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關於竹林七賢與宋啟期磚畫的讀後感,急求。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
竹林七賢磚畫與嘉峪關磚畫進行比較,為什麼同一時期出現兩種不同形式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處在紛爭不息、動蕩不安的社會之中的士人階層,由於普遍對現實世界感到絕望,他們尋求各種精神寄托,還有一部分人則喜歡沉湎於藝術的創作、鑒賞和品評等活動。南朝陵墓磚畫現已發現的有5處,均在江蘇南京、丹陽一帶。
由此可以看出。屬於南方一帶。而嘉峪關呢,從古至今都是邊關重鎮。不是很發達。
再加上人們思想觀念方麵些許也存在不同。前者是對現實世界感到絕望。而後者是對現實生活的美好憧憬。
僅僅代表自己看法。
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二〇〇七年,南京博物院攜手《揚子晚報》,開設專欄介紹藏品並采取短信及網上投票,並組織專家和各界人士研討,從四十餘萬件館藏文物中選出十八件“鎮院之寶”。另外還有兩件極品館藏,一共是20件,分別是:
01 金獸(西漢),一九八二年正月,盱眙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在挖水渠時一鍬下去,竟然挖出了一個閃閃發光的金獸,這種神奇的運氣是大多數考古學者一輩子都沒有的。此金獸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空腹、厚壁,澆鑄成形,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金獸下還蓋著一個精美奇特的銅壺,壺內裝滿了金器,其中9塊半金餅重達2864克,15塊馬蹄金、麟趾金重達4845克,11塊金版“郢爰”重達3260克。
02 錯金銀重絡銅壺(戰國),與“金獸”和其他金器同時出土的是一尊重金絡青銅壺,即裝金子的容器。殘高為24厘米,口徑12.8厘米,腹徑22.2厘米,足徑13.8厘米,是中國青銅時代泥範鑄造技術的完美作品。雖然金獸等被認定為西漢時期的,但此青銅壺卻是戰國時期燕國的產物。最為顯著的曆史意義,在於銅壺有三處銘文:一處為口內,內容為“廿五重金鉻壺受一孛五紂”,這是一批器皿的編號、名稱及容積,孛、紂為戰國時燕國的專用量詞,故可確認此壺鑄成時為燕國器。第二處銘文在圈足內側,雖被銳器鏨鑿,但從殘跡中可見約三四字,可能為“王後右酒”,應為使用者的記銘。第三處銘文在圈足外緣,共有刻銘廿九字,銘文為“隹王五年,奠易(陽)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啟,齊藏戈子斿。陳璋內、伐匽(燕)邦之獲”,內容與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陳璋方壺大致相同,可互為補正,故此壺又俗稱“陳璋圓壺”;這一銘文反映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曆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並掠獲燕國王室重器。此青銅壺造型奇偉,紋飾華麗,又是集三處銘文於一身,藝術價值無與倫比。可惜此行未見其展出。
03 廣陵王璽金印(東漢),目前唯一發現的漢朝劉姓王族的璽印,該印由高純度黃金製成,金光燦燦,重122.87克。印麵長2.375厘米、寬2.372厘米;龜鈕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龜鈕精致,紋飾優美,印文陰刻篆書“廣陵王璽”,布局疏密有致,行筆流暢、直中有曲。此印來曆頗為曲折,上世紀七十年代,南京博物院對揚州附近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根據出土文物銘文初步推定為東漢廣陵王劉荊的墓葬。第二年,墓葬清理出的廢棄土被用於鋪路,當地女農在扒土時在扒土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看上去黃亮亮的東西,隨手裝入了口袋,收工回家清洗後發現是一枚印章。其丈夫曾在考古隊中做過民工,憑經驗他感覺這東西不同尋常,後來夫婦倆特地趕到南京博物院請專家鑒定。在給予當時看來不菲的四百元獎勵後,夫婦二人將廣陵王璽金印愉快地捐給了國家。
04 金蟬玉葉(明),金蟬玉葉是南京博物院四十二萬件藏品中的一件工藝極品,一九五四年蘇州墓葬發掘出土,為貴族女子頭上的發簪。側身翹足、雙翼略張的金蟬好似在奏鳴,由透明的玉葉托著。金蟬左右各外翼長1.7厘米,寬約0.8厘米,厚僅0.2毫米;玉葉則長5.2厘米、寬約3.2厘米,葉片打磨細薄呈凹弧狀,僅厚約0.2厘米,有主脈一根,兩邊各有支脈四根,係用新疆和田所產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整個畫麵動靜結合、妙趣橫生,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是明代中期的極品工藝品。蟬俗名“知了”,所以“金蟬玉葉”也就為“金枝玉葉”。此行筆者未見其展出,覺得相當遺憾。
05 銀縷玉衣(東漢),一九六九年出土於徐州土山一號漢墓中,徐州在西漢時屬於楚王封地,東漢為彭城王封地,前後有五代,土山一號漢墓墓主是東漢某代彭城王。在漢代,玉衣是皇帝、諸侯王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但西漢時尚未形成嚴格的等級製度,故已發現的西漢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縷,也有銀縷、絲縷;東漢則實行了嚴格的玉衣等級製度,隻有帝王才有資格在駕崩時穿金縷玉衣,而諸侯死去時隻能穿銀縷玉衣,一般的貴族和長公主隻能穿銅縷玉衣。這件東漢某彭城王的銀縷玉衣全長一百七十厘米,外觀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樣,從頭到腳由頭罩、上衣、褲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組成,共用玉片2600餘片,編綴玉衣的銀絲重約800克。
06 錯銀銅牛燈(西漢),一九八〇年在揚州出土於東漢廣陵王劉荊墓葬,就是第二年從廢棄土中發現廣陵王金印的那個漢墓。它通高46.2厘米,牛身長36.4厘米。該燈不但設計精美,而且在製作時巧用銅銀二種不同材質的色澤,形成顏色的完美搭配。銅牛燈工藝精湛,整體紋飾運用流雲紋、三角紋、螺旋紋圖案為地,飾以龍、鳳、虎、鹿以及各種神禽異獸等圖案,是漢代眾多青銅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裝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當方便。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四足矮而敦實、尾卷曲向上、雄渾壯碩的黃牛。牛腹中空,背負圓形燈盤,燈盤一側設扁平把手以轉動燈盤,盤上飾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其中的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蓋頂之上彎曲的煙管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可將煙塵通過導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
07 釉裏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明),南京博物院所藏文物中瓷器占了一半,總藏超過廿萬件。盛行於元明兩朝的梅瓶,向來備受人們矚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兩件梅瓶,即“釉裏紅歲寒三友紋梅瓶”和“賞賜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僅存帶蓋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裏紅梅瓶,一九五七年出土於江寧縣東善橋響龍山附近“娘娘墳”的土包上,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駙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釉裏紅是元代景德鎮新燒成的一個瓷器品種,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銅的顏料進行繪畫,然後罩透明釉一次燒成,但高溫銅紅釉對窯室氣溫要求比較嚴格,鮮紅色最為難得。歲寒三友指鬆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征著高潔的誌向,是元代文人畫的常用題材。也許是追求畫麵對稱的緣故,自明初沿襲整個明清兩朝,歲寒三友紋飾都添繪一株芭蕉,這件梅瓶也不例外。此梅瓶高41.7厘米,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可惜此行未見這件釉裏紅,但看到了那件“賞賜梅瓶”。
08 坤輿萬國全圖(明),《坤輿萬國全圖》是意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所繪製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的宮廷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該圖本為清宮舊物,在清帝遜位動蕩而流出宮外,在幾乎流落海之前被北平曆史博物館籌備處以重金購回,民國廿五年並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這幅珍貴的世界地圖遂一直由南京博物院珍藏。利瑪竇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並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模式。此圖所繪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顏色區分。山脈以寫景法描繪,河流以雙曲線繪寫,海洋則以深綠色繪出水波,整幅地圖和諧而又富有層次感。地圖圈外還繪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蝕圖、月蝕圖、赤道北地半球圖、赤道南地半球圖、中氣圖等小圖,包羅了天文、地理方麵的知識,開拓了當時國人的眼界。在各個海域中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十五頭,南極大陸上居然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駝鳥、恐龍等八頭。
09 徐渭《雜花圖》卷(明),徐渭是個才子也是個瘋子,是個奇人也是個狂人。科舉路上八次不能中舉,期間成為胡宗憲的幕僚,平倭的奇招和陰招多出自此人,可以說是抗倭的絕對幕後英雄。之後受到嚴嵩案的牽連,一直相當潦倒,但為抗倭做出的額外貢獻是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李成梁的幾個兒子。雖然是個科舉上的失敗者,但他的詩文字畫水平都可以綴上一個“家”字。繪畫方麵,徐渭是寫意花鳥方麵的集大成者,從清初到現代,石濤、鄭板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巨匠都深受其影響。《雜花圖》卷縱30厘米,橫1053.5厘米,在這卷十餘米的長卷中,徐渭以淋漓酣暢的“膠墨”分別畫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蘭、竹等共計十三種花卉蔬果。徐渭以其疾飛狂掃的豪放氣勢,縱橫揮灑,堪稱徐渭的扛鼎之作。可惜此行未見。
10 竹林七賢磚畫(南北朝),《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此七人為魏末晉初時期的名士,他們常結伴遊於山林,沉湎於酒樂。一九六〇年,在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發現了竹林七賢磚畫。原件分布在墓室中的南北兩壁,各由近三百枚磚塊拚嵌而成,規格均為長2.4米、高0.88米,是同類磚畫中規格最大、內涵最為豐富、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為了對稱的需要,畫麵上多了個春秋高士榮啟期。畫麵中,嵇康頭梳雙髻,目送秋鴻,手彈五弦;阮籍身著長袍,一手支皮褥,一手置膝上,口作長嘯狀;山濤頭裹巾,一手挽袖,一手執杯而飲;王戎斜身靠幾,手弄玉如意;向秀頭戴幘,一肩袒露,閉目沉思;劉伶雙目凝視手中酒杯,另一手蘸酒品嚐;阮鹹垂帶飄於腦後,彈四弦樂器;榮啟期披發長須,腰係繩索,凝思而彈五弦琴。八人皆席地而坐,各具神態,每個人物身旁均標明身份,相互間以銀杏、鬆樹、槐樹、垂柳等樹木間隔,是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和諧統一的大型畫像磚組畫。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一幅魏晉人物畫的實物,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鑒於其獨特價值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國家文物局明確規定這件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
11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明),此爐胎體厚重,器型高大,外壁繪壽山福海紋,集人文意蘊與高超的製瓷技術於一體,表現出撼人心魄的藝術張力,是明朝宣德年間官窯器中的黃鍾大呂之作。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藍花,而青花壽山福海紋爐作為官窯大器,以費料費時的十分少見的藍底白花來表現,滿繪洶湧波濤,並在下腹部加繪山巒疊嶂,寓壽山福海之意。這種大型的官窯青花,還有一尊“萬壽瓶”,通體以各種字體繪滿“壽”字。此行僅見後者,有些遺憾。
12 金菩薩立像(清),這尊佛像由純度很高的黃金製成,通高八十八厘米,且佛身與蓮座皆裝飾華麗,嵌珍珠寶石,盡顯皇家氣派,是清朝全盛時期由宮廷的能工巧匠製作而成。這尊金菩薩盤發束髻,戴五葉冠,冠後僧帶向兩側下垂,兩眉之間有象征智慧的白毫。菩薩赤足站立在雙層蓮花座上,每瓣蓮上嵌水晶一顆,蓮座中間鑲嵌珍珠一周。
13 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東漢),書寫工具方麵,中國漢代出現了以鬆煙為主要原料的手工墨,同時又發明了紙,於是各種硯台相繼出現,進入了一個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階段,製作工藝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這方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一九七〇年出土於徐州某東漢彭城王的墓葬中,長25厘米、寬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通體鎏金並鑲嵌紅珊瑚、青金石、綠鬆石。盒蓋與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成為伏地神獸。首似龍形,雙目呈三角形,睜目凝視,兩眉突起,並飾雙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齒,其下頜前伸,巧妙地構成貯水墨池。腹微鼓,扁平光滑的長方形石硯置身其中,石質為甘肅臨洮石,上置圓形研石一塊。尾卷曲藏腹下。背脊隆起,雙翼凸顯。背部中心設一橋鈕,可係繩,便於提揭。銅盒硯的整體形狀貌似蟾蜍,頭生雙角,身添羽翼,張牙瞪眸,四足蹲伏,是當時的吉祥神獸。
14 透雕人鳥獸玉飾件(新石器時代),透雕人鳥獸玉飾件是中國迄今出土的時代最早的人鳥獸圖案透雕,為良渚文化玉器之神品。一九七〇年出土於昆山市張浦鎮西南、太湖水鄉地帶新石器時代遺址。玉飾件高5.5厘米、厚0.5厘米,係透閃石軟玉製成,呈白色略帶綠斑。製作采用了線刻、圓雕、透雕、鑽孔、琢磨拋光等技法,精雕細鏤,構圖獨特。主體是一個蹲踞抬手的側身人像,頭部以凹下的圓點表示眼睛,邊緣的曲線勾出嘴、鼻,頭上方陰刻五條平行弦紋的凸棱表示冠帽,冠帽上方高聳的弧狀物象征一束羽翎。在戴羽冠的人臉一側,有一頭上尾下、前後肢與羽冠相接的走獸。頂端是一浮雕小鳥,小頭短頸,扁喙微張,碩身翹尾,形象極其生動。此物出土時置於墓主右腳下的一石鉞圓孔處,應是鉞上的附加飾件。鉞作為兵器(或許那時還沒有演化為禮器),顯示著墓主人生前擁有的軍事權威。墓主人在當時非同尋常的社會地位,應是一位握有軍權、神權的氏族顯貴。
15 人麵獸麵組合紋玉琮(新石器時代),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祗的一種法器,距今五千年左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南博院藏的一件人麵獸麵組合紋玉琮,是一九八二年底常州市東北的寺墩遺址四號墓葬出土,為良渚文化琢玉工藝的一件精妙無雙的代表作品。玉琮高7.2厘米、邊寬8.5厘米、內孔徑6.1厘米,為透閃石軟玉製成,呈乳白色隱現翠綠、赭紅斑紋。造型為矮方柱體筒形,外方內圓。上下兩節各飾造型不同的神人、神獸麵紋,上節是人麵紋,下節是獸麵紋,這是一組表示神人騎在神獸上的象征性圖案,為良渚文化人們宗教信仰的核心。
16 青瓷神獸尊(西晉),青瓷神獸尊於一九七六年出土於宜興周處家族墓周墓墩,是南博十件國寶級文物之一,高27.9厘米、口徑13.3厘米,根據墓誌記載為西晉永寧二年(302)。神獸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兩側和腹部各有三隻橫係,上大下小,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內凹。腹部堆塑神獸,雙目突兀,瞠目仰鼻,口含圓珠,繩索狀的前掌外翻,後掌下撐,背後五隻小半圓形扁橫凸脊,從上至下排列。青釉微微泛灰,釉質潤澤,但因受火不均而釉色不勻。周身有刻畫的蓖紋、戳印紋和堆貼紋,以表示鬃毛、羽翼和胡須,底部刻有“東州”二字。青瓷神獸尊不是一件簡單的瓷罐,而是特製的隨葬品,是一件絕品,具有神聖的意蘊。這件青瓷尊體量大,神獸的神態驚人,全身刻滿紋飾,非常具有震撼力。神獸尊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瓷器的典型特征,出土於紀年墓葬,至今尚未發現有可靠的同類資料,因而相當珍貴。一九九三年全國館藏文物定級時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17 鎏金喇嘛塔(明),這尊鎏金喇嘛塔於一九五六年發現於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覺寺塔地宮之內,通高卅五厘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組成。塔基為高十六厘米的須彌寶座,座正麵刻有二力士像,右刻雙獅戲球,左刻雙鹿鬥角,後刻雲龍,塔座下方刻有題記,記載製作喇嘛塔的製作者和供養者。須彌座上布置有一組佛像,內部藏有珍珠、寶石、水晶、瑪瑙、玉石、骨灰等物。須彌座上的佛塔為藏式佛塔式,塔身有四個壺門,塔內放置有釋迦、韋陀佛像等,塔刹由相輪、十三天、寶蓋、寶珠等組成。須彌座上的四角各放一個青瓷罐,其中一個罐內放有一顆老年人牙齒及骨灰等物。此塔屬於佛教密宗的塔式,主要供五方佛或者埋葬佛舍利,在中國主要是明朝以後修建的,全國大約有十多處。金剛寶座塔僅有五台山圓照寺和雲南昆明官渡妙湛寺兩座,而像南京弘覺寺塔地宮中出土的“迷你”金剛寶座塔僅此一座,彌足珍貴。
18 沈壽繡品《耶穌像》(民國),沈壽一八七四年生於吳縣,清時曾任農工商部繡工科總教習,並赴日本考察刺繡和刺繡學校。沈壽對日本藝人將東方刺繡針法與西方的素描、油畫等技法效果結合起來的新嚐試特別感興趣,歸國後進一步琢磨、研究,在豐富自己繡藝的基礎上,獨創了“仿真繡”,一舉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刺繡作品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使中國的刺繡技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民國初期,適逢即將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向中國征集展品,沈壽決定利用“仿真繡”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刺繡。為了讓世界公眾更加容易接受中國的精湛技藝,她選中了一張意大利明信片上印的耶穌畫像為原本,開始了再度創作。這幅原作為文藝複興晚期意大利畫家琪特的油畫,取材於《聖經》耶穌遇難再生的故事。沈壽創造性地運用了虛實針、旋針等新針法,並根據人物肌膚絲理的需要和油畫明暗層次的變化,精心選用自己染就的百餘種不同色澤的絲線,將這幅《耶穌像》繡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更為巧妙的是,沈壽還將這件繡品中所用的百多種不同色彩的絲線各取一根,在繡像的上方繡成一個十字架,供觀眾審辨,以此證明這幅繡像的所有部位無一處是繡後染色的。《耶穌像》在一九一五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被評為這屆博覽會的一等大獎,使得這屆世博會成為對中國影響非常大的一屆世博會。此行還見到了沈壽所繡羅漢四條屏中的一條,亦為刺繡中的絕對精品。
19 藍釉粉彩轉心瓶(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是乾隆官窯創製的特有瓶式,工藝極為複雜,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外瓶繪著彩雲、山崖、板橋等景致,內膽繪著乾隆打獵時的場景。內膽旋轉時,仿佛大隊人馬穿行在山間,氣勢非凡。此瓶通高70厘米,口徑20厘米,底徑24厘米。
20 和碩智親王金印金冊(清),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兩百多教眾在太監內應下,由東、西華門攻打紫禁城,試圖越牆打進皇帝住的養心殿。皇阿哥旻寧聞聽前麵發生變故,立即命令侍從投入戰鬥。當他趕到養心殿階下,發現屋頂上有兩個人影,立即以鳥槍射擊,將其擊斃。激戰至中午,事變平息,此時嘉慶帝正由避暑山莊歸京途中。得知兒子已率眾平亂,嘉慶封旻寧為“和碩智親王”,這一年旻寧卅一歲。嘉慶帝本來就喜歡這個嫡出的皇二子(長子早夭,其實為嫡長子),加上其在“癸酉之變”中的出色表現,七年後旻寧繼承皇位、成為道光帝。旻寧受封和碩智親王時,嘉慶帝賜予金印、金冊,作為身份的認定。金印背紐為贔屭,力大且擅於負重,為龍首、龜身、龍尾、龍爪;金冊是三麵屏風形狀,可折疊,上麵刻有滿、漢兩種文字。
中國省級博物館擁有一級文物數量的排名?
毫無疑問,那肯定是 台灣故宮博物院 了!!
台灣故宮博物院又名國立故宮博物院
藏品包括清代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琅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其規模之大,藏品之價值,連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也相形見拙!!
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
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除此之外,大陸品級最高的省級博物館就是南京博物院,注意,別的都叫博物館,隻有南京和故宮 叫博物院,故宮為國家級別的,所以南京博物院是樓主想知道的最厲害的‘博物館’了~
南博有名的鎮院之寶為:
廣陵王璽金印、徐渭《雜花圖卷》、利馬竇《坤輿萬國全圖》、沈壽繡品《耶穌像》、金獸、透雕人獸鳥玉飾件、青瓷神獸尊、銀鏤玉衣、人麵獸麵組合紋玉琮、金觀音菩薩立像、鎏金喇嘛塔一組、錯銀銅牛燈、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錯金銀重絡銅壺、竹林七賢磚畫、釉裏紅歲寒三友梅瓶。
不過也有消息稱,大陸最厲害的博物館是 山東博物館(館藏文物1379件),並不是南京博物院(1062件),但南京博物院這1062件一級文物的具體數目在業內並不被人承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一篇關於竹林七賢與宋啟期磚畫的讀後