▲王維十六歲。在長安。
717 丁巳 玄宗 開元五
■行幸東都。 置營州都督於柳城。 令史官隨宰相入侍,群臣對仗奏事。訪逸書。
▲王維十七歲。在長安,間至洛陽。
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18 戊午 玄宗 開元六
■令州縣行鄉飲酒禮。 還西京。 吐蕃請和,以舅甥署誓文。
▲王維十八歲。在長安。
719 己未 玄宗 開元七
■徙宋王憲為寧王。
▲王維十九歲。在長安。七,月赴京兆府試。
詩:
賦得清如玉壺冰
720 庚申 玄宗 開元八
■宋璟、蘇頲罷。 源乾曜、張嘉貞相。
▲王維二十歲,在長安。春,就試吏部,落第。是年,每從岐王範等遊宴。
721 辛酉 玄宗 開元九
■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 宇文融為勸農使。 突厥求和。 敕舉縣令。姚崇卒。張說相。 王君■為河西隴右大使。 造黃道遊儀。
▲王維二十一歲。是春,擢進士第,解褐為太樂丞;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大約在是春。尋坐累,謫濟州司倉參軍,是秋離京之任。
詩: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722 壬戌 玄宗 開元一0
■幸東都。 置朔方節度使張說兼領之。 內侍楊思勗討平安南。 北庭節張嵩大破吐蕃。 張說建議始募兵充宿衛,兵農之分自此始。
▲王維二十二歲。在濟州。
723 癸亥 玄宗 開元一一
■北巡,以並州為太原府,置北都。 張嘉貞罷。 置麗正書院。 始置長宿衛。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
▲王維二十三歲。
724 甲子 玄宗 開元一二
■選名臣為諸州刺史。 以楊思勗為輔國大將軍。 宇文融為禦史中丞。明,兼戶部侍郎。 如東都。
▲王維二十四歲。
725 乙醜 玄宗 開元一三
■更命長從宿衛為(弓廣)騎。 命宰相餞諸州刺史於洛濱。 更集仙殿為賢殿,置學士、直學士。 十一月,封泰山。 十二月,還東都。 大年。
▲王維二十五歲。是年,裴耀卿仍為濟州刺史,維亦仍在濟州;祖詠擢第授官後東行赴任,嚐過濟州,維留之宿,且送之製齊州,賦詩贈別。
詩:
喜祖三至留宿
贈祖三詠
送別(《萬首唐人絕句》題作〈齊州送祖三〉)
726 丙寅 玄宗 開元一四
■張說修五禮。 李元紘相。 說罷。 戶部奏戶口極盛。
▲王維二十六歲。是夏之前,離濟州司倉參軍任。
727 丁卯 玄宗 開元一五
■王君■擊吐蕃於青海西。 作十王宅、百孫院。 賜貴近絲一綟宮珠育蠶。 蘇頲卒。吐蕃陷瓜州。 盜殺王君■。 還西京。 蕭嵩為河西節禦吐蕃。
▲王維二十七歲。官淇上疑在是年。
728 戊辰 玄宗 開元一六
■楊思勗討平嶺南獠。 張說兼集賢院學士。 行開元大衍曆。
▲王維二十八歲。隱淇上疑在是年。
729 己巳 玄宗 開元一七
■朔方節度使禕攻拔吐蕃石堡城,賜名振武軍。 宇文融相。 八月生日為秋節。融貶聚斂之臣始此。
▲王維二十九歲,在長安。始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頓教。是冬,孟浩然還襄陽,行前,有詩贈維,維亦有詩送之。
詩:
送孟六歸襄陽
730 庚午 玄宗 開元一八
■令百官休日選勝行樂。 宰相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奏循資格。 吐蕃入貢。
▲王維三十歲。
詩:
華嶽
731 辛未 玄宗 開元一九
■以詩書賜吐蕃。 幸東都。
▲王維三十一歲。妻亡約在是年。
732 壬申 玄宗 開元二0
~t48fm3x2l20;
■信安王禕大破契丹兵。 還西京。
▲王維三十二歲。
733 癸酉 玄宗 開元二一 閏三月
■遣大門藝討渤海不克。 韓休相。 左丞相宋璟致仕。 休罷。 張九齡。分天下為十五道,置采訪使。
▲王維三十三歲。是年前,房琯為盧氏令,維有詩贈之。
詩:
贈房盧氏琯
734 甲戌 玄宗 開元二二
■幸東都。 李林甫相。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 京城置丐者病坊。
▲王維三十四歲。仍閑居長安。秋,赴洛陽,獻詩張九齡求汲引,玄隱於嵩山。
詩:
上張令公
735 乙亥 玄宗 開元二三 閏十一月
■冊壽王妃楊氏。
▲王維三十五歲。春,仍隱於嵩山。尋拜右拾遺,遂離嵩山至東都任職。
詩:
獻始興公(張九齡)
736 丙子 玄宗 開元二四
■北庭都護蓋嘉運擊破突騎施。 始敕禮部侍郎掌貢舉。 張守珪使討擊使祿山討奚、契丹,敗績,送京師,上赦之。張九齡爭之,不聽。 守珪奏史思明為果毅。 九齡罷,以李林甫、牛仙客並相。
▲王維三十六歲。在東都,為右拾遺。冬十月,隨玄宗還長安。
737 丁醜 玄宗 開元二五
■崔希逸破吐蕃。 貶九齡為荊州長史。 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 林甫爵晉國公、仙客豳國公,以刑措也。 宋璟卒。 武惠妃卒。
▲王維三十七歲。自春徂夏,在長安任右拾遺。秋,赴河西節度使幕為監察禦史兼節度判官。本年四月張九齡貶荊州長史後,維有詩寄之。
詩:
寄荊州張丞相
738 戊寅 玄宗 開元二六
~t48fm3x2l20;
■立忠王璵為太子,改名亨。 封南詔婆邏閣為雲南王,居太和城。 罷龍軍。
▲王維三十八歲。五月,崔希逸改任河南尹,維旋亦自河西還長安。
739 己卯 玄宗 開元二七
■貶張守珪。 蓋嘉運擊擒突騎施可汗骨啜。 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始南麵贈弟子為公、侯、伯。 吐蕃入寇,禦之。 是歲戶口極盛,行者萬裏持半兵。
▲王維三十九歲。在長安。仍官監察禦史。
740 庚辰 玄宗 開元二八
■張九齡卒。
▲王維四十歲。遷殿中侍禦史。是冬,知南選,自長安經襄陽、郢州、夏口至嶺南。
詩:
哭孟浩然
741 辛巳 玄宗 開元二九
■吐蕃入寇,擊破之。 寧王薨,追諡曰讓皇帝。 吐蕃陷石堡城。
▲王維四十一歲。春,自嶺南北歸,嚐過瓦官寺謁璿禪師。隱居終南山約始於是年歸長安後。
詩:
謁璿上人
742 壬午 玄宗 天寶一
■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 改官名。 享玄元皇帝於新廟。 李適之相。厥始微。
▲王維四十二歲。在長安。是年轉左補闕。
743 癸未 玄宗 天寶二
■祿山入朝。 轉運使韋堅引滻水作廣運潭成。
▲王維四十三歲。在長安。仍官左補闕。維與王昌齡、王縉、裴迪集青龍寺(在長安新昌坊,參見《長安誌》卷九)懸壁上人院,共賦詩(維詩題曰〈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約在此年(說見傅璿琮《唐代詩人叢考》第一二八、一二九頁)
詩:
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
744 甲申 玄宗 天寶三
■改年曰載。 以安祿山兼範陽節度使。
▲王維四十四歲。仍在長安為左捕闕。始營藍田輞川別業最晚當在本年。
745 乙酉 玄宗 天寶四
■回鶻懷仁可汗擊殺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邊稍安,而回鶻遂全有突厥故地。懷仁卒,葛勒立。 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兼河東節度使。 以楊太真為貴,更為壽王冊妃韋氏。 安祿山敗奚、契丹。
▲王維四十五歲。遷侍禦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疑在是年。又嚐至南陽郡,遇神會和尚。
詩:
榆林郡歌
746 丙戌 玄宗 天寶五 閏十月
■王忠嗣為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節度使,大破吐蕃於青海積石,又破吐渾全部。 李適之罷相。陳希烈相。
▲王維四十六歲。轉庫部員外郎疑在此年。
747 丁亥 玄宗 天寶六
■李林甫賀野無遺賢。 祿山得出入禁中。 王忠嗣奏祿山必反,林甫遂惡嗣,貶之。 名驪山宮曰華清。 以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以天下歲貢賜林甫。 高仙芝為四鎮安西節度使。
▲王維四十七歲。仍官庫部員外郎。
748 戊子 玄宗 天寶七
■高力士為驃騎大將軍。 賜祿山鐵券。 楊釗判度支事。貴妃姊三人皆封夫人。哥舒翰築神威軍應龍城。吐蕃不敢近青海。
▲王維四十八歲。遷庫部郎中。
749 己醜 玄宗 天寶八
■林甫奏停折衝府上下魚書,自是精兵皆聚於西北邊,中國始無武備。 哥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王維四十九歲。仍官庫部郎中。閏六月,蕭嵩薨,秋末下葬,維為作挽歌。
詩: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750 庚寅 玄宗 天寶九
■封西嶽。 賜祿山爵東平郡王,將帥封王自此始。 以祿山兼河北采訪使 賜楊釗名國忠。 南詔王閣羅鳳反,陷雲南郡。
▲王維五十歲。是春,丁母憂,離朝屏居輞川。
751 辛卯 玄宗 天寶一0
■為祿山起第於親仁坊。祿山兼河東節度使。 鮮於仲通討南詔,敗績,楊忠仍以捷聞。 武庫火。 高仙芝擊大食,敗績。 祿山討契丹,敗績,以國忠領劍南節度使。
▲王維五十一歲。是年守母喪,仍居輞川。十月,吳郡別駕前京兆尹韓朝宗葬於藍田白鹿原,維為作墓誌銘。
文:
唐故京兆尹長山公韓府君墓誌銘
752 壬辰 玄宗 天寶一一
■祿山擊契丹。 國忠為禦史大夫。 林甫死,國忠相。
▲王維五十二歲。三月初,服闕,拜吏部郎中。是年吏部改為文部後,仍守此職。
753 癸巳 玄宗 天寶一二
■追削林甫官爵。 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 如華清宮。
▲王維五十三歲。仍官文部郎中。是夏,李■出為睢陽太守,維有詩送之。是秋,晁衡還日本國,維作詩贈行。又,本年九月衡嶽瑗公南歸,維嚐與崔興宗共賦詩送之(據〈送衡嶽瑗公南歸詩序〉、〈同崔興宗送瑗公〉可知)。
詩:
送李睢陽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754 甲午 玄宗 天寶一三 閏十一月
■祿山入朝,加左仆射,歸範陽。 李密伐南詔,敗沒,國忠更以捷聞。
▲王維五十四歲。仍官文部郎中。
755 乙未 玄宗 天寶一四
■祿山請以蕃將代漢將,從之。 哥舒翰入朝,留京師。 如華清宮。 十月,祿山反。遣封常清儒翁京禦祿山。 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 以仙芝統軍屯陝。封常清敗於虎牢。祿山陷東京。 仙芝退保潼關,河俱陷。 製太子監國。 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俱起兵討賊 斬仙芝、常清,以哥舒翰為副元帥。 郭子儀使李光弼、仆固懷恩擊祿山兵,進拔馬邑。
▲王維五十五歲。轉給事中。
756 丙申 肅宗 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 七月改元
■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許遠為睢陽太守。 賊史思明陷常山,陷九郡。 子儀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光弼入常山,執安思義與思明,大敗之。 真源令張巡起兵雍邱討賊。 子儀、光弼與思明戰於九門敗之,進拔趙郡。又戰於嘉山,大敗之,複河北十餘郡。 六月,哥舒戰於靈寶,大敗,賊遂入關。 國忠定議幸蜀。 帝出奔蜀,次馬嵬,忠及溎妃誅。 留太子東討賊。 子儀、光弼聞京師陷,引入井陘。 七月,太子即位於靈武,尊帝為上皇。 上皇至蜀。令狐圍雍邱。
▲王維五十六歲。仍為給事中。上年十一月,安祿山反。是年六月,祿山兵陷潼關,尋入長安;玄宗奔蜀,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服藥取痢,偽稱瘖疾。祿山素知其才,遣人迎置洛陽,拘於菩提寺,迫以偽署。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八月,祿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命梨園諸工奏樂,諸工皆泣,維於菩提寺中聞之,悲甚,潛賦凝碧詩。九月之後,被迫為祿山給事中。○元崇至輞川訪維,疑在本年六月長安陷落之前,是時維仍官給事中。
757 丁酉 肅宗 至德二 閏八月
■上皇在蜀。 安慶緒殺祿山。 殺建寧王倓。 思明寇太原,光弼破之。子儀平河東。 慶緒使思明守範陽。 李成式討平永王璘。 上皇遣使張九齡。 張巡擊走尹子奇。 子儀戰於清溝,敗績。 張鎬相。 九,子儀收複西京、華陰、弘農。 十月,睢陽陷。 子儀收複東京,取陽及河內。 帝入西京。 慶緒走保鄴。 十二月,上皇自蜀還西京。以張氏為淑妃。 思明等降。
▲王維五十七歲。九月,唐軍收西京。十月,收東京。唐軍入東京後,維及諸陷賊官皆被收係,尋勒赴西京。維在西京,與鄭虔、張通等並囚於宣陽裏楊國忠舊宅。十二月,陷賊官以六等定罪,維以凝碧詩嚐聞於行在,又是時其弟縉官位已顯,請削己職以贖兄罪,肅宗遂宥之。
758 戊戌 肅宗 乾元一(至德三) 二月改元,複以載為年
■李輔國用事。 徙楚王俶為成王。 置觀察使。 立成王為太子,更名豫 思明複反。 命子儀等九節度討班慶緒,以宦者魚朝恩為觀軍容使。拔衛州,遂圍鄴。
▲王維五十八歲。是春複官,責授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士;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官舍人時,同賈至、岑參、杜甫等並為兩省僚友,唱和甚盛。是年六月之前,嚴武為京兆少尹,維嚐與之往來。是秋,複拜給事中。請施莊為寺,當在此年。是年,賈至官中書舍人(參見《舊唐書》本傳),嚐賦〈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王維、岑參、杜甫等並有和章。
詩:
和賈舍人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759 己亥 肅宗 乾元二
■思明稱燕王。 九節度兵潰於相州。 思明殺安慶緒還範陽,僭稱帝。 弼大敗思明於河陽。 召子儀還京。
▲王維五十九歲。仍官給事中。是年沙門惠幹進所注《仁王經》,維代為作表。是春,錢起為藍田縣尉(說見傅璿琮《唐代詩人叢考》第四三二至四三六頁),與有相互酬和之詩:維賦〈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起作〈酬王維春夜竹停贈別〉;維另賦〈送錢少府還藍田〉,起又作〈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據上述錢起和章,可推知本年春維仍官給事中。
詩: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
送錢少府還藍田
左掖梨花
送韋大夫(陟)東京留守
文:
為幹和尚進注仁王經表
760 庚子 肅宗 上元一(乾元三年) 閏四月改元
■子儀領邠寧。 光弼破思明於懷州,又破之於河陽。 劉晏為戶部侍郎,度支使。 江淮都統劉展反。明年討平。 李輔國遷上皇於西內。 製儀統諸道兵定河北,魚朝恩沮之。 光弼拔懷州。,擒安太清。
▲王維六十歲。是春,嚴武為河南尹,赴任前至維宅訪別,人賦十韻。夏,轉尚書右丞。
詩:
河南嚴尹見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文:
門下起赦書表
761 辛醜 肅宗 上元二
■光弼與思明戰於邙山,敗績。河陽、懷州皆陷。 史朝義殺史思明。 梓段子璋反,討平之。 以光弼為太尉,統八道鎮臨淮。 加輔國兵部尚。 以建子月為歲首。始朝上皇於西內。
▲王維六十一歲。仍官尚書右丞。是年春,弟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上〈責躬薦弟表〉,乞盡削己官,放歸田裏,使縉得還京師。五月四日,縉新除左散騎常侍,維進上謝恩狀。七月,卒,葬於輞川。
○關於維的卒年,《舊唐書》本傳說:「乾元二年七月卒。」《新唐書》本傳則雲:「上元初卒,年六十一。」《趙譜》定卒於本年七月,並說:「集中有〈謝弟縉新授左散騎常侍狀〉,其係尾年月,乃上元二年五月四日¨¨¨則新史之說為優也。」又傅璿琮指出:「《佛祖曆代通載》(卷一三)底明確記載:『上元辛醜,尚書左(右?)丞王維卒。』」(《唐代詩人叢考》第一一三頁)按,趙、傅之說皆可信,今從之。
文:
責躬薦弟表
河圖的不見長安這首歌講的是什麼故事?
不是。 是指的一位為他所等待的女子。 古時車馬慢,那煙雨江南中,總有一卷柔腸為他所絆。而紅顏易逝,江山易老。在她給他寫最後一封信後,也許,他再也見不到長安了,因為沒有她在的地方,對他而言不再是長安。而回過頭來他也找不到他的家鄉了,因為她在的地方才是他真正夢思夜想的家鄉。歌詞對這位女子並無提及,但有背景故事中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