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適合講給孩子聽的10個成語小故事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自相矛盾,葉公好龍
守株待兔,拔苗助長
鐵杵成針,聞雞起舞
亡羊補牢,盲人摸象
濫竽充數,買櫝還珠
形容會講故事的成語4個以上
有聲有色
活龍活現
出口成章
能說會道
能言善辯
能言快語
妙語連珠
講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的故事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遊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讚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隻好落荒而逃。
畫蛇添足的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楚國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一個人獨喝又嫌多,於是讓幾個人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就喝酒。有個人蛇先畫好了,拿起酒壺準備喝,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又左手拿壺,右手給蛇畫腳,還沒等他畫好腳,另一人的蛇畫好了,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添上腳呢?”說完把酒喝了。那個畫蛇腳的人,終於沒有喝上酒。
量體裁衣的故事
【成語故事】南朝齊國官員張融深受齊太祖蕭道成的器重和寵愛,說他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給張融送一件舊衣服,說是自己以前穿的,現叫裁縫根據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會合身的。張融收到後非常感激齊太祖的知遇之恩。
亡羊補牢的故事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成語故事】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裏麵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隻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麵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裏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裏》《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描寫講故事的詞語
你肯定還沒自己的孩子,家長主要是要和寶寶交流溝通,不是為了單純講故事而講故事的
.用四字詞語講故事
1、拔苗助長的故事
【成語故事】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裏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裏,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裏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典故】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公孫醜上》
【釋義】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2、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3、鷸蚌相爭的故事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遊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讚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三個詞講故事
小草 水珠 陽光
森林裏,小草們快樂地成長著,這一天突然這裏來了一頭大象,它毫無顧忌地在草地上踩呀踩呀,把小草們踩得有的骨折了,有的葉子踩爛了,他們都痛苦地哭了起來。
大象卻說:“哈哈,在 我眼裏,你們就像一個個沙粒。”這時,太陽婆婆聽見了,說,孩子們,我來幫你們療傷吧。她把光線灑到小草身上,小草傷口變幹了,月亮阿姨也來幫忙,傍晚出來陪小草們聊天,說話,減輕她們的痛苦。
太陽婆婆還把小溪中的溪水灑成水蒸氣,然後到清晨和傍晚時,又讓水蒸氣變成水珠,清晨灑在小草身上,小草散發出美麗的光芒,小草又笑了。
形容講故事的詞語
滔滔不絕 縱橫捭闔 舌戰群儒 言辭流利 出口成章 口若懸河 妙語連珠 能說會道 語驚四座 才辯無雙 娓娓而談 談笑風生 能言善道 口齒伶俐 能言善辯 引人入勝 精妙絕倫 扣人心弦 韻味無窮 精彩紛呈 百看不厭 愛不釋手 身臨其境 跌宕起伏 紛繁複雜 一波三折 文不加點 回腸蕩氣 引人入勝 精妙絕倫 扣人心弦 韻味無窮 精彩紛呈 百看不厭 愛不釋手 身臨其境 跌宕起伏 紛繁複雜
表揚故事講的好的四字詞語
你好,有聲有色,活龍活現,活靈活現,出口成章,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言快語,妙語連珠,妙趣橫生,口齒伶俐,舌燦蓮花,身臨其境,繪聲繪色,娓娓動聽,津津有味,全神貫注,如癡如醉,眉飛色舞,口若懸河,聚精會神,慷慨激昂,伯牙絕弦,高山流水,祝愉快!
講故事照樣子寫詞語開怎麼組詞
擎天柱、
空城計、
救世主、
醜八怪、
美人計、
裏程碑、
敗家子、
打擂台、
清一色、
守財奴、
破天荒、
莫須有、
急先鋒、
吝嗇鬼、
口頭禪、
太上皇、
緊箍咒、
用世界,娛樂,幽默,逗,深,淺 這幾個詞語講說個故事
把故事講得精彩的方法:
一,學會拆解
一個大型的故事,必然是由很多小故事組成的,最終說明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一個完整的道理。
比如《楚漢爭霸》,它就是由項羽、劉邦,各自成長中的小故事、起義後的戰爭故事、和各自謀士、將領的相處故事、兩者間的爭霸故事、以及最後結局,一起組成的這個曆史大故事。
這樣一個大的故事,如果要在10分鍾裏講完,很容易就造成邏輯不通,故事不流暢,或者平鋪直敘不精彩。但如果學會恰當地拆解,就會把一個精彩的大故事,化為一個個精致又出彩的小故事。
拆解方法很簡單,就是找出你想講的,或者你特別感興趣的小故事,去除裏麵和上下文有關的內容,然後把它補完整,就可以了。補的內容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的簡單介紹。
時間、地點好表達,人物的介紹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花費一樣的時間給每個人物。拿《楚漢爭霸》舉例:如果想講“鴻門宴”,先介紹一下雙方人物,主要就是項羽、劉邦分別是誰,其他人物,如範增、張良、樊噲、項莊、項伯等就不用單獨介紹,在故事中一筆帶過即可,如“張良是劉邦的謀士”,這樣既說明白了,也不耽誤時間。
二,學會描述
拆解結束後就是描述,有些小故事,在書中可能幾筆就帶過了,但要擴展為10分鍾的故事,就一定要再增加描述。
增加的描述首先是基於這個故事本身,比如時間、地點、人物的增加說明;其次是要增加細節描述,多加形容詞和比喻句,讓言語生動的同時,也讓故事更飽滿;最後,還要加個“頭”,按個“尾”。
要注意的是:故事用詞一定要口語化。不要太多書麵用詞,更不要照搬書裏背誦,因為這不是朗誦,不是說書,而是講故事,而且還是孩子給孩子講故事。比如:形容鴻門宴上劉邦很害怕,可以用“手心都出汗了”,“身體微微發抖”等,最好不要用“如坐針氈”這樣書麵化的表達。
描述時不要說太多自己的感受。特別是曆史故事,最好在故事中完全不要講自己的感受。比如:“鴻門宴”,講到正緊張的時候,如果你插一句:“項羽真是自負,不聽亞父的話,怪不得失敗。”,這樣的話,除了有點劇透,還有點跳脫思維,讓聽眾跟不上節拍,一定要說,也要放到故事最後說。
描述不要累贅,用詞不要重複。一般一個場景用1-2個形容詞就可以了。比如:形容項羽武功蓋世,可以說“武藝超群”、“萬夫莫敵”,但不要連續說“出神入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登峰造極……”,否則容易分散觀眾注意力。
三,學會互動
以上兩條具備,就是個完整且動聽的故事了,但要精彩,還要加上互動。互動最容易運用的就是拋出問題。
“拋出問題”可以在故事中的每個時刻進行,而且問題不一定要同學們回答,畢竟隻有10分鍾,提問的目的隻是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製造懸念。
比如:鴻門宴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此可以提問“項莊最後把劉邦殺了嗎?”“誰擋住了項莊的劍,讓他殺不了劉邦呢?”以吊起聽眾胃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特別適合講給孩子聽的10個成語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