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除都有什麼意思
除:
1.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鏟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2.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3. 不計算在內:除非。除外。
4.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5. 台階:階除。庭除。
6. 任命官職:除拜(授官)。除授。除書(授官的詔令)。
古文中除又哪些意思
歸結起來有三種詞性,下麵解釋可供參考~ 【名】 (形聲。從阜,餘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宮殿的台階) 同本義〖stepsofpalace〗 除,殿階也。——《說文》。按,階級如山石之高下,故從阜。 自前殿南下椒除。——《漢書·王莽傳》 登自東除。——張衡《東京賦》 苔痕上除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一般建築的台階〖stepsleadingtoahouse〗 扶輦下除,觸柱折轅。——《漢書·李廣蘇建傳》 泛指台階〖step〗 聽事前除,雨後猶濕。——《世說新語·政事》 除謂之階。——宋·李誡《營造法式》 -------------------- 【動】 拜受官位〖conferaofficial〗 初除之官。——《漢書·景帝紀》。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除授(授予〖官職〗);除召(為任官而被召);除官(授官,除去舊職以任新職) 清除,去掉〖eliminate;getridof〗 除惡務本。——《書·泰誓》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戰國策·燕策》 又如:根除(徹底鏟除);除惡務盡(清除邪惡勢力,務必徹底);消除(使不存在,除去) 修治、修整〖repair;mend〗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張溥《五人墓碑記》 打掃〖sweep;clean〗 由帥其屬而修除。——《周禮·典祀》 又如:除舍(打掃房舍);除宮(打掃宮殿。比喻宮廷更換主人) 誅滅〖exterminate〗 誅亂除害。——《史記·秦始皇本紀》 又如:除殘祛暴(驅除殘暴邪惡勢力) 算法的一種〖devide〗。把總數折為若幹分。如:除法(數學名詞。算術中四則運算之一。其符號為÷。例如30÷6=5即為簡單的除法) ------------------------ 【副】 不計算在內〖besides;except;withtheexception〗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袁枚《祭妹文》 又如:除他以外,我都認識 常跟“還”、“又”、“也”等配搭,表示在此之外,還有別的〖except〗。如:一天到晚,他除了工作,就是學習
文言文中除是怎麼說的
除有三種讀音,分別如下:
chú
1. 宮殿的台階。
例:《史記?魏公子列傳》:「趙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
2. 泛指台階。
例: 宋葉適《王氏讀書堂》詩:「矧今治華室,山翠湧前除。」
3. 階梯,樓梯。
例:《文選?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徼道綺錯,輦路經營,脩除飛閣。」
4. 門與屏之間的通道。
例:《漢書?蘇武傳》:「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
5. 清除,去除。
例:《書·微子之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
6. 掃除,打掃。
例:《左傳?昭公三年》:「自子之歸也,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廬。」
7. 驅除;肅清。
例:《史記?呂太後本紀》:「乃奉天子法駕,迎代王於邸。報曰:‘宮謹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宮。」
8. 除去雜草並堆土以便築壇的平地。
例:《左傳?昭公十三年》:「令諸侯日中造於除。」
9. 修治;整治。
例:《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10. 指從事修治道路的役夫。
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於臧氏。」
11. 整潔。
例:宋葉適《〈丁少詹文集〉序》:「既而自溫嶺、雁蕩來者,累累言其庭宇甚除,疆畎甚修。」
12. 免去,免除。
例:《墨子?號令》:「歸敵者父母、妻子、同產皆車裂。先覺之,除。」
13. 引申為避免。
例:唐柳宗元《淩助教蓬屋題詩序》:「棟宇簡易,僅除風雨。」
14. 獸換毛。
例:《淮南子?天文訓》:「日者,陽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群獸除。」
15. 脫下;取下。
例:《水滸傳》第二四回:「一腳歇了擔兒,便去除了簾子,關上大門,卻來家裏坐地。」
16. 除去,不計算在內。
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酢法》:「大麥酢法: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須收藏;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兩日,則不成。」
17. 舊時守孝期滿,去喪服,謂之「除」。
例:《禮記?雜記下》:「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內除。」
18. 治病。
例:《韓非子?說林下》:「故諺曰:‘巫鹹雖善祝,不能自祓也;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
19. 指病愈。
例:《方言》第三:「南楚病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除。」
20. 拜官,授職。
例:《漢書?景帝紀》:「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
21. 數學計算方法之一。均分某數為若幹分。與「乘」相反。
例:《漢書?律曆誌下》:「推日月元統,置太極上元以來,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餘不盈統者,則天統甲子以來年數也。」
22. 古時建除家以為天文上的十二辰分別象征人事上的十二種情況。「除」為十二辰中與卯相對應的一種表示吉利的代號。
例:《淮南子?天文訓》:「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
zhù
1. 給予;賜予。
例:《詩·小雅·天保》:「俾爾單厚,何福不除。」
2. (今讀chú)謂光陰過去。
例:《詩·唐風·蟋蟀》:「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shū 夏曆四月的別稱。
例:《詩·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文言文患盜論中的除字是什麼意思
除:消除;平息。
附錄:
患盜論
【原文】
天下方患盜。或問劉子曰:“盜可除乎?”對曰:“何為不可除也?顧盜有源,能止其源,何盜之患?”或曰:“請問盜源?”對曰:“衣食不足,盜之源也;政賦不均,盜之源也;教化不修,盜之源也。一源慢,則探囊發篋而為盜矣;二源慢,則操兵刃劫良民而為盜矣;三源慢,則攻城邑略百姓而為盜矣。此所謂盜有源也。”
豐世無盜者,足也;治世無賊者,均也;化世無亂者,順也。今不務衣食而務無盜賊,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務化盜而務禁盜,是縱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竊財者刑,傷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盜不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無以生,以謂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圖生也。且律:使凡盜賊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賜之衣裳劍帶,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盜不應募,非不願生也,念無以樂生,以謂為民乃甚苦,為盜乃甚逸也。然則盜非其自欲為之,由上以法驅之使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恥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齒良人,何敢然哉?故懼之以死而不懼,勸之以生而不勸,則雖煩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辦於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辭不能詰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後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後可教以禮義。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賦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漢武沈命之敝,殆複起矣。故仲尼有言:“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推而廣之,亦曰:“用兵吾猶人也,必也使無戰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盜吾猶人也,必也使無盜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邊,中國頗多盜,山東尤甚。天子使侍禦史督捕,且招懷之,不能盡得。於是令州郡:“盜發而不輒得者,長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謂未盡於防,故作此論。
(選自《宋文鑒》卷九十五,有刪改)
【譯文】
天下正在憂心盜賊蜂起。有人問我說:“盜賊可以平息嗎?”我回答說:“為什麼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盜賊產生也有根源,能夠阻止它產生的根源,盜賊有什麼可令人憂心的呢?”那人又說:“請問盜賊(產生)的根源是什麼?”我田答他說:“穿的吃的不足,是盜賊產生的根源;徭役賦稅不公平,是盜賊產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開展,是盜賊產生的根源。第一個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視,就會掏別人的腰包開別人的箱櫃而成盜賊;第二個根源(指賦稅不公)被忽視,就會手拿兵刃搶劫良民而成盜賊;第三個根源(指道徳教化不開展)被忽視,就會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盜賊。這就是所說的盜賊也有產生的根源。”
富足的年代沒有盜賊,是生活無憂;政治修明的年代沒有盜賊,是貧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沒有大的社會亂子,是人心順暢.如今不致力於人人豐衣足食卻致力於天下沒有盜賊,就像堵住水流卻不去堵住它的源頭;不致力於“教化”的方法使盜賊受到“感化”卻致力於用刑法禁止做盜賊。這是縱火燃燒卻要用杯水去撲滅大火。說到法律(的作用):(是)讓偷東西者受刑。將傷人者處死,其懲罰的力度夠重了;但是盜踐卻沒有因此而平息,並不是不害怕處死。隻因想到無法生活下去,以為(與其)眼睜睜等待死亡。不如鋌而走險另找生路。說到法律(的規定):(是)讓聽有能夠自首的盜賊,免除他們的罪行,有的還賞賜他們穿戴佩劍,官職和實祿,其恩澤夠深了;但是盜賊卻不受招安。並非不想活命,隻是想到無法安定的生活下去,以為做百姓是太痛苦,當盜賊是太快活。然而不是人民願意做強盜,而是由於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來的。盜賊不來自首。也並非他們不想自首,而是由於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讓他們不願悔過自新。如果衣食向來能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禮義廉恥早就充滿內心。他們就會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範圉,哪裏還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脅他們卻不能讓他們害怕,用活命勸勉他們卻不能使他們感激奮發,那麼即使煩勞專管捕逐盜賊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盜賊的科條法令,原本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
現在有關部門不從源頭上擔憂考慮。如一味依靠懲辦州縣地方官,這就如同說牧守捕盜不力是有罪當罰,那麼朝廷不去正本清源,養成盜賊,不是一樣有罪當罰嗎。所有百姓經過九年的拚種,就可以儲蓄足夠三年吃的餘糧;有了足夠三年吃的餘糧,這以後可以把禮義教給他們。如今百姓衣食不足。徭役賦稅不公平,道德教化不開展的原因,是地方官的過失嗎?我擔心這樣做(指懲辦州縣地方官)不會有什麼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為死罪而互相隱瞞:以致動亂事件增多的弊端,幾乎又要出現了。所以孔子說:“要我辦理訴訟案件,我不過也和其他辦案人員一樣;根本的辦法是要根絕訴訟。”推而廣之,也可說:“要我使用軍事手段,我不過也和其他將領一樣;根本的辦法是要根絕戰事!”再引申推廣,也可以說“要我鎮壓盜賊,我也過也和其他州縣官員一樣;根本的辦法是要根絕盜賊產生的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辦法去呢?
自從西夏元昊侵擾邊境,國內盜賊蜂起。山東一帶更加厲害。天子派遣侍禦吏督促逮捕,並且對它們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於是下令州郡:“盜賊出現卻不能捉住,長吏要牽連受罪。”要加重其事的懲處力度。我認為在防備方麵做得不夠完善,因此寫了這篇文章。
古文中遷除的除是什麼意思?
遷除
官吏的升遷與除授。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王沈傳:「高會曲宴,惟言遷除消息,官無大小,問是誰力。」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餘將校之遷除者凡數十人,有自行間擢為主軍廂者,仍釋放趙晁囚係。」
除:chú 任命官職:除拜(授官)。除授。除書(授官的詔令)。
文言文中“除”有什麼意思
1、名詞,台階。例如:苔痕上除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2、動詞,拜受官位。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清除。例如: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戰國策·燕策 荊軻刺秦王》
修治、修整。例如: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張溥《五人墓碑記》
止在古文中除了 到 的意思還有什麼意思??? 要例句和出處
其實,止最常用的意思是”停止”.由此引申為:居住,棲息。詩經/黃鳥:交交黃鳥,止於桑。
還有:
1、禁止、阻止。止詐偽,莫如刑。《左傳》
2、副詞 隻是,僅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3、通腳趾,的“趾”。當斬左趾者,……〈漢書/刑法誌〉
你說的“到”義,並不準確,請詳察。
文言文中除,拜,辟,出意思
授予官職
文言文中除了以字有用的意思還有哪些字詞有用的意思,比方說:用……
用什麼什麼來煮,其中的“用”是介詞,引入“煮”的工具或手段,這種介詞在文言文中隻有“以”。
在古文中不得除授的意思是什麼
在古文中不得除授的意思是不能除授予官職。
除:動詞 拜受官位〖conferaofficial〗 初除之官.——《漢書·景帝紀》.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除授(授予〖官職〗);除召(為任官而被召);除官(授官,除去舊職以任新職) 清除。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古文中除都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